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领导生产的主动权从哪里来?
黄河棉织厂厂长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坚持参加劳动
新华社西安十九日电 记者陈昌本报道:陕西黄河棉织厂厂长陆华对于参加生产劳动的思想顾虑,在最近半年来的实际劳动中一个个地被打消了。现在他坚持半天参加生产劳动,半天办公,取得了领导生产的主动权。
陆华在一九六○年转业到工厂之前,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团政委。他乍进工厂,满腔热情,在指挥生产上大胆负责,要求职工树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但是因为他不熟悉生产,有时出错了主意,群众意见纷纷,说他急躁、武断。几年来,他几次下决心想到车间学习技术熟悉生产,但是在思想上有三大顾虑。头一个顾虑是怕初学乍练出次品,影响小组生产指标,引起工人不满,车间不欢迎。第二个顾虑是怕每天参加劳动,影响领导工作。第三个顾虑是觉得自己年纪不算轻了,手脚慢了,天天劳动怕坚持不下来。他曾经到车间参加过若干次劳动,但刚进车间就被会议、汇报和一个接一个的访问者拉回来,办公室的文件总是摞得高高的。以后,他退一步想,自己是老干部了,群众也不会要求自己经常参加劳动。于是,他对参加劳动、学习技术这件事,就放松下来。结果,在指挥生产上越来越被动。有时,职工们讨论某个生产技术问题争执不下,陆华因为不熟悉生产情况,拿不定主意,就只好说:“就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办。”这样不但解决不了工作中的矛盾,甚至使问题越来越多,陆华也越来越苦恼。
今年春,黄河厂党委组织干部学习了党的有关指示,讨论了干部参加劳动的意义,提出了人人学会一门技术的号召。从此,陆华下了决心,坚决带头到问题较多的印花车间当印花工。
陆华进了车间,就在思想上告诫自己: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即使自己出次品,工人表示不满,也要坚持学到底。开始,工人们觉得厂长学印花,不过是体验一下生活,长不了。但日子久了,职工们见陆华满身沾满颜料,手上被颜料熏起过敏红斑,但毫无灰心之意。有时由于生产紧张,吃饭时连围腰都不解就进食堂来了。
这些情况,工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们认定陆华是决心要和自己一道参加生产劳动了。有的人就把着手给陆华教技术。有的工人见陆华衣服上沾满颜料,硬要把自己的好围腰解下来给他;见他的工具不轻巧,忙把自己好使的工具换给他。有的人还教给陆华治手上的红斑的办法。陆华乍上印花案,总怕印坏了出次品影响整个小组的质量指标,工人们不痛快,想不到,工人们见他没有印好时总是笑迷迷地帮他找毛病。一位老工人还对陆华说:“陆厂长,你满身颜料满头汗地和我们一起干,莫说出这么一点次品,出得再多,我们也甘心情愿加把劲补上。你学成了技术,熟悉了车间的生产和工人的心思,是关系到把咱们的工厂办好的大事啊!”陆华怕出次品引起工人不满意的顾虑,从此被工人们的一片热情打消了。
