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战后美帝国主义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
  金国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有惊人的增长,它对亚非拉国家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一)输出直接投资资金,掠夺矿产、原材料等各种资源,加强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从而控制各国经济命脉;(二)以双边“援助”及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多边“援助”,对受“援”国进行财政、金融控制,从而达到军事、政治渗透的目的,同时以“援助”为名,大量推销美国国内的过剩产品;(三)扩展或新建各地金融机构网,为进一步输出资本创造条件。
私人垄断资本的直接投资
美国对外输出的投资资金,就性质而论,有直接投资于各企业的资金,有以借贷方式输出的长期和短期资金。以借贷方式输出的资金又采取购买外国发行的各种证券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这些资金输出的对象多半是所谓“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对亚非拉各国的投资,绝大部分直接投入企业,掌握企业的直接控制权。
战后,美国私人垄断资本对亚非拉各国的直接投资,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亚洲和非洲的比重上升。长期以来,拉丁美洲是美国投资的主要对象,战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虽仍成倍上升,但其增长的速度不及亚非地区。拿一九六三年与一九四五年相比较,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增加了一点九倍,对非洲的投资增加了十二点四倍,对亚洲的投资增加了八点八倍。请看下表:
  美国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直接投资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1945年 1950年 1957年 1963年
 总计 33.15 57.14 99.32 123.89
  亚洲(日本除外) 2.35  9.82  18.34  23.09
  非洲 1.06  2.87 6.64  14.23
  拉丁美洲 29.74 44.45  74.34  86.57
战后,美国对亚非拉国家大量输出资本,一贯宣扬什么“不发达地区”的贫穷是由于本国资本积累不足,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吸收外国资本,“直接投资能解决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杜勒斯语)。事实证明,美国投资越多的地方,其政治、经济情况越不稳定。例如,美国对亚洲的印度、菲律宾,非洲的利比里亚,以及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等国家的投资,决不是为了积累被投资国的资金,而是加紧对这些国家的矿产、原料的掠夺,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截至一九六三年年底,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投资中,投资于石油工业的数字最大,总数在五十亿美元以上,占对亚非拉国家投资总数的百分之四十。
加工工业及采矿业,居美国对亚非拉国家投资的第二、三位,截至一九六三年,分别为二十五亿五千五百万、十四亿七千六百万美元,各占投资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及百分之十一点九。在加工工业中,美国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原料的初步加工工业,例如选矿厂、肉类罐头厂、炼糖厂、糖果厂等等。智利和秘鲁的铜矿,是美国对采矿业的投资的重点。
在贸易及公用事业方面,美国在亚非拉国家的投资亦占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原材料及矿产的出口控制在美国资本手中,关税及管汇办法都以美国资本的利益为先决条件,公用事业上的投资也是处处为解决与美国资本有关的运输、电力、通讯等问题的。
美国为了促进对亚非拉国家私人资本输出,往往通过政治、经济或军事上的压力,迫使这些国家接受一些规定,例如,美国资本可自由经营各种企业,购买土地、矿产,免除捐税和进口税;私人投资如遭到国有化、没收、汇价变动或战争破坏等所受损失,应由政府赔偿等等。一九六四年初,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后提供任何“援助”,受“援”国政府必须同意跟美国签订投资保证协议。
国家垄断资本的输出
国家垄断资本以政府外“援”名义向各国输出,是战后美国新殖民主义最毒辣的政策之一。
战后初期,美国对外“援助”,重点放在欧洲;五十年代以后,逐步向亚非拉国家发展,其中尤以亚洲为主。自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三年六月底止,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援助”(包括“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占“援助”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点三,达五百零二亿余美元;其中,属亚洲部分的有三百九十亿余美元,占对亚非拉国家“援助”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七点八。
在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中,约有百分之五是通过五个国际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开发银行)发放的。属于上述这些机构发放的,称为“多边援助”;其余均属直接发放给某一国家,亦称“双边援助”。根据一九五四年美国“共同安全法”(即“援外立法”),“双边援助”中就“援助”对象言,属于军事方面的,又分军事援助和防御支持;属于经济方面的又分开发援助、技术合作及其它援助。
