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皖南深山里的“灯光夜市”
本报记者 李千峰 陈勇进
“灯光夜市”是安徽徽州专区商业部门在偏僻山区进行贸易的一种新形式。它虽然出世不久,已经获得广大群众的热烈称道。
六月下旬,正是皖南山区栽插秧苗和采摘夏茶的大忙季节。一天,我们在太平县黄山山麓的饶村看到了这种“灯光夜市”。夜市设在村子中心一个祠堂里,老远就听到人声热闹。在通亮的汽灯下,一圈摆着许多小摊子,有近千种日用百货。在药材摊子上摆着便宜的夏令药品;书摊上,放着毛主席的著作和农村读物、儿童读物;饮食业的摊子上,正在炸油条、油饼。文化馆也赶来开展宣传工作,他们带来了幻灯、连环画,讲解员一面挥手擦汗,一面向拥挤的人群讲解。收购员向农民收购各种物资。
在五光十色的摊子前面,针织棉布组被妇女围得水泄不通。有的选择衬衫,有的选择宽幅被单,有的在购买一种黑色宽幅斜纹布。这些妇女们夸奖说:“过去见都没见过这样的好布,今天送到家门上来啦!”有些东西,象垫肩、镰刀、镜子,在城镇上摆的多了,销路不快,今晚参加夜市的人却买了不少。他们说东西好,价钱便宜。社员陆洪才拿着一个垫肩一把镰刀,对这个人说,对那个人说:“我用几个鸡蛋就买来这两件东西,在旧社会一百个鸡蛋也买不来!”耿上生产队的社员王邦仪,吃过晚饭就提着七十个鸡蛋到饶村来了,把鸡蛋送到收购站上,买了垫肩、镰刀,还买了一块猪肉,一些油条。他说:“不在我们饶村举办夜市,现在谁有空上镇去买卖东西,去一趟就要误半天工。商业部门的同志这样做,可以使我们社员把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
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太平县供销社的同志,在夜市上拿着磷肥给社员讲解磷肥对粮食、茶叶增产的作用。营业员们亲自把九千斤磷肥挑到生产队,这是他们学习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文章以后才这样干的。而去年这个供销社来了六百斤化肥,其中有三百斤卖给附近的技术推广站;另外三百斤卖给技术推广站所在的大队。今年他们先到三十五个生产队摸土地的底。摸底的结果,这些山区的生产队大都缺磷,于是他们向生产队的干部,向社员们宣传用磷肥的好处,并且亲自把磷肥挑到山里去。为了让社员们在雨季更好地劳动,他们特意在夜市前到饶村来调查哪些贫苦社员缺棕衣,然后派人到县供销社取货。这天的夜市上,他们卖出三十五件棕衣。他们了解到饶村第一生产队社员张开珍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难,没钱买棕衣,马上和信用社联系,贷给他一部分钱,买了件棕衣。张开珍感动地说:“商业部门的同志对社员这样关心,我有了棕衣就不怕雨天,我一定要多干活,才对得起国家!”
太平县商业部门的同志,过去总认为生产大忙季节是市上的淡季,今年夏季以来,把淡季变成旺季了。原因是他们从毛主席著作里,真正认识到我国最广大的市场是在农村,他们决心把生意做到农村去,叫商品和广大农村群众见面。日用百货组的同志谈了一个有趣的事:六元多一个的热水瓶,在城镇上摆一个月还不一定卖出一个,而在今晚的夜市上,两个老太太站在热水瓶的前面不走了,她们夸奖热水瓶的样式好,质量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东西,当场每人买了一个。她们还说:“过去到城镇上买东西,都是男人去,他们买东西挑的不仔细,不会买,买东西也是光买男人用的。”一种玩具“叫泡”,城镇上的孩子见惯了,商店里摆着这些东西,总是很难销售,而这天的饶村夜市上,有一百多个孩子买了“叫泡”。许多妇女,自己买了塑料鞋,也给孩子买了塑料鞋,因为她们认为这些商品漂亮、结实、便宜。供销社的同志说:大忙季节,社员都忙着在田间生产,哪能误工到城镇上买东西。商业人员如果只是在门市部里等客上门,生意当然清淡。在今天一个夜市上,他们的营业额比平日多了两倍多。
在饶村夜市上,供销社也收购了他们过去难以收购到的东西。药材公司的同志通过农村夏令药品、农药的宣传,收购了治关节炎的稀桐草,也收购了紫胆参。这些药材,一般是长在田头、路边、房前屋后,当社员们知道那些野草是贵重药材的时候,惊叹地说:这些东西,我们过去都当成绿肥来沤粪压田,要不是你们说,我们还会把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当成废物整掉呢!不少社员过去总认为那些破铜烂铁在家丢着没用处,拿到城镇上又怕没人收购。今天的夜市上,供销社不仅收购了肥猪、鸡蛋、棉花,还收购了不少破铜烂铁……还收购了他们平时很难收购到的珍贵菜类——黄山石耳。商业部门的同志从这几次的夜市上得到的教育和启示是:不叫商品和群众见面,怎么能知道群众要购买什么?不向群众宣传国家收购什么,群众怎么能把国家需要的东西拿出来?
太平县商业部门利用群众休息时间举行灯光夜市的办法,是从祁门县历口供销社学来的。祁门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每当春耕大忙季节,不仅要犁田插秧,更多的劳力要上山采茶。历口供销社的同志积极组织货郎下乡,到山区流动供应,仅在采茶大忙季节就送货下乡三百多次。但从送货下乡的实践中感到,货郎担对方便群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货郎担挑的东西少,花色品种有限。他们感到不能再满足那种老一套的做法了,于是就采取到偏僻地方举办夜市的办法,定期定点营业。这样做的结果,购销额大大增加了,群众也满意了。太平县供销社的党支部研究了历口供销社的经验,在讨论中都感到山区交通不便,供销点少,不采取积极的办法,休想达到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目的。就拿耿成公社的饶村来说,南北长十多里,东西长三十多里,只有一个供销店,怎么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呢?太平县供销社的同志感到祁门的这种做法很好,于是也到偏僻的山区兴村举办这种夜市。事前,他们先把夜市的地点和时间用海报通知附近各村,并派人事先了解山区群众需要什么商品。即使这样,他们最初还是担心群众不来,怕老远挑去的货物卖不出去。但是第一次就打破了他们的这种顾虑,还没等到夜色降临,附近山村里的居民都扶老携幼踏着羊肠小路来了,仅仅两个夜晚,就到了一千多人,销售了七百多元的商品。不久,他们在章义公社的金成村举办了第二次夜市,这次营业额达到一千多元。我们参加的这次饶村夜市,一个晚上营业额就达到一千三百多元,还收购了六百元的土产品。龙门公社冬建生产队在一封感谢信里说:“感谢党在我们大忙时派来这样的购销服务人员。”兴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这样写道:“你们翻山越岭,给我们山村送来这样的商品,使我们在大忙时购买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这种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有在毛主席思想指导下才能做到。”


