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唯物辩证法
——论包钢焦化厂在炼焦配煤中技术革命的新成就
科学实验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只有通过这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才能逐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我们国家各个生产技术领域中的落后面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工业、农业和国防的现代化。
在进行科学实验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勇于创新,不能迷信外国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要勇于创造自己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如果不是这样,科学实验怎么能叫革命运动,而且是伟大的革命运动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参加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广大群众反对形而上学,坚持辩证唯物论。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在炼焦配煤中技术革命的新成就,就是破除迷信发展科学的生动例证,也是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例证。
在我国焦化工业中,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炼焦必须以焦煤为主,焦煤、气煤、肥煤和瘦煤都有一定的比例,焦煤一般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气煤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比例改变了,就炼不出好焦来。这个从某一个外国传来的技术理论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得紧紧的。有些人不但不敢改变四种煤的比例,甚至不敢按比例使用内蒙古的肥煤和气煤。因此,内蒙古地区虽有丰富的肥煤和气煤,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却要千里迢迢地到山西、河北甚至东北去运煤,内蒙古煤在全部炼焦用煤中还占不到百分之十。现在,经过几百次的科学实验以后,不以焦煤为主就炼不出好焦炭的迷信破除了,炼焦配煤的科学技术更丰富了,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以内蒙古的肥煤和气煤为主炼出焦炭来了,焦炭的质量比过去还好,回收的化工副产品比过去更多。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这一科学实验的新成就,不仅为充分利用我国资源、发展我国焦化工业开辟了新的天地,也为我国科学实验必须破旧创新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这一科学实验的新成就,是科学对迷信的胜利,是唯物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胜利,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用什么观点看待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关系到科学技术能不能迅速发展的大问题。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就会把现有的科学技术看成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结果,本来是促进事物发展的科学就会变成阻碍事物发展的迷信,当然也阻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什么有人曾经认为以焦煤为主的配煤技术是不可改变的,没有大量焦煤就炼不出好焦炭来呢?就是因为他们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这个科学技术成就,结果本来是促进钢铁工业发展的炼焦配煤的科学,就变成了影响内蒙古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的迷信,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对炼焦配煤这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认识。相反,如果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把一切科学技术看成是相对的,发展的,互相联系的,不断变化的,科学就会变成人类手中改造自然的武器,当然,也会使科学本身不断得到发展。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为什么能够创造不以焦煤为主的配煤技术,不用大量焦煤也炼出好焦炭来呢?就是因为他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结果,新的炼焦配煤的科学技术就成为促进内蒙古钢铁工业发展的武器,同时,也使我国炼焦配煤这种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
