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于农村支部培养接班人问题
  ——何屯大队党支部培养革命接班人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黄火青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形势,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永不变色,为了防止修正主义,提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我省已经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下面我想谈一谈,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和政治任务,如何在农村基层落实的问题。
去年七月,报纸登载了辽宁省盖平县太阳升公社何屯大队党支部深谋远虑,具体规划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消息。何屯大队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是因为他们在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有远见,有计划,行动得较早,而且是由整个支部来抓,不是由几个人来抓。何屯大队支部培养革命接班人这个思想形成的过程,颇能发人深思。一个严肃的思想的形成,不会是凭空而来的。象培养革命接班人这样明确的、自觉的阶级斗争的思想,从其萌芽,到成长,到见之于行动,必然要有一个过程,何屯大队也不例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思想形成的每一步,都是同阶级斗争的自觉、革命的阶级事业的自觉分不开的。何屯大队在一九五四年,即由二十八户贫农、三名中农(都是党员)建立初级社(当时名为五四社)的第一年,就意识到了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当时富裕中农讥嘲他们是“大车店”(意思是一个空架子,车马都是人家的)。他们是顶着这种冷风,凭着穷哥们奋发图强的志气艰苦创业干起来的。没有办公室,借了一个破马架子办公。当年得了一个好收成。每个劳动日分了一元九角五分五,家底也厚了,办公室换了一间较好的房子。这时候,社干部就想到一个问题:要拿穷哥们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后人。几个办社委员们商量以后,决定到离村十八里的县城请来照相馆的人,给原来那个极简陋的小破马架办公室照了一张照片,留了下来。这张照片,一直成为何屯大队教育青年的好教材。这看来是一件小事,却足以说明何屯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是有心人。
他们培养接班人的想法见之于行动是在一九六○年。当时培养了一名青年,先后让他担任了民兵连长、民兵副营长、团支部书记。但是由于人选不当,培养方法也不对头,后来这个人骄傲自大,脱离群众,以至违法乱纪,培养失败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次培养的失败,给了何屯大队支部极为深刻的教训。前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又揭发了阶级敌人破坏集体事业和腐蚀青年的事实,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警惕性;特别是学习了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材料,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如果放松了阶级斗争,不培养革命接班人,一个堡子(村)也同样会出修正主义。他们认为:“人总是要死的,但是革命的事业要继续发展下去,革命的传统也要发展下去。”于是,去年二月,大队在制订十年生产建设长远规划的时候,很自然地联系到同时制订一个培养接班人的规划。
何屯大队培养革命接班人思想的形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英明思想,不但是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要求。这种自觉要求的坚实的阶级基础,在农村便是贫下中农。何屯大队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使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在农村,培养革命接班人,首先是贫下中农的事业,而且必须依靠贫下中农。
农村支部怎样着手选择和培养革命接班人?何屯大队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示?我以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提出来加以研究。