第2版()
专栏:短评

生意做到深山里
徽州专区商业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到深山区举办“灯光夜市”。这种革命精神值得称道。
到山区办“夜市”,比坐在门市部做买卖是要费一番力气,是一桩辛苦事情。可是,革命的事要办得成功,怎能不付出一些辛劳呢。把山区的买卖做好,活跃了山区经济,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这样的辛劳是值得的。这是为革命做买卖的正确措施。
提起山区,人们会想起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五台山、桐柏山、沂蒙山等等光辉的名字。许多山区的人民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的年代,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出人出粮出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上,记载着他们血汗凝成的辉煌贡献。许多山区是民主革命的根据地,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发源地。全国人民忘不了他们,党和政府时刻关怀着他们。
山区交通不便,在出售产品、购买商品方面,比起平原地区来,困难要多一些。如果长时间购销不畅,还有可能给投机倒把的人钻空子。山区人民贡献大,山区商业工作空白点多,山区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因此,商业部门需要特别关心山区的购销工作。
商业部门组织一定的力量到山区做买卖,也就是把党和政府对山区人民的关怀带到那里去。这是商业工作人员的光荣使命。
从经济工作的角度来看,做好山区商业工作的意义也是很大的。山区在全国经济生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那里资源丰富,有许多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出口所需要的物资。各有关部门到那里去,帮助山区人民发展多种经营,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有很大好处。从收购和销售业务来说,山区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太平县的“灯光夜市”上,一些在城镇因为“司空见惯”卖得不是很快的工业品,在那里也有很好的销路;供销社在夜市上可以收购一些平时难以收购到的物品,如珍贵的药材等。仅是饶村的夜市,一个晚上的营业额就相当可观。
送货到山区,收购到山区,这是商业部门的重要任务,需要用高度的革命热情把这项工作做好。
今天我们报道了徽州专区举办的“灯光夜市”,过去报道过广东增城县在山村举办的“灯光夜市”,还报道过北京房山县的“背篓商店”等等,这都是开展山区商业工作的好形式。希望一切有山区的县和专区,都能象他们那样,以革命精神搞好山区的商业工作。


