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阳光 空气 粮食
云天
“我们只有觉悟到毛主席著作对于我们革命者象‘阳光’、‘空气’、‘粮食’一样需要,才有可能把毛主席著作学好、用好。”这是王杰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归纳出来的几句话。
有的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归纳出来的却是另外几句话:“一看就懂,一放就忘,一用就错。”
同样的学习,不同的归纳,原因在哪里?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革命者的觉悟问题。
一个人,如果离开阳光,离开空气,离开粮食,是难以生活的。因为,人们需要温暖,需要呼吸,需要营养。在这个问题上,谁都容易“觉悟”起来的。
一个革命者,如果离开毛泽东思想,那就是离开了精神上的“阳光”、“空气”和“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胜利地进行革命斗争。因为,革命者需要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射,需要毛泽东思想的“空气”熏陶,需要毛泽东思想的“粮食”哺育。在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就不免“觉悟”得迟缓一点。
想想中国的革命历史吧!当着“左”倾或右倾机会主义把持党的领导的时候,革命的航船曾被引入几乎无法自拔的险滩;而当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射全党的时候,革命的航船就乘风破浪飞跃前进,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就英勇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看看现在的一切革命工作吧!不论哪一个地区、机关或个人,某一个时期,没有严格依照毛泽东思想去分析事物,在工作中,一定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偏差,给革命带来不应有的损害;另一个时期,真正作到毛泽东思想挂帅,在工作中,就一定可以排除万难,取得辉煌的成就。
中国革命的历史,农业中的大寨,工业中的大庆,雷锋、王杰以及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这些事实说明,毛泽东思想,这个精神上的“阳光”、“空气”、“粮食”,对革命者说来,同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粮食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更重要。
现在,千千万万的革命者,正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奋勇前进。就是一些革命的敌人,他们也逐渐地认识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美帝国主义的喉舌《纽约时报》在十月十一日的报面上刊载一幅广告说:“毛泽东……是不容被忽视的。每一分钟他都在创造新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看吧!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已经使得美帝国主义“每一分钟”都感到不安了。让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空气”、“粮食”把我们哺育得更加坚强起来,给美帝国主义的“生命”以更大的“影响”吧!


第6版()
专栏:

红旗飘(对口词)
——读《王杰日记》
田间甲:一曲高歌,
唱遍全国。乙:一支火花,
光芒长耀。甲:海河工地上,
大地当鼓敲;
数十万大军,
汗花似雪飘。乙:要让天下城郭,
洒满红色浪涛;
把那披着人皮的妖怪,
一个个都冲倒。甲:革命浪节节高,
不许修正主义唱反调。乙:是“革命的良种”,
就冲向大风暴。甲:王杰,
他是红色浪涛。乙:王杰,
他是红色号角。甲:王杰,
有重担他敢挑。乙:王杰,
他舍身救人风格高。甲:手捧主席著作,
革命二字他记牢。乙:仰望千丈红岩,
脸不变色心不跳。甲:他那青春的果实,
是“革命的良种”。乙:他那鲜红的历史,
是用红灯照。甲:他那鲜红的历史,
是用红笔写。乙:他那青春的果实,
是用壮志雕。甲:面对党面对祖国,
正无愧主席教导。乙:王杰他的一生,
正是红旗飘飘。合:生在红旗下,
长在红旗下;
王杰的一生,
平凡又崇高。
普通一战士,
胸怀万丈潮;
生为革命战,
死为革命笑。
王杰的一生,
是一首战歌;
困难当头不退却,
烈火烧身不变调。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


第6版()
专栏:

王杰同志和她们在一起
在北京第三棉纺织厂并粗车间里,最近出版的黑板报和大字报上都写满了王杰同志的名字。他的名字出现在工人写的诗歌里,决心书上,也出现在巨幅标语上。这些天,大家不论是在会上,还是在宿舍里,都在议论着王杰。王杰这光辉的名字激励着姐妹们,她们正以王杰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精神投入到赶、超运动中。车间的黑板报,记载着数不清的学习王杰的先进事迹。
在车间悬空挂着一幅巨幅标语:“为细纱服务,保证粗纱供应”。这是一幅普通的标语,但也并不寻常。“为细纱服务”作为一句口号,过去还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提过。并粗车间,是个半成品车间,主要是为细纱车间服务。过去,她们却很少想这些,只是按计划部门规定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甚至连细纱车间也很少去。有时不是供应不上细纱的需要,就是粗纱多了只好停车。学习了王杰以后,丙班工人最先联系了这个问题检查了思想,她们提出了要跟细纱车间加强联系,要树立“为细纱服务”的全局观点。“为细纱服务”,也就是对革命负责,为革命服务,王杰同志就是以这种精神为党工作的。于是姐妹们就提出了这个响亮的口号。
十日,夜里十点半钟,甲班的共青团员和青年工人,下班以后没有换衣服,就去访问了细纱车间。她们想,既然为细纱服务,就该听听她们的意见,好照镜子,改进自己的工作。细纱车间乙班工人,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也不客气地指出并粗车间没有按整数落纱,落的纱尺度长短不一样,给细纱车间工作带来了困难的缺点。
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细纱车间不知提了多少意见,可是一直没有解决。这次,她们决心学习王杰,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克服困难,整数落纱,前纺为后纺服务。可是要做到整数落纱,不但麻烦费事,困难也不少。郭美英开始起龙筋时,摔了好几次,胳膊都摔疼了,但她一想到王杰又鼓起了勇气,加强了信心。为了快点掌握整数落纱的技术,早点能为细纱车间供应整数落纱的粗纱,大家的劲头特别高,你帮我,我教你,掀起了一片学习的热潮。
十一日,生产组长宋本礼,一上班就到细纱车间了解情况,他一看,粗纱只有最低的储备量了,马上回来告诉了丙班。大家一听,改变了揩车的机台,保证了粗纱的供应。
并条的吴兰英、徐美庭、焦宝珍三人,同机台不同班,去年她们组成了“三姐妹”,经常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互相交心,在生产上互相帮助,创造方便条件。这个星期天,三姐妹聚到徐美庭家中,学习完主席著作以后,就研究如何学习王杰。她们认为敢不敢学习王杰,也就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决定不怕困难,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快机台速度,改变并条供应不上粗纱的情况。十九岁的焦宝珍,开始有些胆怯,但在王杰的鼓舞下,加上两个姐姐的帮助,她把机器开得飞转。
最近她们又到京棉二厂学习先进经验。她们对二厂并不陌生,过去她们也去过。但这次却大不相同了。她们回来以后不是象过去那样强调二厂的条件了,而是对比王杰,纷纷检查了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姜淑清说:“二厂随时随地抓紧时间搞清洁工作,所以他们清洁工作搞得特别好,我一天做一次,有时还不大认真。和王杰练兵的精神对比,做得更差了。为了保证质量,我今后一定做好清洁工作。这不光是清车,也是清自己的思想。”
并条要提高生产效率,断头是个关键问题。于是青年工人纷纷向老工人张文兰学习并条机后不断头的经验。不但到机台上去学,还把老工人请到集体宿舍里教。小姐妹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研究断头的问题。
落纱的不只管落纱,挡车工也不只光看车,在那里,互相帮助已经成为风气。甲班的工长有病了,四个生产组长主动地挑起担子,互相协作,很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纺纱、织布,就是为了革命。为了纺好纱、织好布的共同目标,她们虚心学习,互相帮助,发扬共产主义风格。
王杰同志的名字,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鼓舞着姐妹们前进。王杰同志和她们在一起。
〔似茵〕


