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国创制成功新型超声波测厚仪
这种测厚仪只有饭盒大小,在造船、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应用,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各种金属制造的平板、管道、锅炉、高压容器的腐蚀程度和剩余厚度,便于拆换修理
新华社上海二十六日电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的新型测厚仪最近在上海中原电器厂成批生产。
这种测厚仪叫耐冲式晶体管导体化超声波测厚仪。
这种测厚仪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各种金属制成的平板、管道、锅炉、高压容器等在使用期间的腐蚀程度和剩余厚度,便于人们拆换修理。造船、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都用得着这种精密仪器。
早些时候对这种仪器所作的鉴定表明,它的结构和性能都很先进,目前在船舶维修、石油、化工等部门应用取得很好效果。
这种测厚仪只有普通铝制饭盒大小,连着一根很短的电缆,总重量仅一点六公斤。在上海码头船坞,记者看到工人一手提着仪器,一手拿起电缆一端被称为换能器的拇指大小的金属头,往正在修理的船体钢板上轻轻一按,仪器的指针立刻就在刻度盘上标示出这个地方的钢板厚度。只要把这一仪器在一块钢板的不同位置上按几下,就会迅速判断出这块钢板在航行期间被腐蚀的情况和是否需要拆换。它的灵敏度之高,甚至连钢材中的小孔和夹灰也能测量出来。
这种仪器又轻又小,又不需要外界供电,工人们提着它上上下下,十分方便。一位工人对记者说:“我们用测厚仪给钢材诊病,就好象医生拿听诊器给人检查身体。”另一位工人指着测厚仪上的刻度盘接下去说:“测厚仪比听诊器还好。听诊器只有医生能使,测厚仪谁都会用。不用我们辨声音,算算术,数字在外面标着,清楚极了。”
工人们还向记者介绍了以前测量钢板厚度的方法。那时候,要用气割、风钻以至敲凿子等办法,先在船体上打洞钻孔,然后用钩尺一个一个地量尺寸。检查一艘五千吨级的船,要打上五百个到一千个洞。钻孔测量以后发现钢板不需要调换,还要用电焊的办法把洞补起来。一修船就打洞,船体钢板的寿命也受到影响。新型测厚仪的制成,彻底改变了这种落后的操作方法。上海船厂的装配工人告诉记者,前几天,长江轮船公司的“江新”轮进坞小修,要求检查三百六十块钢板,按原计划要打七百二十个洞,花七十个工。由于用了测厚仪,没有打一个洞,只用十六个工就完成了检查任务。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工程师杨君劲向记者介绍了他和他的助手们研究创造这种超声波测厚仪的过程。他们看到国外有一些超声波探伤和测厚仪器,但不能满足船舶维修等工业部门测量薄板和腐蚀性钢板的需要。而且,它们的体积大,要观察波形或带上耳机辨别声音,只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行这种复杂的操作。他们决定根据生产的需要、工人的需要,走自己的创造发明的路。经过几十次试验,三次重大的改型设计,终于找到了理想的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制成了能够测量腐蚀性钢板和薄板的体积小、重量轻、用电省、能直接指示厚度的先进的测厚仪。经过校核,铜、铁、铝、不锈钢和玻璃制品的厚度,也能直接在它的刻度盘上指示出来。


第2版()
专栏:

我国建筑界一大创举
北京等地建筑工人装备“蛤蟆夯”
新式打夯机只要一人操作,每台每班夯土八十到一百立方米,工效比人工打夯高好几倍
据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在北京各个建筑工地上,现在很少听见人力打夯的号子声了。一种新式的电动机械——“蛤蟆夯”代替了流传千百年的人工打夯劳动。
“蛤蟆夯”工作时,象青蛙一样跳跃前进。它的学名叫蛙式夯土机。
过去,用人工夯地,工人要把几十斤重的铁硪或石硪扬上去,落下来,一天几千次;现在他们扶着打夯机前进,就象推婴儿车一样很省力。
新式打夯机每台每班夯土八十到一百立方米,只要一人操纵,工作效率比人工打夯能高好几倍,而且夯得比人工密实均匀。因此深受建筑工人喜爱。
这种打夯机是利用偏心块的圆周运动使机械自行打夯,自动行走的,不象其他类型的打夯机需要人力移动或拖拉机牵引才能前进。使用起来极为简便,工人只要在后边扶着,防止地面不平时机器倾斜,以及在需要转弯的地方搬动一下就行了。
它还有结构简单,取材容易,制造方便的优点,适合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建筑业目前的技术条件。整个机器重不过二三百公斤,长不到一米。所用都是普通钢材,一般机械修配厂就能制造,维修保养也很容易。
一九六二年建筑工程部组织人员对这项新产品进行了总结和鉴定,并确定在全国推广。目前,除北京以外,辽宁、河北、上海等地建筑部门和冶金工业部所属企业已经大量使用,四川、湖北、黑龙江等地也开始使用。


