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社会青少年的革命熔炉
——记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
黑龙江省教育厅牡丹江市教育局工作组
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是在一九五四年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创办起来的。十一年来,这所青少年之家,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先后组织教育了九千八百多名未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少年,动员他们分期分批地上山下乡,参加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在占领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促进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青少年之家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多样性、群众性、面向农村的半工(农)半读学校。现在,他们开办了农学、畜牧兽医、果树园艺、木工、瓦工、理发、卫生、电工等八个中、初级的专业班,五个初中班和一个辅导自学的学习中队(中队的学生除普遍地学习政治、文化课外,可根据自愿分别参加各种短期的专业训练班,如无线电、会计、美术、文学、收发报等),共有学生六百九十五人。
他们自己动手建成了二百多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大修了两栋未完工的砖房,加上原来拨给他们的一栋房子,共拥有十一个教室,一个木工车间,一个瓦工车间,一个礼堂和一个小理发室。他们在十年前开辟的果园,已经绿树成荫,果实累累。这里还有供教学实习用的小实验田、小气象站、猪圈、羊圈、禽舍等。一九六四年,他们接管了一处有六十多垧地的农场,现在是猪羊满坡,鸡鸭成群,真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青少年之家闯出了一条新路
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沿着党和毛主席指引的方向,适应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打破各种框框,突破重重困难,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它既补充了全日制学校之不足,又起到了全日制学校所不能起的作用。它的任务就是,用毛泽东思想和文化技术知识武装青少年一代,为工农业生产输送能文能武的劳动者。
用毛泽东思想占领社会青少年的思想阵地。青少年之家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参加多种劳动锻炼,坚持按照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青少年,抵制和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和影响,初步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和立志作一个坚强革命后代的远大理想,进一步落实了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教育,为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十一年来,每一年都有许多学生来到青少年之家接受教育;有许多青少年走上劳动岗位。
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思想上、文化技术上和体质上做好准备。由于学生在青少年之家里学习了文化技术和受到劳动锻炼,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劳动习惯,有了劳动本领。青少年之家自一九五六年以来,先后动员了一千二百多名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一九五六年到“北大荒”垦荒的三百一十三名青年学生,大多数都表现很好,有的人现在已经担任了农场的生产队或分场的领导工作。一九六四年到宁安县团山子大队落户的十二名学生,经过一年劳动,全部被评为五好青年,其中有五人入了团,五人被选为五好社员。今年上半年到宁安县渤海公社莲花农场落户的一百多名学生,不仅胜利地闯过了生活关、劳动关,而且学会了不少的农活。他们种了一百多垧地,又开垦了五十多垧荒地,还自己动手修了一座桥,盖起了一栋俱乐部。
合理地安排了城市临时需要的劳动力,使临时工的劳动制度与半工(农)半读的教育制度结合起来。青少年之家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工厂、商店等部门做临时工,他们和过去一般的临时工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之家的学生去做临时工,不是单纯为了挣钱吃饭,而是为了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锻炼;用工单位也不是单纯使用劳动力,而是承担着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市蔬菜公司经理说:“来我们这里服务的九十八名学生,大多数积极肯干,认真负责,简直不象临时工,倒象商店的主人。”聘请过青少年之家学生做临时工的单位,都欢迎这批组织起来半工半读的“临时工”,称赞他们是“突击队”或后备的“主力军”。青少年之家通过组织学生做临时工,既解决了办学经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又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建设。
青少年之家还组织青少年参加农业劳动、义务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几年来,他们和生产队挂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夏锄、秋收等劳动。一九六四年冬,他们发动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下厕所刨大粪,积肥三十余万斤,无代价地支援生产队和果树场。他们还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清理水源等义务劳动。还经常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自编自演一些革命剧目和小型歌舞,到林区、工厂和农村去演出。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增长知识,学到本领。
