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选咱们最好的引路人
新华社记者 孙世恺 傅军
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我国各族人民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最亲密的战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同志,在北京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由全体代表一致选举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表达了首都人民对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的无限信任和衷心爱戴,也体现了举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衷心愿望。
一九六四年九月十二日,人民大会堂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参加北京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七百多名代表,代表首都七百多万人民行使光荣而神圣的民主权利,以无比激动的心情选举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从大会开幕那天起,代表们就怀着热切的心情,期待着今天这个幸福的时刻,按照各族各界人民的委托,亲手选举中国人民最好的引路人。当各小组酝酿和讨论北京市应选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候选人时,从一个小组会场到又一个小组会场,到处都充满着人们对党和伟大领袖的无限信任和热爱。
十五年前的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三日,在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到会讲了话。他号召首都人民一致团结起来,为克服困难,建设人民的首都而奋斗。十五年后的今天,首都人民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毛主席的英明指示,从根本上改变了古老的北京的面貌,打好一个现代化工业的初步根基,实现了由消费城市到生产城市的历史性转变。郊区农业生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连年增产,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代表们在讨论中互相倾吐着内心的喜悦,从北京的变化谈到自己的成长,谈论着跟党和敬爱的领袖密不可分的骨肉关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的“毛泽东号”机车的司机长蔡连兴,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二日选举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时候,投了毛主席的票。当时,他和伙伴们向党提出了庄严的保证,永远把革命的红旗越举越高。他们没有辜负毛泽东这个伟大光荣的名字,今年,他们获得了铁道部授予“坚持不断革命,永当开路先锋”的奖旗。蔡连兴情不自禁地对坐在他身边的工人出身工程师倪志福说,我们的包车组从十八年前命名那天起,毛泽东思想就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不久前登上世界科学讲坛、在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宣读论文的倪志福,听到这句话更加激动。他说,我们工人阶级永远爱戴自己的伟大领袖,正是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投入伟大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三大革命运动,敢于克服困难,敢于攀登新的高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切力量。
一九五八年,在北京市的人民代表们选举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前夕,敬爱的毛主席曾经到芦沟桥人民公社岳各庄生产大队那里视察,无微不至地关心菜田生产和农民生活。从那天起,乡亲们更是牢记着毛主席的教导,坚决按着毛主席的指示走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人民公社的红旗,按国家计划种植蔬菜,更好地为首都服务。这些年来,这个大队的生产连年上升。这次,岳各庄大队妇女队长赵桂香又来开会,乡亲们再三嘱咐她:“请你代表我们选咱们最好的当家人毛主席!”
老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刘光金十二岁进石景山发电厂,在锅炉旁干了近三十年,一九六○年被提升为工程师后,仍然坚持参加体力劳动。当他谈到选举毛主席、刘主席等领导人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时候,他谈起在厂里曾两次会见刘少奇主席。他坚决地表示:“我们要永远按照毛主席、刘主席的教导,坚持到锅炉旁参加体力劳动,永远保持无产阶级的本色,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会场上热烈沸腾。各界各族的代表们纷纷发言,表述自己对伟大领袖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无限爱戴。跟随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刘绍文、罗亦经、刘月生、贾若瑜和陈伯禄,在酝酿候选人名单时,个个心情万分激动。他们感到能亲手投票选举毛主席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仅是自己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的光荣。他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手培养出来的,我们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党和人民,永远以毛主席军事思想武装部队,把井冈山的革命传统,在部队里一代一代传下去,使我们的部队永远不愧为毛主席教导出来的英雄队伍。
代表们盼望已久的时刻到了。庄严的投票选举开始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把选票投入票箱。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也跟着投了票。在投票的代表行列中,四季青人民公社副主任、田村生产大队党总支副书记王福海脸上堆起了重迭的笑纹。他用那只激动得发颤的粗壮大手紧紧捏着选票。这位祖祖辈辈的老贫农投完票,抬头凝望着主席台上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象。
胸前挂着北京石油学院应届毕业生纪念章的苗族青年欧昌明两手捧着选票,眼睛紧盯着“毛泽东”三个字。八年前他从祖国西南的贵州省来到北京学习,现在已大学毕业了,没想到今天能亲手来投毛主席的票。他说:“我这个从小就给地主放牛的苗族孩子,要是没有党和毛主席,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今天。”几年前,他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见到毛主席,还一起照了相。一九五九年,他带着和毛主席一起照相的象片回到家乡时,乡亲们都争着看,还对他说:“你可要好好听毛主席的话啊!他老人家是我们苗家的救命恩人呀!”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的朝鲜族学生朴爱顺,今天特别穿上黄色上衣和红色裙子,来参加投票。投完票后,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激动地当场以“难忘的时刻”为题写下了一页日记:“我从昨天晚上就翻来复去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等待着天亮到人民大会堂来选举您,毛主席,我感到这是多么幸福呀!”“在这难忘的时刻,我下定决心: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和青春。”投完票后,几个青年走出会场相互倾吐投票时的心情。他们都谈到毛主席著作给了自己的力量,表示要永远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到劳动第一线去,到阶级斗争的大风浪中去锻炼自己,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立志做一个以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
下午五时四十五分,当总监票人庄严地宣布当选代表的第一个名字:“毛泽东以七百一十七票全票当选!”这时,春雷般的掌声席卷全场。代表又用长时间的鼓掌热烈庆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同样以全票当选。这个激动心弦的喜讯,通过广播电台,很快传遍了首都各个角落,传向祖国各地工厂、矿山和富饶的田野,传向守卫在边防、海防前线的解放军英雄连队的阵地上……。


