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做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
沈鸿
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怎样提高我国的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
从无到有,我们基本解决了,现在就是要从有到好到多,所以还要革命
建国以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是非常伟大的。十五年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简单的。因为我们过去太落后了。什么东西都要买外国的,连钉子也叫洋钉。机床、汽车等都依靠外国进口。现在,各种新式机床、汽车、飞机、大炮直至原子弹,我们都能自己制造。我们的成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的建设速度为任何时代所不及。
但是,我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呢?什么叫水平?水平不能只看个别的尖子,而是大体的平度。所以,水平不能从个别产品来看。最少要看一个企业,看其生产能力的大小。从经济上要看劳动生产率,看每个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质量上要看每个产品质量的高低、性能的好坏、寿命的长短。所以,水平要从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来看,赶世界先进水平也要全面的赶。从这一点看,我们的水平还不够高。最大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的装备落后。
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确实还有差距。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年纪比较大的人都知道,几十年前,一提东洋货,就是质量不好的,好的东西就叫西洋货。其实,西洋货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就是好的也经过了一段不好的阶段。大家可以看一看《西门子传》(一八一六年至一八九二年),他就承认当时德国的产品质量不好,曾经冒充过英国货。这说明,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经过十五年,我们从无到有基本上解决了。但拿世界先进水平比,要看到我们的落后。现在就是要从有到好到多。这个过程还比较难。所以,还要革命。如果主观努力,这个过程可以缩短,如果听之任之,就要长一些。
要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自己搞设计。设计就是想办法
要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自己搞设计。有些人一提搞设计就一定要依靠外国的资料,进口的样机。这不叫设计,而是“抄计”。搞出来的东西,永远是三等货。因为人家也在不断进步,你照抄了样机,人家已经出来了第二个;等你试制出来了,人家第三个又出来了。这种搞法必然落在后面。买样机,只能用来增加知识,了解人家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要开辟自己的道路,尽是照抄、照搬是不行的。
什么叫设计?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想办法。把设计看成是了不起的事情,神秘化起来,迷信起来,是没有道理的。设计二字看起来很吓人。计,好象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行,羽毛扇一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过去上海人把设计叫“打样”,认为打样很了不起。其实,办法谁都可以想。第一次可能想得不好,第二次就会好,第三次会更好。设计人员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迷信从何而来?迷信就是对客观规律没有认识。过去被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整了一通;解放后,请人帮助我们建设,吃了一些“现成”饭。因此,养成了一种心理,凡是加上洋字就高明了起来,洋字的都好,自己的就土里土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请了不少专家,当我们的老师,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离了老师就不行了,这不能算是好学生。应该说,学生要比老师好。自谦是好的,如果自卑起来,就变成了奴隶。例如机床漏油问题,在某些国家也没有解决,就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设计制造人员也解决不了。可是,大庆油田机修厂,他们把机床搞成不漏油了,改得很好。道理很简单,不要只相信别人了不起,要相信自己也有本领改造。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敢想,敢干,敢同任何技术难题较量
