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革命精神 比革命志气
鞍钢第二薄板厂厂长 赵允良
一年来学先进赶先进的群众运动,使我们解放了思想。原来认为先进到“顶”的设备,又被挖掘出潜力来了。
从这个工厂开工不久,我就来这里工作。工厂投入生产十年来,要算去年一年的变化最显著了。不仅有些薄板的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水平,而且试制成功了原设计没有的矽钢片、汽车钢板、合金钢板等新品种。
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立下革命志气,职工群众的智慧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财富。现代化企业的命运,一旦被具有革命精神的职工群众掌握了,就如虎添翼,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来。
我们工厂是一座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薄板厂,不论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都是比较先进的。因此,我们一直盲目地认为技术达到“顶峰”了。我们抱着“守摊子”的态度,来经管这个大企业。几年来,全厂设备虽然屡经大、中检修,但每次都是依样画葫芦,照拆照装,生产状况没有显著变化。
前些年,我们一直迷信自己是中国薄板厂之最:规模最大,设备最新,技术最先进,工人操作水平最高,是别的企业望尘莫及,无法逾越的。因此,我们常常以“大厂”自居,骄傲自满思想就这样滋长起来了。这时,虽然知道兄弟企业以自力更生的精神,用较差的生产条件生产出多种薄板,我们也仍然不以为然。
去年,根据上级关于相互学习,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号召,我们拿出原始记录,冷静地和兄弟企业认真对比。衡量生产水平的十项技术经济指标,竟有六项不如条件差的兄弟企业。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为什么设备条件先进的企业,生产反而不如条件差的企业?工人操作技术熟练的企业,反而不如新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这才猛醒过来,开始从领导思想上着手找差距,事实很明显,不是物质条件不如别人,而是人的因素没有很好调动;不是工人不愿意学先进、赶先进,而是我们领导干部革命志气不足,没有组织职工学先进赶先进。
盖子揭开来之后,我们觉得再也没有理由骄傲自满了。于是立即组织一个“三结合”班子,放下架子,老老实实地到兄弟企业去访问学习。过去,我们厂常常有这样一种议论:新厂、小厂没有什么可学的,学来也用不上。可是,这次到营口市镀锌薄板厂一看,他们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大受感动。一批街道居民,在一所简陋的“铁匠铺”里从事手工操作,“买杂粮”(都是废旧材料),“吃百家饭”(没有长期固定的销售对象),不怕失败,生产出市场需要的镀锌薄板。这个厂的工人还满怀信心地说:“条件是人创造的,坚持不断改革,生产条件会一年年变好的。”同样,上海的一个新厂曾到鞍钢来考察学习过,但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学中有改,改中有创,生产条件就比我们的经济合理得多。当时,我这样想:我们是躺在先进设备上睡大觉,而人家是克服重重困难,努力生产人民需要的产品。我们想的是“守摊子”,“保家底”,而人家想的是超过先进水平,创造新的技术。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自然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小厂、新厂不但值得我们学,而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样子。我们向兄弟工厂学习确实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上了一堂“志气”课,得了一个“革命”宝。
生产条件是人创造的,人就可以改变条件。我们生产了八、九年薄板,也发现不少问题,不合理的设计常常给生产带来很多损失。那时,我们心里也想改改设计,但总怕打破原来的框框。去年,我们在兄弟工厂革命精神的鼓舞下,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同劳动,同商量,不仅看到了问题,而且吸收兄弟厂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找到了改革生产的许多技术门路。其中,烫辊技术突破设计框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烫辊技术按设计工艺规定,凡生产零点七五毫米以下的薄钢板,一定要先轧制一批二毫米以上的钢板,否则,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我们厂从投入生产以来,一直沿用这种不合理的工艺。二毫米以上的薄板国家不急需,生产出来只好积压。过去,我们受了原设计框框的束缚,谁也不敢去破。去年,我们发现兄弟厂用一点二毫米薄板烫辊后,觉得原来的设计并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于是,我们就组织工人、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分析:为什么要烫辊,烫辊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烫辊是为了提高轧辊的温度。大家认真一分析,谜就破了。我们克服了操作上、技术上的困难,采取提高轧辊预热温度的办法,使用零点七五毫米薄板烫辊,获得成功,每年可以为国家减少七千多吨非计划产品,解决了我厂十年来没有解决的重大生产关键问题。
许多技术问题本来并不是神秘的,通过劳动实践就可以革新技术。类似烫辊这样的事,在我们厂里是很多的。去年一年,就有二十五项先进经验在生产上开花结果。因此,保证了我们工厂去年提前二十一天完成全年国家计划,提前五天完成了订货合同任务。
全厂职工群众思想上的跃进,比之生产上的跃进更加可贵。我们已经从甘心当技术设备的奴隶这一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技术设备的主人了。我们终于认识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昨天的先进技术,今天就可能是落后的技术。只要我们敢于革命,敢于改革旧设备,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创造和改革技术的主动权就可以掌握在我们手中。
革命志气,是一种无法衡量的精神力量。学先进首先要把革命志气学到手。在今年的工业生产高潮中,我们仍然要鼓干劲,长志气,学先进,比先进,首先要学革命精神,比革命志气。有了敢于革命,敢于改变老的生产方式,敢于超过先进技术水平的思想,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新的先进水平。