第2版()
专栏:

歌颂越南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
首都文艺界举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歌舞晚会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今天晚上,在首都民族文化宫的剧场里,纱幕上映出了熊熊的烈焰和“越南人民必胜,美国侵略者必败”的醒目大字,热烈的掌声应和着《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的歌声,首都文艺界支援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歌舞演出开始了。
今天公演的这场歌舞晚会是首都文艺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一系列演出之一。
整个演出歌颂了越南人民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洋溢着磅礴的气势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演出中体现的同仇敌忾的强烈感情,把一千多位观众和三千万正在英勇抗美救国的越南兄弟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身着军装的一百多位男女合唱队员齐声高唱《中越人民共同战斗》、《前进!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武装》等歌曲,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之歌——《解放南方》。
红光照耀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歌手们。“热血在胸,长缨在手,中越人民共同战斗,不消灭美国强盗誓不休……”,“怒火燃烧着大地,全世界人民发出怒吼,美国侵略者从它霸占的一切地方滚出去!……”,这汹涌澎湃的歌声和强烈的战斗旋律,激动着全场观众的心。
女高音歌唱演员邓文?演唱了反映中越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和我们在一起》。男高音歌唱家贾士骏也独唱了越南歌曲《随时准备战斗》。歌唱演员们说,他们不仅在舞台上唱这些歌,还随时随地唱,因为越南人民的这些战斗歌声也反映着中国人民的意志。
灯光转暗,舞台上出现了越南南方人民战士在老大娘配合下只身奇袭美军营地的英勇斗争场景。当这个小型舞蹈《夜袭》在美国侵略军狼狈溃败声中结束时,观众席上顿时活跃起来。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越南独弦琴弹奏,使观众领会到越南人民纯朴真挚的感情。演奏者冷定辉独奏了两支抒发人民对劳动和乡土的亲切感情的越南民歌。人们凝神地听着,最后一支曲子清新婉转的余音还未消失,一阵掌声就随之而起。冷定辉是在越南朋友指导下学会演奏独弦琴的。她说,能够通过琴音把越南人民的感情表达出来,她感到很振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接着齐奏了越南人民军代军歌《忘我为人民》,以及其他乐曲。我国音乐工作者新创作的军乐《反美风暴》使这次演奏达到高潮,嘹亮的进军号角和雷动的战鼓汇成了团结反帝的强大声浪,衬托出一幅“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壮澜图景。
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反映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四场大型歌舞《椰林怒火》(全剧剧情已在本报二十五日第六版刊出)。当演出结束,舞台上出现胡志明主席巨象以及象征越南三千万人民凯歌行进的场面时,观众全体起立,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这次歌舞演出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通过战士、妇女、老人等多种形象,表达了越南人民的斗争生活。其中新创作的舞蹈《英雄姐妹》,还反映出我国女民兵向越南姐妹们学习,边生产边习武,随时准备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的情景。
这次晚会是由部队以及首都文化系统十二个歌舞表演单位的四百多人演出的。他们在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片摄制工作的同时,高度发扬革命化、战斗化的作风,只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排出这次晚会的全部节目。


第2版()
专栏:

龙泉雾矿用革命精神改革企业管理
人员减少一半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多
本报讯 石景山钢铁公司龙泉雾石灰石矿,在企业管理革命中,打破“人多好办事”的迷信,从实际需要出发,改革劳动组织和管理机构,人员虽然减少一半以上,平均月产量却提高八千多吨,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
龙泉雾石灰石矿是几年前由一个车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时,一些领导干部觉得车间变成了矿,就得有矿的架子,所以,在学习别的单位经验时,愿向大企业学,不愿向小企业学,大企业有几个科室,他们也设几个科室,大企业任务重,劳动分工细,他们也照抄照搬。例如破运车间运输段,一共只有两台机车一公里多长的铁路,也照搬大铁路劳动分工,司机、司炉、旗工、道工共有三十多人。结果是管理机构很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很多,劳动力、设备、工时都有很大浪费。
去年初,石景山钢铁公司要求这个矿节约劳力,支援新建矿山时,他们由于迷信“人多好办事”,总觉得经过几年精简,生产效率在冶金行业同类企业中比较先进,非但不能减人,而且还要增加一些人。
六月份以后,通过学习大庆油田和琉璃河水泥厂采石车间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后,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劳动效率低。他们依靠广大职工,用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总结经验,看到在管理方面,科室重叠,一项生产计划工作,要生产、计划、地测三个科共同管理,工作大量重复、互相制约、彼此扯皮、力量抵销。在劳动分工和劳动组织方面,由于片面强调“一人一事”专业化,分工过细,不少可以顺手干的活,因工种不同而扔着不干,经常出现“起重工干活,钳工旁边站,道工修理道,司机旁边转”的大量窝工现象。这时,不但工时利用率不高,主要设备利用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把这些潜力发挥出来,三班的任务,两班就可以完成。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首先合并机构,减少管理人员。把原有的十个科室合并成四个,干部由七十七人减到四十四人,避免了业务重复,互相抵销力量的现象。第二是合并工种,提倡一专多能。过去破运车间的运行工人不管维修,设备故障不论大小,都要等待维修工人,浪费了许多生产时间,现在他们分别学会了钳工、电工、焊工等技术后,在检修工人指导下,共同负起了全部破碎设备的小修和部分中修。专职修理工人省去了近一半,而检修时间却由三天缩短到两天。人员减少以后,促进了技术改革工作的开展。主厂房的出土工作,长期以来一直用手推车推,效率很慢,但由于人多,谁也不想改革。人员减少以后,干部、技术员、工人共同研究,用卷扬机代替手推车,三个人可以完成以前十几个人的任务,劳动强度还轻得多。


第2版()
专栏:

不可迷信“人多好办事”
本报评论员
“人多好办事”的说法颇为流行,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
人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也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大优点。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把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他们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可以办很多人少不能办的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少难以创造的伟大奇迹来。毛泽东同志说:“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就全国来讲、就一个大的范围来讲,人多的确好办事,也就是好办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大事。
但是,决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人多好办事”,比如就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来讲,就不能说“人多好办事”。可是,现在还有一些人迷信“人多好办事”。他们认为,人越多产量才越高,人越多工作才越好做。所以,要增加生产,要改进工作,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人员,扩大机构。增产不增人甚至增产又减人,在他们看来,就象“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般,是不可想象的。
事情真是这样吗?不。石景山钢铁公司龙泉雾石灰石矿做了完全相反的证明,这个矿所以增加了生产,不是因为增加了人,而是因为减少了人;这个矿所以改进了工作,不是因为扩大了机构,而是因为精简了机构。
这个矿在去年六月份以前,共有职工八百多人,每天开三班,每月生产石灰石三万四千吨左右,七月份以后,由于实行企业革命化,没有增添新设备,职工还减了一半多,每天只开两班,如果按照“人多好办事”的理论,这个矿的石灰石产量至少该降低一半了吧,实际上呢?产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同时,这个矿的管理机构也从原来的十个科、组精简为四个科,人员也从七十七人减少到四十四人,按照“人多好办事”的理论,这个矿的工作该做得更差了,实际上呢?工作不是做得更差了,而是做得更好了。在龙泉雾石灰石矿,并不是人多产量才高,工作才好做,而是人少产量才高,工作才好做。也就是说,在龙泉雾石灰石矿这种具体条件下,不是“人多好办事”,恰恰相反,而是“人少好办事”。他们用自己“人少好办事”的事实,打破了“人多好办事”的迷信。
迷信“人多好办事”的同志,对于人多了反而不好办事,反而妨碍生产的发展,反而影响工作的改进,也许觉得不好理解。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人多”,在这里指的是人员超过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明明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硬要两个人去完成,明明一个部门可以办好的事,硬要几个部门去办,人多事少,大家松松垮垮,懒懒散散也能完成任务,甚至“一人干,几人看”,谁还想革新技术,改进工作呢,怎么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呢?加上机构重叠,人员过多,分工太细,有些工作大量重复,互相牵制,甚至互相抵销,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相反,人少些事多些,大家就会发挥积极性,想方设法来革新技术和改进工作。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怎么能不提高呢?在一定条件下,我们所以说人少好办事,人多反而不好办事,道理就在这里。龙泉雾石灰石矿为什么人多的时候,有些笨重的体力劳动,老也改革不了,为什么人员减少以后,马上就改革了呢?道理也在这里。工人们说:“人多出笨活,人少出诸葛亮活”,一点不假。
龙泉雾石灰石矿的同志们,从迷信“人多好办事”到发现人多并不好办事,从迷信“分工越细效率越高”到发现超过实际需要的分工细,效率并不一定高,从“总感到拿不出人来”到拿出一半的人来,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的实质,就是相信了群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要使劳动定员切合生产实际需要,不但要对企业的现状作具体的分析,对劳动分工,劳动组织的形式等等,也要作具体的分析,看它们适合于什么情况,不适合于什么情况。对任何经验,都要用脑子想一想,既不盲目反对,也不盲目接受。不相信人的因素第一,又盲目地跟别人的脚印走,是跳不出“人多好办事”的迷信圈圈的。
一切迷信“人多好办事”的人,应该从龙泉雾石灰石矿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第2版()
专栏:

人多并不好办事
龙泉雾石灰石矿党委书记 杨福桢 生产副矿长 高吉祥
我们矿的任务是为石景山钢铁公司生产石灰石。去年六月以前,共有职工八百多人,每月生产石灰石三万四千吨左右。七月以后,大搞企业革命化,人员减为三百九十三人,月产量却达到四万二千吨,劳动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这是我们进行了一场思想革命的结果。革掉了盲目自满的保守思想,革掉了迷信人多好办事的思想,革掉了办企业的旧框框,学会了用革命精神来改革企业,初步运用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来总结工作,企业的面貌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不是人不够而是人太多
最初,公司要求我们节约劳动力,支援扩建的新厂时,我们算来算去,总感到拿不出人来。当时的思想障碍,一是盲目自满,觉得经过几次精简,我们矿的生产效率在同类企业中比较先进,已经没有必要再精简了。二是贪大求全,受到旧框框的束缚。我们许多干部都认为我们矿过去是个车间,机构简单些可以,现在由车间变成矿就得有矿的架子。当时的眼光是学大不学小,学洋不学土,看到大型矿山科室多,分工细,自己也生搬硬套。这样作不但不觉得人多,有时还觉得人手不够。
在一次会议上,我们听说琉璃河水泥厂采石车间人少工作效率高,就去参观。当时看到他们生产条件同我们矿基本相同,职工总数却比我们少三分之二,石灰石年产量比我们高百分之二十。这对我们震动很大,我们看到自己落后了。
我们先后三次组织干部、工人去琉璃河厂学习。对琉璃河厂的经验,干部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说琉璃河水泥厂采石车间的各种节约方法,咱们都可以学,但咱们是矿,和他们车间不一样,工种多人员就少不了。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仅学习他们的节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人少多办事的革命精神。为了统一认识,我们发动干部群众对设备利用率、工人工时利用率、生产班次、岗位分工和小组划分以及机关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部分人都感到我们矿确实人多效率低,一定要以革命的精神和革命的行动追赶先进。
减少班次充分利用工时
过去,我们许多人认为:“班产量虽低,但只要班次多总产量还可以高”。很多同志对于三班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因爆破、拔道、修道、检查和维修设备而停止生产,或者只因一台设备出了故障而引起其他设备停产等大量占用生产有效工时的问题认识不足。主要设备利用率一般只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全矿工人工时的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五小时左右。过去虽然开了三班,实际上只完成了两班的工作量,白白浪费掉一班劳动力。
我们在思想上克服了不分析具体情况,按老框框办事的形而上学观点后,就大胆地把采矿车间三班生产改为两班,把破运车间两班生产改为一班,普遍实行生产工人和维修人员的交叉作业,利用班后空隙时间维修设备,并做好班前的爆破、拔道等准备工作,使工人一上班就开动机器。这样虽然减少了班次,减少了一百二十五名职工,而设备工时的利用却比较充分,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一倍多。破运车间两班改为一班,减少四十余人后,班产石灰石却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合理裁并机构
我们矿原有生产、计划、财务、供销、劳动工资、行政福利和地质测量等七个科,还有技术、质量监督和安全三个直属组,共七十七名干部。由于过去迷信机构越大越好,分工越细越好,没有看到层次过多和分工过细造成的工作大量重复、互相制约、力量抵销的一面。如过去生产计划工作,要生产、计划、地质测量三个科共同管理,三方面意见经常不一致,互相责怪,彼此推诿,僵持不下,负责生产的矿长,不得不把许多精力耗费在处理科室之间的纠纷上。从提出计划草案到落实月度计划,顺利时也得反复三四次,上下十余天。在企业革命化运动中,我们从自己中小型矿的生产实际出发,将原有的十个科、组合并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四个科,职能干部也由七十七人减为四十四人。这样密切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各项业务的管理。过去生产、计划、安全由三个单位管理总是管不好,合并为一个生产科以后,两三天就能编出和落实全矿的月度作业计划。过去只有少数人管安全工作,现在全科人人都管,专职安全监督员少了一半,安全工作却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变一人一艺为一专多能
第三是实事求是,根据生产需要培养多面手。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只有专业化效率才高”,而没有看到一人一事专业化的劳动组织在任务不大、产量不多的工种里采用,并不能做到充分合理利用工时。我们是中小型矿,有些工种的工作量并不很大,过分强调专业化,就会使很多可以顺手干的活,因工种不同而扔着不干。如主厂房破碎系列的运行工人,过去只管设备运转,连筛网开焊等简单活儿也要等待专职工人。现在,大部分人都已学会了两种以上的技能。主厂房的运行工人分别学会了钳工、电工、焊工等初步技能,在修理工人的指导下,共同负起了全部破碎设备的维护。他们同修理工人之间由扯皮变成协作,专职修理工人省去了近一半,设备检修期反由三天缩短到两天。
这些事实使我们体会到,如果不用革命精神来办企业,即使人多了也不一定能增产。以革命精神建立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法,虽然减少了人员,还能提高劳动效率。


