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江北煤矿做好思想组织工作分期分批动员大部职工家属回乡
减少脱离生产的消费者 增加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本报成都二十六日电 记者张学愚、范眭报道:四川省江北煤矿组织了大部分职工家属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加职工家庭收入,密切城乡关系和巩固工农联盟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分期分批地组织了七百零四户家属,共二千一百一十四人回乡参加农业劳动。目前,煤矿二千零一十八名职工中,只有一百四十四户家属住在矿区。这些住矿家属多数来自外省外县,或夫妻双方都在煤矿工作。
原是农村劳动妇女迁来矿区脱离劳动
江北煤矿是一个半机械化生产的中型煤矿。解放初期,这个煤矿的生产规模较小,全矿一千零二十三名职工,只有两户家属住在矿区。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煤矿职工逐年增多。许多过去没有条件结婚的工人,都在这几年中安了家,陆续把他们的家属从农村和其它城镇迁移到矿区居住。到一九五七年底,全矿职工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九人,住在煤矿的家属也达到八百九十八户。
这些来矿居住的家属绝大多数是附近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她们和煤矿职工结婚后,迁入矿区,绝大多数成了脱离生产的职工家属。这样,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战线的劳动力,而且给煤矿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六年两年间,矿区先后修建了七千九百四十四平方米家属宿舍,但仍感不足。这些家属住在矿区大多不参加劳动,引起了周围农民不满,批评她们光吃不做。少数家属由于长期脱离劳动,受到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思想上慢慢起了变化,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职工本人来说,也增加了他们经济上、思想上的负担。思想工作细致组织工作周到
上述问题引起了煤矿党委的严重注意,他们日益感到,长此下去不仅对工厂生产和职工本人不利,而且也削弱了农业生产,影响到工农联盟。为此,他们决定通过说服教育工作,组织由农村迁来的有劳动力的家属,回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煤矿领导干部首先以身作则,党委副书记张均臣、二井井长金林轩、焦场支部书记潘先贵等,都带头动员自己的家属迁回农村。同时,煤矿党委抽调了大批干部,到职工及其家属中去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使他们了解当前形势和回乡支援农业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思想认识。井下运输工何庆福的妻子徐德英说:“我是从农村来的,有劳动力,住在矿上做家属,依赖丈夫过活,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利,还是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好。”在提高职工家属思想觉悟的基础上,煤矿又派出干部到公社和生产队联系,配合社队进行具体安置,协助回乡家属解决住房、搬迁和生产等具体问题。这样,过去住在矿区的职工家属,都分期分批地回到农村。
职工家属回乡以后,煤矿对职工回家探亲,家属来厂探亲的问题,照顾得很好。一些距矿较近的职工,每周例假都可回家。对于一些家庭较远的职工,工厂也妥善安排了他们回家探亲的时间,比如以生产小组为单位,调整工休时间,使他们每年至少可以回家五六次。来厂探亲的家属,矿里接待得非常热情,除了在生活上给以照顾,还吸收家属参加工厂一些有关会议,让他们了解工厂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受到社会主义教育。由于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得细致周到,家属回到农村后,一般都安心于农业生产;有些来厂探亲的家属,也都是农闲时间才来,住二三天就回去了。国家减轻了负担企业减少了开支
记者访问了这个煤矿的干部、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根据他们亲身体会,认为家属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无论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个人都大有好处。
从国家方面看,这样做,减少了国家对城镇、工矿区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的负担,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支援了农业生产第一线。据统计,全矿回到农村的七百零四户、二千一百一十四名职工家属,过去住在矿区,每年需要国家供应四十九万八千斤粮食,现在,这些家属回到农村,据有关方面统计,他们生产的粮食除去自食部分,还能给国家提供部分商品粮。
从企业方面看,减少了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以住房为例,这个煤矿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的五年中,用于修建职工家属宿舍的投资就达四十一万一千一百零四元,还感到房屋不够住。家属回乡后,煤矿职工由一九五七年的一千七百一十九人增加到现在的二千零一十八人,一间宿舍未修,矿区的房屋也完全够用。一九五九年新建的第四煤井,所有三百多名职工的宿舍、浴室和办公室、材料库等共二千三百九十二平方米建筑,都全部是利用家属回乡后空出来的宿舍,没有再新修过房屋,节省了建设投资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元。在大批职工家属住矿时,为了照顾职工子女入学,煤矿还拟了一个可容纳四百多名学生的职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方案,计划投资二万元,修建五百平方米校舍,办幼儿班、初小、高小共七个班次,配备十四名教师。当时计划已经审定,都开始备料动工了,只是由于家属陆续回乡以后才停了下来。现在,全矿只有一百四十名入学儿童,他们利用空出来的家属宿舍做校舍,办了五个班,教员也只要七人就够了。据统计,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动员家属回乡以来,已使全矿减少了专门为家属服务的非生产人员二十三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由于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减少,全矿劳动生产率相对地提高了百分之一点三一,成本也有所降低,并增加了上缴利润。
职工生产精力集中家属回乡积极劳动
