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全歼飞来贼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斗故事)
昨晚在国境边界上空盘旋的飞机的嗡嗡声,仍然在罗文职的耳边回响着,使他难以合眼入睡……忽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他便赶紧爬起身来隔窗向外张望。两个熟悉的身影快步地向他这座房子走来。
——“谁呀?”
——“尹同志和我。”
罗文职的内心里压下一声欢呼:“咳,通讯员可来了。”尹同志和地方民兵团部的通讯员已经跨进了屋门,站在罗文职的床前。
——“罗文职同志,团部命令你带着小队马上开到和敌人对峙的K战线。如果遇到情况,马上报告团部。”
罗文职马上抓起了步枪和尹同志一起离开屋子去召集小队的小伙子们集合。眨眼之间,武器齐备的整个小队,已经在村子的中央广场集合起来,等待着出发的命令。就在这清晨两点钟的时候,七名民兵离开了L村,踏上了征途。村影慢慢地隐没在他们的身后。
黎明时分,他们到达了敌机在那里盘旋过的山地。停下脚步观察了四周之后,民兵小队便分成两路上山,来到一片布满杂树的平谷。全队分散搜捕敌人。
——“罗同志,这儿有一张纸条!”
——“嘘,小声点。”
罗文职走到山谷的另一端拿起了纸条。纸条有两巴掌那么大,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字。
——“不是我们的文字。”罗文职说着用眼瞟了瞟那块布满杂树的荒地,看来这里好象有人走过。
——“脚印!”三四个民兵同时低声地喊了起来。
全队民兵踮着脚跟,跟踪着奇怪的脚印急速前进。突然石头缝里的一件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罗文职走过去拿起来给同志们看。
——“一个手提灯,准是他们丢下的。”
全队又去搜索敌人。脚印仍然是原来的方向,看来敌人上了山钻进树林里去了。罗文职命令通讯员去向村里团部报告情况。剩下的六个人便无声无息地沿着通往树林的小路走去。大家都很饿了,因为从昨天晚上就没有吃过什么东西。罗文职关心着同志们,想下令休息片刻再走,可是又一想如果我们休息的话,敌人就会越跑越远。想到这里他反而加快了脚步。
突然听到一阵铁器相撞的声音,民兵们机警地停下了脚步。对面的一棵又高又大的树不住地在摇曳,树上有两张陌生的脸膛出现了一下便隐没了。
——“是空降的特务!”几支枪立刻瞄准了树杈,就等罗文职的开枪命令。两个性情比较急躁的同志瞪着罗文职,好象在说:“开火吧!还等什么?”罗文职仍然不动声色地在那里考虑着一个问题:“是不是有的特务还在天上,没有降落下来?难道就只有这两个吗?不,一定比这个数目多。”想到这里,他便命令小队选择好地形包围敌人。
太阳当头的时候,通讯员带着三个人回来了,向罗文职传达了命令:“要抓活的。通到山里的每条路都已经派人封锁了。”罗文职此时感到非常高兴,就象一个猎人预知野兽一定会掉到自己设置的陷井里一样。
两个特务爬下了大树,背朝着他们走去。罗文职向通讯员打了一个手势,暗示他跟随着自己去追踪敌人。追到一个地方,敌人隐没了。罗文职和通讯员躲在树后,扒开树枝向前望去,只见在一座土丘的后面伸出了八个脑袋,正在四下里张望。罗文职赶忙向通讯员打个手势,两个人便退了下来,爬着去通知小队。小队分成三股匍匐前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离土丘越来越近——十五步——十步。罗文职大声喊道:“交枪不杀!”
遭了包围的敌人,惊惶不已,随手乱开起枪来。民兵小队以猛烈的火力压住了敌人。
罗文职象一头獐子一样窜上了土丘,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射击敌人。八名特务乱作一团,象疯狗一样扔下装备,东逃西窜。一个特务还没来得及跑几步,便被罗文职的枪口顶住了胸膛,吓得他战战兢兢地举起手来。活捉了三名,其他五名跳出山谷向山里跑去。罗文职马上命令追击。一名特务侥幸地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用枪瞄着民兵小洪。罗文职一眼看到了这个危险的情况,赶忙伸手去掏子弹袋。哎呀,袋里空了。灵机一动,拔出刺刀,大吼一声:“放下武器”,便向那名特务冲去。敌人吓得把枪扔下就跑。可是罗文职已经跳过了大石扑到了他的身上,掏出绳子把他绑了个结实,交给了小洪,然后又向树林扑去。被民兵紧追不舍的特务们已经无法逃出树林了。罗文职命令通讯员朝天放了声响枪。这一下,敌人都被镇住了,不敢再四下里乱闯了,乖乖地扔下了武器。虽然有一名特务已经跑到了村边,可是也被邻村的民兵堵住了。
由于罗文职带领的这支L村民兵小队机智、勇敢和熟练的军事技术,一窝子特务全部被俘。
对罗文职的英雄事迹,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批准授予三等功。
〔陈行方 译〕


