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把任务交给群众 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
硬骨头六连大力发扬民主传统
著名的解放军硬骨头六连,遵循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军的民主传统,群策群力地做好了连队的各项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四好连队。
硬骨头六连的军事民主活动开展的最活跃。他们在执行战备和训练任务时,一直坚持把任务交给群众,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地完成任务。他们在每次进行临战训练的时候,都把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明确地告诉全连干部和战士,让大家摆困难提问题。有一次,战士们根据战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了一百一十多个问题。连的干部把战士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又交给战士们讨论。战士们针对难题,想出了种种对策。例如,为了掌握射击空中活动目标的规律,战士们就根据步兵武器射击距离和空中目标的比例,做了缩小靶,吊在不同高度上,靶子迎风飘荡徐徐下降,大家便可以朝着下降的目标研究各种武器的射击时机,以及各种不同情况的各种打法。不久前,部队要进行山地进攻实弹演习,硬骨头六连的领导干部就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论述和林彪同志指出的战术原则。然后又组织战士们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各班都搞了沙盘作业,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论战法的活动。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连队领导干部作出了作战方案。在方案中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了多种准备。实弹射击取得了良好成绩。
过去这个连有些干部,觉得自己有实战经验,在训练工作中忽视向群众学习,只是要求战士:我怎么教,你怎么学就行了。训练的效果不好。硬骨头六连的领导干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请了原硬骨头六连的战斗英雄赵春霖,介绍本连一九四三年在葫芦河大练兵中发扬军事民主的经验。他们批判了忽视向群众学习的思想和做法,根据军委扩大会议决议的精神和自己的传统经验,制定了发扬军事民主的种种措施。赵春霖还协助他们在连里展开官兵互教、兵兵互教的活动。由于他们坚持了群众路线的练兵方法,虽然每年都有老战士调动,新战士入伍,但刺杀能手、投弹能手、特等射手的绝对数字,每年都逐步上升。
二班是硬骨头六连的刺杀样板班。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班的技术水平再提高一步呢?连长刘忠元就到二班召开“诸葛亮会”。会上大家对每个人的技术特长作了研究,又互相作了比较。刘忠元发现班长和副班长最过硬的几手技术,大家还没有学到手。又发现个别战士的基本功还不过硬。他找到了这个班的问题,就帮助这个班开展了互教互学活动,提高了技术水平。
硬骨头六连的军事民主能够开展得好,追本求源是由于他们在连队里充分发扬了政治民主。硬骨头六连党支部十分重视连队的正常的民主生活制度。他们在每半年四好初评和年终四好总评时,都要专门召开军人大会,充分发动群众提意见。在每月召开的军人大会上,和每周召开的党、团会议上,班务会议上,连队领导干部都能经常坚持亲自倾听群众的意见。现任指导员石守德说:“听一次群众意见,就象洗一次澡,洗一次脸,感到浑身轻松愉快。”连队有了经常的民主生活制度,群众有了随时发表意见的场所,积极性就及时得到发挥,干部的缺点就及时得到克服,工作中的问题就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干部和战士亲密无间,同心同德。
硬骨头六连的干部说,能不能发扬民主,要看干部能不能自觉地接受战士的监督,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他们说:“党把自己放在连队的领导岗位上,只是加重自己的责任,丝毫没有交给自己什么特权,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生活中,必须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出现。”
硬骨头六连近几年来,连长、指导员等领导干部更换过几次,但他们的民主作风却一班一班地传了下来。
(陈基虞、胡诚)


第5版()
专栏:

  军事民主是我军的传家宝
  “神枪手四连”连长 贾洪恩
近几年来,我们连在军事训练方面取得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发扬军事民主的结果。
