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光辉道路
——记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
在首都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厅里陈列的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用图片、模型和实物,生动形象地向人们介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光辉道路。
这次展出的五十二个大寨式农业典型,是从各地涌现的成千上万个先进单位中选拔出来的。它们的事迹生动地反映了我国亿万农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群策群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各种地区、各种自然条件下,迅速改变自然面貌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光辉成就。展出的单位中,有长期艰苦奋斗改变自然面貌的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有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区和县,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产稳产的专区和大城市郊区。
许多大寨式农业典型单位的事迹强烈地显示出:那里有了大寨精神,那里的人、土地、生产和生活,就会发生变化。
沿着毛主席指出的道路前进
这次展出,是我国农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次检阅。
十年前,当我国农村出现社会主义高潮的时候,毛主席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任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同时指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毛主席的伟大号召,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和雄心壮志,也指出了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富强国家的光明道路。
“咱们有党的领导,有集体,有土地,有石头,有劳动力,建设山区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这辈子不行还有儿孙后代!”这是山西大寨人在向穷山恶水开战时发出的誓言。
发出同样豪言壮语的,还有山东的下丁家人和厉家寨人,河北的南滚龙沟人,河南的南崔庄人,江苏的新五人,广东的芙蓉人,云南的松林人,甘肃的火烧沟人,陕西的高西沟人,内蒙古的当铺地人,吉林的扶余人……以及千千万万不甘贫困落后的人。
他们说,毛主席提倡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生在旧社会,一家一户敢于移山;我们生在新社会,有集体,力量不知比愚公大多少倍,为什么不能改造山河!
他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桥是人搭起来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他们说,不吃这辈子苦,难有下辈子甜。怕苦,就建不成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武装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的革命精神振奋了,志气增长了,胆量壮大了,办法也多了。于是,一处处改造山河的规划制订出来了,一场又一场向大自然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每当人们遇到了新的课题,碰到了困难,遭到了挫折的时候,一次再次地重温毛主席著作,就会心明眼亮,前进的步子迈得越加扎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次展览,也是一个进行自力更生思想教育的课堂。这次展出的所有先进单位,不论是处在条件较差的山区,还是处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凡是面貌变化最大的,生产上升最快的,都是依靠群众,依靠集体,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大寨人说,这个办法好,那个办法好,自力更生办法最好。面对着一座座荒山秃岭,面对着一块块瘦土薄田,大寨人没有向国家要钱要物,就凭集体智慧和双手,硬是搬掉十几万立方米的石块,筑起一百八十条石坝,建成一块又一块“大寨式”高产农田。大寨人根据切身的体验,总结出自力更生的“十大优越性”,闯开一条崭新的道路,为全国农民树立了勤俭创业的活样板。
河南林县治山治水的英雄业绩,让人们看到自力更生精神的威力。林县原是一个“光坡秃石头、沙石枯河沟”的穷地方。人们渴望着水,多少年来,一直盼望有一天能把北面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可是,在旧社会,这是一个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一九五八年,林县人民在党的总路线的鼓舞下,制定了“引漳入林”的规划,要把漳河拦腰斩断,在太行山腰开凿一条长长的渠道。
面对这样大规模而又复杂的工程,有人提出:“能不能向国家要一些开山机器呢?”更多人的响亮回答是:不能,国家这么大,大家都向国家伸手还行!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英勇的林县人说得出,做得到。他们冲破重重困难,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走陡坡,过高崖,穿过五十多处悬崖绝壁,闯过一百三十多个山头,凿通四十二个山洞,挖出了长达一百四十二里的山间渠道,使一向缺水的山区实现了水利化。人们给自己修的渠道起了最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红旗渠”。
