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充分挖掘平原地区多种经营的潜力
阜城利用坑塘大力发展副业生产
全县已利用起来的坑塘有一千一百多个,面积达五千多亩,种植了菱、藕、苇子和蒲草等作物,很多坑塘还养了鱼,基本上实现了无闲坑、无空塘
本报讯 河北阜城县有一千一百八十四个坑塘。过去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闲坑。今年春天县委讨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着重提出要利用坑塘。到目前为止,全县利用起来的坑塘已有一千一百多个,约占坑塘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利用坑塘的面积共计五千多亩,已种上菱、藕、苇子、蒲草等,很多坑塘里还养了鱼。此外,还利用坑边沟沿种蓖麻、向日葵等,现在全县基本实现了无闲坑、无空塘。
这个县开始提出利用坑塘发展多种经营时,曾遇到不少思想阻碍。有的轻视坑塘的作用,认为坑塘种不了多少东西,费力大,收入低,不如干点别的。有的有畏难情绪;认为坑深水多无法种,说什么“一无钱,二没料,三无技术办不到。”还有些人满足现状,安于旧习惯。他们说:“我们村的坑自古以来没有长过东西。”“俺村的坑,龙生蛋、驴长角,也长不出藕和菱角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县领导干部利用各种机会大讲利用坑塘对促进农副业生产的重要性。针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畏难情绪,组织大家学习了《愚公移山》等文章和大寨精神,教育基层干部大抓坑塘利用。漫河公社丰庄大队支部书记吴章生思想问题解决以后,带领青年将八亩荒坑种上了苇子,现在长得很好。公社在他们那里开了现场会,促使全社在三十六个闲坑里都种上了苇子、藕、菱角、蒲草,或者养了鱼。杨庙公社杨庙大队发动了一百多人,大干五天,淘干了三个坑,挖出四百七十多车坑泥,种上了藕。县委还通过总结典型经验,教育干部和群众。崔庙公社小苟庄一九六一年从外地弄来了三块藕芽,种在坑塘里,到一九六四年发展到五亩,采藕三万五千多斤,收入一万多元,队上用这笔钱买了两头牲口,四十多件大中型农具。同时社员每户还平均分到二百多元。群众说:“闲坑变成了聚宝盆。”县委抓住这一典型,召开了现场会。码头公社的干部和群众参观后,也在八十二个闲坑里种上了水生作物,其中种藕三百一十多亩。
在利用坑塘种植水生作物的过程中,县委强调了全面规划,因地种植,要求各地根据坑水深浅,坑底土质,水的好坏和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通盘安排,并且狠抓三落实:一、组织落实。这项工作由县委生产办公室具体负责,将坑塘种植列入了当前生产计划。社队都确定了专人,作到了层层有人负责。有些生产队还组织了专业队,将任务落实到人。二、计划落实。计划一直落实到生产队,落实到坑。种什么,什么时候种,有无种子,一个队经营还是几个队联营,都事先定好。三、措施落实。根据季节定具体措施,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于抓得狠,抓得紧,很快掀起了坑塘种植活动。漫河公社发现千顷洼有一九六三年被大水冲来的蒲籽,就发动群众积极地进行了采种,很快解决了蒲籽问题。也有的队用等价交换办法解决了种籽和资金等问题。同时,国家也给了一些支援,县供销社从外地购进菱角蒲种,农林局购进了鱼苗,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坑塘利用。
目前阜城县已利用的五千多亩水面,水生作物一般生长情况良好,除了今年种植的藕、苇子当年收益不大以外,其它作物预计今年能收入三十多万元。来年将有更大收入。


第3版()
专栏:

“处处都有聚宝盆”
本报评论员
河北阜城县有个小苟庄,一九六一年从外地移来三块藕芽,种在坑塘里。到一九六四年,莲藕已经发展到五亩,采藕三万五千多斤,收入一万多元;生产队用这笔钱买了牲口、农具,社员每户平均分到二百多元。社员十分高兴,都说“闲坑变成了聚宝盆”。
三块藕芽生产出万元以上的财富。小小的坑塘变成了神话中的“聚宝盆”。县委从这里得到启示,抓住这个新生事物,召开现场会议,大讲坑塘的利用。不久,阜城全县一千多个坑塘都利用起来,种上了菱、藕、苇子等水生植物,有的还养了鱼。闲坑不闲,许多坑塘正在变成“聚宝盆”。
三块藕芽,种在小苟庄塘里,看来带有某种偶然性。但藕、菱等等水生作物,要在小苟庄,在阜城,在其他千千万万坑塘里发荣、滋长,却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有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自然界,当然包括阜城这些坑塘。在我国广大农村里,历来就有无数坑塘,充分利用的是少数,多数都是闲置着的。千百年过去了,没有人去种植什么,自然也不能收获什么。集体化使坑塘的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它们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去利用。阜城县委从三块藕芽得到启示,领导组织起来的社员,大抓坑塘的利用,为这个县增加了不少财富。
生产斗争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我们不仅要向土地要粮食,而且要向山,向水,向一切自然界,大而至于浩瀚的海洋,小而至于坑塘、小溪,要财富,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都利用起来,让它们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有些地方,有些人,听说开展多种经营,就考虑有没有条件。如说,靠山的可以吃山,靠水的可以吃水,我们这里既不靠山又不靠水,发展什么?是的,靠山近水的地方,开展多种经营的有利条件是比较多些,但也不是只有靠山近水的地方才能发展多种经营。各地自然条件、财富资源有所不同,这只是说明各地开展多种经营的门路应有不同。只要善于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就会发现“处处都有聚宝盆”。


第3版()
专栏:

生产讲民主 种田讲科学
新村大队听取社员意见安排种植计划,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实行种植改革,生产搞得踏踏实实,早稻长势胜过往年
据新华社南昌十九日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公社新村大队,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彭光贤的倡议下,把“生产讲民主,种田讲科学”作为领导农业生产的一条准则,使生产搞得踏踏实实,今年早稻的长势胜过往年。
彭光贤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在种植水稻上有一套成功经验。近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新村大队水稻连年高产。去年,早、晚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五十九斤,大大超过当地一般大队的水平。
今年,为实现高产更高产,许多干部提出,要从更换良种、提高密植程度、增施肥料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去挖掘早稻的增产潜力。彭光贤认为这些意见是正确的,但究竟如何具体化,还得细致讨论。在干部讨论时,有的人看到社员革命干劲足,决心大,主张要干就干个彻底,提出全部换种从广东引进的矮秆水稻良种珍珠矮和广场矮,并实行高度密植,说这样“一季亩产千斤没问题”。彭光贤和另一些干部觉得这样有问题,主张根据“生产讲民主,种田讲科学”的原则,交给群众讨论以后再定。
社员在讨论中果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更换良种问题,大家经过具体分析,一致认为:广东的矮秆良种水稻是好,但在本地只试种了一年,试种的面积小,效果也有好有坏,在没有经过进一步试验以前,不应该一下全部换。对于如何提高密植程度才有利于增产的问题,社员们根据历年来密植的经验,一致认为要实行合理密植,而且要因田块制宜,不能一律要求,更不能“越密越好”。对加强田间管理问题,社员们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最后,大队领导上研究了社员的意见,决定接受,并定出了为大家都同意的增产措施,领导社员贯彻执行。
这样充分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地制定增产措施,社员很满意,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各生产队在按质按量完成早稻播种任务后,碰到多雨低温,烂了秧,如照过去习惯用秧的数量,已不可能完成今年新的密植计划。但社员并没有遇难而退,而是积极出谋献策,提出先培育壮秧,再实行小蔸密植的办法,以减少用秧量。结果,不仅完成了新的密植计划,而且由于秧苗粗壮,加之插秧后管理工作也抓得紧,秧苗返青快,有效分蘖也超过往年。经过社员大力积肥,除基肥充足外,追肥也很及时,从而促使禾苗在雨水多、气温低的情况下,生长仍很正常。


第3版()
专栏:

新育树苗比去年多两倍
河北因地制宜培育核桃、花椒、枣、杞柳、榆、槐等树苗二十八万多亩
河北省今年上半年播种培育树苗二十八万多亩,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育苗计划;育苗面积,比去年全年多两倍多。
今年,河北各地广泛地开展了育苗活动。除人民公社百分之九十五的生产大队、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生产队办了苗圃外,很多机关、工厂、矿山、学校和社员家庭都培育了树苗。据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七个专区统计,公社以上的机关以及学校、工厂、矿山企业单位,育苗面积即达六千多亩。冀西沙荒地区,很多社员家庭也种了一两畦树苗。
各地的育苗工作,都注意因地制宜。石家庄专区的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主要培育核桃、花椒、黑枣、红枣等木本油粮树苗;滹沱河两侧的低洼盐碱地区,主要培育了耐碱的紫穗槐、杞柳等苗木;一般平原地区,大量种植了榆、槐等树苗。


第3版()
专栏:

辽西苹果葡萄香
新建立的一个果区,果树四百多万株,年产水果六千万斤左右
盛产苹果的辽宁省又在省内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个果园面积已经发展到二十多万亩的新果区。有苹果、梨、葡萄等果树四百多万株,年产水果量达六千万斤左右。
这个新果区包括朝阳、建昌、凌源等六个县。这些县的一百七十四个人民公社都有自己的果园。这些果树基本上是在一九五五年合作化和一九五八年公社化以后,依靠集体力量栽植的。其中,仅苹果树就有一百五十多万株。目前,这些苹果树有三分之一已经进入盛果期。


第3版()
专栏:

由不爱养鱼到爱养鱼
陕西养鱼业有很大发展
过去不爱养鱼的陕西农民,现在积极利用水库河塘养鱼,全省淡水养鱼业有了很大发展。
今年陕西全省绝大部分县(市)有了养鱼事业,适合养鱼的水面有三分之一以上得到了利用。到六月底,全省人工繁殖的草鱼、鲢鱼和鳙鱼等鱼苗有一千四百多万尾,为去年全年繁殖总数的二点八倍。
全省除十四个国营养殖场以外,不少县有了公社办的养鱼场,许多公社的生产队都有鱼池。关中平川地区的水库和利用低洼地、护城河修挖成的池塘,以及陕南的堰塘、水库大都养了鱼。陕北地区经过治沙和植树造林,许多海子(湖泊)不再受流沙侵袭,现在也养了鱼。(附图片)
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钟麟(左二),在向广东中山县小榄人民公社社员们辅导鱼病防治技术。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第3版()
专栏:

四川苧麻头麻增产一成
四川省苧麻头麻增产,产量约比去年增加一成。苧麻主要产地达县,今年四万多亩头麻,比去年增产四成。
现在,各苧麻产区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正加强麻田管理,争取二麻三麻有更好的收成。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把好戏好书好电影送往边疆海岛
解放军七十多个文化工作队和小型演出队以革命的精神为战士服务,受到热烈欢迎。他们的思想、创作都获得丰收
据新华社二十日讯 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文化部门和文艺团体,今年派出了七十多个文化工作队和小型演出队,深入边防海防部队为兵服务,受到了广大干部和战士的热烈欢迎。
这些文化工作队和演出队大的二十多人,小的只有七八个人。他们中间,有各级文化部门的领导人员、文艺创作人员;有话剧、歌舞、曲艺、杂技演员,体育工作人员、军乐队员;还有电影组、摄影员和文化用品等文化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适应连队的需要,送好戏、好书、好电影上门,活跃连队文化生活。在演出中,许多文化工作队常常是列队出发,徒步归来,幕布道具自己扛、服装乐器自己背,走到哪里、演到哪里,食堂、宿舍、坑道、哨所、阵地,到处都是他们的演出场所。
这些文化工作队和演出队,除了演出以外,还开展各种服务活动。许多部队派出的海上文化船和边疆文艺轻骑队,在协助部队培养训练业余文艺活动骨干,活跃部队业余文艺生活的同时,还带了《毛泽东选集》和其它各种书,以及各种文化用品供应部队需要。工作队中的摄影人员还专门为战士照相,并且就地冲洗相片,满足战士需要。文化用品服务人员深入地了解部队对文化用品的需求情况,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连队修理了许多文娱、广播器材。体育工作人员为提高连队体育运动水平作出努力。广州部队的一支文化工作队的体育工作人员除为部队培养了大批篮排球骨干外,投弹运动员还帮助战士练投弹,在五十四天中,使一千四百多名战士平均投弹提高了三米多。福建前线一支二十多人的文化工作队深入到班、排,展开边表演示范,边传艺辅导的活动,提高了连队业余文艺骨干的活动能力。
在深入连队的日子里,这些文化工作队和演出队的人员,都坚持和战士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了很大锻炼。他们把演出、为连队服务和改造思想、体验生活结合起来,同战士一样天天学毛主席著作,天天练基本功,并且经常和战士一起劳动,一起摸爬滚打,进行行军、刺杀等军事训练。在空隙时间里,他们还为连队整修场地、缝洗衣物。广州部队一支海上文化轻骑兵,几个月内,就为战士缝洗军衣五百七十件。经过这样的生活锻炼,许多文艺工作者在思想上和表演技术上都有了进步。他们从边疆、海岛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在创作上有了可喜的收获。战士话剧团一个演员,先后访问了一百多个先进战士,他深深为海防战士以岛为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满怀激情地写出了十首歌颂英雄的诗和歌曲。


