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重新安排这里的河山
——羊井底村第一个十年规划的成就和经验
本报记者 冯东书 李玉秀
在山峦起伏的太行山麓,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山西省平顺县羊井底生产大队。
这个大队,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二年,沿着十年发展生产的规划,坚持不懈地建设了十年。这个曾经是贫瘠、荒凉的山区,如今披上了新装,重新安排了这里的河山。
十年之间,羊井底人在一万多亩的土地上,造起了密密丛丛的树林;在沟里、河旁,在路边,栽了一百三十多万株树木;在三十七条支毛沟里,闸起了五百八十四条大大小小的谷坊;所有发生洪水灾害的地方,挖了二十八条排洪渠道,长达七十六华里,挖鱼鳞坑十二万个。
在这里,从山上到沟里,从田间到村庄,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为水土流失,洪水泛滥,设置了天罗地网。
十年间,羊井底人把二百三十多亩白茫茫的河滩,变成了肥沃的良田。按照这个大队十年规划的指标——万亩林、千亩园,百头牲口、千只羊,粮食平均每亩产量四百八十六斤,有些项目提前实现了,有些项目按时达到了。
十年之间,羊井底人付出了二十二万个劳动日,而他们向大自然索取的报酬也是丰硕的。去年,羊井底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三十九斤半,水果的总产量达到二十六万三千多斤。农林牧副总收入为十五万四千七百多元,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四倍多。

羊井底人依靠集体经济有计划地发展生产。但是,道路并不是平坦的。
一九五二年春末夏初的一天,互助组员刘五世找到武侯梨家里,气冲冲地说:“农业社的人就这样霸道,羊啃了树,连气也不让吭一声。”
武侯梨笑着说:“什么大事呀?先消消气,有话慢慢说。”
“党号召栽树,农业社的羊工,随便赶羊去糟踏,这树是让种不让种?”
“怎么能不让种呢,你该栽还要栽,我们一定对羊工好好教育。”
刚刚把刘五世送走,羊工刘顺则又气呼呼地找上门来,一进门,把鞭子往地下一扔,说:“这羊工我不能干了,我吃不了这碗饭了。”
武侯梨心平气和地说:“有问题,咱们按问题说,扔了鞭子,问题就解决了?!”
“你整天动员栽树,栽树,也不看看,树都栽到啥地方啦,羊还有个吃草的地方没有?”
武侯梨把鞭子塞进刘顺则手里,拍着他肩膀说:“去,先放羊去,羊瘦了还要跟你算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巴孩赶车去县里拉货,把刘篓则种的树压坏了,两人在争吵着。
王红孩和武凤岐在小凤沟栽树,因为争地盘,两个人也在争吵着……。
羊井底地头,路边,到处栽满了树,人们到处因为树在争吵。而山上,却仍然是光秃秃的。
这引起了武侯梨的深思:在哪里栽树?在哪里放羊?在哪里种地?应该有个通盘的安排才好。当时,他虽然还不懂得“全面规划”这个新名词,但总觉得应该划划地盘。

羊井底农业社规模进一步扩大起来了,如何有计划地发展经济?一九五三年春天,林业部专家郝景盛,带着二十多名技术人员来到了羊井底。
北京来的技术人员,和羊井底的村干部、最有经验的老农和羊工,组成了规划委员会,丈量过每一座山,跑遍了每一道沟,勘察了每一条河。在拔海一千七百多米的太行山上,黄风弥漫,人们测量着,工作着。从山上取回来一包又一包的土,摆满了一个窑洞。他们一个又一个访问了羊井底老一代的人,一次又一次研究、争论着规划的每一个细节。他们一口气搞了二十天,羊井底十年长期发展规划诞生了。这个村,土地总面积是一万九千八百八十六亩。按照气候、土壤情况确定,宜林面积一万一千亩,果园一千五百亩,牧坡五千亩,耕地一千二百八十六亩,村庄、道路、河流占地一千一百亩。
羊井底的十年远景规划,在群众大会上,整整讲了两天。这个规划,紧紧地吸引着羊井底村的男男女女。人们静静地听着,默默地想着。在千把人的大会上,郝景盛以宏亮的嗓音问武侯梨:“你们羊井底平均每人多少土地?”
