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培养革命接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路上好八连”政治指导员 王经文
我们八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普通连队。十五年来,我们一直驻在上海市区,同兄弟连队一起,担负着警备任务。解放前,这里是十里洋场,被称为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它是资产阶级影响最集中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好青年一代,确实是个严重的课题。我们从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坚持“兴无灭资”的思想斗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才能把工人、农民、学生出身的青年,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永远听毛主席的话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当作首要任务。尤其是一九六○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的号召之后,我们积极地响应了这一伟大号召,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每年新战士还没有来,老战士就为他们准备好《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作为见面礼,送给新战友。第一次的班务会、第一次的党或团小组会、第一次谈心,都是首先告诉新同志应该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并介绍连里标兵人物是如何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的。平时,我们经常表扬先进,树立标兵,座谈学习心得,总结经验,加强对学习的具体指导,充分地发挥学习积极分子的作用。如有人文化程度低,学习有困难,我们就主动读给他听;有人有了思想问题,我们就告诉他应该去学哪一篇文章。共青团员邵金城刚来连队不久,分配到郊区生产组工作。他对生产认识不足,觉得初中毕业生来搞生产是吃亏了,学习毛主席著作也表现得不够积极。团支部发觉后,副指导员、支部书记盛根铨同志特地步行了十多里路,去和他谈心,启发他说:“你们生产组远离领导,更要抓紧时机,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著作。”后来他还多次专程去指导。还有石作金副指导员也经常跑去和邵金城交谈学习心得,帮助他总结学习经验。在这种耐心的帮助下,邵金城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活学活用方面还做得不够。去年六、七月间,为了抗旱,他和小组同志整天赤膊挑水,浑身都晒黑了。有一天他送菜回连时,马路上一群小孩子围着他喊:“黑叔叔!”当时他感到很难为情,回到家一照镜子,思想问题来了,回想自己读书时是白白胖胖的,现在却晒成这副样子,情绪就低下来了。盛根铨同志了解了这一情况,又亲自跑去,具体安排他们学习《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这两篇文章。邵金城同志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他在学习心得中写了一首诗: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一颗红心为革命;磨破了肩膀增加了劲,一股干劲为人民。”这时,我们又及时地表扬了他那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精神,使他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认识和方法都提高了一步,终于成为连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标兵之一。我们连里许多青年战士,也都像邵金城那样,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善于联系实际到活学活用的过程。由于大家刻苦学习形成了风气,许多同志无论是干工作、讨论问题、处理问题,甚至表扬或批评一个同志时,都能和毛主席的话联系起来,以毛主席的话作为辨别是非的标准。因此,青年战士的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实践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培养革命接班人,首要的就是要千方百计把毛泽东思想这个战无不胜的锐利武器,切切实实地交给青年。
牢记阶级苦,永远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教育青年确立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是培养接班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们连队的青年,在全国解放时,年纪都很小,对阶级剥削、阶级斗争缺乏亲身体验,不少同志只是笼统地知道旧社会是地狱,新社会是天堂,究竟旧社会的苦海有多深,为什么那样苦,就不太清楚了。这样,有的人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弄不清为谁来当兵,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对他们进行了阶级教育,帮助他们搞清旧社会的真相,他们就会懂得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建设共产主义的道理,就能成为自觉的革命战士,握紧枪杆,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战士一来到连队,我们就帮助他们整理“苦情账”和“幸福账”,建立家史。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青年战士学习上海工人阶级的斗争史,组织青年参观帝国主义残杀儿童的机构——育婴堂,参观上海工人文化宫、青年宫等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会。经过南京路,就讲“五卅”惨案,帝国主义血洗南京路的情景;到了宝山路,就讲“四·一二”蒋介石在这里进行大屠杀的血腥罪行;到了人民公园,就告诉青年这是过去的跑马厅,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到了文化广场,就告诉青年,这里是旧社会的跑狗场。这一切,都深刻地教育了青年战士,使他们懂得了阶级斗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懂得了“革命”这两个字的真正含意。共青团员易桂生,解放前祖辈三代都是给资本家做工,受尽剥削和压迫,全家没有一个识字的,有个姐姐才十二岁,就进工厂当童工。解放后,家庭变化很大,姐姐上了大学,自己读到高中毕业。可是他入伍后当了步兵,感到高中生站岗,是大材小用。经过阶级教育,易桂生很快地认识到文化知识是党给的,目的是要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绝不能用文化知识作资本,向党讨价还价。他一再表示:“绝不给工人阶级丢脸,要长工人阶级的志气,老老实实地当好普通一兵”。
在进行阶级教育中,我们体会到教育青年懂得过去,固然重要,但是这不够,还必须教育他们认清当前的阶级斗争形势,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阶级斗争观点,在任何政治风浪中,都能看得清、站得稳、顶得住。几年来,我们还经常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指示,邀请地方干部作报告,组织参观人民公社等活动,运用阶级斗争的现实材料教育青年,使他们对两条道路斗争和阶级敌人的复辟阴谋,保持高度的警惕。