就拿射击训练为例吧。一九六一年上级重点帮助我们培训特等射手,到年终时才培养出九名特等射手。为什么仅取得这么一点成绩呢?我们经过反复总结,找出了原因,主要是把我军练兵的老传统给丢了,单纯依赖官教兵,在训练中开展军事民主不够。毛主席说:“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这时部队又在深入贯彻军委扩大会议决议的精神。决议上讲得也很清楚,搞训练要发扬军事民主,要坚持官兵互教、教学相长的传统。这一来,我们的认识提高了,在训练中就注意发扬民主,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结果,训练成绩大大上升,一九六二年年终,我们连涌现出了一百名神枪手,其中特等射手就占了五十八名。一九六三年我们连虽然复员了一批老战士,给兄弟部队输送了一批老战士,但到年终时,特等射手的人数还是超过了一九六二年。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进一步教育了自己。如果不是开展军事民主,充分发动群众,这样好的成绩是怎么也得不到的。
在制订培养特等射手指标的时候,我们连里领导上想,每班每年能培养出二至三名特等射手就不错了。可是,当着把这个指标交给战士一讨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家争当特等射手的劲头非常足,战士们说这个指标大大“有产可超”。战士们还提出了互教互学的办法。连的领导根据大家意见,重新制订了指标。战士们说:
“我们是连队的主人,自己订的指标一定要去完成。”这时我们领导上感觉到,根据群众的意见订的指标,不但能完成,而且能超额完成,我们的信心也加强了。到了一九六四年,全连就涌现出九十七名特等射手,有些刚入伍两个月的新兵,也成了特等射手。还有四个班的战士全都成了特等射手。
培养特等射手需要做许多具体的指导,只靠干部忙不过来。我们根据发扬军事民主的精神,在战士中培养了许多小教员,实行了兵教兵。小教员在训练中起到了官教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为部队搞训练,干部总是少数,他们任务重,不可能对所有的战士一一帮助到,发动战士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行兵教兵,还解决了“两部一处”的训练问题。两部就是干部和连部,一处就是司务处。过去我们连队的干部只能熟练操纵一种武器。因为那时部队的训练全由少数几个干部去管,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去练习其它武器。现在有了小教员,实行兵教兵,让他们领着大家练,干部就能腾出手来,练习其它的几种武器了。现在全连的干部都能掌握连队的各种武器的射击技能,指导部队训练更加有力了。连部的文书,通信员,司号员,理发员,卫生员,各有各的任务,不容易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育,以致使他们在军事训练上常常形成自流。自从连里抓住了培养小教员实行兵教兵这一环后,他们也能组织起来了。现在他们个个都成了神枪手,其中还有五名是特等射手。司务处的炊事员经过各班分工包干,包教包学,十人中就有九人成了特等射手。
我们部队搞训练,和工农业生产一样,也要订计划、订指标。但是,一个连的训练计划和指标,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订呢,还是集中战士们的意志和经验来制订呢?十几年前,我当司号员的时候,老首长在这方面的模范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五二年,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出击战前,我们营长王林同志,带着战斗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夜间深入敌后察看地形,回来后,就组织战士们进行沙盘作业,研究具体打法,然后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出击战就打得非常漂亮。现在,我当了连长,也要学着老首长的榜样,按照革命的老传统去做。每次新的训练科目来了,我们就把上级的要求和完成本科目的目的、意义,交给群众充分讨论,再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这样做了,就使训练计划在广大战士中扎下根,人人主动地去完成训练计划,也就搞好了训练。


第5版()
专栏:

  学战士教战士
  “神枪手四连”二排长 朱恒春
我刚当班长以后,由于工作的需要,上级就提升我当排长了。党把一个排交给了我,这是党对我的信任,带好、教好全排同志是我的责任。这时,正赶上连里搞夜间多种姿势射击训练,这个训练我还是第一次,自己不会怎么能教别人呢?我想起毛主席的教导,不懂的要不耻下问,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向谁学呢?在一次操课时,我就走到大家称为“夜老虎”的五班战士蒋开贵(原是理发员,后调五班)的面前说:“你教教我好吗?”当时,我爬到地上瞄了几枪给他看,他仔细地前看后看,耐心地给我讲解要领,还给我作示范,我就照着他教的那样去练。当时天气很冷,他看我没有戴手套,就一会叫我戴上手套练,一会叫我休息,我都谢绝了。这时,他忽然站起来向大家说:“我们要学习排长这种能吃苦、谦虚好学的精神。”
