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刘亚楼叔叔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林豆豆
亲爱的刘亚楼司令员和我们永别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万分悲痛,禁不住失声痛哭。可恶的病魔夺去了刘叔叔宝贵的生命。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我失去了一位最敬爱的长辈。
刘亚楼叔叔长期和我的爸爸(林彪同志)一起工作。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经常受到刘叔叔耐心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那和蔼的笑容,至今仍在我面前浮现。他那亲切的声音,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他那严肃又慈祥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敬爱的刘叔叔,在解放战争时期,您和爸爸一起担负着东北野战军的领导工作。在东北前线您抱着我照的一张照片,我还很好地保存着,它已成为我最珍贵的纪念。
从我刚懂事的时候起,就常听爸爸妈妈说,您是党的优秀干部。您对党的指示执行非常坚决,对毛主席的思想坚信不移,跟得很紧。您对人民、对革命、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您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充沛的革命干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肯干实干的工作精神。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您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更进一步感受到您那些优秀品质在部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您非常热爱毛主席,对毛主席著作怀着极其深厚的阶级感情。我什么时候到您那里去,都见您的办公桌上,床头上到处摆着毛主席的著作、语录和毛主席的诗词。您曾说,在您还年轻的时候,爸爸就对您说过,我们要把传播毛主席思想和贯彻毛主席思想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您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我们有伟大英明的毛主席领导,是最大的幸福。你长大了一定要象你爸爸一样,坚决跟毛主席走,永不忘本!”在实际工作中,您一贯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每时每刻都十分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处处注意坚持四个第一。从空军作战指导思想的确立,条令条例的编写,到戏剧台词中怎样引用毛主席语录,您都反复认真研究,务求突出体现毛主席的思想。您为我们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敬爱的刘叔叔,凡是和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会被您那火一样的革命热情和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所鼓舞。我从爸爸妈妈那里,从叔叔阿姨们那里,听到过许多您的忘我工作的故事。在风雪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您日夜奔波,为了战争的胜利,您常常几天几夜不睡。有时睡上片刻,还要把电话耳机放在耳边。为了指挥部队,看起地图来饭都忘了吃。担任空军领导工作后,您更是废寝忘食,把全部心血都贯注到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人民空军的工作上。您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具有实干精神,大到整个空军建设的大政方针,小到营区内哪里该种杨柳,哪里该栽梧桐,您都抓得非常具体非常切实,一抓到底。您十分重视总结经验,每次我空军部队打下敌机以后,即使连续开会,十分疲劳,或者当时还没有吃饭,更不管白天黑夜,您总是马上出发,赶到现场,亲自找飞行员谈话,“三人对六面”了解情况,很快把经验总结出来。每发现敌人有了新的,哪怕是很小的变化,您也要深入部队和飞行员们一起研究对策,设法粉碎敌人的阴谋。就在病重临床之后,您仍然念念不忘工作。不久前,空政文工团新排的《江姐》和《女飞行员》在各地演出,您非常关心这两个戏的演出情况。经常晚上等候在电话机旁,不听完文工团的演出汇报,不去休息。为了使文工团把这两出戏演得更好,您把编导和演员们找去,和他们一起逐条研究观众的意见,逐字逐句地修改剧本。医护人员担心您累着,劝您休息,您还风趣地说:“我是病号,现在干不了重活,挑点轻活干,只要我能做一点事情,我心里就觉得愉快。”实际上,您虽然身在病床,心里却日夜惦记着部队的建设,经常询问部队情况,听取汇报。别人为您的健康担忧,您却总为自己卧病休养而心里不安。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中,您为党为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而您总还觉得自己对党对人民的贡献太小了。