自战后至一九五七年,美国对外“援助”以“军事援助”为主,自一九五七年以来,美国政府提出所谓“援”外政策的“新面貌”,突出“经济援助”。在“经济援助”中,又从过去“赠予”为主改为以信贷为主。不论“军事援助”、“经济援助”,均以亚非(特别是亚洲)为重点。约翰逊在最近提出的一九六六年度对外“援助”咨文中宣布,“军事援助”中的四分之三将给予“从希腊到朝鲜的广大弧线地带的十一个国家”,防御支持部分中有百分之八十八将用于南越、老挝、南朝鲜和约旦。“经济援助”中,有很大部分用于印度、南朝鲜、摩洛哥及巴西等国,这项“援助”与美国私人资本在亚非拉国家投资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资本输出成了鼓励商品输出的手段,不论“军事援助”,还是“经济援助”,都是与推销美国剩余产品分不开的。约翰逊最近明白表示,今后美国的“援”外款项中,“只要有可能以美国劳务或商品的形式支出时,决不支出一块美元”。迄今为止,美国的“援”外拨款已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用来在美国国内进行购买。
就美国对外“援”款性质来说,又分“赠予”和信贷两类。“赠予”部分,多半是直接搞颠覆活动、侵略战争有关的军火武器的输出以及其它有关军事的开支,近年来这项支出重点是南越、刚果等地。信贷部分大部分要求以美元偿还,一部分以受“援”国本国货币偿还,其中,要以美元偿还部分大半用于受“援”国国际支付逆差上(主要是对美国的逆差)。贷放的对象,主要是拉丁美洲各国,如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受“援”国欠下一笔债,而受实惠的正是美国出口商以及有关出口的企业。至于以受“援”国货币偿还的信贷,也给受“援”国带来莫大的祸害,直接促使受“援”国通货膨胀。这类援助的过程,一般是当收回受“援”国货币后,就存入当地政府银行,开立所谓“对等基金”账户,但使用这一账户的主权则操纵在美国人手中,美国政府充分利用这笔资金来进行侵略和渗透活动。
受“援”越多,外债越重,给受“援”国带来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印度是接受“美援”最多的国家,截至一九六四年底,所欠外债高达五十亿美元以上;一九六四年偿还外债本息就占它出口收入的百分之十七,估计到一九六六年将达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五三年底,印度外汇储备尚有一十八亿六千二百万美元,到一九六四年底,只剩下四亿四千七百万美元,除去其国内货币储备部分外,只剩下四千二百万美元,仅够支付一个星期的进口费用。以色列、菲律宾、土耳其、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巴西、智利等国也同样受到这种由“美援”带来的严重后果。
美国银行在亚非拉国家的扩张
不论私人垄断资本的输出,还是国家垄断资本的输出,都需要金融机构协助。制造品出口的厂商或公司需要出口信贷,原材料进口需要进口信贷,利润汇回国内要通过银行,有些在国外的美国企业还通过银行发行债券,政府信贷需要银行拨款收息,也要通过银行对受“援”国进行各种检查及监督。可见,银行在资本输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应当看到,银行本身又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部门,银行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包括在当地低利吸收存款、高利贷放)每年可获得巨额的利息与利润。
美国金融资本在亚非拉各国活动,是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美国官方银行和美国私人银行来进行的。
由美国一手控制的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泛美开发银行以及国际贸易基金组织,实质上是美国垄断组织对外扩张的工具,美国投入这些机构的资金,全部由外“援”项下拨付。泛美开发银行以拉丁美洲为活动的对象。世界银行自进入五十年代以来,其活动的重心已自西欧转入亚非拉各国。至于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以“不发达”国家为其全部活动的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几年来除了支持美元、英镑外,对印度、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国贷款最多,这些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援助”中,遭到货币基础的根本性的动摇。
美国出进口银行,是在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输出中起极大作用的一家美国官方银行。一九五一年起,该行成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代理机构,也就是根据“共同安全法”将外“援”通过该行进行贷放。根据出进口银行法规定,美国政府授权该行为私人企业担保由于内战、革命、没收而受到的损失。在亚非拉国家中,巴西、墨西哥、以色列、菲律宾等国是该行的主要对象。其每一笔贷款都是与美国掠夺借款国原料、推销美国商品分不开的。
战后,美国私人银行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积极的扩张,其中,最活动的是摩根财团的第一花旗银行、洛克菲勒财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在印度、菲律宾、新加坡、香港、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都设有分支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原在印度孟买设有代表处,进行联系活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内,先后在曼谷、香港、新加坡,分别收买了历史悠久的荷兰安达银行。此外,它还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设立了分行。美洲银行在马尼拉、曼谷、卡拉奇、香港、新德里、贝鲁特、尼日利亚设有分行或海外代表处。此外,美国运通银行在印度、巴基斯坦、香港、利比亚、摩洛哥都设有分行,哈诺佛制造业信托公司在贝鲁特、马尼拉也设有代表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威尔斯·佛哥银行,均在东方设有代表处。以经营亚洲业务著名的欧文信托公司在香港设有亚洲总代表处。一九六一年十一月,由美、比、法、西德财团联合投资的“非洲商业银行”宣告成立,总处设在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有分行,美洲银行是该财团的头子。自一九六一年以来,在非洲各国独立改组殖民银行过程中,美国金融资本都插上一手。例如,在“象牙海岸银公司”、“加蓬联合银行”、“突尼斯贴现及工业信贷银行”中,都有美国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一分资本。在象牙海岸、塞内加尔、喀麦隆、刚果的“通用银公司”中,就有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子公司、银行家国际公司的资本。在塞内加尔、象牙海岸、喀麦隆的“国际工商银行”中,都有美洲银行的资本。美国金融资本正在用极其隐蔽的手法,将其魔爪伸入非洲。