陆华进了车间,开始的时候,报告看得少了,会议开得稀了,办公室压下的文件越来越多。习惯了写报告看批示的干部,说陆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开惯了会的同志,觉得会议少了误事。每天,干部川流不息地到车间找陆华。接受了过去多次半途而废的教训,陆华下决心坚持下去。他合理地安排了自己的时间,上午参加劳动,下午全力以赴看文件、报告、参加会议。急需办的事情和要解决的问题,由在各车间劳动的领导干部带到车间,和群众一起研究,在劳动实践中处理和解决。日子一久,许多重要工作,不出车间就办理了。印花车间长期反映劳动力不足,大会小会讨论多次解决不了;这次陆华和一同到车间的干部一面参加劳动,一面在工人中摸底,很快发现这是由于劳动组织不合理、工种不固定造成的。他们当即根据群众意见调整了劳动组织,固定了劳动分工,不开一个会、不添一个人,就解决了这个老问题。印花车间的工作案子下面因为有烘干颜料的暖气,室内温度高,上级批准他们增添通风设备;但是,过去报告计划写得不少,会议不断地开,却始终不见动手。这次陆华把有关干部请到车间,要求在现场研究这个问题。人们一进车间,觉得闷热,建议找个凉爽的地方开会,陆华要大家就在下面有灼热暖气的工作台旁开。现场会开了三个小时,许多人热得汗流浃背。干部说:“坐在办公室开三天会,不一定认识增添通风设备的迫切性;受三小时的蒸,认识了。”会后,印花车间的通风情况很快改善了。
陆华下车间参加劳动不到半年,和干部群众一道解决了许多生产和生活问题,工人们反映:这么多问题,如果干部坐在办公室,三年也解决不完。
车间里问题逐渐少了,有了问题和事情,大多也在车间里办了,报告、会议等就相应减少。桌子上积压得高高的文件,也渐渐地矮下去。陆华逐渐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怕参加劳动影响领导工作的顾虑,被事实推翻了。陆华的体会是:干部越坐办公室,问题越多,矛盾越大,越忙得下不去;真正地下去了,解决问题越细,发生矛盾越少,越有时间劳动。一事主动,事事主动。
劳动,不仅没有影响陆华的领导工作,还帮助他树立了一种依靠群众,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好作风。
黄河厂有一个很久以来悬而未决的生产工艺问题,就是床单上究竟用不用一种带腐蚀性的叫做“V黄”的黄色颜料。群众来信说,黄河厂的床单质量很好,唯独图案上染黄色的地方容易破。但是,这种黄色是一种基本色素,没有它又怕影响外观质量。这个问题在大小会议上争论多次,没有得到结果。陆华参加劳动后,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广泛听取了老工人对使用这种颜料的意见,工人们普遍主张不用。一位老工人说:“我拿起这种黄色刷子,心就跳。这不是在印漂亮的花纹,而是在床单上挖窟窿。美观要服从耐用。我们为什么让耐用服从美观?”群众的意见一针见血,使陆华和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到用不用这种颜料看来事小,却是个是否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针,是否对顾客的利益负责的问题。
但是,经过劳动锻炼的陆华,这时没有象过去那样,急躁地就下取消这种颜料的结论。
他和工程技术人员们开始在劳动实践中观察与研究这种黄色颜料。他们把用了这种黄色颜料和未用黄色颜料印出的图案进行比较,拿本厂的图案和兄弟厂用黄色少的图案进行比较。经过研究,他和职工们发现,不用这种黄颜料,一样可以印出鲜艳夺目的图案来。这时陆华就下定了取消这种颜料的决心。他鼓励设计人员大胆地进行不用这种黄色的设计试验。不久,不用这种黄色的鲜丽图案在设计人员的刻苦努力下诞生了,争论了好久的问题,终于在劳动实践中依靠群众解决了。
几个月过去,陆华逐渐地养成了坚持到车间劳动的习惯。他对别人说,现在一天不进车间,心里觉得缺点什么;出门开会回来,总要先到车间看看。陆华的身体,经过劳动的锻炼也越来越壮了。