一、培养革命接班人的规划同当地生产建设长远规划相结合的问题。这是何屯大队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从何屯大队党支部培养革命接班人思想形成的过程来看,最初只是少数领导人的朴素的想法:由于对合作化集体经济的热爱,希望这个集体事业巩固发展、后继有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等,思想上还不明确。一九六三年夏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揭露出阶级敌人拉拢腐蚀青年的事实,以及国际上出现现代修正主义的事实,深深地教育了党支部的成员,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了培养年青一代的问题。但是,这种想法,真正成为全支部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行动,还是在去年二月制订十年生产建设长远规划之后。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制订为期十年的生产建设长远规划,本来就易于使现在已四十几岁的人,联想到第二个第三个十年规划的接续和接班人的问题;阶级斗争的形势,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形势,更促使他们考虑如何保证今后的革命队伍和领导核心永不变色的问题。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组织上的及早动手,两者生动的结合。由于生产建设长远规划是比较全面的规划,结合在一起考虑的接班人规划也不能不是比较全面的。所以,何屯大队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一开始就是成批的而不是个别的。重点培养对象都经过集体讨论,征求过贫下中农阶级组织的意见,而且是把全大队二百六十几名男女青年进行排队反复比较挑选出来的。这就比个人的选择保险得多。其次,由于培养人的规划是同生产长远规划一起考虑的,自然也就要求把培养对象放在生产建设的实践中考验,这也就同时把接班人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我想,农村党的支部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个工作上,虽然不能机械地都要求同制定生产建设长远规划结合,但是,何屯大队在培养革命接班人工作上这种全面规划以及放在生产和工作实践当中考验、放在群众监督下的正确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二、接班人的选择问题。接班人的选择和接班人的培养,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不同范围的问题。好比农业上的选种和育苗,是两个不同范围的问题一样。种子一般经过人工悉心栽培,固然可以育成壮苗;种子选错,即使加工培养,长出来仍然是个病株、杂株。“好种出好苗”,这是常识。但是,对于人的选择,特别是革命接班人的选择,要比植物种子的选择复杂得多。认识一个人的本质,有时需要较长时间的考察。一九六○年何屯大队培养了一名青年,因为最初被他的所谓才能和积极的假象所蒙蔽,而信任和重用他;后来这个人骄傲自大发展到目空一切的程度,做了违法乱纪的事,受到降职处分后,又衔恨暗算他的培养者李铭心,这才使李铭心看清了这个人是一个个人主义野心家,他为了个人“向上爬”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何屯大队一位老贫农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咱们培养接班人,可千万注意别培养棵野高粱,从小看它长得挺好,又大又黑,其实是假的;它的籽粒,经不住风一吹就全掉了,根本收不来家,你白栽它一场!”这是一个叫人听了惊心动魄的比喻。那末,有没有办法防止选错人呢?有的。那就是一开始就要坚持阶级路线。第一、革命接班人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特别是领导核心的接班人,应当主要是贫农和下中农出身的、政治思想好、根子正的人。群众鉴定一个人,不但看他的成分,还要看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他的实际影响;而且看他本人在德才方面的实际表现。群众是既坚持阶级分析,又不是唯成分论。第二、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择,一定要征求贫下中农阶级组织的意见。坚持这两条,就大体上不至于选错了人。
三、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历史上每个不同的统治阶级,对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都提出不同的标准。我们无产阶级应当按照什么标准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呢?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选择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简要说来,就是:①真正的马列主义者;②为绝大多数人服务;③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④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⑤富于自我批评精神。这五个原则条件,是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研究了国际上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对接班人要求的集中的概括,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培养接班人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农村支部培养革命的接班人,也必须坚持这五个原则条件。
培养革命接班人问题的实质,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使青年一代真正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自觉地参加这个斗争;也就是要促使青年一代革命化。
