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不蹲点,就不能指导面
  中共湖南省益阳地委书记 周继舜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亲自蹲点,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为什么说是一个老问题呢?因为党中央和毛主席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一再地强调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又是一个新问题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蹲点的作用和意义,更没有真正地做到亲自蹲点。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其他各项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真正蹲下去。有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有时也到点上去蹲几天,但没有以此作为自己经常的根本的领导方法。有的虽然名义上在下面蹲点,但实际上是住在公社,没有深入到大队和生产队去,没有取得第一手的材料和经验。还有的“满天飞”,根本就没有点,满足于走马观花,道听途说。个别的甚至高高在上,很少下去,既不蹲点,也不跑面。
为什么有些同志老是蹲不下去呢?重要原因之一是怕艰苦。一说蹲点,有些同志就提出一大堆“矛盾”,想从各方面证明,自己不能抽身下去蹲点。真的抽不出身吗?不见得。到外地开会,离职学习,因病休养,甚至回家探亲都抽得出身,为何单有下去蹲点,就抽不出身呢。说穿了,真实思想是,怕艰苦,不愿下去。在和平环境下,有些同志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图安逸,怕艰苦,讲究工作条件,讲究生活条件,愿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班下班,公私兼顾”,一讲到深入下去,就想到自己的衣食住行不好办,有时下去几天,就利用各种借口回机关来了。应该指出,这是非常危险的。它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而且影响我们的思想,实质上,是“和平演变”在某些同志身上的开始。因此说,愿不愿深入下去,能不能深入下去,也就是怕不怕吃苦,能不能继续革命的问题。我们应该发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肃清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学习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乐于吃大苦,耐大劳,乐于深入下去,亲自蹲点,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与人民群众同艰共苦,搞好工作,锻炼自己。
有些同志老是蹲不下去,除了怕艰苦以外,在思想认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没有认识点和面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蹲点的重大意义。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身为某一级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要负责指导全面,如果亲自蹲点,就会妨碍对面上的指导,就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他们把深入蹲点与指导全面分割开来,对立起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当然要负责指导全面,问题在于,以什么去指导和怎样指导全面。
有的同志认为,指导全面主要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指示,领导干部蹲点与否,关系不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指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针,必须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怎样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指示呢?首要的一条是:各级领导干部亲自蹲点。因为,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指示,都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我们对下面的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准确地理解上头的指示和决定”(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社论:《抓活的思想》)。要正确地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指示,必须把上头的东西和下头的情况结合起来。而要使两者结合得好,必须领导干部亲自动手,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找出在当地贯彻执行党的指示和决定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总之,要想准确地理解上头的精神,正确地执行上头的精神,领导干部都必须亲自蹲点。
还有的同志认为,指导全面主要靠下面的同志汇报情况,介绍经验,发表意见,领导干部的责任在于判断大家汇报的情况,总结大家介绍的经验,归纳大家发表的意见,而不在于亲自蹲点。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下面同志汇报的情况,介绍的经验,发表的意见,这样便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强对工作的指导。但是,光这样做是很不够的。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利用第二手材料,更重要的是亲自动手,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大家知道,了解情况,真正做到“情况明”,是实现正确指导的客观基础。怎样才能了解情况呢?听取同志们的汇报,是了解情况的方法之一,自己下去跑面,也是了解情况的方法之一,但是,这都不是了解情况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是,领导干部深入下去,亲自蹲点,调查研究。对此,毛主席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教导我们:“对于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自己心里有底,才能更好地运用第二手材料;反之,就算第二手材料非常丰富,但由于领导心中无数,往往运用不好。这种体会,是很多同志都亲身经历了的。总之,一个领导干部,要想指导好工作,非了解情况不可,而要了解情况,非掌握第一手材料不可,而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又非亲自蹲点不可。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还有的同志认为,指导工作主要靠比学赶帮运动,靠群众互相教育,互相促进,谁先进,谁就是先生,领导干部要善于“穿针引线”,不要陷于蹲点。比学赶帮运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组织和领导好这个运动,以此推动各项工作。但是,要想抓好比学赶帮运动,同样地要领导干部亲自蹲点,以点带面。有的同志把比学赶帮运动看得很简单,认为只要领导上号召一下,帮助大家互相挂好钩,运动就可以开展起来。实际上,要想把这个运动开展起来,并使其持久地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仅就比学赶帮运动中插标兵一项工作来说,在发现标兵、培养标兵、帮助标兵总结经验,教育标兵继续前进以及广泛深入地宣传标兵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认真发动广大干部和社员积极地学标兵、赶标兵等方面,就要做很多工作。要做好比学赶帮运动中的各项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亲自蹲点,在点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指导工作,推动全面。