第2版()
专栏:

人多干笨活 人少出巧活
我们小组是由蒸汽机车、道工、修车、翻车等四个组合在一起的多工种小组。在企业革命化前,这四个组各自独立,共有四十人,两台机车作业,任务还经常完不成。现在只剩下十二人,一台机车作业,每班石灰石产量平均比以前提高一倍以上。
过去,矿的领导干部不从自己中小型矿的实际出发,盲目搬用大厂矿的做法,片面地认为“人越多越能增产,分工越细效率越高”。我们破(碎)运(输)车间一共只有两台蒸汽机车,一公里多长的铁路,但是司机、司炉、旗工、道工以及翻车、修车工样样俱全,劳动组织、操作规程等全跟大铁路一样。结果是架子大,事情少。不从实际出发的分工过细,阻碍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劳动力的严重浪费。比如修理矿车时经常需要电焊、气焊,但是修车、电焊、气焊却分别属于两个工种、两个小组。每逢需要电焊、气焊时,修车工人就得通过调度室要电焊、气焊小组派人,往往一等一二个小时,等把人要来了,他们又不知道修理的要求,仍然要修车工站在一旁指点。
因为过分强调专职作业,便造成谁的活谁干,没有活就呆着。人越呆越懒,越懒越没有革命干劲。那时,我们司机、司炉、旗工、道工以及翻车、修车工都是各抱一摊,互不过问。有时挂矿车,只要旗工或别的工人一伸手就能办到了,可大家都认为不是自己专职的事,瞧着不管,硬是到处找领导要专门挂钩的人来。这样,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人多乱推、龙多死靠”的互相依赖、互相推诿的局面。有些人不满意这种松松垮垮的现象,但是想要多干些还不行,说你违反操作规程。
企业革命化以后,我们打破了旧框框的束缚,建立了符合我们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组织,把四个各自独立的小组合并成一个多工种小组,取消了一些过于烦琐的形而上学的劳动分工。十二个人代替了过去四十个人。我们互教互学,每人除自己的专长外都学会二三样技能。大家学做多面手后,工作效率就显著提高。第一是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原先修道工有四人,单独一个组,平时人多事少经常窝工,到大修时又嫌人手不够,不是耽误行车就是修理质量不高,一公里多长的铁路高低不平,不能保证行车时速。现在全组人都学会修道,并且集体承包了铁道的维护。平时只要一人专门检查,大修时就大家一齐动手,速度快、质量高。
第二是团结协作的风气代替了互相推诿依赖。过去两台机车毛病百出,矿车损坏的多,修复的慢。司机、司炉有十一人,但是他们只管使用、不管维修,使坏了就推给修车组。修车工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怪司机不该开快车,司机又说修道工没有维修好铁道。现在大家都在一个组,集体承包了机车的三次洗检任务,司机、司炉等都学会了检修,这样两台破机车现在都达到了“五好”设备标准。
第三是促进了技术革新。人多出笨活,人少出诸葛亮活。人少了就促进大家动脑筋找窍门,提高工效。翻车工的活比较笨重,过去因为人多,活儿不紧,谁也没去改革它,还说:咱们几个人干,慢慢翻不怕。现在人减少了,司机、司炉每次都下车来帮着翻,大家都感到这个活儿既紧张又累人,人一累就动脑筋找窍门,这就想出来了改革操作的办法。原先翻一次车要六分钟,现在不到两分钟就完事了。我们还根据自己行车的特点,将旗工打信号改为自动指示灯,既省人力又提高工效。
由于我们十二个人都学会多种技术,又能互相帮助,目标一致,生产上就出现了新的高潮。道路好、机车好,翻车速度高,这样行车速度由拉一趟料二十五分钟减为十五分钟,每班石灰石产量由七百六十五吨增加到一千五百吨左右。
石景山钢铁公司龙泉雾石灰石矿三○五蒸汽机车小组


