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心红艺精为革命
——记吉林市北京路粮店收款员荣先杰
“一口清”“五知道”
会场上进行着别致的表演。
表演者是吉林省吉林市北京路粮店收款员荣先杰。观众是吉林市的近千名商业工作业务能手。荣先杰沉着地表演算账“一口清”。一旁有人打算盘,场上更多的人查看着价目表格,为她的表演进行复核。还有人掐着秒表,测验她计算的速度。
第一项表演是背诵粮价。她从四十斤往一斤倒背了几种粮食的价格。她背得滚瓜烂熟。观众们对照表格核对也感到应接不暇。掐住秒表一看,高粱米只用了三十秒钟,大米、白面价码大些,也只是多用了一二秒钟时间。项项准确无误。
她还回答了人们任意提问的粮价。只要你说出品种和斤数,她仿佛不用思索,张口就答,真是对答如流,分毫不差。
荣先杰是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平时人们亲昵地叫她小荣子。她今年只有二十一岁,做收款工作才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她因为热爱自己的岗位,练就了一手硬功夫。顾客平时买粮买油,从一斤到四十斤的大米、白面、高粱米、玉米面和一两至四斤的豆油,该花多少钱,小荣子不打算盘,单靠心算,就能张口说出,一口算清。人们给这手硬功夫起了个响亮的名称:“一口清”。上边表演的是单一品种粮食计价“一口清”。当她表演多品种粮食计价“一口清”的时候,全场观众的情绪更上升到沸点。
场上有人当顾客:“我买二十五斤白面,二十三斤大米,三十五斤高粱米,十一斤玉米面,还有二斤二两豆油。”小荣子也象平常接待顾客那样,面露笑容,边听边算。说时迟,那时快,那位“顾客”还想问一句一共是多少钱,但是话还没有出口,小荣子计算的价钱,已经脱口而出:十三元六角四分。
会场上等待着算盘复核的结果。担当算盘复核的,是当场推举出来的几个擅长珠算的所谓“铁算盘”。人们对他们手下的数字是信服的。只见其中一个“铁算盘”抢先高声公布:不对,差一分。
场上一时议论纷纷,是小荣子算得对,还是显示了“铁算盘”的权威?
重新核算的结果一公布,全场轰动。原来,那个“顾客”是个长于计算的行家,出了个难题。这份粮价大数小数都进位,尾数相加是个六厘。按规定四舍五入,小荣子进六厘为一分,而那个“铁算盘”第一次核算却该进没进。这时候,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称赞小荣子功夫到家。(编者按:荣先杰同志练算账“一口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顾客。财贸职工在学习荣先杰同志为革命练基本功的精神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练心算,更要练算盘,要把算盘打熟,充分发挥算盘的作用。)
在长春市粮食部门举行的一次表演会上,小荣子表演了她的另一手硬功夫“五知道”。“五知道”包括知道户主的姓名、住址、职业、人口和用粮情况。全店供应一千七百零一户,家家户户“五知道”,那就是八千多知道。全店供应八千多口人,经常到粮店买粮的四千多大人和小孩,她也全认识。一千七百零一户的卡片,任你抽出一页,只要提出姓名,或者住址,她都能准确地答出“五知道”来。
这项表演引起人们极大兴趣。许多人离开座位,跑到台前,翻开卡片,争相提问。一个小伙子兴冲冲地抢到最前头,照着卡片上的名字大喊一声:“卜长林”。小荣子愣了一下。十分活跃的会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万一之中,差错难免,人们以为她被问住了。只见小荣子稍一思索就答了腔:“没有叫卜长林的。有个卞长林,他家住在南马路一委十三组,六口人,两个职工……。”小伙子定神仔细一看,激动地在扩音器前大声喊道:“是卞长林,我没有看清卜字上边有一点一横。情况也答得完全对。”会场上立即爆发出一片欢笑声和赞叹声。
在吉林市举行的另外的表演会上,有个观众站出来,指着自己问荣先杰:“你看我是谁家的?”荣先杰当即回答:“你家户主叫孙焕文,三口人。你在银行工作。”提问的人连忙点头说:“对,对,完全对。”还有个人站起来发问:“我有一个朋友是你们粮店的供应户。他叫刘德安。你说说他家的情况吧!”荣先杰毫不犹豫地说:“他住在南马路一委十二组,七口人。粮食月月有余。”发问的人摇摇头说:“不对吧?他家是六口人。”荣先杰回答说:
