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大有潜力 大有可为
——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改造涝洼盐碱地的斗争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和江苏、安徽北部平原地区),一个群众性的改造涝洼盐碱地的斗争正在深入发展。这些地区,地处渤海、黄海沿岸,境内河道纵横,形成了大片涝洼盐碱地,历来是一个多灾低产的地区。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心这些地区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财政上和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援;这些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为了改变低产面貌,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在生产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利的自然条件是长时期形成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斗争,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也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总的说来,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仍然是低而不稳。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涝洼盐碱地改造好,把生产搞上去,逐步实现稳产高产,对于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大事。
从这些地区的自然情况来看,多灾低产,固然是一个不利的条件。但是,这里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地下水源丰富,而且地区辽阔,可耕土地多,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一般是三亩左右,多的达到四、五亩,六、七亩。每人平均占有这样多的土地,而产量很低,这说明对于土地的利用,还存在着很大的潜力。我国南方有些地方,每人平均只有五分地。人家能在“五分地上闹革命”,创造出优异的生产成绩来,这些地区有这样多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创造同样好的成绩呢?当然,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不能要求在北方的土地上,普遍取得南方那样高的单位面积产量。但是,一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措施,治理好涝洼盐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几成甚至成倍增长,是完全可能的;进一步建成稳产高产农田,也是可以实现的。在全面地分析了这些条件以后,就会看到,涝洼盐碱地能够很快得到改造,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有的地方在讨论改造涝洼盐碱地时提出:面对这些不好的自然条件,是“苦熬”,还是“苦干”?这个问题提得好!“苦熬”,是一种消极等待的态度。大自然不会因为人们“苦熬”而发“善心”,结果总是越“熬”越“苦”,熬来熬去,陷入“老天爷”摆布的困境。“苦干”,是一种坚强的革命精神,是促进事物转化的动力。涝洼盐碱地就是那么一些,改造一块,就少一块;只要坚持不懈地“苦干”下去,就可以积小胜为大胜,最后,涝洼盐碱地全为我用,我们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当然,改造涝洼盐碱,是一场改天换地的斗争,特别是在历来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集体和社员的家底都比较薄,在改造和治理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少的困难。可是,在困难面前,是“苦熬”下去,还是“苦干”下去呢?很多地区的事实已经证明:“苦熬”是越“熬”困难越多。只有“苦干”,用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积极探索自然的规律,寻找改造和治理的办法,涝洼盐碱地终归是会被人们治理好的。因此,抛弃“苦熬”的思想,发扬“苦干”的精神,是涝洼盐碱地区迅速改变多灾低产面貌的一个根本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涝洼盐碱地要改造,也可以改造。但是,得要国家拿资金,出设备,供材料;否则,事情就不好办。这种只靠国家给钱、给物资才能办事的思想对不对呢?我们认为是不对的。不错,不论是过去和现在,国家在财政和物质上都曾经给予涝洼盐碱地区的人民以大力支援。但是,改造涝洼盐碱地,是当地人民群众自己的切身事业,必须依靠群众自己动手才能实现。国家的支援,是为了支持群众的斗争,而不是去代替群众的斗争。如果我们不是从这样的意义上看待国家的支援,而是躺在国家的身上,那就会越躺越懒,越直不起腰杆来,正象有的同志检查这种单纯依赖思想时所说,这是一种“大赖”思想。我们提倡的是“大寨精神”,不要“大赖”思想。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是最强大的力量。有些地区的群众提出:“一双手、一把锨,修台田、把身翻。”这反映了群众自力更生变革多灾低产面貌的决心和毅力。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多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多差的条件也可以改变。河北沧州市的佟家花园大队、江苏东台县的新五大队、山东阳谷县的鹅鸭坡大队等等,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寨式”先进单位。他们的经验证明:要坚持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就必须克服“大赖”思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思想的革命化。领导干部有了自力更生的革命志气,就会把广大群众的革命愿望和要求发动起来,变成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涝洼盐碱地改造好。