第2版()
专栏:

一班能干两班活
我们车间担负着全矿石灰石的破碎和矿内的运输任务,原有工人一百二十五人,两班生产,班产量在六百吨左右。在企业革命化运动中,我们车间由一百二十五人减为六十二人,班产量达到了一千六百吨,最高到一千八百吨,一班就完成了过去两班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这个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
当矿上决定用革命精神改革劳动组织时,要求我们车间由两班生产改为一班,而生产任务不变,即每班产量一千一百吨。我们几个干部研究了几次,怎么也安排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每班生产六百吨的定额看作绝对的、不可改变的,要每天生产一千一百吨,就非得开两班不可。
领导上要求我们深入实际,和工人一起劳动,摸清情况,共同研究。我们找了一些老工人,生产组长,请他们找增产潜力。当时许多人都对生产设备、劳动组织等提出了不少意见。有些老工人说:整套破碎设备有效利用率不高,生产时间经常停机,八小时内实际只做了四小时活,如果能减少停产时间,一班能做出两班的活。有不少人提出了影响增产的关键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了,那每班产量肯定能够大幅度地提高。
抓到了影响增产的关键问题后,我们和工人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我们首先解决破碎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抓住影响机器正常运转的三个关键一一突破。如溜矿槽是整台破碎设备的咽喉,过去经常堵塞,一堵塞就不能保证均匀不断地向破碎机送料,结果,机器不是空转便是停转。由于我们从未和工人在这个岗位上同劳动过,工人反映有问题,就让他们用棍子捅料,结果既费力又不安全,而且损坏设备,劳动效率仍不高。这次,我们和工人一起钻进溜矿槽,从根本上改革了坡度,铺上光滑的钢板后,堵塞问题解决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小了,操作的工人也由五个减为三个。工人们说,所有问题都这样解决,别说一班完成两班任务,就是更多一些还觉得轻松呢。
溜矿槽堵塞问题解决后,给我们增强了信心。我们看到了过去认为不可克服的困难,只要深入实际,摸清底细,依靠群众很快就可以突破。因此,我们紧接着又和工人、技术员一起大搞设备改革,把脱泥速度慢、大块片石回路慢等影响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问题,也一一解决了。这样,设备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八小时内可以有七个半小时正常生产,班产量也由六百吨迅速上升至一千吨以上,现在已平均达到一千六百吨。
石景山钢铁公司龙泉雾石灰石矿破运车间主任 杨春林
值班工长 胡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