敬爱的刘叔叔,您对敌人象严冬一样冷酷,待同志却象一盆火一样的温暖。您非常体贴人,关心人,对同志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您对爸爸的健康非常关心,爸爸生病时,经常来探望,并亲自参加会诊筹划治疗。您患了重病,从不把它放在心上,却时刻关心着别人的健康。为了让我爸爸生活得到调剂,脑力能适当休息,您特地请人把《江姐》、《女飞行员》和一些优秀的京戏现代戏录了音,送来给爸爸听。还经常送些语言生动有特色的演出简报给妈妈,并特别注明,让我们找机会读给爸爸听,目的一方面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以免他操劳过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文艺工作及时得到他的指示。柯庆施伯伯逝世后,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行动不便,还让人搀扶着到柯伯伯灵前去悼唁。在工作中,您既十分重视从政治上培养和爱护干部,又对干部的具体困难非常关心。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革命的后一代,更是关怀得无微不至。我上学的时候,你就谆谆教导我努力学习,注意思想意识锻炼。您鼓励我要坚强,要勇于坚持真理。我父母不在家时,您经常来看望我们,尤其是去年我因病住院,您和翟云英阿姨几次到医院来看我,安慰和鼓励我,设法为我治疗。今年三月,我到空军报社工作,您鼓励我好好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还亲手送给我毛主席著作让我学习。这次您病重以后,还让翟阿姨写信给我,并送给我《江姐》和《女飞行员》等剧本,让我向剧中的英雄人物学习。敬爱的刘叔叔,我从您的每一句话里,每一个行动里,从您送给我的每件东西上,深深体会到您对我,对我们整个革命后一代的关怀和爱护。
敬爱的刘叔叔,您的一生是向敌人,向困难英勇战斗的一生。您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很好的学习。就在您病危后,您仍然一如既往,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搏斗。您的病发现已有好长时间了,但您一直没有停止工作。去年十一月,医生会诊后,认为您的病情已进入
“高度严重”阶段。但您仍然坚持参加会议,并深入部队抓四个第一落实。我军打下敌机以后,您又带病去总结作战经验。我爸爸、妈妈知您病重,一天三次催您入院治疗,您还是坚持工作,您心里每天只惦记着部队建设。在病中,您曾问医生:“我的病还能治好吗?如果能治就坚决把它治好,以后我还至少可以为党工作十五年。如果没有希望治好,你们也告诉我,我就可以大干一场,把最后的这点力量全部贡献给党的事业!”我听到以后,感动得几乎哭起来。刘叔叔具有多么宽阔的胸怀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
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为了治好您的病,想了许多办法,尽了最大的努力。从您病重的时候起,爸爸日夜焦虑,到处设法请医生为您诊断,并多次让妈妈去看望您。一次妈妈和我去看您时,爸爸让我们转告您,按毛主席给王观澜同志信上说的进行休养:“既来之则安之……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并让我们劝您好好休养,说养病是“一本万利”,“一通百通”,“一冲百空”,(意思是养病要耐心,要舍得花功夫,养好病后,就可以为党做更多工作。养病也要政治挂帅,思想通了,才能把病养好。如果一时冲动,长期养病的效果就会废于一旦。)您听了很感动,说要把毛主席和爸爸的这几句话贴在床头,作为最好的座右铭。
听爸爸妈妈说,有一次您的病情突然恶化了,爸爸妈妈特地从外地赶到上海去看您,一下飞机,就立即赶到您的住处。那时您已昏迷不醒,爸爸在您床边坐了五十多分钟,您还没有醒过来。医生劝告爸爸先回住所休息,中午爸爸没有吃饭,也没有午睡。两小时后一听您醒过来,又立刻前去看您。爸爸对您说:“我们刚从主席那里来。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非常关心你,希望你好好休养,把病养好。”您感动得热泪盈眶,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要紧,我能好,请转告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放心。你们要好好保重,我最怕你们为我担心……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最后的一句话,您重复了三遍,又昏迷过去了。事实上,您已知道自己的病无法抢救,您曾个别对护士说过,我不行了,你们再照顾我几天,就会送我去八宝山了。(即指北京烈士公墓)但您总是忍着痛苦,嘱咐医护人员,不让他们告诉首长、前来探望您的同志和您的家属,这说明,您在停止呼吸之前,还在爱护同志,为人着想。
我永远忘不了最后一次去探望您的情景。我知道,当时刘叔叔已经预感到自己病情严重,怕一时见不到我,才再三打电话让我去。我到那里后,您用慈祥的目光望着我,拉住我的手,您的眼圈红了,温和地对我说:“豆豆,要记住,你爸爸一生坚决跟着毛主席,是一贯坚决执行毛主席正确路线的,你长大了要继承你爸爸的志向,坚决跟毛主席走。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你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要永远做红色的新闻战士,做革命的接班人……”我觉得您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有千斤重,我被您对我最深挚,最亲切的关怀感动得哭着说:“刘叔叔,您放心,我绝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教导……”
离开您回京以后,我每天,每时,每刻都盼望着您的病情能够好转。象我这样刚刚接触斗争生活的年轻人,多么需要您亲切耐心的教导啊!谁能想到,那次的相见竟成了我和您最后的诀别!您那一席寓意深刻的话,竟成了您——我最敬爱的叔叔留给我的遗嘱!
