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好解决”耿嫂
解放军某部 龙杰中
走出医院大门,我深深舒了口气,几天来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下来了。
这次,我从部队送岳母和孩子回家,不料岳母在车上患了重病。要不多亏列车上亲人们的抢救,老人家真不知会落个啥结果!为了给老人治病,我们在这中途城市下了车——难就难在这里:我要侍候病人,又惦念着孩子,心就象条拔河绳,被两头拽着。现在,老人经过医生们五个昼夜的抢救,脱离了危险。我这才放心离开岳母,急着去看孩子。
我正急急忙忙地走着,后面突然驶来一辆三轮车,“吱嘎”一声在我身边刹住了。车上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笑嘻嘻地对我说:“哈!我一估量就是你。怎么,看孩子去?请上车吧。”啊,又是小刘!
我和小刘这是第二次相遇。第一次,是在五天前的半夜。我把休克中的岳母送进医院,然后抱着孩子去找旅社。正站在医院门口辨别方向时,一辆空三轮车从左边胡同里冲了出来。我喜出望外地喊道:“同志……”车上的小伙子只简单地回答一声“收车了”,便驶了过去。我正想央告几句,怀里的孩子却哇哇哭起来。孩子的哭声引起了小伙子的注意,他立刻掉转车头,问:“到哪里?”我说:“找旅社。我不熟悉这地方。”小伙子风趣地说:“嘿!好事都叫我赶上了。刚送走个老的,又来个小的。好,上车吧!”
一路上,我们攀谈起来。小刘知道了我的窘境以后,非常热心地带我找了几家旅社,可是都客满了。我急,小刘也急。他寻思一阵,忽然拍着额门叫道:“嗨!砍柴忘记带刀,我把好地方撇了。”我急忙问:“哪里?远不?”“远,有我这三个轱辘,还怕什么!”“那里再住满了呢?”“住满也不会让你挂钩,那里有位‘好解决’。”“好解决?”“哦,是耿嫂的绰号。因为谁有什么困难让她知道了,总是爱说一句‘好解决’,便想方设法给你解决了,所以得了这么个绰号。”
来到这家旅社,我抱着睡着了的孩子,小刘帮我提着行李,一头撞了进去,只见服务台里坐着位中年妇女,正在灯光下专心看书。小刘立刻高声叫道:“‘好解决’嫂子,给你送困难来了!”耿嫂按着书本站起来(这时,我才看清她看的是《为人民服务》),轻声责备道:“小刘,深更半夜,旅客们都睡了,你嚷啥?”抬头看见我站在小刘身后,忙收住话,为难地说:“哎,房间都住满了。”没等我开口,小刘抢先说:“再满也要想法给他解决这一宿。”随后,他在耿嫂耳边咕噜了一阵。耿嫂听着,想了一会,倏地眉梢一挑,说道:“有了!好解决。”“住哪里?”小刘追问着。耿嫂不答复,直催小刘走:“旅客进了门就是我的事,用不着你咸萝卜操淡心。快回家歇你的去!忙了一天,你还不累?”……
现在遇着了小刘,我不免打听起那位“好解决”来,“小刘,你跟耿嫂很熟悉吧?”他头也不回:“那还用说,她住上房,我住侧厢。她家吃饭,我听得见碗筷响。”“她有几个孩子,多大了?”“大的那个十六,去年考进高中,小的还在吃奶,一岁零三个月。——吔,你问这些做什么?”他扭过头来瞄瞄我,顿时明白了,“噢——你是在惦念你那小把戏吧?”
他算猜对了,我正惦念着孩子呢。孩子还不满周岁,从没离过爹妈,放在生人家里,怎么样了?事情还得往回说——那夜小刘走后,耿嫂便腾出服务员休息间,整理出一张铺,对我说:“同志,这几天客多,房间不够住,暂时在这里将就一夜,明天再给你调房间。”我道过谢。这时孩子又醒了,放声哭开来。耿嫂看了心疼地说:
“这孩子还不满一岁吧?妈妈不在身边,外婆又病了,多可怜!看哭的,准是饿了。”说着,便伸过手来,“来,我给伢子喂点奶。”我哪能再麻烦她呢,忙说:“不,我这里带得有奶糕,麻烦你给点火就行了。”她却说,“同志,你就莫嫌弃了,让伢子少受点饿。”说罢,抱着孩子走了出去。
约莫半个钟点,耿嫂抱着孩子笑盈盈地进来了:“这伢子是饿了,刚才吃的那个馋劲哪,真叫人爱!你看,现在睡得多甜,这一餐能撑到天亮,明天就好解决了。”我接过孩子来。嗬!小家伙果然睡得呼呼的,闭着的嘴角边还挂着白生生的奶汁。我感激地对耿嫂说:“大嫂,太谢谢您啦。”她挥了一下手:“咳!一家人,谢甚个。小刘都告诉我了,我知道你眼下有难处。不过你也不用急,老人家进了医院,会好的。你就把这里当作家一样,有什么事只管说,好解决。”
第二天一早,我就急着去探岳母的病。抱着孩子走出房来,耿嫂正在跟一个叫小王的年轻女服务员说话。我正朝门外走,耿嫂转身拦住我,说道:“同志,把伢子给我。”我以为她又要给孩子喂奶,便说:“谢谢大嫂,我刚给孩子喂饱了奶糕。”她笑了,挥了下手说:“咳!看你这同志,你上医院去照顾老人,抱个孩子怎么行!还是把伢子留下给我们带的好。”“这……”我犹豫了。的确,眼下要看病人,抱着个孩子确实累赘;而且医生也嘱咐过,不要把孩子带进医院,只是我苦着这里没个亲人可寄托。现在耿嫂主动要帮我照顾小家伙,这真是雪里送炭啊!
孩子就这样交给了耿嫂。一晃五天过去了,我忙得再没去看过她一眼,可心里怎能不惦念孩子呢!小刘却一个劲地安慰我:“孩子交给耿嫂,你就一百个放心。你那小把戏的情况我知道。她晚上搂着睡,白天抱着上班,把孩子哄得可好啦!”说着就到旅社了。我走进去,只见小王一人坐在服务台里,却不见耿嫂。我问小王:“耿嫂哪里去了。”“她昨晚当夜班,刚才回去了。”“我那小家伙在哪里?”我问。她笑了,调皮地说:“咳!你几天不来,我们当你不要伢子了。”我解释了这几天没能来的原因。小王忙说:“老人家没危险,就好了。看你的眼睛都熬红了,快去睡睡吧。”我说:“不,我想先去看看孩子,可不知道耿嫂住在哪里?”小王说:“远哩,不好找。我给你带路”。她向旁人交代几句,便领我直奔耿嫂家去。
来到耿嫂家门外,老远便听得一阵孩子的哭闹声,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刚到门边,听得里面传出说话声:“哎呀!耿嫂,伢子哭成这样,你怎不哄哄。你也该喂他点奶呀!”
“这个都不够吃,哪能喂他。给他做了糖粥又不肯吃,真淘气!”
我急忙跨进门去,只见耿嫂怀里抱着我的孩子在喂奶,膝上爬着个一岁多点的男孩在哭。看到这情景,我感动极了,不禁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耿嫂的手说:“同志,叫我怎样感谢你呢?”耿嫂说:“同志,你这话就讲远了。我是穷人家出身,要是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我哪有今天。我们是一家人呀!现在我不过尽了自己该尽的一分责任,有甚个谢头。只要你们在部队努力练好本事,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了!”是的,耿嫂,我们是一家人。我一定记住亲人的话,永远当毛主席的好战士!


