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扬“红色尖兵连”的光荣传统
按照“四个第一”的方向前进
“红色尖兵连”指导员 唐用望
我们连队被国防部命名为“红色尖兵连”,这使我们感到无尚的光荣。这个光荣要归于党和毛主席以及军委。是党和毛主席及军委给我们连队指出了“四个第一”的建设方向。
几年来,我们连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是由于按照党中央和军委指出的这个方向前进的结果。远的不说,就说去年十一月份我们连进行的野营。这次野营行军千里,还在崇山峻岭中进行了穿林训练。在穿林训练中,明明有路不走,偏要向荆棘丛生的高山深沟中钻;明明有村庄不住,偏要在千多米的高山上露营;本来有平地可走,却偏偏往坡上爬;白天不走,却偏偏选在晚上走。这种艰苦的训练,又常常是以班、排为单位,根据领导在地图上指定的目的地,按方位角运动。既无向导带路,又无上级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高度自觉,容易避难就易,选有路的地方走,或不到达指定位置。但是,穿林十多天,全连没有一个人、一个班、排不到达指定位置,或不按指定路线走,全连也没有一个人掉队。
这次野营,为什么能够做得这样好呢?就是因为全连每个战士都深深地懂得了穿林训练的意义。
野营以前,部队经过了控诉美帝罪行的教育。在穿林的间隙里,大家又反复地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十一月十二日白求恩逝世二十五周年的这一天,全连还在宿营地召开了纪念大会,畅谈了自己学习《纪念白求恩》的体会,表达了为世界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很多班还自动开展了“回忆对比”活动。一班在行军中开展了“三想三比”活动。“三想”,就是想自己的阶级苦,想世界三分之二人民的苦难,想白求恩、罗盛教;“三比”,就是比红军长征,比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比南越人民的斗争。他们经过“回忆对比”活动,充分认识到了这次穿林训练的意义。
在野营行军过程中,战士们还自觉地讨论了为世界人民练兵应抱的态度。大家认为,“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决不能避难就易”;“要在艰苦中锻炼出实战需要的本领”。去年入伍的新战士郑富强说:“一想起自己家里的苦,想起世界三分之二人民的苦难,就觉得我们吃苦是应该的。”他还说:“不能吃苦就不能革命,怕艰苦就是不能革命的开始。”他的脚打满了泡也能够坚持行军。一天,连队急行军一百七十里,全连刚入伍才两个月的十五个新同志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战士们就是这样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顺利地完成了野营训练,大大地提高了穿林的能力。
我们从这次野营中,更加深刻地认清了只有发挥人的因素,政治思想挂帅,才能真正的战无不胜。


第2版()
专栏:

罗盛教精神鼓舞我攀高峰
广州部队攀登标兵、“红色尖兵连”班长、五好战士 刘元保
一九六一年七月,我参军的愿望实现了。在县里欢送应征入伍的大会上,罗盛教烈士的父亲罗迭开伯伯鼓励我们:要象罗盛教那样,做一个勇敢的好战士。到了部队,我又被分配到罗盛教生前所在的侦察连。我真高兴得了不得,心想:我是罗盛教家乡人,一定要做一个罗盛教式的好战士。
第一次练攀登,我看见老同志在悬崖绝壁上爬上爬下,如走平地一样,我的心也飞腾起来,对班长说:“让我们新同志爬一次。”班长答应了。可是当我走到绝壁脚下往上一看,笔陡的石壁,一下看不到顶,眼花了,头也有些发晕了,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不敢往上攀。这时,班长给我拴上保险绳,鼓励我:“小刘,上呀!”我咬着牙,手抓石缝,脚蹬石棱,好容易爬上几米,但往下一看,可吓坏了我,浑身肌肉发紧,越想心越慌,手脚一松,一下滑了下来,被保险绳吊在空中直打转。后来,在同志们的鼓舞下,我才爬上了顶峰。
这时,我思想上有畏难的情绪,一下被指导员看穿了。在上政治课的时候,指导员针对我的想法,讲了罗盛教的事迹。他说:“只有象罗盛教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产生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才能成为伟大的战士。”指导员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下课后,我反复思索:罗盛教为什么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我是不是全心全意在干革命呢?越想越感到自己的思想不对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苦练杀敌本领,决不给连队抹灰。
练了一段时间,进步不大,我就去向“爬山虎”彭福文请教。他告诉我:主要是要练好基本功,要苦练臂力,手指的抓力,脚趾的蹬力。于是,我就利用一切空隙时间,练单双杠,练爬绳,练习用脚趾走路。终于我手上练成了一层层的厚茧皮,能在悬崖绝壁之间上下自如了。不过,我现在的技术水平离林彪元帅提出的过硬要求还有距离。今后,我决心踏着罗盛教的足迹继续攀高峰。


