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播种越冬作物季节即将到来
农业部要求各地采取措施
及早防治秋播作物病虫害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播种越冬作物的季节即将到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开展秋播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知说,经验证明,对农作物的各种病虫害,必须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特别是对小麦病虫害,做好预防比病虫发生后再除治,收效更大,成本也低。为此,各地在抓好秋季大田作物病虫防治工作的同时,应该对秋播病虫防治工作,及早安排,落实下去。
通知指出,蝼蛄等地下害虫是造成小麦缺苗断垅的主要原因。用“六六六毒谷”防治地下害虫,是一种有效又比较安全的办法。今年秋播时,各地应该积极推行,并应立即动员生产队准备饵料。用“一六○五”拌麦种,不用饵料,效果好,在使用有经验而又缺少饵料的地区,可以稳步推广使用,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发生中毒事故。
为了防治麦类黑穗病,通知要求各地今秋要大抓一下用赛力散或西力生拌种的工作;有些地区秆黑粉病比较严重,六氯苯防治此病的效果已经肯定,今年要多设一些防治示范区,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做好准备。
利用抗锈良种防治小麦锈病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鉴于各地现有的抗锈品种数量,不能满足需要,通知要求各地今年秋播应把抗锈良种首先安排在常年发病的“病窝”、“病带”,并要注意品种搭配,防止大面积上品种单一化。同时,各地应结合小麦良种的繁育工作,对抗锈品种的繁育,认真安排,加速繁育。
通知对于防治毒麦、小麦线虫病也提出了措施。
通知强调指出:所有种子田用的麦种,必须严格的精选和消毒处理,保证繁育不带有病、虫、杂草的良种,这是消灭小麦黑穗病、线虫病、毒麦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搞好试点,做出样子,创造经验,加以推广。
通知最后说,凡是拌过药的麦种和毒饵,必须有专人负责看守和保管;如果用不完,必须深埋处理,绝对禁止再食用或作饲料,以免发生人、畜中毒事故。


第2版()
专栏:

  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促进干部战士的革命化
  解放军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工作
在党支部建设上,着重抓了三个方面: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结合,重点是思想建设;党支部建设与党委建设结合,大量的经常的是支部建设;通过完成中心任务加强党支部建设,又通过党支部建设加强保证中心任务的完成。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抓基层建设和开展创造四好连队运动以来,涌现出千百个好连队,这些连队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它们在创造四好连队、坚持四个第一、培养三八作风中,成了连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联系广大官兵群众的纽带。它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扬党的生气勃勃的革命风格,有力地促进了干部战士革命化。
各部队的党委和政治机关,在党支部建设上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重点放在思想建设上;第二、把党支部建设和党委建设结合起来,大量的、经常的是抓支部建设;第三、围绕部队中心任务进行,通过完成中心任务来加强党支部建设,又通过党支部建设的加强保证中心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最近几年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连队支部水平不断提高;有百分之十的支部连续三年保持先进;就是少数后进支部,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
大批连队党支部都贯彻了集体领导的原则,连队中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提交支部委员会进行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实现支部的领导作用。驻长山列岛某部队炮兵连,有一次进行射击考核,上级没有明确规定是白天、还是夜间进行。有的干部主张白天打,认为夜间进行不及白天方便;有的主张夜间打,认为这样可以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士兵中也有这样两种意见。支部委员会抓住这个问题,对如何正确对待考核,如何训练部队进行了讨论,多数人认为:为了扎扎实实地练出过硬本领,还是夜间打好。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意见取得了一致。广州某部队工兵连在施工中,支部书记萧人民有一次在五班发现部分工程不符合要求;据五班战士反映,他们完全按照工程设计施工的。经过检查,果然和设计一致。支委会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不能因为按照设计做了,发现问题就不管,施工必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支部建议领导批准,让五班改建了那一部分工程。
象战争年代活跃在火线上一样,大批连队党支部今天又活跃在海防、边防执勤中,活跃在训练、施工现场上。不论连队做什么,作为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战斗堡垒的党支部,都调查分析连队思想情况,紧紧掌握干部战士的思想动向,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某海岛部队工兵连到一个城市执行任务不久,有一个战士怕惹人笑话,把在岛上时缝在裤子上的补钉撕下来,送到缝纫店重新补了。从这个补钉,支部看到了思想问题的“苗头”,进一步一了解,还发现有人说:“常在城市执勤就好了。”支部研究后,通过党员和群众谈心,宣传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使在艰苦环境中受住了考验的战士们,又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下受住了考验。
