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敢”字当头
  虞晴
太行山中的盂县,是个全县学大寨的好榜样。他们之所以学得好,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在全县干部中,不仅解决了“要不要学”、“能不能学”的问题,还解决了“敢不敢学”的问题。
学人家的长处,还有什么“敢不敢”呢?这不很奇怪吗?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要学大寨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革掉怕苦、怕累、怕困难的思想;要学大寨那种改天换地的革命气概,就要敢于革掉怕冒风险、谨守本分的因循守旧习气。盂县县委代理书记梁和义同志说得好:学大寨,主要是学他们的革命精神,这就要求学的人首先要有敢于革命的精神。不敢象大寨人那样去革命,自然就永远学不到大寨精神。
可见,学好大寨的关键,在于敢于革命的一个“敢”字。
从学习内容上说,学大寨精神,也要着重学习一个“敢”字。
大寨人是敢想敢干,敢革新,敢试验,敢冒风险,敢挑重担,敢自力更生,敢以铁手换天地的。一句话,“敢”字当头,敢于革命,敢于胜利,正是大寨精神的精华所在。
“敢”就是“不怕”。就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大无畏精神。毛主席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所畏惧的”;“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怕”就会“不敢”。怕风险,就不敢开顶风船;怕艰苦,就不敢站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和群众一道打冲锋;怕挫折,就不敢革新创造,走别人还没走过的路。一句话,“怕”字当头。这样,怕来怕去,当然只好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了。这恰恰是真正可怕的。
为了防止我们身上有这种真正可怕的情况出现,就要狠狠地破除“怕”字当头的思想,牢牢地树立“敢”字当头的思想。
“敢教日月换新天”,已经成了大寨人的气概,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个革命战士的气概。


第6版()
专栏:

  山村医生
  吴家祥
  安家在一寨,
  寨寨都有家;
  一路清脆的歌声,
  一口新学的彝话。
  药箱儿,
  长年累月肩上挎;
  茅草路上,
  走尽了秋冬春夏。
  累了——
  拧几帕山泉把汗擦;
  饿了——
  吃几口炒面荞粑。
  走东村治疟疾,
  到西寨接娃娃,
  深夜出诊,
  擎一支熊熊的火把。
  为大娘熬汤煎药,
  给产妇煮饭烧茶,
  革命热情涌心怀,
  常把彝族人民牵挂。
  灯下常读毛主席著作,
  地里勤学种庄稼;
  一颗红心,
  两手茧巴;
  要学伟大的白求恩,
  红在山岈,专在山岈!


第6版()
专栏:宇宙剪影

  关于月亮的新闻
  周芬
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又是星际航行的第一个目标。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全世界对于它的研究大大加强。现将一些重要结果分述如下:
一、不圆。初看起来,月亮是圆的,其实不然。月亮老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向着地球的一面有一个隆起部分,这方向的直径最长。月球在自转着,自转的东西要使它本身变扁。对月亮在地球上的投影的精确观测表明:月亮不是正圆形。
二、不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说明月光是白的。但月光是日光的反照。观测表明,月亮的反光本领是很小的,只能把落到它上面的日光的百分之七反射出来。大家知道,物质越黑,反光本领越小。地面上最暗的岩石(玄武岩)的反照本领比月面还大一倍,所以月面表层一定是漆黑一团。
三、过去认为,月亮上最高的山莱布尼兹山是九千米,比我们的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九六二年精确测量的结果,它实际上只有五千九百七十米,比处在坦噶尼喀的非洲最高峰(五千九百六十七米)略高一些,比珠穆朗玛峰低得多。
四、月球的引力很小,不足以保持住周围的大气,但是还有一点大气。观测表明,它的密度大概是地球大气的十亿分之一到一万亿分之一。它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内部喷出的气体,一为太阳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三日发现阿尔芬斯环形山中央峰有爆发,喷出了一些气体。一些环形山和其它特征的忽隐忽现,也被认为同喷气过程有关。太阳风就是太阳的微粒辐射,它使得月亮周围经常有一个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十万个质子和其它质点的大气。
五、月亮上的一昼夜等于我们夏历的一个月,白天和黑夜都长到两星期多。因为昼夜延续的时间太长,加上空气稀薄,所以温度变化非常厉害:中午热到摄氏一百一十六度,半夜又冷到零下一百五十一度。但是,这样的剧烈变化只发生在月亮表面很薄的一层,表面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温度几乎是固定的,约为摄氏零下几度。因此,将来人到月亮上以后,只要挖一个不深的地洞(应该说是月洞),就可以解决温度问题。
六、月亮的运动规律是天文学家最伤脑筋的事。二十世纪初年,布朗推出的月亮运动公式包含有一千项以上,写满了二百五十六页,但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这几年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准确度有所提高,但还是有偏差,为要满足星际航行学的需要,还得进一步改善。
从上述可以看出,由于星际航行学的需要,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近六、七年来在月球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在人登上月球以后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如月面表层的结构和月面的物理条件等;有些问题,就是到了那个时候,也还得长期努力,如月球的内部结构和月球的历史等。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里所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第6版()
专栏:

  做农民的贴心人
  林印
在河北省涞水县农村里,有一个深受农民欢迎的电影放映队,农民们亲切地叫它“三姐妹放映队”,它是由郑义珍、李景贤、张步荣三个年青的姑娘组成的。她们原来都是涞水县中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劳动了一年,又参加了农村电影放映队。她们善于从毛主席著作中找方向、找动力、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善于根据群众的需要工作,七年来一直坚持为农民服务。
七年前,她们开始参加农村放映队时,认为到农村放电影,一天换一个地方,还得搬运放映机、发电机和胶片,过的是吃千家饭、睡百家炕的生活。她们很不习惯。领导同志发现了她们的思想问题,就组织她们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文章,让她们讨论:“为谁服务?”
“做农村放映员算不算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的话深深打动了她们:她们将自己和白求恩、张思德一对照,感到自己的觉悟太低了。本来,她们都出身于贫农家庭,是由于党的培养才进了中学。有了一点文化,是当人民的勤务员,还是当人民的老爷?不为农民服务,为谁服务?她们这么一分析,就跳出为自己打算的个人小圈子。等到学习结束的时候,每人写了一份决心书,表示要当一辈子农村电影放映员。
决心是下了。但是一碰到实际困难,思想问题又来了。第一次放映,太阳还没落山,她们就把机器安置好了。不料,等到观众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欢迎她们映出时,马达却不转了。三个人忙做一团,头上冒出豆粒大的汗珠子,机器还是不转。群众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便说:“学好了再给我们放吧!”纷纷扫兴而去,这真象一桶冷水泼在她们头上。第二天她们臊得连门都不敢出,坐在屋里呆想:“不会映电影,叫什么放映员?不如在家锄地呢。”当时她们对放映工作几乎失去了信心。公社党委书记对她们说:“放电影和作战一样,决定胜败的不是武器而是人。要从失败中找教训。”她们根据党委指示,认真学习了《实践论》,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逐渐认识到工作就是斗争,困难包含着胜利,失败孕育着成功的道理。从那以后,她们树立了迎着困难,知难而进的思想,决心从实践中闯过技术难关。以后他们每次映出前都做充分准备。而且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钻研每一个零件,学习机器的构造原理。经过几十次的练习,终于摸到了机器转动的规律,以及所有零件的性能,学会了中修和小修。后来,她们创造了连续五年不断片,安全映出一千一百三十五场的纪录。
三姐妹有了为农民服务的思想,掌握了放映技术,究竟怎样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这时候,她们集体学习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按照毛主席指示的文艺方向,三姐妹觉得把革命的电影送到农村去,让更多的农民看到电影,是自己的责任。
于是她们每天用排子车拉着沉重的发电机和放映机、胶片,不辞辛苦地成年累月地活动在山区和平原,走遍了涞水县的大部分村庄。只要定好时间,不管刮风下雨,风天雪地,她们都按时把电影送上门去。不论交通方便或不方便的村庄,都同样按放映规划,定时,定点放映。有一次,她们要到深山的一个村庄去放映。忽然浓云密布,风雪飞舞。社员们都劝阻她们:“从蓬头到厂镇要过大山梁单翅岭,那里山高路陡,上下二十里。不如先住下,等雪停了再走吧。”三姐妹想到山区人民正如饥如渴地等待她们去放映电影,还是坚持前进。那知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厚厚的积雪却把道路全盖没了。她们费了很大的劲才越过了难过的单翅岭。当晚仍然按计划给老乡们放映了电影。第二天,还是大雪纷飞,社员们都热情地拦住三姐妹,让她们在村里休息几天再走。但是三姐妹考虑到下一个村的映出计划已定,不能使农民群众失望。她们顶着风雪又出发了。
今年,三姐妹又根据社员的要求,重新制订普及规划,打破原来一村一个放映点的常规,重新布置合理的放映点。人口集中、交通方便、距离较近的村庄,就两个村或几个村联合设置一个放映点。这样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加社员看电影的场次。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居民分散的地方,便多设几个放映点。最近三姐妹听说栗树岭上有个十四户的小村里,有几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老大娘想看电影。三姐妹赶着毛驴带着放映机爬上栗树岭把电影送到老人的家门口,老人们看到自己院子里挂起雪白的银幕,听到高山顶上响起了《社员都是向阳花》歌声,激动得眼眶里含着泪水,拉住三姐妹的手说:“毛主席他老人家事情那么多,还惦记着我们这山沟里的十几户人家呵?!”