“他家最近新生了一个小孩!”发问人怔了半天,说:“这,……我还真不知道呢。”事实证明,荣先杰是正确的。
小荣子的过硬功夫被传为佳话。北京、长春、四平等地的五六万名同行,邀她作了五六十次表演。场场博得人们热烈鼓掌。人们说她脑子里有本“活户口”,有把“铁算盘”。
一心一意为群众
荣先杰把她的为革命卖粮、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注在她的过硬本领之中。她在日记上写道:“练功不是为了表演出风头,而是为了提高本领,为人民服务。”
去年六月,小荣子开始作收款工作的时候,业务生疏,是把新手。那时候,她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但是还缺少一套为人民服务所需要的本领。
那时候,就因为算账收款慢,小荣子面前的顾客常常排成长队,不能很快地把粮买到手。队伍里,有人不时地看表,有人皱着眉头,显然是等得不耐烦了。还有人因为人多,不愿等候,只好空跑一趟,改日来买。总之,顾客的心情是焦急的,小荣子的心情也是焦急的。
还有一件事,已经成为小荣子的心事,使她长久难以忘怀。顾客沙志仙买粮怕耽误上班,拜托小荣子代为买好,说好午间来取。小荣子也乐于助人,满口应承。可是,午间沙志仙意外有事,她的丈夫到粮店,小荣子和他素不相识,粮没拿走。沙志仙只好第二天重跑一趟。尽管她取粮食的时候,一再向荣先杰道谢,而小荣子却感到把好事办坏了,心里十分抱歉。
小荣子看到,因为她收款算账慢,不仅给群众造成许多不便,而且影响他们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和生产。因为她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不熟识,让沙志仙的丈夫白跑了一趟。她想:商业人员以支持生产,方便群众为工作目标。我的工作同这个目标还差得多么遥远!她感到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心里十分难过。从此,她下决心去练心算,去熟习自己的服务对象。
当小荣子练成了她的过硬本领之后,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她用“一口清”算账收款,又准又快,接待一个顾客少则只用二三十秒钟,多也不过一分钟。买粮的人和过去一样多,可是排长队的现象没有了。顾客买粮随来随买,随买随走。
一天早晨,粮店刚刚开始营业,顾客一时显得多些。一个医生站在其他顾客后边。他怕耽误了上班,心里正在考虑是不是改日再来。可是,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小荣子的“一口清”发挥了威力,前边几个顾客很快就把粮食买走,接着就轮到他了。他喜出望外地说:“象这样效率出众的收款员,谁不满意!”
但是,小荣子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满意。她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她不安于只在粮店里接待好找上门来的顾客,她还要主动地去关心群众,主动地去为群众服务。
小荣子熟悉服务对象,不仅仅为了避免让沙志仙的丈夫白跑一趟这样的不愉快的事情,而且是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她运用“五知道”,对一千七百零一户顾客作了全面分析。其中有一百五十四户烈军属和鳏寡孤独,还有更多的居民是余粮户。她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和不同要求,分别给他们以帮助。
烈属军属和孤寡老人一般人手少。小荣子和粮店同伴经常推着粮车,背着粮袋,把粮食给他们送到家里。
余粮户的余粮,自己保存不方便。小荣子便和她的伙伴积极开展余粮代貯业务。群众貯粮自愿,取粮自由。现在,群众经她的手已经貯存了四千多斤粮食。
荣先杰经常到居民中去,一面征求群众对粮店工作的意见,一面了解群众的需要。她了解到范永太的妻子生了孩子,马上就把他们要买的二十斤挂面给送到家里去。
去年冬天一个傍晚,六十多岁的杨大爷透过明净的玻璃窗望到小荣子和粮店同伴在大雪中走来。老人迎出门外,握着他们的手连声说:“也不等着吃,也不等着喝,为啥大雪天送粮来!”