否则,比学赶帮运动就开展不起来,就算在一般号召下,能一轰而起,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正确的指导,往往是只热闹一时,不能持续开展;有的地方,甚至会离开正确的轨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领导比学赶帮运动如此,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措施也是如此。不能因为有了这些好的措施和方法,各级领导干部就不亲自蹲点了。相反的,只有各级领导干部亲自蹲点,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好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个领导干部,要想指导面上的工作,必须亲自蹲点,做到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说:“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怎样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亲自蹲点,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材料和经验,吃透两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只有亲自蹲点,才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才能真正取得指导全面的资格,对工作进行正确的、具体的、有力的指导,胜利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否则,就只能是“瞎指挥”、“空指挥”,“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由此可见,深入蹲点,是指导全面的基础,指导全面是深入蹲点的目的,点与面是对立的统一。就指导工作而言,没有点就没有面,不蹲点,就不能指导面。把深入蹲点与指导全面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认为领导干部不必蹲点、不能蹲点的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有些同志老是蹲不下去,除了思想作风和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工作方法方面的原因,如事务主义,包办代替,等等。但是,只要能吃苦、耐劳,又能正确认识点与面的关系,认识蹲点的重要性,这方面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是使共产党人免除官僚主义、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确实保证,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系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为了取得搞好这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经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用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分期分批地深入下去,亲自蹲点。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深入到一个大队去蹲点,亲自动手,从头到尾地搞好这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蹲点,要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放在点上,而不能认为蹲一次点就“毕业”了。只有经常蹲点,才能对发展变化着的客观情况作到胸中有数,不断取得新的经验,从而跟上革命的步伐,担负起领导的职责,胜利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第5版()
专栏:

  关键在于思想革命化
  中共江西省新建县委书记 石明清
最近,我县常委同志就蹲点问题专门进行了座谈。大家研究,有些公社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为什么蹲不下去呢?是思想问题,还是实际问题?根据我们前几年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主要是思想问题。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思想是否革命化。
现在,根据我县常委同志讨论的情况和我个人的体会,谈几点意见。
是实际问题,还是借口?
二十年前,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就教导我们:“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毛主席指的“个别指导”,就是要蹲点,取得点的经验,更好地指导全面。前几年,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教导,领会很不深刻,没有认真地蹲好点,也就没有做好“普遍的指导”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忆一下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绝大多数同志都保持了土改时期那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蹲点带面、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那时,人人以艰苦为荣,以享乐为耻,各级领导干部都坚持了长期蹲点,和贫农、下中农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所以,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比较起来,那时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出得少一些;就是出现了,也比较容易纠正。可是,后来有一些同志,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由于经不起胜利的考验,在思想上起了变化,怕艰苦、图享受的资产阶级思想滋长了,阶级观念、阶级感情逐渐淡薄了,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不愿深入实际,不愿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放不下架子,蹲不下去了。有的强调“工作忙,业务多,分身不开,蹲不下去”;有的强调“蹲了点,丢了面,不合算”,于是,满天飞,团团转,凭文件、电话来指导工作,靠听汇报过日子。其实,这些都是不成其为理由的借口。
自从一九六二年以后,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通过重温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和中央有关指示、决议,以及学习解放军、大庆油田的先进经验,才进一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领导干部坚持不坚持蹲点,是否能取得第一手材料,取得发言权和领导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革命思想、革命作风代代相传的大事。我们在常委会议上检查了过去的蹲点情况,在各种会议上批判蹲不下去的种种借口,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坚持蹲点。这样,才逐步扭转了满天飞,飘飘浮浮,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危险情况。
当然,要蹲下去,必须解决应当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和历年来的实践体会,反复考虑,反复研究,提出了县委“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划片蹲点,以点带面,深入基层,劳动试验,总结经验,推广到面”的领导方法。县委、县人委的主要负责同志的办公地点,主要是在点上,县里各部门有必须当面请示、研究的主要问题,尽可能跑到点上去,不要挂电话把人请回来。另外,下狠心大大精简会议、文件、表报,要求上下各级组织互相监督,共同执行。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以来,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县公社党委以上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同志初步蹲下去了。
是注重身教,还是指手划脚?