继承党的革命传统,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刚来到我们八连的青年,对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不要艰苦奋斗的问题,有些人往往存在着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过去吃苦是“环境所逼”,现在情况不同了,吃好点、穿好点是应该的;或者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嘛!何必老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事。同时,连队驻在上海,资产阶级思想对青年思想的干扰是很大的。就拿穿衣、劳动来说吧,有些新同志在家里穿补过的衣服,感到没什么,可是到了上海,穿着补过的衣服就感到抬不起头。有的人在家乡劳动是把好手,可是到了上海,拉粪车就要脸红。还有些同志由于不能正确看待城市生活,往往站一班岗、上一趟街,都会带回一些思想问题。我们感到,这些都是关系到年轻一代能不能接过革命先辈的大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就大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把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作风,千方百计地交给年轻的一代,要求他们永远地传下去。党、团支部经常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给青年讲革命传统;有的放矢地组织青年学习《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革命斗争回忆录;以及运用反映革命斗争的电影、小说,作传统教育的活教材。例如,在学习毛主席的一件棉衣的故事时,我们就提出,革命领袖为什么要这么艰苦,是不是环境所逼?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当时延安的环境比较艰苦,但是给毛主席做件新的棉袄那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毛主席宁可用那件已穿了四个年头、两个胳膊肘上都是补钉的旧棉衣,怎么也不同意换新的。这根本不是什么环境所逼,而是反映了革命领袖一心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在学习一位将军数十年如一日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时,我们就提出:将军现在生活条件并不坏,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艰苦呢?学习后,大家体会到艰苦奋斗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应有的本色,要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就必须艰苦奋斗。我们连队许多青年还有这么一个共同体会:要经常想一想旧社会的阶级苦,想一想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想一想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想一想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色,想一想世界上还有许多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没有得到解放。这样想,就会越想眼光越亮,越想意志越奋发,越想干劲越充沛。相反,一个青年人,如果光想个人的前途、生活的安逸,他们就会越想眼光越短浅,越想趣味越低级,越想意志越消沉。我们一再以活的事实告诉大家:资产阶级思想的进攻,往往是从生活上打开突破口的,一个人受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也往往是从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看不惯到看得惯,从看得惯到羡慕,从羡慕到模仿,一直发展到陷入资产阶级的泥坑。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要永远看不惯。
学习先进榜样,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我们在培养教育青年的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断地组织青年学习先进榜样。因为我们体会到革命的英雄人物、先进的集体、新道德新风尚、好人好事等等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抚育下产生的,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化身。学习先进榜样,实质上也是活学毛泽东思想。同时,先进榜样往往对青年人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是带动青年前进的火车头。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青年学习了黄继光、董存瑞、安业民、向秀丽、雷锋、章樟元等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尤其是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学习英雄人物,主要是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从英雄人物身上吸取思想精华,例如,我们连里有些青年战士还没有入伍就想当英雄,可是到了连队后,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太平凡了,希望到福建前线去,好创造丰功伟绩。还有的人认为平时马虎些没啥关系,只要到作战时猛打猛冲,照样可以当英雄。针对这些认识,组织青年学习舍身救人的青年工人平如生同志的模范事迹,讨论平如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英雄行为。学习后,大家认识到平如生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平时有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共产主义思想。也正因为他平时有了这“三个第一”,所以到了必要的时刻,为了拯救他人,就能毫不吝惜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上海有位清洁工人,由于他以共产主义的精神对待平凡的工作,成为先进分子,上北京见到了毛主席,报纸上也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我们感到这也是很好的活教材,又组织青年向这位清洁工人学习。教育青年认识到,只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尽管工作再平凡,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通过这些教育,引导青年把远大的理想与踏踏实实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克服了对英雄人物种种不正确的认识。
宣传和学习本连的好人好事,树立标兵,组织比学赶帮,这也是学习先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容易收到效果。往往是宣传一个,带出了一批。如宣扬了义务理发员顾炳仁,就出现了十多个顾炳仁式的义务理发员;宣扬了克己奉公、修修补补的李祖根,就出现了一大批李祖根式的好战士。目前,每个排都建立了木工组、补鞋组和义务理发组。最近,有些老标兵退役了,我们又树立了四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标兵。现在全连干部战士都在学习他们,赶他们。这就更使得我们体会到,学习先进榜样,也就是使先进典型的思想和行动得到发扬和推广;在推广的基础上,再发现新的更高的典型,再学习,达到新的、更高的普及。这是使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步步提高、步步发扬的好办法。