在农村,为了培养好接班人,要从哪里入手进行教育呢?首先,必须进行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在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看一个人是不是革命,就看他在阶级斗争中、在两条道路斗争中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标志。在农村两条道路斗争中,既有敌我矛盾,又有人民内部矛盾,对前者应当强调,对后者也绝不可忽视。目前在农村某些青年的心目中,似乎阶级斗争的含义,就限于反对地主富农反动势力的复辟活动。这就缩小了他们阶级斗争的眼界。应当教育青年知道:“在农村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贫下中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同上中农的资本主义倾向之间的斗争。”应当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既包括反对地主富农反动势力复辟的斗争,又包括反对资本主义倾向的斗争,教育青年在阶级斗争中站稳立场。何屯大队党支部,在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中,表现了坚定的立场。他们从一九五四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第一年起,就同当时还在社外的富裕中农进行了两条道路的斗争。后来富裕中农入了社,这个斗争也一直没有断。在决定经营方针、生产规划以及处理集体与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等问题上,到处贯串着两条道路的斗争。以富裕中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倾向,如果不加以反对,它就会泛滥起来。何屯大队党支部在处理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农业和副业的关系,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上,表现了他们在两条道路斗争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立场是明确的。比如他们大队各生产队都经营有打石场(可做建筑材料用的花岗岩石)的副业生产,是占收入比重较大的一项副业,如果在经营规模、劳动力分配上不加以适当控制,就会影响农业的生产。何屯大队党支部看到了这一点,使打石的副业,在服从农业的前提下,农忙少搞,农闲多搞,正确处理了农业和副业的关系。他们说:“石场这个副业生产,能发家,也能败家。”说明他们懂得这里头也有着两条道路的斗争。他们根据何屯大队粮食不足而需要国家供应的情况,坚持治山修梯田的长远建设,反对只顾“抓钱”、不顾整体的现得利思想。何屯大队党支部的同志们痛恨那种打算弃农就商、靠搞商业发财的思想,他们认为:“如果是把庄稼扔了,就是一个劳动日搞到五元钱,也要立即把那个队长撤职,因为这是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他们说:“你要是财迷心窍,对危害社会主义的思想行为就恨不起来。”这些根据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活思想,进行活教育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同基层干部谈起“反对修正主义”“防止修正主义”的必要时,他们大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出许多具体的事实,来说明这种危险确实存在。李铭心同志说:“关于修正主义的‘理论’我说不好,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他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给‘改’了,把共产党的革命的政策路线给‘改’了。”大家担心的是子孙后代会不会出败家子,会不会出“修正主义崽子”。大家认识到这是我们同阶级敌人争夺青年的斗争,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及早动手培养革命接班人的理由所在。这一点,许多老的农村基层干部是懂得的,但是对青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目前还做得不够。过去对青年进行家史、村史、合作化史等三史教育,以及其他政治思想教育,还没有同农村今天的阶级斗争形势、两条道路斗争的形势衔接起来;不少青年对老一代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意义还不甚理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坏现象、坏风气,还没有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分析,这是需要今后加强教育的。
