1965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市郊能够较快地开展多种经营
——本报编辑部在通县西集公社召开座谈会纪要
编者按: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通县地区人民,迫切要求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开展多种经营。人民群众的这种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应当给予极大的重视,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
通县是北京的郊区,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很好。但这一带历来单一经营的情况比较突出。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怎样充分利用大城市郊区的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最近在西集公社召开了座谈会,许多同志的发言,说明了这些地区有可能也有办法把多种经营较快地开展起来。
下面发表的是座谈的纪要。
史善富(前东仪大队队长):去年冬天,我们这里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干部和群众都认识到,要巩固集体经济,就要千方百计地使社员从集体分配的部分不断增加,这光靠多分粮食不行,还要多分现钱给社员,要社员吃的用的都能靠集体解决。钱从哪里来?只增产粮食不行,还要靠副业。
我们这里没有搞副业的习惯,开始抓,还真有点抓瞎。在上级党委的帮助下,我们首先算了算劳动力的总账:全村一千零九十亩土地,一百五十六个劳力,每人平均负担七亩左右,劳务不算很重;特别是这些年添置了一些农业机械,是有可能抽出一部分劳动力搞副业的。我们又排了排辅助劳动力的队,发现全村可以搞副业的老太太、孩子多的妇女有二三十人,这是开展副业的最有利的条件。过去这些劳动力有些是浪费了,有些投入农业生产也不一定起什么重要作用。从今年二月份起,我们抽出七名劳动力(其中木匠两人)成立了一个木业加工组,为国家加工床板和木箱,已经收入现金三千五百元;另外组织了十五名辅助劳力纺羊毛,每月可以收入三百多元,全队已经收入一千二百多元。除上述两大项外,还有外出劳务、运输、梳猪鬃、栽柳条等项。今年头五个月,全大队副业共收入现金五千多元。
我们抓副业生产只不过半年时间,就尝到了“以副促农”的甜头。今年,用自己搞副业的钱买了五千七百斤化肥,保证了小麦的大丰收,每亩平均达到三百一十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左右;用五百元买石灰等料,为社员抹房顶一百三十多间,改变了历来用炕坯抹房顶的老习惯,使全队大部分炕坯(炕坯是一种精肥)施在地里,为秋庄稼增产打下了基础。另外,还买了一台粉碎机,四十领夏收用的炕席,大批扫帚、桑杈等农具。全队还存现金两千多元。而去年这时,我们不向国家伸手,就过不了日子,这是个多大的变化!
队里抓了副业,社员的收入显著增加了。过去一些需要集体照顾的户,或者需要用现金买口粮的户,今年不再需要照顾了,而且可以从集体分到现金。象何兆芬、张万兰都是多子女的母亲,今年参加纺羊毛,上半年做的工,不但可以分回全家夏季应得的口粮,而且能分得一部分现金。收入增加了,社员干劲也大了,今年的田间管理搞得比去年好;有些人原先不太热心搞副业,现在热心了,主动为副业组帮工,出主意。过去队里很穷,今年社员们的口气可大了:“咱们买匹马吧!”“换一台大变压器吧!”
(编者按:记者路过这个村子,看到这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真正做到了同时并举;人们精神振奋,干劲十足,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们把副业搞起来也没有什么窍门,主要是看准了,就下决心去抓。怎么抓?首先抽调能力强的人专门领导副业生产。大队抽大队长专门抓副业,各个专业组有专人负责领导。其次,看准了就动手,派人出外找原料,同供销社挂钩找销路,抽专人成立副业小组,请人进村或派人出村学技术,说干就干。还有,不断解决问题。梳猪鬃是项臭气冲天的活,有些人思想动摇了,不愿干,这时支部就抓紧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梳猪鬃既为国家增加出口资源,也为队里积攒优质肥料。认识了这个道理,有的青年提出这样的口号:“不怕脏、不怕臭,梳猪鬃就是干革命!”副业的报酬问题,也是通过不断实践和思想教育工作,逐步订出了合理的办法。
