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做一个勤奋的小学生
从“镜面磨床”的试制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工人紧密结合,才能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上海机床厂在最近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能作“镜面磨削”的高精度半自动万能磨床,它的性能、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台磨床加工出来的工件,光洁度达到了磨床加工最高一级——十四级。目前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这种磨床。
这台先进产品的主任设计师是工人出身的技师王时正。五好职工、磨工张梅华负责钻研镜面磨削技术,我和吉林工业大学的一位同志作张梅华的助手,帮助他工作。我和张师傅在设计这台新产品的过程中,相处了两年多。从他和许多工人同志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记得,我刚到上海机床厂参加镜面磨削研究的时候,整天埋在资料堆里看资料。张梅华师傅坦率地劝我说;“光看光抄不行呀,还是多做吧。”那时候,我想:我也学过一些技术,又搞过两年数学教学,凭着这些基础,演演算算,推推导导,也可以闯出点名堂来的,心里对他的说法不大服气。和张师傅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事实教育了我,光是整天看资料证明确实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开始开展镜面磨削试验,条件很差,只有一台老爷磨床。我想,没有镜面磨削机床,怎么能搞镜面磨削试验呢?可张师傅的想法不一样,他说,“如果一定要先有机床才能试验,世界上那来的第一台镜面磨削机床呢?”他很快就在旧床子上搞起试验来了。
要作镜面磨削,先得要研究磨削用的质量很高的优质砂轮。我想,应该有测量砂轮特性的硬度和粒度等仪器,还要懂得砂轮配方的化学知识,懂得砂轮和工件材料的配合关系,要翻翻物理学,推导上几个公式,设想出几个方案,然后才能进行试验。可是张师傅又不这么想。没有仪器,他就把当时苏州砂轮厂等单位送来的砂轮,一个个拿来试磨,好的就抓住分析,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不同的砂轮相互对比。砂轮修整好了,用大拇指摸一摸,就知道行不行。磨削的时候,他凭着耳朵听一听,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世界上第一流的十四级的镜面,就是这样磨出来的。
亲眼看到的这些事实,逼着我不能不去反复思索:为什么他想得那么简单,反倒解决了问题,我想得那么复杂,反倒实行不通?想来想去,我明白了,张师傅想问题的方法和我有一个根本不同,他是从实际出发,而我想问题是从“本本”出发。他是通过实践,掌握规律,“艺”,在手上,功夫是硬的,能够磨出镜面;我是通过“本本”,推推演演,然后弄出个“本本”,“艺”在笔上,功夫是软的,所以派不上用场。他是工人出身,只读过一年半书,讲《实践论》没有知识分子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他会用,我不会用。悟通了这个道理,我服输了,下定决心向他学习,走他的道路。
思想上服输了,知识分子的架子也就放下来了。我把自己看成个学徒,一心一意跟着张师傅学思想,学手艺,为攻下镜面磨削这项磨床行业的技术尖端卖大力,出大汗。张师傅操作机床,我就当助手,仔细看,用心想,反复问。他休息,我就去动动砂轮,摇摇手柄,弄弄机床。他开夜车,我也开夜车。他搞试验,我就给他整理数据。别人说我是张师傅的秘书,我说我是张师傅的艺徒,是他的学生。看得时间长了,摸得次数多了,张师傅那一手只能体会、难以言传的硬功夫,我也就一点一点学到了手。今年试验机器的时候,开日夜三班,我也独立顶班干。为了要当好艺徒,我经常警惕自己:不种“自留地”,不为个人捞东西。患得患失的思想残余一露头,马上就给它来个“紧箍咒”。天长日久,个人主义的杂念也就少了。只要工作需要,我就使出全力去干。张师傅自己是这号人,也喜欢这号人。这样我们的关系就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融洽。有一次,他跟我说:“你刚来的时候,我实在有点不欢迎,现在舍不得放你走了。”这是工人同志对我的鉴定,我把它记在心里,看得非常珍贵。
象我这样的干法,到底在理论上能不能提高呢?这样是不是等于改行当磨工不能搞科学研究了呢?不是这样。镜面磨削的镜面是怎么形成的?至今世界上还浪有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张师傅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也有了两年实践的体会,我们经过反复议论,有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后,张师傅就决定和我们合写一篇《镜面磨削研究》的文章。起初我不敢写,因为外国人还没有讲过,怕说出去不成熟,出洋相。后来想,那么多“老虎屁股”都摸了,难道这个“老虎屁股”就摸不得?亮晶晶的镜面敢磨,观点与理论为什么不敢摆?难道外国人长着三头六臂,只准他们先说,不能我们先说,只准他们走在前面,不准我们走在前面?摆!有观点有理论就摆。不完善怕什么,还可以发展嘛。我们中国要有中国的理论,不能光是外国人写,我们抄;也要我们写,让外国人抄。这样一想,就豁出去了,终于把文章写了出来,并拿到精密磨削学术会上去交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毛主席的教导,就是我们搞科学研究应走的正确道路。
北京机床研究所
焦章宪