有些现代技术上的尖子,尽管构造十分复杂精密,但总是人造出来的。既然别人能设计制造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认识它、掌握它。这就是说设计制造人员要敢于闯,敢于和任何技术难题较量。拿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来说吧。其实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缸大一些,柱子粗一些就是了。这台机器在当时上海的条件下,按通常的办法,是制造不出来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条件搞大铸件、大锻件,没有大机床加工,也没有大设计师。但是,只要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既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又有依靠群众,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就可以搞成功。
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来了几个外国专家,他们看了我们的办法直摇头。说根本不行,甚至要打保单。我们说先不要打保单,如果有人打保单说行怎么办?他们问世界上哪有这样干的?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的事太多了,为什么就不能干?他们不晓得世界上第一个大机器,都是用小机器干出来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得自己会干。这些人是机械唯物论者。他们没有人的因素第一这个观点,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们坚持人的因素第一,在客观条件的限度内,能动地把这台机器做成了。如果是物的因素第一,那是做不成的。要是听信了那几位机械唯物论者的意见,就没有这台水压机了。
依靠群众,听打铁人的话。勇于实践,不要怕犯错误。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万二千吨水压机说简单也不简单。我们这批从来没有设计过大水压机的人员,怎么能设计出来呢?一条是设计人员要依靠群众,向工人学习,听打铁人的话。江南造船厂有很多会打铁的人,能工巧匠多,他们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水压机下梁的焊接件重二百六十吨,在一九六○年世界上恐怕还没有焊接这么大的。这个办法不是设计室的人想出来的,而是江南造船厂的同志提出来的。再一条就是运用《实践论》,做模型,反复进行试验研究。第一次是用纸板做的模型;第二次做的是木头的模型;第三次做的是一千二百吨试验水压机;第四次做的是一百二十吨小机器;最后才是一万二千吨的大机器。我们每一次实验结果都为下一次设计提供了数据。这样在不断实践中,改正了不少错误,从而提高了质量,使这台机器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
这台机器是不是尽善尽美呢?不是。还是有毛病。如横梁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应力集中过大。我们也知道应力集中的害处,可是在这里偏偏犯了这个毛病,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思想上还有片面性,片面强调了降低厂房高度所造成的。我们认为,一个人要干工作,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犯错误不值得大惊小怪。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技术人员犯错误要有分析。如果是工作吊儿郎当犯了错误,那就要批评;如果他认真工作,即使犯了错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对待不认识的事物不可能不犯些错误。问题是要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以便接受教训,使下次工作得更好。
“四个到现场”和“七事一贯制”的办法,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个到现场”(实验到现场、制造到现场、安装到现场、使用到现场)和“七事一贯制”(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的办法,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凡是搞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设计人员必须从头到尾亲自参加实践,一竿子负责到底,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分工。现在许多试验研究和设计是脱节的。设计的人画出图交给制造部门按图施工就算完事了,至于能不能造,造出的东西寿命长不长,都不管了。安装的时候,设计人员也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好的。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的只干一件事。设计人员应该明确认识到正确的设计只能从实践中来。发出设计图纸,只是由物质到精神,只是提出了个图纸方案,而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制造、使用,把精神变成物质,从实践来检验设计是否正确,然后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这样设计任务才算全部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设计有两个意思:一是小范围的,就是计算和画图;一是大范围的,就是考虑前面说的七件事。我们认为这七件事有道理,可以避免分工过细、缺乏综合平衡的毛病。分工与综合有统一性,例如,有一个工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水压机,它的润滑系统是很糟糕的。加油是从工作台开个窟窿,往里面倒油,工作台上的铁屑也随之流了进去。这同设计机构层次太多、分工过细有很大关系,设计机器的不管机器的润滑是不行的。这个国家的机器过去是很有名,现在因为受了形而上学的影响,产品质量下降了。人的分工过细,就会变得没有本事,“成为分工的奴隶”,从人的因素第一观点来看,这是最大的危害。
