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春潮遍地

织布机旁三姐妹
  北京第三棉纺织厂 印秀华
今年三月一日,离上班还有一小时,穆春福就特别高兴地把当天人民日报第一版上登的旅大市金州纺织厂两位织布工人主动画出布上的疵点,努力减少疵布的事告诉了满淑敏。到晚上,李宗秀来接班,她又赶紧把这份报纸给了李宗秀。其实小李早已在食堂墙上看到了这条消息。她们为什么对这两封信会有如此大的兴趣呢?原来她们三人近半个月来也在坚持做着和这几乎是相同的事。
满淑敏、穆春福、李宗秀是三个年青的姑娘,除二十四岁的小满是一九五八年进厂的外,其他二人都是一九六二年进厂的新工人,年纪还只十八九岁。她们同机台而不同班,去年五月,她们组成了“三姐妹”,经常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在思想上互相交心,互相帮助,拧成一股绳。在技术上又能互相协作,交接班互为双方创造便利的条件,因而她们的生产效率提高得很快。
今年二月厂里掀起了生产新高潮,为了厉行节约和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织布车间重又强调除了五个小疵点和十二根纱可拆可修外,其他一概不能拆不能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不拆不修制度呢?因为拆和修不是从积极提高技术、提高质量,从防上着手,而是从消极的事后处理上着手,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过去这个制度一直难以坚持下来,主要是一部分职工有单纯追求指标的思想,不去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
当车间重申不拆不修的制度之后,“三姐妹”就开了一次碰头会,她们共同提出要抛开个人利益,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她们说:“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不能光追求统计表上的成绩。”过去她们也提过挑战,表过决心,可是就不敢提出不拆不修。自从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和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她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小穆还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我过去为什么不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呢?就因为考虑个人。这是在生产中的两种思想斗争。这次,我应该下定决心,听党的话,坚决抛开个人利益。只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依靠领导、依靠集体,什么困难也可以克服。
在丙班的一次比武誓师大会上,“三姐妹”中的大姐满淑敏也不甘落后,鼓足勇气上了台,表示决心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她们班的工会主席立刻夸奖她说:“对,做得对,应该这样。”
二月十八日织布车间掀起生产新高潮后的第一天,也是“三姐妹”执行不拆不修战役的第一天。这一天,满淑敏上夜班,半个工作日过去了,没有出次布,但正要吃工间饭时,在一台织布机上出现了一个挑花次布。“不拆!”小满把刚要伸出去的手往下面一压,牙齿一咬,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姿势。第二天,不幸又出了一个挑花次布,这时小满的思想负担很重,今后天天出挑花次布怎么办?下班时,无精打采地走出了车间,她吃饭也感到不香了。恰巧这天过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别的同志一边念,她就一边想:徐寅生同志打乒乓球,当第一局、第二局都打输了,可是人家不灰心,能抓住对手要害,最后取得胜利。我是一个织布工,打了两天战役,输了两局,为什么就没有信心了呢?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吗?讨论时,她忍不住抢着发了言,检查了自己不应该有灰心的情绪,表示一定要向徐寅生同志学习。以后几天,她生产时更加仔细了,全神贯注地注意检验经纱的疵品,注意抓羽毛纱。每时每刻她总是认真地走巡回,有空就把二十四台织布机梭箱边上毛刷上的回丝拉干净,并且总是提前三刻钟上班,早早做好准备。后来,她的次布终于大大下降了,半个月来只出了两次挑花次布。
小李也采取了和满淑敏同样的措施。她并且和装纬工配合好。半个月来次布反而比拆修时少了。小穆技术好、动作快,但是她眼睛不太好,易出次布,小李总是提前来,做好自己的准备后,就帮助她一起走巡回、验布面。
共同的战斗任务,使她们“三姐妹”变得更亲了,正如小穆说的:“咱们虽然是三个班,但要象是一个班一样。咱们虽然是三个人,但要象是一个人一样,每人都要为三人着想。”因此,她们之中谁出了次布,大家都焦急,赶快互相找原因。
执行不拆不修制度以来,从表面看来,她们的次布增多了,但从实质上看,她们捉疵点的技术是提高了,次布是减少了。现在,她们正满怀信心地要争取在生产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第6版()
专栏:

  谁是那个好娃娃?
  解放军某部电影放映组组长 云夫军号嘀嘀哒,吹红满天霞;满天彩霞迎亲人,军营里来了贫农李大妈。连长让坐,我忙端茶。大妈来访有啥事?要找名新来的娃娃:“圆圆脸儿矮矮个,一口北方话;领章上闪着一颗星,帮俺干活不把名留下。老头子开会回来,把俺好一顿骂:‘战士冒雨修房子,又补好了竹篱笆。衣服全淋透,没喝一杯茶,要是着凉得了病,叫咱怎能不牵挂!’今儿来队访一访,再问问他名谁姓啥?”连长听了没法办,这么多的新兵哪里查!大妈您自己来看看,他们正在场上练刺杀。大妈乐得抿嘴笑,眯起眼睛细观察,一会是这,一会象那,瞧来瞧去都象那个好娃娃!