“万事开头难”,我们体会这句话只有一半道理。你怕难,就确实难;不怕难,决心大,难也就不难了。
杜宝其(杜店大队党支部书记):我们大队这几年粮食是增产了,可是群众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每个人一年的零用,油盐、点灯、烧煤、穿衣等项,最少得几十元,光靠增产粮食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我们支部认识了这一点,前些时候作了讨论,下决心要把多种经营搞起来,并且制订了一个五年全面发展的计划。
我们大队今年初步搞起来的副业主要有两项:纺羊毛和镶嵌(一种精致的手工艺加工)。这两项已收入三四千元。另外,栽了一部分花椒树,养猪的头数也比去年有增加。很显然,办起来的这一点副业,还没充分发挥我们的资源和潜力,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年,我们原来计划抓一下编草帽辫的副业,因为今年的麦秆高,又白,又结实。支部在这项工作上作了号召,并且编出一部分样品给大家看。可是这项副业至今没有搞起来,许多队把很好的麦秆铡了,压了,烧了。这件事使我们得了一个教训:光靠号召不行,光靠一点样品影响和带动群众去干也不行,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细致的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要不断地去解决干部和群众中的思想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困难。
唐秀荣(侯各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妇女队长):我们大队的副业搞得不好,有不少可以办的事办不起来,有些事一拖再拖,这主要是干部思想上不重视副业生产,长期以来没有专人负责。通县农林局送给我们大队几张蚕种,一直放在大队部无人过问,直到蚕儿自己孵化,爬出了抽屉才不得不分给一些社员去养。其中大部分扔掉了。我们村子后面的桑树有的是,不少老人和妇女也有养蚕的技术,只要安排一下,就可以把这项集体副业搞起来,可是今年把养蚕的季节放过去了。别的村子纺羊毛快半年了,收益很大,许多老人和妇女都愿意增加点收入,不知说过多少次,只到最近才算拉了点羊毛回来。
干部思想上为什么不重视副业?我看主要有这样几点思想顾虑:第一,嫌麻烦,怕困难。象我们队的队长说:“农业还顾不过来,哪有闲心搞副业。”他把搞副业看成是搞农业的负担。我说这不对。我们生产队有一百多名男女劳动力,五百多亩土地,每年春天还轮流干活,冬天空闲的时间更多,为什么不可以搞副业呢?其他队也有这样的情况,而且年年如此。问题是要合理安排,要有不怕麻烦的思想。第二,怕赔钱,怕群众埋怨。有人建议养兔子,既有现金收入,还能积攒肥料,投资不大,饲料能解决,可是有人却说:“出去几个劳力搞劳务还行,兔子养不好,死了,谁负责?”我想,搞什么事也得担点风险,如果怕这怕那,什么也搞不起来;再说,个别说闲话的人哪里也有,但是,只要方向对头,看准了就专心搞,就一定能搞成,搞成了,群众就会拥护了。
(编者按:记者访问了这个村子。这里的干部已经开始重视抓副业生产,就在记者去的那一天下午,大队妇女队长正带领一些妇女学习纺羊毛;这个大队今年造林的成绩也比较好。但是这里开展多种经营的潜力和资源还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方面的许多工作,需要大队的主要干部亲自来领导。)
姚广义(前寨府大队党支部书记):前几年我们大队也搞过一些副业,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专人负责。因为经营管理上太乱,有些副业见不到利,也就垮了。
今年,我们下了个决心,抽出专人来搞副业。现在已经搞起来的有木业加工和梳猪鬃,今年上半年已经收入一千六百多元。
有些副业,先总要投点资。象梳猪鬃就要添置一些工具,买几领炕席,修一下房子。这几项我们先后支出了二百元左右。没有收入先花钱,有些社员心疼,后来我们作了说服教育,算了大账,思想也就通了。有人说:“种地也得撒点种子,副业不投点资哪能行?”现在副业见利了,今年的一千多斤化肥,部分社员的烧煤,都是用副业收入解决的,梳猪鬃还为队里积了大批优质肥料,群众满意了。
刘守义(尹家河大队队长):我们村的副业,大队抓不过来,小队也没有多大劲头。村子里有个砖窑,上半年因为砖落价,烧煤又多了一些,收入没有往年大;纺羊毛,老太太们嫌脏,每天只纺三四两,大家情愿下地干活;打麻绳,说了好多回,就是搞不起来;同供销社订了七千双拖鞋的加工合同,只交了一千多双。