对职工本人来说,这样做,既减少了家务拖累,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工作、学习,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职工经济负担。据调查,这个煤矿的洗炼场的二十一个老工人,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就有十六个工人的家属住在矿区。这些家属都没有工作,全靠职工的工资生活。不少职工由于人口多,负担重,生活感到困难。有的甚至要国家长期补助。如烧火工蔡清云,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住在矿区的时候,全靠他一人的工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现在,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回到了农村,他的妻子和大孩子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给生产队喂了一头牛和一头猪,去年全家共做了四百多个农业劳动日,年底结算,除了分回全家口粮以外,还收入了现金,生活十分安定,月月还有钱储蓄。这个洗炼场的其它十五名老工人的家属,回乡参加生产以后,家庭经济情况都有好转。据全矿统计,在一九五七年大量职工家属住在矿区期间,有不少职工经常要借款,现在不仅没有一户借款,相反,在全矿二千零一十八名职工中,就有一千零五名职工在银行有了定期存款。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家属回乡以后,经过集体劳动的锻炼,成了农业生产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少家属由于思想好、劳动好,已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或被评为“五好”社员。许多社员也逐渐改变了对家属的看法,称赞他们是工人的好家属,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关系。安排留矿家属参加生产劳动最近,这个煤矿对住矿职工家属又进行了调查摸底,在现有的一百四十四户家属中,发现还有一部分可以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现在,他们正在进一步向职工家属进行教育,准备再动员一些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职工家属回到农村去。
此外,这个煤矿对留在矿上的职工家属也比较注意进行教育,并组织他们尽可能参加一部分生产劳动。这个煤矿离城较远,若干生活福利都要矿区安排,煤矿根据他们每人的具体条件,把年龄较大、劳动力较弱的家属,组成了洗衣、缝纫、修补等三个服务小组,专门为矿区职工服务。对于部分年轻力壮的职工家属,就组织他们参加矿区的装煤、运输、修路等辅助性工作。三井的三十多户有劳动力的家属,在矿井的领导下,还集体开垦了八亩多菜地,养了二十多头肥猪,专门供应食堂需要,对改善职工伙食起了很大作用。


第1版()
专栏:

加强团结交流经验发展亚非拉和大洋洲民族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
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定于八月举行
亚非拉和大洋洲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表示前来参加这次会议,其中包括许多世界知名的学者。到七月二十五日止,已收到论文二百一十六篇,其中我国科学家的论文四十二篇。绝大多数论文是各国科学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科学事业的精神进行探索和作出成果的。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将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参加的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定于今年八月二十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科学讨论会是去年九月举行的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筹备会议决定召开的。出席那次筹备会议的有阿富汗、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巴西、缅甸、锡兰、中国、古巴、加纳、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日本、肯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马里、墨西哥、蒙古、尼泊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索马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二十二个国家的科学家。
从那时起到最近以来,各国科学家为这次讨论会进行了许多准备工作。据了解,前来参加去年筹备会议的各国科学家回国以后,都纷纷向他们的本国政府或他们所属的学术团体报告了筹备会议的情况,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有些国家的科学界为了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还成立了专门的筹备机构。中国有关方面受二十二国科学界的委托,从去年九月以来就全力以赴地按照筹备会议公报所宣布的各项原则认真地进行了准备工作。
现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表示将前来参加这次科学讨论会,其中包括许多世界知名的学者。到七月二十五日为止,已经收到各国科学家的论文二百一十六篇,其中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四十二篇。这些论文的内容涉及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有的是概括了科学家们几十年来的研究心得,有的提出了现有国际文献上所没有记载过的新见解,还有的不仅补充和发展了某一方面的科学理论,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对推动本国的生产起了重要作用的新成果。论文中绝大多数是各国科学家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科学事业的精神进行探索和作出成果的。
一九六四年北京科学讨论会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科学界一次规模空前的多科性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将为加强这个地区科学界的团结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这些地区的民族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1版()
专栏:

我全总等十团体分别致电朝鲜有关团体
祝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十一周年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我国许多人民团体打电报给朝鲜有关团体,热烈祝贺七月二十七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十一周年。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分别给朝鲜职业总同盟中央委员会、朝鲜民主妇女同盟中央委员会、朝鲜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和朝鲜学生委员会的电报中,代表中国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向英雄的朝鲜兄弟姐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严厉谴责美帝国主义继续霸占着南朝鲜、阻挠朝鲜的和平统一。并且表示,中国人民全力支持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斗争,在反对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共同斗争中,中朝两国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将永远站在一起。