第3版()
专栏:

平顶山煤矿制成井下砂浆搅拌机
在煤矿井下巷道建设中一向依靠笨重劳动搅拌砂浆的工作,现在已被小型灵便的机具——井下砂浆搅拌机所代替。这种井下砂浆搅拌机,经过三个多月的生产试验,效能良好。原来两个人手工搅拌一袋水泥要十到十五分钟,现在一个人操纵机械只需三四分钟就搅拌好了。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砂浆的质量提高,水泥的损耗也减少了。
新的井下砂浆搅拌机是由北京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河南平顶山五矿作“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时,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师的指导下,同工人、技术人员结合,共同试制成功的。
煤炭工业部对井下砂浆搅拌机的制成很重视,已开始在其他煤矿推广使用。


第3版()
专栏:

煤矿生产调度用上了信号监视盘
河南省平顶山四矿的生产调度工作已经用上了信号监视盘。煤矿生产管理上的这项重要技术革新的出现,使得平顶山四矿的调度工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这种信号监视盘是北京矿业学院矿山机电专业的八名应届毕业生,在平顶山四矿实习时和工人一起制作成功的。新的设备经过正式使用,证明效果很好。
这个矿的矿井调度员,过去了解和指挥生产完全依靠通向井下各峒室、车间、采区、工作面等处的电话联系,调度员忙于接电话、记录和回答问题,十分繁忙。同时,对全面生产情况的掌握,还要依靠很多表报。现在,采用了信号监视盘,调度员通过信号灯、电钟、电铃的反映,就可了解和掌握井上井下的设备运转情况和一般生产情况,利用载波电话,就可以随时指挥井上井下的运输,使调度工作做得更加及时准确,安全生产做得更好了。(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突出政治 面向农村
——记一个农村集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的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 张效良 高长任
华塘铺,是湘南农村的一个普通小集镇,农民叫它墟场。镇上的居民,大多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公社社员。每逢五天一次赶墟的日子,买东西的,卖东西的,从周围二三十里路远近的农村前来赶墟,这里顿时就热闹起来了。
熟悉华塘铺过去情况的人,近来都以赞叹的口吻说:华塘变了!镇上的职工,在墟场上修了一条阴沟,雨后不再是污水横流了。一段宽广的道路出现了,赶墟的人们,有了更加广阔的活动场地。一座整洁的华塘饭店开张了,它由供销社领导,代替了过去到处乱摆的零食小摊贩。供销社新建了一个门市部,货物齐全;铁木生产合作社新出产的小农具,誉满四乡,供不应求……。
这一切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高了人们的觉悟,给这个小集镇带来了充满革命精神的生活。
看数字与讲政治
华塘供销社主任刘芳柱,过去常常守在机关里抓“业务”,看“数字”。至于如何为生产服务,为农民服务,考虑得很少。“政治机关讲理论,财贸部门看数字”、“数字完成了,什么都好交代。”——这是他的工作信条。
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了,职工们认真检查供销社的经营思想。刘芳柱想起自己出身于农民家庭,慢慢忘了本,实在太不应该。他决心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做农业的好后勤。
六月初的一个傍晚,刘芳柱到两三里外的铺背生产队去了解烤烟生产情况。他看到几丘稻田禾苗发黄,出现“坐秋”现象,心里很不安。跟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一谈,了解到他们还想买些磷肥,促使禾苗生长。他想:今年计划供应的化肥,供销社虽然早已分配到队,可是仓库里还存着一些,可以调剂,便答应再供应一些磷肥。
生产队十分高兴,准备第二天派人去运。