搞副业中的问题很多。木业组加工木箱,由于农副业没有实行统一分配,社员有不少意见,木工还闹着不干。我们也一时解决不了。
王延春(西集公社党委书记):尹家河大队的情况说明什么呢?说明有些干部顾虑重重,不敢大胆领导;不敢领导,副业怎么抓得起来?抓起来了,又怎么能得到巩固发展?前东仪大队副业搞得好,见效这么快,就因为他们敢于领导,因为他们抓得狠、抓得准,一抓到底。
我们这里是平川,这几年因为只重粮食,抓副业是应付了事,上级号召,我们响应。副业到底抓什么,怎么抓?胸中无“数”,缺少办法,年年处于放任自流的被动状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不增加集体收入,不从集体收入来解决社员的用钱问题,就不能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这一点,我们过去体会不深。
我们这里开展多种经营的条件很好:有大面积沙荒可以造林,既防风沙,又能成为副业原料基地;有水面可以捕捞和养殖;有麦秆可以编织草帽辫;有作物秸秆、野草树叶可以养兔养羊养蚕等等。我们这里地处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交通方便,有多种多样的加工原料,有广阔的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有充裕的劳动力,这是发展副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抓?第一,我们已抽调一名公社副主任和四名干部,成立副业办公室,要求各大队、各生产队落实专人负责,成立一条副业战线,任何情况下不能挤掉副业;第二,深入基层解决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问题,着手解决具体困难。抓干部的思想是个关键,他们不外是怕抓副业影响农业,怕麻烦,怕埋怨,怕搞不好走资本主义道路等等。有些实际问题已责成供销社和社办企业大力协助解决,他们做了不少工作,而且取得了成效。第三,公社正在制订开展副业的计划,要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副业生产有目的有步骤地发展起来。今年,公社着重抓副业基地的建设,为今后的编织业打下基础,使它成为本地的传统副业;抓纺羊毛,力争村村搞,把辅助劳力充分利用起来;办好一个镶嵌厂,先为各队培养技术力量,争取今年培养二百人。这些事比较容易办,也容易见实效,能调动群众搞副业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公社党委的决心很大,办法也初步找到了,而且全面行动起来了。我相信,再过几年,西集地区人民的生活会变个样子,集体经济也就更加巩固了。
孙玉林(西集供销社干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我们供销社今年大力支持各村的副业生产。例如,联系各种加工业务,为生产队提供副业原料,组织技术传授等等。今年,全公社通过供销社开展的副业有二十九种,比较固定参加副业的达一千零十九人,今年上半年纯收入达到十四万元。
由于支持副业生产的思想明确,同志们积极性很高,工作很主动。例如,供销社拨出十间房屋建立羊毛仓库,成立技术指导站,派大车到通县拉原料;为发展养兔,供销社买回良种公兔,免费为生产队配种;供销社出钱买了一千斤麦秆,组织学生学编草帽辫的技术,以便把这项副业带回村里去。我们做的这些工作距群众的要求还很远,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王连玉(社办企业代表、西集木器厂干部)。社办企业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一点,我们是明确的;但如何更好地为农业服务,也就是说如何支持生产队搞副业,过去我们没有考虑。“社教”运动后,我们思想转了一个弯,把单纯由自己搞,改变为组织和领导各生产队全面来搞,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来支持农业生产。我们厂子的工人,都有些技术,这是支持生产队搞副业的有利条件。象有些村为国家加工木器,我们就为他们制图纸,派人进村作技术指导,这很受生产队欢迎。为了帮助生产队纺羊毛,我们厂子就集中力量为他们生产纺车和线轴。总之,我们在扶持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中是可以大显身手的。