为了培养好革命的接班人,还必须进行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是思想战线上兴无灭资的斗争。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壮大,集体主义的思想也开始蓬勃成长,但是要消灭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思想,还需要长期的不断的斗争。何屯大队干部,多少年来用他们大公无私的实际行动,对青年们实行“身教”,起了良好的作用。何屯大队的群众都知道李铭心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事迹。办初级社的第一年,得了个丰收,队长冷礼扬赶车把粮食给李铭心送到家,被李铭心拒绝。因为他钱不够,队长让他把粮先留下,钱以后再说。李铭心不答应,他说:“我几时交上钱,几时拉粮。”他家人口多,只一个人劳动,生活困难,前年公社党委救济他若干尺布、三双胶鞋,他全分给困难户,并告诉社员是公社救济他们的,自己一点也没要。在老一代这种作风影响下,青年们也都以廉洁奉公为荣。一个生产队会计买生产资料,收到国家错找的款七十多元,立即送回。第一生产队的母猪产仔后得了重病,不能哺乳,两名青年连续二十几夜在猪舍守护,终于保住了母猪和仔猪。青年们做了帮助困难户的大量好事……。李铭心同志对集体事业、集体财产的热爱是人所共知的。他对人的爱憎,也是以是否关心集体为转移。他常对人说:“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若是对集体好,你就是骂了我,我也不在乎;你若是对集体不好,你就说什么好听的,也不行。”因为他的思想作风确实就是大公无私,所以他说的话也特别有份量。我们应当提倡这种在“身教”基础上进行“言教”的作风。
为了培养好革命的接班人,还必须进行坚持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的教育。在农村,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解决依靠谁的问题。不论在民主革命时期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都是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毛泽东同志说:“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贫农和下中农是农民中的多数,不依靠他们,就是不依靠多数,不依靠群众。我们的群众路线,也就是阶级路线,就是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在农村,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实现,才能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很好地管理国家,才能办好集体经济,才能有效地镇压和改造一切敌对分子,才能击破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包围。否则,这些都办不到。何屯大队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搞得比较好,从阶级根源上讲,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贫农的领导班子,在生产办社上坚持了阶级路线。他们所以能艰苦奋斗,坚持治山,也都因为他们有一个贫农的领导班子。何屯大队的干部经常对青年讲“人要刚强”,“人穷志不穷”,决不在人面前哭穷,认为“穷哥们团结起来,一定能把社办好”,这就是贫农的骨气。我们教育接班人坚持阶级路线,就是要发扬这种贫农的骨气,站稳阶级立场,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把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到底。
为了培养好革命的接班人,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教育。毛泽东同志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干部参加体力劳动,这是使干部避免官僚主义、避免脱离群众、不出修正主义,带有根本性的一件大事。在这个问题上,也是老干部以身作则的,影响最大,效果最明显。何屯大队党支部的七名委员,参加集体劳动一贯好,去年到十月末统计,平均每人劳动一百八十八天半。青年社员们评论这些老干部说:“他们和社员肤色一个样,衣服一个样,衣服上有补钉也一个样。同社员群众在一起干活,你根本分不出来。”这是何屯大队领导核心始终与社员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一个关键所在。这个好传统,必须继续发扬光大,不能中断。农村基层干部如果脱离集体生产劳动,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也是官僚主义、修正主义得以乘隙而入的开始。对于接班人参加劳动,要求更应该从严。应该把他们派到劳动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让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增长才干,联系群众,并且在集体劳动中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为了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老一代的革命者应当要求自己老当益壮、更红更专。有人说,现在对干部的要求又高了,光是按照党的政策把工作做好了还不行,还得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出革命接班人来。我们说,这是阶级斗争形势的要求,不能不这样做;革命事业的要求,不能不这样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艰巨的事业。取得这个事业的彻底胜利,不是一代两代人的事情,而是多少代人的事情。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充满了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和一切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企图复辟,我们也就一定要坚决彻底地反复辟;他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使我们的后代蜕化变质,我们也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后代永不变质。