第5版()
专栏:

喜晒新棉
湖北天门县今年七十多万亩棉花长得很好。这是前进公社杨林大队生产队社员在翻晒新棉。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5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牛绳要握在谁手里
光泽县各公社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依靠贫农下中农饲养集体耕牛;全县耕牛增加了,大部分养得很肥壮。
《福建日报》发表这一消息的同时发表短评说,同样是养牛,为什么牛绳握在富农分子和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富裕中农手里就养不好,握在贫农、下中农手里就能养好呢?关键在于不同的阶级对生产对集体的不同态度。贫农、下中农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是集体经济的最积极拥护者,他们对集体生产最关心,对集体财富最爱护。把集体的耕牛交给贫农、下中农社员饲养,他们能够关怀备至地爱护耕牛,即使有些人一时缺乏养牛经验,关心集体的责任感也会促进他们积极地学习技术,保证把集体的耕牛养好。
短评说,只有积极开展阶级斗争,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斗争。而在阶级斗争中,贫农、下中农由于在旧社会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最深重,他们的阶级觉悟高,是一切剥削阶级的对头。依靠贫农、下中农饲养集体耕牛,才能坚决与阶级敌人作斗争,与不关心集体耕牛只顾个人私利的资本主义思想行为作斗争,才能不断巩固集体经济、促进生产斗争的发展。
短评说,耕牛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依靠谁来养好耕牛,已成为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项工作中只有认真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在贫农、下中农社员中挑选饲养员,让集体的牛绳牢牢地掌握在贫农、下中农手里,才能保证整个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
走出机关,联系群众
中共西峡县委机关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机关周围的群众工作,密切了机关和群众的联系,促进了机关工作的革命化。
《河南日报》就此发表评论说,能不能时刻密切地联系群众,是关系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使我们的党员和革命干部永不褪色、永不变质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参加集体劳动和蹲点、调查研究的指示。但是,各个单位经常总还有一部分人在机关坚持工作,一时不能够参加劳动和蹲点。他们是否因此不能够联系群众了呢?西峡县委机关发动留在机关的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驻地周围的群众工作,这个情况说明:使干部走出机关大门,到群众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去受教育、受锻炼,保持和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
评论说,有人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机关的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去做周围群众的工作。他们担心这样做会分散干部精力,影响机关本身的工作。他们还担心用业余时间搞群众工作,会影响干部的劳逸结合,影响职工处理家务事情,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担心和顾虑是没有根据的。西峡县委机关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影响机关工作,相反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很多问题:培养了干部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促进了干部思想革命化,改变了机关化的作风,密切了机关与群众的关系,宣传贯彻了党的政策,调动了周围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总之,有百益而无一害。一个机关十几人,几十人,百十人,本着劳逸结合的原则,每人每周抽出几个晚上、几个钟头,同机关周围的基层干部、群众谈谈心,了解些情况,帮助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是完全办得到的。从革命的长远利益着想,从培养锻炼干部着想,从防止官僚主义、抵制修正主义着想,就会感到机关干部能否密切联系群众,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十分重要的大事。
依靠和教育
广东大埔县三河公社汇东大队党支部经常对贫农下中农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贫农下中农,使他们更好地当家作主。《南方日报》就此发表短评,谈干部应当怎样对待贫农下中农的缺点。
短评说,贫农下中农存在着一些缺点,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用什么态度对待贫农下中农的缺点,用什么方法去教育贫农下中农,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有些人是在坚决地肯定贫农下中农革命的阶级品质前提下,具体分析贫农下中农的某些缺点产生的原因,并且坚决相信贫农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和在阶级兄弟的帮助下,能够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因此,他们不仅在平时能够虚心地接受贫农下中农的监督,根据贫农下中农的意见改进工作和改进作风,而且在发现贫农下中农有着缺点的时候,又能带着深厚的阶级感情,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贫农下中农自觉地纠正缺点。只有采取这种态度,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紧紧地依靠贫农下中农,从而能够不断地取得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胜利。


第5版()
专栏:

安徽采烤晚烟
安徽省春烟采烤已经基本结束。目前烤烟产区的公社社员正在采烤晚烟。到九月十日统计,全省已收购烟叶五万九千多担,质量一般比去年提高半个到一个等级。
这个省今年种烟四十六万亩,比去年扩大百分之三十以上。由于移栽适时,管理细致,烟棵一般生长旺壮。从采摘情况看,今年烟叶总产量将大大超过去年。


第5版()
专栏:

宣化葡萄增产
全国著名的宣化葡萄已经上市。到十日止,装箱外运的白牛奶葡萄已达五十多万斤。目前各公社生产队正在继续收摘,从结实情况看,全县葡萄总产量将比去年增加一倍左右。
宣化葡萄有白牛奶、玫瑰香、马奶子、秋紫、肉丁香等十多个品种。其中以白牛奶葡萄最为著名。这种葡萄色淡青,形似奶牛的乳头,因而得名。它的特点是:甘甜适口;果穗大,产量高,果肉结构紧密,能剥皮切片,果浆不流。而且果柄和果蒂不易脱落,适宜于长途运输。(附图片)
宣化春光公社社员摘葡萄 孙瑞摄
(张家口日报供稿)


