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晴空朗日
——淮南农村新风貌
罗大冈
春天给江淮地区带来大量雨水。三月下半个月和四月整整一个月,非雨即阴,几乎没有一天晴朗的日子;可是到了五月初头,八公山顶云雾渐渐散开,瓦埠湖上升起一轮红日,一股温暖的气流,吹得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大大小小的圩子〔注〕,都苏醒过来。
今儿刮的是什么风,老乡?这风刮得过劲。在老贫农安大爷饱经风霜的脸上,所有的皱纹都在风中舒展开来了。平时沉默寡言的老安,从嘴边摘下旱烟袋,抬起头来,淳朴地笑了一下,慢吞吞地说:这是社会主义的风,可对?”
老树常青
这是社会主义的风,不假。
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的社会主义教育,社员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老贫农、老雇农,一般地说,在土改时期都是积极分子。后来,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他们一直带头,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而现在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们的劲头更是比谁都足。
拿安大爷来说,他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光棍”,家里除了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之外,没有别人。四十多年前,老安还是个鼻涕娃娃的时候,他父母拉扯着他和他两个哥哥,从淮河北岸逃荒到南岸。他父亲和大哥给地主扛活,不到几年,在贫病的折磨下,都死了!他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不回。他和母亲总算死里逃生,一直熬到解放。象老安那样没有妻小的老贫农,在村子里并不是个别的。
老安不爱讲话,但他心里却有数。一般贫下中农和知识分子不同,他们不善于长篇大论,也不喜欢夸夸其谈。但是,他们的只言片语,往往能深刻地表达他们的正确思想。通过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字,象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确实获得启发,受到教育。
有一次,生产队召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有一个贫协会员由于家务缠身,迟迟不能到会。是不是再等一阵,还是干脆改期?时间不早,他再不来,眼看当天会就开不成了。大伙正犹豫不决,坐在屋角上的安大爷,从嘴边摘下旱烟袋,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难道少他一个,俺们就不革命了吗?”这话说得多有道理!
再说另一个老贫农包长林。老包也是一个单身汉,独自住在一间茅屋里。这位勤劳的庄稼汉,平日除非下雨,白天很少在家。晚上常常外出开会。要是不开会,天一黑,他就睡觉了。屋子里从来不点灯,也没有灯。
一天大清早,老包正打算上城去,工作队的老秦在村口碰见了他。老秦说:“老包,别忘了买盏油灯回来,免得晚上我去找你谈话,连你的鼻子都摸不着。”老包哈哈大笑,提着嗓子说:“着,你今个晚上来,保证屋里通明透亮!”
晚上,老秦果真去找老包。走到他屋里一看,仍然是黑洞洞的,只有一颗火星,那是老包在抽旱烟。老秦问:“灯呢?”老包往墙上一指,“那不是吗!”老秦划亮火柴一照,原来是一张毛主席象。老包说:“灯,下回买,不迟。毛主席的象一定要买。灯只能照亮屋子,毛主席他老人家,照亮了俺们贫下中农的心!”
新芽茁壮
村子里拉上了广播,孩子们比谁都兴奋和活跃。说他们象“触电”一样,真是不假。
儿童团成立以后,小家伙们劲头更大了。早上,太阳刚刚在地平线上露头,他们就集合起来,编了队,到社房前的打麦场上去练唱歌。每天晚饭后,孩子们又集合起来,到场上听辅导员讲故事,齐声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不少“小萝
卜头”,年龄还太小,唱不好,就直着嗓子嚷,也很过劲。
儿童团的活动不止限于列队和唱歌,还有“重大”任务,主要是“护青”。首先要防止散放的家畜家禽糟蹋庄稼。往年,这方面的损失是相当大的。五月中旬,豌豆开始结果。嫩豌豆可以生吃,又鲜又甜。凡是紧挨田埂或道路的麦地上的豌豆,最易被行人“顺手牵羊”,一边走,一边摘,一边吃。今年可不一样了。儿童团挺身而出,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孩子首先自己相戒不摘吃豌豆,然后又组织人力,轮班守护庄稼。
“偷青”的现象普遍减少了。少数成绩突出的生产队,儿童团在田边地头放哨巡逻,做到道旁的豌豆基本上一粒不少。通过“护青”活动,孩子们自己也受到深刻的教育。
是啊,可别小看了儿童团,这并不是什么“娃娃们凑热闹”。在贫下中农之间,不少人在抗日战争以及土改的年月里,自己就是儿童团员。当时儿童团起过不小的作用。我国广大农村中的儿童团是有革命传统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儿童团重新活跃了起来。一群群的娃娃到处列队游行、唱歌,展开各种活动。这些小家伙可真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给村子里增添了革命色彩。
民兵练武
我们从寿西湖畔一个圩子里出来,走在种着两行新柳的堤坝上。清风徐来,柳条拂面,觉得这儿出乎意外的凉爽,简直使人忘记了挂在当头的五月炎阳。从柳叶的缝隙里,可以窥见蔚蓝得象平静的海水似的天空。在这五月下旬的一个炎热的午后,辽阔的田野,疏落的村庄,镜面似的湖水,显得十分宁静。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几声枪响。
我们的谈笑中断了,静下来听一听,枪声是从哪个方向来的。两三分钟后,果然又听到断断续续的枪响。我们一边走,一边互相递了个眼色,会意地微笑了一下。明白了,在我们右手边,约一千多米远的沙滩上,民兵在打靶。于是我们顺着枪响的方向走去,想看一看新近改编的公社民兵团。
下了堤坝,通过一座横跨在渠道上的小石桥,再向前走了五百米光景,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横在我们面前,拦住去路。拿这杆枪的,是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女民兵——壮健的、圆圆的面孔晒得黑里透红的农村姑娘。她的任务是不准放过任何行人。再沿湖岸向前走,就离靶场不远了。枪是向湖堤打的。如果再沿湖走,有中流弹的危险。我们只好服从这位岗哨的指挥,换个方向,绕到靶场后侧,再进入靶场。
场上,两队持枪民兵,左右摆开,在轮流打靶。另外有大队的基干民兵,今天没轮到打靶,也热心地自动赶来观摩。领导持枪民兵的是几位年轻的还乡军人。今天,专区还派来了一位射击教练,临场指导。场上充满严肃、活泼的气氛。
这一带农村男女青年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参加民兵组织,并且以当上持枪民兵为更大的光荣。这些情况,我们早有所闻。眼前,靶场上的热烈气氛,完全证实了贫下中农子女是多么重视手中武器这一事实。这些斗志昂扬的男女民兵,和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手中的枪,并且热烈盼望早日能熟练地掌握人民交给他(她)们的捍卫阶级利益、捍卫家乡和祖国的战斗武器。
今年的夏季,是个不平凡的夏季。社员们估计,今年麦收不但要比去年“胜”,而且比解放后哪一年都“胜”。麦子普遍长得茂密,颗粒饱满。较长的麦穗,常常每头结七、八十粒沉甸甸的麦子。
面对这丰收前夕的令人兴奋的景象,社员们想起去冬今春,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鼓舞下,怎样大力积肥,精耕细作,觉得他们自己这半年来常说的“人换心,地换青”这句话,真是不假。只有提高了思想觉悟,鼓足了干劲,生产才能搞得更好啊!
〔注〕圩子:四面环绕水沟的村庄。