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又说:“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这应该成为指导我们观察一切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观点。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不管是我们的先辈创造的,还是从外国引进来的,也不管它们多么先进,都只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长河中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也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好的、正确的,才是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好的、正确的,都是真理。例如,以焦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它是在那些焦煤比较丰富的国家里产生的。在那里,使用这种配煤技术,可以炼出又好又便宜的焦炭来,因此,它是正确的、先进的。但是,在焦煤不很丰富的国家使用这种配煤技术,炼出的焦炭虽然好,可是成本很高,产量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不那么正确、不那么先进,就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炼焦配煤比例的真理了。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以焦煤为主的炼焦配煤的科学技术理论,只是对煤的特性和配煤比例的一个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多方面的认识,因此,这个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还有待于人们通过科学实验纠正它的不完全性。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发现并且纠正了旧的炼焦配煤技术理论的不完全性,从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从不完全到比较的完全,把我国对炼焦配煤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迷信和科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科学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往往也会变成迷信的东西。炼焦配煤的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对不缺焦煤的某些外国来说,按照这个比例配煤炼焦这就是科学,可是,对于缺乏焦煤的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来说,如果也要坚持按照这个比例配煤炼焦,而且认为别无出路,这就不是科学,而是迷信了。我们要破除迷信,发展科学,不仅要破除那些显然过时的落后的东西,而且也要破除那些对别人适合对于我们不适合或者不完全适合的东西。
要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既要有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者不可缺一。没有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往往很难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常常不能真正破除迷信。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发展炼焦配煤技术就雄辩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很早就作过用内蒙古煤炼焦的调查和实验,但是,由于“本来就抱着你不好我就不用的消极态度”,也就是缺乏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因而就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调查和实验中一发现内蒙古煤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就不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缺点,以及如何克服这些缺点,而是作出内蒙古煤不能炼焦的结论。正因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果不但没有破除以焦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的迷信,反而使人更加相信这种技术是不可改变的。到一九六三年,当他们再一次去对内蒙古煤作调查和实验的时候,他们“决心要闯出一条利用内蒙古煤的道路来”,也就是说开始具备了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因为他们有了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也就促使他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们不是在内蒙古煤的缺点面前打退堂鼓,而是深入到实践中和群众中去,同采煤工人和洗煤工人一道研究分析,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几百次试验,终于打破了对以焦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的迷信,进一步发展了炼焦配煤的科学技术。正因为他们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实验的成果证明他们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是完全合乎科学的,这就彻底打破了对以焦煤为主的炼焦配煤技术的迷信。
在开展科学实验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中,我们一定要发扬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革命精神只是解决敢不敢破除迷信的问题,科学态度才能解决能不能破除迷信的问题。只有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破除迷信,发展科学,才不会破除科学,发展迷信。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要按照客观规律,做许多艰苦、细致、踏实的调查研究的工作和百折不回地进行科学试验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没有这种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迷信也就不能破除。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破除迷信的革命精神固然值得学习,他们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同样是值得学习的。