杨大爷的三个儿子都是国家干部,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带着一个小孙儿。小荣子把杨大爷列为自己的特殊照顾户,她和同伴已经给杨大爷送粮不知多少次了。
他们在雨雪之中送粮,也不止这一次。但是,象今天这样恶劣的气候,还不多见。这一天,地面积雪盈尺,车辆交通为之堵塞。小荣子和同伴拉着爬犁,仍旧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送粮上门。来到杨大爷家,老人忙不迭地给他们扫身上的雪,让他们往热炕头上坐,说话之间又端过热茶来。可是时间已晚,小荣子他们又拉起爬犁给别的人家送粮去了。
此情此景,老人着实感动。他望着送粮人的背影,感慨地说:“这不光是送来了粮食,也送来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心意!”
开心的钥匙
小荣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经历了一段思想革命的过程的。
她一九六二年调到粮店,头两年做付货员。开始的时候,她嫌工作累,低气,没前途,不愿意干。同学们问她在哪里工作,她只含含糊糊地说在北京路,不说在粮店。
粮店的党团组织把关怀青年人的成长作为一项经常任务。党支部书记、粮店主任蔡国瑞多次跟她谈话,向她介绍当地知名的劳动模范,说明干革命只有岗位之分,没有高低之别的道理。
小荣子身边的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虞明慧,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虞明慧过去是一个贫苦人。八岁的时候,在大年除夕,因为家里养活不起,被送给人家作了童养媳。解放以后,她进了粮店,当家作了主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博得群众的拥护。当地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亲切地称她虞大姐。她先后被选为省人民代表和省劳动模范。虞大姐的先进事迹,使小荣子渐渐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前途。
小荣子思想上的疑云被拨开之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豁然开朗。她想到父亲对她的批评。她父亲是一个退休的老工人。父亲对女儿嫌工作低气很不满意。他说:“我看不是你的工作低气,而是你的思想低气。”以前,她只把这看作是父亲对女儿的责备,今天却认为这是工人阶级老一辈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
小荣子从领导的教育、同伴的影响和父亲的帮助当中明白了一条道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那些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的陈腐观念,已经是被时代抛弃了的垃圾。她感到自己的思想落到了时代后面。
但是,小荣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思想错误,还只是她沿着思想革命化的道路向前迈进的第一步。当她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著作来指导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她的觉悟才逐渐达到一个革命者应有的高度。
有件事情,直到如今她仍然记忆犹新。
有一天小荣子接待一个买盐的顾客。
“买二斤盐。”
“没有。”
“什么时候有?”
“不知道。”
顾客对小荣子的冷淡态度,显然很不高兴。这时候,虞大姐一旁走来,笑呵呵地解释:“这是一时缺货。等明后天来了,你如果没有时间,我们给你送到家里去。”顾客满意地走了。
北京路粮店是一个店群关系被誉为“鱼水相亲”的粮店。店里那块“鱼水相亲”的大匾,就是群众敲锣打鼓给送来的。今天,小荣子的冷淡态度和这个粮店的传统作风多么不相称啊!
这件事,引起了虞大姐的注意。她平时为小荣子的每一个进步从心眼里高兴。她今天从小荣子的表现看到这个青年还应该继续提高,自己不能放松对她的帮助。
下班以后,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时间。虞大姐把小荣子叫到身边,指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说:“来,给我念念。”小荣子知道虞大姐扫盲的时候才认识几个字,看书有困难。当小荣子念到“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的时候,虞大姐叫她停下来,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小荣子说:“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我们来说,对顾客的态度要主动,热情……”
虞大姐接过来说:“要是营业人员不问不答,一问三不知,这能算是主动、热情吗?”