所以,培养革命接班人这件事本身也就是一种阶级斗争,是与阶级敌人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的斗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自豪的事情。为了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让我们更加增强革命的自觉性,把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工作切实做好,并且把这项工作一代一代传下去。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郭沫若对《乌还哺母》石刻的研究
一九六四年六月,在北京西郊八宝山,发现了“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阙。在石阙之外,尚有墓表。墓表石柱之一,有一篇题为《乌还哺母》的铭文。《文物》一九六四年第十一期除发表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的《北京西郊发现汉代石阙清理简报》一文外,还发表了邵茗生的《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释文》一文。但是,邵文对铭文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没有读通。最近,郭沫若在《文物》今年第四期发表文章,对石阙作了补充考释和研究。
在诠释了《乌还哺母》的全部原文之后,郭沫若认为,“乌还哺母”者,“还哺”即返哺。墓表其他石柱的残铭也有“乌”“哺”等字样,可见铭文的作者在把“乌有返哺之义”反复地提说。地主阶级,财权子子孙孙世世相传,故特别重视孝道。两汉的皇帝,除汉高祖和汉光武两个开国者之外,在庙号上边都有一个“孝”字。这也是十分重视财产继承权的表现。可见,这篇铭文充分体现了汉代的时代意识。
郭沫若说,这篇文章,行文颇雅驯,尊重孝弟之道,崇尚朝廷制度,推尊“前圣”孔子,表明着这一意识形态是汉代封建制度的脊骨。这一条意识形态的脊骨,实际上一直贯串到了近代,在“五四”前后才被推翻。虽然铭文中“孔子”两字既未提行,亦未空格,但这不过是尊孔初期阶段的表现。因此,从铭文也可证明,说汉代还是奴隶制,那是根本说不通的。
郭沫若认为,同一石柱上所刊刻的另一条款识很值得重视。款识的原文是:
“永元十七年四月,卯令改为元兴元年。其十日,鲁工石巨宜造。”郭沫若说,款识上有“鲁工石巨宜造”的字样,这是“物勒工名之意”,在汉代石刻中是很多见的。秦君石阙的柱形、纹饰、文字、雕刻等,都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性。石巨宜应该被肯定为公元一、二世纪之交的名雕刻家。
郭沫若提请撰述中国美术史的人对石巨宜特别注意,并建议把“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阙和其他残石尽可能地复原,予以适当保护。


第5版()
专栏:

  思想上不断革命才能掌握好手中枪
  中共沈阳部队某部侦察连支部委员会
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为支援世界革命而练
要掌握好手中枪,首先要掌握好思想上的枪。近两年来,我们在训练中,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对连队进行了既当国内彻底革命派、又当国际彻底革命派的教育;把练本领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支援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战士胸怀开阔,眼睛更亮,身在操场,志在四方。
我们在训练中常常会碰到“在部队学点技术复员后好找工作”,“弄个好成绩评上个‘五好’”等等考虑个人得失的思想。这些思想问题实质上是反映了一部分战士还不真正懂得为什么要革命、怎样革命的道理。为了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思想,我们采取了忆本阶级在过去受的苦难、想当前世界上被压迫人民还在遭受痛苦的方法,教育干部、战士脑子里要经常装着两本账:一本是全连干部、战士家史的苦情账,另一本是世界人民的苦情账。在这同时,我们反复学习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一个战斗队。对于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误解和动摇”的论述和近几年来毛主席发表的支持各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声明。这样做,激发了干部、战士的革命热情,提高了阶级觉悟,认识到天下劳动人民是一家,无产阶级不解放,就没有个人的彻底解放,时刻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决心为世界大多数人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
思想上要彻底革命,手中的枪就握得更紧了,训练中,越练劲越大。战士李国清在万米游泳训练中,碰到了困难,当他一想到阶级苦,想到世界上大多数人民的痛苦,就觉得浑身是劲,终于战胜了江河湖海,练出了“翻江龙”的过硬本领。在旧社会全家讨过饭,并因生活所迫曾被卖给人家的新战士谢明祥,看完了美国杀人犯对南越人民剖腹挖心的图片,勾起了他的复仇怒火,为了练好杀敌本领,他夜晚偷偷跟着老战士们去进行夜间训练。班长发现后就劝他说:“以后你们还有专门时间夜间练,现在主要白天练。”谢明祥说啥也不肯回去。