第6版()
专栏:到工农兵中去

战士需要我唱歌
广州部队战士歌剧团音乐教员 徐宜
我从事专业音乐学习和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虽然唱过一些技巧很难的女声独唱的歌子,可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听众,还是三个月来在海上文化工作队活动的日子里。
在上海音乐学院我学了四年,后来又到国外学了六年。由于自己思想改造不彻底,在这六年里,慢慢地几乎使自己忘记了为谁学习,为谁服务。在那里唱的都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外国东西,感情和表现上很难找到依据,单纯追求音色的美和演唱的技巧,越唱心里越空虚,常常陷入一种难解的苦闷之中。
这次参加文化工作队到万山群岛开展文化活动,真是一个学习锻炼的好机会。我们每到一处,都被守岛战士的英雄事迹和艰苦精神所感动。例如在某岛,我们有机会和五好战士谢兆全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副指导员蒋敦伶同志在一起交谈,从他们身上得到了过去没有得到的东西。小谢是个司号兵,为了练就过硬的吹号本领,他每天三点多钟就起床,翻过大山头去练号,风雨无阻。白天他又和大家一起施工,参加训练。副指导员样样工作身先士卒,干起活来总捡最重的担子挑。去年施工修码头,他打锤时不小心震到海里去了,同志们救了七次,才把他捞上来。上来时他已经连话也不会说了,等到清醒过来,连衣服也不换就又干起来了。象副指导员和小谢这样的先进人物多得很,先进事迹真是说不完写不尽。它们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起了自己的思想斗争。面前的事实逼着我思索,逼着我寻找答案。守岛英雄为什么能这样顽强不屈、忘我劳动?在自己思想上为什么存在着那些杂念?我想得深夜不能入睡,事实也终于使我看到这一个个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形象是多么高大,胸怀多么宽广,而我自己身上的个人主义东西却多么见不得太阳。能为这样的战士们歌唱,应该是文艺工作者值得自豪的事。于是我主动提出参加独唱节目。
在最初的几场中,我还有些拘束,还不能突破老框框,只考虑这个长声怎么送、那个高音怎么放,总想唱出个悦耳的声音来。这样一来反而唱不好,以后随着对战士们感情的增长,终于把十多年来的清规戒律打破了。不论嗓音怎么样,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战士们爱听,我就唱。我唱《守岛战士心最红》、《永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坚决和越南兄弟战斗在一起》和《祖国万里好江山》等歌,马上想到我面前这些红黑的脸膛,他们在施工中顶着烈日,抡着大铁锤汗流如注的艰苦劳动,想到风雨里日夜警惕注视海面的观察兵和跟台风巨浪搏斗的英雄们,想到这里心情总是很激动,思想也变得很单一,感情充沛,声音也结实起来。战士们听了反应也很强烈,常要再来两三次,我也从来不厌其烦,越唱越有劲。觉得天地这样开阔,好象青天大海跟自己一起,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我赞颂面前这些为六亿五千万人民站岗的英雄们。
三个月的岛上生活,体验到了战士的思想感情,给了自己深刻的教育,真是“下连三个月,胜读十年书”,自己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指示的面向工农兵方向的正确。回想过去自己那种资产阶级的艺术倾向,使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不能继续走下去。今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沿着工农兵的方向前进,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第6版()
专栏:

在风浪中歌唱
——广州部队海上文化工作队活动速写
韩笑海上文化船珠江口外水连天。一边是
污泥浊浪;一边是
碧波清澜。我们的
文化船
红旗招展,战斗在
天堂和地狱的
分界线!我们的船舱里装载着
强大的武器——毛泽东选集;我们的船头上高悬着
光辉的太阳——毛主席的照片。我们昂首挺胸,蔑视那
臭气熏天的
海盗的乐园;我们高唱战歌,吓得那
牛鬼蛇神
日夜不安。我们的歌声象一把利剑,扫荡着
偷袭的
妖风毒气;我们的歌声象嘹亮的军号,鼓舞着
守岛的
英雄好汉!我们要把
文艺的武器
送上阵地,让它和
炮弹一起
向旧世界作战!南海前哨浪滔天,我们在
风浪中歌唱,我们在
雷雨中向前!我们的
文化船
红旗招展,激动着
万山群岛的
万重山!
哨所演出要唱革命最强音,登上海岛最高山。看!哪一个舞台能有这样宽!?景——是碧波万顷,幕——是蓝天一片。往这里一站,红日就在身边。浪向我们招手,风对我们呼唤。有出息的文艺战士,要为英雄表演。别看这儿只有五个观众,为他们歌唱受到祖国称赞。你看那鲜花撒满阵地,你听那掌声动地惊天!
汗的歌上岛一身汗,先把感情变。流一身热汗,越岭翻山,更渴望快把精神食粮,送到战友身边。流一身热汗,登高望远,更觉得祖国海天万里,阵地风光无限!流一身热汗,在哨所飞针走线,更爱那褪色的军装,铁打的好汉!流一身热汗,为英雄迎风表演,唱不完革命的豪情,战斗的誓言!上岛一身汗,情变歌声变!


第6版()
专栏:新书架

两本介绍乌兰牧骑的书
从一九五七年以来,驰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红色文化轻骑队——乌兰牧骑,兢兢业业地遵循着毛泽东同志的教导,坚决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乌兰牧骑的同志们不避艰险劳困,长年累月地迎着风雪严寒,或冒着烈日盛暑,在“哪里最艰苦,哪里最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送歌献舞”的豪壮口号下,攀山涉水,横越沙漠和草原,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种子撒遍了祖国辽阔的北疆瀚海。
乌兰牧骑已为全国文艺工作者树立了革命化的榜样。为了便于各地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学习,最近在乌兰牧骑代表队分别到各地巡回演出的时候,中国戏剧出版社和音乐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工作队》和《乌兰牧骑之歌》。前者记述了乌兰牧骑的工作经验和队员们在革命化大道上锻炼成长的故事。这本书能使我们初步地了解到:参加乌兰牧骑的各民族队员,他们在跳动着每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的时刻,是如何地把自己的艺术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又怎样在思想革命化的同时,加速了艺术上的提高,从而形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化、民族化的独特风格。后者则在于搜集他们演出的歌、舞、乐曲的节目,这些音乐节目同上书所介绍的歌舞词、朗诵诗一样,也都显现了乌兰牧骑艺术表演的战斗风貌的一斑。
〔田疆〕


第6版()
专栏:

活课堂〔套色木刻《南海前哨钢八连》组画之三〕
钢八连组画创作小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