第5版()
专栏:

学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体会
中共山东省沂南县界湖区区委书记 阎文征
毛主席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篇文章,我曾先后读过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特别是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体会就更深,收获也就更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主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道理我自以为还是懂得的,但实际的认识却很不全面。我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天天和群众在一起,对群众的思想和要求比较了解,“从群众中来”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因而只要把上级指示贯彻“到群众中去”就行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便放松了调查研究,也没有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例如,一九六○年上级号召治水时,我想: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群众的迫切要求,只要坚决按照上级指示办事就可以了。当时对治水这么一件大事,没有很好地同群众商量,就决定在平原地区筑起围堰,用以阻挡山洪。结果不但没有解决水患问题,反而因为筑了围堰,排水不畅而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自己已经解决了“从群众中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后来,我吸取这一教训,再次学习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并深入调查研究,召开老农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才知道平原地区主要是要解决内涝的问题。因此,在一九六一年冬天,我们便开展群众性的治涝工作,先后共挖了水沟七千五百多条,大大增强了排涝效能,使一九六二年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这时,群众反映说:“要是旱涝都不怕就更好了!”根据这个意见进行了研究,要想稳定的增产,必须排灌结合,才能旱涝都不怕。决定于一九六三年冬大搞水利建设。当把这个意见拿到群众中去讨论时,受到热烈欢迎。经过去冬今春的努力,全区的水浇地面积比过去又扩大了很多。
抓住重点 突出中心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一个时期内,什么事情都要办,又是做不到的。毛主席说:“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过去,我可不是这样。工作抓不住重点,整天忙得团团转,结果,什么也抓不住,什么都做不好。正如毛主席说的:“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去年我又把这篇文章读了几遍,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改变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漫无中心的作法。例如去年秋末,我们在讨论冬季工作时,大家对哪一项是“中心”、是“第一位”的工作,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说应该以积肥为中心;有的说应以整地为中心;有的说,水、肥、土三者应该同时并进;有的说冬季应当以搞副业为主,增加社员的收入,等等。怎么办呢?我们集体学习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主席说:“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那末我们界湖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是什么呢?大家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我们这里洼地怕涝,山地怕旱,要想增产,必须继续搞水利建设。此外,前几年兴修的一些水利工程,也需要配套才能充分发挥效用。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冬季工作应当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同时,也要把其他工作做好。大家还认为,在水利建设中,也不能把水利建设的各项工作一起铺开,而应先修重点工程,后修一般工程,先修当年受益大的,后修受益小的,先修渠道,后修建筑物。中心工作确定以后,上下左右围绕一个中心,协作行动,坚持贯彻下去,工作就虎虎有生气,任务也就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了。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毛主席说:“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这充分说明了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毛主席接着又说:“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这是毛主席强调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
怎样才能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呢?根据我的体会,作为担负领导职务的人员来说,亲自蹲点,培养典型,拿出“样板”,是贯彻这个领导原则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们在领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两种“点”,一是长期固定的点,培养全区稳产高产的典型;一是根据每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确定的先行点。建立这样的“点”,有几个好处:(一)可以突破一点,树立样板,使“点”成为“面”的学、赶对象;(二)取得直接经验,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三)便于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四)训练骨干,培养人才。所以说,抓点的工作既是目前工作的需要,也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任务。去年我们区里旱田改种水稻的工作就是从点做起的。当时许多干部和群众都说改种水稻好,信心十足,可是我们区里从来没有种过水稻,大家都没有种植经验。根据这个情况,区委作了研究,觉得种水稻是改革耕作制度的大问题,应该慎重从事,由点到面,取得经验,逐步推开。因此,一九六三年我们决定先在九个生产大队试种一部分。由于领导力量集中,群众干劲大,普遍获得好收成,这给大家的鼓舞很大。原来我们只知道种水稻好,但怎样才能种好,却说不出一个道理来。现在,点里试种成功,我们就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既有事实,又有道理,人人信服。推广工作就做得比较扎实、顺利。


第5版()
专栏:

任务·方法·作风
中共福建省闽侯县竹岐区委书记 林澄