第6版()
专栏:

学革命英雄,立革命思想
源盛
前些日子,见几位带红领巾的小朋友在谈《青年英雄的故事(续编)》,其中一位说:“赵尔春学黄继光才叫学得好呢!”红领巾们真有眼力。
青年英雄赵尔春在读中学的时候,班上选他点汽灯。那汽灯不好点,有时候,他闹了个满头大汗,还是误了同学们的晚修,招来一些抱怨。一天,赵尔春在黄继光的画象前久久佇立,反复默念着:“一个革命青年,就应该象黄继光那样生活,那样战斗。”老师走到他的跟前问他:“你觉得炸碉堡、堵枪眼的英雄行为,和点汽灯一类的小事,有没有联系?”赵尔春愣了一会,醒悟地说:“我明白了,全明白了!”他明白,黄继光是为革命献身,一个人平时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集体服务,在紧急关头,能赴汤蹈火吗?同学们的抱怨没有使他泄气,相反,一天一天,他为同学点汽灯,为同事买车船票,干的是小事,想的是为人民服务,事小意义大。他生活的环境和黄继光不同,工作也常有调动;但是,不论在哪里,干什么,他都能干出成绩,为人民作出贡献。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的紧急时刻,他挺身而出,象黄继光那样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他敬仰黄继光,学习黄继光,学的是黄继光的光辉思想。革命的思想,产生了他的革命行动。
革命的英雄,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事迹。黄继光董存瑞生活在战场上,以自己的身体去为战友们开路。雷锋从农业社、农场到鞍钢、部队,一点一滴地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一块一块地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添瓦。赵梦桃却以自己革命的红心,带动着周围的人前进,一人红,红一片。各式各样的英雄行动,多彩胜似天上的繁星。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共同的东西。他们的行动,同出于一个源泉,那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正如罗瑞卿同志在《青年英雄的故事(续编)序》里所指出的,他们都是真正革命、彻底革命的英雄,真正高尚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英雄。在这些英雄的心里,只有一个东西:革命,没有任何旁的杂念。我们学习他们,就应该立足在这里。
整个革命事业是一部机器,每个革命者所从事的工作则是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或者一颗螺丝钉,每个部件或者每颗螺丝钉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促进着机器的运转。革命要求我们以革命的精神对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为革命作出贡献;革命要求我们以人民的利益、革命的利益来衡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一切事情都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去做。
雷锋说:“行动从思想来”。这话说得好。革命行动来自革命思想,没有革命的思想,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行动,有了革命的思想,不论在何时何地做何工作,都会产生革命的行动。人们称赞那些“站在家门口,放眼全世界”、“脚踏污泥,心怀祖国”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的革命思想又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从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而来。毛泽东思想是革命英雄的思想武库,也是每个革命者的思想武库。我们学习革命英雄,就要象革命英雄那样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就要象革命英雄那样,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生活日程的头一页上。