中朝友好协会在给朝中友好协会的电报中说,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表明,只要革命的人民团结一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是具有核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也是可以被打败的。电报谴责美帝国主义一贯粗暴地破坏朝鲜停战协定,不断地向南朝鲜运进新式武器,加紧准备挑起新战争的罪恶阴谋活动,表示坚决支持朝鲜人民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正义事业。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分别打给朝鲜拥护和平全国民族委员会、朝鲜亚非团结委员会的电报中,对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的胜利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指出,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斗争是完全正义的,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兄弟的朝鲜人民的正义斗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也分别打电报给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朝鲜记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向他们热烈祝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十一周年。


第1版()
专栏:

为越南和越南南方两代表团访华
陈子平大使举行招待会
郭沫若廖承志等出席,宾主为中越人民的战斗友谊干杯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陈子平,为欢迎以陈辉燎为首的越南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越南亚非人民团结委员会代表团,以释善豪为首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参加中国人民纪念日内瓦协议签订十周年、支持越南人民反美斗争活动,今天下午举行招待会。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等出席了这个充满亲切友好气氛的招待会。
陈子平大使在招待会上讲话。他说,中国人民最近在北京以及其他城市举行的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共同斗争周的活动,体现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陈子平大使说,美帝国主义如果胆敢进攻越南民主共和国,那么这将意味着它用脑袋往石头上碰。它将要遭到越南南北方全体人民的坚决还击。越南人民有着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全世界各国革命人民的支持。
参加越南人民纪念日内瓦协议签订十周年活动后刚回国的郭沫若主席也在招待会上讲话。他热烈赞扬越南人民加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气概,和对统一祖国坚强必胜的信心。郭沫若说,越南同志们守卫在社会主义阵营南方的前哨,捍卫着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他说,中越两国人民是亲兄弟,我们将肩并肩地斗争。
他深信团结一致的越南人民一定会将美帝国主义赶出越南南方,取得最后胜利。
廖承志、陈辉燎、释善豪都在招待会上致词,为中越人民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干杯。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丁西林、吴德峰、范长江、孙晓村、茅以升、潘振武少将、范瑾、刘芝明、郭建、沈兹九、区棠亮、王明远、钱李仁、潘丽华等各人民团体和有关方面负责人。


第1版()
专栏: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译成盲文出版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为了适应盲人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需要,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盲文印刷所最近已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翻译成盲文出版。全书共分七个分册,即将由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陆续发行。在这以前,盲文印刷所还出版过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盲文单行本。《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也将陆续翻成盲文出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职工家属回乡生产大有好处
——江北煤矿组织职工家属回乡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
我们有很多工矿企业地处农村或者接近农村,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这种企业的职工能不能够做到尽量少带家属呢?或者能不能够组织一部分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家属回到农村去呢?今天本报发表的四川江北煤矿的材料说明这是可能的。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经过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分期分批地组织了七百多户两千多名家属回到农村参加农业劳动,其中有不少家属已经当了生产队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有的还被评为“五好”社员。目前煤矿两千多名职工中,带家属的只有一百四十四户,他们多数来自外省外县或者夫妻双方都在煤矿工作。
减少工矿企业的职工家属,让他们回到农业劳动的岗位上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呢?有很大意义。
我们以江北煤矿为例,算两笔大账。一笔是节约和增产粮食的账。据统计,这个煤矿动员回到农村的两千多名家属原来每年需要国家供应近五十万斤粮食,而他们回到农村以后,每年即可生产很多粮食,除去自食部分,还有可能给国家提供部分商品粮。大家想想,全国该有多少个类似江北煤矿的企业,如果都能尽可能地减少一些职工家属,国家每年该减少多少供应城市的粮食,农村每年该增产多少粮食!
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从它能够容纳的劳动力来说,更是如此。在农村,只要组织得当,不管全劳力、半劳力、辅助劳力,都能够大有作为。组织职工家属中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回农村去,不仅可以适当减轻农村对城市工矿区的负担,而且是城市工矿区对农业生产的人力支援。而在城市中情形便大不相同,由于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对劳动力的要求既有相当的条件,又有一定的限制,很多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就不适宜参加厂矿的劳动。家属回到农村,只要自己能够劳动又积极劳动,就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如果来到矿区,其中很多人就要脱离生产、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显然,这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利的。
另一笔是节约建设资金的账。我们仅仅以宿舍为例: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这个煤矿用于修建职工家属宿舍的投资在四十万元以上,宿舍还感不足。自从家属陆续回乡生产以后,几年来矿区增加了不少工人,宿舍却一间也未修;一九五九年新建的第四煤井,所有三百多名职工的办公室、材料库和宿舍共占了两千三百多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利用的是家属减少以后空出来的宿舍,仅仅这个新建矿井节省的房屋建设投资即达八万三千多元。这还不包括由于家属减少在生活福利等方面节约的资金。大家想想,一个江北煤矿就为国家节约了这样多的资金,全国有多少个类似的工矿企业,如果凡是有条件这样办的,都学习江北煤矿的办法,该为国家节约多大一笔资金!