小荣子是个聪明姑娘,虞大姐这么一问,脸就红了。她握住虞大姐的双手说:“虞姐,你这哪里是叫我帮助你学习,分明是……”在这次学习会上,小荣子联系她当天接待顾客的表现,作了自我批评,表示今后要处处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做。
店里的领导和同志们先后送给荣先杰好多本毛主席著作。她反复地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对照着检查自己的思想。她逐渐懂得了领导和同志们常常讲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意义。她认识到一个人活着应当是为了革命,卖粮就是干革命工作。她对同志们说:“现在,我才知道,我们卖的是粮食,收的是钱,但是换来的是人们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她决心在粮店里干一辈子,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毛主席著作是开心的钥匙,使她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引导她走上了又红又专的道路。
力量的源泉
荣先杰从去年六月由付货员调做收款员不久,就开始练基本功。练功过程,既锻炼了本领,又磨练了思想。练功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的:“只有把毛主席思想学到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过硬。只有思想过硬,功夫才能过硬。”
练业务技术,首先遇到个从何入手的问题。《矛盾论》这篇文章启发了她。“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她对收款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个一个地进行分析,发现核价占去的时间最多。核价计算得快,其他几个环节也就快了。于是,她抓住收款慢主要是计算价格慢这个主要矛盾,苦练“一口清”。
北京路粮店供应范围内有一千七百零一户,而且住地分散。面对这种情况,怎么样去练“五知道”呢?她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她不怕这种复杂的情况,可是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要认真对待。她采取
“分段划片,以组定户”等办法,把每一户都编上号,然后有计划地按照“五知道”的内容,一户一户地去记,一户一户地去背。
练“一口清”、“五知道”,谈何容易!练“一口清”,从一斤往四十斤背粮价,背熟了一用,发现不灵。因为背顺了嘴,不背前边的,想不起后边的,用时不能得心应手。练“五知道”,要熟悉一千七百多户,要认识几千人,怎么能很快记得住?那些常到粮店买粮的小学生,每人脖子上都系一条红领巾,又仿佛都是一个样子,怎么能很快分得清?
困难的确困难。在困难面前,小荣子动摇过,失望过,甚至后退过。有一次,她向粮店主任提出:“我练不了,我不干了。”
可是,就在她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便感觉到,这和《为人民服务》中说的“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多么不相称啊!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去读毛主席的书。这次,她重温《为人民服务》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小荣子从毛主席著作中得到鼓舞和力量,勇敢地迎着困难练下去。
练“一口清”,顺着背熟了不能应用,她又改变方法,从四十斤往一斤倒着背。她还做了四十张纸块,上面写着斤数,一有空就一张一张地取出来,照着上面写的斤数,背各种粮食的价格。这样由正而反,由反而横,有空就练,持之以恒,四个主要品种四十斤以内的粮价和四斤以内的油价,到底给她“吃透”了。
认识顾客有困难,她就逐渐摸索认人的经验。根据年龄分中年还是老年,按照体形记是大个还是小个;看五官,记住是高鼻梁还是大眼睛;通过访问记口音,分清是南方人还是当地人……。结果四千多常来粮店买粮的人,也给她全认识了。
如今,小荣子的事迹被传颂着。中共吉林省委不久以前发出通知,号召全省财贸部门以及其他行业掀起一个学习荣先杰的群众性活动。共青团吉林省委决定授予荣先杰以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小荣子牢记着毛主席的教导: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她常说:“我做得很不够,还差得远呢!”
本报记者 康国志
(附图片)
荣先杰和粮店主任蔡国瑞(右)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
新华社记者 白容炳摄


第5版()
专栏:

最伟大的动力
本报评论员
一个粮店收款员,他的任务好象只是算算账、收收款,看来既简单又平凡。但是,做收款工作才一年多、年龄不过二十一岁的荣先杰,却在这个看来简单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多么不简单多么不平凡的成绩!