第5版()
专栏:

永不自满,永远前进
鞍钢中型轧钢厂轧钢工段工段长 刘宗志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主席的话可真灵验,我们遵照做了,使多年老产品——轻轨质量更上了一层楼。
轻轨是我们工段最主要的产品。解放后,在全体职工努力下,质量有很大进步。但是,当一级品率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五的时候,就“卡”住了。多年没突破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关。
“关”为什么没突破呢?其中最主要因素是“老大”自满思想。我们厂生产轻轨已有三十余年历史,全工段百分之六十是老工人,对生产轻轨有丰富经验;设备经过国家投资改造,成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工厂。有的同志也常常说:“轻轨是我们的拿手戏。”我们也以“老牌”自居。就是这种“老大”自满思想,挡住了我们的眼界,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觉得老厂生产的轻轨达到“高水平”、对国家有贡献。我们只看到自己鼻子尖上那点成绩,越看越感到自己“了不起”。在这种“老大”思想支配下,没把兄弟工厂看在眼里,解放后已达十六个年头,没离开家门口,没出去学习一次轻轨生产经验。
五年前,我们到上海开全国中型轧钢会议,顺便到上海第三钢铁厂去看看,那时总觉得人家不如自己。例如,他们车间没有我们车间三分之一大,机械化程度没有我们高,我们八小时产量就比他们二十四小时干的多。回来,有的工人问我,我回答:“上海跟咱差得远哩!”
去年春天,我们从一份资料中发现上海第三钢铁厂生产与我们相同规格的轻轨,质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七,比我们高出百分之一点二,使我们惊讶起来。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党委组织我们学习上级党委、人民日报有关加强相互学习,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文件和社论,越学越觉得句句打中我们心尖,深刻认识到要想提高轻轨质量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不丢掉“老大”思想,就不能前进。
为了把轻轨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厂里组织了学习先进经验小组,赴上海学习上钢三厂生产轻轨经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听了人家介绍经验,又看了生产,我们佩服了。设备、人员、原料等条件都不如我们,可是人家生产的轻轨确实比我们的好。为什么条件不好,而能够生产出质量高的轻轨呢?我们条件好,反而没达到高质量呢?当天晚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找到了根。人家有个“永不知足,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有一个比国家标准更高更严的标准,生产遇到难题,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顶着困难上,千方百计改进技术,改进操作,改进设备。仅仅为了提高轧辊车削质量,一个孔型就研究出二十多块样板。越讨论越感到过去受了“老大”自满的害。第二天,又到现场,工人们怕我们学不到手,就主动地连说带表演,连写带画。这样,我们学回了六项先进技术经验。
学了先进经验,关键在于运用。我们反复向职工传播,大家一致感到上海的经验是提高轻轨质量的一付良药。全工段职工提出了“学上海,赶上海”的口号。过去,因为轻轨底部尺寸不合,不少产品成了废品,这次运用了上海的经验之后,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我们运用上海的经验,共解决了五个轻轨质量问题,使轻轨质量出现了新局面。到了去年第四季度,一级品率突破了百分之九十九大关,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五。接近了上钢三厂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水平。
今年要组织生产高潮,我们决定更加虚心学先进。继续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错误思想。我们今年将要在五个品种十六个规格的产品中,全面运用上钢三厂的经验。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为在产品品种方面赶上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而奋斗。


