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是美帝和印度的大失败
《柬埔寨电讯报》说亚非国家虽有分歧仍知帝国主义的危险
巴基斯坦官方和舆论认为亚非会议的延期有利于亚非团结
叙利亚报纸说帝国主义埋下破坏亚非团结的地雷给挖掉了
新华社金边三日电 《柬埔寨电讯报》三日发表评论说:“尽管美国进行阴谋活动和施加压力,亚非国家的大多数代表还是作出了关于‘第二次万隆会议’的合理决议。”
评论说:“在这个问题上遭到巨大失败的,首先是美帝国主义,其次是那些拼命为美帝国主义效劳的国家,其中第一个就是印度。”
评论指出:印度为中国不参加会议高兴得太早了。“第二次万隆会议”的延期,是印度外交的真正失败。
评论说:这说明,尽管亚非国家有分歧,但是它们始终意识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所构成的经常的危险。
新华社卡拉奇三日电 巴基斯坦官方和舆论认为,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不定期延期举行,有利于亚非团结。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今天报道,拉瓦尔品第的巴基斯坦官方人士对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延期表示满意。
这些人士说,这一决定是符合巴基斯坦一贯维护的争取亚非各国加强团结一致的目标的。
这些官方人士说,巴基斯坦认为,要是这次会议在好些亚非国家不参加的情况下举行,就不能达到亚非团结一致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召开这次会议,显然将同举行这次会议的崇高目标背道而驰。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还报道,外交观察家们认为,第二次亚非会议延期是印度外交上的失败,印度为了自己的沙文主义利益强烈反对这次会议延期,尽管它知道,要是这次会议在十一月五日举行,就会严重危害亚非大家庭的团结。
巴基斯坦《黎明报》今天说,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是印度在政治上的重大失败。
这家报纸说,印度在某些大国指使下,拼命要使会议按期举行,来破坏亚非团结。
这家报纸指责印度当局竭力反对中国和其他一些亚非国家鉴于当前局势不利于召开会议而提出的延期召开会议的建议。它说,夏斯特里和他的政府以为,这是他们夺取政治上的主动来掀起反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运动的最好时机。
这家报纸说,印度和支持印度立场的其他几个亚非国家主要是按照一味反对中国和破坏亚非团结的某些大国的命令行事的。报纸说,如果象印度所希望的那样举行一次四不象的会议,这些大国就会设法加剧亚非大家庭的内部分裂,并从中渔利。
巴基斯坦《领袖报》二日发表社论说,第二次亚非会议延期举行“肯定比召开一次在分歧中破裂并造成各国的许多分歧的会议更好”。
社论说:由于亚非国家之间目前存在的分歧,现在的时机无疑是不适于召开这次会议的。
社论说,亚非国家必须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亚非的活动,反对西方经济侵入这个地区。社论说:“要是没有亚非国家队伍的团结,和不顾一切障碍而继续前进的决心,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法实现的,亚非国家现在应当利用这个间隙时间来巩固它们的队伍”。
社论说:“它们必须作出坚决的努力以便聚首一堂和实现它们的伟大目标。否则西方对这个地区的糟踏和剥削将继续下去,在骗人的新的幌子之下,这种糟踏和剥削甚至可能变得更厉害。”
《战斗报》二日发表社论说,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的决定,是“正确的步骤”。社论说,“事实是,在中国没有派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现阶段的任何会议都是缺乏代表性的。不论美国是否相信这一点,它的阵营的追随者也尽可以表示异议,可是事实仍然是事实:没有中国参加的任何世界组织将被认为缺乏代表性。”
新华社大马士革三日电 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机关报《复兴报》二日发表社论,支持亚非会议延期。
社论说,在亚非国家中出现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某些国家企图在亚非会议上削弱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对美帝国主义的谴责,同时企图背离这次会议的目标。
报纸指出,这种破坏和阻挠来自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社论说:延期举行亚非会议要比在会上争吵冲突好。
叙利亚《革命报》在三日发表社论说,亚非会议延期为新的成功的会议提供了机会。社论说,在这次会议之前,帝国主义给会议埋下了地雷,企图破坏万隆精神,破坏亚非团结。现在地雷给挖掉了。