刘芳柱回到供销社,想到生产队正忙着烤烟,抢栽红薯,劳力紧得很,便在第二天天刚亮,邀了营业员陈胡余等,亲自把四百八十斤磷肥送到铺背生产队。
当天,刘芳柱又跑了七里路,赶到一向比较困难的土坑下大队。那里,也有十来亩禾苗“坐秋”,因为生产队缺少资金,买不起磷肥,人们正在发愁。刘芳柱和队干部商量:“附近荒山里有些茶叶树,你们派些妇女劳力上山去采摘荒茶,茶叶由供销社收购,不是一举两得吗?”社员们觉得供销社替他们想得周到,立刻同意。刘芳柱又和供销社的职工一起,把三百二十斤磷肥,赶急送到土坑下大队的生产队。
供销社支部书记兼政治指导员潘文早,抓住刘芳柱两次送磷肥这件事,召开职工大会,联系讲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指示,发动职工,到农村普遍调查“坐秋”田情况。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全社供应生产队专门解决“坐秋”的肥料就有一万二千多斤,其中三千多斤是供销社职工送上门的。
今年以来,供销社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三分之一,供应的生产资料,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多。干部们说:过去单纯抓业务,不但业务没搞好,更重要的是没有为农业服务好。现在,政治挂了帅,把农业的需要摆在第一位,农民欢迎,业务也做好了。
从卖不出到做不赢
去年这个时候,华塘铁木生产合作社以产品质量不好出了名。有一次,他们卖出九部扬谷子的风车,农民退回了八部,要他们返工修理。有一些铁农具,粗制滥造,连打铁时的锤印子都看得清清楚楚,结果落得个产品积压,工人没事做。
今天,事情翻了个个儿。铁木社以产品质量好出了名。
今年一月,他们试制成功华塘锄。四月,又制成空心锄、两用锄。现在全社有十八种新产品非常畅销,仓库里存不住货,打铁炉从早到晚叮当叮当响个不停。铁工廖炳炎高兴地说:“过去是四五六月人闲牙口臭,现在是一天到晚忙不赢。”外地慕名派人到这里学打“华塘锄”的,月月都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铁木社理事主任、铁工谢庭松说:“过去我们脑子里想的是个人多做活,多拿钱;经过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为个人的思想少了,为人民服务、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多了,情况就变了。”
去年十一月,铁木社接到生产三百张方桌的订货,到今年三月,已做了许多半成品。这时,春耕季节到了,农民需要修整犁耙,许多发展烤烟生产的地方,也派人前来请他们去做烤烟房的屋架。到农村去整修农具,收入没有做桌子多,到底先干哪一头呢?木工车间开展了两次讨论。工人们说,做桌子是缓事,修农具是要紧活,干活不能光看收入多少。于是,十几个木工背着工具下乡了。
今年一月,谢庭松和张孝娣负责仿制湖北麻城中耕用的锄头。初次仿制没有经验,把锄板做厚了。他们硬是用铲子一层层把它铲薄,手上磨了血泡也不在乎。试制成功后,谢庭松又跟着农民到旱地里试用,听取农民意见,回来再改进。现在这种适合本地使用的“华塘锄”,已经大批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货。
从“华塘锄”开始,铁木社的工人们不断吸取农民意见,学习外地经验,又试制成功四十种新产品,其中十八种已经大量生产。他们全心全意支援农业,也促进了本身业务的大发展。
草药摊的来历
赶墟的日子,华塘铺熙熙攘攘,热闹得很。有一个草药摊特别引人注目。摊子上摆设着几十种野生草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他年轻的徒弟,兴致勃勃地向来往农民讲解草药的性能和治病方法。许多农民听得入神,一些青年人还打开本子边听边记。
过去,一些农村集镇上也有草药摊,但摆的是枯干的草药,用来卖钱的。这个摊子可不同,草药是新采来的,农民容易辨认。它并不出售,只是用来对人们作宣传介绍的,间或还可免费供给需要的人一些样品。
这个草药摊是华塘农村医院的一项新业务,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出现的新事物。