改造涝洼盐碱地的任务是艰巨的,情况是复杂的,有了高度的革命精神,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因此,要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治理多少,就治理多少;那种措施切实有效,就采取那种措施。同时,对于当前受益和长远受益,局部和全局,这一地区和那一地区等等几方面的关系,要有周密的考虑和全面的安排,力争处置得当。对于兴修工程当中占用的土地和劳力,也要通过各方面协商,合理解决。特别要掌握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以生产队为基础,以大队为施工单位,劳力不出大队,劳动工分在当年全部或一部分参加分配。这样才能把各种积极因素全面地调动起来,大家齐心一致地为彻底改造涝洼盐碱地,逐步实现稳产高产而斗争。
我国北方平原涝洼盐碱地区,很多地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是老革命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现在,经过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些地区的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在历年来同涝洼盐碱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治理涝洼盐碱地已经有了方向,有了办法,有了经验。只要各地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努力掌握客观规律,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就会创出一条征服自然的道路,把农业生产搞上去,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1版()
专栏:

从根本上下功夫 从水土两方面进行基本建设
涝洼盐碱风沙地区农业生产大有可为
农业部召开现场会交流治理涝洼盐碱和风沙地的经验
据新华社讯 农业部在最近召开的改造利用涝洼、盐碱、风沙地现场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各地许多治理涝洼、盐碱、风沙地后获得增产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对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将起推动作用。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河南、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和安徽六省以及重点专区、县的干部和科学技术人员共一百三十余人。
这次会议交流了各地治理涝洼盐碱地和风沙灾害的成功经验,并举行座谈研究了推广这些经验的措施。代表们一致认为,治理涝洼盐碱地和风沙灾害,既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又要有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会议很重视山东省阳谷县李堂公社鹅鸭坡大队的经验,认为鹅鸭坡大队的革命精神和一整套综合治理的方法都值得学习。山东省成武县苟村公社大修台田排涝治碱获得高产的经验,河南省虞城县利民公社蒋黄庄大队开沟种麦使麦苗躲过盐害、保苗、保收的巧种经验,以及河南省宁陵县柳河公社后赵大队植树造林变沙荒为良田的经验,也都受到各地代表的重视。
会议认为,同涝洼、盐碱和风沙灾害作斗争都须从根本上下功夫,从水、土两个方面进行基本建设,改造自然,改变生产条件,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从当前情况和已有经验看,修建台田、条田是排涝治碱的有效措施,造林改土是治沙的有效措施。但是洼地也不仅是排水防涝的问题,还要防止干旱,发展灌溉,而且各地具体条件不同,涝碱程度不同,措施也不能千篇一律。因此,要根据排涝治碱和发展生产的需要,进行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分期分批施工,加强技术指导,保证工程质量,作到搞一片,成一片,工程配套,当年收益。
会议指出,增施肥料和改革耕作技术对改造涝洼盐碱地和沙地也很重要。这些地区要大力推广发展养猪积肥和种植绿肥作物的经验。此外,在耕作技术上,不仅要推广适应的作物,还要改革耕作技术,逐步把粗放耕作变成精耕细作。
会议指出:治理涝洼、盐碱和风沙等灾害已经有了方向,有了办法,有了经验。不少县和社队治理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力推广这些经验,长期阻碍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涝洼、盐碱等问题就可逐步解决。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是大有可为的。


第1版()
专栏:

鹅鸭坡——荒无人烟的盐碱窝怎样变成生气勃勃的新农村
靠革命干劲:不怕艰苦困难,敢于改造自然 靠科学态度:不断总结经验,学会改造自然
鹅鸭坡在山东省阳谷县的西北部,属李堂公社。这个地方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大碱洼。解放前,这里五谷不收,寸草不长。碱洼里夏秋因雨积水,成群的野鸭来此作客住宿,鹅鸭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今天,鹅鸭坡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一个拥有一百四十八户的新村,成为人民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农民,依靠集体力量,经过十年艰苦顽强的斗争,已经开出二千三百亩农田,治理了盐碱,使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不仅如此,社员们还把百分之七十四的耕地建设成为能防涝防碱的高标准台田。田间有四眼机井、二十五眼砖井,排灌沟渠已经配套,基本上能经受住旱涝的考验。今年在大旱的情况下,全大队的粮食、棉花仍然获得了好收成。随着生产的发展,集体经济逐渐壮大,社员的生活也得到不断提高。现在大队已经建立了小学、卫生所和供销社代销点。一九六三年以来,粮食生产已经自给有余,开始向国家交售余粮了。
这个历史上荒无人烟的盐碱窝,是怎样变成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新村的呢?