自力更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对整个国家来说是如此,对每个地方和每个单位来说也是如此,都应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建设事业。而要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适应自己的条件,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同时,也必然要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又会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财富。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们不是坚决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不是坚决从实际出发,“决心要闯出一条利用内蒙古煤的道路来”,是不可能发展我国炼焦配煤的新技术的。而这种新技术一经发现,不但会促进内蒙古的焦化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不但会促进其他缺乏焦煤地区的焦化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而且他们这种破除迷信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助于启发人们更有效地开展科学实验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
我国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何更深刻地认识和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其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各个地区、各个岗位上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同广大群众一起,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从生产的要求出发,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工业生产新高潮的兴起,一个科学实验的新高潮也必然兴起。只要我们在这个科学实验的高潮中,都能象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的同志们那样,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也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一定能够继续发现和纠正现有科学技术理论中更多的不完全性,创造出更多更出色的科学技术成果。科学实验这一伟大的革命运动,一定会对工业生产高潮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2版()
专栏:

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革新
包钢焦化厂以非焦煤为主炼出好焦炭
这项革新为科学技术上打破形而上学的思想束缚提供了范例,为利用我国的丰富煤源、多快好省地发展炼焦工业和钢铁工业开辟了广阔天地
本报讯 包钢焦化厂以当地的肥煤和气煤为主煤炼出了好焦炭。这是一项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革新。它是包钢焦化厂职工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之后取得的。
焦炭是炼铁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按照某些外国理论,炼焦必须用气、肥、焦、瘦四种煤,并且要以焦煤为主,它们之间一定的比例是不能改变的。
我国煤藏丰富,但是目前已经探明的焦煤比较少。过去根据旧的配煤理论办事的结果,各地大量的煤炭资源不能利用,整个钢铁工业炼焦所需的煤炭,大部分依靠少数出产焦煤的矿井供应。如果继续按照这种理论办事,将会限制钢铁工业的发展。包钢的这一革新,为科学技术上打破形而上学的思想束缚提供了一个范例,为利用我国的丰富煤源,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炼焦工业和钢铁工业开辟了广阔天地。
以前,我国有些地方也想到用当地产的煤炭炼焦,但是思想上受外国理论框框的限制,认为焦煤的结焦性好,挥发分不高,而本地出产的煤炭挥发分高,结焦性较差,不能炼焦。有人说,炼焦,自来就以焦煤为主。至于这“自来的”老规矩是不是绝对不能改变,这些人并没有认真去探索。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煤炭藏量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包头附近就有丰富的煤源,但是包钢焦化厂却要不远千里到山西、河北甚至东北去拉煤,在全部炼焦用煤中,内蒙古自治区煤还占不到百分之十,最少时只有百分之一。远距离调运煤炭,不仅多占用了国家的运输力量,增加了焦炭和钢铁产品的成本,而且由于焦煤供应不足,还会妨碍我国焦化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对包钢煤源立足内蒙古的问题,过去冶金工业部和包头钢铁公司领导上都曾一再向焦化厂提出过。但焦化厂的某些行政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受到国外设计和书本理论的束缚,对内蒙古煤早已有了固定的结论,认为不适于炼焦。所以他们对领导上的意见就听不进去。虽然焦化厂的部分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动摇不了传统势力。
在一九六三年的反浪费增产节约运动中,焦化厂的广大职工群众都指出远距离运煤炭,违背合理利用国家资源的原则,也不经济。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革命,就要打破过去炼焦配煤理论的旧框框。焦化厂的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从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中得到了启发,他们决心打破外国理论的框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给解决炼焦用煤问题找出一条新道路。
