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认识要经过反复
  ——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李连文
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即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的过程。
毛主席在讲到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一贯地强调这个思想。
《实践论》深刻地、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这个思想。
首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反复。在不断的实践中,感性的东西“反复了多次”,才能引起认识过程的飞跃,产生理性认识。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其次,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又需要反复。“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因此,常常要加以部分地改变,有时是完全地改变。“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再次,对一个过程的认识,在它已经由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的时候,对于这一过程来说,是完成了。但是,当客观过程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人们的认识也应该跟着推移和转变。这又是表现了认识的反复。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概括认识的过程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人们的认识的反复的总的情景。
在《矛盾论》中,毛主席从另外的角度阐述了认识需要反复的道理。“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从对一个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来讲,从认识一个方面,到认识另一方面,到认识矛盾的总体,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主席又从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方面深刻地发挥了认识论的这个基本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这里,我们可以懂得,不仅个人的认识需要反复,就是一个集体的认识、群众的认识,同样也是需要反复的。
最近,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报告中又说:“毛主席常常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这里,毛主席用极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概括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认识的问题,决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一次完成的事情。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永不停止,认识中的矛盾斗争也永不停止。我们永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而是要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不断地向新的水平和新的领域前进。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的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把什么事情都看成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是没有矛盾,都是永远不变化的。他们根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是把认识看成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而是把认识看成对外界的直观的、照相式的反映。这样,他们就以为,对什么事情,或者是不认识,或者是一下子全部认识,而不知道认识是一个在反复实践中由浅入深,由一方面到更多的方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看法,不能说明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因此,也就驳不倒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并且由此他们自己也走向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样才真正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这样,就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谬论,给了工人阶级一个用以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这从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自然科学上,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经过了长期的、多次的、反复的实践,才得到证明。有许多在一个长时期中被认为是绝对不可逾越的真理的学说,当人类的实践发展到新的水平时,被新的学说所代替或发展。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再到现代的宇宙学说;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今天的量子力学;从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微粒,到现代的核子物理学:都是这方面有名的例子。在哲学史上,从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再到唯物辩证法,也是人类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就拿马克思主义本身来说,它也是经历着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曾经概述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史:一八四八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这里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但还没有指出解决这个任务的方法。一八五二年在《拿破仑第三政变记》中马克思总结了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一年法国革命的经验,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但是,还没有指出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它。