“亩把地呗。”
“不对,每人平均二十亩地。山是摇钱树,要向山要钱。”
羊井底人胸怀开阔了,眼睛看得更远了。
羊井底自古以来就穷吗?不对。是过去没有抓住富根。
羊井底土地少吗?不对。每人平均二十多亩,现在每人只种着亩把地,把大头儿丢了。
羊井底水少吗?不对。水,白白地流跑了。它还把土也带走了。
羊井底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在每一座山,每一道河,每一条沟,何止走过一次、两次?山,是他们生命的依托;山,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但是,真正了解这里的山,还是在今天。
在旧中国,个体农民曾经有过建设自己小家庭的美好的理想,这也可以算作规划吧。牛忙孩修地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牛忙孩,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强壮的好劳力。他满以为自己力量雄厚,就在羊井底河滩里开了几亩人们不敢耕种的土地。父子六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修成了十多亩河滩地,村里的人谁不叫好?第一年,下了种,小苗长得又肥又壮,一场大雨,冲光了。牛忙孩哪里服气,他们又修起来了。第二年,一次瓢泼大雨,又冲光了。老汉还不服输,在冰凉的洪水里,把地又修起来了,可是洪水又夺走了他的地。就这样,他再没有力气同洪水较量了。
旧中国,羊井底有多少农民的美好理想,都成了泡影。
羊井底人有了集体经济,才看到自己的力量;有了十年建设规划,才真正看到了羊井底美好的未来。
羊井底村沸腾了。
在街头,在饭场,在每个家庭里,总之,在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人们都在议论规划。
十年建设规划,使羊井底的干部、社员的思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有人听了规划说:“规划治好了我的下山病。”
从此,羊井底人更进一步把自己的心,交给了集体经济。
羊井底的集体经济,开始走上有计划建设的轨道。

羊井底是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缩影。在这一张纯净洁白的纸上,要画出最好最美丽的图画,靠什么呢?靠全村一千一百七十多人一颗颗火热的心;靠两千三百多只勤劳勇敢的手;靠勤俭节约来建设山区。
羊井底人以顽强的毅力,一共闸起了五百八十四条谷坊。这些谷坊,好象一堵堵铁的围墙,堵住了洪水。几年来,这些工程经过了洪水的严峻考验,仍然屹立未动。羊井底人高兴地说:“集体经济把‘龙王爷’斗倒了。”当每一次大雨过后,你站在高处眺望,五百多条谷坊蓄满了清清的山水,在初晴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五百多颗明珠,为羊井底这个山村增添了色彩。
然而,对羊井底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摸到了大自然的脾气。事实告诉人们,大自然为羊井底设置下任何最困难的堡垒,在集体经济面前,无坚不克,无攻不破。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得出了新的结论:个体经济办不到的事,集体经济能办得到;过去办不成的事,今天能办成。
在三岔口修水库时,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
平顺县水土保持站,为羊井底设计了一张水库图纸。这一图纸一摆在群众面前,便立即引起争论。根据设计,修三岔口水库,除投工不说,水泥、石灰、工具等等开支,在一万元以上。有人说:“舍不出孩子打不住狼。搞建设哪能怕花钱。”更多的人说:“一万元,几年才能积累起来。这样办,必然会影响社员收入。建设要少花钱,最好不花钱。”人们争论不休。
武侯梨说:“咱们修水库,要按人家的设计办事,不按他的设计花钱,咱要用土办法来修水库。”
开工以后,他们用石灰代替了水泥。在工地上建起了烧石灰窑,烧石灰用的煤炭,由大队的大车从煤窑上拉到村里,每天上工时,人们一担担地捎到工地。没有工具,就拿出闸谷坊时用过的旧工具代替。经过一冬一春,水库建成了,同样大的水库,只花了将近两千元,比原来计算的投资减少了八成。
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成为羊井底有计划进行长期建设中一直遵循的一条根本方针。四一九五四年秋收以后,出现了个新的矛盾:狠狠地抓住了长远基本建设,但影响了社员的当年收益。这一年,除闸谷坊一百九十八条以外,还在夏掌沟等地栽了三万多株洋槐树,在黄金背沟栽了一万多株核桃树,培植了三百多亩牧坡,建了石灰窑,办了养蜂场等,真是农林牧副全面开花。投入基本建设的劳力,占当年总投工数的百分之三十三,资金占当年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秋收以后一结算,总收入虽然比上年有所增加,可是社员收入比上年减少了百分之十还多。
在街头,在饭场,人们议论纷纭。
有的人说:“远景规划好是好,就是路远盘川少。”
有人说:“远景规划是不赖,站在太行山,看见运粮河,远水不解近渴呵!”