这种劈山造河的壮举,岂止是林县人的独创。展览馆的大厅里,陈列着山东黄县下丁家人开山凿石用的一个铁锤。这个铁锤原有一尺多长,磨得只剩几寸了。在开山取石的斗争中,下丁家人把山地削成平地,把地下的大石头一块块掀上来,把地上的大石头一块块搬走,把土里的碎石子一筛筛滤出去,然后又在一条条山沟里筑起水库池塘,建造成“三层楼式”的灌溉网,分别浇灌山上、山腰和山下的农田,使这个原来“山高地薄石头多、天地自带三分灾”的穷山村,变成了一个山青水秀、高产稳产的富山庄。
从展出的一幅幅照片,可以看到多少原来的秃岭荒山,如今变成层层梯田;多少风沙干旱的地方,变成了肥沃的草原;多少原来的砂石山坡,变成了花果山;多少原来寸草不生的涝碱地,变成了作物竞长的良田。这些,都闪耀着自力更生思想的光辉。
然而,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常常给人们带来意料不到的困难;不甘死亡的阶级敌人,总是寻隙伸出它们的魔爪;小生产者残留的习惯势力,往往遮蔽着人们识破大自然秘密的眼界。这就使得人们不仅要同自然界斗争,同时又要向阶级敌人斗争,向人们头脑中的习惯势力斗争。河北平山县南滚龙沟由穷变富的经历,就是这种复杂斗争形势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九五六年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南滚龙沟人把当地山洪为害最大的跌马崖背闸起来。经过几场小雨,水没出沟,有的人就高兴地说:“这下算是牵住龙王鼻子了!”未想到,几场大雨,引起山洪,把新建的十多道闸沟谷坊冲垮了。这时,本来对治山治水有怀疑的人动摇了。党支部及时领导群众总结了经验教训,重新组织力量,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坚持斗争,又苦干了两个冬春,三战跌马崖背,直到取得胜利。可是当他们要劈开“蛇仙崖”,打通盘山渠道时,几个未改造好的富农分子,又出来造谣惑众,说:“惹翻了蛇仙,要降祸闹灾。”人们用行动回答了阶级敌人,“蛇仙崖”被凿穿了。可是阶级敌人还不死心,在垒地堾时,又暗施“外整内空”的毒计,企图让暴雨把地堾冲毁。然而,阶级敌人的阴谋很快又被揭穿了。人们从阶级敌人的破坏事件中受到教育,施工更加精细了,地堾修得格外坚实。就这样,南滚龙沟人和天斗,和地斗,和阶级敌人斗,整整斗了十年,才取得了治山治水的决定性胜利,在深山区创造了亩产超过千斤的奇迹。
南滚龙沟人经历过的这种复杂的斗争,山西的大寨经历过,其他地区的大寨式先进单位也经历过。在治山治水斗争中遇到过,在征服风沙的斗争中遇到过,在改变每一项落后的耕作技术中遇到过。参加这次展出的五十二个先进单位,几乎无一不是经过艰苦复杂的斗争才得到胜利的。
无穷的智慧,巧妙的斗争
我国农民以无穷的智慧同大自然进行巧妙的斗争,在这次展览中得到生动的反映。他们在各种各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应客观规律,摸透作物习性,使“农业八字宪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这次展出的五十多个单位,在这方面各有独创,各有特色。
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各地都有不少发明创造。山西大寨的陈永贵,根据山区干旱的特点,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创造了“三深法,海绵地”抗旱办法,抵住了大旱,保住了丰收。黑龙江省的吕和,经过长期观天看地,创造了适合东北西部平原推广的“三看三定”抗旱播种法:看天时,定作物比例;看雨情,定播种顺序;看墒情,定播种方法。甘肃火烧沟人对付干旱,采用的却是另一套办法。火烧沟在历史上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烧沟,严重干旱,十年九不收。解放后,这个只有十二户、不到一百人的小山村,在党的指引下,运用当地铺砂抗旱的经验,八年的工夫平均每人铺砂田三亩三分,征服了干旱,发展了农牧副业生产,去年平均每人生产一千一百八十多斤粮食。
内蒙古当铺地人巧治风沙的事迹,给参观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解放前,当铺地是一个几乎被沙吞没的地方。解放了,人们的智慧也得到了解放。他们多方面观察风沙流动的规律,发现沙丘“剃头”以后,风会把沙吹走,于是就把沙丘扒开,在低处修迎风坝,让风把沙吹到低处去。在修渠时,他们发现沙随水走,于是又创造了“水拖沙龙”的办法。就这样,用人力、风力、水力搬掉几百个沙丘,营造了成行成片的固沙林,用泥压沙,引洪淤澄,终于挡住了狂风,治服了“沙龙”,变沙荒为绿洲。
河南南崔庄人和江苏的新五人,是治理盐碱地的能工巧匠。他们根据“盐随水来,随水走”的规律,创造了一套治理盐碱地的办法。新五大队原来是一个“风一吹冒盐花、十亩庄稼一担挑”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一连苦战八年,挖沟七十条,加上修塘、建涵闸,共动用土方二十二万立米,全部农田实现条田化,把盐碱窝变成了粮棉仓。
这次展出中还介绍了不少栽培水稻的先进经验,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有单季稻的,也有双季稻的。全国闻名的农民科学家陈永康的水稻栽培经验,已经在太湖地区普遍推广了。陈永康根据他多年种田的实践,创造一套适应水稻生长规律的栽培技术。近年来,他又根据水稻品种的变化,发展了原来的栽培经验,争取了更高的产量。吉林省朝鲜族种稻能手崔竹松,经过十五年的试验,根据北方地区无霜期短的特点,创造了一套播种、育秧、施肥、灌水的科学栽培技术。陈永康、崔竹松所创造的这些先进经验,在广东、湖南、福建、吉林等省所展出的水稻生产单位中,有一些得到了验证,有一些又有所发展。福建省龙海县黎明大队的三千亩水稻,去年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六百零八斤。这个高产纪录,就是科学种田,精益求精,技术过硬的成果,他们创造了完整的一套水稻栽培技术。