为了教育战士对国际国内的一切敌人不抱任何幻想,和他们斗争到底,连的俱乐部设有“敌情栏”、“警告牌”和越南人民斗争形势图。美帝国主义每干一件坏事,战士们就给他记上一笔血债账。我们还深入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帝国主义侵略本性不会改变和《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论述,大家认识到现在侵略残杀越南人民和世界受压迫人民的敌人正是过去压迫自己的敌人,我们和全世界无产者是一个苦根,一个敌人,一个奋斗目标。懂得了敌人是不会违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个逻辑的,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帝国主义不消灭,就有战争。有时它摆出和平姿态,也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新阴谋。只有认识了敌人的本质才不会受它的欺骗,并随时准备以革命战争反对和消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战士曲洪发说得好:“我把对共同敌人的高度阶级仇恨凝结在枪膛上,把靶子就当成约翰逊,敌人在世界上每干一件坏事,每耍一个花招,我的仇恨就增加一分,练兵劲头就长一分。”
从最困难处设想,把本领练得强过敌人
从最困难处设想,向最好处努力。我们教育部队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设想最复杂的情况,最艰苦的环境,最难打的敌人,给自己出“难题”、找“麻烦”,苦练强过敌人的硬本领。我们认为,平时困难想得越多,准备得越充分,战时胜利的把握就越大。平时当压倒困难的好汉,战时才能成为有我无敌的英雄。
但是,这个指导思想的落实,也经过了一段过程。如有的人认为,美帝国主义是脓包,十五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我们能打败它,今天更不成问题;甚至还有的认为,练不练没啥,到打仗时加把劲也能突上去。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和“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还会有种种障碍,种种困难,我们应当准备对付一切内外敌人的最大限度的抵抗和挣扎”的论述,教育部队既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要善于斗争善于胜利。大家认识到:要从最坏处设想,在思想上准备靠常规武器,靠人的因素,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训练的要求上把困难设想得更多些,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到战时碰到再复杂的情况也不会惊惶失措,就可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用这种进攻姿态搞训练,就能练出强过敌人的过硬本领。
为了从最困难处设想,我们在训练上提出了高标准的行动口号,要求部队练成攀山越岭铁脚板,悬崖陡壁爬山虎,江河湖海翻江龙,捕俘格斗小老虎。去年进行一千二百里野营时,我们避开公路走小路,不走平川走山道,冒雨行进走夜路,逢山翻山,逢河过河,逢林穿林,共跨过大小河流六十四条,爬过高山四十八座。最后在返回营房的途中,有人认为快到家了,部队出现了松劲情绪。这时指导员回忆起我们连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就是在部队十分疲劳的情况下接受了远距离奔袭敌人的任务,昼夜兼程二百四十里。他说,如果平时不进行这种锻炼,战时就可能过不了硬。于是连里几个干部一商量,决定进行一次远距离奔袭演习。经过动员,说明意图,部队情绪又振作起来。全连分三路穿插,二百里行程,山高林密,杂草丛生,没有道路,夜间伸手不见五指,我们干部走在前面当开路先锋,战士们一个拉着一个,通过一千多米险要难行的山区,不少同志摔了跤,划破了手脚,但没一个人叫苦。指导员李润两腿内侧磨破流血,还一边帮助战士拿东西,一边喊鼓动口号。全连昼夜兼程行进,途中仅休息一次,吃一顿干粮,不到二十个小时,全部到达指定抢占地点会合。
我们还注意把练动作和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培养部队不怕苦、不怕死、“虎口拔牙”、敢拼敢闯的硬骨头作风,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平时引导部队沿着当年老侦察兵所走过的战斗道路,进行顽强的锻炼。练习捕俘时,胳膊扭疼了,战士们不是揉一揉,而是用劲甩上两甩;腿摔疼了,也不是捏一捏,而是狠劲踢打几下,接着又跟对方继续格斗。我们还特别重视锻炼战士在夜间“单身探虎穴”的孤胆作战胆量,把战士练得敢孤身走野岭、深夜闯峡谷,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侦察任务。在一个冬夜,战士柯尊田带一个新战士外出执行侦察训练任务,路过一条冰河时,柯尊田不慎落入冰窟,幸亏两臂架在冰沿上,才没有全掉下去。他费了很大劲才挣扎出来,新战士见他棉裤全湿透了,劝他回去换换衣服再继续训练,他当时想起连首长经常给他讲的本连老一辈侦察英雄严根林的事迹,严根林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抓一个“舌头”,在雪地里潜伏七昼夜,始终没有离开岗位,终于完成了任务。柯尊田想到这,就毅然对新战士说:“不,说啥也要继续完成任务,平时舍不得流汗,吃不得苦,战时怎能舍得流血牺牲?!”他就穿着冻得梆梆硬的棉裤棉鞋,继续前进,直到按计划完成训练任务后才返回营房。
抓住主要矛盾,首先学好实战中最急需的过硬本领
