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委决定
  开展“学习陈永康”活动
  学习他全心全意为革命搞科学技术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坚持体力劳动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新华社南京二十三日电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最近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省农业科学技术战线上,开展一个“学习陈永康”的活动,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的革命化。
陈永康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丰产模范和农民出身的农业科学家。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联合通知指出,“许多事实说明,陈永康同志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是劳动人民知识化的一个标兵。”
通知说,向陈永康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习他以下三点:第一、学习陈永康全心全意为革命搞科学技术的革命精神。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工作,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水稻栽培的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在劳动人民知识化的道路上,不断有所前进。第二、学习他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能够严格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坚持一切通过试验,通过生产实践,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总结生产经验;他能够从实际出发,讲究工作实效;他能够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第三、学习他坚持体力劳动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一直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参加体力劳动;他艰苦朴素,谦虚谨慎,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同群众保持正常的联系;他把自己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群众。
中共江苏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要求全省农村各级党组织,加强对“学习陈永康”活动的领导,要把这一活动同各个单位、人员的工作特点和思想特点结合起来,要同发现与表扬本地区、本单位的先进人物结合起来;要求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着重学习陈永康全心全意为革命搞科学技术的革命精神,加强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向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方向努力;要求群众科学技术小组的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着重学习陈永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水平,向劳动人民知识化的方向努力;科学研究机关的领导干部,也要认真参加学习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科学技术的又红又专的工作人员。
陈永康今年五十九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的研究员。
目前,学习陈永康的活动,已在江苏各地广泛展开。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甜菜收成好
甘肃大麻比去年增产
据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我国主要甜菜产区黑龙江、吉林两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今年甜菜获得好收成。黑龙江、吉林两省甜菜总产量都比去年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总产量仍然相当于一九六四年。
目前,这三个省、区甜菜产区的社员,正把大批甜菜送往国家糖厂。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两座机械化制糖厂,已在十月七日开始新榨期的生产。
这三个省、区的甜菜产区,今年普遍提高了甜菜的耕作质量。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到甜菜产区和当地干部、社员一道,种了七万多亩样板田,促进了周围社队对甜菜种植技术的改进。
据新华社兰州二十三日电 甘肃省今年大麻的收成好。从各地收剥情况看,平均每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二成以上。目前全省已经收购的大麻,不仅数量比去年同期多,质量也有提高。


第2版()
专栏:

  红色农业科学家陈永康
“泥腿子变成科学家,科学家还是泥腿子。”这是人们对陈永康的赞语。
陈永康以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九五一年,他用自己苦心钻研摸出的一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水稻亩产一千四百多斤的新纪录,成为我国农业战线上先进人物之一。一九五八年,他被聘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当研究员,直到现在。这些年来,他对发展水稻栽培学,对促进太湖地区的水稻大面积增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在劳动人民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劳动化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上,为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江苏农村,凡是熟悉陈永康的人都说:要把老陈的经验学到手,首先要学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表示,要革命化,就要走陈永康的道路。
  不断革命 不断前进
陈永康熟悉水稻的脾性,就象母亲熟悉孩子一样。他现在除了在江苏太湖地区蹲点种样板田外,还经常到各地去考察水稻生长情况。他每到一处,只要用手摸摸稻叶,拍拍叶尖,看看稻根,就能断定这块田能不能高产。有一次,吴县郭巷公社长桥大队有一块稻田,因追肥不当,长得过旺,许多有经验的人都认为难以挽救了。可是陈永康经过细细观察,认为“现在就控制,没问题。”果然,按照他指出的办法整治以后,过了一个来月,这块田的水稻不仅没有倒伏,而且长得很好。
陈永康的这套本领,是他以不断革命的精神,虚心地向科学家向群众学习的结果,是他通过实践,刻苦钻研,不断地探求水稻高产更高产的收获。
“三黑三黄”是陈永康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经验。但是,在他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以前,他只知道“老来青”这个品种的稻叶颜色,在一定时期要发黑,在一定时期要转黄,才能高产,而黑黄变化是怎么一回事,他并不清楚。因此,这种经验,不但别人难以学到手,就是自己,换了一个水稻品种,或换了另外一个地区,也难以掌握。后来,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学习了科学理论知识,才明白稻叶的黑黄变化,是反映水稻生长中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积累情况。他现在不仅知道叶色变黑和转黄的作用,而且还知道稻苗长到多少叶子,就到了什么发育阶段,应该控制什么颜色,应该追施什么肥料。这样,他的水稻高产经验就发展成为系统的水稻栽培学。原来只适用于“老来青”的经验,也能适用于其他晚稻品种;原来只适用于太湖地区的经验,也能适用于丘陵山区;原来只适用于晚稻的经验,现在开始应用到早稻、中稻上来。过去,只有他一个人才能掌握的技术,现在大伙也能掌握了。
陈永康就是这样地刻苦钻研,在短短的几年中,跟其他科学家们一道,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水稻高产经验,从本质上揭露了水稻生长规律,著作了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陈永康水稻高产经验》一书,进一步阐明和发展了“三黑三黄”这一新的科学论据。一九六四年八月,他又在有四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参加的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发表了有关水稻高产栽培的科学论文。这篇论文对发展水稻栽培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老来青”这个著名的水稻高产良种,是陈永康花费了十多年心血培育出来的。他用这个品种,曾经多次创造过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纪录。他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掌握得很到家。人们形象地比喻说,“老陈简直会跟‘老来青’说话。”这个水稻品种,随着他的水稻丰产经验的推广,在成千万亩的土地上传播开来。但是,从一九六四年开始,陈永康却到处宣传一个名叫“农垦五十八”的水稻新品种,并且积极钻研这个水稻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原来,正在各地大面积地推广“老来青”的时候,刚刚出现的“农垦五十八”,引起了陈永康的注意。他亲自带着这个新品种到太湖地区吴县郭巷公社长桥大队去“蹲点”试种。他从自己栽培的试验田里,从太湖地区许多农场和公社的试验田里,看清了这个新品种的优点以后,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转移到钻研栽培这个新品种的高产技术方面来了。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跟科学家们一起,从群众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一套栽培“农垦五十八”千斤高产的新技术。今年,这套技术已经在苏南太湖地区普遍开花了。
人们谈起这些事来,赞佩不已,都夸这个老模范勇于接受新事物。许多跟陈永康在一起工作的人,摆出了许多生动事实说明,他从不满足,从未停步。他不断刻苦地钻研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地探索高产更高产的新门路。常听到他用这样的话警诫自己:“老经验千万不能变成保守思想的老框框,新事物最怕的就是老眼光。”还常听到他对人这样说:“任何先进经验,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不会是好到了顶、不变化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革,才能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先进。”他曾多次地用质朴而又诚挚的语言向党表示:要干到底,学到老,改革到老。
正是这种永不自满、勇于前进的革命精神,使陈永康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农业科学家,而且永不停止地继续前进。
  劳动本色 简朴作风