第5版()
专栏:

为用户服务是无限的
鞍钢无缝钢管厂政治处主任 卢品尊
在我们国家里,生产产品的工厂和使用这些产品的工厂,是互相支持,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弟兄。生产企业必须牢固地树立为使用企业服务的思想。因为,为用户服务,也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要使这个道理变成全厂上下共同一致的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几年,我们工厂生产任务始终很饱满,前来订货的用户门庭若市,各种品种、各种规格的无缝钢管,年年销售一空。这种情况,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好象无缝钢管厂的生产已经满足了国家和用户的需要,似乎再想向前迈进一步,就不那么容易了。
究竟能不能有所前进呢?去年年初,党委在检查工作时,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沈阳有一家工厂是多年和我们固定产销关系的老主顾,竟然没有来订货。这件事引起了党委的重视。是用户改变了生产任务,还是有别的原因?我们派人去访问,原来是由于我们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对方的生产需要,他们到上海无缝钢管厂订到了满意的产品。
这件事在全厂引起很大震动。大伙议论说:老用户不来订货,正好说明我们落后了,没有跟上国家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就以这件事作为活教材,向全体职工提出两个为什么:为什么老用户舍近求远?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的上海做到了?
我们一方面组织职工讨论,一方面组织访问学习小组,到沈阳等地访问用户,到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这次访问学习,等于给我们的工作重新作了一次鉴定,特别是在为用户服务的问题上,受到很大教育。过去我们认为对用户已经做到尽职尽责了,可是经过这次学习和访问,真是出乎意料,许多用户对我们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少意见。我们在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学习时,发现一件“四两”订货的事,使我们大受感动,得到教益。有一个用户做试验只需要订四两优质无缝钢管。永鑫厂不嫌细小,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很快满足了用户的要求。相比之下,我们从干部到工人都脸红耳赤,心里不是滋味,开始感到自己落后了。
这仅仅是事情的开始。当我们组织职工学习上海永鑫厂的“四两管”精神时,有些管理人员还认为:“我们是现代化企业,不是‘零售商店’;工厂设备技术条件是有限的,用户需要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针对这些思想,我们就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这对职工启发最大,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人们对工厂和用户的关系的看法,有了根本性质的转变。工厂和用户是共同革命的兄弟,工厂生产不是做买卖,而是革命。大家一致认为:用户要求不断提高,说明我们国家的生产事业在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满足用户需要,做个促进派。于是,大家就主动学习和应用兄弟厂的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改进经营管理,把用户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将用户之急变成自己之急,修改了不合理的订货制度,按高标准为用户生产产品。
这样做了以后,新的订货不断增加,暂时转厂的老用户又回来了,工厂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大大好转。去年一年,我们不仅提前两天完成了承担全国各地八千四百多份订货合同的任务,而且追补完成了一九六三年拖欠的一百二十份合同。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我们根据用户需要,本着一切朝前赶的精神,提前生产了一九六五年一千五百吨订货任务,受到用户的好评。
用户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否一致?这是多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我们厂是现代化企业,如果单纯从本企业利益出发,生产小批量定货确实不经济。因为,哪怕生产一根钢管,也得经过备料、轧制、热处理、矫直等十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成品。据粗略估算,小批量生产比大批量生产,设备作业率要低百分之八,成本高百分之十,原料多损失百分之三。正因为这样,有人强调“亏本”、“麻烦”,实行“四不接”(小批量不接、技术条件高的不接、要求根根定尺的不接、难干的不接)。一句话,对本厂不方便的事不干。许多用户常常因而被顶了回去。我们认为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一个尺棒,即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事我们就干,没利的事就不干。比如,用户订不到小批量钢管,只好订购大批量,结果大量积压,日久生锈成了废品。用户买不到根根等长定尺的钢管,只得买不等长钢管,回去还要加工改制,造成浪费损失。有的单位由于买不到需要的钢管,影响生产,耽误试验……,这难道不是国家浪费损失吗?过去,我们一笔一笔算的是死账,好象很“精”,其实打的都是小算盘,只看到本企业利益,往往因小失大。现在,我们改变了过去的作法,宁损小局保全局。由过去“四不接”变成了“四接”(小批量订货接、技术条件高的接、要求根根定尺的接、难干的接)。有的用户向我们厂订购一根钢管,有的订购二十公斤、五公斤钢管,我们都按用户意见一一生产出来。这是我们厂开工生产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这样,不但从全局考虑是有利的,也促进了我们提高技术,改进管理。树立了识大局顾整体的思想后,在为用户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大伙也想了许多门路,减少和弥补因此造成的亏损。比如,细致管理,相同规格互相搭配生产、准确投料等。去年一年,我们不但没有亏损,而且仍然超额完成了成本计划。
只要有革命的思想,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也是练思想,练硬功,促进本厂生产发展的过程。用户常常提出一些特殊规格的产品,比如特长、特短、特精密、特殊性能的无缝钢管。这些产品以现有设备、现有技术水平很难生产出来。过去,我们怕困难,不敢接受这种生产任务。现在,我们拣重担子挑,把满足用户需要看成是应尽的职责,大胆接受了一些特殊要求的订货,既满足了用户要求,又锻炼了工人敢于革命的意志,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由于工人技术水平提高,过去轧制一项新产品要轧几次才能轧制成功,现在几乎能一次轧成。
为用户服务是有限度的,还是无限度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过去,不少人认为:“为用户服务是有限度的”。理由是全厂生产几千种规格无缝钢管,每年要完成成千上万份订货合同,不可能份份服务周到,使个个用户满意。因此,为用户服务应当适可而止,不然工厂连门也推不开了。这样,用户一提出要求,我们就认为人家给出“难题”、“不知足”。去年我们反复学习,冷静地设身处地地想了一想:为啥用户“不知足”。原来用户“不知足”是件好事,这恰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蓬勃发展,科学不断进步的一种趋势。我们的生产要是永远在向前发展,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质量要求越来越严,品种要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欢迎用户“不知足”,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需要,促进生产建设发展。现在,我们基本上做到了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宁可自己麻烦千遍,也给用户方便。我们把这一点看成一个企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起码条件。
为了适应国家生产建设的需要,不断根据用户意见改进工作,我们除了定期组织访问用户外,还和一批老用户建立了固定联系制度,对一些特殊用户需要的产品还派专人送货到门,及时吸收使用者的意见,促使产品精益求精。
目前,我们的工作和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继续发扬热情为用户服务的作风,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派出两批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到上海、黑龙江等地的先进单位学习,又找出不少差距,学来的先进经验正在推广之中。
(附图片)
鞍钢先进生产者,正在虚心学习上海重型机器厂老工人陈文德(左三)等创造的钳工机械化工具。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鞍钢大型轧钢厂生产的重轨质量不断提高。图为精整工段的工人正在加工重轨。
新华社记者 刘非摄