第2版()
专栏:

《红旗》杂志增刊第二号发表郑言实的文章:
《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哈林主义的斗争》
文章指出: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新华社十二日讯 《红旗》杂志增刊第二号已于九月十二日出版。这一号增刊登载了郑言实的《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哈林主义的斗争》一文。这篇文章对斯大林同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哈林主义进行的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文章的前言中这样写道:
“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进行胜利斗争的时候,曾经指出:老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被击败后,一定还会出现新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
“历史完全证实了列宁这个科学论断。
“伯恩施坦、考茨基之流的修正主义,在列宁坚持不懈的斗争下可耻地破产了。列宁主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斗争并没有终结。在列宁病重的时候,托洛茨基等人就对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过一次反列宁主义的进攻。列宁逝世以后,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接着是布哈林和李可夫,猖獗地活动起来,妄图用托洛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来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
“托洛茨基、布哈林之流既然先后发动了猖狂的进攻,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就面临着一场新的严重的斗争。
“这场斗争,是在十分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当时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国际资产阶级处心积虑要消灭这个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国内已被推翻的剥削阶级时刻图谋复辟,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托洛茨基、布哈林之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外国帝国主义的需要,代表国内被打倒的剥削阶级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以及资本主义的自发势力,企图从内部攻破布尔什维克党的堡垒,瓦解苏维埃政权。
“面临着这些叛徒的挑战,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挺身而起,团结一切忠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把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任务担当了起来。
“正是斯大林,领导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在同国内外一切敌人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从一九二四年起同托洛茨基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在一九二八年以后又同布哈林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正是斯大林,帮助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清除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哈林主义在各国的流毒,并且进一步清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恶劣影响。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人和国际共产党人,同托洛茨基主义和布哈林主义所进行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以来,继列宁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者的大论战之后的又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论战。
“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在这个时期,斯大林对于托洛茨基主义、布哈林主义作了锐利的批判,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了精辟的阐发。斯大林的著作,尽管对某些问题的阐述有不够确切的地方,或者有缺点和错误,但是总的说来,它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的不朽文献,是各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财富。
“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坚持了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保卫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把一个落后贫穷的俄国建设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在很多方面帮助了各国共产党人,引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轨道继续前进。
“斯大林为苏联人民,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这是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谁要想全盘否定斯大林,谁要想从历史的石碑上抹掉斯大林的伟大功绩,谁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成为无产阶级的叛徒而遗臭万年。”
文章分十个部分叙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这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斗争,这十个部分是:一、捍卫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二、捍卫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建设方针,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四、为粉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而斗争;五、从限制富农剥削转到从经济上剥夺富农阶级的政策;六、农业集体化是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大道;七、批判布哈林主义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八、反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九、在民族殖民地问题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十、结束语。


第2版()
专栏:

建立固定联系制度 事事依靠贫下中农
洪合大队党员同贫下中农血肉相连
贯彻政策、开展工作得心应手,农业副业生产搞得很出色
本报讯 安徽省望江县翠岭公社洪合大队党支部,建立党员与贫农下中农的固定联系制度,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应林说:“自从建立这个制度以后,我们的耳朵灵了,眼睛亮了,工作路子也走得更正了”。
洪合大队是望江县有名的穷队,全队岗峦起伏,土质贫瘠,一九六三年以前,每年都要向国家贷款。自从去年这个大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以后,生产搞得很出色:全队九百五十二亩山冲田,第一次取得了亩产六百斤的好收成,八百九十八亩旱地的庄稼,也取得了丰收。去年,他们向国家出售了十九万零八百多斤粮食。党支部在总结去年增产经验时,第一条就是: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事事依靠贫农下中农。
党支部为了使每个党员在思想上真正同贫下中农建立血肉相连的联系,除了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以外,还决定与贫农下中农建立固定联系制度。制度规定:七个支委每人联系三个贫农下中农,十一个党员每人自己选择对象,联系一到三个贫农下中农。并规定党员按期向支部汇报自己所联系的贫农下中农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这些被联系的贫农下中农,绝大部分都是觉悟高、生产经验丰富、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威信的社员。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向党支部反映意见的“渠道网”。
党支部凭借这个“网”,贯彻政策,开展工作,领导生产,样样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今年春天,当公社指示发展副业生产时,党支部书记看到周围邻近的几个大队买了碾米机经营加工副业,大队也准备拿出二千七百元资金买台碾米机。当党支部书记把这个想法告诉他联系的老贫农苏汗清时,苏汗清却说搞不得。他说:“一来,我们是个穷队,拿不出这样多的资金;二来,周围邻队都早搞起来了,要加工的粮食也少了,光靠本队人家加工粮食,哪能不蚀本?”“我们应该抓什么呢?”当李应林提出这个问题时,老贫农说:“我看还是站在本队,低头求土。我们这地方土地瘠,要多种绿肥,今年种的绿肥不能犁得太多,现在就要安排留绿肥种子。再说,我们的许多山岭不是空着吗?山塘不是也空着吗?何不栽点树、养点鱼苗。这三件事办好了,比搞什么副业都强。”李应林便把他提的意见拿到支部会上和干部会上讨论,大家都认为是个好建议。于是,全队在实种的三百多亩绿肥田中留了五十五亩做种子,共收了六千五百斤,除给下半年扩种绿肥留足了种子以外,还出售给国家一千六百斤,收入九百六十元。根据苏汗清的建议,全大队在荒山上种了五十亩桐树,栽了三百五十多亩马尾松,并给三十四口山塘放养了八万尾鱼苗。初步匡算,除桐树和马尾松三、五年后才得益外,仅八万尾鱼苗,以成活率半数和每尾二斤计算,除掉成本可获纯收入二千多元。社员们都称赞这个建议提得好。
今年春耕时,有许多生产队的干部片面追求多买化肥和饼肥下地。贫农社员江家有对党员江焰发说:“不要农家肥,只买商品肥下地,种洗手庄稼倒痛快,恐怕到秋后增产不能增收。你得把这个问题向支部说说。”江焰发向支部反映后,支部又召集了其他支委和党员汇报,原来大家都发现有类似问题,而且各队的贫农下中农都有同样意见。支部便建议大队管委会召开了生产队长会议,组织大家学习了大寨精神,算了增产增收和增产不增收的对比账,纠正了只靠商品肥的偏向,各生产队掀起了大积农家肥热潮。全队一千八百亩水旱作物,除少数棉花地追施了商品肥料以外,其余作物都用农家肥做基肥和追肥。预计今年的农产品成本可比去年低百分之三十。
党员与贫农下中农建立了固定联系,事事与贫农下中农商量,贫农下中农也把党员当作知心朋友,随时随地把意见反映给党员或党支部。第一生产队贫农社员汪金德在一次劳动休息时,对党支部委员、大队长江三元说:“我们大队荒山多,发展耕牛是大有干头的,可就是没有固定牧场,奖励政策又不兑现,养牛人不专心,我养的那头牛已下了一头小牛,生产队到现在还没给奖励哩”。大队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及时检查了奖励政策执行情况,督促奖励没有兑现的及时兑了现,并圈划了四个小山作为固定牧场。这样一来,养牛户积极性提高了。现在,全队十八头母牛个个满怀,并饲养了两头种公牛。许多党员在工作中遇到了疑难问题,总是习惯地找贫农下中农商量。今年春耕生产期间,第十二生产队的一条大牛突然病死了。怎么办?有的人主张申请国家贷款买牛;有的提出用两条小牛换一条大牛;还有人提议大家凑钱再买一条。共产党员、生产队长余运和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当即跑到大队部与党支部书记李应林商量。李应林问他:“你找了贫农下中农商量过没有?”“对呀,还没有呢?”余运和立刻找了他平时联系的老贫农商进良等人商量。商进良说:“申请贷款来不及,而且会增加国家负担;用两条小牛换大牛恐怕别人不干,就是有人愿意也划不来;大伙投资也不是个办法;我看我们还是来个慢鸟先飞,用现有的两条小牛提前做田吧。”他接着说:“现在春寒,早晨和晚上耕牛不宜下田,如果利用中午犁田,多喂点精料,不会使坏牛”。生产队根据他提的办法,提前七天做了田。结果,全队不仅按质按量地翻犁了田,栽完了秧,而且还比邻队提前了两天。
现在,这个大队一百八十二户贫农下中农紧紧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阶级队伍,不论在生产中或各项工作中,党员和贫农下中农总是走在前面。今年七月份,虽然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但由于贫农下中农带动全体社员日夜坚持抗旱斗争,确保了庄稼的正常生长,从目前已收的早稻和开始收割的中稻来看,粮食产量与丰收的一九六三年不相上下。