一九六四年春,陈永康和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来到太湖之滨的吴县望亭公社蹲点,和当地干部、社员一起,建设太湖地区高产样板。
陈永康到望亭公社奚家三队的第二天,就带着跟他实习的青年邹江石,扛着农具,到田间做双季早稻的示范秧田。这个时候,江南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湖边山头上还是白雪皑皑,寒意逼人。在田埂上,小邹和老陈争起来了:小邹担心年近六旬的老陈吃不消,要他在田岸上指点指点。陈永康却笑呵呵地说:“你年轻,骨头嫩,没做惯,会冻出毛病来的。”不由分说,他就脱了鞋子,卷起裤腿,跨下水田。小邹争不过他,也拦不住他。就这样,两个人在泥浆稀烂、冷气刺骨的水田里,热乎乎地干起来了。
还是在奚家三队,时间是今年七月中旬的一天。陈永康照例早起到田头转,发现一段水渠阻塞不通了,他停下了脚步一看,原来是社员们为了让下田耕作的拖拉机从这里经过,用稻草把渠道垫起来,事后忘记了扒开。陈永康没有去找张喊李,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干起来。稻草被拖拉机压得结结实实的,他费了好大力气,一把一把地用手扒出来。一下用力过猛,腰部扭伤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将渠道扒通。
陈永康热爱劳动,不单是在奚家三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说:劳动成了老陈的爱好,他见草就拔,见田坎漏洞就补,见活就干。他帮生产队修过码头,帮农场修过道路,帮社员修过房屋。他对住的地方的公共厕所,也经常去冲洗和打扫。一次在吴县郭巷公社长桥大队,陈永康和邹江石在台风暴雨过后,急急奔向田间察看。稻田里积了很深的水。他们一口气干了两个多小时,把两个生产队几十块稻田的缺口都扒开了。等到管水员赶来时,块块稻田都在哗哗地向外排水了。
陈永康为什么这样热爱劳动?他常说:“多多参加劳动,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农业生产经验;不参加劳动,离开了生产,脱离了群众,还谈什么科学研究!”
陈永康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中。就是在穿着上也毫不特殊。
在江南水稻丰收在望的季节里,陈永康穿着一件泛白的、但是还可以看得出是蓝底子的上装。这件上装的身前身后,从领口到衣袖,已经补了十多块补钉,一条同样旧的蓝裤,裤管一直卷到膝盖上边,赤着一双脚,脚腿上泥渍斑斑。就这样,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上海市松江县城东公社联民大队。
听说陈永康回家探望来了,村子里很多人都迎上去。人们知道陈永康这几年在外面“见过大世面”,都以为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人们见了他,握住他的手,按住他的肩头,从头到脚看了又看。这个说:“老陈,你身体胖了,怎么不穿件好衣服呢?”那个说:“老陈,你怎么还是赤脚走路,连鞋也不穿一双呢!”老陈连连笑着说,“这样蛮好”,“这样蛮好”。有些老年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时候站出来对着年轻人讲话了:“老陈在家时和我们一样,出去以后还和我们一样,这种人才真是模范呢!”在太湖地区其它的村庄,经常闹这样的笑话,许多人在等着迎候陈永康,千百双眼睛盼望着,而他却早已从人丛里摩肩而过了。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从面前走过的那个赤脚的庄稼汉,就是他们殷切盼望的著名的农业科学家陈永康啊!
  一心向党 忠于人民
陈永康把自己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群众。
在一些会议上,在和人们交谈中,常常听到他这种充满了感情的声音:“没有党,那会有我的今天!”“没有党,人家就不会晓得我这个种田佬!”“只要想到自己的过去,就想起了党。今天的一切进步、成绩,都是党给的,都应该归功于党!”
出身于佃中农家庭的陈永康,在解放前就是一个勤俭能干的农民。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种田。二十来岁的时候,他就自己动手选育水稻品种了。他的种田技术向来比别人考究。他栽培出来的庄稼,总是比人家出色。可是,在旧社会,他就象一颗明珠被埋没在泥土里,得不到重视。有一年,也就是他培育“老来青”稻种成功的那一年,好品种长出了好庄稼,眼看就会有个好收成。可是,还没等到开镰收割,地主就下乡来看田议租了,硬要提高租米的定额。土豪劣绅也来登门寻事,敲诈去了十几担大米。丰收竟变成了灾难。
陈永康把自己过去的境遇,概括成这样两句话:无心争高产,有心也难高产。
解放了!世道大变,农民翻身。在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里,他的聪明才智有了用武之地。他创造的水稻高额丰产纪录,立即得到了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专家们去帮助他总结经验,四乡农民都争先恐后地去取经。一九五八年,他又根据自己新的实践和体会,在全国水稻丰产科学技术交流会上,把晚稻高产经验概括为“三黑三黄”四个字,在农业科学技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随后,他被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担任研究员。
党使陈永康从泥腿子变成了科学家,党把他引进了新的科学天地。
陈永康在农业专家们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科学理论。他说,这把钥匙,使他开眼界,开脑筋,开心窍;使他对许多种稻技术,由只知道那样做的好处,到懂得了为什么要那样做的科学道理;使他对水稻高产,由过去“碰起来看”,逐渐地变成“心中有数”了。他从一九五九年起,在科学研究机关里在不同土壤上培植的水稻,连续几年都突破了千斤大关。
在这新的科学天地里,陈永康的水稻高产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提高,比过去更加成熟,更加完整了。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又在党和政府的具体领导下,拿到太湖地区去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群众的实践,又使这套经验得到了补充和发展。陈永康说,现在推广的这套水稻高产经验里,既有科学家的心血,又有群众的智慧,不能算是他个人的了。
新华社记者 孙振 严锋明 戴国强(附图片)
  陈永康在江苏太仓县浏河公社为前来参观的人作水稻追肥表演
厉映红摄(新华日报供稿)