抓住训练中的主要矛盾就能赢得时间,争取主动。我们引导部队抓训练中的主要矛盾,把干劲用在刀刃上,首先学好实战中最急需的过硬本领。这样练看来费劲大,但到真正过硬时,却能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冬训开始,我们连的同志们爬冰卧雪,日夜操练,不辞劳苦,干劲十足,但是练兵劲头没使在刀刃上。对比较容易搞出成绩来的课目,如排雷破网、白天投弹等,抓得很起劲,干部也整天忙于搞验收,而对侦察兵实战最急需、最常用的东西却抓得不紧,因此实际训练效果并不好。党支部认为这个思想问题不解决,会影响训练。于是,组织大家学习了《矛盾论》,着重解决“牵牛要牵牛鼻子”,抓训练要抓主要矛盾的问题。毛主席讲:“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大家讨论,一致认为:侦察兵各个训练项目,样样都是实战需要的,但其中有的是最急需的,所以必须抓住最主要、最急需的东西,舍得反复搞,舍得花时间,把它练熟练精。主要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抓住了训练的主要矛盾以后,有些同志又想一口吃个胖子,想把某一项过硬本领,一下子全部掌握。结果下了功夫,也有进步,但成绩不明显。我们又学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篇文章,领会毛主席打歼灭战的思想,学习后,大家认识到抓住主要矛盾,还要各个击破,一口一口地吃,想一下子全部学会,结果正象毛主席所指出的,分散了力量,拖延了时间,难于奏效。我们根据毛主席这一指示,练过硬本领,力量集中,节省时间,效果很好。
抓住重点项目苦练,并不等于重点固定不变,而是要根据毛主席指示的,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而次要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原理,不断抓住新条件下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如战士本来以技术训练为主,但我们考虑到战士们的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而战术训练几年来都是薄弱环节,如果侦察兵运用战术不过硬,技术再好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因此,又把战术训练作为重点,突出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狠抓关键,反复苦练,抓住一个、准备一个,巩固一个、发展一个,训练逐步配套,不仅为搞好一九六五年的训练工作积累了经验,而且还为随时准备消灭侵略者奠定了物质基础。
仗要靠群众打,兵也要依靠群众练
仗要靠群众打,兵也要依靠群众练,一定要让战士参与训练的领导,做训练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的干劲发挥出来,把训练搞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过去我们连里组织训练,一是靠老经验,二是搬书本。去年侦察兵专业训练,开始是搬书本,连长、排长、班长都按照书本规定的办,战士迈错一个脚步也不行。我们参观某部侦察连表演后,觉得他们的经验比书本更具体,就照葫芦画瓢地搬了来。后来又参观了另一个侦察连表演,又觉得他们有些经验更具体,就又照搬照用。当时,战士们说:“今天照搬这个的,明天照搬那个的,老跟在人家后面跑,咱连就不会自己增添点新的东西?”当时,连的领导同志听了,却说战士思想保守、怕麻烦。过了不久,连里在夜间小组战术训练开始之前,为了在点上取得经验指导全盘,确定四班先走一步。当时在这个班负责训练的是连长,他对这个班的两个新战士没有信心。认为他们穿军装没几天,不会提出什么高见来。但是有一次,小组练接敌运动时,小组长按先训班取得的经验区分观察任务。最后一名是新战士陈更庭,他按组长规定负责左方和后方的观察。但实际去做时,他觉得这样挺别扭,动作既慢,又有观察不到的死角,他就建议把自己改为观察右方和后方为好,让第二名负责对左方的观察。这个建议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这个建议虽小,但对连的领导震动很大。为什么领导亲自抓的先训班没有发现的问题,被新战士发现和解决了呢?我们召开干部会,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毛主席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我们边读边想,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革命、打仗要依靠群众。同样的道理,练兵也要依靠群众。可是我们过去在领导训练中,就只凭少数干部的努力,而忽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果不仅没有把群众的练兵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而且把兵练得很呆板。战时怎么能够过得硬呢?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以后,进而又检查过去不重视发动群众的思想根源。经过学习和对照检查,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过去我们所以对群众的意见不理会,是我们不懂得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大家统一认识以后,又分头到各班排同战士们一起学习毛主席上述有关论述。连长还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全连上下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