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在广阔的天地里

  锦绣前程
  ——农村知识青年易省吾和易菊英的故事
  王以平
  一
九月间,易菊英从湘潭市的一个高中回到家乡当农民了。那天生产队烧石灰需要大量茅柴,她就跟着村里的姐妹们,上山打柴去了。
休息的时候,易菊英放眼向山下看去,山脚下,是一坦平阳的田垅,中稻已经收净了,田垅里,飘过来一阵阵新稻草的香味。离她们还远的一丘田里,有十几个社员在搞秋耕,铲田坎。这时候,他们也放下了犁耙锄头,正在荫凉处歇憩,可是偏偏有一个青年没有歇手,他戴一顶新草帽,穿一件雪白的汗衫,一个人在火辣辣的骄阳下面,还在使劲地挥动着锄头,铲除田坎上的杂草。
菊英看在眼里,心里好生奇怪:大家都在休息,这个人为什么还要铲田坎呢?
  二
那个不肯休息的青年,就是易省吾。
易省吾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当农民已经有三个月了。因为他刻苦劳动,乡里的群众没有哪个不称赞他的。俗话说:“人眼是秤”。不要好长时间,全大队的社员都晓得易省吾是个呱呱叫的青年了,大队团支部改选的时候,共青团员们一致选他担任团支部书记。
易菊英还不是团员,但是,这位团支书的先进事迹,她已听到不少啦。
国庆节后,是一个阴雨的日子,易省吾到中心生产队去办一件事情,当他从田垅里走过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姑娘在那里学犁田。那条老水牯显然有点欺生,一会儿躺倒在泥水里,死皮赖脸地不肯起来;一会儿又趁姑娘没有插好犁,就拖起飞跑,姑娘急得满面绯红,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降服它。易省吾一见,暗叫“不好”,如果听任这畜生的性子,定会把犁辕扯断,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箭步,跳下了水田,用劲地捏住老水牯的鼻子。这一手来得很灵验,老水牯乖乖地跟着易省吾走,格外服贴,一点也不敢调皮了。
姑娘很佩服易省吾,笑着说:“你硬象个老农了。”
易省吾也笑着说:“差得远哩,我还不是才学的,徒弟伢子充起师傅来了,你莫见笑啊!”他早听说中心生产队有个高中女生回来了,这样积极学犁田,不是她又是谁呢?便问:“你是易菊英吧!”
菊英点点头。
“在我们这一带,妇女犁田的还少见哩!”
“你呢?”易菊英反问,“你比我先学会,铲田坎那天,太阳这样厉害,你连歇一口气都不肯。……”
易省吾提了一下犁,接着说:“快莫这样讲了,讲起来话长。”
“有好长?”菊英反问。
“我回来以后,”易省吾接着说,“社员都热烈欢迎我,说我是好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做第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农民,真是难得哩!”我参加劳动的时候,他们生怕累倒了我,总叫我做轻巧工夫,评工记分的时候,我的工分又和他们差不多,我说,我怎么能多占工分呢,可他们硬是要这样评,我就下了个狠心,要早一点学会农业技术,闯过技术关,他们休息,我不休息,不然,要好久才跟得上啊!”
易菊英默默地望着他,心里不住地在翻腾……
  三
  一九六三年的春天,过得真有意义。
农村里,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气象一片新,比学赶帮的浪潮高涨起来了,争上游的劲头也大得很。易省吾心里热烘烘的,他把自己回乡半年来的情况回顾了一下,暗想:我在学习农业技术这方面,总算是努力的了,可是,学习技术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评工分时问心无愧么?这当然也对,可是,农业技术学得再好一些,也不过是和老式农民一样呀!新型农民的“新”字,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自己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做好团的工作,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是,党和国家培养自己读了十多年书,又为的是什么呢?离开学校的时候,老师又是怎样讲的呢?想来想去,他对自己半年多的成绩感到很不满足了,对的,应该把文化知识利用起来,在农业战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才对呀!
有一天,他十分激动地向大队党支部书记易化书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党支书一听,高兴极了,就拍着他的肩膀说:
“对,省吾,你是个有文化的农民嘛,莫把文化沤在肚子里不用呀!”
