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为革命而画 为工农兵服务
吕学勤
我从小就喜爱美术,但从来没进过美术学校的大门。小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利用劳动空余学习画画。在学校里受了老师的影响,一开始学画山水、花鸟。后来,在县文化馆的帮助下,认识到画画应该为工农兵服务,并建议我学着画人物,这对我鼓励很大,增强了我学画的信心。从此,我一面劳动,一面学画。有时画黑板报,有时复制漫画,搞得很起劲,受到了领导与群众的鼓励和支持。
有一年,我从县城里买了两张新年画,一张是《毛主席和农民谈话》(古元作),另一张是《开国大典》(董希文作)。邻舍各家知道了,都跑到我家来看。大家一面听我讲解,一面议论,说毛主席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特别关心我们农民的事;又说这两幅画真是好,都要我给他们买几张。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毛主席是多么衷心地热爱啊!他们又是多么喜爱新年画!
平日里,每逢在闲暇的夜晚,我常常在灯下对着这两张年画深思:到什么时候我才能把心里想的、群众做的、几年来农村的变化、农民对党和毛主席的爱,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画出来,用画来为人民服务,那该多好啊!但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连什么叫“年画”都不知道,怎么能学会呢?实在是难事。我常听老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就一定会得到成绩。于是我就抓紧冬闲和晚上,根据村里的新人新事练习着搞一些创作。一九五八年大画壁画的时候,自己对画人物画就比较顺手了,虽然比例、形象还掌握不准,可大体上还能画得出来。
党为了培养我,在一九五九年调我到潍坊学习年画。这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我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又走上了只攻技术的弯路。幸亏领导上发现苗头,及时给我纠正了。领导指出:要作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明确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学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品的好坏,要看能不能起教育人的作用。我把领导的意见,想了又想,觉得领导说的很对。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学画的那天起,就想表现新农村的新生活,就想歌颂新农村的新人新事。过去技术水平低的时候,画的画群众欢迎,是因为内容好。我学技术,是为了画出好画为农民服务,如果忽视了内容,就辜负了党的培养。从此我就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了。第一本书,我是学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本书里,毛主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读完之后,我就想,群众看了我画的画会受到什么教育呢?我的画是否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呢?想来想去,自己过去有些作品,是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从此以后,我就注意严格要求自己,更多地想如何加强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去年秋末,看完一次民兵比武大会的各项表演之后,又搜集了一些关于民兵的创作素材。
画《三代神枪手》,我最初觉得是个难题。这幅画只能画三个人,两种关系:人和枪的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突出主题,把作品画得既生动又有教育意义呢?我先对这幅画的主题思想作了分析。人和枪的关系,主要是要画好人物,叫人家一看就觉得他们是勤劳、勇敢的经过革命锻炼的新农民。人与人的关系,要表现出老人威武、成年老练、少年有为,画出三代的英雄气概。想是这样想,但是画面上出现三个男子汉,作为年画的要求,色彩平淡,缺少对比,不容易新鲜,这是局限性的困难。画《三代神枪手》,作为肖象画来处理,就其题材内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可是用年画的形式来表现,在色彩上就不好处理,何况自己造型能力又差;画他爷儿仨打靶吧,别人已画过,怎么表现好呢?我想了很久,画了很多草图,大家都不满意,这时我思想上有点动摇了。领导发现我情绪上有些不对头,就主动找我谈心,告诉我画《三代神枪手》是为了体现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表现我们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把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要用革命的精神把这幅画画好。我一想,对!干啥事没有困难呢?人家民兵打靶为什么百发百中,还不是硬练出来的吗,要练一身硬本领,就得有愚公移山的志气!于是下决心把这幅画画好。在同志们的积极帮助下,我又重新构思了两幅草图。但在组织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还是不行,没有跳出一般化的圈子,这时同志们也帮助我想办法出点子,领导上又启发我从“再接再厉,不断保持英雄本色,继续创造新纪录”方面另行考虑、构思。
这次虽然又没“打住”,但是我的情绪更高了。我开始认识到,见困难就退是没有出息的表现。现在是为革命而画画,是为无产阶级的文艺而斗争!需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想到这里我又积极起来。
当我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之后,从继续创造新纪录方面琢磨,使我联想到民兵每天练武的场面……。当想到看靶的场面的时候,脑子里就产生了一个画面:爷儿仨在一起、笑容满面的议论着三块成绩不同的靶子,小红领巾手拿记录本,正在准备记录今天的新成绩,他爷爷笑盈盈地指着靶子在夸讲他孙子打得好。他爸爸在背后满意地微笑。这三代英雄,老一代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下一代立志练好杀敌本领,使枪杆子永远握在我们贫农、下中农手里,让革命红旗永不变颜色;于是,他们的英雄形象在我脑子里忽然高大起来。
在这段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创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改造的过程。要时刻想着自己画画是为什么,不要考虑个人,要想到群众看了以后会受到什么教育,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用自己的作品去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一句话,要为革命而画画。在我来说,今后不仅要努力提高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思想改造,不骄不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待成绩,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象白求恩同志那样,忠心耿耿地为革命事业老老实实地干一辈子,并要坚持参加劳动,做一个又能劳动,又能画画的人,这才不辜负党对我的培养。