第3版()
专栏:

夏斯特里对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表示“遗憾”
印政府发言人自我解嘲说它主张拉苏参加会议是“精神上的胜利”
新华社三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对第二次亚非会议不定期延期表示“遗憾”。他昨天对他的国大党党员们说,印度“非常赞成”如期召开亚非首脑会议。因此,他对不定期延期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决定感到“遗憾”。
印度政府发言人同一天自我解嘲地说什么“印度主张邀请苏联和马来西亚参加会议的立场是正当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精神上的胜利”。
印度《政治家报》二日刊载一条阿尔及尔电讯说,外长会议的决定“不能不认为是对印度的一个打击”。这则电讯以失望的口吻说,尽管出席会议的印度代表杰哈“进行了勇敢的斗争,它未能得到它想要的东西。……使印度感到失望的主要一点是,俄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自然不会被接纳与会了”。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科尼利厄斯说
中国努力促进亚洲国家的团结
巴报业托辣斯主席苏马尔要求效法中国自力更生精神
新华社卡拉奇二日电 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科尼利厄斯,一日在拉合尔巴基斯坦—中国友好协会举行的集会上说,中国努力促进亚洲国家的团结,而西方国家则企图从它们的争吵中得到好处。
他说,西方国家惧怕千百万亚洲人民的团结,企图在它们中间制造分裂。亚洲国家将会明白,它们只有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才能作为独立国家生存下去。
他说,中国人民是有文化的、智慧,勤劳、勇敢的人民。每个国家都应当同中国发展关系,十分尊敬中国人民。
据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二日报道,巴基斯坦全国报业托辣斯主席苏马尔二日在卡拉奇向公众发表讲话时,要求巴基斯坦人民以中国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活俭朴和牺牲精神为榜样。
他在谈到他最近访问中国的印象时说,中国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国。
他说,中国领导人受到了他们同胞很大的尊敬,因为他们同自己的同胞并肩工作,没有任何优越感。他在谈到巴基斯坦同中国的关系时说,这种关系是真诚的、可靠的。


第3版()
专栏:外国朋友谈中国

日本医学博士寺泽正一赞扬我建设成就
中国充满一片兴旺气象
本报讯 香港《文汇报》十月十九日报道,日本医学博士寺泽正一访华后在香港说,今天的新中国,工农业建设蓬勃发展,科学进步迅速,人民的生活安定愉快,全国充满一片兴旺气象。
寺泽正一是最近率领新日本医师协会访华医学、保健、医疗友好考察团在我国访问后十八日经港返国的。
寺泽正一说,他在解放前到过中国,对中国旧社会颇为熟悉。这次再去一看,想不到短短的十六年起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新旧中国的面貌完全两样。他说,新中国人民,工作都有保障,没有失业的忧虑;从少到老,遇有疾病,都获得国家妥善的照顾,因此,人人心情舒畅,工作努力,万众一心,要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康乐富强的国家。寺泽正一还赞扬了中国的“断肢再植”手术,认为是中国了不起的成就。他还说,中国医学界人士都很谦虚好学,一方面自己埋头研究,一方面十分欢迎外国医学界人士访问中国,交流技术和经验,相信中国的医学水平将一天天地不断提高。