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进一步得出结论说,无产阶级应该用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来代替被打碎了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段历史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是怎样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于因实践条件的限制暂时还不能解答的问题,从来“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群众运动的经验来解答。”(《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四○五页)如果我们温习一下列宁如何在进一步总结革命的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的基础上,怎样一步一步把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推进到新的高峰,那么我们对于认识随实践而发展的道理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毛主席关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实际工作有很大的意义。这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我们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下面几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既然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深入到群众斗争的实践中,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实行“蹲点”,认真地反复地经历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如果高高在上,只凭道听途说来的一些印象就做判断,或者虽然也下去看看,但是只是站得远远地望一望,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粗枝大叶,这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的。
第二,既然认识是需要不断反复的,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努力防止我们认识的片面性。在认识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之后,还应该继续认识它的对立面,力求在矛盾的总体上把握事物。列宁曾经把认识比做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形曲线,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片断加以绝对化,不再循着认识的曲线前进,而是把片断的认识当成直线,引申下去,那样就会走上脱离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我们时刻注意,把客观事物一分为二,在对立统一中认识客观事物,并且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认识,那就可以避免片面的、绝对化的认识。
第三,既然认识是需要经过反复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总结经验的工作。做一段工作,就总结一段工作的经验,反复不断地实践,反复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只做工作,而不总结经验,就会使我们在继续实践中盲目地重复过去的错误,同时不能自觉地运用成功的经验指导下一步的工作,继续在黑暗中摸索。不应该把总结经验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以为已经有了经验,今后就不必再不断地对它加以补充和发展了。不顾实践的发展,老是凭着旧有的一点经验办事,不去注意总结新的经验,这就会犯狭隘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不在于有经验,而在于把有限范围内的一点经验到处套用,把它推崇为永恒的绝对不变的至高无上的真理,而不懂得,人们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既然认识事物需要一个反复的实践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时候,就不应该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自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做出了成绩,原来的设想实现了,这的确是证明了我们认识的正确。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中又往往是有缺点、有错误的,这也就说明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而是同时包含着错误的。一有了成绩,就看不到缺点,自以为百分之百地绝对正确,这是不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的。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还应该看到,革命形势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人民对我们的工作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新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我们面前总是有未被认识的领域,需要我们做新的探索。
第五,懂得了认识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就能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在遇到暂时的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至悲观失望,而能够再接再厉地勇敢地继续斗争下去。因为,既然正确的认识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也就是说认识的错误、暂时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没有暂时的失败,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失败,固然证明了我们的认识中有错误,但是暂时的失败还不能证明我们的认识全部都错了,更不能证明我们斗争的方向也错了。毛主席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说明人民革命斗争的总的趋势和规律,其基本的精神同样也可以说明我们一切革命工作的规律。因此,在我们遇到暂时的失败的时候,只要我们善于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去实践,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地调查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就能够逐步取得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取得成功。