在他的帮助下,经过反复的练习,我终于全部掌握了夜间射击要领。以后我又把这个要领教给了全排,在一次实弹射击中,全排获得了优等成绩。
还有一次,在特等射手试射中,我打了六发子弹,只命中三发。当时站在我身边的蒋开贵同志就对我说:“排长同志,你打跑了靶的原因,主要是在击发的瞬间眨了一下眼睛。”我记住了他的话。在最后的考核射击中,我打的两个靶子都是发发命中。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打得好!好!”我起立一看,正是蒋开贵同志。
我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这句话的意义:“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我要更好地拜能者为师,发扬我们人民军队官兵互教的光荣传统。


第5版()
专栏:编后

  “有产可超”
军事民主是解放军的三大民主之一。
毛泽东同志说过:“关于军事民主,必须在练兵时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在作战时,实行在火线上连队开各种大、小会。在连队首长指导下,发动士兵群众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
硬骨头六连和神枪手四连继承和发扬了军事民主精神和传统,他们的战备和训练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硬骨头六连每逢进行临战训练时,总是把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告诉全连的干部和战士,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定出各种打法或者作战方案,因而取得了良好成绩。这是提高干部和战士的战术技术水平的最好办法,是实行军事工作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神枪手四连的射击训练,由于发扬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传统,培养出来的神枪手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把培养指标交给战士讨论,战士们认为每班每年培养二至三名特等射手这个指标,“大大‘有产可超’”。经过互教互学,到一九六四年,全连就涌现出了九十七名特等射手。这是实行军事工作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战士们革命积极性的结果。
“有产可超”,说明了发扬军事民主,让干部和战士真正当家作主,他们就会高度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够完成指标,而且能够超额完成指标。由此可见,实行军事工作的群众路线,就会使战士们时时感到自己是主人,就能充分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革命军队的各项任务完成得更好。
我们有了这样的“传家宝”,我们的人民革命军队,就会练就过硬的本领,一旦作战,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5版()
专栏:

  永远和农民一道干革命
  ——记下乡落户的知识青年李敏其
四川重庆郊区九龙坡公社大堰大队第四生产队,住着一个城里来的姑娘。她来落户不到四年,就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队里的贫下中农,有心里话向她讲,大小事情都愿意找她商量,队里掌握经济命脉的大事,要她去担负,大家把她当作“贴心人”。
这个姑娘名叫李敏其,原来是西南农学院学生。一九六一年十月,她响应党的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号召,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和阶级兄弟同甘共苦
这里一出门就是上坡下坎,担抬活路比较重,妇女主要做地里的手头活。可是每次分配活路,总见这姑娘手里拿着扁担,要求去干担抬活路。大家劝她别干,她说:“不吃点苦,怎么能当农民?”她天天磨肩头,大年初二一清早,她担着粪桶就干开了。渐渐地由几十斤担到一百二十斤。老贫农戴余清大爷看在眼里,心中估量:这女娃子莫非起心要在农村干下去?
不久,戴余清领着她到工厂住宅区去收粪,她除了有些羞涩外,看不出她怕脏、怕臭来。到牛奶场担粪,她抢先跳下坑去,站在又稀又臭的粪水里,帮大家舀起来。落雨担粪滑倒了,粪把她从头溅到脚,她只在水田里洗了洗又继续担。戴余清看着这情景,心头又加了码。
最使戴余清感动的是挖红苕那一次。收工时候落起滂沱大雨。地边上的红苕还没拣完,戴余清顶着雨一个个地收拣。李敏其也在一边收拣,身上淋的直淌水。戴余清看了又心痛,又激动,暗暗说:这娃儿跟我们合得来啊!