一九六三年下半年他们派人深入包头附近的煤矿进行调查,采集煤样化验分析,提出了几十种配煤方案,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的协助下,前后经过二百多次试验,终于以内蒙古地区出产的肥煤和气煤为主炼出了好焦炭。以后,又逐步增加本地煤的比例。在生产中,本地煤的使用量已逐步增加到百分之七十,焦煤用量已降至百分之二十。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用本地煤炼出的焦炭,质量完全合乎标准,适合高炉使用。人们最担心的焦炭抗破碎强度还比过去提高了八公斤,对于炼铁有害的焦炭灰分比过去降低很多,可以用来制造农药的副产品的回收率也提高了。
多用本地煤以后,煤的平均运输距离缩短了两百多公里,煤的运费也减少了,焦化厂去年一年的生产成本因此降低了几百万元。
焦化厂的这一革新,对内蒙古地区煤炭工业的发展,也将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第2版()
专栏:

打破框框 不断革命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厂长 沈德昌 副总工程师 唐嗣孝
使用内蒙古煤炼焦试验的过程,不仅是炼焦技术革命的过程,也是思想革命和思想方法革命的过程。
过去,我们从书本上,从别的厂子里,从外国专家那里接受了一套配煤技术思想,认为焦煤是炼焦配煤的主体,只有多配焦煤才能保证焦炭质量;气煤挥发分高,多配气煤,焦炭质量就要变坏;气、肥、焦、瘦四种煤在配煤中都有固定不变的比例。
以前我们在鞍钢工作时,按这个框框炼焦,还是比较顺手的。那时只有鞍钢一个大型钢铁基地,全国支援它,焦煤供应是不成问题的。到包钢以后,情况变了,新的钢铁工业基地迅速发展,客观形势要求各个企业把煤源基地立足于本地区。但我们仍抱住原来配煤技术的框框不放,总想伸手多要焦煤,开工以后一直用外地煤,造成技术经济指标长期落后,生产十分被动。
一九六三年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在我们思想上震动很大。通过群众性的比先进、找差距,我们深深感到自己工厂生产落后,心里很惭愧,也很着急。我们也知道配煤成本高是焦炭成本高的根源,配煤挥发分低是化工副产品回收率低的关键,但是由于没有彻底的革命思想,就不敢从改革配煤比上下手。形势逼人,不敢抓主要矛盾,就抓次要矛盾吧!于是,我们到副产品回收车间去蹲点,和职工一起日夜苦战,减少副产品回收过程中的损失,使“塔后损失”这个指标(指煤气经过洗苯塔吸收后,残留在煤气中被带走的苯,一般每立方米煤气中不超过二克),达到全国最先进的水平。但是,只抓塔后,不抓塔前,只抓节约,不抓增产,没有解决主要矛盾,所以“塔后损失”虽降低了,副产品回收率也有所提高,但和先进单位一比,还是落后得很。
事实使我们认识到,回避矛盾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落后面貌,只有抓配煤比的改革。但改革配煤比,把煤源基地立足于内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当时有些同志提出利用一些大同弱粘结性煤,同时多配一些肥煤和气煤,这样可以增加煤挥发分,缩短煤的运输距离,降低焦炭成本。我们一听这个建议就觉得很好,但又一想,大同煤不结焦,恐怕不行。同志们说兄弟单位也有配用大同煤炼焦的,并拿资料来给我们看。既然大家认为好处很大就先试试看吧!第一次试验配用百分之五,焦炭很好,第二次配百分之十,焦炭也很好。我们一算,如果能坚持配百分之十,一年就可以节约一百四十多万元,就算配百分之五吧,也可以节约七十多万元,心里很高兴,信心也加强了。但是过了两天,因为增配了石拐子煤矿的气煤,焦炭质量下降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在科学试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波折,走一些弯路,本来是不足为奇的。但由于我们缺乏彻底的革命思想,当焦炭质量下降的时候,旧的技术框框又发生了作用,认为大同煤不结焦,配上去有时好有时坏,还是没有把握,又不敢大胆配用了。
这样的事情反复出现过几次。例如一九六三年年底,经过二百多次铁箱试验和大炉试验,必须以焦煤为主体才能炼好焦的框框,已经基本上被打倒了。在定一九六四年用煤计划时,我们也下决心从根本上把井陉焦煤甩掉,用百分之四十的内蒙古煤。但是后来因为钢铁增产的需要,缩短了结焦时间,焦炭质量又下降了。在新的困难面前,已经被打倒的老框框又钻了出来,觉得还是焦煤好,少了还是不行,后悔不该定百分之四十的内蒙古煤。为了挽救焦炭质量,我们决定把焦煤配比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但是,焦炭质量还是上不去。为什么呢?原来焦炭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焦煤多少的问题,而是配煤比和炼焦温度没有适应缩短结焦时间的要求。调整了配煤比,调整了焦炉温度,又进行了几十次试验以后,虽然焦煤仍然只用百分之十,焦炭质量又提高了。事实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们,经过这一番曲折的斗争,多年来束缚我们思想的旧框框才被彻底打倒。
通过这次配煤技术革命,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新的配煤技术,同时也学到了毛泽东思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技术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今后工作中去,以不断革命的思想,迎接新的生产高潮。


第2版()
专栏:

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技术科长 苏南海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大量使用内蒙古煤炼出了好焦炭。其所以能够作到这样,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炼焦配煤的问题上,我们是从具体研究分析内蒙古煤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炼焦配煤比的老框框、死公式出发。我们对内蒙古煤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进行数百次科学试验,逐渐摸到了内蒙古煤的特性,根据每种煤的特性和几种煤互相作用的关系,又灵活运用配煤比的规律,才取得了新的经验。