第2版()
专栏:

把现代戏给工农兵送上门
北京京剧团深入工厂农村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十二日讯 北京京剧团在参加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后,组织两个演出队,到工厂、郊区和部队驻地,用一个月时间,把革命的京剧现代戏给工农兵送上门去,受到热烈欢迎。演员和职员们在演出期间还参加劳动,深入生活,同工农兵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第一演出队在北京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不仅演出晚场,还安排了上午场,以便夜班工人能看上戏。许多老工人、青年工人赞扬他们演的戏既有革命的思想内容,又有精湛的京剧表演艺术。有的工人过去对京剧传统戏不感兴趣,这次看了京剧革命现代戏《芦荡火种》和《杜鹃山》,不但看得懂,而且受到了教育。演出队在北京郊区昌平县演出时,许多公社社员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赶来看戏。由于观众的热情挽留,演出队又续演了三场。
这个剧团的演员和职员们看到广大工农群众这样热情地欢迎革命现代戏,更加坚定了把京剧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著名演员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都参加了演出队或者参加演出。赵燕侠还到车间参加劳动,张君秋也随队深入生活。


第2版()
专栏:

国画工作者在革命化道路上获得新的胜利果实
工农兵热情赞扬“首都国画展”
新华社十一日讯 正在北海公园展出的“首都国画展”,被许多参观者认为是北京国画工作者在革命化道路上获得的一批新的胜利果实。
这次画展中不少获得好评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表现了现代人物的革命气质和有血有肉的性格特征。《机车大夫》(作者卢沉)是根据全国闻名的先进生产者、工人工程师陈发的事迹创作的。画面上一位朴实、淳厚的老师傅,带着满身的油污,同身旁的青年工人一起看着刚刚检修好的机车顺利开走。在画面上机车留下的一股白烟和两代工人脸上的愉快表情,使观众想象出这位无产阶级的工程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培养新一代的工人贡献了多少劳动和智慧。《新队长》的作者姚有多在今年去农村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亲眼看到一批批在党的培养下经历了严峻的阶级斗争考验、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知识青年,被选拔为生产队的干部。作者抓住这个有意义的革命主题创作成画。画面上新队长认真、稳重和谦虚的气质,以及老队长和老贫农微笑地听他向社员交代任务的表情,反映了大家对这个革命接班人的满意和信任。
从展品题材的丰富和角度的新颖,可以看到国画工作者深入生活以后,正开拓着广阔的创作天地。许多作品描写工农兵的生活,但取材、立意都不雷同。《夜?人静时》的作者杨列章本人就是一位海军战士,他选择了更深夜静人们都在安睡的时刻,描绘出战士和民兵带着警犬,目光炯炯地守卫在海防前线,显示着他们每一分钟都在警戒敌人,保卫祖国。《铁道兵战斗在云贵高原》的作者宗其香,也是在深入到云贵高原以后从沸腾的建设现场摄取这个题材的。
过去很少或从来没有出现在国画上的人物,如菜市场的模范售货员、电车女售票员、化验室的技术员等,也都成为国画工作者用画笔去热情歌颂的题材。《送上门》的作者韦江凡亲自跟随售货员推着流动车挨户送菜,认真严肃地画了十多遍,决心要把售货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表现出来。这幅画在展览会上得到许多参观者喜爱,人们认为从画面上的老奶奶和小孙儿充满感激的目光中,可以看到售货员的一颗红心。
在展览会的观众意见簿上,写了许多赞扬和鼓励国画工作者深入生活的热情词句。许多工人、农民、战士反映,他们亲眼看到国画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能成功地正确地反映当前的工农兵生活,这证明国画工作者深入生活以后在推陈出新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一些国内著名的美术家也在报刊杂志上撰文,赞扬许多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次画展的作品中有一半左右是由青年美术工作者创作的。有些是老画家深入生活以后的新作。