第2版()
专栏:

无声的命令
罗盛教的战友“红色尖兵连”副连长 王昌璃
好些同志到了我们连,都感到我们连的战士好,问我们是怎样带兵的?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干部的模范作用是“无声的命令”。
一次练攀登,大家都上去了,只有新同志郑富强站在山下发愣,不敢爬。指导员唐用望走过来对他说:“来!我在前面爬,你跟着我上,保证摔不了。”郑富强跟着指导员爬上了岩壁。指导员又鼓励他:“这不是爬上来了嘛!困难就是‘纸老虎’,你怕它,它欺侮你;你坚决和它斗,就能战胜它!”
在指导员的鼓舞下,郑富强增强了信心,勤学苦练,现在他已经能够爬绝壁了。
我们连的干部都能够游泳先下水,攀登带头上,事事走在战士前头,带领大家前进。
去年七月,我们在某地水库练武装泅渡,当时大风掀起一米多高的大浪。在这样大的风浪中游泳,还是第一次,指导员看出有的同志有胆怯情绪,就问大家:对面有敌人,要不要去消灭他们?大家都说:要!接着,指导员又给大家讲了罗盛教救崔?的故事,鼓舞大家发扬罗盛教的顽强精神,与风浪搏斗。说罢,就和连长向心仁两人带头跳进水里。经过这次练习,大家再也不怕风浪了。
我们连的党支部认为,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带动战士完成任务最有效的办法。
去年十一月千里行军,连长、指导员不在家,上级告诉我们行军中连级干部可以不背背包。但是,我和副指导员仍然按照我们连队的老传统,每人背着四十多斤的背包和粮食袋行军。走了两天,我的右脚磨起了三个铜钱大的血泡,走起路来钻心地痛,但一看到五班陈维民用两脚脚跟走路,满头是汗,就知道他脚上打了不少泡,咬着牙在坚持,我就赶上去把他的冲锋枪拿过来扛上。副指导员王庆昌一出发就患痢疾,我们不让他背背包,他说啥也不让。刚进入山区,他的膝关节肌肉发僵,腿不能打弯,仍然背着背包一拐一拐地坚持行军。战士们看见了这个情景,都争先恐后地要帮副指导员背背包,但他说啥也不给。在副指导员的影响下,脚打了泡的同志也都坚持行军到底。这次千里行军,我们连带着十五个入伍两个月的新战士,有时一天行军一百七十里,但全连无一掉队。


第2版()
专栏:

小水利战胜了大旱灾
杨柳第三生产队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奋战三冬,分期分批建成七口新山塘,整修十二口旧山塘,使没有水源的梯田得到灌溉,粮食稳产高产,由缺粮队变为余粮队
本报长沙七日电 湖南省祁东县风石堰公社杨柳大队第三生产队,用逐年修建小山塘的办法,积小胜为大胜,在三个冬天的时间内,把全队六十四亩水田建设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最近,衡阳专区许多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都前往参观,学习他们的经验。
过去,这个生产队只有十多口小山塘,蓄水不多,十年九旱,再加上土质瘠薄,产量很低。一九六○年以前,几乎年年都要靠国家统销粮食。水缺地瘦,给人们造成了困难,但也激发了人们改变自然面貌的革命意志。一九六○年,这个队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粮食产量由前一年的一万四千多斤减少到七千五百斤,副业收入也很少,生产和生活上碰到了困难。公社拨给他们一笔贷款,可是他们没有要。他们说:越是困难,越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他们召开了贫农下中农会和社员会,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兴修水利,改变贫困面貌。
兴修什么样水利呢?这里,丘陵起伏,大部分水田座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形成一层层梯田。全队六十几亩田,被山石分割成二百七十多块。这个小山丘,地势较高,就象一口倒放着的锅,除了天上落雨,没有其它水源。唯一的办法,是建设小山塘,用山塘蓄水来抵御干旱、灌溉农田。
一九六一年秋收后,他们开始建设山塘。这年冬天,计划新开的长塘和栗山塘动工了。可是到了第五天,锄头挖断了好几把,开塘的人也少了。根据这些情况,他们先后召开贫农、下中农会和社员会,启发大家回忆对比,说苦道甜。劲头又鼓起来了,投入开塘的人由十多个增加到二十多个。一连战斗两个月,两口山塘终于建成,还修补了老塘。
一九六二年冬天,规划新开两口塘,另外还要挖深加高、扩大五口老山塘,任务更艰巨。第一口塘完工后,又有人打退堂鼓,这时,队干部想起了党的教导:碰到困难就去找贫农下中农想办法。于是邀了贫农、下中农来商量。贫农唐连石说:“要挖穷根、栽富根,不苦干几年怎么办得到!”贫农唐科有说:“塘里有水,仓里就有谷。塘,坚决要修!”由贫农下中农带头,干部社员一齐上阵,奋战两个多月,又开成了四口新塘,修好了五口旧塘。一九六三年尽管干旱严重,但是塘多了,有水抗旱,粮食总产量比过去丰收的年份还增产两成多。
社员们从兴修山塘中尝到了甜头,干劲更大。这一年冬季,大家又集中力量,奋战将近三个月,再开了三口新塘,原来的老塘基也加高培厚了。
这个仅有二十四个劳动力的生产队,就这样艰苦奋斗了三个冬天,做了七千多个工,分期分批地先后建成了七口新塘,把原来十二口旧塘普遍整修。全部山塘的总蓄水量达到三万三千多立方米,比原来增加两倍左右,这样,每亩水田平均有水五百立方米左右,即使在较长时间无雨的情况下也可保丰收。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他们还采取掺客土、施火土灰、施过磷酸钙等办法,逐年改造低产田,使过去那些容易板结的青夹泥、白夹泥,开始变成疏松肥沃的好土壤,田的泥脚也普遍比过去加深了。
土质和水利的变化,使得这个过去连每年一季都难以保收的地方,去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田插上了双季稻。早稻和中稻都获丰收。由于生产不断发展,这个队从一九六一年起,逐步改变了低产面貌,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交售给国家的粮食达三万多斤。
这个生产队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迅速建成旱涝保收农田的事实,打破了人们认为小水利不能抗大旱的迷信,显示了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许多好处。
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共衡阳地委,都很重视这个生产队建设小山塘的成就和经验,号召各地向他们学习。


第2版()
专栏:

福建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各界人民慰问团分别到达前沿阵地、机场、码头,热情慰问日夜守卫海防的解放军广大官兵
新华社福建前线七日电 福建省拥军优属活动最近开始,各界人民慰问团已分别到达前沿阵地、机场和码头,热情慰问人民解放军前线陆海空军部队和人民公安部队。
五日晚上,慰问团在福州市隆重举行慰问大会。前线部队首长卢胜中将等一千多名官兵和慰问团副总团长许亚、叶松等各界人士参加了大会。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福建省副省长许亚,在会上代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和全省人民,向前线三军和公安部队全体指战员致亲切的慰问。他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日日夜夜警惕地捍卫着祖国的海防,彻底粉碎了美蒋匪帮的骚扰破坏,连续歼灭了偷渡窜犯的小股匪特,保卫了祖国的安全。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深入开展创造四好连队运动,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官兵的思想革命化,涌现出大批思想红、作风硬、战术活、技术精的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和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
许亚在致词中,热烈赞扬了前线部队在紧张的对敌斗争和繁重的军事训练中,大力支援地方生产建设,帮助工厂、公社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把部队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传播到各个战线上。他说:你们这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行动,是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他号召全省人民学习解放军彻底革命的精神,继续提高警惕,加强阶级斗争观念和国防观念,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自力更生、勤俭建国,作好一切工作;同时,加强支援前线和拥军优属工作,同解放军一起,坚决歼灭胆敢来犯的敌人。保卫海防,支援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福建前线部队领导机关首长严政少将致答词。他代表前线陆海空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全体指战员,对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委和全省人民的关怀和大力支援表示衷心的感谢。严政少将概述了前线部队在保卫海防和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以后说:去年,前线部队开展了向地方学习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全体官兵的阶级觉悟,增强了阶级观点,群众观点,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加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为解放祖国领土台湾和保卫远东与世界和平而奋斗!
福建省各界人民春节慰问团由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省长魏金水任总团长、下设九个分团。从五日起,各个分团分别带着剧团、电影队和慰问信等,翻山跨海到达部队驻地,通过慰问大会、报告会、座谈会、访问、慰问演出和联欢等活动,慰问日夜守卫海防的广大官兵、休养人员和残废军人。在慰问期间,慰问团还征求各部队对支援前线、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并收集部队的英雄模范事迹和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准备转达给全省干部和人民群众,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第2版()
专栏:短评