毛主席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发表至今已经三十年了,它对于指导当前斗争,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去年丰收,今年春节后的一段时间,竹西大队有一部分社员在生产上有些松劲。有的社员说:天寒地冻的,离插秧还早,急什么?干部没办法,只埋怨群众落后。我听了汇报,认为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我就介绍其他大队大鼓干劲、大搞生产的事迹,以鼓舞他们的干劲。谁知,有些社员听了还是摇摇头,不慌不忙地走开。是什么原因呢?究竟要从何入手来发动群众呢?我带着这些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同时和大队干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越读,越想,思想越亮堂。“一理通,百理明”,群众所以没有发动起来,是因为我们只有任务观点,没有群众观点,采取的是官僚主义的、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不是“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这些金石良言,开了我们的心窍。我们只知道督促社员出工,却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困难和迫切要求是什么,不善于把社员的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密切结合起来,为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思想认识明确了,我们便分头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他们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的社员患病,我们便给他请医生看病;有的妇女孩子多,无人照顾,出工不便,我们就动员老年妇女当临时保母,照管这些孩子。有的社员思想上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就个别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我们认真为群众解决了这些问题,群众都积极靠近我们,把我们当亲人看待。
为了“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我们还采用回忆对比的方法,运用活人、活事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例如,社员萧绍惠热中于干私活,东奔西走,不参加集体生产,结果父子两人缺粮少钱;社员程玉英母女二人坚决依靠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生产,结果粮食充裕,年终还有余款。通过这些对比教育,社员认识到只有依靠集体,才能过好日子。紧接着又诱导社员揭生产的“盖子”,摆出了当前集体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季节逼人而劳力不足,并分析原因,说明利害,社员这才恍然大悟,体会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那些原来不出工或少出工的社员都积极投入了春耕生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和群众呼吸相通,祸福与共,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否则,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固然需要满腔的革命热情,但更需要讲究工作方法。方法对头了,困难就能迎刃而解。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而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关键,又是启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革命。一个地方工作落后了,往往是由于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有缺点,压抑了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里,改善领导作风,改进领导方法,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5版()
专栏:

不断抓矛盾 不断搞革新
江苏省无锡机床厂钳工 马泉源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过去,我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干任何事情总有个尽头,搞技术革新也是这样。因此,有时觉得没啥好革新了,阻碍了我更好地前进。但是,毛主席著作《矛盾论》打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认识到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不能停滞不前。在加工一种垫圈时,新的定额规定四十分钟做一个,我按手工操作的老办法加工,花了很大力气就是突不破新定额,加工一个要一个多钟头。我心里很着急。后来读了《矛盾论》。毛主席教导说:“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搞生产也是这样,生产任务是经常变化的,即使干同一种产品的活,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矛盾始终没有完结,技术革新也就不能停顿。
在《矛盾论》原理的启示下,我决心抓住新的定额和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之间的矛盾,把垫圈的生产改为机械操作,用铣床冲铣,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垫圈的加工规律,先后作了五次改进,终于使工效提高了一百二十倍,由原来每只加工需要一个多钟头,缩短到三十三秒钟。
过去搞技术革新,一旦失败了,就有点灰心,迷信思想也会抬头,认为搞革新不是我们工人的事,只有技术人员才行。学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破除了这种迷信思想,树立了实践就能革新的观点。还懂得了对待失败要有两点论,既要看到失败的一面,又要看到从中可以接受经验教训的另一面。只要找出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努力,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比如有一次加工一种滚针机件,我们试验把滚针改在倒角机上加工,结果质量不符合要求,全部报废。有的人说革新没有用,还是按老办法加工吧,免得浪费材料。我没有灰心,但一时又想不出办法。后来我又学习了《矛盾论》,根据具体事物要进行具体分析的观点,具体分析了产生废品的原因,找到了加工这种零件的原理和规律,改进了工具,结果工效提高了三倍多。
《矛盾论》还指导我在矛盾多的情况下,如何抓住主要矛盾革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去年六七月间,我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要同时加工三种磨床上的滚针机件。加工方法不一样,效率都不高。要一种一种改进工具,时间又不允许。带着问题再一次学习了《矛盾论》,懂得了遇到矛盾多的时候,要尽全力找出主要矛盾。于是就把三种滚针作了比较分析,发现类型都相同,就是大小不一样,其中有一种滚针加工最复杂。我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设计了一套模具,使工效提高了两倍多。后来稍稍作些改进,加工其他两种滚针也适用,同样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三年来,我在《矛盾论》的原理指导下,先后搞了一百多项革新。因而我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的著作不仅能够用来指导革命,同样能够用来指导生产,指导技术革新。


第5版()
专栏:

正确处理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哈尔滨第七百货商店营业员 魏淑琴