分担了城市普及初中教育的任务。青少年之家是根据群众的要求,为组织未升学的高小毕业生自学而创办的。青少年之家对这些高小毕业生的学习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有所充实和提高。开头几年只是帮助这些学生复习高小的课程,以后才开设了一些初中的课程,同时增加了生产劳动。一九六四年以后,学制订为四年,计划通过四年的半工(农)半读,使青少年之家的高小毕业生达到初中毕业程度。
十一年来,青少年之家越办越好,在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中的声望越来越高。家长们称赞青少年之家是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革命之家,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好地方。
举办青少年之家的基本经验
青少年之家在创办初期,主要是把未能升学的学生组织、管理起来,让他们复习功课,搞些社会服务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一九五六年,虽然动员了一批学生到“北大荒”垦荒,但是当时办“家”的思想主要是补习文化,大部分学生经过复习都升入了上一级学校。一九五七年、一九五八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始加强了劳动教育。直到一九六四年根据党关于实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青少年之家才走上了半工(农)半读的康庄大道。
十一年来,青少年之家的基本经验是:
突出政治,面向农村。社会青少年来“家”之初,思想情况一般比较复杂,许多人急于找个人“出路”,对国家需要和个人前途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有些人信心不足,心情苦闷。青少年之家针对这些活思想,每当新生入“家”时,都用较长时间带着“什么是革命青年的前途和理想”、“怎样当好革命接班人”等问题,组织学生反复地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立场、革命的世界观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树立为革命而学、服从国家需要、做革命接班人的远大志向。
近几年来,青少年之家把政治思想教育,落实到上山下乡的革命行动上。针对一些青少年轻视农业劳动,不愿去农村等思想,加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以农为荣、以农为乐的思想,多次组织学生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还学习和讨论了邢燕子、董加耕以及青少年之家的学生到密山垦荒的模范事迹,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说:“过去总觉得升学或在城市找个称心的工作才算有出息、有前途,现在才认识到只要听党的话,服从祖国需要,做什么都是革命工作,都有前途。”
青少年之家在向学生加强上山下乡教育的同时,还把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和劳动安排,按照面向农村的要求做了调整。开设了农学、畜牧兽医、果树、木工、瓦工等专业;各类班级和自学小组的教学内容,也根据农村的需要做了调整。在劳动安排上,农业劳动的比重也比过去多了。这就为上山下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青少年之家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大小、文化高低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有工读初中班,吸收应届的高小毕业生,学制四年。有定班级、定专业、不定学习年限的半工(农)半读中、初级专业班。有自学小组和各种专业的短期训练班。这种训练班是根据学生的自愿与爱好,有选择地吸收自学小组的学生参加。自一九六三年以来,先后办了无线电、收发报、财会、缝纫、木工、瓦工等训练班,一般是四至六个月一期。青少年之家在安排劳动时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在一般情况下,半日劳动,半日学习,有时也采取集中短期劳动,集中学习的办法。
青少年之家在教学工作中,敢于打破各种框框,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教学方法采取学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学什么的办法,把生产现场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老师口传手教,教得切合实际,学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他们还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他们不搞考试,也不机械地规定教学进度。
专业队伍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充分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家”。青少年之家只有八名教职员。仅仅依靠这几名专职人员,要想办好这样一所学生多、形式多、学习劳动地点又非常分散的学校是有困难的。他们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专职干部积极性的前提下,实行专业队伍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聘请了三名退休老工人和十一名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又从学生中选出三十六名辅导员,组织了一支群众性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不仅要教好课,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劳动和学习全面负责。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家”。青少年之家创办初期,物质条件很差,没有教室,没有设备,师生就自己动手打坯、捡砖头,盖起了两栋二百四十平方米的简易房,还自己动手做了篮球架子、乒乓球案子等体育器材。以后,物质条件逐步好了,但是他们仍然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家”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修建了青少年之家的大门、厕所、礼堂、门窗,还铺上了地板。不仅如此,连农场每年需要近万捆的烧柴,也是师生们利用农闲季节,顶着风雪到远离四五十里路的山里打来的。学生说:“建设自己的‘家’,千辛万苦都不怕。一心学‘八路’,一心学‘抗大’。”