避易就难
“红色尖兵连”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生前所在的侦察连。这个连是一个思想、作风、军事技术等方面都很过硬的连队,不愧是一把永不卷刃的尖刀。
这把永不卷刃的尖刀,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锻炼成的。
他们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进行锻炼,决不避难就易,而偏偏要避易就难。
在千里行军、穿林训练的时候,进行了控诉美帝罪行的教育,并且反复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战士们深深地懂得了穿林训练的意义。他们明明有路不走,偏要向荆棘丛生的高山深沟中钻;明明有村庄不住,偏要在千多米的高山上露营;本来有平地可走,偏偏要往坡上爬;白天不走,偏偏选在晚上走。这次野营,连刚刚参军两个月的十五名新战士也没有一个掉队的。
避易就难,要政治挂帅,要干部带头。
在练习攀登悬崖的时候,新战士不敢爬,指导员就带他爬,并且鼓励和教育他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经过勤学苦练,这个新战士战胜了困难,能够爬绝壁了。全连的战士和干部已经锻炼得能够携带武器装备,攀登八十五度以上的悬崖峭壁。
在武装泅渡的时候,有的战士看到大风大浪,有胆怯情绪。指导员和连长一面提高他们的敌情观念,一面带头跳进水里,同风浪搏斗。经过不断练习,战士们再也不怕风浪了。全连的战士和干部已经锻炼得能够不用任何浮水器材,负重泅渡几千米宽的江河。
这个“红色尖兵连”就是这样地锻炼得能够逢山过山,逢水泅水,逢林穿林,能走,会打,叫高山悬崖低头,让江河湖泊让路。
只有避易就难,才能百炼成钢。只有为战而练,才能练就百战百胜的硬功夫。只有平时把全部工作放在“打”字上,天天练,经常练,基础的军事技术多练,这样,才能够在千锤百炼下熔炼成锋利的钢刀;才能够在战时直插敌人的心脏,永不卷刃。
学习“红色尖兵连”的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就要在各个岗位上避易就难地锻炼自己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把自己锻炼成思想过得硬、作风过得硬、能力过得硬的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锻炼成永不卷刃的尖刀!


第2版()
专栏:

为开发果洛境内大量森林资源开路
黄河“河曲”段流放木材试验成功
新华社西宁七日电 黄河上游著名的“河曲”段流放木材试验成功。这段长度近一千公里的“河曲”,从来没有人航行过。
“河曲”木材试运是由青海林业部门的人员完成的。他们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吉迈乘木筏顺流而下,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曲沟,中经四川的阿坝、甘肃的甘南和青海的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
勘查和开辟这段流运木材航道,是开发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大量森林资源的第一步。
最近,一批爆破工人踏着勘查队员的足迹,趁黄河水枯和冰冻季节,开始炸除河道上的礁石,正式开辟木材流运航道。
这段河床有时很宽,两岸和河中多沙滩,水流分散,主流次流不甚分明;有时很窄,两岸全是高山陡岩,水流急湍,明礁暗礁很多。勘查人员乘筏经过十分险要的多松、拉加、羊玉、班多、野狐、拉干等六个河峡。他们在多松峡中曾经碰到一股凶险的漩涡,木筏在漩涡中一次又一次下沉,两岸都是峭壁,不能靠岸。勘查人员镇定地同漩水搏斗,经过几小时奋战才挣脱险境,找到靠岸地点。他们有时要在大浪劈头打来的情况下绘图和记录水情、礁石的情况。有时由于河窄礁多,木材要拆成单根流放下去。
勘查人员发现,从吉迈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近五百公里河道,只要稍加整理,还可以航行船只。
(附图片)
黄河上游示意图