敬爱的刘叔叔,您的一生是一个伟大共产主义者忘我工作、英勇战斗的一生。您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和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您以自己的优秀品德和模范行动,为我们后一代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我向您宣誓:坚决继承您的遗志,永远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在空军党委,吴法宪政委和各位首长的领导下,在叔叔们的热心帮助下,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提高自己,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完成党所交予的一切任务,当一个红色的革命接班人,永不褪色。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战胜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为在全世界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
亲爱的刘叔叔,安息吧。您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千百万人民心里,活在我的心里。


第6版()
专栏:剧评

赞《椰林怒火》
解放军某部干事 均富
大型歌舞《椰林怒火》,是我国艺术家们以无比义愤的胸怀,拿起锋利的文艺武器,刺向美国强盗咽喉的利剑!也是他们以无限兴奋的心情,为英雄的越南姊妹们唱的颂歌!
《椰林怒火》以雄壮的歌喉舞姿,表达了越南三千万人民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以“风雷吼,风暴激,怒涛翻,怒火起”的磅礴斗争的气势,显示了越南南方人民的凌云壮志。它生动而鲜明地反映了越南人民万众一心,“决战决胜,战斗到底,为保卫北方,解放南方进行着胜利的斗争”的精神面貌。它以形象化的实事论证了越南人民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不要战争的。可是美帝国主义侵略了他们可爱的祖国,践踏了他们美丽的领土,蹂躏了他们伟大的人民。他硬要打仗,硬要扩大战争,这就使越南的三千万人民完全有权利用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它以形象化的实事论证了“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真理。它通过形象化的实事论证了三千万越南人民,为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椰林怒火》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有着诱人的感染力,令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触。通过一幕一幕真情实感的写照,在人们心灵中激起的是一种对美帝的强烈义愤和刻骨的仇恨,激发了人们投入战火纷飞的越南斗争中的志愿,激发了人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椰林怒火》的序幕一揭开,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椰林的怒火正在熊熊地燃烧着,映照得天也红,地也红。立刻给人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燎原气氛,象征着越南三千万英雄儿女团结起来抗美救国的号角吹响了。令人充满着激情,伴随着炽烈的火焰而热血沸腾起来。
《捣毁“战略村”》一场,一开始“战略村”里充彻着阴森森、死沉沉的气氛。矗立的碉堡和矮陋的茅舍形成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鲜明的对比。一群群被刺刀逼出自己世世代代居住过的温暖的家,流离失所。作者同时深刻地揭露了美伪军貌似强大、实际是惊弓之鸟的形象。他们残暴地把无辜的越南南方人民,关进了阴森森的蒺藜网的“战略村”。在人民群众暗无天日、灾难深重的时刻,作者以透入肺腑的情感,以雄伟的舞姿,以悲壮的诗词,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激愤。
艺术家们刻划出的群众情绪的演变,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群众由悲愤化为力量,唱出了越南南方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和壮烈的誓言。作者们描述了在一个弥漫着战斗气氛的夜晚,一名游击队员潜入“战略村”,飞快地爬上椰子树撕下伪政权的旗子,悬挂起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旗帜的巧妙斗争。作者又以插旗斗争,和红蓝金星旗的高高挂起,显示了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行径,象征了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三千万越南人民。
作者们通过一个“战略村”被捣毁的典型,生动地说明了占南越百分之八十的“战略村”被捣毁的实事。并集中地揭穿了美国“特种战争”的计划的一败涂地。越南南方的武装力量和组织起来的人民力量却日益壮大了,解放区也日益扩大了。
《不屈的战士》一场,作者们通过阮文追烈士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歌颂了越南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英雄气魄。英雄阔步走上刑场,横眉怒视着几十把暗淡无光的刺刀,和几十支颤抖的枪口,稳若泰山。英雄就义前与人民群众拥抱微笑,把英雄的形象提炼到了崇高的意境。一个阮文追倒下,千万个阮文追站起来。越南人民是永远不会屈服的!