有一天,戴余清问李敏其:“李姐姐,城里那点不好,不怕这地头苦?”李敏其笑笑说:“戴大爷,怕苦,我就不来了,我来,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吃这份‘苦’。不吃点苦,那能改变农村面貌,让大家过更好的日子!”
她在磨炼自己的时候,经常用毛主席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教导大家怎样对待困难的那番话来鼓励自己,用下乡时立下的“永远和农民一道干革命”的誓言鞭策自己。她和大家风里来,雨里去,无所畏惧,队里的贫下中农都说她是能和阶级弟兄同甘共苦的人。
虚心学习改造思想
李敏其初下乡,思想也出过岔。认为农民不如自己。那阵,她有心里话,只写信给自己的同学,她和农民相处,总感到有点不自然。
农民真不如自己吗?事实很快教育了她。
有一次,李敏其和大家一块去居民住宅收粪,倒罐子。脏和臭她倒不怕,心里别扭的是:遇见同学、遇见熟人怎么办?不光采啊!但是,看看那位老贫农戴余清,看看旁边的贫农下中农社员,他们一面接过老熟人的屎尿罐子,一面和老熟人有说有笑,满不在乎。这天回来摆“龙门阵”,戴余清和一起收粪的几个贫下中农社员告诉她:他们只知道种庄稼要粪,收得多,心里就高兴,不晓得什么好意思不好意思。在旧社会,地主、资本家才说倒罐子的人下贱。话虽然没有说她,但李敏其的脸刷地红起来,象受到一次很重的批评。革命的事,劳动人民高兴的事,为啥自己认为不光采?这不是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作怪么!她看到了自己的病根:还没有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认真改造自己哩!
以后,她注意去和贫下中农接触、谈心、求教,用贫下中农的思想品质,对照自己,要求自己。原先,她认为戴余清说话啰嗦,爱吵人。她和他相处不久,渐渐发现,这位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喊起全家人出工,谁拖懒,他就“吵”;社员谁没把田水关好,他要吵;谁做活毛糙,他就吵,原来,他吵人是争集体的事啊!有天晚上突然落大雨,大家都坐着开会,戴余清首先飞跑出去,把坝子上那堆队里的灰肥盖起来。她渐渐感到戴余清了不起,没有高度的觉悟,谁能这样?她把这位老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一事当前,先想的是集体。
虚心学习,使李敏其逐渐受到了贫农下中农思想感情的熏染。现在一提到粪,她想的是庄稼的粮食。粪缺,心就急,象贫农下中农那样,把心思全放在集体上。她深深感到,穿上农民的衣服,住上农民的房子,吃上农民的饭,和他们一起参加劳动,还不行,还必须虚心学习,改造思想,才能和农民真正走在一条道上。
一心一意热爱集体
李敏其对阶级压迫、阶级剥削,过去只从电影、书本上看到。现在,看看生活在自己周围的老贫下中农社员,每人都有一部受压迫受剥削的血泪史,都是剥削制度的活见证。她明白了贫下中农为什么最听党的话,斗争最坚决,一心一意热爱集体。干革命,不正是为着和这些受压迫剥削的人一起彻底消灭剥削阶级,不正是为着和他们一起建立永远没有压迫、剥削的社会?她对革命的理解,从来没这样具体、实在、深刻。
她担任队里的出纳,过去认为只要“账不错、钱不差”就是个好出纳。现在她说:“一个真正的好出纳,要会在算盘上维护贫下中农的利益,要会听贫下中农的话用钱。”她经手的账目,的确也按这样做了。今年三月,队里买了十几头猪,每天都要拿出两三元钱去买青饲料。李敏其给卡住了。她想:为啥只会用“拿钱买”的办法来解决呢?她向队委会建议,发动群众打猪草,加紧管好牛皮菜,自力更生养猪。队里采纳了她的建议。
在生产上练过硬本领