有的支部书记、公社书记说:“上级领导同志没有做出蹲点的样子来,我们就蹲不下去。”我们认为这个意见提得对。从一个县来讲,各级干部能否蹲下去,关键在于县委领导同志能否蹲下去。而县委能否蹲下去的关键,又在于负责全面工作的同志能否蹲下去。负责全面工作的同志蹲下去了,其他常委同志也就能蹲下去;县常委同志蹲下去了,区、社同志也自然而然蹲下去了。
我们在一九六一年,也确定了一个县委的点,但是,我没有真正的蹲下去,因而,各级的点都蹲得不够好。今年,形势逼人,不下决心也得下决心,于是,搬到望城公社省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去住。其他县常委同志,除了到省、地委开会和少数时间在县里开碰头会以及跑面外,大部分时间也住在点上,区、社负责同志要电话联系,多数时间只能在点上找到,因而大家也就蹲下去了。可见蹲点也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只有注重身教,用无声的命令,影响带动大家,才能真正蹲下去。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体会,是要别人革命首先要自己革命的问题,是共产党员言行一致的问题。一个领导者,如果不带头贯彻党委的决定,自己不用行动执行自己提出来的号召,那就是缺乏党性或党性不纯,那就是空头革命家。这样的“革命家”,往往习惯于指手划脚,光叫别人去蹲点,自己却东奔西跑,或者整月整季泡在会议里,影响甚至妨碍别人蹲点。实际上是提倡官僚主义作风,是反对蹲点,如果不坚决纠正,危害很大。
是尊重唯物论,还是喜爱唯心论?
有的同志说:“蹲点,是为了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跑面听汇报,同样可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什么就一定要蹲点呢?”这实际上是尊重唯物论,还是喜爱唯心论的问题。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坚信,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蹲点就是具体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蹲点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才能取得工作的胜利。当然,我们并不绝对反对跑面、听汇报,在一定时候跑面、听汇报是必要的。但是,光跑面,不蹲点,靠听汇报过日子却是另一回事,是不自觉地或者自觉地喜爱唯心论。很难设想,一个习惯于东奔西跑,上下团团转,凭听汇报来指导工作的同志,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因为,汇报虽然也是来自下面的实际情况,但是,如果自己缺乏亲身体验,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何况下面同志的汇报,也不完全是亲身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不少是道听途说得来的,没有经过反复调查核实的东西。如果光凭这些汇报去指导工作,是没有不犯错误的。
我们共产党人,担负着改造世界的伟大革命任务。要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任务,不正确认识世界是不行的。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思想从哪里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这是认识的发展规律。蹲点,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正确指导革命工作的根本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新建县紧靠赣江、修水、鄱湖,大部分是滨湖地区,这些滨湖地区又是我县主要产粮区。在历史上,滨湖地区都是靠天吃饭,有就收,没就丢,因此,如何解决滨湖地区稳定高产问题,是我县发展生产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去年,这些地区,获得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的大丰收,不少干部和群众认为“增产到顶了”,再不可能增产了。滨湖地区能不能稳定高产,增产是否到顶了呢?多少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或者“走马观花”、“全面检查”,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县委于是决定由副书记、县长廖竹咸同志带着这个问题到昌邑山公社的良坪大队去蹲点。他在群众中进行比较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同贫下中农一道测水、算账,得出可以
“排涝扩种、广种多收;播种绿肥、稳定高产”的结论。用这个结论再去指导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考验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实践的结果,良坪大队早中稻总产量预计可超过一百八十万斤,接近去年全年总产一百八十五万斤的水平,如果加上排涝扩种的一千二百亩晚稻,则全年总产可达到二百三十至二百四十万斤,比去年要增长百分之二十八左右。这样,就破除了滨湖地区“高产不稳定”的靠天思想,初步找到了稳定高产的途径。这一事实说明,滨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稳定高产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有坚持蹲点,调查研究,才有可能认识它,因而正确地指导这一生产斗争。如果不下决心蹲下去,浮在上面,不自觉地喜爱唯心论的话,对这一客观事物是永远不可能认识的。
近半年来的蹲点实践,使我们比较深刻地认识到,领导干部蹲点还是不蹲点,是置身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之中,还是站在运动之外的重要标志。因为只有蹲点,才能做到:第一,认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第二,真正同贫下中农“四同”;第三,扎扎实实种好“试验田”。不蹲点,这一切都办不到。如果办不到这几条,那就很容易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是说,是思想变质的开始。归根到底,蹲点不蹲点的问题,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是全心全意真革命,还是半心半意假革命的问题。因此,能不能蹲下去,关键在于思想是否革命化。
(原载八月十三日《江西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

  尝到了蹲点的甜头
  孙福斌
我是一个营的教导员。上级号召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我想,我们和连队在一个大楼里住,几分钟就可以到各连跑一圈,还要蹲点?蹲点意义在哪里呢?