在农村里演电影,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新事情。普及放映,还是近年的事。大部分农民对这种艺术形式,还不很熟悉。有些农民看惯了传统戏,现在乍看电影,总感到变化太快,头绪太多,常常掌握不住故事情节的发展,不能深刻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三姐妹经常住在老乡家里,大爷大娘们常常向她们问长问短。这种情况,使三姐妹想到,放了电影还不算完成放映员的任务,还要设法帮助农民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从电影艺术中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怎样帮助农民看好电影呢?三姐妹曾经到农民家中去访问,召开座谈会,调查农民的需要。后来,她们利用幻灯提前介绍电影的故事轮廓和主要人物,使农民对一部电影的主题先有个印象,知道它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种办法,一经试验,效果果然很好。后来,三姐妹又改进幻灯的放映,更受到农民的欢迎。过去,单镜头幻灯机放映的画面很象拉洋片,变化少。放映员的口头解说,听起来也单调。三姐妹便一点一点摸索着改进幻灯机,她们不顾劳累,反复试验。有时不小心,碰在四百瓦的电灯泡上,手烫起了泡,也不停止。一直坚持试验一百多次。创制成功了单光源四镜头幻灯机,使幻灯的宣传效果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幻灯的画面变活了。跃进的马能跑,国旗能迎风飘扬,人物的眼睛会滴溜溜转,向阳花能象真的花朵一样,由一个小花骨朵逐渐开放成一套大花,社员看了格外高兴。接着三姐妹又创造了一些特技表演镜头来加深观众的印象。画面上不仅出现了人走、鸟飞等生动的形象,而且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化入化出,渐隐渐显,使幻灯艺术具有一部分电影艺术的效果。
三姐妹创造四镜头幻灯机以后,又根据农民需要,学会自己绘制五彩的彩绘、木刻、粉刻等幻灯片,代替原来的单线平图人物象,学会农民喜闻乐见的快板书、数来宝、大实话、河北梆子等说唱形式,代替原来的平板直述的解说。这样,她们的电影宣传就比原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合乎农民的欣赏习惯。
三姐妹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文艺方向,在艺术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坚定的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她们顽强认真地学习着、工作着,因而学得了本领,创造了为农民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宣传形式,使得电影艺术在广大农村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起着越来越大的战斗作用。


第6版()
专栏:

  人民的好车站(新风俗画)
  张秀山
辽宁省新民车站是著名的铁路红旗单位。站上职工们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去年曾获得铁道部授予“人民的好车站”的荣誉称号。
这个车站的旅客,多数是农民。站上的职工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深入地研究了旅客的种种特点和需要,积极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他们的服务特点是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干劲很足,使过往旅客和托运单位感到很亲切、很便利。这幅画通过对新民车站的描绘,反映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风尚和新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