各个连队的支部生活,既有高度集中、又有广泛民主,十分活跃。在党支部领导下,不论战士或军官,都能纳入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下,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例如,青岛某部队二连连长、指导员,定期向支部大会报告自己的工作,听取全体党员的批评。有一次报告工作后,士兵党员批评他们思想政治工作没做到大家的心坎上。如师里举行比武以前,干部就提出,这次比武好坏关系到连营团的荣誉,对战士思想压力很大,光考虑打不好怎么交代,结果没打好。连的干部接受了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纠正了缺点。
各个连队支部在每年都有一批党员随着老战士退伍而离开部队的情况下,仍然经常保持了一支坚强的党员队伍。连队支部根据兵员变化的规律,每年都有计划地吸收一批优秀青年入党。今年上半年,北京部队吸收入党的大批青年战士,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原来是优秀的共青团员,百分之八十以上立过功、受过奖。各个连队支部无论在集中或分散的情况下,都经常坚持对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政策、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党员的模范作用的教育。铁道兵某部队机械连在高度分散施工的情况下,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到工地巡回上党课,同时支部经常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由各个小组自行组织学习。在加强党员教育中,各部队尤其重视了对支部骨干的培养教育。各军种兵种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计划地轮训支部骨干。今年上半年许多部队集训了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南京部队集训支部骨干时,部队首长许世友上将和杜平中将亲任集训大队的队长和政委,传授红军时代党在连队中进行工作的经验。


第2版()
专栏:

  努力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和文化
各国科学家在农业、工业和教育等专业会上继续宣读论文
从各方面研究提高水稻产量质量
各国农业科学家的论文丰富多彩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亚洲各国人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水稻种植经验和农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各国农业科学家们在讨论会上提出的有关水稻种植的学术论文最多。水稻是亚洲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在亚洲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五。朝鲜、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专家,都在会上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科学命题。提出论文的作者有老年学者,也有农民科学家。
印度尼西亚的雅古斯和中国的陈永康,都是有着几十年种植水稻经验的农民科学家,他们的论文受到普遍重视。从一九四○年起,雅古斯根据印度尼西亚的生产实际,经过二十四年的科学实践,将许多水稻品种进行反复杂交,培育出具有谷粒长大、谷穗长、生长期短及抗旱和抗病性能强等特点的好几种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如果得到推广,就有可能在印度尼西亚种植一年四熟的水稻,并且把水植稻变为旱植稻。
陈永康和另外三位农学家合写的论文,总结了他提出的“三黑三黄”栽培技术的系统经验。“三黑三黄”看苗诊断,是从我国传统的水稻高产栽培经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水稻生长的三个阶段,观察水稻叶色、长势、长相及其相互联系,并根据观察到的各种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施肥、浇水和晒田等技术措施,以达到高产目的。这套措施已经在我国江苏省太湖流域大面积推广。
日本著名农学家武田友四郎教授通过水稻植株群体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水稻叶面的光合作用来增加水稻产量的理论和具体措施。干物质就是水稻的稻谷和稻草,它们的产量多少决定于光合作用的效果。武田教授认为,在水稻生长早期,叶片互不干扰,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这时,叶面积越大,干物质产量也越高,因此应该及时增施有效肥料,合理灌溉,来促进叶面积的扩张。在生长后期,由于叶片增多、相互遮荫的程度加大,而且呼吸作用加强,这时就必须施用有效肥料,使按叶面计算的光合作用不致下降。根据这个论点,武田教授还推断出干物质生产的一般公式,这个公式对指导生产的实际意义很大。
两个兄弟国家的农业科学院院长——越南的裴辉答和中国的丁颖,都从水稻的生态类型方面,报告了他们多年的研究经验。
越南地处炎热潮湿的热带区,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年能种四季水稻。裴辉答的论文,详尽地论述了越南北方冬稻、春稻、夏稻和秋稻等不同品种,在春化和光照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播种时期的生育表现。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稻性能,便于区分不同的生态类型,而且在实践上可以更好地吸收群众经验,来决定适宜的播种期,改进耕作制度,以便更好地利用土地和保证稳定高产。目前,越南成千个农业合作社由于实行了先进的技术措施,每公顷平均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五十公担,有的合作社甚至达到六十五公担。
丁颖最近三年来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的八个地点,对一百六十一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代表品种进行了研究。他根据这些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说:环境各式各样或优或劣的地区,都可以发展水稻生产,而且可以获得高产。
朝鲜农业科学院育种学研究所所长金相鍊,也介绍了朝鲜科学家对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春化阶段与光照阶段的研究心得。他们用一种春化阶段短的品种同另一种光照阶段短的品种杂交,得出了一个叫“龙成二十一号”的新品种。这个新品种的产量,要比目前在朝鲜普遍种植的品种每町步多三百八十公斤。