第2版()
专栏:

活跃农村市场 为广大社员服务
河北两千个商业工作队上山下乡
他们采取购销结合、先收购后供应的方法进行工作,同时帮助生产队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副业生产,被社员誉为革命化的商业工作队
新华社天津电 河北省财贸部门职工,最近开展了一个参加农村商业工作队,到农村去进行购销活动的群众运动。到七月上旬止,已有一万五千二百多人,组成了两千个商业工作队,奔波于太行山、燕山等山区的深山老峪和渤海湾的边远农村,活跃农村市场,为广大社员群众服务。他们被社员誉为革命化的商业工作队。
早在六月初,河北省商业系统三十多万名在城镇工作的商业职工,就掀起了到农村去、踊跃参加农村商业工作队的热潮。天津、唐山、石家庄、承德等城市的商业职工纷纷报名,组成农村商业工作队。河北省商业厅副厅长陶博古,河北省供销社副主任董佐卿,以及各专区、市财贸部门的大批负责干部首先行动起来,带领第一批农村商业工作队,开赴承德、张家口、唐山、邯郸的山区和商业网点稀少、交通不够方便的沿海农村。
商业工作队到达农村后,和农村商业工作者结合起来,分成工作小组,分别下乡串村,采取购销结合、先收购后供应的方法进行工作。工作队的货车一进村,先摆好两个货摊,一边收购,一边供应。同时,队员们便深入到社员家里调查访问,了解社员群众的需求。行唐县商业工作队在六月中旬成立后,组织了十辆马车,六辆手推车,二十九个驴驮,四十四辆自行车,六个货担,带着大批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半个月内串了二百一十六个村庄,全县收购土副产品、中药材、废品、杂铜、废旧物资等,总值十三万九千多元,全县平均每人增加收入二元七角。由于收购增加,供应量也随着增加了。半个月内全县供应总值达十三万四千元,其中日用百货、文化用品、小商品等,比上一个月同期的供应量分别增加了半倍到一倍半。社员群众满意地夸奖工作队员说:“供销社又回老家了!”
农村商业工作队在购销活动的同时,还帮助生产队发展多种经营,组织副业生产。他们每到一个村,便调查村里有多少副业生产门路,有无条件发展多种经营,并向群众宣传以农业为主,以副业养农业的好处,千方百计组织副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围场县兰旗卡轮公社杈子大队,盛产木杈、蘑菇、橡子等几十种土特产品,过去因为长期没有人收购,集体副业生产没有组织起来,社员收入比较低。商业工作队来到这个村后,收购了大批土副产品,并和这个大队的生产队和社员,签订了收购木杈、把柄、中药材、蘑菇等四十三种土副产品的合同,价值九千二百多元。预计今年十月实现合同后,全大队平均每人可以增加收入十九元三角。这个大队的社员们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山上‘百宝’没有人要,这一下好了,‘百宝’可以下山了。”
长期在城镇工作的商业职工,通过到农村开展购销活动,一个月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具体认识到,广大农村市场是商业工作最有作为的天地,检查了自己过去认为农村购买力低,轻视农村市场的错误思想。行唐县供销社在县城城关有百货、副食等五个门市部,三十三名营业人员,而附近五个公社只有一个分销店,群众买东西很不方便。过去曾有人建议把供销社的业务深入到农村去,没有被采纳;供销社的领导干部这次参加商业工作队下乡,看到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受到了教育。现在,他们决定,要及时组织供销社营业员离开城镇到农村去。
农村商业工作队纷纷下乡后,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和各专区、县的财贸领导部门都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加强对农村商业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第2版()
专栏:

嘉祥结合生产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他们的经验受到了参加山东卫生防疫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各地代表和其他兄弟省、市、区卫生防疫人员的重视
据新华社济南十四日电 在最近召开的山东省卫生防疫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嘉祥县紧密结合生产,狠抓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防疫和生产互相促进的经验,受到了全省各地代表和前来参加会议的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部门人员的重视。
嘉祥县地处鲁西南滨湖低洼地区,近三年来,在汛期雨量集中,大批农田受涝,发病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由于紧抓卫生防疫工作,疟疾、痢疾等几种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于兵强马壮,劳动出勤率高,加强了抗灾力量,促进了生产。
去冬今春,全县人民在兴修台田、条田、围田的同时,填平了许多废弃的坑塘。几年来,他们改良了一千六百多眼饮用水井,又自己动手新建、改建了七百二十三个农村公共厕所、二万三千多农家厕所。公社生产队还抽调人力,结合积肥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目前全县三千五百多个生产队中,已有二千一百多个生产队指定专人负责粪便管理,既多积了肥料,又促进了卫生。这个县的经验证明,正确处理卫生工作和生产的关系,从生产出发,结合改造自然来改进农村环境卫生,是可以达到生产和卫生相互促进的目的的。
在嘉祥县,原来也有人认为本地自然条件落后,搞卫生是将来的事,认为卫生工作是额外负担,把卫生工作和生产片面地对立起来。中共嘉祥县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几个生产大队在改变生产条件、进行科学试验的同时,加强卫生积肥工作,田地施肥多了,劳动请病假的人少了,促进了粮食产量大幅度的增长,就运用各种办法和宣传工具,向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并在全县范围内,层层建立了防病治病的组织,保证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个县在卫生防疫工作中,实行领导、专业队伍和群众三结合的办法。县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防治工作。历年来,他们摸清了滨湖地区十二种常见疾病的流行情况,积累了二十多份防治技术资料,经常向领导部门汇报工作,成为县领导机关领导这项工作的好参谋。
嘉祥县对组织培训不脱产的卫生保健员工作十分重视。全县现在已培训出三千三百七十多名保健员,他们一般都学会了疟疾防治、预防接种、卫生积肥、田间救护等卫生医疗知识,有些人还学会了针灸。这批不脱产的“小医生”,在今年春季,就为三十万社员接种了牛痘。麦收期间他们在田间一边劳动,一边为社员治疗小伤小病,大大方便了群众。


第2版()
专栏:

支援兄弟省区发展农业生产
内蒙古调出耕畜四万多头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四日电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调出的四万三千多头(匹)耕畜已经分别运到河北、山东、宁夏、甘肃、辽宁、吉林、北京等地。在已经调出的这些牲畜中,有三万头耕牛,三千多匹骡马和一万多头耕驴。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广大农牧民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觉悟提高,纷纷提前出售耕畜,支援兄弟省区发展农业生产。商业部门也积极收购,积极调拨。因此收购和调拨数量都显著增加。其中以支援河北的耕畜为最多,现在已有三万多头(匹)耕牛、骡、马调运到这个省去年受灾的地区参加生产。


第2版()
专栏:

一心为革命 蚕儿养得好
——记女社员张敦琼发展养蚕业的模范事迹
四川省老蚕桑区三台县的女社员张敦琼,嫁到新蚕桑区广安县之后,两年多来胸怀“为革命养蚕”的志向,积极在这个新蚕桑区养好桑蚕,使每张蚕种的产茧量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多。
共产党员张敦琼在娘家就是生产队的养蚕技术员。一九六三年初,她嫁到广安县观塘公社仙鹤四队后,得知这里的社员没有掌握养蚕技术,以致蚕茧产量很低。
她想:“党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养蚕技术员已经五年了,不论在哪里,自己都要为革命把蚕养好。”她向党支部书记谈出了自己的心愿。党支部支持她,建议生产队让她当蚕桑技术员,指导全队蚕桑生产。
养蚕先要育桑。一开始,张敦琼就带领两个社员,冒着刺骨的寒风,给桑树修枝、除虫、施肥、培土。经过一番细致的管理,这年春天,桑树长得枝壮叶茂,除了满足本队养蚕需要外,还支援了外队一百六十多斤桑叶。这年夏天,她又带领社员培育桑苗,冬天移栽新桑七千多株。一九六三年,这个队养的一张蚕种,产茧八十二斤半,比过去增产一倍。张敦琼并不满足,她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要使每张蚕种产茧量突破百斤关。
大队党支部给了张敦琼很大支持。从一九六四年春天起,她就和其他养蚕手一块,以敢想敢干的精神,大胆改进饲养方法。她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地蚕茧产量不高的关键在于有一部分蚕发生病害,不能上簇结茧。因此,她领导大家搞好蚕房、蚕具的消毒工作,并且注意调节蚕房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使蚕儿发病率大为降低。她经过研究,还改进了养蚕办法,促进蚕的发育生长。饲养管理技术改进后,蚕儿普遍比过去长得好,基本上作到都能上簇结茧。去年,这个生产队养的春蚕,平均每张蚕种产茧量达到一百斤;今年,又达到一百零六斤九两。
在提高蚕茧产量的同时,张敦琼还注意努力提高蚕茧的质量。她发现影响蚕茧质量的原因是,养蚕手对成熟的蚕上簇工作做得不细致。因此,她帮助其他养蚕手正确认识养蚕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养蚕当成革命来干,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麻烦。她从养小蚕时起就抽空编制草簇,当发现有蚕成熟时,尽量做到熟一条便捉一条上簇,上稀上匀,分批上簇,分批摘茧,分级出售。这样,使蚕茧质量大大提高,为集体增加了收入。
两年多来,张敦琼还热心传授各种先进技术,帮助附近社队提高蚕茧产量。
广安县领导部门先后几次总结过张敦琼的先进养蚕技术和模范事迹,通报全县。现在,她的革命思想和养蚕技术,正在全县蚕桑技术员中间传播开来。 (据新华社成都电)


第2版()
专栏:

四川开镰收割早稻
新华社成都十三日电 四川省早稻陆续黄熟,长江沿岸地区已经开镰收割。预计到十五日左右,将进入收割大忙时期。
四川省今年早稻栽种面积和良种早稻面积都比去年扩大。单是长江沿岸的宜宾、江津两个专区,今年栽插的早稻就由去年的六十六万亩扩大到近八十万亩。
今年早稻生长期间,有些地方遇到了多雨低温天气,也有的地方遇到干旱,对秧苗生长不利。各地干部和社员,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因此保证了早稻的顺利生长。


第2版()
专栏:

亦农亦医的一代新人
新华社记者 魏文华 南振中
七月初,我们来到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公社杨庄大队。这个距县城六十里的偏远村庄,解放前原是个污秽脏臭、疫病流行的地方,如今大街小巷到处干干净净。虽然当前正是疾病容易流行的季节,但村里很少有病人。这里的不脱产的保健员,就好象一支活跃在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民兵”。他们关心着社员的健康,改变着乡村卫生面貌,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俺自己的医生”
在五十六岁的贫农杨邹氏家里,我们遇到了大队保健员组长杨春龄。杨大娘对我们说:“她是俺们自己的医生,真亏她,要不,我这条老命差点丢了!”
杨大娘接着谈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月前,她割麦回来,受了点热,又遇家里小儿子淘气,受了点气,一时昏了过去。街坊邻居都围上来,有的揉,有的捏,折腾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救过来。正当大家发急的时候,杨春龄赶到了,立即进行急救,很快就使杨大娘苏醒过来。从此以后,杨大娘逢人便夸保健员。
在这个近二百户人家的村庄里,现在共有六个保健员,分别住在六个生产队。他们经过训练,都已学会了疟疾、麻疹、感冒等几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懂得一些中暑预防和急救知识,还学会小伤包扎、针灸、疫苗注射和牛痘接种等技术。
我们在大队保健室里,看到了他们的药箱、急救包和下田时插在地头用的六面小红十字旗。这些设备虽然简单,保健员们凭着这些东西却在保护社员健康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处理小伤小病的登记表中,我们看到全大队六名保健员仅在麦收期间就为社员治疗一百二十五人次。麦收期间,全村除一个小孩因患肠梗阻送到县医院治疗外,其余一些小病小伤患者全部没有出村,不用花钱就由自己的“医生”治好了,保证了社员出勤。
围剿蚊子
杨庄地势低洼,历史上是个有名的疟疾窝。去年这里遭到洪涝侵袭,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许多人就又担心今年要发疟疾。可是这个“疟疾窝”今年蚊子并不多,发疟疾的更是稀少。上半年发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九十点六二。
关于这一点,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都异口同声地归功于保健员。
今年初春,当天气还很寒冷的时候,保健员们就发动社员在全村的六百八十多间住房和所有的牛栏、厕所、仓库、涵洞等一切容易躲藏越冬蚊虫的地方点燃了熏蚊药剂。当时有人笑他们说,蚊子还没影就来熏,白搭功夫还浪费药。他们一边耐心地向群众宣传疟疾产生的原因,一边亲自动手帮助群众收拾东西,指导点药熏屋。前后熏了五次,对越冬蚊虫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围剿”。
为了提早防治疟疾,他们又从三月份开始,对往年生过疟疾的人进行调查,并且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向群众宣传防治疟疾的知识,把疟疾休止期根治服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教给群众。
这期间,几个保健员总是一早起来就把开水烧好,在社员出工前,提着水壶拿着药挨门送药给群众服用。当时村里有十六个有疟史的人,因为走亲戚或有事离村。杨春龄等三个姑娘问明了这些人的去向,跑了邻近三个县七个公社,把药送到了他们手里。过去专业医生下乡防疟送药,总有一部分人漏服。这次有了土生土长的保健员送药上门,应当服药的人一个不漏地都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了七次,从而为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创造了条件。
两件大事
在这里访问期间,我们看到偌大一个村庄,里里外外看不到随地便溺的粪尿,街头巷尾也没有抛撒的畜粪。社员家的牛栏和厕所也很少见到苍蝇。村里的两口饮用水井都垒了井台,新安了能关能放的木盖,提水有公用的水桶。公共厕所、社员家属厕所,都改造过了,粪尿当日清理。每个生产队在村外有自己的造肥场。新造的粪肥,都用泥土密封着,肥场边既无脏乱的景象,也闻不到什么臭味。据社员们说,改建水井和管理粪便这两件大事都是在保健员们的建议和带动下办起来的。
这些对改善环境卫生,防止传染病发生流行起了很大作用的措施,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水井是世代传下来的,积肥是多少年习惯了的,要改变这些习惯确实经过了一番周折。今年春天,当青年保健员计划改建这些水井的时候,一些人并不支持。可是保健员们没有气馁,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处找寻石头砖块,在党支部和其他社员的帮助下,用了三个半天,就把两口井改建了。他们主动和粪便管理员一起清扫街道,推着粪车,背着粪箕,串厕所清理粪便。又建议帮助六个生产队建立造肥场。开始时有人思想不通,挖苦他们说:“保健员是讲卫生的,怎么也干起脏活来了?”后来大家看到村里渐渐干净起来,村外肥堆逐日增长,思想通了,也就起来一起干。由于加强了对粪便的管理,多积了肥料,也给生产带来了好处。今年全大队四百八十多亩秋田的施肥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去年。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德清县商业部门积极组织春茧收购工作,在各产茧区设立了收茧站,随验随收,方便群众。这是城关南门收茧站工作人员正在收购春茧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