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孙乐义的“大”“小”观
张在湘
看了解放军红色管家人孙乐义的事迹,对应该怎样对待“大”和“小”,很有一些启发。
为查对一分钱,孙乐义熬一个通宵,小小一分钱添上不就完了,值得吗?可他想到:“添上一分钱就是给革命掺上一分假”。
为省煤他和炊事员改灶一二百次,值得这样“小题大作”吗?可他心里想的是:“浪费一两煤就是给国家浪费一分力量”。
他写家信,宁肯跑几里远去买信纸也不动用公家一张纸笺,因为他想到:“一张纸容易养成公私不分的习惯”。
事都很小,可他想到“大”,和大联系起来看,这一联系“小事”就是“大事”了。所以他对待革命事业,无论大事小事都是高度负责,一丝不苟。
小想到大,对大事高度负责,对小事也一丝不苟,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待革命事业应抱的态度。因为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小”不是孤立的,“小”和“大”是辩证的关系,“小”联系着“大”,“小”可以变“大”。一两粮可谓小,可要想到一个人一天节约一两,全国一年就节约二百一十多亿斤。劈山一銿可谓小吧,然而一銿一銿可以使山河易色。看!小吗?不小。这是何等之大。常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遇小思大,一丝不苟,是孙乐义对待“小”的态度。反过来对“大”他又能落实到“小”上去抓。管全连队的生活这件大事,他是从最细微处抓“小”,一点一滴的干。他亲自做豆腐、生豆芽、烧姜汤。发现大豆出豆腐少,他想点子磨两遍,使一斤豆子出四斤豆腐。甚至连战士野营训练鞋破了,他都自己买上工具为战士缝;炒菜时,发现茄子“把”切长了他都重切一遍。这样抓一个小事又一个小事,“积跬步”、“成千里”,做到了生活管的“称百人心”,成了后勤战线上的红旗。
孙乐义这样抓了,工作上胜利了,为什么?因为他的作法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常言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楼要一砖一瓦地盖,地要一犁一犁地耕,事都一点一滴地做,“小”抓不好则大事不成。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抓、从小处干,在这里就是“实干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就是“埋头作‘笨’工作”,就是“深下去作细致的工作”,这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好作风。人们搞生产,作工作、学习,直至办一切事情,离开这一条就一事难成。
正确对待“大”和“小”,要说也不难,孙乐义用事实回答我们:根本的就是学习毛主席思想,心里有个革命,凡事用革命这个尺子去衡量衡量。


第6版()
专栏:

燕儿峪的新鲜事
河北承德《群众报》社 燕迅
在县委办公室里,听说燕儿峪出了件新鲜事:十二个姑娘打破了老规矩,成立了个妇女积肥专业队,为全大队农业增产出了一膀子力气。于是,我们决定去看看她们。
到燕儿峪这天,正赶上她们打开新试验的“快壶窖”。大场上,十来个不高不矮的小闺女,整整齐齐地站成一堵墙,睁大眼睛瞅着一个挥动铁锨的壮实姑娘。只见她双手使足了劲儿,“嚓”的一声,从密封的大窖里铲出一锨粪倒在场上,小姑娘们立刻一齐猫下腰,仔细地瞅起来。嘿,这粪肥,又匀又细,又黑又亮,真稀罕人!小闺女们喜欢得拍着手嚷着:
“成功了,成功了!”
“看这个喜欢劲儿。”陪我们一起来的党支部书记老赵,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那领头的,就是专业队长郑小青。她们新从老劳模、大粪专家孙起那里学来一招儿,叫‘快壶式’高温沤肥法,发酵期短,四五天就中。经过她们改进烟筒设计,三天就中了。”
“这可是新鲜事。”
“新鲜事多着呢!”老赵兴奋起来,“叫小青给你们谈谈吧,这都是她带的头。”
谁知道这个做事带头的姑娘,一听说叫她说话,却冷丁腼腆起来,伙伴们催了她半天,她才红着脸说:“有啥可说的!”
“咋没说的呢?咋做的咋说就中。就从你打中学回来时说起吧。”老赵这样开导她。
小青是夏天从中学回来的。那时,正是大秋作物噌噌往上窜的时候。可巧,这天气象哨预报,几天后有雨。公社党委立刻下了个紧急动员令:为确保秋季丰收,降雨前施一次追肥。这节骨眼上增施追肥,真是有钢使在刀刃上啊!小青听说这事,把背包放到炕上,撒脚就往小伙伴家里跑。几个小闺女一商量,办妇女积肥专业队的主意就出来了。于是,这伙子姑娘一起涌到老赵家。老赵一听,高兴的没法儿,当下就要批准,可是他又有点担心,就问了一句:“困难可不少啊!咱村妇女没掏过大粪,你们不怕人家笑话?”小青听了这话,一下子绷住了笑脸,严肃地说:“我们是响应党的号召,党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啥困难也要斗倒它,怕谁笑话!”
“好,有志气!”老赵笑了:“你们这妇女积肥专业队,是咱燕儿峪开天辟地头一个,不光关系到咱大队增产,还是移风易俗的大事。办起来了,就要坚持下去。大胆干吧,有困难来找我。”
困难还真不少呢!
小青回家跟妈一说,她妈的脸“呱哒”一下子就落下来了。
“你说啥?你要挨门挨户上各家掏大粪去?你打听打听,咱燕儿峪开天辟地谁听说过妇女掏大粪?”
“妈!”小青亲亲热热地抱住了妈的胳膊:“早先谁见过社会主义?这阵就是跟早先不一样了。大办农业是党的号召,响应号召是个光荣事儿。”
“这个不用你说。你回来种地,我高兴。可你为啥带头成立这个大粪队,你不知道那玩艺儿是臭的呀?”
小青笑了:“可打出粮食来是香的。这脏活累活要是你不干我不干,谁去干呀?”
“他们大小伙子们成立个大粪队就中了呗。姑娘家挑着粪挑子掏大粪,人家还不笑下大牙来?”
“那老规矩呀,”小青说的嘎崩脆:“我们正想跟它斗斗呢!”
她妈没法,说:“那你斗吧,我看你斗的过不?”
小青她们没少看了人家的白眼,也没少听了人家的风凉话。有个好心的大娘劝她们:“闺女呀,你们吃着苦、受着累,还得受人家的窝囊气,这是希图个啥呀?”
小青她们说:“我们希图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大娘,不用愁,过些日子他们就不说闲话了。”
真的,没过多少日子,熟透了的庄稼一上场,人们的说法真就变了:“这伙子闺女们还真中,要不是她们,今年的丰收可差成色了。”
“你妈咋说呢?”
“她说呀——”
小青刚一张嘴,“快壶窖”后冷丁有个老大娘喊上了:“小青,回家吃饭了。”
姑娘们一听,“噗哧”一声都笑了。我猜想,这兴许是小青的妈来了。一会儿,转出来一个老大娘。她一边走一边嘟囔:“成天就知道摆弄这个,连饭也不吃了。”
“一会儿就回去吃,俺姐在介绍经验呢。”一个梳两条细长辫子的姑娘说。
“啥经验呀!”大娘说,“我也听听。”
长辫子姑娘说:“你说说也中啊。就说姑娘们挑粪人家咋笑下大牙来的吧。”
“你这小妮子,尽揭我的痂疤呀!我如今不是支持你们了吗?”
长辫子赶紧改了嘴:“好大娘,咋光叫俺小青姐吃饭不叫我呀?”
“好闺女,你大娘一句话没说到都不行呀!走,走,”她转过身,“小青,咱一块走。”
没人应声。我们四外瞅瞅,哪里还有小青和她的伙伴们的影儿。长辫子姑娘说:“我姐早上志春奶奶家去了。”
“上她家干啥?”
“我们商量好了,要轮流给人手少的贫下中农挑土垫圈,帮助他们多投肥、投好肥。您先回家吧,我也得去了。”
大娘高兴地一把拽住了她:“等等我,咱一块去。给你们供土!”
老赵瞅着远去的一老一少,一抡烟袋锅子,喜孜孜地说:“看着了吧,咱燕儿峪尽出新鲜事儿!”