螟虫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为了彻底防治螟虫,各个主要生产水稻的国家都做了不少有关的研究工作。据一九六三年的资料统计,我国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就已经取得相当显著的效果,螟害率一般已下降到百分之二左右,有的地区还下降到百分之一以下,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中国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明牂等五人的论文,详细介绍了解放后我国农业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成果。他在这篇论文中说,根据中国的实践证明,防治螟害不仅要使用药剂,而且根据螟虫为害的规律,还必须改变栽培技术,调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减轻螟害。
这些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各国农业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讨论会上,人们竞相发言,一致认为这些从多种角度研究水稻生产的科学研究经验,对发展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国家的农业生产有很大好处。讨论会期间,雅古斯和陈永康形影不离,在许多场合都互相交流选种、栽培方面的经验。
巴基斯坦农学家伊斯拉穆·汗虽然是研究小麦生产方面的专家,但是在讨论越南、日本的论文报告时,他也非常细致地询问了许多有关水稻栽培技术的问题,表示回国以后要很好地研究巴基斯坦的水稻生产。
工科专业科学家继续报告研究成果
我两工人工程师论文引起普遍兴趣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中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唐应斌和倪志福今天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报告的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各国工科专家们的普遍兴趣。科学家们指出,普通工人走上世界科学的讲坛,这件事表明解放后中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上海江南造船厂工程师唐应斌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工程师倪志福,几年前都是普通工人,原来的文化程度很低。今天,唐应斌在会上宣读的论文《一万二千吨锻造水压机的焊接生产》,总结了他和他的同伴们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倪志福报告的论文,介绍的是他创造的“倪志福钻头”。
中国自己设计和利用本国材料自己制造的第一台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最大的特点是各个大部件都是用“电渣焊”的办法焊接起来的,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用这种办法制造的同吨位的水压机。这项成就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很大意义,它有助于自力更生地发展重型机器制造工业。倪志福钻头比标准结构的麻花钻切削性能好,耐用,而且还能提高加工质量。国内外已有很多工厂采用了这种钻头。
今天,还有日本、锡兰的专家和一位中国讲师,在会上报告了有关电子工业、防止金属腐蚀、灌溉工程和纺织工业方面的研究成果。
日本伏见和郎的论文,概括地报告了日本一百多位工程师集体研究成功的变参量元件的基本原理,以及这种元件在电讯设备、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仪表、科学仪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这种新元件具有稳定、可靠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汽、砂石腐蚀和侵蚀发电设备,是世界各国水电站和火电站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日本金属学者下平三郎教授的论文,对各种腐蚀和侵蚀现象作了详细分析,并在防止腐蚀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锡兰灌溉工程师麦瓦加南博士,在会上分析了锡兰正在执行的几个综合开发河流计划在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等方面的意义。他说,锡兰总面积二万五千多平方哩,其中干旱地区就占一万九千平方哩,灌溉对于当地人民的繁荣昌盛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华东纺织工学院讲师丁寿基宣读的论文,用近代数学理论分析了纺织生产中的“牵伸”过程。这项理论研究工作,对于促进纺织工业的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有价值。
教育科学家强调发展自己的文教事业
纷纷谴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科学家,纷纷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揭露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文化教育侵略,强调新独立国家必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教育事业。
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几内亚、哥伦比亚等国家的教育学家,都在会上提出了这方面的论文。今天,大家又结合论文进行了讨论。
印度尼西亚教育家瓦鲁约强调指出,帝国主义进行殖民地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给自己培养廉价的和顺从的奴隶。另一位印度尼西亚教育家伊斯坎达在谈到印度尼西亚的教育改革时指出,要建立独立的民族文化教育,必须清除殖民主义的影响。
来自非洲的几内亚代表团团长福德·马马杜在论文中指出,文化、教育与科学等问题,是与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相联系着的。只有完全独立、充分享有主权的国家里,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合理发展才有可能。
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教授新岛淳良在他的论文中说,殖民地教育有新老两种,都是无视民族意识,为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他揭露美帝国主义正在通过日本政府对日本的教育加以控制,并通过电影、广播、书刊等散布资产阶级腐朽文化,毒害青年。