但是,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问题,不好处理。连队的有关情况,说不知道,又知道一些,说知道,又总是没底,若明若暗。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二连蹲了下来。
出乎我的意料,经过蹲点,大有收获。
一是对上级的指示体会深刻了,因而执行起来也坚决。上级的指示,都是针对连队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当自己蹲点以后,摸清了连队底细,对上级指示的正确性,才能较好地领会。例如,上级曾指示连队要注意劳逸结合,规定星期日和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的业余活动时间留给战士自己支配。以前我曾想:把全部时间都打上,工作任务都完成不了,再去掉这么多时间,行吗?到二连蹲点以后,我发现由于占用晚上业余时间搞集体活动过多,战士自学时间很少;而且战士个人必须处理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做。因此引起一些问题。在执行上级这一指示后,战士活动时间有了保证,思想工作比过去活跃了,布置的各项任务也就完成得更好。
二是由于明了了情况,指导工作的决心增强了。蹲点以后,对连队一天的活动,一周的工作,从头到尾看得清清楚楚,遇到问题也比较能抓住关键所在,提出的办法也切合实际了。例如,二连干部工作积极,但较忙乱,效率也不高,过去我曾想过要帮助指导员订个一周工作计划,但因情况不明,决心难下。蹲点以后,摸清了情况,就使我有可能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实践证明,这样做了效果很好。现在二连的工作比过去有秩序,比较主动,指导员自己也心情舒畅了。
从这一段亲身经历,使我尝到了蹲点的甜头,开始体会到,蹲点是调查研究,取得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


第5版()
专栏: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体会
  徐德操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第一次公开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从写成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三十四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的革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不但取得了解放全国的胜利,而且正在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矗立于世界。今天,重新学习《反对本本主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加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写于一九三○年五月。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由低潮走向高潮,摆在革命领导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是:清醒地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作出正确的阶级估量,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以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然而,当时有些领导人,却不研究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承认革命的低潮和失败,不作社会调查,对于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因此不能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正确的政策,对于大革命失败后党应当采取的策略上的有秩序的退却,以及对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是凭着“本本”办事,这就造成了大革命后期出现右倾错误路线之后,接着又出现了“左”倾错误路线。
“左”倾机会主义者不承认革命需要充分的组织准备,积蓄自己的力量,而幻想革命马上胜利;不承认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要全国各地都准备马上起义,首先要求发动城市的起义,以便形成全国革命高潮的中心;不承认世界革命的不平衡性,幻想世界革命同时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在这些错误认识下,作出了“左”倾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定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一九三○年第二次红军攻打长沙就是这种冒险计划的产物。当时红军中也有一部分同志,弄不清统治阶级政权是处在暂时稳定时期还是破裂时期,在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采取了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不是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踏踏实实地、艰苦地建立和扩大农村根据地和红军,而是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盲干,一味分兵冒进;不根据敌我双方政治经济情况决定正确的战略战术,而是照抄日本、德国的军事操典或生搬硬套苏军的条令,并幻想走北伐战争长驱直入的道路。结果,凡是实行“左”倾路线的地方都使党和革命力量受到了损失。毛泽东同志写的《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就是为着反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原理,第一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名言,创造性地论述了调查研究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同革命实践密切结合的基本方法,并且系统地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根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反复提倡、反复强调、反复教育,并亲自实践,进行了系统周密的调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给大家作出了榜样,形成了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通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使我党我军养成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调查研究成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待调查研究的态度,是关系到革命者的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尊重客观事实,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最根本的标志。不调查研究,不尊重客观事实,这是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同时,对待调查研究的态度,又是一个关系革命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党和毛主席,经过一系列的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革命的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提出正确的路线和一整套的政策方针,引导党和全国人民一步一步地前进,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同毛泽东同志的作法相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一切右倾机会主义者和“左”倾机会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抛弃了调查研究。因此,他们就不可能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更不可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而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主席三十多年前说的这句话,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调查研究只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才是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研究不仅是为了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就是为了找出事物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调查研究的成效怎样,归根到底就是看解决了问题没有,看你的“脑子是空的”还是“实”的。