我们有些做技术工作的同志,遇到问题先找外国的经验,翻洋书。对前人的、外国的经验应该具体分析,一切有用的知识、好的经验,我们都要学,问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和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要具体研究前人的、外国的经验是怎样产生的,适用于什么情况,不适用于什么情况,不能把它看作万古不变的教条。例如在炼焦用煤方面,许多外国经验都主张以焦煤为主体,多配焦煤才能炼出好焦炭。这种经验多半是在焦煤资源丰富的国家产生和形成的。这种经验,是适应他们那里的具体情况的。但目前我国的情况是,钢铁工业的发展比较快,已经探明的焦煤比较少,如果仍要死搬外国的经验,以焦煤为主来炼焦,既不能充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也不能适应我国钢铁工业的需要。我们厂开工几年来,就是因为机械地搬用这条经验,没有和内蒙古地区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吃了大亏。在当前,内蒙古地区的产煤情况是气煤和肥煤多,焦煤和瘦煤少。按照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某些外国的技术理论,炼焦是用气、肥、焦、瘦四种煤,以焦煤为主,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搭起来的。这四种煤各有各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这样,内蒙古煤就不可能多配。
在研究内蒙古煤的试验过程中,我们拿内蒙古五当沟煤和河北井陉煤、唐山煤作了对比分析。井陉煤是焦煤,唐山煤是二号肥气煤,五当沟煤是三号气煤。按照过去的看法,这三种煤是绝对不能互相代替的。事实是否这样绝对呢?经过具体分析,我们发现这三种煤之间有很大的共同点:井陉煤胶质体厚度为二十一毫米,唐山煤为十九毫米,五当沟煤为二十二毫米。胶质体是决定煤的结焦性能的主要因素。既然胶质体厚度相差不大,为什么不可以多用气煤,少用焦煤,炼出好焦炭呢?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以唐山肥气煤代替井陉焦煤,炼出的焦炭质量更好;多用五当沟气煤,少用些焦煤,炼出的焦炭质量也很好;而且由于五当沟煤的挥发分高,多配用五当沟煤以后,大大有利于增加化学产品(炼焦的副产品)。通过这些试验,使我体会到,一定不能受原有的技术框框的限制,要吃透煤的性质,要从每一种煤的具体情况出发,研究它的利用问题。
要掌握煤的性质,不能孤立地研究单种煤的特性,要把几种煤联系起来,研究它们在配合中的互相作用。例如,按照以往的经验,气煤和肥煤的挥发分都比较高,多用了肥煤就不能多用气煤,否则就不能保证焦炭质量。过去我们从这个技术框框出发,配用了内蒙古肥煤,就不敢再多用气煤。因此,石拐子煤矿出的气煤虽近在家门口,开工几年来一直不能大量利用。这次我们具体分析了石拐子煤的特性,发现它的胶质体厚度只有十二毫米,灰分又偏高,粘结性差。但乌达肥煤贮量很大,胶质体厚度一般都在三十毫米以上,如果在配石拐子煤时,多配些粘结性好的乌达肥煤,是否可以炼出好焦炭呢?我们把肥煤用量提高到百分之四十,石拐子煤配到百分之二十,经过几十次的铁箱试验和大炉试验,炼出了很好的焦炭,使石拐子煤和乌达煤用量都比过去增加一倍以上。这就是说,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孤立地看石拐子的气煤,确实不能多用,如果用辩证法的观点,把它跟乌达肥煤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多用了。
这次利用内蒙古煤炼焦试验成功,又一次证明了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本质的东西。不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而抱住原有的经验框框不放,认为这就是天经地义的,绝对正确的,一成不变的,就是形而上学观点,也就认识不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在技术上也就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我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打破旧框框,利用内蒙古煤炼焦还只是开始。在配煤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被我们认识的领域,外国的和我们自己的经验,还远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的要求。我们今后还要加倍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不断革命,不断前进。


第2版()
专栏:

有革命的愿望才能认识真理
包钢焦化厂工程师 孙即奎
我们厂经过近两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大量使用内蒙古的肥煤和气煤炼出了高强度焦炭,从炼焦技术上,解决了包头钢铁公司煤源立足于内蒙古的问题。这件事启发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体会到,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深入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积极参加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才能纠正自己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看法,才能认识真理。我们对内蒙古煤从开始认为不能用到少量用,从少用到多用,从不愿意用到很愿意用,就充分反映了这个问题。
包头钢铁公司焦化厂为了解决煤源问题,早在建厂之前和开工生产以后,就曾几次组织人员进行调查。调查资料说明,包头附近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那时,我们有些同志对炼焦的配煤比有个固定不变的死公式,由于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在作怪,总认为内蒙古煤有很多缺点,说什么含硫高啦,灰分大啦,可洗性差啦,煤质不稳定啦等等。至于内蒙古煤为什么存在这些缺点?这些缺点能不能够改变?却没有深入调查。
就拿对乌达煤矿的煤的认识来说吧,我们在一九六○年就开始试用,几次效果都不太好,焦炭强度明显下降。乌达煤质为什么不稳定呢?由于受原来一套配煤经验的束缚,我们对乌达煤矿的煤就有成见,这次试验本来就抱着你不好我就不用的消极态度,所以,当试验不成功时,就没有进一步去研究分析,认识也到此结束了。