第5版()
专栏:

徐淮地区金针菜丰收
江苏省徐州、淮阴两个专区的金针菜获得丰收。目前,各公社生产队一面采摘,一面向国家出售。到九月十日止,已卖给国家三十一万五千多斤,比去年全年的出售量还多两万多斤。
金针菜又名黄花菜,是江苏徐淮地区特种经济作物。这种菜食后能起镇静作用,促进安眠和预防晕船呕吐,因此,它是热带居民和海员所爱吃的菜蔬。
(据新华社讯)


第5版()
专栏:

古巴牛蛙在南京开始野生放养
据新华社南京十六日电 饲养在南京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古巴牛蛙经过两年多的试养,已经初步驯化,并且有了第三代的幼蛙,现在已开始野生放养。
为了使牛蛙能在大面积的自然领域野生放养,长江水产研究所去年曾在蛙种试验场附近的农村放养了几千只幼蛙,今年已发现一些生长良好的成蛙。最近,他们又在南京市郊区适合牛蛙生长的河沟、藕塘和水塘里放养了几千只小蛙。在当地社员群众积极协助下,这些牛蛙迅速生长繁殖,成为一个新的野生品种。


第5版()
专栏:

老贫农李二
最近,山西省五台县城关公社高家庄生产大队,在贫农社员李二扶犁耕过的地里,开了个地头现场会。三十多名生产队干部和扶犁耕地的社员,都称赞李二耕的地耕得又深又细,值得好好学习。
李二今年五十五岁,二十岁上就给地主当长工,过着牛马般的生活。解放后,他依靠党,依靠集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因此,他把公社当成自己的家,赤胆忠心为集体,今年是他第五年被评为五好社员了。
李二对有利于集体的事,总是最积极地去干。
七月二十三日,一阵狂风暴雨过后,他帮助羊工放羊回来,看见路边一片玉米被风刮得东倒西歪。这时,他虽然已经很累了,可是他想,咱靠集体吃饭穿衣,怎能眼巴巴地看着集体地里庄稼倒了不管呢!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扔下鞭子,拿起锄头和草绳子就往外走,他老婆让他换衣、吃饭,他边走边说:“我有要紧事,回来再说吧。”李二跑到玉米地里,踩着稀泥,一株株地把倒了的玉米扶起来,有的用土围上,有的用草绳子拴住,一直干到星星满天才回家。
李二遇到不利于集体的事情,总是挺身而出,坚决地去管。富裕中农社员王治清,是个有名的农活全把式,可是总想占集体的便宜。去年秋天,李二和王治清在隔着一道沟的两块地里耕地,李二耕了几个来回,才见王治清慢腾腾地赶着牲口上地。没耕几犁,就坐在地边抽烟,一上午休息了四五次。中午,李二还没有卸牲口,王治清就回家了。李二早来晚回休息少,还没有王治清耕得多,心里就犯了疑,跑到王治清耕过的地里去看。只见耕得大一犁,小一犁,最深的不过二寸(规定标准四至五寸),斜头拐角也没有刨过。晚上记工时,记工员正要按照王治清报的亩数记工,李二当场就说:“王治清今天耕的地不合标准,应该商量商量再记工”。接着他把王治清耕地的情况告诉了大家。社员们进行了讨论。最后队长根据社员的意见,让王治清重耕一遍。打这以后,王治清对李二很不满,见了面也不说话。过了不久,他俩又在一起耕地。王治清这次耕地很卖力气,可是犁不好使,耕不了几犁,就停下来修一修,又费劲又耕不好。李二学过木匠,会修犁,他就跑过去帮助王治清把犁修好。从这件事上,王治清懂得了李二上次批评自己,是为集体好,很感激他对自己的帮助。
李二在生产队没有担当任何职务,可是他常给队长出谋献策。社员说他是“队长的好参谋”。
今年春天,队长李补安决定大搞土地基本建设。李二知道了就去找李补安说,修地事先要规划好,要是不作规划,这个梁上修道堾,那个洼里修道边,一下雨就冲塌了,社员们就没有信心修。他还建议修地要集中力量,修了一个梁,再修一道沟,保证质量,修一块成一块。李补安接受了李二的建议,并把李二的建议,交给社员大会讨论。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全队四十个男女劳力一齐上阵,用一个月的时间,把“东洼梁”从顶到根,修堾卷边,里切外垫,修成了一百多亩平展展的好梯田。
李二是高家庄社员的一面旗帜,全大队曾开展了“学李二,赶李二”的活动,大大提高了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使集体生产搞得很出色。
(新华社太原十九日电)