在拉丁美洲,美国银行活动的范围最广,历史较久。许多大银行在拉丁美洲各国分别设有分行及代表处。一九六三年底,纽约第一花旗银行,在拉丁美洲十四个国家内设有分支行五十三处。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美洲银行、哈诺弗制造业信托公司,在拉丁美洲都很活跃。就美国银行在拉丁美洲设立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它们的业务活动,着重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及中美洲各国。这些国家同时就是美国直接投资和外“援”最多的地方。
高利息、利润的攫取
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所攫取的利息、利润,主要有三个源泉。
(一)与资本输出紧密结合起来的商品输出中所获得的出口利润。例如,外“援”中的信贷部分,几乎是全部以商品输出来贷放的,高价的进口商品需要亚非拉国家的初级产品偿还,“不发达”国家进出口比价(即贸易条件)日趋恶化,使它们遭受沉重损失。据统计,假定一九五一年进出口价格相等,到一九六一年亚非拉国家的出口价格,仅及进口价格的百分之六十四点六,这就是说,每一百美元的信贷就要多输出三十五点四美元的初级产品来补偿。
(二)对美国外债所付的利息。据世界银行初步统计,截至一九六二年底,全部“不发达”国家外债,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及短期商业债务在内,总数达二百八十亿美元,如按平均百分之五年利息率计算(高的可达百分之八),每年就得付出十四亿美元的利息。其中,美国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
(三)直接投资的利润。在这一方面,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掠夺是极其突出的。以一九六三年为例,就美国官方发表的数字来看,美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投资利润率为百分之八点三,而在亚非拉国家高达百分之十八,为前者的二点二倍。战后,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投资利润率不断上升。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对拉丁美洲、欧洲各国附属地区及其它地区(包括大洋洲及日本)的投资利润率,一九四六年为百分之十一,一九五○年为百分之十五点六。近年来,美国在亚非拉国家所取得的投资利润达二十亿多美元。美国在中东石油地区(例如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国),剥削情况最为严重,以一九六三年为例,中东地区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点四。
资本输出的重重困难
目前,美国在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已遭到重重困难。首先,这种残酷的新殖民主义侵略方式已经逐渐被亚非拉国家的人民所识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亚非拉国家的人民愈来愈警觉到掌握自己经济命脉的重要性。近年来,锡兰、缅甸、印度尼西亚已先后分别接管了美、英石油公司;东南亚有些国家实行了银行国有化;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或接管了外国银行,或禁止其在本国营业;巴基斯坦不准外国银行在内地设行;最近,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宣布管制一切外国企业。亚非拉国家对美“援”的实质亦有进一步的认识,他们体会到从“援助”中所得到的比他们因受“援”而遭受的损失要少得多。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说:“如果你们(美国)的援助要以条件来束缚我们,那么让这种援助去见鬼吧。”
其次,是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已愈来愈受到其它帝国主义的排挤,这一斗争正在展开中。法国总统戴高乐去年两次访问南美,为法国“过剩”资本找出路,引起美国政府严重不安与恼怒。英国对其殖民地及附属国,正在加紧筑起堤坝,对抗美国资本的入侵。西德、日本亦正野心勃勃地想夺回战前的势力范围。近年来,西德吕布克总统几次访问亚洲、非洲各国,进行外交攻势,为西德资本寻找门径;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也在加强,新近筹划中的亚洲开发银行,日本认资二亿美元,占该行资本总额五分之一。
近年来,美国面临着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逆差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援”及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最近,美国对外收支逆差及黄金外流问题益趋严重。今年二月间,约翰逊提出的关于美国国际收支咨文内所列各项挽救措施中,竟未敢具体触及对外投资及外“援”。在美国政府另一项计划内,还强调鼓励对“不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这十足暴露了美帝国主义对亚非拉国家掠夺与侵略的野心。但是,随着亚非拉各国人民觉悟的不断提高,帝国主义间市场争夺战的加剧,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必将遭到更多的困难、阻挠与反抗。亚非拉国家人民越来越相信,不能依靠美国资本或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来发展本国经济,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第5版()
专栏:

  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后的经济建设成就
  经华
拒绝“美援”,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