一九六三年春,我们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通过算细账、找差距,大比大学,广大职工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了,对冶金工业部关于坚持区域配煤方针的指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职工们决心要闯出一条利用内蒙古煤的道路来。这时厂里又一次派工程技术人员到乌达煤矿进行调查。
这次由于我们主观上有了比较强烈的革命要求,又坚持了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改变过去那种带着框框到现场走走看看的态度,抱着弄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下到矿井里,分层仔细观察。我们访问了采矿工人,请教了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并对煤矿生产的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调查了解,终于弄清了煤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乌达煤矿把几个煤层的不同煤种混洗了。经过和乌达煤矿领导研究,向他们介绍了焦化厂的生产情况和要求,乌达煤矿决定将焦化厂所需要的九、十层煤分开洗,煤质不稳定的问题就此解决了。
我们使用老石旦煤矿的煤炼焦,也是经过一番曲折的。最初,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是一种优质肥煤,这使人们非常高兴。但后来在洗煤上却发生了问题,洗选回收率太低,只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厂里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洗煤车间去转了一圈,就下结论说:“老石旦是一个‘臭蛋’,三吨原煤洗一吨炼焦煤,成本太高了,趁早别用。”
当时,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都认为洗煤回收率低的原因还没有找到,就不能过早下失败的结论;就是失败,我们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厂里领导同志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深入到洗煤车间,了解情况,和工人一起研究。有的同志还参加了劳动。通过几天的调查研究和在生产实践中仔细观察,发现老石旦的煤碎面子多,洗选时爱打团,有些煤洗不着就被水冲走了,影响了回收率。原因找到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又同工人一起讨论分析,改进了操作,调整了风量和水量,打团问题解决了,回收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老石旦这个“臭蛋”又变成“香蛋”。这件事使我体会到,要深刻认识一种事物,总要有一个过程,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在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的认识必须不断提高,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我们对内蒙古煤的认识也只是认识的开始,而不是认识的结束,今后的生产实践,将会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内蒙古的煤,更好地利用内蒙古的煤,使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版()
专栏:资料

炼焦配煤
通常炼焦用煤分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四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
气煤含挥发分最高,炼焦时生成的煤气和化学产品最多;单独炼出的焦炭细长脆弱,纵裂纹多,块小,抗破碎强度低;降低煤的膨胀压力,使焦炭出炉时容易推出来。
肥煤也有较高的挥发分,胶质体多,粘结性强;单独炼出的焦炭蜂窝多,横裂纹多,容易破碎;但在配煤中可以把不粘结的煤粘结起来,并能使气煤纵裂纹减少。
焦煤(过去亦称主焦煤)具有中等挥发分,胶质体粘度大,单独炼出的焦炭,块大,裂纹少,机械强度好;但因膨胀压力大,容易引起推焦困难和损害炉体,在近代炼焦炉中一般不能单独用来炼焦。
瘦煤挥发分含量低,单独炼出的焦炭粉末多,很不耐磨;但在配煤中起瘦化作用,可以使焦块增大。
配煤是将几种性质不同的煤,取长补短,按适当比例配合炼焦的技术。一般冶金企业炼焦配煤工作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一,炼出机械强度高的优质冶金用焦炭,供应高炉炼铁;二,在确保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力求提高配煤挥发分,提高化学产品回收率;三,努力降低配煤价格,保证焦化厂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煤配得好不但可以炼出高强度的焦炭,而且可以增产化肥、农药、塑料、染料、医药等化学产品的原料,并可降低焦化生产的成本。因此,配煤是多快好省组织焦化生产的技术关键。
过去我国炼焦配煤多以焦煤为主体,一般不少于百分之三十,气煤、肥煤和瘦煤也都有一定比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个以焦煤为主体配煤技术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按照这个框框配煤,虽然也可以炼出好焦炭,但是不符合我国煤炭资源的实际情况,严重影响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限制了焦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次包钢焦化厂打破旧的技术框框,就为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发展我国焦化工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苏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