分工过细就会使人变得片面化,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是不利的。人如果不让他继续提高,就要萎缩。当然,在开始学习时应该专一些,以后要逐渐扩大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要博,博了才能更精。不博不能精,不精不能博。“七事一贯”论是针对分工过细提出的。当然,一个人什么都干也是不行的。
每一个制造厂都应该建立设计机构,人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组织起来力量大
设计机构有大有小,有几百人的,有几个人的。应该每个工厂都有,大厂多一些,小厂少一些。有人觉得人少事多难办,我看人少不一定不能做事情。三、五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在延安时,二百多人的工厂,什么都有,是“小而全”。设计科五个人也做了不少事,而且是成套供应。什么小化学厂、炮弹厂、子弹厂、枪厂、修械厂都有。
设计机构不能光关起门来一个单位干,要组织起来。一方为主,多方协作。如搞化工设备设计的和化工部结合起来,搞石油设备设计的和石油部结合起来,搞冶金设备设计的和冶金部结合起来,力量就大得多了。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如果做到了、做好了这一点,我们的新产品、更新的产品,将会迅速地创造出来,我们对于国家建设,就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就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第2版()
专栏:

把好设计审核关
化工部基本建设总局
我们主管设计部门,在合理使用国家建设资金方面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体会到,贯彻勤俭建国方针,关键在于广大的设计人员自觉地作出多快好省的设计;同时还必须加强设计审核工作,严格检查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把好审核这一关。
两年来的审核工作,我们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搬教条到真正贯彻政策、从坐机关到下现场、从只依靠专家到依靠群众的曲折过程。我们的体会是:
深入现场 调查研究
过去我们审核设计,一般是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边是建设单位再三催促说:“不马上审批,就订不上货了!”另一边是设计单位再三催促:“不马上审批,进度就要延期了!”再加上人少,方法不对头,成天坐机关,不了解现场情况,因此常常是仓促应战。由于没有调查研究,在审核中我们没有发言权。我们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但因为没有掌握现场情况,所以效果很差。常常是人家说多少,我们就听多少,只凭“老家底”、凭常识、凭主观来判断。这种做法显然是审核不好设计的。
为了充分取得审核的发言权,我们走出机关,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例如,去年十一月,某厂报来一个修改设计的方案,节约投资七百余万元。我们认为还有“油水”,请送审的同志再压缩一下。由于那时没有到现场调查研究,没有掌握第一性资料,不但没有说服这位送审的同志,反而使他大发雷霆,责怪我们“太不信任他了”。于是我们将审核任务交给了一个正在现场的工作组负责完成。这个工作组在现场进行了近十天的调查研究,对这个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福利设施、组织管理、工农关系等等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甚至连哪些设备很少开动,哪些设备根本没有用过;哪些食堂吃饭的人多,哪些食堂极少人吃饭,都了如指掌。在这个基础上,工作组提出了新的节约方案。被审单位的同志们除了个别问题以外,几乎提不出不同意见。结果可以省下来的投资不是七百万元,而是一千五百万元。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反而由年产五万吨提高到年产八万吨。许许多多事实都充分证明,从机关走到现场,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充分的发言权,是审核好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从被动到主动的秘诀。
武装思想 交代政策
过去以为审核设计只是审核技术问题,今天看来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审核设计主要是审核政策。因此,设计审核工作首先要政治挂帅,而且要挂得很牢。办法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来武装思想掌握政策。去年五月,在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审核设计之前,工作组和设计院、工厂的同志一起,先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有关勤俭建国的方针政策,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在现场除了调查研究以外,大部分时间是学习。特别组织大家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节约》一节,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几个问题。