第5版()
专栏:

三下“永康”
郑超然
武汉市江汉区第二商业局业务课长郭有梁,从一九六二年到今年,先后三次到永康副食品商店蹲点。最近一次蹲点和前两次蹲点有很大不同,前两次蹲点是人到心不到,这一次算是真正蹲下去了。
老郭上楼不下楼
一九六二年春末,当时是江汉区食品杂货公司副经理的郭有梁,骑着自行车来到永康副食品商店,他把车子一锁就上了楼,找商店党支部书记李德海说:“我想在你们这里蹲点,总结一下基层商店经营管理制度问题。”
听说是上级派人来蹲点,李德海热情地说:“那太好了,工作要怎样做呢?”
怎么做?本来上级领导同志交代得很清楚,要老郭跟班劳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从实际出发,协助基层单位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简明易懂的管理制度来。可是郭有梁认为参加劳动要花时间,影响任务的完成,并且,“群众水平低”,他们的意见可听可不听。他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油印材料,向党支部书记说:“我们参照这个材料,先找几个领导碰碰头,研究出一个方案再说。”
蹲点就这样开始了。商店的领导干部忙起来了,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座谈、汇报、讨论、研究,一天两三个会。整整忙了一个月,工作才算有了一个眉目。老郭根据其他单位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修修改改,整理出了大项小项共计一百多条的一份管理制度的草稿,交给职工讨论。职工们对这个制度总的评论是“空空洞洞,不合实际”,尤其是对“不准出差错,错了要赔偿”这一条规定更为不满。商店的汪主任把群众的意见向老郭反映:“差错应该分析原因和责任,该赔的赔,不该赔的不赔,而且要有一个合理的差错定额。”老郭听了这些话,不耐烦地说:“人家的制度是这样订的,别人能执行,你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制度就这样定下来了。第二天,郭有梁回到公司里,打印材料,召开各商店干部大会,决定全面推广永康商店的“经验”。
就在这时候,在永康商店里,这套新订的制度因为不切实际,条文太繁,职工记不清、用不上,已把它作为一份“历史材料”,存放进档案里了。这就是郭有梁的第一次蹲点。
“经验”还是总结不出来
夏去秋来,郭有梁第二次来到永康商店蹲点。这次他是为总结一个基层商店党支部政治工作经验而来的。
商店党支部书记李德海仍然热情接待,但职工却议论起来了:“老郭名义说来蹲点,实际是来搞形式主义。我们做‘点’的真不好,会议多,任务重,工作又不能搞好,干脆请他到别的商店去蹲吧。”这些议论,商店的领导干部也曾委婉地向老郭提出过,但他认为搞“中心”,任务紧,联系群众少一点是难免的。因此,仍象过去一样,八点到店,车子一锁,跨步上楼,忙着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框框,向干部和职工要材料。会议开了许多次,结果经验还是总结不出来。
在这期间,领导同志曾经一再给他指出,应该放下架子,扎根到群众中去,跟群众“三同”。老郭有时也按照领导的话去办,跟职工一起劳动一下。有一天,他正在站柜台,遇到一位熟人,见面之后就问:“老郭,你调到这里来工作么?”老郭一听,脸上刷地红了,慌忙解释道:“我们是下来参加劳动的。”熟人走了,老郭的心情却不舒畅,以后,他就更懒得上柜台。第二次蹲点就这样结束了。
问题在哪儿呢?
两次蹲点,两次失败,问题在哪儿呢?这时候,全党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郭有梁重新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干部作风问题的教导,组织上也帮助他,他慢慢地领悟到“蹲点”这两个字的意义,蹲点,是革命,是为了克服官僚主义,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和改造自己。下去后放不下臭架子,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怎能把工作搞好呢?在一次党的生活会议上,他怀着自咎的心情,向组织检查了自己几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郭有梁十二岁就到食品杂货商店当学徒,在旧社会里当了八年店员,受了不少苦。解放后翻了身,入了团,是一个生产积极分子,优秀的营业员。一九五四年参加了党,又当了干部。他慢慢地习惯了办公室生活,思想上也渐渐地起了变化,不愿意站柜台,怕吃苦,怕有失身份,日子越长,跟群众的距离就越远,群众观点也就慢慢地淡薄了。