柬埔寨王国是在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九日宣布独立的。十多年来,柬埔寨政府一贯坚决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击了美国及其仆从国家施加于柬埔寨的种种压力与破坏活动;在经济上,柬埔寨政府力求建立起一个摆脱外国控制、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
战后,自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三年,美国对柬埔寨提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共达三亿六千七百万美元。这些“援助”,对柬埔寨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对此,西哈努克亲王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美援”的目的之一是“给我国灌输真正的鸦片,使人们放弃一切,使人们从事种种叛变,毒害我国的政府和我们人民,使我们不能实现经济独立,因此也无法确保真正的政治独立。”
柬埔寨人民根据十多年来的体验,认清了“美援”的剥削、侵略实质。当美国政府不顾柬埔寨王国的一再警告,公然支持所谓“自由高棉”分子对政府进行颠覆活动的时候,一致要求拒绝“美援”,热烈拥护西哈努克亲王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宣布拒绝一切“美援”的庄严决定。从此,柬埔寨人民就在没有“美援”的情况下建设自己的国家。
柬埔寨政府拒绝“美援”后,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有:(一)从一九六四年一月一日起,宣布由国家控制对外贸易,成立国营进出口公司,代替原来分散的三百六十家私营进出口贸易商行经营进出口业务;(二)从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起,实行银行和保险公司国有化,停止了原有九家私营银行(包括五家外国银行)的营业,其业务分别由柬埔寨国家银行和新成立的高棉银行以及国家信贷银行处理。这些措施,为改善国家的财政金融状况、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独立自主的民族工业基础正在形成
按照柬埔寨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规定,着重发展基础工业,并力图使本国的投资占较大比重。拒绝了“美援”,并没有影响到工业建设计划的进行,因为“美援”本来就不是要帮助柬埔寨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的,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中,一向是以输出纤维等消费品、“剩余”农产品及一般机械为主,最多也只能是让柬埔寨搞一些加工初级产品的工业。现在,柬埔寨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已先后建成了柬中友谊纺织厂、西哈努克—周恩来胶合板厂、柬中人民造纸厂、哥苏玛—刘少奇水泥厂等工厂,此外,还建成了制糖厂、车辘生产工厂和拖拉机装配厂等工厂。一个现代化的港口——西哈努克港及从金边至西哈努克港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一九六四年一月,设立了胶合板、造纸、纺织、砖瓦、锯木、水泥、糖、轮胎、拖拉机、种植园和建筑等国营公司,来管理国有企业。
柬埔寨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建立的较大的公私合营企业有柬埔寨酿酒厂、电力公司、磷酸盐等公司。在政府的鼓励下,私营工业的资金已从一九五五年总额三千五百八十五万瑞尔增至十一亿一千六百七十二万多瑞尔,工厂数目从二百五十四家增至一千九百九十家。单在一九六四年头八个月,民族资本投资就达二亿一千六百万瑞尔,有二百零二家中小型工厂开工生产。
许多过去依赖进口的商品,现在已能够自己生产,据估计,每年的工业产品可以节约外汇八亿余瑞尔。工业的发展也扩大了就业,为发展民族经济积累了资金。据纺织、建筑、造纸、胶合板、锯木五个国营公司的计算,一九六四年净利润头六个月就获得二亿一千六百万瑞尔。
农业产量获得显著的增长
柬埔寨目前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主要农作物是大米、玉米及烟草、棉花、树胶等等。大米和树胶是提供出口的主要商品。近年来,柬埔寨大力进行水利建设,扩大灌溉耕地面积,开垦生荒地,使各种农产品的收成有较大的增产。与一九五四年相比较,一九六四年谷米产量从一百二十万吨增加至二百一十四万五千吨;玉米从十一万吨增至十八万吨;烟草从五千五百吨增至六千吨;棉花从八百吨增至六千吨;树胶从三万一千吨增至四万四千吨。同时,渔业、畜牧业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农业产量的增加,提供出口的农产品数量也有较大的增长,估计一九六四年大米的输出将达六十万吨,比一九六三年的四十五万吨增加百分之三十三,树胶的出口也有增加。
对外贸易出现顺差,国际收支改善
以前,美国对柬埔寨的“援助”,主要是为了倾销美国的消费品,使柬埔寨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造成了柬埔寨的对外贸易的长期入超局面。一九六四年,由于拒绝了“美援”,并宣布不再从美国输入电气冰箱等等奢侈消费品,以及采取了由国家统制对外贸易措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柬埔寨的对外贸易从长期入超转变为出超,贸易顺差达十三亿三千六百万瑞尔,创历史最高纪录。
对外贸易状况的好转,使柬埔寨的国际收支得到了改善,据估计,一九六四年五月份的黄金外汇储备共达三亿五千二百五十万瑞尔,比上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点五。
一九六四年,柬埔寨的财政收支和金融也呈现好转的趋向。过去,财政预算靠“美援”来弥补开支,现在这个项目已不复出现了。根据政府所公布的一九六四年预算,财政收支各为六十二亿四千五百万瑞尔,达到了平衡,预算开支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百分之十一点五。一九六三年,由于对外贸易逆差以及财政收支不能平衡等原因,瑞尔汇价一度有较大幅度下跌;现在,经济趋向好转,以及政府为稳定币值、制止资金外流采取了措施,稳定了汇价。
柬埔寨王国在拒绝“美援”后所取得的成就,证明自力更生是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的根本道路。


第5版()
专栏:

  国际金融机构对亚非拉国家的掠夺
  经芳