荣先杰是不是有什么天赋的特殊才能呢?并不是。她开始卖粮的时候,不是算账算得很慢,让顾客排成长队等着吗?开始练“一口清”的时候,不是不背前边的价格就想不起后边的价格吗?开始练“五知道”的时候,不是把来买粮的“红领巾”都看成仿佛一个样子吗?他所以能练出“一口清”“五知道”的本领,就是因为她在思想上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荣先杰在日记上写道:“练功不是为了表演出风头,而是为了提高本领,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三个大字,在荣先杰的思想中和行动中闪闪发光,这是荣先杰所以能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使人觉得不简单,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的最伟大的动力。
荣先杰为什么会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不断从毛主席著作中取得克服困难的力量和精通业务的办法呢?因为她是“为人民”。
荣先杰为什么能够把几种粮食从一斤到四十斤的价格背诵如流呢?因为她不愿让顾客排队,等候,她不愿因为自己工作不熟练,影响了顾客的工作和生产,这就是说,也是“为人民”。
荣先杰为什么能够对一千七百多户顾客家中的情况做到“五知道”呢?因为不这样,她就不能在粮食工作中照顾该照顾的,帮助该帮助的,这就是说,还是“为人民”。
“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在荣先杰的心目中,每一个粮店的顾客,都是她要热心为之服务的具体的人民。
在我们国家中,一切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的工作,可以说都是为人民工作。但是,由于各个人的思想、觉悟不同,为人民的效果也会不同。荣先杰刚刚作收款员的时候,她的工作不也是为人民吗?可是那时候买粮的顾客排队排得那么长,时间等得那么久,这是一种效果。当荣先杰练出“一口清”的本领以后,买粮的顾客还是那么多,可是,却不要排长队了,不必长久等候了,这又是一种效果。
同样是为人民,却有为得好为得差的不同,同样当收款员,却有当得好当得差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有差别。有的象荣先杰这样,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有的却不象荣先杰这样,是半心半意为人民的。有的人有自觉地为人民这个最伟大的动力,有的人还没有这种动力。
从前有人说过:“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本。”如果把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业务本领比做“流”比做“木”,那么,为人民的思想,就是它的“源”和它的“本”。因此,要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首先要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象荣先杰那样树立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思想。
练成象荣先杰这样“一口清”“五知道”的业务本领,是不是容易呢?应该说是并不容易的。但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一颗渴望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天下又有什么办不成的难事呢?毛主席说过: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根本的问题,其他问题不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吗?
荣先杰熟练精湛的业务本领,固然值得学习,但首先值得学习的是她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思想。


第5版()
专栏:

先从思想上学
我练基本功,是从一九六四年初开始的。可是练来练去,“一口清”没有练会,“五知道”也没做到,算账收款还是不过硬。究竟什么原因呢?过去我是不大明确的。后来,我以荣先杰为榜样,对照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这才知道,主要原因是思想不过硬。
荣先杰同志处处为群众着想,为革命而练功。而我练功掺杂着个人打算:怕业务生,出差错不好看;怕工作干不好,群众批评。因此,练功的动力不大,毅力不强,遇到困难就灰心。
为了明确练功目的,我又反复地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对工作要极端负责任。可是,我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呢?有几件事情对我教育很深。有一次,一位顾客抱着小孩来买粮,一进屋就对我说:“同志!你快点给我开票,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锁在屋里呢!”我一听也着急了,就手忙脚乱地给她开票,本来是好心,结果却弄串了品种,害得那个妇女又白跑了一趟。还有一次,一个小学生来买粮,我多找了钱,那个小学生又跑回来还给我,使我感到很惭愧。这以后我打定了主意,宁可再慢一点,也别出错。谁知,一天有个同志来买全月的粮,我算了一遍又一遍,一连算了七遍,七遍七个样,顾客很着急,我的脸也急得通红。幸亏主任来了,才替我解了围。我吃了不少苦头,但认识却不高,没有想到这是关系到为人民服务的大问题。荣先杰的先进思想和事迹,给了我很大启发。要想为人民服务得更好,首先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是,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本领不过硬,经常出差错,也不能算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从此,我下定决心要练出一套过硬本领,做又红又专的收款员,于是又重新练起“一口清”和“五知道”来。