第2版()
专栏:社论

关键在于干部的思想
从本报今天发表的通县西集公社关于发展多种经营的座谈纪要中,可以看到在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上,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有的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副业生产、“以副促农”的重要性,调查研究了当地资源的条件,领导群众既抓粮食,又抓多种经营,增加了集体生产资金,增加了社员的收入,也为国家增加了出口物资。前东仪大队就是一例。这个大队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开始大抓多种经营,由于思想明确,决心又大,方向对头,抓得具体,从今年二月以来,集体副业收入达到五千多元。今年夏季,社员分配的粮食和现金大大超过去年;副业的发展,使这个村的许多闲散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充分发挥了作用;生产队用副业收入买回大批化肥和农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全大队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三百一十斤,大秋作物长势也很好。这些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力地教育了干部和社员,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引导着人们把运动的成果落脚到生产建设上来,成为发展生产的巨大动力。
但是,也有些同志不大认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带来的许多新的有利条件,对于开展多种经营过多地强调困难的方面。他们担心抓了副业影响农业,怕麻烦、怕累、怕困难、怕赔钱、怕搞不好落群众埋怨,顾虑重重,不敢大胆领导。有些邻近前东仪的大队,虽然同样经过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具有同样的自然条件,由于人们的认识落后于实际,连一些普通的副业生产也还没有办起来。
这里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工作方法问题。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要成为集体生产和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现在,全国农村广大社员经过社会主义教育,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怎样使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发扬起来的群众革命积极性落实到生产中去呢?从实际出发,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多种经营,这是人民公社各级干部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客观条件是具备了的,关键就在于干部的思想。干部重视了,积极领导,多种经营就能搞起来。干部如果思想不通,踟蹰不前,缺乏信心,就会搞不好。
我们要象前东仪大队的干部那样,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革命联系起来,认真地贯彻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认真地解决开展多种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前东仪大队的社员从来没有纺羊毛和梳猪鬃的习惯,开初也有人嫌这两项活又脏又臭。经过党支部的耐心教育和说服工作,群众真正认识到这两项副业有利于国家和集体,也有利于个人,就不再怕脏怕臭,兴高采烈地干起来了。一些青年人还提出这般响亮的口号:“梳猪鬃就是干革命!”前东仪大队的经验告诉我们:社员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一股为革命而生产的劲儿,迫切要求我们把它组织起来,引导到全面向大自然进军的路上去。多种经营的许多方面,对于我们还是没有认识的领域。但是,只要象前东仪大队那样,依靠群众做起来,不要很久,就可以找到适合当地特点的生产门路。
西集公社党委书记王延春同志在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基层解决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问题,把多种经营立即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要自上而下地抽调专人建立副业战线,要加强切实具体的领导,要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持、扶助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的活动。这个意见是对的。只要这样办了,把革命和发展多种经营联系在一起,就有可能在革命运动的基础上,领导群众掀起一个向大自然进军的生产运动,领导群众全面地开发自然界的宝库。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成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依靠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和无穷的智慧,象提高粮食作物生产一样,开展多种经营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和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2版()
专栏:祖国边疆

西藏五十多个县有了亦工亦农乡邮员
邮件收发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改进了消息闭塞的情况
西藏已有五十多个县在区乡间的邮路上配备了亦工亦农(牧)乡邮递员,他们使得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一人左右的西藏农村和牧区,消息闭塞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现在开辟邮路的地方,收到邮件的时间已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以上。藏北唐古拉山下的索县,东部横断山脉中的宁静县,过去收到一次邮件起码要半月多,现在一个多星期就可以了。昌都专区各县由于开办了区乡邮路,投递方便,仅仅半年时间《西藏日报》的订户就增加了百分之十二。
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全区七十个县中,已有五十一个县的二百三十九个乡开办了邮件投递业务。在这些区乡邮路上,已有一百一十多名亦工亦农(牧)的乡邮递员。他们活动在广漠的藏北草原、东南部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间,开辟了一百一十多条县—区—乡邮路,全长一万三千多里。这个里程,相当于西藏十几年来已开辟的专(署)县邮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这批乡邮递员每月以不超过半月的时间投递邮件,以半月以上的时间在家务农或放牧。他们都是贫苦农牧民出身,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得到农牧民的信任。