第2版()
专栏:小知识

“镜面磨削”
近代机械工业特别是尖端工业的发展,对许多机器零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加工要求,不但要求零件达到规定的尺寸和几何形状,而且要求它们有很高的表面光洁度。所谓光洁度,就是指零件表面平滑、光洁的程度。光洁度一般分成十四个等级,一级最粗糙,十四级最精细、最光滑。
光洁度达到了十四级,表面起伏就很微小,平滑得如同镜子一般,能把投上去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出来,所以称作“镜面”。加工这种“镜面”的磨削方法,叫做“镜面磨削”。上海机床厂的“镜面磨床”加工出来的工件,就达到了十四级光洁度,在工件前面放一张报纸,报上的字迹就反映得清清楚楚。
镜面磨削的加工方法,是五十年代初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生产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了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就有了推行“镜面磨削”的设备。(附图片)
这是上海机床厂试制成功的高精度半自动万能外圆磨床加工的一批工件,表面光洁如镜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短评

从思想上放下架子
知识分子出身的技术人员,怎样才能和工人实行真正的“三结合”?今天读者焦章宪的来信介绍了他的一点体会,这就是:要真正放下知识分子架子,虚心当一名小学生。
焦章宪在参加设计“镜面磨床”的时候,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觉得凭着自己“演演算算,推推导导”的本领,“也可以闯出点名堂来”,对工人张梅华的正确意见不以为然。后来在事实面前,他才逐步认识到工人的实践多么解决问题,自己的“本本”多么无能为力,思想上服输了,架子也就放了下来。这样,他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也随着变化了,由最初的不大受工人欢迎而变得舍不得放他走。这样,他和新产品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关系也变化了,由最初的插不上手而变为插得上手,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一分作用。
能不能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甘当工人群众的小学生,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那种以为脑力劳动高人一等,体力劳动低人一等的思想,是资产阶级轻视劳动,轻视实践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三结合”的方法,正是推动设计人员深入实际,改造思想的有效办法,为产品设计开辟出一条生动活泼的道路。焦章宪的经历,就是一个证明。
毛泽东同志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焦章宪所以能得到一些试制万能磨床的知识,所以能对设计万能磨床有所贡献,正因为他从实践中了解了这一点。一切有志气的设计人员也应该象他这样真正认识工人群众的长处,真正认识自己的短处,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三结合”,也才能在“三结合”中真正有所收获。


第2版()
专栏:

设计复杂的产品不能同工人结合吗?
有人认为,在产品设计工作中,只有一些简单的技术还可以请工人提提意见。至于复杂的新技术,工人们插不上手,没法实行“三结合”。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人说,在产品设计工作中,简单的技术可以依靠工人提提意见,改进改进;对于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工人不懂得,他们插不上手,没办法实行三结合。根据我厂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厂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就生产为电子计算机等电子仪器配套用的示波器,它是仿照外国产品设计的,比较落后。产品设计革命运动开展以后,人们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加上领导上也要我们厂提高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使我们感到不革命是不行了。可是,有一部分人认为,示波器是和高级精密的电子仪器配套的产品,不同一般,它牵涉到一些复杂的电子技术理论,只能全部由技术人员来搞,依靠工人不能解决问题。
可是,事实很快就否定了这种看法。不久找们就发现,有一位调正工蓝华,他对改进示波器的设计已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摸到了一点门路。他所研究的示波器产生波形混乱的问题,正是示波器中难度较大、有些人对它迷信最深的技术关键。我们发现了这件事后,就组织技术人员和蓝华合作,改进研究方法,经过五天六十多次试验,终于圆满解决了这一个技术难题。
蓝华等工人解决了这个难题以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厂职工改革产品设计的信心,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所谓外国设计的复杂产品,工人同样能够进行改革,而且可以改好。过去不同意吸收工人来参加设计改革的人,也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输。于是,一个全厂性的产品设计革命运动,就开展起来。
当然,吸收工人来参加产品设计革命,得为他们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让他们的劲能够使到刀刃上。我们的做法是:把示波器分成十个部分,解剖展出,把六百多个零件,一件一件摆出来,组织全厂职工参观,由我们和技术员亲自当讲解员,向工人讲示波器的性能要求,设计思想,国外示波器的发展水平等等,让工人了解全局。同时,又组成“三结合”小组,深入机台征求工人的意见。这样就把全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人都组织到产品设计革命运动中来了。工人们毕竟是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一些过去被认为最困难的问题,到了他们手里,一个个的找到了解决办法。测试工王述国等几个工人,经过反复试验,改革了电路结构,解决了千万分之一秒时间标志不清的质量关键。老工人王永魁,把低频高压装置改成为高频高压装置,解决了波形跳动、显影不定的技术问题。通过三结合,我们在半个多月中,修改了原设计图纸四百二十张,使产品技术更加先进。
通过这场革命,大大提高了示波器的性能,使它的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指标超过了进口产品的水平。同时还减轻了产品的体重,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预计全年可以节省金属十余吨,每台示波器的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三。
这场产品设计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也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只要真正实行三结合,不论有多么难的技术堡垒,都是可以攻下来的。工人在生产斗争里是主力军,在科学实验和技术革命里也是主力军,离开了他们,那是绝对搞不好产品设计革命的。 哈尔滨电子仪器厂厂长 刘永清


第2版()
专栏:编者的话

要真面子,要真“三结合”
这两封来信,反映了两个值得注意的活思想。
怎样看待“面子”?是自以为是,坚持错误有“面子”呢?还是虚心接受工人意见,改正错误有“面子”?读者在来信里已经作了回答。文过饰非,自以为有了“面子”,实际上是一种假“面子”;自己的设计出了问题,工人提出批评,看起来是丢了“面子”,只要吸取意见,改进了产品,不正是为产品设计革命增添了一份光采么?丢开假“面子”,才能得到真“面子”。
“三结合”,有真“结合”,还有假“结合”,这是考验一个技术人员能不能放下架子,真正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重要一关。假心假意走走过场,必然空手而归;真心诚意,虚心讨教,一定满载而归。“三结合”能否发挥威力,关键就在于此。