有人说:前年修“和平池”,去年大造林,今年又跟石头作了一年对头,明年少搞一些基本建设,使个活钱吧。”
党支部也在争论。有的党员埋怨说:“开春我就说少搞一些,谁也不听,现在社员分钱少了,意见多了。要是真孔明,好汉做事好汉当。”
更多的党员挺身而出。他们说:“大家做事大家担。有错误,检讨;有教训,记取。长远建设,还得照常进行。”
全村性的议论,使党支部更加懂得了:在安排每年的生产建设时,必须从长远着眼,从当前着手,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之间的比例。武侯梨代表党支部、农业社管理委员会,在一年一度的社员代表大会上,检查了这一年在处理长远建设同当前生产中的错误。经过社员讨论以后,决定了今后建设中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矛盾时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一、进行长期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不能一步登天。二、搞长期建设,既要积极,又要考虑到在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根据资金情况,量力而行。三、实现长远规划,必须明确要在保证当年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在保证社员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去进行,以长远促当前,以当前保长远。四、合理安排农林牧副的比例。在劳力和资金使用上,用于当前的农林牧副生产要占总投工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建设投工不能超出总投工数的百分之二十。每年投入基本建设的资金,应该控制在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五、各项基本建设,既要抓投资大,得利慢的项目,又要抓投资小,得利快的项目。这些项目,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从此,羊井底的生产建设,走上了更加有计划发展的道路。
十年规划中,曾经计划发展一千五百亩果园。人们想,果园发展了,自然,蜜源也就增加了。于是,在一九五四年以后,果园有了相当的发展,他们办起了养蜂场。但是,谁也没有料想到:每年春天,果树开花的时候,都要喷一次杀虫药剂,一群群的蜜蜂被杀死了。从此,羊井底人安排每一项建设时,都想到各种经济的相互关系。比方说,他们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到:养一只羊需要二亩牧坡,一头牛大约要十亩牧坡。他们就根据牧坡面积,确定繁殖牛羊发展比例,也按照牛羊发展计划,规划牧坡培植计划。
羊井底人在建设山区的前进道路上,曾遇到了积累和消费、生产与生活的矛盾。一九五九年三月,安排下年建设项目时,发生了整修四百亩土地与盖四十间仓库的争论。当时,大队安排下一年要整修四百亩地。十二个生产队长一致要求每队盖一座仓库兼办公室,计算下来,要盖四十间。这场争论,由干部扩大到社员中间。社员武怀则说:“盖房子当然是好事,晚上开个会,领发工票,也有个地方。可是,比起生产来,宁愿整修四百亩土地,也不能先盖房子。”老社员刘顺则说:“我们现在并不算富裕,按社会主义的标准,还差得远哩。我的意见,应该以生产为主。”社员们还具体算了一笔账:盖四十间房子,要支出一万五千元,整修四百亩土地,就可增产两万斤粮食。最后,全体社员一致同意整修四百亩土地。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一九六一年,羊井底总收入达到二十一万多元,每个劳动日可以分到二元五角。这时,有人主张全部分给社员。在支部会讨论时也有争论。争来争去,更多的人同意在增加收入以后,应适当增加些积累。五
羊井底人从一九五二年合作化以来,在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上,坚定地走了十年,从未间断地建设了十年。十年,勤劳勇敢的羊井底人,不仅为羊井底创造出雄厚的物质财富,而且锻炼出一种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实干精神。这种高尚的风格,在羊井底的干部身上,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社员身上,在老一代人身上,在青年一代人的身上,都可以看得见,找得到。羊井底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道沟,集体经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这种精神的见证。
武侯梨说:“搞社会主义,每年都要搞一些基本建设。这样,干部嘴里才有说的,群众手里才有做的,大家心里才是热的。”
羊井底人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把穷山区建设成富山区,把童山秃岭的羊井底,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这就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有一股不怕困难的实干劲儿。”
羊井底人十年来,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每年都搞一两项基本建设,而且是每战必胜。一步一步把穷山区变成了富山区。
羊井底干部中,流传着武侯梨的著名的格言:“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不干,算啥干部;工作要实际,天天要下地,三天不下地,工作不实际。”这是羊井底干部的行动纲领。
从一九六三年起,羊井底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踏进了第二个十年规划。比起第一个十年规划,他们想得更高,看得更远。它表达了羊井底人胸怀宽阔的远大革命理想。(附图片)
羊井底大队的羊群。新华社记者 王文学摄


第2版()
专栏:短评

革命气魄 科学精神
“重新安排这里的山河”这篇通讯,介绍了太行山区普通一村十年的变迁。十年间,白茫茫的河滩,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光秃秃的山坡,变成了美丽的果园;粮食增产,牛羊满山;十年前提出的万亩林、千亩园、百头牲口……的规划,已经逐项实现。
然而,羊井底最吸引人的,还不只是这美好的山林和肥壮的牛羊,而是创造这些财富、改变自然面貌的人和人的思想。
羊井底人在走上集体化道路之初,就在党的领导下,提出了改造山区的十年规划。这个创建社会主义大业的蓝图,给刚刚走出小农经济的狭小樊笼的人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它使得羊井底人胸怀开阔了,眼光看远了!