第2版()
专栏:祖国边疆

西藏北部比如县夏曲卡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牧民积极分子,使用喷粉器在草场上撒六六六药粉,消灭红头黑毛虫的幼虫。这是牧民们在草原上喷洒药物。
新华社记者 马鹏万摄


第2版()
专栏:祖国边疆

奔走在草原上的流动供应车
那仁保力格基层供销社今年派出十二次流动供应车到牧区送货上门,受到牧民欢迎
两辆满载商品的马车,奔走在牧草新绿的锡林郭勒北部边境草原上,这是那仁保力格基层供销社的流动供应车。今年年初以来,这个供销社的流动供应车几乎跑遍了阿巴嘎旗北部两个牧区的一百多个畜群生产组,把六百户牧民春季需要的各种商品送上门。
这种流动供应车很受牧民的欢迎。每当供应车来到蒙古包,牧民们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邀请营业员在蒙古包里喝奶茶,吃奶食品,促膝交谈。当营业员向牧民们征询对商品供应工作的意见时,牧民们总是说:“以克赛!以克赛!”(蒙古语:很好!很好!)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那仁保力格基层供销社根据牧区辽阔、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早就实行了定点营业与流动售货并举的办法,方便群众。单是今年以来,这个供销社就已经先后派出十二次流动供应车,到距离定点营业商店较远的牧区巡回服务,把牧民春季需要的百货、布匹、副食品、兽医药品等商品送上门,这就使接育新生仔畜的牧民不必骑马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而在当地就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
那仁保力格供销社的十九名蒙汉族职工在方圆百里的牧区,既要搞好定点营业,又要搞好流动售货,工作很繁重。去年以来,供销社领导上提倡人人当多面手,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每当售货员外出流动服务,门市部各项营业就由其他人来顶替,领导干部和大家一起站柜台售货。流动供应大忙时节,所有职工都投入了流动供应,有的当售货员,有的为流动供应车作后勤工作。
由于那仁保力格基层供销社的职工发扬革命精神,不断改进边疆草原商业工作,不久以前被评选为锡林郭勒盟供销系统先进单位,成为内蒙古草原社会主义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四川制糖工业综合利用原料设备和人力
甘蔗制糖 蔗渣造纸
半年生产半年闲的制糖工业,出现了常年生产常年忙的新景象
利用蔗渣生产打字、书写、有光、招贴等优质纸张年产近万吨
新华社成都二十一日电 四川省制糖工业综合利用制糖原料、设备和人力,既制糖,又造纸,使一向为半年生产半年闲的制糖工业,出现了常年生产常年忙的新景象。
四川省的制糖工业是用甘蔗作原料的。原来榨糖后剩下的蔗渣,一般都被当作燃料或废弃物处理。现在,全省已有六个大中型糖厂建成了附属的蔗渣造纸车间,利用蔗渣生产打字纸、书写纸、有光纸、招贴纸等多品种的优质纸张,每年产纸接近一万吨。今年上半年,已经生产出各种纸张四千多吨,供应了本省和华东、西北等地。
制糖生产有着季节性的特点,一般在每年秋后甘蔗成熟到来年春耕之前为一榨期。因此各糖厂利用蔗渣造纸,不必另起炉灶,而是在制糖间歇季节,利用制糖的人力和一部分设备来生产纸张。
记者最近访问了蔗渣造纸量最大的内江糖厂。这里造纸生产所需的水、电气,全部是由制糖生产系统原有的机器设备供给的;四台造纸机,除了马达和烘缸上的胶滚外,其余都是依靠本厂制糖机修力量制造的。在纸张生产的各道工序上,也是利用制糖生产的劳动力。他们根据糖厂和纸厂某些机器设备运转原理大体相似的情况,安排工种比较相近的制糖技术工人,逐步学习并掌握了造纸工艺。他们既是制糖工人,又是造纸工人。
现在,四川省的制糖工业拥有日产量三十吨的蔗渣造纸能力。由于充分利用了制糖生产的人力和设备,它的投资比建设一个相等生产规模的纸厂,节省一半以上。
实行这种综合利用的制糖厂,弥补了季节性生产停工期间的损失,行政管理费用也相对降低,有利于降低制糖生产成本,增加国家收入。以同样规模、同样类型的银山糖厂和球溪河糖厂相比,一九六四年这两个糖厂都完成了国家制糖计划,但是,银山糖厂仅造纸上缴国家利润一项,就比球溪河糖厂多七十万元,而每吨糖的生产成本也比没有利用蔗渣造纸的球溪河糖厂低二十四元。
四川省制糖工业部门利用蔗渣造纸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试验的。那时经过试验鉴定,发现蔗渣所含的全纤维达百分之五十多,而且纤维细长,是一种良好的造纸原料。但是初期还只能用它制造出纸板。经过几年来的不断研究和改进,逐渐生产出了用蔗渣作原料的各种优质纸。
现在这个省在提高纸张质量、增加纸张品种的同时,正在积极准备进一步扩大利用蔗渣造纸。