李敏其不满足于只学会一般妇女能够作的技术活,几年来,她积极刻苦学习各种农事活路。为了掌握犁田技术,主动争取下水耖秧田。这天,是她第一次独立操作。从开始驾牛就被难住了,纤绳,牛鼻绳怎么套,放多长,左弄右整都不对头。纤绳放长了,犁头钻得深,牛拉不动;收短了,牛拉起犁头就跑。是放下,还是坚持干呢?她想:在这过筋过脉的地方不经过自己的实践,不敢于去闯,怎么能学会自己走路呢?于是她仔细回忆平时社员讲的要领,终于耖完了那块秧田。但这还不算完成任务,还得马上耙平,下午社员们上工才好平整秧田。可这时,牛怎样也不听指挥,老是在田里乱窜。李敏其真急得满身大汗。但心里却想着:越困难,越是练硬功的好机会,坚持就是胜利!正在这时,下班路过的社员教导她:“把牛鼻绳拉紧、手压紧点”……听到这热情的喊声,更加坚定了信心,终于完成了任务。
李敏其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坚持去学去闯,学会了犁田、耙田、拉泥船和戽水等活路。社员都称赞她是个农业战线上的好接班人,队里的青年人也都把她当成学习的好榜样。
把知识献给贫下中农
这里是粮菜兼种的地区,担负着给城市生产蔬菜的任务。但虫害年年发生。一九六三年,队里十几亩莲花白菜,全部被青虫咬成光刷刷。李敏其同大家一样焦急。她想,自己有一些文化知识,就应该在这样的时候出力。她向党支部请求参加植物保护工作。
她打听到九龙大队有位治虫能手,就去拜师。平时,她自己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规律,试验配制各种杀虫药剂。去年开始治虫,虽然成绩不大,但她已摸到一些门路。
今年三月中旬,太阳刚露头,李敏其就跑到菜地里去东找找,西看看,果然,她看到几只小飞蛾在飞,有的扑在莲花白菜秧上产卵。夜里开会,李敏其动员大家马上治虫。有的社员笑起来说:“莲花白还没长出来,那来的虫,你捉几条来看?”
“……温度上升到十六度到二十度,飞蛾出来产卵,几天就要孵化出幼虫。幼虫抗药性差,容易治死;现在治死一条,等于治几十条,去年就因为治的晚了……”
李敏其一五一十讲出青虫的脾性和治法。
这些大家还没听过的道理,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不过,大家信得过她,同意试试。她便带着青年植保小组,两三天就把十五亩莲花白菜秧喷了一遍“敌百虫”。根据青虫孵化的规律,十天后又治了一次,以后又加强检查、重点防治。五月初,队里收砍完菜,十五亩莲花白菜上,找不到虫眼,而且用药还不到往年的一半。好几年来第一次治服了青虫,社员们担着那又白又嫩的大莲花白菜,都称赞李敏其,说她给大家立了功。
李敏其也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决心继续治服大家感头痛的水稻螟虫、小麦锈病等病虫害,为农业生产作出更多的贡献。
去年,李敏其学习了共青团“九大”会议文件,认识到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重要意义,懂得了知识青年应该做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尖兵。
李敏其在生产队里,约了一批知识青年,组织了青年学习小组,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以便同他们一道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现在,第四生产队的老贫下中农社员,谁都这样说:“李敏其说话做事,处处合心意。”选她担任队务委员、现金出纳、民校教师,团组织也选她担任支部副书记。大家都把她当亲女儿看待。她思想上一有疙瘩,党支书就找她谈心,教育她,帮助她,老贫农也开导她。
李敏其得到党和团组织的多次表扬和奖励。她在受到奖励的时候,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思想改造,仅仅是开始!必须在劳动人民当中,长期地、艰苦地磨炼自己,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重青


第5版()
专栏:

  炮小志大
  ——记击毙日寇阿部规秀中将的某部迫炮连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兵器室里,陈列着一门迫击炮。这就是在抗日战场上八路军用来击毙日军阿部中将的功劳炮。它体现了“人的因素第一”,显示了中国人民无往不胜的伟大力量!