例如要不要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衡量现代化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在现代化企业中能不能发扬老红军、老根据地精兵简政、亦工亦干、亦工亦农的革命传统?等等,要求大家讨论。这一来,打中了要害,工厂干部和设计人员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动。经过反复务虚,在审核设计之前,大家有了共同语言。有些设计人员,原来看到已经建起来的一幢幢高楼大厦,感到光荣和骄傲;学习以后,对同样的事物,却感到耻辱和痛心了。原来要说服领导同志,认为工厂定员少于三千人不行的工程总负责人,学习以后,认为一千人以内就行了。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被认为老大难的问题,需要投资三百万元的生产码头不建了;大机修车间规模缩小了;大量的宿舍、办公楼、俱乐部削减了;最后工程总投资节约了二千四百万元。
总之,经过学习,有了共同语言,政治挂了帅,审核会的气氛就变了,争设备、争投资的现象少了,变成了检讨、协商,想尽办法来少花钱多办事。
坚持原则 坚持斗争
在审核设计的过程中,有时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多快好省同少慢差费的斗争相当激烈。在这种斗争面前,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放弃原则,讲“关系学”,“和平共处”,姑息迁就;一种是按党的原则办事,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不能放弃原则,不把方针政策当作口头禅。学习大庆油田的革命精神以后,我们基本上坚持了后一种态度。例如今年年初,我们派了一个青年技术人员带领一个工作组,去某化工厂审核这个厂的填平补齐设计,在围绕着是否要新建六六六厂房等问题上,经历了一场曲折的斗争。工作组到厂之初,有一位厂长整天“奉陪”审核人员到处看,向他们宣传这也要填,那也要补,形影不离。工作组于是化整为零,厂长无法每个人都“奉陪”了,从而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这个厂在事前还开会布置,要厂里的同志“统一口径”。对此,工作组在审核会上宣读了部领导同志的报告,号召化工系统全体职工认真贯彻中央勤俭建国的方针与开展批评。大家听了以后,震动很大,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工厂党委书记还对工作组长说:“下去调查访问,该先向党委了解哪些人可靠,你再去找,这是个阶级分析问题。”言下之意,你要找人得通过我。这位年轻的组长立即根据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指示的精神说:调查面要广,什么人的反映都可以听,听归听,定归定,多听一些反映,不会违反阶级分析的。为了弄清楚六六六厂房是否一定要报废(曾经鉴定八次,最后两次认为要报废),工作组要求挖开基础,实地查看。厂里先说怕影响生产,后来又找了一个漏酸最多的地方开挖。经过老工人、技术人员和一般干部三结合鉴定后,一致认为:“基础强度良好,基土并未腐蚀,上部建筑的腐蚀经适当维修后,仍可继续按永久厂房使用。”一百二十万元的投资被挽救了。经过一系列斗争后,这个工作组总共为国家节约了三百五十多万元。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经受住了一场考验。由此可知,没有斗争性,没有革命性,是不能做好设计审核工作的。
发动群众 互审设计
过去,我们主观上想把设计审核工作搞好,但总感到力量单薄,一直疲于奔命,经常羡慕别的部门人手多,三番两次要求增加编制。当这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原谅自己,
“反正有多少力量就干多少事吧!”因此,审核工作的质量不高,经常顾此失彼。
这两次现场审核打开了设计审核工作的局面。特别是设计革命运动开展以来,不少设计单位都能自觉地修改自己的设计,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审核工作的面貌。在这个基础上,去年年底,我们又组织同行业设计院以革命精神到现场进行互审。不仅节约了上亿元投资,而且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人手不足”的问题。
组织同行业设计院互审的好处是:他们对要审核的设计是内行,能够摸到底细;各院派出的工作组,工种齐全,能把各方面问题搞清楚;由于深入现场调查和各抒所见,可以提高审核质量;还可以从审核的结果来考查各院设计革命化的效果。
有人担心,组织群众互审,会不会把不住关口呢?不会的。只要在主管部门派人参加的前提下,作到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武装思想、交代政策,坚持原则、坚持斗争等三点、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审核工作。


第2版()
专栏:短评

政治挂帅要挂实
在领导技术工作当中,怎样取得发言权?实行政治挂帅,怎样才能做到“挂实”,而不是“挂空”!化工部基本建设总局“把好设计审核关”的经验,作了很好的回答。
设计审核工作就是从政治上审核设计是否符合总路线的要求,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就是在设计当中,在技术工作上,实行政治挂帅。这个政治之帅怎样挂上去呢?化工部基本建设总局过去审核设计时也讲方针政策,但是效果不好,甚至和被审核者顶起牛来。他们认为某厂的设计还可以进一步节约,事实上也确实可以节约,但是他们却说不服人,被审核者反而认为领导上“不信任”他。在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政治之帅并没有“挂实”,而是“挂空”了。