如果有人把一切革命工作都设想成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一点波折,要求我们的认识永远百分之百地绝对正确,那么,当工作中一旦在局部问题上犯了错误,遭到暂时失败,他就会以为全部都错了,把暂时的失败,当成了永久的最后的失败,把事情看成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因而失掉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继续前进的勇气。这种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而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六,既然认识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虚心向群众学习,并且善于听取别人不同于自己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而从不“自以为非”。不要因为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就轻易地否定别人的和自己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因为,认识的正确与否,是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印证的。有时候,初看起来是错误的东西,后来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有时候初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经过实践的验证,却是错误的,有时候由于自己的地位、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使自己的经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别人的意见和经验,正好是反映了问题的另外的侧面。因此,多听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并且不断地回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就能逐渐克服自己的片面性,达到比较全面的认识。多数人的意见要尊重;也不能因为是少数人的意见,就根本不听。固然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比较正确。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少数人是正确的,特别是对新的事物往往开始总是少数人先认识的,然后多数人才能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忽视了少数人的意见,就会限制了我们认识向新的高度前进。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把别人多次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汲取过来,同自己的经验加以对比,进行分析,再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取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少走弯路。
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需要经过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多次反复的伟大思想,把它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不断地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分析矛盾,总结经验,胜不骄,败不馁,并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快地取得正确的认识,更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原载《前线》一九六五年第五期)


第5版()
专栏:

  全局观点
  孙宁
干革命,做工作,要有全局观点。
世界是一个全局,中国是一个全局;一个省、一个县或者一个部门,也各有自己的全局。每一个全局,都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因之,掌握全局,就要照顾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果不是全局在胸,对于自己的工作,就不能作好全面安排和长远打算,分不出主次轻重,抓不住主要环节。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文章中,论述掌握战争全局的时候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战争如此,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莫不如此。
掌握全局,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形势,并且根据对形势的正确认识,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任务、方针和计划。
东风压倒了西风,这是当前世界的大好形势。认识了世界的这一个全局,那么,不管帝国主义、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者,互相勾结,掀起的反华高潮一时多么猖狂,也吓不倒我们。反之,如果看不到全局,被一时的现象搞糊涂了,把一片乌云看成满天漆黑,那么,我们就会犯错误。
革命的力量,总是由小到大,按照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的逻辑发展的。在革命发展的初期,敌人是强大的,革命力量还很弱小,革命方面即使取得了一时一地的胜利,也并不能立即改变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急躁从事,要从斗争的全局着眼,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蓄积和发展力量。如果被一时一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轻敌冒进,就会过早暴露自己,引起敌人的警觉,招致可以避免的损失。而当着全局的形势起了根本变化之后,革命力量已经转弱为强,取得优势,这时,如果敌人企图施展什么缓兵计,获得喘息的时间,那么,革命者就要必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乘胜追击,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任何犹豫,都会延迟胜利的到来。
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中,贯穿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全局来看,我们一切工作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为纲,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在政治战线上、经济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把社会主义革命坚持进行到底。反之,如果背离了这个纲,不去主动领导和积极进行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不抓革命、促生产、保建设,那么,就不可能正确处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之间的关系,革命搞不好,生产也搞不好。