国际金融机构是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御用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是通过政府贷款来进行的。帝国主义国家以“援助”作为幌子,企图掩盖这种资本输出的掠夺性质。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提供长期和短期贷款,是帝国主义各国国家资本输出中较为隐蔽和毒辣的一种方式。
资本主义世界几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都是战后在美帝国主义策划下成立的。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英两国就开始策划建立国际性的货币金融机构。一九四四年七月,联合国在美国布里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讨论了建立国际金融机构的问题,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世界银行章程,都是根据美国的方案拟订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设立,名义上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稳定国际汇兑,避免各国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并通过三年到五年的短期贷款,调整会员国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但是,事实上,它是美帝国主义强使其他国家废除外汇管制,取消进口限制,迫使会员国货币汇价固定在美元上,垄断黄金价格,建立庞大的美元集团,为其对外经济扩张政策服务的工具。
世界银行对会员国官方和私人企业提供有政府担保,用于所谓开发建设的长期贷款。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系密切,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是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世界银行实际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大资本输出、加紧对外扩张的工具。这两个机构在推行美国的对外经济侵略政策方面,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
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都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分别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年。国际金融公司专对私人企业进行贷款,无须政府出面担保,这是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一个补充工具。国际开发协会也称第二世界银行,贷款办法与世界银行相同,不同的是,贷款对象只限工业“不发达”国家,贷款免收利息,期限较长。这是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人民反帝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采取的更为隐蔽毒辣的手法,企图用所谓无息长期贷款来麻痹各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意志,进一步控制各国的政治和经济。
美帝国主义控制机构的手法
上述四个机构,完全是按照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形式成立的,会员国的投票权是按照所交份额和认购股金的多少来确定的。缴纳份额最多的美国,它的投票权与亚非拉各国的投票权相比较,极为悬殊。截至一九六四年六月三十日止,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占全部投票权的百分之二十三,而亚非拉七十余个国家的投票权总计不过百分之三十左右;同一时期,美国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的投票权,各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九、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六点五,美国的投票权加上它的仆从国家的票数在内,就使美国获得了决定性的表决权,操纵这些组织的业务方针和经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董事会,每一会员国可派董事一人,董事会每年开会一次,平时办理业务的是执行理事会,执行理事现在均为十九人,份额最大(或持股最多的)的几个国家——美、英、法、西德等国可单独委派执行理事五人,其余十四名由其他会员国选派。无论是董事或执行理事,均按照他所代表的国家拥有的投票权来投票。因此,虽然几年前执行理事的名额略有增加,亚非拉国家可以多选派几名执行理事,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帝国主义大国操纵这些机构的局面。
通过贷款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掠夺
十几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亚非拉国家提供了一些长期和短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一九四七年开始活动,到一九六四年年底,十八年来,对亚非拉三十余个国家的贷款共计三十亿六千万美元,占其贷款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世界银行截至一九六四年六月底止,对亚非拉各国提供的长期贷款共三十七亿三千四百万美元,占其贷款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右;贷款集中于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印度等国。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数字很有限,截至一九六四年六月底,前者实际贷款只有五千九百万美元;后者签订的贷款协定总额为五亿八千万美元,其中对印度的贷款就占三亿美元。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对亚非拉国家提供贷款,难道真是什么“援助”吗?