毛主席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六三——一六四页)
售货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必须研究并懂得自己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否则就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就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售货员整天要和消费者打交道,和消费者有关系;售货员也要到工厂去进货,又和工厂有关系;此外,还有售货员与售货员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里所要说的是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毛主席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九三页)售货员作为担负供应工作的人员,与消费者之间也是存在着矛盾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同于旧社会那种单纯的买卖关系了。旧社会的买卖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店员是被资本家雇佣的。店员与消费者之间只是我卖你买。这种单纯的买卖关系反映了旧商业那种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本质和买卖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现在,售货员和消费者之间虽然也是通过“买卖”来发生关系的,但这种买卖关系,仅仅是一种形式,其实质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买卖关系了,而是一种互助合作、互相服务的关系。售货员把商品卖给顾客,实质上就是为顾客为消费者服务。售货员是通过买卖的形式把消费品送到广大人民手中来为人民服务的。至于顾客还要用钱来买,那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缘故。今天,售货员不仅接待和供应来商店里买商品的人,而且还把商品送进工厂,送到地头,送到消费者家里,送到需要的各个角落。不管是来不来商店,也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只要需要,我们售货员就去供应,千方百计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体贴消费者,不卖冷脸货”,“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带给需要者”,已成了社会主义商业售货员的新风尚;而广大消费者对售货员的轻视看法也已成为历史。今天消费者尊重售货员的劳动,称售货员为顾客的知心人。
但是,这不等于说,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就没有矛盾了。只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去观察、分析、研究,就会发现,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不断出现新的矛盾。比如,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购买力的增长,反映在我们零售商店里,就是买商品的人增加了,售货员往往接待不过来,而且往往因为忙而忽视了服务质量,甚至和顾客顶嘴。这反映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尚有距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善于研究改进售货方法,提高售货技术,加速售货速度,从而多、快、好、省地为消费者服务。再如,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商品的质量、规格、式样就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可是,现在还有很多商品不能与人民需要水平的提高相适应。这就是一个新的矛盾。在这个矛盾面前,售货员不仅要积极地挖掘货源,增加供应品种,而且还要协助生产部门不断提高商品质量,设计创造出新的质量高、式样新颖的商品。总之,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与资本主义那种买卖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等原因,又对售货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售货员应该认识这种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售货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每个售货员来说,并不是一件生疏的事,但也不能把它看作是轻而易举的事。要正确处理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求我们有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正确处理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关系,做好售货员工作的思想基础。商业战线上的许多劳动模范,他们之所以能很好处理这种关系,就是因为他们听党的话,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群众观点,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那就不会关心消费者的需要,也就不会处理好售货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是一个大问题,所持态度的好坏,不仅涉及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到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售货员应从本身作起,不断改进服务态度。
第三,研究商品变化规律和销售规律。在商业工作中有很多学问,如果不能很好地去研究它,就会落后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地组织商品,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要。
最后,就是要正确执行党的政策。认为售货员与党的政策没有关系是不对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们的实践,特别是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没有不同这种或那种政策相联系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二八四页)商业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售货员必须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如果售货员缺乏政策观念,那么在工作中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影响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总之,只要我们听党的话,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我们就会处理好售货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商业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得更好,促进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