第6版()
专栏:剧评

农村新歌赞新人
——《一串项链》《老保管》等小歌剧观后
吴一立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剧团和武威专区歌舞剧团演出的四出小歌剧《一串项链》《这不是小事》《老保管》《新媳妇来了》,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和先进农民的形象。
戏里,我们看到了放牧员桑巴、生产队监察员梁德贵、老保管包老爹、红旗生产队女队长和祁连生产队贫协代表王大娘等先进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热爱集体的先进思想。
在《一串项链》里,在暴风雪即将到来的紧急关头,桑巴为了保护集体的牲畜,决定献出自己家里的牛毛。但老伴扎西吉却为了女儿丹木尕的婚事,要拿牛毛去换钱来买珊瑚项链。这里产生了矛盾,而且越来越尖锐,似乎在这个家庭里没法解决了。这时,桑巴让女儿丹木尕把他们家在解放前受头人迫害而保留下来的纪念物——一串铁锁链拿了出来。看到铁链,一时糊涂的扎西吉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扎西吉回忆起了阶级的大苦大仇,因而转变了思想,解决了矛盾。在这似乎平淡的家庭纠葛里,却使观众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在《老保管》里,我们看到生产能手、保管员包老爹的爱社如家、大公无私的精神。这位被群众誉为“爱惜农具比命贵”的红管家,为了节省修理农具的开支,自己学会了木匠活,为生产队节约了大笔的农具费。但是,有自私自利思想的社员铁锁,不但不爱护集体的农具,而且还拿集体的农具出气,弄坏了新铧。不给他换铧头时,还反咬包老爹一口,要他负耽误生产的责任。这里,戏剧冲突已经够强烈了,那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包老爹的女儿新从学校回农村来参加生产,不慎也把铧头碰折了。包大娘违反保管制度,私自给女儿换了新铧头。铁锁因此误认为是包老爹徇私。包老爹从这件事认识到,要想保管好农具,还得管好人,做好人的工作。
《新媳妇来了》一开场就给人一个红火的喜剧场面的印象。通过王大娘的一大段独白和独唱,使观众亲切地感染到新媳妇巧红娘家村子里斗争生活的热烈气氛。巧红是红旗生产队的“一条铁臂膀”,现在要嫁到祈连生产队来了。这两个队正在挑战竞赛,又当春耕大忙时节,娘家队在送人之前,先送来了支援婆家队的种籽、树苗和鱼种。这些东西装了一大车,被祁连生产队的社员大仓误会为嫁妆,大仓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大娘。而身为贫协代表的婆婆王大娘,是坚决不接受儿媳的什么嫁妆的。这样就展开了喜剧的情节,在情节发展中,突出地刻划了王大娘坚持新风尚,破除旧习惯的新思想;也歌颂了两个生产队之间的比、学、赶、帮、超的共产主义风格。
在《这不是小事》里,通过对梁大婶自私自利思想的对比,把梁德贵的无私的性格表现得很突出,情节也比较生动。
这几出戏里的新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戏里的音乐,在刻划人物性格和烘托情节的气氛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相当成功地发挥了歌剧艺术的特色。比如在《一串项链》里,当丹木尕拿出了铁锁链时,音乐强烈地烘托了人物的激动心情,桑巴、扎西吉等歌唱的曲调,既有藏族风格,也有人物的个性。这是作者运用藏族民族曲调而加以创新的结果,也是同演员的演唱修养比较好分不开的。扮演扎西吉的藏族演员文茂吉,还是第一次演歌剧,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很难得的。又如《老保管》的音乐是以河西民歌为素材的,经过创造,既不失原民歌的特色,又有较强的戏剧性,扮演包老爹的演员姚长安,演技老练,唱工细致,能通过演唱,朴实地刻划出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变化。再如《新媳妇来了》的音乐,是运用陇南影子腔和民歌来进行创造的,音乐语言比较丰富,能充分地表现出戏里几个人物的欢快明朗的思想感情。扮演王大娘的青年演员刘淑慧,四年前还是一个中学生,现在,她的唱工已博得观众的普遍赞赏。《这不是小事》虽然以陇剧的基调为主,但也有所创新。《这不是小事》《老保管》《新媳妇来了》三出戏里都运用了陇剧的拖腔伴唱形式,既产生了烘托气氛的效果,更主要的是能使观众欣赏到甘肃地方音乐的风格与色彩。


第6版()
专栏:

王杰诗抄小钎子硬又尖,每天随我去开山。不管岩石有多硬,都能把它来戳穿。
一九六一年九月×日服役虽已期满,怎能解甲归田!台湾还没解放,越南形势紧张,刚果斗争激烈,约翰逊到处扩军备战,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哪能放下枪杆把锄头换!服役期满,不能向后转,认清形势、扭正方向盘。身在连队眼把世界观,帝国主义不消灭,枪杆永远扛在肩。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少年儿童祖国花,祖国建设要靠他,主席思想来浇灌,早日成为革命家。
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来此之后,没有灯,学习和休息都不方便。戴义宏同志见此情景,便自动出钱买灯,供大家学习主席著作用,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感人至深,特写小诗赞扬并学习。一盏明灯放中央,手捧“毛选”学习忙;学了愚公移山志,游泳当中做闯将。烈日当头皮晒黑,大风大浪无阻挡;革命战士练为战,人人要把蛟龙当。学了《纪念白求恩》,毫不利己专利人;自愿买灯为大家,这种精神要学习。帮伙房、挑洗脸水,衣服被单争着洗;两个“极端”作尺子,互相学习同前进。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四好五好花正浓,一年又比一年红。新的一年更跃进,跃马横戈向前冲,半年初评“加油站”,检查评比把“油”添。分秒必争学“毛选”,如同紧握方向盘。眼前道路更宽广,步伐更快永向前。
一九六五年七月×日


第6版()
专栏:

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宣传画)
黄驾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