党支书易化书想了一下说:“省吾,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大队的民校一直没有办起来,文盲虽然很少了,但是,青壮年的文化还不高,你又是团支部书记,能不能把青壮年的文化学习抓起来呢?”
易省吾一听,高兴得跳起来了,忙说:“办民校?好!我一定抓起来。”
党支书见他的决心很大,又想叮嘱他一句,就问:“省吾,你打算怎样来办民校?”
一句话,把易省吾问呆了。
党支书见他答不出来,就拉着他在草坪里坐下来,眯细着眼睛,说道:“我提点意见,你参考参考,看对不对?依我讲,我们办民校,不只是叫青壮年多认得几个字,或者是背熟几个珠算口诀,这些都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东西只是工具,没有社会主义的头脑,这些工具就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你讲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注意政治挂帅,要把民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阵地,做好党的宣传教育工作。这是第一。依靠民校,还可以办起另外很多事情来,比如:办文工团,办俱乐部,办科学试验小组,只要你肯动脑筋,事情会办得好的。这是第二。还有,我们大队过去也办过民校,只是老师不十分负责,办成个虎头蛇尾,开学时,坐满了一堂屋的学生,办到后来,冷冷清清收场,所以,现在一谈民校,在群众里面没有好大的威信,兴会不想来报名,这就要你去做艰苦的工作,要办就办到底,越办越热闹。这是第三。再有,办民校没有基金,一切要靠自力更生,黑板、书本、灯油,公家都没有开支的,要你们自己筹办。这是第四。”
易省吾用心听着,听到党支书讲到“第四”了,他以为还有下文,可是,党支书没有再讲下去,他就问:“还有什么呢?”
支部书记爽朗地大笑起来,说:“这四条就够你伤脑筋的了!我不是泼你的冷水,拿困难吓唬你,是要你思想上有个准备,不打无把握的仗,你看,办得到还是办不到?”
“办得到,拼了我这条命也要办到!”易省吾斩钉截铁地回答。
一直忙了一个星期,民校才算有点眉目了。没有教室,就选中了几间宽敞的堂屋;没有黑板,就把祠堂里的黑漆牌匾摘下来,把门板卸下来;没有灯油,就从自己的工分里支出一点钱,打了几斤煤油;没有教科书,就到县文教科去请求,拨来了一部分课本;学员们对过去的民校不满意,不想报名,他就一家一户去动员,向大家保证,一定好好教课,报名的也就多了。看起来,一切都准备停当,只差教师没有请齐了。自己一个人教课,当然不行,全大队有几个地方同时开课,没有一支群师队伍是不行的。他计算了一下,全大队有好几个中学生,能都动员起来,还是一支不小的力量呢!
他把所有的中学生都邀请到了,中学生们一听要办民校,没有一个不乐意应承的,可是,当他去邀请易菊英的时候,易菊英却冷冷地回答:“我才回来,什么都不懂,莫算我的数,我不想搞。”
易省吾感到很失望,不由得引起了一点气愤,就没好声气地说:“你不想搞?菊英同志,你的文化是哪里来的?在旧社会,我们贫农子女能读中学么?还不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现在,把我们的文化教给大家,让大家都有文化,这不是你份内的事么?你开口就是不想搞,不是忘本又是什么?”
一听“忘本”两个字,易菊英也有点恼怒了,脸,象一块红布,她咬了咬嘴唇,一扭身,到屋里去了。
菊英的嫂嫂看到这样的场面,心里也急了,连忙对易省吾说:“省吾呀,你真是个大炮筒子,为什么对菊英这样重言重语?”
易省吾看到菊英耍娇姑娘脾气,心里的火气更大了,就大声说:“这怎么叫重言重语,这是原则问题,思想落后还不该批评么?”
嫂嫂笑道:“你说菊英落后么?真没看清。你晓得菊英为什么说不当教师?你一点也不懂。菊英早就听说你要办民校,她自己也愿意当教师,可是,她爹今天给她提亲了,说那个对象在城里工作,赚大钱的,菊英不愿意,跟爹吵了一架,你来那时候,她还在生气呢!”