今天的讨论会进行得十分热烈。柬埔寨金边理学院院长蒲西宇、印度尼西亚的普尔巴卡瓦扎教授、马尔加什的教育学者艾梅等都在发言中指出,帝国主义进行殖民地教育,是为了培养自己侵略的助手,加强殖民制度和建立殖民体制。越南教育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阮良玉和中国的王铁教授指出,帝国主义进行殖民地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千方百计地消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加深对帝国主义的崇拜和恐惧心理。
好几位代表的发言,揭露了帝国主义所谓“文化援助”和“教育援助”的伪善性和恶毒阴谋,指出这种“援助”的真正目的是要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和奴役各国人民。发言的人们还强调亚非拉美各国人民一定要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帝国主义反革命的两手。


第2版()
专栏:

  全国妇联举行招待会
热烈欢迎四大洲各国女科学家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全国妇联今晚举行招待会,热烈欢迎参加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的来自四大洲的女科学家、科学家的夫人和女工作人员。
她们之中有:澳大利亚的克里斯琴森夫人和西拉·勃兰拉博士,柬埔寨的狄普曼夫人,智利的利迪亚·孔特雷拉斯和她的丈夫,哥伦比亚的莫拉夫人和伊尔达·德·鲁易斯,古巴的阿洛玛和埃娃·格基可芙,达荷美的格努姆·米歇利纳,印度尼西亚的布迪雅佐夫人、西瓦贝西夫人、卡罗佩博卡夫人和苏哈里约夫人,日本的松村澄子、岸阳子和田畑佐和子,马里的内格尔夫人,墨西哥的阿尔奈斯夫人,索马里的阿里·谢克·穆罕默德夫人,叙利亚的贝希尔·阿兹迈夫人,泰国的古腊·柿巴立夫人以及越南的黎翠矿和越南南方的黎氏高、阮氏仁。
晚七时许,当各国女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夫人来到和平宾馆时,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政府女部长胡子婴、罗叔章、夏之栩、钱正英,和北京市妇联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林巧稚等热情地迎候在大厅门口,同她们亲切握手问候。
各国女科学家和科学家夫人在招待会上同首都的科学、教育、医药、卫生、新闻、文艺等各界妇女一起亲切欢聚,畅叙友谊。招待会上充满一片团结、友好的欢乐气氛。
邓颖超在招待会上讲话,她说,今天有这么多女科学工作者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这是四大洲人民和妇女在历史上的一件光荣可喜的大事,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这说明了我们推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取得了政治独立的国家,在科学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说明了在新兴独立的国家中,妇女也能获得机会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她指出,这次科学讨论会将给予各国女科学家和女科学研究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将会作出新的更大的成就。
邓颖超说,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斗争使四大洲人民和妇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中国人民和妇女愿意和各国人民和妇女携起手来,为我们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保卫世界和平,保卫妇女儿童权利等共同目标而奋斗,为发展各自国家的科学事业,为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而努力。
北京东华门幼儿园和北京市少年宫的小朋友为各国女科学家和科学家夫人表演了歌舞节目,全场沉浸在一片欢笑声中。(附图片)
全国妇联举行招待会,招待出席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的女科学家、科学家的夫人和女工作人员。图为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和各国朋友们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第2版()
专栏:

  访雅古斯
  本报记者
北京科学会堂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各国知名的农业科学家。讨论开始了,会场上特设的银幕上映出的一张幻灯片,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一位身材不高的“农民”,微笑着站在银幕中央。他左手握着一把每粒长达十六毫米的稻谷,右手抱着一把长达七十厘米的稻穗。金黄色的稻谷,粒粒丰满,引起了人们不绝的赞叹声。
这位银幕上的“农民”,就是在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农民科学家的雅古斯。讨论会开始以前,他向各国农业科学家作了《雅古斯育种三原则》的学术报告。雅古斯经过二十四年结合生产劳动进行的科学研究,培育出来了具有粒大、穗长、成熟期短、抗旱抗病力强等特性的好几种水稻新品种。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各国农业科学家的普遍重视。
出身于中爪哇地区一个农民家庭的雅古斯是怎样踏上世界科学的讲坛的?他走的是怎样一条科学研究的道路?这位印度尼西亚朋友向我们扼要地介绍了他的生平。
雅古斯今年六十三岁,但他满脸泛着红光,显得健康。雅古斯微笑着对我们说:“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如果对农业劳动不发生兴趣,是无法进行研究活动的。”
在荷兰殖民者还统治着印度尼西亚的黑暗年代里,雅古斯从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来到一个荷兰人办的烟业农场里工作。那时候,他就喜欢搞些选育种子的试验。有些荷兰人听说一个“卑贱”的印度尼西亚农民子弟也搞什么科学试验,都把这件事当作笑谈,冷言冷语地讥讽他。可是,时间过去还不到三年,雅古斯就选育出一种产量又高质量又好的烟叶新品种。荷兰资本家又是惊讶,又是嫉妒。在给这个新品种命名的时候,资本家卑鄙地把自己的名字加在雅古斯名字的前面,窃取雅古斯的劳动成果。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教育。”雅古斯回顾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我就想,我为什么要为外国殖民者服务,而不能为自己本国的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呢?”