为什么开始只能节约七百万元,要求再节约一些,被审核者不愿接受;后来要求节约一千五百万元,反而几乎没有不同意见呢?这是因为,这时候领导机关所讲的政策,不是“勤俭建国”一句空话,而是有了活生生的具体内容了。这时提出的不是可以进一步节约的笼统意见,而是有哪些设备很少开动,哪座食堂吃饭的人很少等许多事实根据了。可见,政治挂帅是“挂实”还是“挂空”,关键在于领导上讲的是了解了实际情况、掌握了实际材料的实话,还是脱离实际情况、缺乏实际材料的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领导干部的专业知识不如设计人员,但他可以依靠实践,依靠群众,依靠第一性的资料,来取得检验设计和领导设计工作的本领,也就是政治统率业务的本领。离开实际、离开群众,离开第一性资料,任何高明的政治之帅也是挂不实的,也是统率不了业务的。
现在设计革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它给我们整个工业战线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设计革命的风暴不可避免地将要掀动一切有关的部门,直接领导设计工作的部门和干部,更是首当其冲。在这个革命的风暴面前,怎样争取主动,争取跑在前面去呢?怎样在大大革命化了的群众当中,取得发言权,名副其实地进行领导,实行真正的政治挂帅呢?只有一条,这就是实行毛主席所教导的:迈开你的两脚,走出办公大楼,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生产建设现场去,取得说实话的发言权,取得解决问题的发言权。这样,政治挂帅才会是实的而不是空的。


第2版()
专栏:

从不自觉革命到自觉革命
化工部西南化工设计研究院
去年,我们院接受了设计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的任务。这是一个应用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厂。开始,我们错误地认为,生产上采用了先进技术,工厂的建筑物、公用工程等也应该相适应地采用高标准。于是,发展了大手大脚的错误做法。而且,设计人员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很欣赏,对建设单位有些贪大求全的要求,明知不对,也抱着“和平共处”的态度。不仅自己不想革命,也不欢迎别人来帮助革命。
根据这种情况,化工部决定把审核工作改到现场进行。在现场重新研究和修改了建厂规划和设计方案。但是,有些人思想不通,虽然到了现场,但是很少到工地去,只是从成都的设计大楼走到工厂的设计小楼,没有走上自觉革命的道路。
正在这个时候,群众性的设计革命运动开始了。大家揭发和批判了以往设计工作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和各种“框框”的影响,亲身参加了劳动,参加了施工,参加了“三结合”的讨论。在实践当中,大家逐步由不自觉变成自觉,革命热情越来越高,决心越来越大。下面就是大家自觉革命以后取得的初步成果。
从因循守旧到大胆创新
化工厂的管道,从来就是在道路旁边和车间之间用管架连通的,这个厂原来的设计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占地多,投资大,而且影响厂内交通,检修不便。但是,过去设计人员认为“有外管就得有管架,就象要睡觉就得有床一样”,从来没有提出过疑问。上次在现场审核设计时,部里负责同志曾提出是否可以取消管架,在地面铺设?但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大家思想上没有通,反而认为工厂道路多,沿地铺设,影响交通;如果局部架空,则管道上上下下,象“耍龙灯”一样,投资会更大,问题会更多。就这样不作进一步研究,还是按老框框办事,将这个革命课题放下了。这一次在现场设计革命运动中,一些设计人员破除迷信,研究了工厂地形,认为有可能用管沟的方法来代替管架,既节省管架,又不影响交通。但一些老设计人员却依旧用“从来没有见过”、“一九五八年在北京有些总工程师想革掉管架的命,都没有成功”为理由来反对。但是,大多数同志在党支部的支持下,批判了因循守旧和迷信技术权威的思想,因陋就简地利用洗脸槽作为管沟模型,左比右量,认为管沟方案确实有利无弊。这时,老技术人员感到形势逼人,不革命是不行了,但觉得面子上下不去,就一方面关起门来另做一个低管架方案准备唱对台戏,
另一方面又提出一系列疑难问题:什么管道坡度、排水不便等等,企图否定管沟方案。这些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向工人请教以后,一个个都解决了。就这样,狠狠地冲击了习惯势力,大胆采用了管沟方案,节约了十六万六千元。
从漠不关心到努力支援
设计人员向来对农业生产和工农关系不大关心。因此在设计中往往片面强调工厂布局和局部的经济账,过多占用土地,从不考虑在工厂设计中如何支援农业。这次设计人员在学习贯彻工农联盟和支援农业的方针,感到很有启发。有一次设计人员在参加党委召开的附近公社的贫下中农座谈会上,听说因为建设这个厂而使农民耕地减少到每人仅有八分地,而且当地山高水深,土质贫瘠,缺水缺肥,由于春耕用水没有保障,土地不得不在冬季闲起来,产量较低。他们听了以后,感到心情沉重,回来在设计中千方百计压缩用地,节省了三十五亩地。