毛主席说过:“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羊井底的过去和现在,充分证明了这个真理。牛忙孩父子六人三次修地三次失败的经历,形象地说明了小农在大自然面前的软弱无力。而在今天,羊井底的“集体经济把‘龙王爷’斗倒了”,河山的面貌改观了,牛老汉的理想实现了!羊井底人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山里,真正了解这里的山,还是在今天。
羊井底的经历还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社会主义制度,给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创造力的发挥,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要把这优越的条件所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却要靠人的觉醒。羊井底人是具有社会主义创业者的热情和坚强毅力的人,他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前进。他们每年都要按照规划进行一些基本建设,为集体经济打下雄厚的根基。
是高瞻远瞩长期规划,还是得过且过只管眼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还是克服万难战胜自然?实质上反映着对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以武侯梨同志为首的羊井底人,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实干精神的人,是充满革命精神的人!
十年来,羊井底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解决了一个矛盾,前进了一步,又出现新的矛盾;真是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斗争。从羊工和种树人的争吵,到修地和盖房之争,大大小小不知经过了多少争论。这里有些是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有些是农林牧副之间的关系,有些则是有关集体经济经营方针和政治方向这样重大的问题。
羊井底的情况说明,虽然农村经济已经社会主义化了,但它毕竟还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因而在集体经济内部,经常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只有坚定不移地站稳阶级立场,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羊井底人遇到的问题,是其他地方集体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的。对于这些问题常常因为对待态度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在建设过程中,是自力更生还是依赖国家?是先顾生产还是先顾生活?是干部同群众一起劳动还是当甩手“干部”……?羊井底的同志们在这些矛盾面前,虽然也有过处理错误的时候,但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坚持正确的方针;在前进道路上虽然也有过曲折,但始终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羊井底的十年,为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上前进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第2版()
专栏:

增加工业产品品种 迎头赶上先进地区
北京半年制成五百多种新产品
据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北京市在今年头六个月试制成功五百五十五种工业新产品,完成全年国家计划的百分之六十四以上,相当去年同期的四倍。
试制成功的新产品,绝大多数是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工业产品和科学研究单位需要的产品,其中有些是以前需要依靠进口的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
上半年,北京钢铁企业试制成功了拖拉机汽车制造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用的冷墩钢、合金钢材和合金无缝钢管,还有精密仪表、手表制造工业用的合金钢带和合金钢棒等。机电工业今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适用于港口码头装卸用的二十五吨轮胎式起重机,对矿石进行光谱分析用的选矿X光机,用于科学研究部门和医院手术室的冷风机,以及为手扶拖拉机配套用的机引农具栅条犁和单铧犁,还有蔬菜耕耘筑畦机和平地机等。
我国第一台大型两射放映机和第一台光学黑板,上半年也在北京试制成功。这两种产品是为科学家们召开学术会议试制的。在进行学术报告、讲演活动时,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文献资料的胶片,都可以通过能够反射或透射的大型两射放映机,把影象放大投射到报告厅的银幕上。光学黑板没有任何黑板的形象,它是一种光学仪器。在教学或作报告时,把这种光学仪器放在讲桌上,主讲人需要用图画或文字向听众作说明的时候,只要用蜡笔把图文书写在仪器的一个透明的平面上,影象便立即放大投射到大银幕上。
北京轻工业部门上半年还试制成功农业用的塑料薄膜、泡沫塑料拖鞋、镏金小闹钟等产品。
北京纺织工业上半年试制成功十七种新产品和一千六百多种新的花色、规格的纺织品。化学工业试制成功十多种用于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医疗部门用的化学试剂。
增加产品品种,是北京市在比学赶帮运动中努力迎头赶上先进地区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市有关领导部门去年九月就编制了今年的试制计划,十二月就下达到各工业局。与此同时,全市还召开了二十四个工业行业的科学技术会议,组织工厂企业、科学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进行协作。