第2版()
专栏:

为了集体忘记自己
女社员梁根英火中救耕牛
新华社南宁十二日电 广西天峨县更新公社林寨屯生产队女共青团员梁根英,在一场大火中牺牲个人财产,抢救了生产队的全部耕牛。
梁根英是林寨屯生产队的副队长。不久前,这个生产队的社员胡仕贤的家里因灶火没有熄绝,慢慢地引燃了灶边的玉米秆,烧着了竹篱墙,在深夜里失火成灾。这个只有十一户人家的小山屯,一家紧挨着一家,火趁风势,很快蔓延开来。
在甜睡中,梁根英突然被一阵呼喊“救火”的声音惊醒。她睁眼向外一看,只见一条火舌从隔壁胡仕贤家的后房向上直窜,一阵大风吹来,烧着了她的房子左角。梁根英急忙跳下床来,一手抱起九个月的孩子,一手挟着被子就往外冲。她准备把孩子放到房外安全地方,再回房里抢救东西。但是,她忽然想起了集体的耕牛,就抱着孩子直往牛栏奔去。果然,一排隔成三间的牛栏,门还是紧紧地闩着,生产队里的十一头耕牛,全部关在里面。牛被辟辟拍拍的火爆声吓慌了,在栏里东顶西撞。
她急忙拉开第一间牛栏的门闩,一头大牛飞也似的从圈里奔出来,差点把她和孩子撞倒。当她赶忙打开第二间的门时,回头一看,自己的房子已被大火烧了半间,眼看全家的财产就要被烧光了。本来她想先把耕牛赶快救出,再回家抢救自己的东西,可是,有两头牛不知怎的,任她大声?喝也不出来。在这个危急时刻,她想:耕牛是全队发展生产的命根子,就是自家的东西全烧光了,也得抢救队里耕牛。于是,毫不犹豫地冲进牛栏。正在这时候,看牛的老社员粟红美也赶到了,原来这两头牛是他拴在柱子上的,两人一起松了牛绳,又去打开了第三间牛栏门。当十一头耕牛全部救出以后,牛栏也卷入了火海。
当梁根英救出所有的耕牛以后,她房子已被大火包围,再也进不去了。火扑灭后,她在村边碰见了自己的婆母,原来她婆母也是在抢救集体财产,自家的东西,只抢出一床铺盖和一床蚊帐。
梁根英舍己为公,抢救耕牛的事迹,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和群众的赞扬。县里和公社很快就帮她安排了住处,发给她一定的救济金和粮食、衣物等,其他受灾社员的生活,也同样得到妥善的安排。


第2版()
专栏:

象雷锋叔叔那样舍己为人
少先队员林鸿玲河里救儿童
新华社南宁十二日电  十四岁的少先队员林鸿玲抢救两个溺水儿童的英雄行为,最近受到共青团广西象州县委员会的通报表扬。
八月二十七日,林鸿玲在河里游泳后正准备回家,看见有一个小孩在水里挣扎。他便又跳进河里去,用力向小孩的身边游去。眼看就要拉着小孩了,但一阵急流把他冲开。一连好几次都是这样,弄得他精疲力尽。但林鸿玲想:我是个少先队员,应该象雷锋叔叔那样勇于舍己为人。于是他又振作起精神来,终于游近那个已渐渐下沉的小孩,一手拉住他,一手划水游回岸边。
被救起的小孩叫梁茂荣,他告诉林鸿玲他的小朋友覃斌在河边玩的时候,被急流冲到深水里去了,他没有能救起来。听说河里还有一个小孩,林鸿玲不顾疲劳,立刻又跳进河里。他一连几次潜下水去,都找不见人,只好大喊:“救命啊,一个小孩在水里找不见了!”一个船家听到喊救声,便把船划了过来,用竹篙在水里探来探去,发现了覃斌,把他救了上来。覃斌吃了一肚子水,早已不省人事。林鸿玲急忙替他做人工呼吸,一面叫人去找他的家长来。一会儿,覃斌终于渐渐苏醒过来,林鸿玲十分高兴。这时,覃斌的母亲来了,把覃斌背回家去。林鸿玲又替梁茂荣洗干净,穿好了衣服,把他背回家去。在场的人都被他勇于救人的行动所感动,称他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孩子。当晚,梁茂荣和覃斌的家长,都到林鸿玲家里向他道谢。
林鸿玲是象州中学的学生,少先队大队委员,在学校里表现得很好,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