第6版()
专栏:

海上长堤
周钢鸣
海陵岛是广东省阳江县沿海小岛,长约七十华里,宽约十七八里,可耕沙壤田地约三万余亩。岛上无一江河溪流,过去常年闹旱灾,解放初期仍然缺粮需救济,但是在党领导下,人民苦干实干,自一九五四年起大挖平塘取水灌溉,逐步解决水旱灾害,逐年增产,并且有余粮卖给国家。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年初修起接连大陆的四千六百多米的大堤,全堤用花岗石及粘土堆成。一九六○年秋遭几次台风高潮,冲垮约九百多米,一九六四年九月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后,群众干劲更大,从十月中起重修大海堤。现已通汽车,目前正修建引大陆淡水的大渡漕。
海陵岛,春不老,
劳动人民干劲高,
三面红旗高高举,
要把孤岛变半岛。
改变一穷和二白,
敢把河山来改造,
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筑起接连大陆的通道。
晴天忽然起风暴海啸雷鸣,
地动山摇。
台风似剑,
猛雨如刀,
刀刀剑剑把海堤削刨。
冲垮了刚筑起的海堤,
截断了天上的虹桥,
断了腰的巨龙躺在大海里,
一年,两年,无声无息静悄悄。
海陵岛,英雄岛,
劳动人民志不挠,
社会主义教育的春风,
更鼓起三大革命高潮。
要夺取三大革命胜利,
我们不怕任何风暴;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海陵,
我们要把大海闹翻,
大山推倒。
重新筑起跨海大堤,
要架起跨海大渡漕;
引来漠阳江的流水,
把干旱贫瘠的海岛灌饱。
挥起大铁锤哟,
把花岗岩锤碎,
大山炸倒;
挥起铁锄哟,
把粘土锄起,
土坵刨掉。
用肩挑着跑,
拉着车子跑,
赶着月亮跑,
迎着太阳跑,
冒着风雨跑,
象奔驰的飞马,
迈开健步飞跑!
我们要和困难赛跑,
要和时间赛跑,
要和五月高潮赛跑,
要和十二级台风赛跑,
劳动人民的力量,
要和大自然的力量赛跑。
一船船的花岗石,
一车车的红粘土,
一身身的咸汗水,
一颗颗热呼呼的红心,
把宽深的大海填饱,
把跨海大堤加固堆高!
海陵岛,英雄岛,
劳动人民志不挠,
大海当中铺通道,
从此孤岛变半岛。
海陵岛,英雄岛,
劳动人民干劲高
穷岛即将变富岛,
四季长青春不老!


第6版()
专栏:

斗风浪
绥民
桃花春汛,江水漫漫,
激流中飞出一艘渡船,
摆渡的是个瘦长的女娃;
两根短辫象翘翘的笋尖,
江面风烈,流急浪欢,
过渡的人不由望她两眼。
这么纤细,能举起竹篙?
个儿矮得连橹柄也难攀!
一篙撑出,船驰如箭,
波汹浪涌,船身猛颠;
只见她稳稳一橹划下,
嗖,船已穿过一座浪山……
客人们虽然惊出一身冷汗,
却忍不住夸这船家机智勇敢;
只是叫这小女娃来斗风搏浪,
爹妈的心能不在浪尖上飞旋?
只听船尾一人哈哈大笑,
老艄公掌着舵稳如泰山!
“不在风头浪颠传授后代,
大江大海里靠谁来接班!”


第6版()
专栏:读者 作者 编者

多登些杂文、特写、随笔编辑同志:
从去年以来,我觉得副刊上的杂文、特写、随笔比过去少了。
我有一本人民日报杂文的剪报集,还剪了一大堆“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其中有不少文章,旗帜鲜明,议论风生,大都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好文章。
能否多登些这类文章呢?解放军驻西宁某部战士张跃发
张跃发同志的批评和建议,我们完全接受。我们也热烈地希望读者和作者多写些这方面的稿件,充分反映工农业等各条战线上的新人、新事、新气象,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充分反映广大群众在实际斗争中的各种活的思想,并加以评论,使副刊更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更富有鲜明的特色。愿我们大家为此而共同努力。
编者


第6版()
专栏:读者 作者 编者

改正两个字文艺部同志们:
你们寄来的关于《反侵略的英雄〈萨拉丁〉》(六月二日)一文的剪报,收到了。我因此又再读了一遍,发现其中有两个字用得不对。
文中有:
“影片着重表现了一一八七年十字军的第三次入侵中,两军在巴勒斯坦东北部……展开的战斗。”
事实是,这次战役是十字军第三次入侵的“序幕”,十字军因被打败了才又大举入侵的,因此,如果把那个中字改用前字,就较好些。还有“狮心王查理”,“查理”是“理查”之误。如有读者指出,我当向他表示感谢,并向你们致歉。
蔡楚生


第6版()
专栏:

荒原初犁〔油画〕 魏传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