第3版()
专栏:外国朋友谈中国

墨西哥前卫生部长巴斯赞扬我国自力更生精神
中国工业建设发展惊人
新华社墨西哥城电 不久前访问过中国的墨西哥前卫生部长、前墨西哥州州长古斯塔沃·巴斯在最新一期《永久》周刊上发表文章赞扬了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精神。
在谈到中国的工业建设时,巴斯说,“不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有惊人的发展。”“他们不问能挣多少钱,而是问可以生产多少东西。他们不孤立地考虑个人的利益,而是考虑解决自己祖国的问题。”巴斯说:“在外国技术人员撤走后,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研究和讨论了各种问题,加倍努力,继续前进。……有些东西不能进口,而这些东西又必不可少,这种刺激鞭策他们自己去制造这些东西,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巴斯以他的亲身见闻驳斥了对中国的恶意污蔑。他说,“中国的社会组织丝毫没有可怕之处。……中国生活在和平中,它爱好和平。”他认为“中国的进步是惊人的”。


第3版()
专栏:外国朋友谈中国

丹麦贸易和商业大臣谈访华观感
中国人民为建设祖国努力工作
新华社一日讯 哥本哈根消息:据《丹麦民主报》十月十八日报道,丹麦贸易和商业大臣任生在最近访问了中国回国后,在社会民主党的一次大会上谈访华观感,并且放映了他在中国拍摄的幻灯片。
他说:“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已经巩固,并且肃清了不良现象。在中国不需要给小费。乞丐和妓女已经绝迹。中国的火车和车站质朴干净。我得到的印象是:人们正在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工作。”
丹麦《贝林时报》十月五日报道了丹麦著名商人艾立克·布罗斯特罗姆在访问中国后对这家报纸发表的感想。
这个商人认为,中国的工业规模是“使人瞠目结舌”的。他说:“我参观过上海的工业展览会……在一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陈列了一万八千种不同的产品,从世界上最大的水压机到最平常的塑料制纪念品。所有这些产品不仅是‘中国制造’,而且是‘上海制造’。”他说:“中国有造得很好的汽车和拖拉机。”
布罗斯特罗姆在谈到中国人民的生活时说:各个商店,无论大小都堆满商品。今天没有一个中国人挨饿。中国人穿得不算好,但看不到褴褛的衣衫。中国全国的物价是一致的,并且与丹麦相比还是很低廉的。
他在谈到他这次在中国的旅行时说:“中国人的协助精神和友好态度驾于一切国家之上,任何一种合理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附图片)
今年五月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在法国举行的第五十四届巴黎博览会期间,中国馆接待了大约一百五十万观众。图为观众围观中国馆展出的我国自制的机器。
阎世缘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南越人民武装四次战斗歼敌五百
解放武装力量指挥部授予波来梅战役有功部队勋章
新华社河内三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解放军十月十九日和二十日在袭击广治省巴隆和新丽两个敌军据点的战斗中,共歼敌三百名,其中全歼一个敌军营部、一个多炮兵连、五个步兵排,击毁一五五毫米和一○五毫米大炮六门和各种军用车十六辆。
此外,广义省德普县和富安省绥和县的游击队,在十月三日和十三日击退敌人抢夺稻谷的两次“扫荡”,打死打伤敌军一百九十七名。
十月十九日晚上和二十日凌晨,广治省解放军袭击了敌人巴隆据点,摧毁了这个据点的两座碉堡。同时,另一支解放军袭击了敌军的炮兵阵地,击毁一五五毫米大炮两门。在这次袭击中,共打死打伤敌军近二百名。
十月二十日晚上,解放军又乘胜袭击了距广治市约九公里的敌军新丽据点,歼敌一百多名。战斗一开始,解放军就进攻敌军指挥所,全部歼灭敌军营指挥部,活捉上尉营长。接着,解放军又进攻敌人的炮兵连,敌人还没来得及开炮就被全部歼灭,四门一五五毫米大炮和一门一○五毫米大炮被全部击毁。此外,解放军还击毁敌军用车十六辆,烧毁一个弹药库,缴获大批武器。
据新华社河内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指挥部决定授予在嘉莱省波来梅战役中取得胜利的解放军各单位以三级解放军功勋章。解放武装力量指挥部还决定授予其它一些有功单位以三级解放军功勋章和一级解放战功勋章。(附图片)
越南南方一支少数民族部队在乘胜追击敌人
新华社记者 郭纪摄