(附图片)
青少年之家农学专业班的学生们在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显微镜观察。
青少年之家的同学们在自己的农场里收割谷子。


第2版()
专栏:

半工半读民办中学培育新人
重庆市市中区文教科 重庆市教育局工作组
重庆市市中区历年公办中学招生以后,都有一批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学,他们就坚持贯彻执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发动群众,举办民办中学,满足广大群众的子女的入学要求。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克服了重重困难。缺乏校舍,群众就挤出民房来,民房还不够用,有的就搭简易棚房。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都维持在最低水平。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全市中区已有民办中学十八所,学生一万零五十人。从去年开始,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推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已将十所改为半工半读。
实行半工半读好处多
一年来的实践说明,民办中学实行半工半读,好处很多。
有利于多快好省地普及教育。市中区高小毕业生逐年增多,专靠公办全日制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升学要求。由于有十所民办中学改为半工半读,挖掘了校舍、设备的潜力,又多招了两千多名学生。民办中学招收高小毕业生的人数,由去年的百分之十六点九二,上升到今年的百分之二十九。公办、民办中学合计,全区高小毕业生上中学的已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民办中学招收的是未考取公办中学的学生,基础一般较差。但是,他们到了半工半读学校,一面读书,一面劳动,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经常受到工人阶级先进思想的熏陶,思想觉悟普遍提高较快。例如解放碑民办中学二年级的二百二十六名学生,刚入学时,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小学时表现较差,现在绝大多数人有了显著转变,有两人加入了共青团。刚入学时,不少学生成绩不好,现在学习成绩普遍上升。学生反映:“半工半读,理论同实际结合,容易懂,学得扎实”。通过劳动,学生体质也有了增强。工人赞扬半工半读学校“能把毛铁炼成好钢,培养出可靠的接班人”。
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过去,民办中学主要靠收学费和国家适当补助维持经费开支,因此,学费标准较高,学生家庭经济负担重。实行半工半读以后,学生参加劳动,勤工俭学,这就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学生到工厂作些辅助性劳动,就使师傅增加了有效工时,工厂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
因地制宜安排学生劳动
民办中学实行半工半读,对于学生的劳动安排,要因地制宜。市中区民办中学数量大,有的学校规模也不小。因此,以单一的办法解决劳动基地是有困难的。他们从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安排学生劳动。
一种是同工厂挂钩,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参加生产劳动。这是解决劳动基地的主要出路。这种办法,对工厂也有好处。工厂不仅可以得到辅助劳动,对培养出来的人,根据劳动计划,也可以优先录用。这种做法,对中、小型工厂更为有利。因此,不少工厂乐意挂钩。目前,十所民办中学,同工厂挂钩劳动的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
另一种是分散安排。离工厂较远,同工厂挂不上钩的学校,就搞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包糖果等。从事这种劳动的学生,约占百分之十。
还有一种是学校办工厂。有四所规模较大的学校,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举办了小型工厂,安排部分学生劳动,作为劳动基地不足的补充。学校办的工厂接受加工订货,既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劳动问题,又为学校提供了部分办学经费。现在,有四个学校办工厂,能容纳一千名学生劳动。
课程设置要从实际出发
民办半工半读中学,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提出统一的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在课程设置、学制年限等问题上,又可从实际出发,打破框框,灵活安排。民办半工半读学校学生的工与读,一般都是各占一半,学制为三年。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升学,一部分根据需要在城市就业,还有一部分上山下乡。个别学校也可以根据挂钩单位的需要,按照劳动技术后备力量的要求进行培养,学制可以适当延长。为了保证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质量,我们的作法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程设置精简集中,妥善处理文化科学和生产知识的教学安排。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几门课程。其中,政治、语文、数学三门,要求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专业知识,一般是开设一门通用的生产知识课,如识图、工农业生产常识等,课时每周一至二小时。学生所学工种的工艺课,则放到劳动中去讲。同挂钩厂劳动计划基本衔接的学校,也在保证学生学好主要文化课的基础上,适当开设专业知识课。
加强领导,依靠群众