一听这个原因,易省吾才后悔自己冒失。他不愉快地离开了易菊英的家,一路上,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夜里,中学生们都到了,研究民校的工作,易省吾没想到易菊英竟不声不响地到来了。
  四
高登岭大队的民校,办得十分出色,在全县都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刚开办的时候,入学的青壮年,只有二十几个人,只办了半个月,就分成七个民校,有二百零四个青壮年入学了。
易菊英负责的中心民校,又是全大队最出色的,大家说:这多半和她的积极性分不开。她把这项工作看得十分重,备课常常到深夜,没有半点马虎;刮风下雨的时候,她撑着伞,顶着风雨,亲自去接年纪较小的学员;碰上下雨天歇工,她又去帮成绩较差的学员个别补课。原先,有少数学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他们说:
“三十挂零的人了,还当学生,这不是八十岁学吹鼓手么!”因此,学习的劲头不怎么高。但是,看到易菊英这样热心尽责,心里怪不好意思,学习的劲头也就提高了,除了晚上在课堂里学习以外,田头休息的时候,他们也把小书本拿出来了;下雨天歇工,就在家里写心得。在测验的时候,易菊英负责的中心民校,绝大部分学员的成绩,都在四分以上。
当然,易省吾和易菊英都记住了党支部书记易化书的话:叫青壮年多认几个字背熟几条珠算口诀,这不是办民校的最终目的。
民校成了社会主义的宣传阵地:他们热烈地响应了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几百个学员当中,开展了学习雷锋的运动,每一个民校都办了学习雷锋的墙报,每一个民校学员都写了一篇到两篇学习心得,在实际工作中,也用雷锋同志的高尚风格对照自己,雷锋精神日益广泛地发挥起来了。读毛主席的书,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也渐渐形成了风气。
民校成了科学试验的阵地:在课堂上讲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离开课堂就运用起来了。攸县的本地油菜,品种不纯,产量不高。易省吾就背起行李,到省劳动模范王海清那里去拜师,学会了种新化油菜的技术,并且带了良种回来。每个民校都搞科学试验,今年,用新化种籽的油菜产量比本地油菜的产量增加三倍。科学试验的“甜头”尝到了,今后还要大搞起来。
民校还成了文化娱乐的阵地:学员们除了听课,还要求娱乐,易菊英就教他们唱歌,每一个学员都会唱《五好社员歌》,有人说:“过去出工,冷冷清清,现在出工,一片歌声”。革命歌曲,越唱越起劲了。民校又成立了俱乐部,逢年过节,总要演几场,老远的群众都跑到丫江桥来看戏,看得一个个眉开眼笑,都说:民校就是好。五
要讲到民校演戏的事,还有一段有趣的新闻呢。
当时,农村里结亲嫁女,还有些古乡古俗,父母包办、讲究聘礼和铺张浪费的风气。易省吾他们就编了一出小戏,讲的是勤俭办喜事的好处。可是,民校的老师和学员,都没有舞台经验,尤其是上台去演未婚夫妻,都还有点怕羞哩。易省吾就说:“我来演,做宣传工作嘛,只要对党对群众有好处,怕什么丑!”易菊英也说:“对,怕什么丑,演得不好也没关系,我就演那个新娘子。”
锣鼓一敲,热闹极了,花鼓调在田垅上飘荡,新女婿和新娘子,在台上做得合情合理,唱得有板有腔,引起了台下一阵阵哄笑声和喝采声。有个老倌子边看边点头,笑着说:“这个戏演得好,开了眼界;这两个青年要真是配成一对,还蛮不错哩!”
两个青年只记得演戏,还没有想到要配成一对呢,可是,易菊英的爸爸绍先老倌却暗暗担心起来了:要是自己的女儿果真和省吾结亲,那又怎么办呢?省吾的爸爸,是做长工出身的,土改以后,虽然翻身了,但家底子不厚实;易省吾虽然也读过高中,但多半是个没出息的,不然,为什么还回来搬泥巴呢?他把两个家庭、一双男女,摆在天平上衡量衡量,就觉得自己这一头重一些。因此,他想决不能象戏台上那样,让他们结亲。正好,丫江桥街上有个旧日开药铺的老板,托人来提亲,药铺老板的儿子在外面工作,一个月有七十元工资,这不比易省吾强多了!当下,绍先老倌就打定了主意,趁空就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菊英。
菊英姑娘大大方方地一笑,说:“爹,我年纪不大,还不打算开亲,你莫提这些事。”
“还不大?二十一岁还不大?”易绍先老倌不解了,“要过了三十才算大么?”