勇于挑战 不畏艰难
一九五六年,鹅鸭坡附近的胜利农业合作社贫农社员李福德,勇敢地提出要去开发和治理这片盐碱地。
当时,正处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李福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决心要让这片不毛之地,在社会主义时代为人民为国家生产出粮、棉。谁想,他的建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的说:“不用试验,几百年不长庄稼的碱窝窝,再试验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有的说:“要能长庄稼,不早就有人去开垦啦,还能等到今天?”但是,广大贫农下中农却赞同去试试看,党支部也大力支持李福德,并决定由他带领五个社员去鹅鸭坡开荒试种。
这年春天,李福德他们就扛了铺盖,拿着工具来到这片荒凉的碱地。只见地上盖着一层白茫茫的盐霜,一刮风还带起盐屑满处飞。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在荒野里用茅草搭盖了一个窝棚。当初他们还没有治理盐碱地的经验,只是沿用了过去小农经济时代的做法,用锄刮掉一层碱,起掉一层表土。就这样辛辛苦苦地开出了十二亩地,种上了大豆和春玉米。过些时候,多数苗没有出土。但是有一些苗却稀稀拉拉地探出了嫩绿的头。李福德他们十分欣喜,盼望这些苗能茁壮地成长。可是,没过几天,由于土壤底层的盐碱上升,终于把那仅有的几棵苗也盐死了。李福德没有气馁,他想再种种旱稻和棉花试试看,结果也失败了。
党支部及时了解试种的情况,热情地鼓励李福德说:摔倒了爬起来再干。贫下中农还是要翻身的,他们会支持你。李福德也想:要想翻身,非得治好它才行。这个在旧社会吃尽千辛万苦,从十七岁起就给地主当长工的老贫农,在一九五七年又鼓足勇气第二次上阵了。党支部还派了共产党员李福让作他的助手。这回他们接受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向外地学来了围埝平种的方法。他们在地的四周筑起了土埝,蓄住雨水,用它压盐,然后施上底肥,种上了十一亩棉花和一亩谷子。由于精心管理,结果棉田每亩收了二十来斤皮棉,谷地也收了七十来斤谷子。
这个荒碱野地里的头一次收获,鼓舞了贫农下中农改造大自然的信心。原来不同意治碱种田的人也惊喜地说:碱荒地上还真的长庄稼哩,老皇历看不得啦!这时,人们都跃跃欲试,想同大自然搏斗。这年秋后,党支部就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大诉碱害之苦,鼓励人们向盐碱地开战。在很困难的条件下,人们苦干了五个月,到一九五八年春天,开出七百多亩碱地,每块地的四周都加了围埝。还挖了二十四条排碱沟,打了十八眼砖井,修成了一个两亩来大的水库。这样一来,鹅鸭坡的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当年由于他们用水淋盐洗碱,通过排碱沟把碱水排走,所以土壤中的盐分大大减少,有利于作物生长,每亩粮食产量上升到一百二十八斤。这个胜利非同小事,它进一步告诉人们,穷碱窝是可以变的,盐碱地是能够治的,而且这里土地的增产潜力是大的。事实教育着人,前景鼓舞着人。这年秋收后,有不少人纷纷来这里安家落户,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村,建立了生产大队。
前进路上 还有曲折
可是,当鹅鸭坡人又夺得一九五九年的好收成,在一九六○年继续满怀信心前进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波折。这一年,由于引黄工程淤平了一些沟渠,生产受到影响,产量有些下降。接着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这里又连续遭到了两年特大的洪水侵袭,刚刚建立起来的排水沟渠遭到破坏,地里的庄稼被水淹了,仅剩的一些种在高地上的庄稼又因水土流失,雨后重新返碱被盐死了,各种作物基本上绝产失收。社员住房也被水浸塌了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情绪低落,有些人经受不住考验,又离开了这块新开垦的土地。但是,大多数人坚持不走,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共产党员张月秋、李福让、李福德等人的带领下,同自然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雨季里,张月秋、李福让、李福德等分头到群众中去做鼓动工作,并且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排水修房,重建家园。