那是一九三九年冬天,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向我太行山区进行大“扫荡”。雁宿崖一战,日寇被我八路军打得损兵折将。日本军阀、日本著名的“战术家”——阿部规秀中将,恼羞成怒,气势汹汹,亲自率领一千多名鬼子兵,于十一月四日,向太行山区黄土岭一带我军猛扑。我某部炮兵连,参加了这次战斗。当时,这个炮兵连里只有几门旧迫击炮。在战斗中,他们配合步兵连续夺下了三个重要阵地。以后发现了敌人的指挥所,他们便立刻架炮射击,二发炮弹摧毁了日寇的指挥所,接着又用五发炮弹把指挥所人员全部消灭。阿部规秀中将也即葬身于黄土岭!当时的日本报纸在一篇题为《名将之花雕谢在太行山上》的悼文里写道:“自从皇军成立以来,对中将级将官牺牲,是没有这个例子的……。”
从那以后,这门功劳炮和这个迫炮连一起,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从晋察冀打到东北,从东北打到华南,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大显神威,屡建功勋。全国解放后,这门功劳炮光荣地被送到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但这支英雄的连队,一直驻守在祖国南疆的边防线上。
二十六年过去了,功劳炮已送进了革命军事博物馆,老战士也一批又一批地离开了这个英雄的连队,但是,革命老前辈那种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炮小志大,敢斗敢胜的革命精神,一直在闪耀着光辉,鼓舞着年轻一代奋勇前进!
在这个连队里,每当新战士入伍,黄土岭战斗纪念日和连队接受艰巨任务的时候,连队党支部都要以毛主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为指针,组织干部和战士学习毛主席有关著作,参观连史室,阅读有关的革命回忆录,向他们讲述黄土岭战斗故事和连队的战斗历史,进行传统教育。连队俱乐部把杨成武副总参谋长写的《“名将之花雕谢在太行山上”》这篇革命回忆录,端端正正地抄写下来,摆在连史室里,经常组织干部和战士阅读讨论。黄土岭战斗的胜利是革命老前辈不畏强敌、敢打敢拼、敢于近战歼敌的大无畏精神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战士覃显烈说:“连队的战斗传统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人的勇敢精神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定因素,我们的炮虽小,但我们的志气很大。我们要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继承和发扬老前辈的这种革命精神,把一切困难踩在脚底下,把一切侵略者轰得粉碎。”
迫击炮连的战士们认识到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就决心练出一套过硬本领,立志要象当年老前辈炮击日寇阿部规秀一样,狠狠打击敢于来犯的美帝国主义。
在战备训练中,他们从最复杂的情况设想,在最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有时把火炮拆卸开,扛着沉重的炮筒,背着笨重的座钣,翻山穿林,攀岩越壑,通过傍崖险道;有时扛着炮弹箱,跑步冲过炮火地带和染毒地段;有时趁着暗夜,迎着狂风暴雨,在水网稻田地带急行军。
祖国的南疆,江河纵横,湖泊交织,迫击炮兵不能克服水上障碍,就很难紧跟步兵作战。这个连的党支部组织全连人员以毛主席遨游江河的伟大实践为榜样,不怕风吹浪打,敢于下水锻炼。他们广泛开展了水上“一对红”活动。干部和战士在积极开展游泳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马匹游泳训练,并开动脑筋,反复实践,完全利用连队现有装具作飘浮器材,解决了火炮、弹药的浮渡问题。今年以来,这个连的全连人员、马匹、火炮先后三次胜利地渡过了水深浪急,波涛汹涌的郁江。
战士们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炮的威力,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苦练近战歼敌首发命中的过硬本领。他们既练正常情况下的射击,又练特殊情况下的简便射击和抵近射击,既在平地练,又在山岳丛林和丘陵起伏地练,既练白天射击,又练夜间射击。新战士黎世昌,去年入伍不久就当了代理瞄准手,他说:“打仗的时候可不能代替,要象老前辈打阿部中将一样,发发炮弹在敌人头上开花。我的基础差,别人练一动,我就要练两动。”他虚心向老瞄准手请教,抓紧时间苦练,现在,已能熟练地双手同时操作,分划装得快,精度好,成了一个硬梆梆的瞄准手。一班瞄准手邓泽祥,为了练就简便射击的各种过硬本领,他有时向着阳光,顶着风雨,锻炼目测能力;有时扛起炮筒,来到野外,练习炮身射角的动作要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实弹射击时,他一个人扛着炮筒,来到发射阵地上,不用座钣、不用炮架、不用瞄准具、不用别人协助,一手扶炮,一手装炮弹,连续发射三发,弹弹命中目标。