第2版()
专栏:

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连传捷报
王金玉创造世界优秀成绩,赢得男子组全能冠军
王淑媛刷新一项全国纪录,赢得女子组全能冠军
据新华社牡丹江六日电 一九六五年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的青年男子组比赛今天结束,黑龙江省鹤岗市著名选手王金玉以一八二点三一六分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全能冠军。
这个成绩不仅是我国速度滑冰选手在平原冰场上创造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平原冰场的世界最好成绩之一,它超过了挪威选手约翰尼森去年在赫尔辛基平原冰场取得世界冠军时创造的一八二点七○八分的成绩(总分越少成绩越好)。王金玉保持的这项全国纪录是一八一点二一五分,是在高山冰场创造的。
据新华社牡丹江四日电 正在牡丹江市举行的一九六五年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今天传出捷报,在下午进行女子青年组的最后一项三千米比赛时,牡丹江二十一岁的著名选手王淑媛以五分二十一秒三的成绩,刷新了她本人在去年一月间创造的五分二十一秒六的全国纪录。
这是我国运动员今年以来刷新的第十一项全国纪录。
锦标赛是从昨天开始的,女子青年组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王淑媛不仅取得了四个单项冠军,而且连续第三年取得了女子速度滑冰全能冠军。她的总分达到了二○二点○五○分(总分越少成绩越好),创造了平原冰场女子速滑全能的全国最高成绩。


第2版()
专栏:短评

积小胜为大胜
风石堰公社杨柳大队第三生产队,原是一个水缺,田瘦,人穷的地方。由于这个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相信自己的集体的力量,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同时又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一口一口地修山塘,一丘一丘地改良土壤,一冬一冬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终于积小胜为大胜,改变了不利的自然面貌,把全队的农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这个小山村发生的变化,是有重大意义的。
在开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杨柳三队的人们碰到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不仅自然条件不好,而且前一年刚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粮食减产很多。是继续安于现状,靠吃国家的统销粮食过日子好呢?还是一鼓作气,哪怕多吃些苦,多受些累,大搞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面貌好呢?他们的回答是坚决的:一定要彻底拔掉旱灾根子。怎样拔呢?靠国家贷款,还是靠自己动手?他们的回答也是坚决的:越是困难,越要自力更生!
在党领导下的杨柳三队的以贫农下中农为骨干的农民,不愧是有革命志气的农民,他们说得出就做得到。他们在修塘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困难。但是这里的队干部听党的话,始终坚持依靠贫农和下中农,遇到困难就找贫农和下中农商量。贫农下中农挺起胸膛,带头实干苦干,团结绝大多数社员一致向大自然作斗争,终于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严冬的考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靠全队的二十四双手,把全队的农田建成了稳产高产田。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个大胜是积小胜而成的。杨柳三队的人们,在规划农田水利建设的时候,既有雄心壮志,又不是好高骛远、贪多求大,而是严格地从实际出发,一年年、一个个地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在一些人看来,修小山塘或其他小型水利工程,那是不“解渴”的。杨柳三队的事实却证明,因地制宜地多修小型水利工程,能够成大事,能够使一个个公社、一个个生产队更快地实现水利化。由于每个工程的规模比较小,一个生产队也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能够确保修一个成一个,而且见效比较快,当年施工,当年或第二年就能受益。一个小歼灭战有了明显的战果,就有利于鼓舞群众打第二个小歼灭战的积极性,干劲越来越足,信心越来越大。这样做,是真正符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