区的党政领导都很重视民办中学实行半工半读的工作。区委常委专门开会讨论试办半工半读的问题。在区委的领导下,在民办中学的师生中,都广泛地开展了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教育制度的教育。今年暑期招生时,又以教师为骨干,组织宣传队伍,利用居民会、妈妈会等多种形式,在居民中进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宣传教育。区委还责成宣传部统一领导管理民办半工半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十八所民办中学建立了四个联合党支部,区团委也在学校中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大大加强了党对民办半工半读学校的领导。区人民委员会教育科也配备了专管干部和教学研究人员,经常管理民办学校工作。区教育行政部门从教育方针、政策、教学业务、教师的培养提高等方面,加强了对学校的领导。
为了调动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得到群众的监督,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由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管理委员会。学校管理委员会是依靠群众办学的组织形式,学校的重大工作,都要经学校管理委员会讨论、研究。建立并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就使学校得以在群众中扎根,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


第2版()
专栏:

“为劳动人民办的好学校”
——郑州市办了一批街道工读班
郑州市教育局
近年来,我们在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过程中,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创办了一批街道工读班,将街道上的社会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政治、文化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在,街道工读班已成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阵地。去年十一月,我市二七区解放路办事处创办了第一个工读班。后来,经过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现在,全市三十三个街道办事处中,已有二十六个街道办事处办起了四十五个工读班,共招收学生一千二百多人。这些工读班分布在三十多条街道上,一般每班二三十人,规模小、设置分散,便利学生就近入学,也便于安排劳动。
街道工读班的学生,有的是因为家庭人口多,负担重,无力上全日制学校,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没有考上高一级学校。他们大都是十岁到十五岁的青少年,还不到就业年龄,但是,终日闲散无事,蹓街转巷,很容易受资产阶级和封建迷信思想的腐蚀。广大群众、家长和街道干部,都迫切希望采取适当形式,将这些青少年组织起来,加强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接班人。我们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创办工读班的。
我市的街道工读班都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办起来的。有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把会议室、办公室让给工读班作教室。有的居民听说工读班缺教室,就主动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有的工读班用青石板和碎砖头垒起来当桌凳。教师是聘请街道优秀知识青年来担任。同时,教育部门也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尽力给予支持。目前,工读班的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我市各街道工读班,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阶级教育为纲,大抓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不少工读班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有些工读班讨论了“为谁学习?”“为谁劳动?”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很大,不少孩子对学习和劳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部分工读班都认真坚持了半工半读的原则,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现在,这些工读班大都和地方国营工业和手工业厂社挂钩劳动。少数工读班还自办小工厂。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并邀请工厂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批街道工读班虽然创办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劳动,既提高了文化水平,又学到了生产本领;既为国家创造了物质财富,又解决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原来被认为不好教育的青少年,如今变成了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加入了少年先锋队,有些还加入了共青团。最近,有一批年龄较大的学生,热烈响应了党的号召,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街道工读班,不仅是对街道青少年进行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在城市里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一种新形式。它为进一步满足城市劳动人民子女的入学要求,多快好省地发展和普及城市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城市劳动人民的热烈欢迎,群众都称它是“为劳动人民办的好学校”。


第2版()
专栏:

办起劳动后备讲习所以后
中共旅大市香炉礁街道总支委员会