第3版()
专栏:

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下院说
英苏在越南“和谈”问题上经常接触
新华社伦敦二日电 英国首相威尔逊二日在下院说,英国政府在越南“和谈”问题上同苏联政府保持经常的接触。
威尔逊在回答一个议员提的问题,即英国是不是考虑就越南问题提出新的建议时说:“我们准备尽我们的力量去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例如,我们同苏联政府保持经常的接触,以便使各方一起来到会议桌前。”


第3版()
专栏:

降低入伍和“志愿入伍”标准 强拉中学生当炮灰
约翰逊政府征兵困难大伤脑筋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防部二十八日宣布,从十一月一日起降低新兵入伍的标准,以加紧搜罗炮灰投入侵越战争。
美国当局采取这一行动的目的是要每年多征召两万五千人入伍,并且把那些根据现在的标准不合格的数以千计的人征召入伍。
根据新的规定,被征或“志愿”入伍的中学毕业生只需要通过“合格测验”就行;而在过去,通过了“合格测验”但是条件较差的还得通过第二次“智能测验”。此外,对“志愿入伍者”的要求也放低了,今后将不再要求这些人具有比应征入伍的人更高的条件。
这种新的规定将使大多数身体条件合格的中学生不是被征召入伍,就是要“自愿”入伍。
据《纽约时报》二十七日在一篇报道中透露,为了广泛搜罗兵员,一些征兵局已经开始在大学研究生身上打主意。例如,在哥伦比亚大学,至少有五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已经接到征兵局的通知,要对他们的缓役问题进行复查,其中的一个已经接到通知,要他去进行入伍前的检查。
这篇报道指出,约翰逊政府之所以要扩大征兵范围,是因为一方面存在越南战争对兵员的需求所造成的“压力”,而另一方面,美国人民对当兵到南越打仗不感兴趣。报道指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要预备役人员志愿在越南危机中服现役的呼吁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此外,还有一些人“设法避免应征或者在没有得到当局许可的情况下企图逃避他们的军事义务”。


第3版()
专栏:

美国侵越海陆空三军人员吃紧
从事新式飞机导弹研究的一批试飞员被派往南越
海军募兵应征乏人 陆军缺人只得拉退伍老兵重新服役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为了填补它在侵越战争中的无底洞,美国政府在国内搜集炮灰的行动正越来越捉襟见肘。
据十月二十五日的美国《新闻周刊》透露,为了补充它在侵越战争中空军人员的大量伤亡,美国国防部已从它的空军系统司令部中,抽了一百三十五名试飞员到越南去作战。
美国国防部的空军系统司令部是负责发展新式导弹和飞机的,一向号称“空军的灵魂”。这些试飞员则被视为美国空军的精华,是美国发展空军新型武器的支柱。
美国国防部的这种挖肉补疮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国防部内部派系的矛盾。据《新闻周刊》透露,“空军系统司令部的司令伯纳德·施里弗为此对五角大楼气得跺脚”,并且大叫把他手下的这批试飞员派到越南去作战是“最大的浪费”。
美联社二十六日从华盛顿发出的一条电讯透露,美国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向后备队所作的,要他们“志愿”去越南服役的呼吁,并“没有得到响亮的响应”。这则电讯透露,在美国这个有两亿人口的国家中,自从在八月中旬发出这个呼吁以来,两个多月中,一共只有七百五十七名海军陆战队后备队员出来“响应”。这则电讯还透露,美国陆军为了弥补它的人力不足,正在“鼓励已经退伍的老军人重新服役”,而这一呼吁的对象是“已经退伍的有二十年到三十年军龄的那些人”。


第3版()
专栏:

美国侵越军火航运发生“危机”
军火消耗越来越多 运输船只更加不够
据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侵略者到万里之外的南越去进行侵略战争,它在军事上的致命弱点之一:后方太远、供应困难的问题,现在更为尖锐。
据合众国际社消息,由于“在越南(南越)的美国军队大量增加”,美国后勤部门正面临“非常缺乏”向美军运送供应品的船只的局面。为此,美国军事海运处司令格林·多纳霍已在十一月二日召美国航运企业的代表五六十人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航运危机”的问题。多纳霍在会上呼吁他们提供一些船只把侵越军用物资运往南越。
据这家美国通讯社说,在去年,美国平均每月用四十五条船运载物资二十五万吨到南越。到今年九月份,运货量增加到五十四万一千吨,使用的船只增加到一百艘。十月份,运货量达八十万吨,十一月份将达九十万吨,明年一月将达一百二十万吨。估计到明年一月将需要船只二百艘,可是美国目前投入现役的船只只有一百五十艘。
合众国际社说,美国现在还存在“缺少船只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问题。
为了应付急需,七月份美国当局已经把原来在大西洋航线上的五只船调拨到太平洋来帮助运输。
这家通讯社说,美国也曾经包租一些外国船只运物资到南越。但是这方面遇到了“麻烦”,因为一些外国船只的船员拒绝为美国侵略战争出力,有三条租用的船就曾经因此停在外国港口无法启航。


第3版()
专栏:

将军为何“气得跺脚”?
艾隆
几天以前,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司令伯纳德·施里弗将军在五角大楼“气得跺脚”。这位美国将军所以暴跳如雷,是因为五角大楼“从他手下抽了一百三十五名试飞员到越南去服役”。
施里弗将军统率的司令部,不是一个什么寻常的机构。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首先,“它负责发展新式导弹和飞机”;其次,它的成员不是什么一般美国空军学校的毕业生,而“许多是有博士学位的人”,是所谓“空军的精华”。正是因为这样,施里弗将军对于抽掉自己部下的做法就发起脾气来了。照他看来,他的人员应该用来执行“空军的一些先进计划”,而把他们送到南越去当炮灰“无异是最大的浪费”。
可是,这个自视甚高的美国将军却没有想到,他的顶头上司五角大楼实在也有自己的苦衷。由于侵越战争连遭失败,约翰逊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大举增兵,甚至把美国“陆军的精华”如“第一骑兵师”之类,“海军的精华”如“第七舰队”之类,和配备着各种最现代化飞机的美国空军,派到了侵越战场。但即使如此,也阻止不了美国侵略军队包括它的美国空军在内的惨败。而且恰恰相反,美国空军损失之多和损失之快,都是出于五角大楼意料之外的。无可奈何之下,美国国防部只有用挖肉补疮的办法,把这批所谓“空军的精华”派到侵越前线救急去了。
五角大楼里的这次争吵,说明了美国将军们是有一些看法的分歧。施里弗将军看到了他的“空军的精华”被抽掉而影响美国帝国主义的大目标,因而“大吵大闹”;但是,他没有看到五角大楼因侵越战争失败而感到全局吃紧的狼狈窘境,一个越南还不能征服,遑论征服世界?
美帝国主义侵越冒险的规模在扩大,捉襟见肘的困难也在急速地增加,施里弗“气得跺脚”的事情,还只不过是开始。


第3版()
专栏:

不愿当兵打仗 拒绝服从命令
美国三名现役军人要求复员
新华社讯 檀香山消息:驻在檀香山的三名美国士兵表示不愿当兵打仗,要求复员。他们拒绝穿军服,也拒绝服从上司命令。
檀香山是从美国本土到亚洲大陆之间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和军事转运站,从美国国内派往南越去的军事人员或部队往往先经过这里。
这三个人当中有两个是海军士兵,一个是海军陆战队员。其中一个名叫拉里·博比特的青年士兵,曾经六次因为拒绝穿军服而被判刑,但是他拒绝为美国的侵略政策卖命的意志迄未动摇。


第3版()
专栏:

“日益增加的出进口总额”
(码头上的招贴写的是“开往越南”)
(原载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观察家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