现在,这支驻守在祖国南疆边防线上的英雄连队,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决心随时响应祖国伟大号召,象当年老前辈在黄土岭消灭阿部规秀那些日本侵略者一样,准备狠狠打击敢于侵略我国的美帝国主义强盗。
思悟 耀成


第5版()
专栏:

  我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
  河北省平山县曹家庄大队回乡知识青年 白云庭
我是个初中毕业生,回乡才一年多,就被农村的劳动和生活深深地吸引住了。是什么力量鼓舞我毅然离开城市生活,投身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呢?是毛泽东思想。
一九六二年初中毕业后,我在家闲了两年。那时,我闲着没事干,经常看电影、遛马路、逛公园。玩腻了就睡大觉。当时我还给同学们写信,说城市就是比乡村好哩!我父亲看我成天无所事事,很替我担心。一天,他给我一些书让我好好学习。其中有《毛泽东选集》四卷,还有关于黄继光的书,等等。反正有的是时间,学习就学习吧!就这样,我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我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和《为人民服务》,回忆起奶奶对我们说的我家三代替地主卖命的苦难生活,心中有所触动。在中学时,我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红色的接班人,可是现在却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我又读了《青年运动的方向》,按照毛主席的话对照了自己,看到自己的生活,正是脱离了工农群众的生活。不,决不能这样下去,我要马上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到农村去革命。当天晚上,我向父亲说明了心愿,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一九六四年秋天,我满腔热情地回到了家乡——平山县曹家庄。曹家庄是个深山小庄,妇女长期受着旧社会封建残余的影响,终日围着三台(锅台、炕台、碾台)转,很少下地劳动。我想,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就要组织妇女下地劳动,发挥她们的作用。但是,经过几次动员都失败了。这个时候,我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说我是“傻闺女”,自找苦吃。我劳动得腰酸腿痛,手上都打起了泡,人们还不了解我。我的思想开始波动了,好几个晚上翻来复去睡不着。每当我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一想到毛主席的教导,想到有党的领导和支持,我又浑身是劲,立志要继续干下去。后来我改变了工作方法,先去做思想工作,向妇女说明参加生产的好处,组织她们学习大寨的“铁姑娘队”。并且帮助她们合理安排家务。这样一来,大家都积极地参加了田间生产。今年春季生产开始时,就有十五名妇女去治朝天沟。过去妇女没有垒过堾,老垒不好。有的男社员就说:一刮风,你们妇女垒的堾就塌尽了。大家听了毫不灰心,决心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以老农为师,两天的时间,就掌握了技术,十天就修好二十条地堾,终于治好了朝天沟。如今整地、锄麦、拉耠子、修闸、浇地、种棉等,都有妇女参加。
我们村有个俱乐部,以前演的戏尽搬外地的长节目,费很大劲还演不好。社员们也批评我们演山南海北的事,与本村的事情和社员的思想无关,起不到作用。社员批评得对呀,咱们村的俱乐部,就应该为咱村的社员服务,反映他们的新事新思想,鼓舞大家的干劲。后来我和村里业余文艺活动分子一起,自编自演了本村的好人好事。并且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读报、学毛主席著作、唱革命歌曲等。这些活动,既提高了社员的思想觉悟,活跃了农村生活,对社员的劳动干劲也起了一定的鼓舞作用,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我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越来越爱上了农村,越来越感觉到农村需要我们知识青年,我下定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干一辈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