在练“一口清”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说,串位串品种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一元零四分,既是十三斤高粱米的价格,又是十四斤玉米面的价格,还是八斤大米的价格,挺不好区分。我想,路是人闯出来的,干革命就是要和困难作斗争。于是我就研究办法,正背、倒背、横背,并且采取了背和写、写和记、记和用三结合的办法,终于战胜了困难,做到了单一品种,“一口清”。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练会了多品种“一口清”。在今年七月吉林地区粮食系统基本功表演会上,获得了好评。
我向荣先杰同志学习,仅仅是开始,我的思想,我的基本功,还差得很远。但我有决心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吉林市三八粮店收款员 阎景珍
(附图片)
许德闵 插图


第5版()
专栏:

心里有个“六亿五”
透过算盘上不断增加的存款数字,我看到了国家的建设资金一天比一天雄厚,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银行职工时刻想到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算盘上就能打出“一厘钱”精神,就能为国家打出资金来。
我从二十岁开始,就在银行里工作,整整打了三十二年的算盘。说技术,加减乘除,算盘珠在我手里可以拨得又快又准。但是,真正一心一意地想把算盘打好,那还是在我懂得了为革命打算盘的道理以后。
解放以前,我和算盘打了十六年的交道。有人说,吃银行饭的是“金饭碗”,谁知道我们捧着“金饭碗”的人,却整天在为饭碗发愁。别看算盘小,风险可真大。如果多拨或者少拨了几颗算盘珠,资本家知道了,不是罚你掏腰包“吃赔账”,就是把你开除,“打回票”。市面不景气,资本家裁员了,丢掉饭碗的,也首先是我们这些没有“靠山”的小职员。那时候,是为了“饭碗”,提心吊胆地给资本家打算盘。
解放以后,银行成了人民的企业,社会主义的企业。在人民银行里进进出出的,多数是来存款取款的劳动人民。我们打算盘,不再是为自己的“小饭碗”了。如果说为饭碗的话,也是为了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大饭碗”。算盘,就象工人手上的鎯头,农民手里的镰刀一样,成了我们银行职工的革命武器。算盘上的九十一颗算盘珠,颗颗都同祖国前进的脉搏一起跳动。我亲眼看到工厂企业在得到银行提供的流动资金以后,生产出一批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源源运往全国各地;我也亲眼看到零售商店运用银行提供的资金,添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透过算盘上不断增加的存款数字,我看到了国家的建设资金一天比一天雄厚,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
打了这么多年的算盘,我越来越觉得算盘珠虽小,打起来似乎都有千斤重。算盘打得好,就能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有一次,一家工厂试制一种科学研究急需的新产品,向我们银行贷款。数目很大,周转期又长。怎样贷好?我和同志们认真替这家工厂算了成本账和资金账,帮助他们挖掘出资金的潜力,结果贷款减少八十万元,新产品仍然及时上了马。这样,既为国家节省了资金,可以用于其他生产建设,工厂的同志也很满意。反过来,算盘打得不好,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利的后果。前几年我对算盘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有一次,我一个疏忽把一家企业开出的支票,误用“存款不足”的理由退回去。虽然很快就设法纠正了,但是由于退票,已经耽搁了这家企业购进原材料的时间,影响了生产。
从这两件事情上,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发放一笔贷款,办好一笔结算,记好一笔账,点好一捆钞票,同革命和建设,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有密切的关系。而算盘这个革命武器能不能对革命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作用是大还是小,关键在于我们打算盘的人头脑里有没有“六亿五”。也就是说,打算盘要从政治着眼,不能只知“二一添作五”,而要时刻想到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想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心中有了“六亿五”,算盘上就能打出“一厘钱”精神,使一个钱派上几个钱的用场,结果就能打出资金来。心中有了“六亿五”,就能敢于破旧立新,革不合理的旧规章的命,建立促进生产、方便群众的新制度。最近,我们将虹口区工商企业之间划拨资金的票据,从过去集中到市级人民银行交换改为区内直接转账。这样一改变,虽然给我们银行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烦,但企业资金周转的时间加快了。从虹口区来讲,每天就能为企业加速二十万元资金的周转,有力地支持了生产。我们乐意增加这种“麻烦”。原来的办法实行已近十年,以前我们也知道它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只是头脑里考虑全局不多,满足于“照章办事”,没有想到要改革它。
我今年五十二岁了。古人说:“五十而知天命”。新社会的“天命”,不就是为最大多数人服务吗?今后,我要运用好算盘这个革命武器,为全国人民、为革命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虹口区办事处
钱仍本(蔡起龙代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