这些发明和创造,不仅符合当地具体情况,促进了粮棉增产,而且也促进了农业科学的发展。展出提供的大量材料说明,各地派出大批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下乡蹲点,同农民实行三结合,种植试验田、样板田,推广劳动模范的先进经验,普及科学研究成果,创造了大量高产稳产的样板。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个学科学、用科学,实行科学种田的群众性运动,正在各地农村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着。
大寨精神无往不胜
这次展出强烈地显示:大寨之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光辉道路。发扬大寨精神,农业生产就会大发展。地多的地区能大发展,地少的地区也能大发展;平原地区能大发展,在山区也能大发展;粮食生产能大发展,多种经营也能大发展。
浙江黄岩县妙儿桥大队的事迹,是南方人多地少地区的一个例子。这个大队平均每人只有三分八厘粮田,一分九厘桔园。他们在五分七厘地上闹革命,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去年,平均亩产粮食达到一千六百一十一斤,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一倍半。近五年来,粮食年年自给有余,还为国家提供粮食六万斤,柑桔一百六十一万斤。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的客观可能性,在我国许多地区,如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就是每人一亩田、几分田,也能生活得很好,也能对国家作出一定贡献。黑龙江甘南县太平生产大队发展生产的事迹,在人少地多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个大队有两千一百多口人,拥有两万五千亩土地。由于耕地多,劳动力少,目前耕作还比较粗放,单位产量也比较低,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八十斤。然而,这个产量水平比解放时已经提高了两倍多,比一九五七年也增加一倍多。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国家的贡献也很可观,近几年,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都在一万斤以上。而且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社员生活日益富裕,大队公共积累达一百多万元,社员收入增加,大部分社员有存款。
大寨式大队的生产能够大发展,再看看大寨式公社和县单位的生产发展成就!云贵高原乌蒙山上的松林公社,解放初期这里的少数民族农民还是刀耕火种,在党的扶持下,他们十多年来不断改革耕作技术,生产得到大发展。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新疆皮山县各族人民,用八年时间在戈壁滩上修新渠道,改旧渠道,大量营造防风林,使旱乡变水乡。去年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五六年增长百分之九十二,棉花增长一倍多,油料增长二点八倍。向称“鱼米之乡”的浙江嘉兴县,农业生产的成就也是振奋人心。粮食亩产平均达到八百四十六斤,全县十万多农户平均每户养猪四点八头,粮食和牲畜都提前三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一个队,一个社,一个县可以加快生产速度,那么在更大范围的地区,农业生产能否以较快的速度实现高产稳产呢?上海和北京郊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川温江专区发展生产的成就,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
这些地区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广大社员的革命干劲,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同时充分运用各行各业的支援,有效地运用国家投资,大规模兴修水利和进行技术改革,用机械、电力等现代技术装备农业,建设大面积高产稳产田,大大加速了生产的发展。上海市郊区十个县的粮、棉、猪都提前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北京郊区最近五年来粮食平均每年增长幅度在百分之十六以上,棉花、油料、水果、牛奶和猪,分别增长了一倍到几倍。四川温江专区的领导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三结合,建立大面积样板田,进行科学试验,使麦子、水稻都获得高产。
这次展出向人们指出:大寨式农业典型单位,目前还只代表着一部分先进单位的生产发展水平。就是这些先进单位,它们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不仅在条件大体相同的大寨式先进单位之间存在着,在先进单位与它们周围单位之间存在着,在全国各个地区内部也都存在着。这种不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表明各地农业生产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可为。
大寨红旗飘扬全国
这次展出说明,一个学大寨、赶大寨、超大寨的比学赶帮超群众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它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新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大寨人说的好:一个大队算不了什么,国家是大海,自己不过是一滴水。一个大寨生产再先进,卖的粮食再多,也建不成社会主义,要是全省、全国的生产大队都办得比大寨好,国家还怕不富足!我们诚心诚意希望各兄弟队都能赶上大寨,都能超过大寨,赶得越快越好,超得越多越好!