从一九四○年起,雅古斯专门从事水稻品种的选育研究。
一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从一株稻穗中发现了四粒十六毫米长的稻谷。其中,只有一粒是空壳,其余三粒都长得很饱满。雅古斯高兴极了。他想:“如果能培育出一种都能结出这样谷粒又长又饱满的品种,在全印度尼西亚都推广开来,这该有多好啊!”
雅古斯去请教一位从荷兰来的博士:“可不可以用这三颗谷粒培育出一种新的品种?”这位博士的回答很肯定:“不可能。因为这不是遗传,而是一种偶然现象。”雅古斯不迷信博士的“权威”,他要从实践中去找结论。
这一年,他把三粒稻种都种下了。第一年,长出的稻子没有发生什么变异,稻粒还和普通的稻粒一样大。第二年第三年,他又接着进行多次试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杂交办法。到一九四三年,在他那小小的试验园地里,终于第一次长出了一株奇异的稻穗,它结满的稻粒都长达十三到十六毫米。
也就在这一年,雅古斯的妻子正好生下他们期待已久的小女儿。夫妇俩兴奋地给他们的女儿起了个名字叫斯莉·多罗达西,并且用它来命名雅古斯试验成功的水稻新品种。在印度尼西亚语中,斯莉·多罗达西的意思是:“愿望实现了”。
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愿望实现了”已经在西伊里安、苏门答腊西部、加里曼丹和诗岛巴厘的一部分地方推广。过去,印度尼西亚水稻产量一般的每公顷只有十五公担到四十公担。现在,由于推广了新品种和其他耕作条件的改善,有的地方的稻谷产量已提高到六十到一百公担。
“第一个愿望的实现,更增加了我的信心。”雅古斯向我们谈到他当时的心情时说:“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我不能在初步的成功面前止步不前。”
在印度尼西亚,一般的稻穗只有三十厘米,最长的也不过四十厘米。有一次,雅古斯在田间劳动时,在广阔的田野上发现了一株长达五十厘米的稻穗。这时,他又想:“如果培育出一种穗子又大、谷粒又长的稻种,增产的效果不是更显著吗?”从此,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又坚持进行了多年的杂交研究,终于培育出一种稻穗有七十厘米长的新品种。
雅古斯告诉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他的研究活动始终是和发展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紧密结合着进行的。这种研究态度,使得雅古斯不断地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由一万多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国家。多数岛屿的水利灌溉条件较差。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水稻可以终年播种。在干旱地区,只能在雨季播种。一九五三年,苏加诺总统希望雅古斯培育出一种能在缺乏水利条件的情况下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从那以后,雅古斯经过长达十六年的探索,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付出了无数心血,终于培育出一种被命名为“旱地明星”的水稻新品种。雅古斯从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的实际出发,还培育出了一种成熟期非常短的水稻品种。这种品种只需要一百二十五天就能成熟,而普通的品种却需要一百五十五天。如果在印度尼西亚普遍推广了这个品种,就可以做到一年四熟。
这些只不过是雅古斯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我们的印度尼西亚朋友在他的论文中说过这样几句话:“知识是由实践开始的。知识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系统地理论地阐述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革命实践。”这是雅古斯从二十多年的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得出的深切体会。
当我们结束访问向他告别时,雅古斯兴奋地告诉我们,他的女儿斯莉·多罗达西现在已经成为一位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是他有力的助手。很显然,这是雅古斯的又一个“愿望实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