第2版()
专栏:

  只有脏臭的思想没有脏臭的工作
  有了为革命而工作的思想,对自己的工作就有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别人越说掏粪没出息,我们就越爱自己的工作;别人越说我们的职业低,我们就越要把工作做得出色
我是一个青年掏粪工人,我的工作就是掏大粪。有些人,特别是有些知识青年,瞧不起这个行业,认为它是最脏最臭,最屈才,最没出息的工作。我觉得,这是受了旧意识和旧习惯势力的影响,是用旧观点、旧眼光看待新事物。今天,在我们革命队伍里,只有脏臭的思想,没有脏臭的工作;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岗位。粪便是臭的,但掏粪工作是香的、高尚的、光荣的,它和别的工作一样,都是干革命。
革命事业是一个整体,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掏大粪,也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我们清洁工人不怕脏臭,才换来了整个城市的不脏不臭。我们清洁工人,是环境卫生的尖兵,我们工作得好,可以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保证人们能够健康愉快地劳动。同时,我们又是积肥的尖兵,还担负支援农业的任务。农业生产发展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强大了,这也是对世界革命的有力支援。谁能说我们掏粪工作没有出息、没有前途呢!
掏大粪也是干革命,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的。当一九六二年夏天我刚来到崇文区清洁队的时候,心里一百个不高兴。心想:初中学生掏大粪,这不是“屈才”吗?干起活来没精打采,总想能够早一点离开清洁队才好。
后来在党的教育下,在毛主席著作的指引下,我的思想有了转变。我的师傅时传祥老班长经常用他的亲身经历开导我们,使我逐步明确了掏粪工作也是干革命的道理。干掏粪工作,是人民需要,是社会分工的不同,站在这个岗位上,同样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我过去瞧不起这个工作,总认为矮人一等,其实,不是这个工作比别人矮,而是自己的思想比别人矮了。
有了为革命而工作的思想,我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干劲也足了。我背着粪桶走在大街上,精神抖擞。我的个子不高,体力比较弱,背一桶粪有百十来斤,背不满,走起路来也不稳。我就加紧练习背桶,苦练了一个月,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背桶的方法。开始我掏粪掏不干净,就注意学习老工人的操作方法,锻炼手腕子劲,很快地能掏干净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人脏臭,万人干净,这正是我们掏粪工人的责任。尽管我们的手是黑的,脚上还有粪便,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轻视平凡劳动的资产阶级思想。只有把自己思想上的脏臭掏干净了,便坑里的脏臭才能掏得干净。
同样是掏大粪的工作,在旧社会受到歧视和侮辱,在新社会却受到尊敬和赞扬。象我们的时传祥老师傅,出席过全国群英会,和国家领导人握过手,一起照过象,去年又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掏粪工人也能够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再说我自己,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去年被评为五好职工,出席了北京市五好职工代表大会。不久前,还参加了一九六五年的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刘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我们掏粪工人能有这样的政治地位,这是多么值得自豪呵!
无数事实证明,越是热爱自己的行业,才越能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有一次,我到天桥新华池洗澡,刚脱下衣服,压肿了的肩膀让一位服务员看见了。他走过来问道:“同志,你是在清洁队工作的吧,小伙子,有志气,好好干。”他又亲切地说:“洗的时候,别用手巾擦肩膀,用热手巾腾腾就好了。”我洗澡中,他又多次进来照顾我,使我十分感动。还有一次,我牙痛,下班后换下工作服,没有洗澡,就上医院去了。大夫正替我看牙,突然一位护士走进屋来大声地问:“那里来的臭味?”大夫立即说:“这位是清洁队的同志,有病坚持工作,刚下班就来看病,你嚷什么!”大夫热情地给我治病,我要拔牙,他劝我不要拔,想法给治好。我们在街道上工作,老大爷、老大娘和小朋友经常给我们送茶水,下雨时送草帽。群众的这些热情关怀,对我是极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我深深感到,知识青年掏大粪,这也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斗争。我们青年人,要争当移风易俗的促进派。别人越说掏粪没出息,我们就越热爱自己的工作。别人越说我们的职业低,我们就越要把工作做得出色,决不向旧势力低头,把这场移风易俗的斗争进行到底。现在,我真正是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决心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革命志气、有文化的青年掏粪工人。
 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青年掏粪工人 齐振刚


第2版()
专栏:

  营业员工作是光荣的岗位
每当看到自己的工作,给顾客带来了工作上的方便,满足了他们生活上的需要,心里就感到无限愉快,觉得自己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
有的人对营业员工作认识不足,说什么当营业员“没前途”、“低人一等”,是“侍候人的工作”。
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觉得当营业员和当战士一样是光荣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同样是为人民服务的。今年三月我从部队转业到现在的几个月营业员生活,使我对这个岗位的工作意义认识更深刻了。
首先,从我们服务的对象看,我们的服务对象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为他们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有时我们利用空隙时间,帮顾客搬货或送货上门,他们总是倒茶让坐,完全和家里人一样。营业员对待顾客态度和蔼热情,不是为了得到顾客的表扬,而是一个营业员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一个社会主义国营商业工作者应有的作风。
再从我们经营的商品来看,不说别的,就拿五金商店说,有自行车、收音机、电器、仪表,等等,都是人们工作上、生活上需要的商品。营业员能够给予人们工作上的方便,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就是为社会主义大厦增添了砖瓦。每当看到顾客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无限的愉快,觉得自己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为社会主义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们的商业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需要,支援了生产,同时也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有一次,一位老大娘来买黑皮线,我看她走到楼上,急促地喘着气,便急忙端了一张凳子让她坐下,然后问她需要什么。大娘见我这样热情,感动地说:“解放军同志就是好!”(因我穿着军装)我当时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内心感到高兴。我想,我们不光是在做买卖,我们实际是在做群众工作!
我现在还是商业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对应该知道和熟悉的基本知识,有的还不知道,有的虽知道了但还不够熟悉,还不会打算盘。今后我决心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这些困难,练好一身硬功夫,以便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为生产服务。
青海 汪祥华


第2版()
专栏:

  我爱上了体育工作
一九六四年七月,因为工作需要,我从铁路建筑段做土木建筑设计工作改行做体育工作。起初,我思想不通,不想干体育工作。觉得干体育工作受累不讨好,没前途。打算过一个时期再去干设计工作。
由于思想不通,心情不舒畅,干起工作来也没劲,做不出什么好成绩。
为了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领导同我谈心,讲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指示我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我就带着这些思想问题,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经过反复学习,我的认识逐步提高,觉得毛主席说的非常对,一个革命者,应该有彻底的为人民服务、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有了这种崇高的思想,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感到自己是在为革命而工作。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狠狠批判了个人主义思想,决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此,我逐渐认识到体育工作也是革命工作,干体育也是在为人民服务了。觉得只要能把体育工作做到广大职工身上,使职工们有健康的身体,能够有充沛的精力做好工作,搞好铁路运输,搞好生产,这也是对革命做出了贡献。
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的干劲就越来越大,工作也打开了局面。一九六五年上半年,我们根据群众要求,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职工们都很满意。后来,我们又根据工人们的工作特点,为他们介绍养路工人操、装卸工人操、拉力操。他们的体育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更加感到做体育工作确实是在做革命工作了。从此,我爱上了体育工作。
我这一段经历说明,自觉地为革命工作和带着个人主义思想去工作是大有区别的。只有自觉地为革命工作,才能积极主动起来,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否则是不可能的。
北京市丰台地区火车头体协 田志全


第2版()
专栏:编后

  向旧习惯势力作斗争
怎样看待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旧社会有旧社会的标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有我们的标准。在旧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特别是掏粪的、理发的、修脚的、站柜台的,等等,都被认为是“侍候人”的、“没出息”的。而在我们新社会,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革命需要,是人民需要,都是光荣的、高尚的。
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鄙视劳动人民的旧思想意识和习惯势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根除的,在有些人的头脑中仍然起着影响。有些人瞧不起所谓“侍候人”的行业和“侍候人”的人。有些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也总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真的是低人一等吗?当然不是。我们从事的是革命工作,为的是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理直气壮,有什么低气的。作为革命者,绝不能向旧的习惯势力低头,要敢于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斗争。同时,我们不但要破旧习,而且还要立新风,要在这所谓“低人一等”的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以实际行动清除那些旧的习惯势力。北京市掏粪工人齐振刚说得好:“别人越说掏粪没出息,我们就越爱自己的工作。别人越说我们的职业低,我们越要把工作做得出色”。这是多么宽广的革命胸襟,多么可贵的革命志气。
毫无疑问,所有从事那些所谓“侍候人”行业的人,只要有了齐振刚那样的革命志气,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定能够为革命做出出色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