不少工厂大搞技术协作,解决了试制新产品所需要的设备问题,不仅少花钱,多办事,而且大大加快了新产品的试制进度。北京木材厂试制管式家具,需要弯管、铣管、打眼、铆钉等十三台专用设备。订购这些设备得花十万元,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这个厂请天津钢管厂、自行车厂和北京钢厂、起重机厂等厂帮助他们制造这些设备,仅仅用了三个月,花了三万元,就解决了全部问题。
许多单位都充实了试制新产品的技术力量。市冶金局承担任务比较重的六个工厂都建立了科学研究室。纺织局有二十五个企业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管理新产品的试制工作。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怎样用湖养湖?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我们鄂城县是个多湖地区,境内大小湖泊有四十多处,湖面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水产事业发展很快,同时农业依靠湖的资源也获得连年增产。群众自豪地说:我们的湖是万宝湖,要鱼有鱼,要粮有粮,要钱有钱。
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用湖与养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以水草来说,既是发展渔业生产的主要食料,又是重要的肥源,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进一步贯彻后,广大社员掀起了向湖进军的高潮,发展渔业,大搞肥料。湖里水草显著减少,对农业和渔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护水草再生繁殖,县人委在今年四月曾出布告,明确规定了开湖和禁湖期限,以及打捞水草所使用的工具。但这仅仅是根据农事季节的简单规定,远非科学、完整的用湖与养湖的方法。水草的种类很多,各类水草的生长规律、生长习性、养殖方法也不一样。究竟在淡水湖中应该发展哪一种水草,控制和消灭哪一种水草,什么样的草对养鱼有利,什么样的草对积肥有利,什么季节是保护阶段,什么季节是捞取阶段,这些问题在农民来说虽然有些老经验,但这些经验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生产形势。从长远利益着想,有关部门对这些问题应当加以研究,定出一套使用、繁殖和保护的科学制度,消除农渔矛盾,更好地发展生产。这是水乡人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及早注意,加以研究解决。
湖北鄂城县 张君政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一座山 两个样
来到来安县龙山公社东龙山,一眼就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象:山的北部是陡坡(约在60度左右),从下到上开垦小片荒地近百亩,树木也被糟踏得零零散散,只要几场暴雨,山土就有被冲走的危险,见者人人担心;山的西部是松树成林,野生小松树、棠梨和新栽洋槐生长也很茂盛,一片兴旺景象。
为什么一座山两个样呢?原来这里的两个生产大队所执行的生产方针不一样:一个是团山大队,他们坚决执行党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方针,自一九六一年起组织三户社员办起一个小型林场,封山育林,营护起马尾松林五十亩,大的已可做房料。八百亩山场每年可砍山草五万斤,解决了本大队社员烧草问题。并从今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全面绿化工作。
另一个是中所大队,只顾暂时多打粮食,发动四个生产队上山开荒种粮,没有草烧就上山挖草根,挖过的地方再种上芝麻。原有树木因无人看管,也逐渐被砍掉。近五百亩的龙山头,只剩下六棵不成材的马尾松,野生幼树也很稀少,再不加护理,就有树木绝迹的危险。
我认为团山大队所执行的养山护林方针是正确的,应该大力提倡。中所大队的毁林开荒是不符合国家要求和群众利益的,应该扭转过来。
安徽来安县林业局 林振兴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全面规划耕牛放牧地
蕉岭县蕉城公社兴畐大队管委会为了保证耕牛有足够的草源,春耕结束后,先后组织生产队长和社员代表进行实地勘查,对耕牛牧场作出了全面规划,把水渠旁、河堤、坑堤和山坡等一些地方,安排作为牧地,不准种植作物,也不准铲草皮,保证牧草能很好地生长。
经过全面规划之后,目前全大队已留出了百亩左右的牧地,按现有耕牛计算,平均每头耕牛有牧地一亩左右。有了牧场,大大减少了在田唇上放牧、损害作物的现象,对农业生产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广东蕉岭县粮食局 徐云


第2版()
专栏:编后

用和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展多种经营,必须因地制宜。但这只算做了工作的一半。吃山养山、吃水养水,又吃又养,多种经营才能长期地持续地开展下去,这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
我们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山是万宝山,湖是百宝湖,发展多种经营有良好的条件。但是,如果不从长远考虑,不作全面安排,光吃不养,就会坐吃山空,使资源逐渐减少。
水草尽管适应性强,繁殖迅速,但是无限度地打捞,不加保护、培育,不到几年就会大大减少。鄂城读者反映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
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各种生产各个方面的矛盾会更多。对各种资源,既要充分加以利用,又要多方进行保护,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希望农业领导机关、农业科学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