第6版()
专栏:

  共和国 尤里安·奥拉里乌
(罗马尼亚版画展览作品)


第6版()
专栏:

  深厚的友情 多彩的演出
  ——热烈欢迎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小组访华演出——
  王元方
八月二十三日是罗马尼亚人民光辉的节日。二十年前,即一九四四年的这一天,勤劳、勇敢和富有革命传统的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工人党的前身)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反动政权,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在罗马尼亚的统治和奴役。从此,奠定了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开辟了罗马尼亚历史的新纪元。这是罗马尼亚人民的伟大胜利!全世界人民都为这一伟大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正是罗马尼亚解放的二十周年。中国人民正为罗马尼亚人民二十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而同声祝贺。恰恰就在这个时候,罗马尼亚人民派出了表演艺术家小组来我国进行访问演出,和我国人民一起欢度罗马尼亚人民光荣的节日,这真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这也说明,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小组肩负着不平常的任务:它在光辉的节日里带来了罗马尼亚人民深厚的友情!
中国人民对罗马尼亚人民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艺术早已不是陌生的了。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曾经多次派来了艺术团和艺术家为中国人民介绍了罗马尼亚的音乐舞蹈艺术。比如,一九五六年来我国访问的“云雀”民间舞蹈音乐团就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演出的“奈伊”独奏,给人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又一次地热烈欢迎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小组的来访,它使我们在罗马尼亚人民光辉的节日里又一次得到了欣赏罗马尼亚音乐舞蹈艺术的机会。表演艺术家小组在作曲家布拉杜·杜多尔率领下,由两位独唱演员,两位独舞演员,一位独奏演员和一位钢琴伴奏所组成,这是一支精干的演出队。
在八月二十二日的晚会上,女高音独唱家爱莲娜·渥达芙和男高音独唱家柯尔奈柳·斯达夫鲁为热情的听众演唱了罗马尼亚民歌和歌剧选曲,他们的表演是有吸引力的。听众从他们的表演可以觉察到他们是有经验、有修养的歌剧演员。特别是柯尔奈柳·斯达夫鲁,他那结实嘹亮的歌喉、饱满充沛的感情和细致入微的刻划,深深打动了听众,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钢琴家康斯坦丁·伊利耶斯库表演了乔治·埃奈斯库、肖邦、李斯特等人的各种风格不同的作品,还演奏了中国作曲家桑桐所写的《东蒙民歌主题小曲》中的《友情》和《孩子们的舞蹈》。听众对他演奏中国作品的热情表示出强烈的反应,他为加强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所作的努力,使观众感到很大的兴奋!
两位舞蹈家盖尔盖尔·瓦莱丽亚和法尔卡斯·伊昂所表演的几段舞蹈给晚会增添了许多色彩,使晚会生动而活泼。特别是他们表演的罗马尼亚民间双人舞,为晚会带来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观众又高兴地看到了罗马尼亚人民那种热情洋溢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舞蹈艺术。
还必须提到,钢琴家尼古莱耶·尤奈斯库为全部歌唱和舞蹈节目作了精彩的伴奏。他的辛勤劳动也和其他表演家一样给了观众以艺术欣赏的满足。
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小组的访问演出是成功的。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一道,共同欢度罗马尼亚人民的光辉节日——解放二十周年,就使得演出的成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衷心地祝贺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小组访问演出的成功!祝贺它为进一步增强中罗两国人民深厚的兄弟友谊作出了新的贡献!并祝罗马尼亚表演艺术家今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附图片)
罗马尼亚舞蹈家表演的罗马尼亚民间舞
叶瑞福摄


第6版()
专栏:

  让肥
  董尧
公路上,两排钻天杨之间,货车、客车穿梭般来往着。在这车辆的巨流中,有六辆草绿色的“解放牌”大汽车,它们是给张庄生产队运粪肥的。在第一辆大汽车的驾驶室里,和驾驶员并肩坐着的,是两位五十出头的农民。一位叫吴庆瑞,是张庄生产队的队长。另一位叫周兆玉,是陈林生产队的队长。张庄和陈林两个生产队已经连续挑战应战竞赛五年,所以两个老队长也是老熟人了。周兆玉今天本来是步行出城的;吴庆瑞坐在汽车里老远望着背影认出了他,就请他上车来了。
周兆玉一上车,老吴就开了腔:“老伙计,今年的小麦你又扛红旗了。”老周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却说:“老吴哥,瞧你今年这一抓,明年小麦高产红旗准要搬家。”老吴知道老周是说他抓了肥料,心里也很乐意,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这几年,张庄生产队的三麦产量总赶不过陈林,盘来算去就是一条,底肥不足。吴庆瑞一次再次向队委提建议,要想办法赶上去,因此从今年春天起,他们就学着陈林的办法,派出专业队到城里拾散粪、扒垃圾……吴庆瑞望着周兆玉,眯上眼嘿嘿嘿笑了一阵子,然后说:“这就叫见先进就学嘛!”
庄户人碰了面,除了苗棵就是粪水,谈起来没个休止。从肥料谈到高粱,从高粱又谈到大豆。当周兆玉谈起他们生产队今年在麦棵地里套上一百亩棉花的时候,吴庆瑞乐得几乎跳起来:“嗬,你也种麦棵棉花啦?”周兆玉点点头,学着老吴的腔调说:“这就叫见先进就学嘛!”俩老人会心地笑了。
原来陈林过去没有种过棉花,除了缺乏经验之外,各种作物的茬口安排一时也调不过来,光想扩大棉田,就是束手无策。这几年,尽管别的项目都在张庄之先,唯独上交给国家的棉花不如张庄。去年秋天在棉花收花期,他们就派人去张庄参观。有的社员看了那雪山似的棉花,羡慕得了不得。当时,吴庆瑞就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可以在麦棵里套种棉花。吴庆瑞是全县知名的植棉能手,老周知道他的话没错。虽然没有马上表示态度,却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试着种。现在,他竟不声不响地种下了一百亩,咋不叫老吴高兴。说来也巧,陈林就在公路旁边,汽车走着走着就来到陈林生产队地边上了。于是老吴决定要去看看他们的棉棵。
七月的太阳热似火。这两个庄户人跳下汽车,顾不得歇口气就直奔棉田去了。
收去麦子之后,棉田已是一片绿,并且早已深深的锄了一遍,踏一脚一个深深的印子,那一行行伸展出五六片叶子的棉苗,又整齐,又均匀。吴庆瑞蹲下身来,轻轻地抚动着棉苗,叶上叶下,叶心棵根,仔仔细细地看着。
周兆玉站在老吴身边,急不可耐地问:“老吴哥,苗棵如何?”
“好!”吴庆瑞满意地回答。
“密度够不够标准?”
“够。”
“锄地松土咋样?”
“超过我们。”
“你望望有没有虫害,病害?”
吴庆瑞又认真地从叶面看到叶背,从叶背看到叶心,最后,满意地点点头。
周兆玉这下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深深舒了口气,正笑着送烟给老吴抽,忽然看见老吴皱起了眉头。周兆玉禁不住心跳起来:“老吴哥,棉花有问题吗?”
吴庆瑞点了两下头,“别的全没有说的,就是肥不足。”
吴庆瑞一字一字吐出最后这三个字。这三个字象狠狠的三拳,击得周兆玉两眼冒火花。肥,眼下确确实实是陈林生产队最缺乏的东西。春天积的家肥、拾的城肥和野肥,都用到夏种上去了。为了夺取大豆丰收,最近又把突击积的一百几十车夏肥送下田去。他们没有安排棉花追肥的肥料呀!
眼望着周兆玉,眼望着缺肥的棉苗,吴庆瑞心里也直着急。俗话说“麦怕胎里旱,棉怕无苗肥”。这棉苗缺肥可是大事呀!唉,只怪自己早先没有把话交代清楚,人家新棉区哪有经验呢!
“呜,呜——呜!”司机着急了,在公路上狠狠按起喇叭来。这一下倒提醒了老吴。“……对,就这个主意:卸粪!”他拉着周兆玉就向汽车跑去:“有办法啦,有办法啦!”周兆玉莫名其妙,跟着吴庆瑞来到汽车跟前。只听老吴说:“司机同志,到地方啦,现在卸粪!”
“啊?你……?”周兆玉更糊涂了。
“我什么呀!咱公平交易,一个月后你给我六汽车肥,晚不了种麦!”还没等老周说话,老吴早用力推他一把:“还愣啥,快去找人来运肥!”
老周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紧紧拉住老周的手说:“老吴哥,多谢你!”


第6版()
专栏:

  测远机手
  宁松勋
  一部测远机,
  整天挂肩头,
  祖国的天空和大地,
  都在眼底收!
  测流水,测大桥,
  测人行,测车走;
  还有那远方山村炊烟飘,
  无边麦苗绿油油。
  测日出,测月落,
  测鸟飞,测云游,
  天宇里的每一点变化,
  都休想在咱眼前溜走!
  那高矗的烟囱,
  那巍峨的大楼,
  有多高啊有多远?
  一眼就看透!
  就看透啊看不够,
  江山如画似锦绣!
  测远机是部照象机,
  一一照在咱心头!


第6版()
专栏:

  军民之间(剪纸)
 唐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