一九六三年,旅大市沙河口区香炉礁街道办劳动后备讲习所以前,全街道八百余名社会青年,因为没有人管理教育,有些人严重地受着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些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随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把这些青年组织起来。开始时,我们以民兵形式组织了三百多名青年,开展了打扫卫生、拥军优属等公益性劳动,也搞了一些学习活动,收效很好。同年八月份,我们又重新组织了七百多名青年,成立了青年大队(下设中队、小队),学习毛主席著作,通过练武、公益性劳动和报告等形式进行教育。一九六四年动员青年上山下乡时,又把青年大队变成政治训练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们的思想觉悟大为提高。两年来,已经有三百三十三名青年上山下乡,有的参加了工业建设和服兵役。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种教育形式,应该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今年,我们就把这种教育形式改为劳动后备讲习所。
劳动后备讲习所的教育,以政治为主,大学毛主席著作,大讲革命,大讲阶级斗争,大讲上山下乡,使青年初步树立革命的世界观,明确为人民服务,以农为荣,以农为乐。同时进行劳动教育,组织青年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加强劳动观点,并使他们学会某一方面的劳动技能。现在,不少人学会了修鞋、理发、缝纫、卫生保健、修自行车、修收音机以及电工、木瓦工等活。他们在上山下乡以后,很受群众欢迎。
劳动后备讲习所起了那些作用呢?
第一,把青年组织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提高了青年的思想觉悟,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对青年的侵蚀,改造了犯有各种错误的青年。街道青年的思想面貌有了显著变化,出现了“五多五少”的新景象。即:要求进步的人多了,思想落后的人少了;新人新事多了,道德败坏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好逸恶劳的少了;守法守纪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走革命化道路的多了,想邪门歪道的少了。
第二,统一和加强了劳动后备力量的管理,妥善地解决了上山下乡与企业招收工人的矛盾。讲习所组织起来以后,把上山下乡与招收工人统一纳入讲习所,在经过教育,提高觉悟的基础上,采取群众公议、街道批准的办法,统一安排招收工人与上山下乡。这样做,青年、家长、安置和劳动部门都很满意。
第三,为活跃街道工作,办好社会主义街道,起了积极作用。过去街道工作,人少事多,学习不好,各项工作开展的不活跃。讲习所成立以后,培养出了一批积极分子。两年来,劳动后备讲习所培养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学龄前儿童义务辅导员、讲革命故事员、读报员、宣传员、卫生保健员等三百多人。他们成了街道干部的有力助手,真是召之即来,一呼百应,有力地推动了街道工作的开展。


第2版()
专栏:

管好教好我们的革命后代
本报评论员
青少年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未来。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新中国要为青年们着想,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
今天尚未成年的青少年,明天将要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青少年是我们的革命后代,我们一定要管好教好我们的革命后代。要在他们未成年的时期,给以良好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在斗争中得到必要的锻炼。要创造适当的条件,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把他们造就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技术知识、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新的一代。
新中国建国十六年来,我们在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推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中等教育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文化事业长期以来是“一穷二白”,在短短的时间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仍然有一部分尚未成年的青少年不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我们要象关心在学校读书的青少年那样,关心这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家在农村的青少年,是农业的辅助劳动力,可以就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家在城市的青少年,是劳动的后备力量,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把他们组织起来,加以培养教育,使他们逐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长文化科学技术知识,逐步养成劳动的习惯,学会劳动的本领。这是关系到跟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保证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防止产生修正主义的革命大事,绝对不能忽视。
本报今天发表的牡丹江、重庆、郑州、旅大四个城市管理、教育青少年的经验,充分说明了我们能够逐步把青少年全部管起来,能够把他们管得很好、教得很好。这些城市的有关人员认识了管好教好青少年的重要性,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办起了青少年之家、半工半读民办中学、工读班、讲习所等等,把城市没有升学的青少年组织起来,一边劳动一边读书,使他们接受更多的教育和锻炼,使他们在成年以后,能够为人民、为中国革命、为世界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这就是对革命后代负责,对革命事业负责。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这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