郭有梁向党组织表示,决心要到基层去锻炼,到群众中去扎根,通过劳动来改造自己,培养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
真正蹲下去了
今年三月份,江汉区第二商业局业务课长郭有梁,跟市第二商业局的几位同志一起,组成一个工作组,第三次来到永康商店蹲点,他们的任务是搞建立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的试点。
这次蹲点,领导机关也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工作布置得具体,要求得严格。在进店之前,首先组织下去蹲点的干部用三天时间,专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中央有关指示。局里的负责同志提出:这次蹲点,一定要真正蹲下去,从劳动入手,跟群众打成一片。
这一次进店,老郭穿着很朴素,到商店放下行装后,就站柜台,做买卖,干起活来。开头,职工还是不大信任他,一起劳动时,总是客客气气,以宾客相待。有的还在背后说:“他搞不上几天又要去蹲办公室了!”这些话没有使老郭泄气,他坚持跟职工一样下门、扫地、抹柜台,不嫌脏,不怕累,见活就干,坚持不懈。这样,群众慢慢地消除了对他的成见。有一天,女营业员马春梅搬香烟柜时,喊道:“二老板,来帮忙。”“你喊谁?”郭有梁诧异地问。“喊你!”马春梅把香烟柜搬好后,就向老郭揭开了“二老板”这个绰号的秘密:原来过去职工们看到老郭进店,穿着整齐,干活很少,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就暗中送了他这个“二老板”的绰号。
听完马春梅的话,老郭十分自愧,他觉得这次真正听到了群众的真心话。此后,他更注意联系群众,周末和星期天,业务比较忙,老郭没有照例休假,经常到店站柜台,减轻职工工作负担,并且利用业余时间,了解职工的要求,帮助大家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样,老郭跟群众越来越靠拢了,职工再不象过去那样,明里喊他“经理”“课长”,暗中叫他“二老板”了。现在大家直呼其名,有活找他干,无话不说,无情不叙。有一天,老郭同几个职工闲扯如何建立岗位责任制,职工们积极献计策,提建议。有的说:“把我们每天要做的事,系统排列一下,然后用口头话把它写下来。”有的说:“千万不要搞一大本,结果不落实。这次最好是少而精,条条不要多,注意讲求实效。”大家和他谈得合心,道得火热。就在这时候,工作组负责起草岗位责任制的同志,皱着眉头找老郭来商量:“关在屋里写了几天,可是写出来的东西‘三不象’,怎么办呢?”老郭把群众的意见转告他,并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提示他,还是先到群众中去学习,收集群众的意见,根据他们的要求写。于是,他们跟营业员一起做买卖,跟采购员一道去采购,拜职工为师,请他们随时随地指点,并结合自己在劳动中的亲身感受,了解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每天要做什么事,怎样才能做好,把它记录下来,再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终于写成制度的初稿。
永康商店的干部和职工,对这回订出的岗位责任制感到满意。这个制度以后推广到了其他兄弟商店,大家也觉得切实可行。而郭有梁这一次的蹲点并没有到此结束,直到现在,他还在永康商店里劳动,工作,学习。
(原载《湖北日报》,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