第2版()
专栏:来信摘编

不要怕丢“面子”
怕丢面子,是我们技术人员的一个大毛病,它严重地妨碍我们和工人密切地结合,妨碍我们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改造。
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柴油机上的一种小部件,我把弹簧的长度改短了,结果影响了使用性能。车间的老师傅对我提了一个正确的建议,来弥补这个缺陷。当时,我心里也明白老师傅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想到自已没有能把设计作好,出了问题,已经很没有面子,如果再按照工人的意见来修改,面子就更过不去了,今后怎么再在车间工作呢?于是,我便想出了一些“理由”,来替自己辩解。有的老师傅很直率地对我表示不满。我心里很矛盾,很苦恼。
后来,我想到了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里对我们的教导,认识到我这种从个人得失出发来对待工人的意见,是很不对的。第二天,我就接受了老师傅的意见,与他们一起作了试验,结果使用性能很好。同我原来的设想相反,老师傅们并没有因此而瞧不起我,他们在工作中仍然尊重我、帮助我,我们反而合作得更好了。 无锡柴油机厂 陈慧玲


第2版()
专栏:来信摘编

“三结合”要有诚意
以前,我们对待“三结合”的态度不够端正,常常把三结合会议当成“统一认识”的手段,拿自己的主观框框去统一工人群众的认识,使自己闭门造车作出的设计合法化,保护设计“过关”。
不久前,我们在设计国内第一台无钻座磨锻锤的时候,最初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带上图纸到车间去和工人
“三结合”,心里却想:这是国内第一台新产品,工人见也没见过,他们不可能提出什么意见。因此我们在听意见的时候,就抱着合则欣然采纳;不合则“留作参考”的错误态度。这样,虽然经过了一番“结合”,我们原来的设计方案丝毫未动。
后来我们察觉到这种态度不对,又重新带了图纸,到工人中去征求意见,并且主动提出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请工人出主意。结果工人们提出了许多珍贵意见,对原设计作了重大修改,难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件事说明,实行“三结合”也是诚则灵,不诚就会流于形式。 太原重型机器厂设计科 王桂华


第2版()
专栏:

今年新建扩建大批小氮肥厂
这批小型氮肥厂共有一百四十六个,全部投产后,全国就有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有了小型氮肥厂
新华社四日讯 今年全国各地新建和扩建的一百四十六个小型氮肥厂已经有四十七个建成并投入生产,其余都在加紧施工。
只是已经投产的这些小型氮肥厂,生产能力就相当于去年全国已有的同类厂的年产能力。
新建扩建的这批小型氮肥厂全部投入生产之后,除个别地区以外,我国二十七个省、市和自治区就都有小型氮肥厂了。
今年建设的小型氮肥厂由于大量吸取了近几年来小氮肥厂职工创造的许多技术新成果,投资都比较省,而生产能力却比原来的厂扩大一倍到几倍。所有这些厂的建设资金,都是地方自筹的。它们需要的设备,大部分是各地自己制造的。
小型氮肥厂早在一九五八年就出现了。由于它建设快,投资少,能够就近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小型氮肥厂产的合成氨在全国同类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已经由一九六一年的百分之二上升到百分之十一以上。


第2版()
专栏:

给越冬小麦浇水追肥是当务之急
农业部邀请农业专家座谈冬季麦田管理问题
据新华社三日讯 农业部要求各地千方百计地给越冬小麦浇水追肥。最近,农业部邀请一批在京的农业专家座谈冬季麦田管理问题。专家们认为,只要在当前能把水肥等措施跟上,就可为争取明年夏季丰收打下基础。
参加座谈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小麦专家,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肥料专家,农田灌概研究所的农田灌溉专家,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防治小麦锈病的专家,农业气象研究室研究小麦气象的专家,以及有关方面的干部多人。
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年北方在大旱的情况下基本完成了小麦播种工作,目前大多数麦苗生长情况良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当前麦田的问题在于:由于干旱太久,墒情不好,部分麦田麦苗较弱,特别是根系不发达,越冬前分蘖不多。今冬明春如果不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措施浇水追肥,小麦生长和产量就要受影响。特别是那些受旱播种较迟的小麦,加强水肥管理更加重要。他们也谈到,今年也有个别地区因抢墒小麦种得较早,冬前生长过旺,不利于越冬。这些麦田就要注意培土镇压,加以适当抑制。
专家们强调,防旱是当前麦田管理的中心课题。据气象部门预报和当前气候迹象看,北方的旱情仍在发展,而且还可能发生春旱。因此,给麦田浇水保苗是当务之急。各地最好结合冬修水利工程,进一步挖掘一切水源,合理利用现有水源,尽可能地给麦田浇封冻水。今年干旱太久,因而麦田浇冬水的时间也可适当比往年延长一些,有的地区只要气温下降不是很快的,浇水时间可以持续到“大雪”以后。但是也要注意节约用水,采取各种措施严防渠道渗漏,以扩大浇麦面积。水源不足的地区,可以用镇压、耘麦或苗间铺土盖沙等方法来保墒,在城市郊区也可以用城市无毒的污水来浇,这种水既能润田,又能肥田,可以大力推广。浇水后,松土保墒的工作要紧紧跟上,以防地面板结。此外,凡是麦苗生长不够健壮的地区,都要在浇水的同时抓紧追肥。有条件的地区可把明年的返青肥提前用,能灌一次人粪尿更好,这对促进苗壮和增加分蘖有很大好处。
农业部副部长程照轩最后在座谈会上说,专家们对当前麦田管理提的意见很好。当前的重要问题是加强以抗旱为中心的麦田管理工作,为争取明年小麦获得好收成打下基础。希望各地根据这些意见,迅速采取措施,把当前冬麦田间管理与农田基本建设结合起来,发动社队全面安排好劳动力,因地制宜,千方百计,给麦田浇水追肥。(附图片)
最近正式投入生产的内蒙古第一座化肥厂——察素齐化肥厂
施长江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一次扩大会议
听取关于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情况的报告
新华社四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今天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扩大会议,听取教育部部长何伟关于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情况的报告。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列席了会议。


第2版()
专栏:

咸田公社人民集会追悼渔民麦中兴
誓为被美国空中强盗杀害的阶级兄弟报仇
据新华社南宁四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咸田渔业人民公社三日下午举行集会,追悼十一月十八日在公海上捕鱼被美国军用飞机扫射牺牲的渔民麦中兴。参加追悼会的一千多名工人、渔民、农民、干部、学生怀着旧恨新仇,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的海盗罪行。
在公海捕鱼时被美国强盗飞机打伤的北海市地角人民公社的社员林发英,指着身上的伤痕气愤地说,这就是约翰逊政府派遣军用飞机,在公海上明目张胆干杀人勾当的罪证。麦中兴的儿子麦恒敏说,美国军用飞机打死了我的父亲,这是美帝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的又一笔血债。血的事实使我进一步认清了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不打倒美帝国主义,天下的劳动人民就没有太平日子过。我父亲的死,只能增强我要和世界人民一起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决心。这个去年十月才从部队回来的退伍军人还表示,他要努力搞好生产,积极参加民兵训练,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响应祖国的召唤,重新拿起武器,去消灭胆敢侵犯我国的美帝国主义,为他的父亲报仇,为被美国强盗杀害的阶级兄弟报仇。
中共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令淦代表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在会上向受害者的家属和被打伤的渔民表示亲切的慰问。他号召站在祖国海防前线的北海市人民,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加紧练武,努力生产,为彻底粉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而坚决斗争。


第2版()
专栏:

纪录崇武海战痛歼蒋舰新闻片
《英雄海军,再获大捷》即将上映
据新华社四日讯 报道我人民海军护渔舰艇部队在崇武以东海战中痛歼美制蒋舰的新闻纪录片《英雄海军,再获大捷》,已经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即将在全国各地上映。
这部影片中所有海战镜头,都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两位年青电影工作者宋崇、应福康在战火纷飞中实地拍摄下来的。他们不但拍摄电影,还同英勇的海军战士们一起在前甲板搬运炮弹,一同抓捞俘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