近几年来,根据军委和林彪元帅的指示,很多部队领导同志紧紧抓住“四个第一”,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了我军建设上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帮助后进连队赶先进连队,创造四好连队等方面,成绩更为显著,各项工作都在原有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整个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了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从而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领导水平。这就是毛主席所指出的,“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但是,有些同志的调查研究,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是“走马观花”的多,真正蹲下来“解剖麻雀”的少;带着主观主义的“框框”下去的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少;了解搜集的“资料”多,综合分析认真研究的少。因此,他们就很难“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很难帮助下面解决关键问题,也很难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只有克服了这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方法,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需要做一系列的艰苦工作。这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充沛的革命干劲。在战争年代里,弄清敌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敌人也是武装着的活人,而又保持秘密的缘故。指挥员要亲自进行敌前侦察,亲自审讯俘虏,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研究。有时为弄清敌人纵深内的情况,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侦察,弄清情况。记得一九四九年围攻太原时,在战斗准备阶段,我军从军长到班长,分批分级由军、师、团、营首长率领,穿过敌人碉堡林立的间隙,深入敌人纵深三十里进行侦察;在侦察过程中,我们虽然伤亡了几个人,但由于准确地弄清了敌人整个防御部署,正确地选择了攻击目标,抓住了敌人要害,战斗发起后,只十个小时就协同友邻部队胜利结束了外围战斗,歼敌上万,直逼城下,我军伤亡很少。那时,我们军、师、团、营各级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人纵深侦察呢?目的很明确,为了迅速地歼灭敌人,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减少我军在战斗中的伤亡。这就是为战争负责,为战士生命安全负责的高度革命责任心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这种责任心和斗志,打仗需要,做好平时工作同样需要,这是领导机关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大问题。领导机关革命化,必须领导干部思想首先革命化,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革命化。机关是为连队服务的,任何领导机关都要为做好连队工作负责,应当想连队之所想,急连队之所急,切实为连队解决问题。那种不下去,不蹲点,下去了只是“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只能被认为是失职行为,是缺乏高度革命责任心、斗志衰退的具体表现,必定损害党的事业。
要正确认识实际情况,特别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深入事物的内部,摸清事物的规律,这就要有艰苦深入的作风,要有群众观点,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自觉地作为这个连队的一员,跟干部和战士实行“五同”;同时还必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发动群众,打破一些同志的顾虑,使他们能够如实地反映情况。如果下到一个连队,只是采取官僚主义的方式,坐在连队听取一些同志的汇报,那就不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连队的情况,不可能对这个连队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比较起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还是比较容易的;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却困难得多。调查研究工作需要艰苦再艰苦,深入再深入。譬如下到一个干部不够团结的连队,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那么容易了。不仅需要作周密的调查,找出不团结的主要原因,明辨是非,而且要拿出正确的、具体的办法,达到既增强团结,又提高思想的目的。下去蹲点,进行调查,就是要善始善终,把工作搞完,问题不解决,就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年的蹲下去,直到把问题弄清,解决问题。现在有些同志下去了,只是满足于发现问题,不能进一步深入事物内部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主要由于缺乏艰苦深入的作风。妨碍我们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有的同志下去调查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抱定一种成见下去替自己找证据,自己喜欢的材料就注意听注意记,不喜欢的材料就不听不记。这种做法,必然不能深入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引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地解决问题。毛主席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才能引出正确的结论来。应当这样认为:如果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就不能算是完结,更不能算是有了结论。因为结论的正确与否,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要使调查工作取得成效,除了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艰苦深入的作风以外,还要讲究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典型调查,也就是做“解剖麻雀”的工作,并把点的深入调查和面的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典型调查能深入事物的内部,对事物作透彻的剖析,从而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调查,看来忙忙碌碌,哪里都调查了,但哪里的情况也了解得不深透,不具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毛主席说:“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往后调查到别处地方、个别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今年以来,军委号召全军开展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运动。部队各级领导干部亲自下连调查研究,发现和培养典型,在“点”上下了功夫,通过比武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拿出了活的样板,取得了经验,发动了群众,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运动,各单位都涌现出了很多郭兴福式的干部和分队,取得了很大成绩。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凡是领导干部亲自深入连队,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针对部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反,领导干部坐在机关里,只凭听汇报,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具体指导,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的单位,工作就显得冷冷清清,效果不好。这一情况说明,高度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搞好调查研究,正确解决问题,做好各项工作。
当我们在进行着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不仅在尖锐的进行着,而且出现了新的形势和特点,同时我军的建设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这一切,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毛泽东思想同各项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领导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