第2版()
专栏:

自贡盐场建成三座干燥车间
长春制成四种造纸工业新仪器
△四川自贡盐场兴建的三座大型干燥车间最近正式投入生产。
分别建设在大安、邓关和贡井盐厂的这三座大型干燥车间投入生产以后,使三个盐厂的井盐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两倍以上。
干燥原盐,是自贡井盐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作用,是将上一工序制成的含有百分之十以上水分的湿盐,干燥到只含水分百分之二以下。过去各盐厂炕盐是靠炕盐工人在温度很高的炕锅上连续翻炕几个小时。这种手工操作,温度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在,工人只用斗车将湿盐推到干燥车间,其余操作全部由机械代替,不仅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炕盐工人的劳动条件。
经过机械干燥的原盐,含水量稳定,能够确保产品质量,燃料消耗比人工干燥降低百分之四十左右。
△长春市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最近试制成功一批测定纸张、纸浆质量的仪器。这批仪器包括:纸张厚度计、纸张撕裂度测定器、纸张透气度测定器和纸浆打浆度测定器。
这四种仪器都是当前造纸工业,特别是各地经营的中小型造纸厂测定产品质量所急需的。有关方面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表明,这四种仪器符合设计要求,性能较好,目前已开始小批生产。(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浙江缫丝厂用新茧缫丝
浙江省缫丝工厂,从七月初起,普遍采用新茧缫丝。采用新茧较早的海宁中丝三厂、嘉兴中丝一厂和德清顺丰丝厂,缫出的第一批新丝,经国家检验部门检验,质量比去年提高了一级左右。
在春茧收获以前,浙江各缫丝厂职工及早在技术上、设备上作了准备,迎接新茧开缫。


第2版()
专栏:

苏州新制大量茉莉花茶
七月上旬,苏州茶厂已将今年新窨制的一千多担茉莉花茶,运销北京、天津、沈阳和石家庄等城市。
今年苏州郊区各人民公社培植的茉莉花达到一百四十多万盆,比去年增加了十多万盆。由于农民精心培植,适时施肥、整枝,茉莉花产量大幅度上升。光是“春花”总产量就比去年增产三成多。
从六月底到七月半,苏州郊区农民已出售给国家窨制花茶的茉莉花有二十一万多斤,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茉莉花香气浓烈,用来窨制各种茶叶,使茶叶味更加芳醇。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上海——丹东海上直达航线正式通航
新华社沈阳二十一日电 联结上海和鸭绿江口的重要港口丹东的直达海上航线,已经正式通航。最近,一艘满载货物的千吨货轮“辽海一号”由上海驶抵丹东港。
在这以前,上海—丹东没有建立直达航线,从丹东运往上海和从上海运往丹东的货物,都要经大连港转运。运输时间最快也得七天七夜。直达航线开辟以后,只要三天三夜就可以到达了。


第2版()
专栏:

新产品
一种新式农用大型打井机——移动式反循环水井钻机,在吉林省机械厂正式投入生产。这种机器安装在汽车牵引的拖车上,移动便利。它是专供干旱缺水地区打井用的。它能打一百二十米深的大口径水井,比一般打井机工效高、质量好。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