从全局看,成绩是主要的,九分成绩,一分错误;八分成绩,两分错误;或者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那么,我们就应该对整个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问题只在于怎样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错误。反之,如果把成绩为主看成是错误为主,那么,我们的一切工作部署,就都会跟着发生错误。当然,如果又走到另一极端,只看到成绩,看不到缺点,那么,就又会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发生另一种性质的错误。
全局好,并不等于每一个局部都十全十美;全局不好,也不等于所有的局部都坏了。全局好,有利于扭转落后的局部;而一个局部的好转,也可能成为扭转全局的起点。反之,一个局部出了毛病,不加注意,就可能影响全局;由于全局好,又可能掩盖了某一局部的严重问题。所以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进行具体分析。
形势是在不断发展中的。这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新的战胜旧的,进步的战胜落后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事物发展的主流。掌握全局,就要抓住主流,使历史、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但是,事物是复杂的,有主流,也有非主流。而历史的发展,又不是笔直的,可能出现逆流,发生曲折,甚至走一段回头路。对于非主流的问题,对一时发生的逆流,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加以解决。但是,又不能为非主流的东西所扰乱,不能为一时的逆流所迷惑。我们要紧紧掌握住主流,顶住逆流,才能把我们的革命和工作,坚定地引向既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的胜利。
全局性的东西,都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只要用心思去想,又都是可以懂得,可以捉住,可以精通的。全局在胸,抓住主流,是领导的艺术,我们要努力学会它。


第5版()
专栏:

  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护士 颜苏节
我从小就受着革命的熏陶,很早就向往着当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九六一年初中毕业后,在父母积极支持下,经组织批准参军了。当时,总以为自己年纪小,从小是在革命家庭长大的,有一种“自来红”的优越感,觉得思想改造不是指着我讲的,因此,平时不大爱读政治书籍。参军后我想学无线电技术,被分配到护士学校,就满心不高兴。临参军的时候,父亲送我一套《毛泽东选集》,说:“你虽然是革命干部的子女,但是在我们国家里,无论做什么工作,担负什么职务,只是分工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你是革命的后代,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些话对我起了敲警钟的作用,思想问题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开始知道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了。到部队后,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读到毛主席批评有些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想想自己,思想上展开了斗争。学无线电技术和当护士,同样是革命工作;白求恩把医务工作看成是革命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是解放军战士,有什么理由挑挑拣拣呢?这样才开始安下心来。
开学不久,我们就到病房去实习。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病房的窗户都紧闭着,刚一进门就觉得有一股气味,我禁不住皱了一下眉头。看到病人呕吐,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就好象要往上翻;病人大小便要扶着,我做起来不耐烦。这一天回到宿舍,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一方面觉得自己娇气,一方面又觉得“当个护士可真不容易啊,这样干一辈子受得了吗?”晚上就反复学习《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这两篇文章,用毛主席的指示和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来对照自己,觉得自己实在不象话。躺在病床上的不是别人,他们是革命前辈,是兄弟般的革命同志。我对他们缺乏阶级感情,怎么谈得上热爱护士工作呢?我必须警惕自己,不能做革命的败家子。
不久外科接受了一名炸伤的病员,他失掉了右手,左手残留二指,双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他被抬进病房时,还不断地喊着:“排长,我没有完成任务……。”面临这样一位阶级兄弟,我非常激动,又很难过,心想我怎样护理,才能更好地解除他的痛苦。这天我上夜班,重点护理这个同志。他喊道:“我的眼睛怎么了?这里有人吗?”我听到这些,心里象针刺一样痛,我想,我在技术上不能马上解除他的痛苦,但我必须用阶级兄弟的心意去温暖他。我想安慰他,可是他听不见;站在他身旁,他也看不见。为了让他了解他身边有同志在关心他,我就时时用手抚摸他的双肩,小心地给他喂水;看见他用包着纱布的手去擦眼,我想他的眼一定不舒服,一看他的眼里有分泌物,我便替他擦净;看他爬起来,我想可能是要小便,便马上给他拿便盆。几天过去了,这个同志的手感染了绿脓杆菌,腐败坏死的组织臭味很大。他疼得很厉害,每次换药都以最大的毅力忍耐着。医生给他换药时,得用一手托着一手操作。我想,这样时间长了,伤员不舒服,医生操作也不方便。于是我便每天把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好,主动帮助医生给这个同志换药。为了适应医生换药的姿势,我半跪在地上,用双手做托架,轻轻地托起他那受伤的胳膊。药水、脓液流到我的手上,流进我的衣袖内,我一直坚持四十分钟左右,一动不动。医生关心地问我:“小颜,你不怕脏吗?不怕感染绿脓杆菌吗?”我回答:“不怕。”我想,我能减轻病人一点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经过医疗,这个同志的右眼能看见一点东西了,可是伤口痛得厉害,吃不下饭。问他想吃什么,他也听不见。我便和科里同志们共同研究,用毛笔写成大字报,一面鼓励他好好休养,一面问他想吃什么。他轻轻回答:“我想吃点山里红和梨。”我高兴极了,马上到厨房去找,厨房当时没有,下班后我到街上给他买来了一斤梨,托其他同志买来了两斤山里红,病员吃了后增加了食欲。
在工作中我渐渐体会到为伤病员服务的光荣,加深了对护士工作的热爱。在外科实习时,有一个作了手术的病人卧床许久解不出大便,开始用压迫法也不见效。我想起五好护士刘燕玲同志用手指给病人掏大便的办法,也用手指给病人掏出了大便。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我高兴极了。
有一件事情使我一直感到惭愧。一个星期六晚上,我下了班,回到宿舍休息。时间已经很晚了,可是科里的同志一个也没有回来。凭经验,我知道大约是来了急诊病人,她们都在忙工作。我想,我也应该去,但是又一想,科里有那么多人,又没有来叫我,大概是不去也行,我就没有去。直到半夜两点钟,同志们才陆续回来休息。虽然谁也没有说半句责怪我的话,可是我心里一直不带劲,总觉得自己犯了一次错误。要说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还差得太远。我年轻力壮,又没有家务事牵挂,应该多做些工作。从此,我下班后经常在科里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业务知识,主动找些活干。