一声春雷般的爆炸声,天幕上的美国“大使馆”炸成了一片瓦砾,破碎
的星条旗从房顶上坠落下来。
以这种精心细作的手法,表达
了越南人民坚决斗争到底的钢
铁般的意志。显示了人民的巨
大威力,给了强盗们以致命的
惩罚。
《椰林怒火》一场,以椰林为背景,集中地歌颂了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气势和坚定的斗志。刻划出了越南南方人民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作者们从越南战斗生活的丰富素材中摄取这些体现越南南方人民斗争的典型的典型生活形象,并且生动地描划出了越南军民团结一致机动灵活的新颖独特的战争特色。
《保卫北方》的一场,一开始就以越南北方一派繁荣景象和农民愉快劳动的情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农民手插秧,身背枪,看到了越南北方人民响应胡主席的号召:一面积极生产,一面英勇战斗,保卫北方,全力支援南方的实际行动。也显示了北方人民练兵习武,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给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所有的枪口对着天空,所有的炮口瞄准飞贼,在枪炮的怒吼声中,一架接着一架的飞机起火冒烟应声栽了下来。
《椰林怒火》的演出,大大地鼓舞了我们援越反美的革命激情和胜利信心,我们向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志们致谢,并且祝他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发挥更大的战斗作用。


第6版()
专栏:

探望
顾工
一条小船,跃过浪花,在小岛的礁石旁停靠下来。一位年青的妇女,扎着在北方农村田野上常见的头巾。她抬眼向岛上的峰巅望去。那一株株细细的马尾松,那一块块挺立的峭石,使她暗暗赞叹。
她振奋地向峰巅走去,她相信连队在那上面,她要探望的爱人——一位已经参军四年,被三次评为五好的战士,一定也在那上面。
走到半山腰,她听到一片清脆的金属声,哦!原来战士们正在打石头。还有些战士扛着大石块,向山上飞奔……
“你来找谁?”一个抡锤的战士问。
“找六班长洪文斌。”杜兰英微微红了红脸回答。
“他不在,真是遗憾!”抡锤的战士,松开锤,摊开手,摇摇头,然后又拾锤抡起来。
杜兰英觉着意外,随后却摇了摇头,抿嘴暗自笑了:“哼!准是哄我,我不信!”她随手搬起块大石头,放到肩膀上,和许多扛石头的战士一起上山。
好多战士见她穿着新衣服,叫她别扛啦,到连部歇歇吧。她说什么也不肯:哼,在家,在地里,成天这样,劳累惯了。
到了峰顶上的连部,连长、指导员急忙让坐,倒水,对她热情问候,热烈欢迎。
但那位战士的话在这里证实了:六班长洪文斌是不在这个岛上,他带着全班到另一个更小的小岛上去施工了!
指导员对连长说:“你看,人家四年没照面了,她老远跑来,还是摇个电话,叫洪文斌能赶上船,就回来一下吧!”
连长马上同意,伸手就摇电话。
杜兰英稍稍迟疑了一下,马上又决断地按住电话机说:
“不,不要让他回来!”
“怎么?”
“他的任务很重,我……我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杜兰英不等这两位领导再作回答,就急急给自己规定了行动:“我现在去和大伙儿一块扛石头,等下晚开船的时候,我就搭船回去。”
“这……这怎么能行?!”两位连干部都摇头摆手。
“就这样,就这样决定!”
杜兰英说完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跑出连部,加进战士的行列,把一块块巨大的山石,扛向山顶。
片刻,指导员和连长也走进扛石头的人流,和战士们展开竞赛。只见那位才上岛的家属,总是笑声朗朗地跑在前头,仿佛这次来岛,就是为了赶来参加这建设的光荣劳动。
杜兰英今晚没能离开小岛,因为船要装货,要等到明天天亮,才能启锚扬帆呢。
今晚,正赶上战士演出队演出——这个连队每个星期都要组织一次晚会,这是制度,也是风习。
今天晚会的最后节目,是个小话剧。演员就是白天抡锤、扛石头的战士,杜兰英一上岛就向他们问过话。呵,别看他们白天干粗活干得那么猛,化起装,演起戏来,竟是细致、熨贴得很。
戏的情节不复杂:一个班长带着战士去小岛修建工事,有几位采海蛎子的老大娘,连人带船被海风吹到这里。战士们对老大娘照料得很好,让出自己的干粮、淡水和被褥。一天又一天,直到采海蛎子的小船又载着老大娘,顺着潮水驶去的时候。
杜兰英平素看戏,很少掉泪,但这个小戏却感动得她热泪盈眶——多么好的战士,多么好的班长,多么深厚的军民情感!这班长叫什么名字?戏演到最后,指导员才告诉了她,这就是洪文斌。
呵,他确实是工作、生活得很好很好!他确实是成长得很高很大!这不比看到他本人更真实、更生动、更亲切吗?这不比看到他本人了解得更多更多,留下的印象更深更深吗?
戏散了,她还独自站在海滩上,静静地聆听,静静地聆听。在那远远的远远的若隐若现的小岛上,仿佛在传来铁石碰击的声音,震撼山岩、海洋的声音,那是他还在劳动、奋战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