第5版()
专栏:工业知识

电子显微镜
去年,我国试制成功了二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这是我国在精密仪器制造方面的又一项重大成就。电子显微镜有极高的显微放大能力和分辨本领,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地质勘察、工业和农业等各个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有许许多多十分微细的东西。在显微镜出现以前,人们无法看见它们。光学显微镜出现后,人们开始可以看清零点二微米的东西(一微米是一米的一百万分之一)。但是,有些东西比这还要小,靠光学显微镜依然看不到。从光学显微镜发展到电子显微镜,又是一个飞跃。它使得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成百倍的增加,从而把人们引入到更微妙的世界。
电子显微镜一开始出现,就被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用电子显微镜发现了过滤性病毒,在医学史上揭开了新的一章。过去人们依靠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菌,看不见比细菌还小几十倍的过滤性病毒。因而也没有办法对病毒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这类病原体不但使人类和其他动物感染多种疾病,也使农作物发育不良。用电子显微镜就可以分辨各种类型病毒的区别,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种血清对病毒的克制作用,看到有些药品在细胞里如何杀死细菌,这样就便于找到最好的防治办法。
电子显微镜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很大作用。金属表面由于自然或人工处理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出来。例如,可以看到铁件上的氧化铁薄膜有很多小孔,氧分子很容易进去同里边的铁化合,使铁锈越来越深。可是观察铝件上的氧化铝薄膜时,却看不到一个小孔。这表明氧分子无法侵入内部,所以铝具有很强的抗锈蚀作用。这样,电子显微镜就帮助我们采取各种表面处理法来改进金属表层的性能,增加它对于空气侵蚀和各种化学作用的抵抗力。
这样来检查金属的表面结构,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上的许多疑难问题。例如,在金属的精密加工中,若发现块规抛光后的表面光洁度不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就可以断定究竟是抛光工艺中的问题,还是材料不合适的问题,或者是热处理的毛病,从而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电子显微镜还可以用来观察极其微小的粉末粒子。例如,碳黑是橡胶、染料等工业的主要原料。碳黑粒子的大小对橡胶制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利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碳黑粒子,就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某种碳黑对增强橡胶制品耐磨性的作用,不必等到橡胶制品用过几个月以后,才知道它的耐磨性能是不是好。
在工场矿山的工作场所,散布着各种微尘,有些对人的呼吸系统是有害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各种微尘粒子形状的差别,并且可以测定微尘的大小和数目。这样观察的结果,有利于设计防护各种微尘的专用呼吸过滤器,和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土壤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并鉴别农作物病变的原因。
童登策
(附图片)
二十万倍电子显微镜    金宝源摄