秋雨过后,严冬到来,他们在上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一面组织社员扫碱熬硝,收割柳条编织篓筐,换钱买粮,度过灾荒;一面领导群众总结前几年改碱斗争的成就和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党支部又向大家提出:我们是依靠集体力量把改碱斗争进行到底,争取彻底翻身,还是半途而废,继续忍受碱害?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社员们纷纷表示:事在人为,地在人种。不怕苦,不怕难,一定同老碱地斗到底。这样,一个热火朝天的恢复灾后生产的斗争又在鹅鸭坡展开了。
鹅鸭坡人是好样的,他们敢于坚持下来,继续展开改造盐碱地的斗争,还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改进了治碱的办法。他们豪迈地提出:天上的水我们用(积雨水压盐碱),外来的水牵它走(用沟排走)。经过一九六二年一个冬天的艰苦努力,灾后的鹅鸭坡不但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而且还画上了一些新图。第二年,鹅鸭坡又重新走向增产的道路,粮食亩产获得了二百二十七斤的好收成。
彻底革命 永远向前
生产发展了,生活提高了,鹅鸭坡人有没有自满?的确,少数人产生了这种情绪。他们说:地够种的,粮够吃的就行了。
党支部在一九六四年春天及时地抓住了这个苗头,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发动社员对照文章,对照大寨,讨论自己应该怎么办?经过这场思想大发动,社员们认清了方向,进一步鼓起了革命干劲。有的说:盐碱荒地才开垦改造这么一点,怎能算完?有的说:人家大寨全是七高八低的山沟沟,还能创造六七百斤的高产量,我们这样好的平原地,只弄到一二百斤粮食,哪能自满?他们决心彻底革命,继续前进。这年春天,他们不仅如期完成了一千二百亩地的开荒计划,还新挖了排碱支沟十二条,斗沟六十三条。当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量上升到二百八十斤。
为了使鹅鸭坡的耕地能够实现旱涝保收,今年春天党支部根据外地和当地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治理洼涝盐碱地的方法。这套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以修台田为基础,排水为中心,排灌结合,同时进行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质肥料。社员们的干劲很大,按照这套方法又新建了一千三百亩高标准台田。这样,今年在大旱的情况下,全大队的粮食产量又比去年有了增长。
新华社记者 陈弘毅 商作九


第1版()
专栏: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一批专业会议的人员和其他人员
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富春、陆定一、谢富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今天下午接见了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粮食部、第二轻工业部、农垦部、商业部、建筑材料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国务院财贸办公室、文化部、人民银行、中共中央华北局,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等单位在北京召开的专业会议的人员。
同时被接见的,还有在北京学习的有关政法、水电、粮食方面的干训班的学员,以及正在北京的内蒙古“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专区文工团和广东粤剧院的人员。
(附图片)
右图: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富春、陆定一、谢富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一批专业会议人员和其他人员。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