第6版()
专栏:

  应该区别对待古典文学作品陈济民同志:
你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意见,供你参考。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经常使用文艺和其他手段,企图腐蚀人们的革命斗志。我们必须时时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同它们斗争。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中那些提倡封建主义的、提倡民族投降的、提倡迷信愚昧的、提倡淫乱色情的坏作品,应当加以禁止,不让它广泛地流传。但是,如果不作具体分析,把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象《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唐诗等等,无区别地都看做是不应当读的坏书,那就不好了。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在这一段话里,毛主席恰当地评价了我国古代的文化,深刻地阐述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全面地指出了对待古代文化的正确态度。显然,这是我们对待文学艺术遗产应当遵循的方针。
当然,即使是一些优秀文学艺术遗产,由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者世界观的局限,其中也必然掺合着一些消极的因素。有些同志担心这些书籍对读者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即使那些文艺作品包含着一些消极因素,也是不可怕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单靠行政命令的办法,禁止人接触不正常的现象,禁止人接触丑恶的现象,禁止人接触错误思想,禁止人看牛鬼蛇神,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某些错误东西的存在是并不奇怪的,也是用不着害怕的,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学会同它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牛鬼蛇神尚不可怕,何况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还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呢!可见问题不是不能读这些书籍,而是应当象有些同志所说的,有批判地去读它。
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使广大青年的思想进一步革命化,应当号召并组织青年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书籍和思想修养书籍,并把这项学习放在首位;同时,也号召并引导青年去阅读那些反映现实的革命斗争,歌颂社会主义新人的文艺作品,来激发我们的革命热情,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鼓舞我们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但是,这并不排除人们读一点古典文学作品。只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提高人们识别是非的能力和文艺欣赏水平,在可能的条件下,读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不但无害,反而是有益的。
编 者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这儿有些人说,十八、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外文艺书籍,包括《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唐诗等,都是有毒的黄色书籍,不应当读它。而另外一些同志却认为,这些书都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有批判地去读。这两种意见,哪种正确,希望能听到你的意见。
我认为,前一种看法是错误的。旧的文学作品中确实有许多消极的东西,如果毫无批判地去读它,甚至迷恋到这些书中,确实是有害的,对于今天没有批判能力的青年,尤其如此。因此,对于那些危害青少年身心的、神怪的、荒诞的和黄色的书籍,如剑侠小说等,加以禁止是应该的。对于那些优秀的古典文艺遗产,也应该批判地继承。当然,号召广大群众和青年大量读红书,加强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文艺理论水平,培养他们的分析批判能力,这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禁止人们阅读古典文艺作品。
党对文化遗产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党的历次有关文件都提到,我们不仅要懂得现在,还要懂得过去,还要读点反面的东西作为反面教材。因此,作为一个革命者,读点古典文艺书籍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辨别精华与糟粕,对精华的部分也还得批判地接受,批判地继承。以上看法是否妥当,请指正。
武汉钢铁公司灵乡铁矿
陈济民


第6版()
专栏:

  “这点儿东西”缺不得
  ——话剧《俩师徒》观后感
  北京第二机床厂学徒工 孟代泉
也许因为我是个学徒工,对于山西省太原市话剧团演出的《俩师徒》的一些情节和对话,感到格外亲切,仿佛就是身旁的事情。剧中有这么一句台词,听后使我念念不忘:“你脑子里就是缺点东西!”这是张大海老师傅对徒弟白如水常说的一句老话。这句话是在张师傅的徒弟白如水扔工作服、扔车刀、干出废活儿的时候说的。如水究竟缺点儿啥东西呢?张师傅起初也说不清楚,而且也没有认识到:如水缺的东西,正是他自己没有传授的东西。张师傅是个老工人,在旧社会受尽痛苦,深知新社会的甜。他自己的干劲很足,就是头脑有点简单,按他的话说:“要想当好工人,技术要过得硬,咱们工人就是搞生产。”似乎只要把徒弟的技术教得过了硬,就行了。
俗话说得好:“什么样的师傅带出什么样的徒弟。”张师傅的“得意门生”白如水,在师傅的思想影响下,便只钻研技术,认为技术“至高无上”,工人只要有了技术就是“好工人”。这正如另一个学徒工林燕的师傅刘长工批评他的:“红旗、红旗,在你的眼皮底下只有一面小红旗儿!”白如水坚决反对林燕做小组“份外”的事儿,坚决反对林燕揽下修理公社拖拉机的任务。因为他认为这样就会完不成小组的任务,“红旗、奖励双丰收”的希望就会破灭。
白如水的算盘珠是只为自己打的,他不去想公社的几百亩土地正等着拖拉机去播种冬小麦,更不去想农业和工业是个什么关系。当同志们批评他只顾自己得红旗和奖励时,他还不服地说:“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是多么刺耳的论调啊!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革命接班人,站在机器旁,应该想到工厂、国家,还要“眼观全球,心怀世界”。抛弃了这些目标,只为得红旗而得红旗、得奖励而得奖励,这又算得了什么好工人!
看了《俩师徒》,我不禁想起一位学徒工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在学徒期间,思想上争取过得去就行了,可是技术上要过得硬,生活上要过得好。”说得明白些,那就是:技术第一,个人的生活第一!这种思想,和白如水的“猫逮耗子的哲学”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条可怕的道路!
这些同志的脑子里,究竟缺点儿什么东西?最后刘长工师傅把它一语道破:“缺点儿政治!”让我们记取这个教训吧!革命的政治思想——“这点儿东西”缺不得!


第6版()
专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宣传画) 周昭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