向农民介绍草药的白发老人名叫黄飞鹏,六十六岁,是当地著名的老中医。凭着几十年的经验,他积累了一套草药治病的方法。六七年来,他在这个小镇的医院门诊,很少下农村。同行的人也认为他年纪老了,不要再东跑西跑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后,医务人员增强了为生产、为农民服务的观点,纷纷要求深入农村,送药上门,巡回防治疾病。老医师想:“白求恩是外国人,为了革命来到中国行医,我是中国人,还不应该更好的为农民看病吗?自己年纪虽说老一些,身体还很好,应该多为农民兄弟做些事。”他要求抽出一部分时间下乡巡回治病。华塘一带的丘陵区、山区,草药到处有,可以采集,防治一些小病痛既简便,又不花钱。老医师建议,帮助农民识别草药,学会一些草药防治疾病的方法。
领导上支持黄飞鹏的主张。
六月十一日,老医师带着十八岁的学徒喻志友,每人挑着一担药篓,带着一百多味药丸、药片和煎剂,前往十八里外的偏僻农村巡回。他每到一处,都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说:“老中医带着药担子来到我们这边远的地方,真为我们想得周到。”
老医师一面给农民看病,一面还抽空到附近的山上采集草药标本,向农民传授知识。下乡的第三天,老医师想起二十多年前,曾在附近山上采集过一种名叫“节骨满室香”的草药,治疗筋络骨节风湿痛很有效,后来一直没有看到过这种草药。他便和学徒一起冒雨上山寻药。爬陡坡,穿荆棘,老医师一连摔了两跤,他们终于找到几株“节骨满室香”。师徒俩这次下乡巡回三天,治疗了几十个病人,回来时还带了四十多种草药标本。第二天,老医师就在墟场上摆起摊子,向农民介绍草药知识。
华塘农村医院有二十二名医务人员。过去只有四个人经常在农村里巡回医疗,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深入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粮站的“份外事”
华塘粮食管理站的保管员李育章,引导我们参观过他们的种子仓库。这里储存着一袋袋封装得很好的种子。“胜利”油菜呀,“胜利红”玉米呀,“六月”黄豆呀,还有更多的水稻优良品种。上面都挂着标签,许多标签上还记载着产地和特性。李育章说:今年以来,调进五十三个水稻和杂粮优良品种,比去年同期增加五倍多,种子供应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九倍以上。
种子仓库从侧面反映了农业生产新高潮,看了令人兴奋;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仓库职工们为农业服务的动人事迹时,感受更深了。
李育章原来就是这个粮站的保管员。过去农民送售或者购买种子,不是上班时间,他决不开仓。农民来迟了或来早了,求他照顾一下,他说:“我要休息。”有时农民看到粮站售出的种子不纯,提出意见,他就顶撞:“这是你们送来的!”
现在,李育章变了。中午来人,中午办公;晚上来人,晚上办公。还帮助农民包装。他说:“农民兄弟生产紧张,辛辛苦苦跑来,我忙一点,算得什么!”春天,他发现有一万多斤“陆财号”稻种,稗子除得不干净。他想,如果下到田里,对农业会有多大损失!便及时和职工们一起,把稗子除净。
农业生产对良种、纯种的需要日益增长,使粮站的职工们感到迫切需要熟悉各类品种的特性,帮助社员培育和管好种子。五月中旬,职工们到华塘大队花坪生产队去,看到有几丘稻田,种了十多种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他们想到过去临到收购时,往往责怪农民出售的种子不纯,现在何不自己动手,摸出管好种子田的经验呢?他们和生产队的干部、社员商量,要求把一块种子试验田交给粮站经营,从培育、治虫、中耕、收割到过秤验收进仓,由粮站职工负责到底。生产队同意了。现在职工们已经到田间除了两次草。
上面记述的这些平凡而生动的事迹,在华塘铺是很多的。华塘铺有三十多个企业事业单位,他们的业务各不相同,但职工们想问题,做工作,首先考虑的是突出政治,面向农村,而且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这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一个普通集镇上开的花,结的果。
(本报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