第6版()
专栏:在文艺阵地上

演出歌颂黄继光英雄事迹的《凯歌百代》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黄继光家乡的剧团——四川中江县川剧团,最近在成都演出了以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为题材的大型现代川剧《凯歌百代》。
这出戏描写了贫农的儿子黄继光经过党的教育培养,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成长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革命战士的过程,从中体现了站起来了的新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性格,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个剧团曾先后在成都市以及绵阳、温江两专区的十一个县,巡回演出这个戏共一百六十多场,观众达十七万九千多人次。
《凯歌百代》在塑造黄继光英雄形象的同时,还着力描写了黄继光周围的人物。观众看到从指导员、连长、老战士、新战士以及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身上,黄继光接受了许多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思想、行为的教育和影响,从而体现了黄继光烈士的迅速成长,是由于党的教育、革命军队和群众的教育的结果。
这出戏在音乐方面也突破了一些旧框子,它以川剧传统音乐为基础,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采用了轮唱、齐唱、混声合唱等帮腔形式,产生了较为雄壮感人的效果。
中江县川剧团在中共中江县委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学习黄继光烈士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县委抽调了文化馆干部和小学教师,和剧团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编写小组,集体创作这个剧本。中江县所在的绵阳专区文化领导部门,还从本专区剧团中抽调了一批青年演员和音乐工作人员,支援这个剧团。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曾听取了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连长万福来同志有关黄继光英雄事迹的报告,请特等功臣唐璋洪讲述当年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并且系统地研究了黄继光的有关资料。创作人员还多次访问烈士母亲黄妈妈,对黄继光的生前情况作了更细致的了解。
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以及四川文艺界都很重视和关心这个戏的创作和演出。四川省文化领导部门并且已经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帮助原创作小组加工修改,使这个剧本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较高的水平。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背篓歌(外一首)
王寅明巴山高,高上天,太阳在我脚下边。巴山社员背背篓,就象河里走小船。背篓大,背篓圆,人人有副钢铁肩。天大的困难背得起,气不喘来腰不弯。日背太阳夜背月,背了银山背金山。背走旱涝和贫困,背来丰收和喜欢。过去支前背军粮,枪林弹雨打不断。背走一个旧世界,背来红旗换新天。如今爱国送公粮,背的社员心一片。一篓一篓排长龙,山歌满篓又满山……巴山高,山路弯,步步登高上青天。巴山社员跟党走,革命大道永向前!


第6版()
专栏:

民兵福娃去参军民兵福娃去参军,光荣红花挂衣襟。锣鼓敲来唢呐子吹,贫下中农来送行。亲人临别话不尽,千言万语细叮咛。送了礼物送希望,停停走走又停停。支书送袋五谷种,边疆去把新芽生。妈妈送个针线包,延安作风要继承。未婚妻她送个啥?毛主席著作崭崭新。行船靠舵夜靠灯,毛泽东思想把路引。爸爸的礼物很特别,送的是那阶级恨。当众举起右手掌,少了食指有半根:“新社会参军多光荣,旧社会砍手为了逃壮丁。知苦才能更思甜,枪杆永远要握紧!”福娃牢记亲人话,爱得狠来恨得深。四句誓言心底出,就象铁板钉钢钉:“人民江山人民保,祖国需要铁长城。誓作长城砖一块,立功喜报寄亲人!”民兵福娃去参军,送了一程又一程。贫农的儿子骨头硬,边疆又多一只鹰!


第6版()
专栏:

五好社员之歌〔中国画〕
韦江琼 叶德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