我们运用资金的根本精神是要少花钱多办事,江北煤矿的做法完全合乎少花钱多办事的勤俭办企业的精神。他们在非生产建设上少花了一些钱,国家就可以在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多办一些事。如果有更多的类似江北煤矿的企业在这方面少花一些钱,把资金积累起来,国家运用这笔资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其他方面又该能多办多少事!而且,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办法不仅仅是对国家有利,对职工以及职工家属同样是有利的。江北煤矿的大部分职工家属由于参加了劳动,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减轻了职工对家庭的负担,就切实地说明了利之所在。
这是从经济方面看。从政治方面看,江北煤矿这种做法又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职工家属在农村参加劳动有利于保持劳动者的本色,有利于保持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这一点是颇为紧要的,因为职工家属的思想往往会影响到职工,职工家属保持艰苦朴素的思想,也会有助于职工培养艰苦朴素的思想。职工和职工家属的思想又必然要影响到他们的子弟。职工和职工家属的思想觉悟高一些,经常受到他们影响的子女的思想意识也会好一些。而且,职工的家属如果留在农村劳动,也便于职工子弟回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就这一点讲,工矿企业组织一部分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家属回农村去,也有利于把职工子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其次,一个家庭之中,既有工人,又有农民,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亲人,更好地互相了解城市和工业生产、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工人和集体农民之间这种相互了解,对加强工农业互相支援、密切城乡关系和巩固工农联盟都有一定好处。反过来看,如果一个农民当了工人,进入城市,就把一家人都带到城市,甚至把农村的生产者,变成城市的非生产者,这不仅对农村不利,对城市也不利。这个问题对于一些煤矿来说,特别突出。如果煤矿的老的职工家属长期住在矿区,不回乡生产,新增的职工又把家属带到矿区居住,久而久之,矿区的人口将愈来愈多,而矿区的生产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而逐渐下降,结果,将会使矿区生活福利设施的扩大同生产的发展很不相称,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很不相称。这不仅是减少社会财富的问题,而且首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这不仅是增加国家负担的问题,同时也是增加农村对城市负担的问题。因此,这种状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关系,也是很自然的。
总之,象江北煤矿这类企业减少职工家属,组织他们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不论从经济方面考虑,还是从政治方面考虑,不论从眼前利益考虑,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不论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从职工和家属本身利益考虑,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要做好这件事情,一方面要象江北煤矿一样积极地分期分批地组织职工家属回乡生产;另一方面,农村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也要积极地主动地协助企业做好回乡职工家属的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安排生产和生活。
当然,由于离开家乡的远近不同,由于职工以及家属的情况不同,有的适宜于回到农村去,有的不适宜于回到农村去,有的可以很快就回到农村去,有的还要过一个时期才能回到农村去,因此,工矿企业总还会有一部分家属要留下来的。对这部分留下来的家属怎么办呢?江北煤矿的做法也是值得其他工矿企业注意的。他们不但组织大部分家属参加了农业劳动,同时还组织留矿的家属参加了矿上的辅助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尽可能减少不事生产的人,尽可能增加从事生产的人,尽可能发挥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由此我们想到,工厂企业之间在互相学习的时候,特别需要学习的首先是革命精神,而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这样或者那样的具体做法,而在某一些企业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工矿企业本来就建设在农村或者与农村十分接近,工人又绝大部分来自当地农村,也不断修建职工宿舍,不断把本地家属从农村搬到城市,这种做法,就是中小企业从某些大企业那里学来的。应该承认,对中小企业来说,大城市的大企业的确有很多值得学的地方,比方某些政治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就值得学,但是也有些不该学的地方,比方建设标准比较高的生活福利区、集中比较多的职工家属,这些,就不该学。相反,很多中小企业也有值得大企业学习的地方,象江北煤矿这种勤俭办企业的革命精神,就不但值得中小企业学习,也值得大企业学习。比方,来自农村又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职工家属,经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是否也可以组织一部分家属回到农村去呢?是否在以后增加新工人的时候,尽可能吸收当地人,而且说服他们不带家属呢?这当然是可能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劳动人民作了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哪里没有先进经验呢?只要我们把眼界放宽广,态度放谦虚,时时想到人有所长,己有所短,时时想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和进步就会成为无穷广阔的天地,比学赶帮的活动就永远会大有可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