第5版()
专栏:工业知识

微观世界点滴
严格地讲,微观世界仅指原子和分子内部。但是人们通常习惯把人眼看不见的一切微小世界,统称微观世界。我们也不妨采用后一种说法。
微观世界里的东西,虽然小得不可想象,却很不简单。个子最大的算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再小的是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一个细菌基本上就是一个细胞,它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等构造。而一个病毒则简单得连细胞也没有,它的内部是核酸分子,外边包着蛋白质壳。一个最小的分子只有两个原子,而一个蛋白质或核酸的大分子常包含有几万至几十万个原子。原子的中心是一个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外壳上运转。原子核内,又是一个热闹的世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现在也发现有很复杂的构造。它的中心有一个核,外围是一层层介子等形成的云。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
现在,人类共发现了十多万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一百多万种分子,一百零四种原子,三十多种基本粒子。如果把上述事物量一量是很有趣的。人的手指头一般粗一至二厘米,细菌的大小一般是几个微米(一万微米等于一厘米),病毒的大小大约是零点零五到零点四五微米,原子的直径大约是一至四个埃(一亿埃等于一厘米),原子核的直径大部分是十几个费米(十万亿费米等于一厘米),质子的直径大约是两个费米,质子的核心大约是零点八费米。
目前,用电子显微镜已经能看到大分子,最高分辨本领达到四点五埃。从理论上讲,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还可以提高几百倍,看到原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越往前技术上越困难。到了原子内部,电子显微镜也无能为力了。  柯九


第5版()
专栏:工业知识

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比较
电子显微镜同最好的光学显微镜相比,它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要强一百倍。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所能区别开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光学显微镜的最高分辨本领大约等于两千埃(一埃是千万分之一毫米);电子显微镜的理论分辨本领最高为一点七埃,目前实际达到的最高分辨本领为四点五埃。光学显微镜可以把微小的物体放大几百倍到几千倍;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放大到几十万倍。我国去年试制成功的二级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最高可达二十万倍;分辨率优于二十埃,也就是说,能把距离为五十万分之一毫米的两点分辨出来。
电子显微镜在成象原理上类似光学显微镜,但是在结构上却和光学显微镜截然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上,光源是一个发射电子流的电子枪。电子流从电子枪发出后,经过聚光镜照射到物体上,透过物体把物体的情况传到物镜上,由物镜第一次放大。再经过几级投影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再次放大,在仪器底部的荧光屏或照相底板上现出形象,以供观察或记录。上面所说的聚光镜,物镜和投影镜、实际上都是磁场或电场,而不是光学显微镜上的透镜。电子显微镜是用炽热的灯丝放射电子来代替光,用有电流通过的线圈来代替玻璃透镜。线圈里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就产生磁场,电子通过磁场就会发生屈折,就象光线通过玻璃透镜一样。电子显微镜的各个主要部分,包括电子源和整个成象系统,都装在一根高约一米的钢管内。一台电子显微镜常常由六七千个,甚至上万个复杂的零部件组成。
杜靖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