入伍三年来,由于党的教导和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我有了一些进步。现在我护理病人的时候,感到病房虽小,但它又是那么广阔。看到阶级兄弟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战斗岗位时,真是满心喜悦。只是觉得我为他们做的事情实在太少,太不够了。


第5版()
专栏:

  反复实践,不断革新
  哈尔滨市祥太内燃机厂工人 李光耀
破除迷信,反复实践
一九六○年,我组生产柴油机部件的任务增加了,而设备跟不上。要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必须马上动手制造设备。车间和工厂的领导同志要我同五位同志担当制造设备的任务。后来,拿来一大卷图纸,大家一见怵头了,有的工人说:“咱们能造机床吗?”我思想上也有些波动。但我想到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的,要想变革什么事物,必须接触那个事物,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想到这里,我的勇气和信心就增强了,劲就来了。
我们首先用了五天多时间把图纸弄明白。接着就加工部件。为了不给国家造成损失,我们本着一切经过试验的精神,先加工一台机床,取得生产经验,再大批生产。部件加工出来以后,就开始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小倒轮中心距离偏十六厘米,装不上,我就做个偏心轴。主轴压帽,原设计图纸是用罗丝刀紧上,开车时往往掉下来。有人提议把它改进一下,开始我想专家设计的不会有问题,但又一想,不对头,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经过研究和多次试验,由一个压帽改成两个背帽,这样背帽就再不往下掉了。接着,我们又把其他十几个不合理的地方都做了改进。
第一台机床装成了,但是,开车试验,转了几转就停了。这时有的人又说:“我说不行吧,你看怎么样!”当时我急得直冒汗。但急有什么用呢?要解决问题,还得实践。我们就一个一个部件检查,发现小轴不规矩给塞住了。换了小轴,车床就开动起来。就这样,我们经过第一台机床的试验制造,取得了制造机床的经验,结果提前一个月零二十天完成了十三台机床的制造任务。由于设备更新,小组的加工柴油机能力由过去只能加工十六种一千六百多件,增加到五十八种一万三千多件,生产任务月月提前完成。
通过这次实践,我的胆子大了,敢想敢闯了。我想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肯开动脑筋,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就可以把事情办成功。
正确认识是买不来的
我们生产柴油机用的连杆铜套,体积很小,只有两厘米薄,加工时,手一?就偏了,卡盘卡劲大了就走形,卡劲小了就转,尺寸不合乎要求。开始由其他同志加工,没有干好。后来我插手干这件活,干了几天也没搞出个头绪来。我灰心地说:“这玩艺没法治了,有这个时间买也买来了。”青年技工张德泽说:“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我一听,对!不能知难而退,搞技术革新一定有失败,但是,每一次失败里都包含着成功的因素。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是能不能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再说,别看部件小,买一个花不了多少钱,但是,买来的只是东西,正确的认识、生产的经验,是买不来的。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早晨车间温度低,在八、九度左右,加工铜套时表面温度有四十度,铜套涨三道;午间车间温度高,在二十度左右,加工铜套时表面温度有六十度,铜套涨七道;如果把铜套放在屋外(零下二十度左右),铜套缩三道。我们掌握了铜套热涨冷缩的变化规律,按温度留公差,就保证了质量。自己苦心钻研,又要向别人学习
活塞,是柴油机的关键部件,肖孔是活塞的关键地方,精度要求高,光洁度要求高。这样,就要用内孔磨床加工,但工厂没有这种设备。我们就创造了一台小镗床。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验,光洁度达不到图纸要求。工厂技术部门感到没办法,决定把图纸要求的光洁度降低,当时我感到这样做是调和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这会影响柴油机的质量。后来车间把解决活塞肖孔质量关键交给了我们小组。我们进行了几十次试验,都失败了。后来,在搞技术协作时,我看到第一工具厂用弹性研磨棒磨铣刀内径,深受启发。回厂检查自己的研磨棒是固定的。大了下不去,小了使不上劲,于是改成了弹性研磨棒。同时又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傅苏广铭、滕惠民等人,他们说可以用木棒和金刚砂抛光。经过试验,光洁度果然达到了图纸要求。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事事都靠自己创造经验,除了自己努力实践以外,还需要认真地虚心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当然,要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也需要自己去实践,不然,别人的经验再好也是掌握不了的。


第5版()
专栏:

  “亲口吃一吃”
  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护士 周杏英
我工作的病区,消化系统疾病较多,要经常抽胃液。每当我给病员抽胃液时,病员的眼泪鼻涕很多,非常难受。我心里却埋怨他,胃管插到喉咙口的时候,大口往下吞不就好了,为什么不配合呢?我给病员抽一次胃液,上述情况就重复一次。怎样才能减轻病员的痛苦呢?这时,大家都在学《实践论》,我也跟着学起来。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联想到自己抽胃液的问题:“我不是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了吗?为什么问题得不到解决呢?对!我是实践少了。俗话说熟能生巧,做得多了,技术不就提高了吗?”因此,我就积极争取抽胃液。但是病员的痛苦,并没有减轻。我又重新学习《实践论》,我想到,“自己不知道胃管从鼻腔里插进去,到了食道是什么滋味,老在病人身上操作,老怪病人不配合怎么行呢?”越想越觉得“亲口吃一吃”的重要。于是,我就找了一只旧皮管给自己插一插。本来以为胃管通过鼻子、喉咙最难受,其实不然,最难受的地方是食道,胃管插到食道,橡皮味、石蜡油味一刺激,就噁心,眼泪鼻涕也出来了。管子到了胃里,留在外面一段,如果摇动,也特别难受。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以后再给病人抽胃液时,到了食道这一关,我就设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动作做到既慢又稳。这样,每次都很顺利,病员也减少了痛苦。这件事使我体会到,要认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亲身参加实践,取得直接的经验。把这些经验,再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做工夫,就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进一步做好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