第6版()
专栏:

三代神枪手(年画)吕学勤
草图之一
草图之二
草图之三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不断革命 不断改造
社会主义的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要为工农兵服务,就得深入工农兵,熟悉他们的生活。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正日益众多地下到工厂、农村、部队,长期地和工农兵生活在一起,决心改造自己。这是他们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后的进步的表现,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但是,这还只能说是作家、艺术家自我改造的一个起点。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和工人农民交朋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这句话对作家、艺术家来说,深入工农兵,并不等于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还需要不断革命,以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吕学勤同志在他的文章中,用具体事例说明了这个真理。吕学勤同志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画家,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可以说是比较熟悉农村生活的;为了画民兵,他看了山东省民兵比武大会的各项表演,可以说是比较深入了生活的。但是,他画出《三代神枪手》,还得经过一番思想改造的过程。
吕学勤说:“创作的过程,也是思想改造的过程。”这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作家、艺术家的任务,是要用作品去改造别人、教育别人。作家、艺术家的深入生活,不能象照相机那样,把生活现象拍摄下来就行了,它需要概括、提炼、加工。这就是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但是,怎样才能使作家、艺术家的眼光看得更远,使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呢?这就决定于作家的思想境界了。徐寅生同志说,打球要心怀祖国,要和打输了、“我自己知道不行了”的思想斗争;吕学勤同志说,要为革命而画画,要同画画过程中畏难情绪作斗争。“心怀祖国”、“要为革命”,这都是世界观问题。有了这样的世界观,才能高瞻远瞩,掌握打球和生活的规律。只有有了这样的心胸,我们打球才会胜不骄、败不馁,画画才会画不好再画,勤学苦练,最后取得好成绩。
此外,一个人看到的生活现象,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在深度上,有时候也不能看到它的本质。因此,还需要把领导、群众、作者三方面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借以避免个人了解生活的片面性、补充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而把生活现象在作品中概括得更好、提炼得更好、体现得更好。吸收别人的意见,可以填补自己的不足,或者纠正自己的错误,总是有益于丰富自己的思想的,这也是一个加深认识、改造自己思想的过程。
吕学勤同志的创作体会,发人深思之处颇多,集中到一点上,那就是:创作的过程,就是思想继续改造的过程。不断革命,不断改造,我们就会不断前进。


第6版()
专栏:

嘉陵怒潮
资产阶级罪恶录
〔中国画组画〕
谭学楷画 易和元配词
《嘉陵怒潮》组画,是根据重庆某纱厂一个女工在解放前的悲惨遭遇编绘成的。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对工人不惜采取异常残酷的剥削手段。资本家的“发家史”,都伴随着一部工人阶级的血泪史。在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过程里,不知隐藏着多少血迹斑斑的罪恶。这套组画所描写的虽然是一个女工的血泪史,却揭穿了旧中国资本家的真面目。
①受尽地主折磨,庆幸逃出狼窝,
谁知进了工厂,还是地狱一座!
②经常忍饥挨饿,日渐身衰体弱,
病中又遭毒打,眼看难把命活。
③老板毒似虎狼,要把人血来喝,
定下阴谋诡计,“死人”也不放过。
④人还没有断气,卖给医院解剖!
多亏护士援救,逃过这场灾祸。
⑤工人姊妹相亲,帮她战胜病魔。
颗颗仇恨种子,深深埋进心窝。
⑥老板见她没死,担心罪行揭破,
无理将她开除,不许回厂干活!
⑦一片深仇大恨,点起燎原怒火,
工人团结一心,要把铁枷打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