这是大寨人的革命气魄,也是所有大寨式先进单位共有的远大革命胸怀。这次展出的大寨式先进单位,都是各地比学赶帮超运动的火车头。在他们的带动下,各地正在出现省省有大寨,县县有大寨,由一点红到一片红的新局面。被誉为“大寨之花”的山西盂县,展出了推广大寨经验的示意图,标明大寨经验已经在全县遍地开花,五百多个大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竞赛网。河北遵化县运用一面红旗带一片,百面红旗带全县,使王国藩所领导的西铺大队的“穷棒子”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发扬光大,推动全县粮食亩产量提前过了“黄河”。象盂县和遵化这样的事例,在全国各省区都可以找得到。
各地在比学赶帮超运动中,创造的许多传播推广大寨经验和本地先进经验的好办法,都在展览中作了介绍。珠江三角洲的七县三市,普遍用“请进来,派出去”办法,学习和推广本省潮汕地区的水稻高产经验。江苏启东县在一面总结推广本地经验,一面虚心学习外地经验,把一切有用的外地经验都学到手,在本县因地制宜地运用,几年之内实现了粮棉双跃进,成为全国粮棉双丰收的一面旗帜。
这次展览,使人得到启示,受到教育,看到了大寨精神的强大威力,展望了大寨道路的光辉前程。“春雨欲来风满楼,大寨红旗耀神州”。展览的事迹预示着,大寨之花将在全国遍地盛开,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新华社记者 于长钦 邵永力 谷峰(附图片)
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中的大寨大队的部分图片 蒋铎摄
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正厅的塑象 蒋铎摄
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在预展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青年代表,参观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模型,向大寨人学习改造自然的革命精神
新华社记者 李效白摄
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谭震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3版()
专栏:

大寨式农业典型展出单位
公社
生产大队
生产队
互助组


专区

辽宁省朝阳县六家子公社
安徽省怀宁县龙泉公社
安徽省桐城县徐河公社
湖南省岳阳县筻口公社
湖北省新洲县刘集公社
四川省平昌县驷马公社
云南省宣威县松林公社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黄山公社
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
吉林省延吉市长白公社新丰大队
河北省平山县宅北公社南滚龙沟大队
河北省沧州市南陈屯公社佟家花园大队
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
山西省曲沃县杨谈公社杨谈大队
山东省黄县大吕家公社下丁家大队
山东省曲阜县陵城公社东郭大队
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新五大队
浙江省黄岩县拱东公社妙儿桥大队
江西省瑞昌县大桥公社大桥大队
福建省福清县音西公社音西大队
福建省龙海县莲花公社黎明大队
福建省连江县琯头公社东升大队
广东省四会县清塘公社芙蓉大队
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公社南崔庄大队
陕西省米脂县高渠公社高西沟大队
青海省湟源县和平公社小高陵大队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县当铺地公社当铺地大队
甘肃省皋兰县武川公社火烧沟生产队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结巴乡朗生互助组
湖南省岳阳县毛田区
西藏自治区亚东县帕里区
吉林省扶余县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河北省遵化县
山西省盂县
江苏省启东县
浙江省嘉兴县
江西省余江县
湖北省新洲县
河南省林县
广东省电白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
山东省临沂专区
江苏省苏州专区
四川省温江专区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七县三市
北京市
上海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