初步树立了工农联盟的观点以后,大家又进一步考虑怎样支援农业生产。原来的设计决定将厂内所有含有氮肥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排入长江。由于设计人员感情上发生了变化,思想上就出现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将这种对农业灌溉有利的污水支援公社呢?为什么看到农民兄弟将粪水一担担艰难地挑上山去而无动于中呢?为什么过去只片面地计算工厂建设的经济账,而不算全面的经济账、政治账呢?为什么过去对农业排灌问题认为不是工厂设计人员的责任呢?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这是由于过去缺乏对农民兄弟的阶级感情和政策观点薄弱的结果。于是,决定将原定排往长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尽可能改为农田灌溉用。并且抽出专人,成立了一个支援农业设计小组。这个小组的同志亲自访问农村,调查灌溉面积,向公社干部、排灌站的同志学习;跟着踏勘了六次现场,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完成了设计任务。根据这个设计,可灌溉农田七千亩,据县农水局估计,每亩可增产粮食一百到一百五十斤,每年可增产一百万斤。而这样设计所花的投资大致与原定排入长江的方案相同。
从主观臆断到调查研究
设计人员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工作作风,长期以来是习以为常了。遇到数据不全、情况不明时,不是认真调查研究或试验,亲自取得第一手资料,而是用设想臆断的办法来解决。在这次设计革命运动中,大家逐步改变了工作作风,加强了调查研究,进行了必要的科学试验,纠正了不合理的设计。例如,在电站利用工艺车间排水的方案中,由于两个车间的排水余压不同,设计人员设想,为避免一个车间水量发生变化时干扰另一个车间,就在两股水合流之处设置一个稳压塔。这样做确实保险,但需要投资四万元。不用稳压塔行不行呢?从理论上推算,是可以的;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把握。这次设计人员用了两个玻璃瓶子,几十米橡皮管,就在楼梯口作起实验来。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理论推算是正确的。设计人员胆子就大了,在党组织支持下,稳压塔取消了,四万元节省了。
许多事实教育了设计人员,工作中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不仅在设计前,即使在图纸交付施工后,还要不断和现场紧密联系。很多设计人员反映:“以前出了图纸,就觉得任务完成了,一身轻松。现在出了图纸,却觉得任务远没有完成,一身紧张。”自己画的图在施工,自己就忍不住经常往现场跑,生怕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总图设计人员经常和推土机手联系,在局部方案变动的情况下,抢救回来了几亩好田。
从思想不通到口服心服
对于设计工作应当走群众路线,用“三结合”的方法定方案,设计人员开始思想上是不大通的。他们认为,和领导结合还可以理解;工人文化水平低,提不出什么意见,和他们有什么可结合的呢?在仪表工段的设计中,因为领导上号召要“三结合”,设计人员不得不将一部分仪表校验装置的白纸图送去请工人提意见。实际上他们早就将图纸全部描好了。心里想:即使工人提了几条意见,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改不改都可以。结果工人提出了四条原则性的意见:一、这种装置不便于操作;二、不能达到原定校验仪表的目的;三、不能灵活运用于各种类型的仪表;四、装置的结构太笨重、太复杂。这时,设计人员才大吃一惊,以后就老老实实的将全部图纸请工人一起讨论,结果工人除提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意见外,还介绍了很多好经验。如热电偶焊接设备,在设计中准备购买一套完整的装置,可是这种装置在哪里可以买到,连设计人员心中都无数。工人在审核时给设计人员介绍了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个土办法,可以基本上不花一个钱,就能满足生产要求,而且质量好,装置简单,易于掌握。设计人员这时才真正心服口服,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必须尊重工人的实践经验。自己虽然读了多年的书,号称“大知识分子”,其实对生产缺乏了解,没有真正的知识。
从互相扯皮到通力协作
这个工厂的设计,涉及到的设计单位最多的时候,有十一个。现在在现场还有三个部的四个设计院。在设计人员没有下现场,没有开展设计革命运动以前,经常互相扯皮,工作进度迟缓。
在开展设计革命运动和下现场以后,大家面对着一个现场,一个任务,一个目标,大家共同学习主席的著作,彼此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不仅技术方案共同讨论,而且设计任务可以并肩完成。一个革命措施出来,原设计要推倒重来,这个时候,不分你我,在人力上、物力上都互相支援,组织突击。这种互相协作的新风气是建立了,这是设计任务能够提前完成、革命方案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在设计方法方面,我院和其他院都相继采用了设计突击队的方式。即:一个单项设计,集中所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共同讨论方案,同时开展工作,根本废除互提书面条件的做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很好。各专业都感到主动,都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条件负责,人的因素得到了充分发挥,既保证了进度,又保证了质量。
在现场做设计,由于和施工单位联系密切,设计人员和工人一起劳动,随时可以商量讨论,因此有利于改革施工图纸的表达方法,使施工图纸能做到既有利于施工,又能简化图纸,减少设计工作量。如合成氨车间压缩厂房的钢操作平台,以往设计要十三张图纸,经和施工单位研究后,只要三张图纸就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了。又如以往设计,都是按专业出图,这样在施工时要将很多图纸凑起来才能看清全貌。这次打破了原来的框框,将有关的几个专业集中画在一张图上,既便利施工,又节省了设计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