亚非拉许多独立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剥削,经济上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特别由于同帝国主义国家间对外贸易中的严重的不等价交换,各国人民辛勤劳动所得,绝大部分被帝国主义掠夺而去,无法积累本国建设所需的资金,国际收支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为美国所操纵的国际金融机构,对亚非拉国家的贷款,根本不是什么“援助”,而是把掠夺所得,拿出一点点来贷给亚非拉国家,进行进一步的剥削和经济渗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通过贷款,把许多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强加于亚非拉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贷款以前,要进行复杂的审查,对借款国的货币财政插手干预,借款国只有在保证履行基金组织提出的条件后,如取消多种汇率、采用固定的单一汇率、废除双边支付制度及外汇管制等等,借款才能到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仅通过贷款活动干涉亚非拉国家的货币金融内政,而且还施加压力,强迫亚非拉国家实行有利于美国的所谓经济改革和经济计划,粗暴地破坏亚非拉国家的主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强迫拉丁美洲的智利、玻利维亚、秘鲁、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实行“稳定经济计划”,废除多种汇率,实行单一的自由汇价。拉丁美洲各国由于遭受美帝国主义的严重剥削,国际收支情况不断恶化,无法维持比较稳定的自由汇价,因此货币对外汇价不断下跌,外国垄断资本乘机按低价向各国搜括原料和农产品,同时,又要各国放宽或取消进口限制,大量倾销美国商品。此外,还限制各国银行对当地民族工商业的信贷,打击当地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使拉丁美洲各国财政经济发生危机,民族经济遭到破坏。
世界银行的活动更加带有明显的侵略性和掠夺性。它向会员国提供贷款,规定了极端苛刻的条件。批准贷款以前,借款国必须提供必要的资料,使世界银行了解该国的经济情况和贷款的用途;执行理事会同意给予贷款后,还要组成贷款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审查贷款使用计划,深入调查各方面的经济情况,借款国要提供各种经济资料,如资源情况、生产基础、生产现状、外贸及外汇收支情况、偿付能力等。
世界银行的贷款,名义上是帮助各国开发经济,实际上是为国际垄断资本的扩张铺平道路。以非洲为例,截至一九六四年十月为止,世界银行对非洲各国贷款共八亿一千余万美元,用于电力运输项目的就有六亿零五百万美元,占全部贷款的百分之七十四,这是直接为外国垄断资本掠夺非洲资源服务的。在上述贷款中,用于工业生产的只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六(主要用于矿产业),这又是与帝国主义国家残酷掠夺非洲的矿产原料分不开的。
世界银行对亚非拉国家的贷款,是对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巨大资助,因为借款国利用贷款购买货物的购货单,必须经过世界银行审查同意,这些贷款的绝大部分都用来购买美国的商品。
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短期贷款,还是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借款国都要支付高昂的利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利率采用累进制,凡贷款期限长,超过本国份额比例大的,贷款利率就高,五年以内的最高利率为百分之五,而且还规定必须用黄金支付利息,只有那些黄金外汇储备还不到它的份额的一半的会员国,才可以部分或全部用本国货币支付,但这样的会员国很少。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最低是百分之四,最高为百分之六点五,已签订贷款契约而尚未动用部分,还要按年征收百分之零点七五的手续费。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名义上不收利息,期限较长,但是,它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屈从和追随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一些仆从国家,而且贷款实际支付数字到一九六三年六月底为止,才不过七千万美元。这不过是美帝国主义的“宣传橱窗”而已。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美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垄断资本对亚非拉国家加紧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工具,它们以国际性多边“援助”作为幌子,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渗透和侵略。亚非拉国家只有对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坚决的斗争,摆脱国际高利贷资本的剥削,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有可能保证国内建设所需要的长期和短期资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