“三十也不大,”菊英又笑了,“那个人家我不喜欢,那个人我也不了解,莫提他吧!不了解的人,我不会随便答应的。”
易绍先老倌一听,本想发一顿脾气,可是他知道发脾气女儿也不会怕,如今讲婚姻自主,这一点他知道得顶清楚。他料定女儿死心塌地嫁给易省吾了,就懊恼地摇摇头,发出了一声长叹。
其实,对这件事情,易省吾和易菊英反而没有旁人那样热心。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只觉得很合得来,但是,谁也没有做出什么表示。他们想:回到家乡还不到两年哩,工作还做得很少哩,老早就谈这些干什么,人活在世界上,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比这要紧的事还多得很哩!
他们把全副精力放在生产上,放在民校、俱乐部、科学试验上,工作越搞越出色。一九六三年冬天,易菊英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他们的民校也被评为先进单位,易省吾和易菊英都是模范教师,出席了攸县的大会,一九六四年春天,又一起出席了全县农村知识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易省吾的成绩更加突出,大家又选举他出席省里的大会。这样一来,远近的人都晓得高登岭出了两个优秀的青年模范,称赞他们有志气,有觉悟,有干劲。
〔《新湖南报》供稿〕


第6版()
专栏:

  “气闹星”赞
  项伊
董加耕在他的家乡,对于敌对阶级分子的不法行为,毫不留情,坚决斗争;对于社员中的某些资本主义思想倾向和迷信思想,包括他的亲哥哥在内,他也能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坚持原则,进行必要的斗争。
对于董加耕这些行为,大多数干部和社员支持他,赞扬他,说他是好社员、好党员。但有些富农却怀恨在心,背地里骂他,说他是个“气闹星”。他自己怎么看呢?当有人对他说:“不要浑身是刺,到处恼人。”他回答说:“要看恼的是什么人,好人还是坏人?干革命,就不怕恼了坏人。”
看!不同阶级的人,评价是多么不同,阶级分野是多么鲜明。董加耕的革命立场又是何等明确,何等坚决!表现出了一个好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应有态度。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前进,就会碰到各种各样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我们的革命事业,是在和阶级敌人作斗争,在和形形色色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作斗争中前进的。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也是阶级斗争激烈进行的重要场所。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直接置身于复杂的阶级斗争当中,应当以什么态度来参加?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应当站在什么阶级立场?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象董加耕那样,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站在贫农、下中农一边,坚决反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当然会让阶级敌人不高兴,感到又“气”又“闹”。被阶级敌人骂作“气闹星”,正好说明董加耕做得对,应当受到革命人民的欢迎。我们需要这样的“气闹星”,而且越多越好,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推向前进。
对于许多知识青年来说,农村又是一座大熔炉,我们需要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来锻炼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我们年青的一代,许多人是在社会主义的五星红旗下长大的。但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并不能天然赋予每个人共产主义的思想。何况,非无产阶级思想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还在许多方面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董加耕是觉悟比较高的,但他也是通过阶级斗争的锻炼,逐渐提高了觉悟。在阶级斗争中,他才逐渐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火热的革命斗争,批判了过去认为出生太晚,参加不上火热斗争的错误想法。也是在阶级斗争中,他才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过去一度经受不住富农分子的流言蜚语,而退出农村阵地的错误。……今后,他也将要在阶级斗争当中经受更多的锻炼。
董加耕曾经写下这几句自勉的话:
“朝熔夕铸,铸就烈火红心;
千锤百炼,炼成坚强意志。”
每一个革命的同志,都应当认真地想一想: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应当怎样自觉地进行锻炼,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呢?


第6版()
专栏:

  行装——献给应届毕业生(木刻) 徐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