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对话剧的鞭策
吴雪
这次京剧现代戏会演,不仅是京剧发展史一件大事,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一次大革命。它所取得的成就,有许多地方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因此给自己的震动很大。作为一个话剧工作者,觉得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新东西。
会演以前,曾经听人谈到,妨碍戏曲改革工作的主要倾向,仍然是保守思想在作怪。老实讲,对这点我是认识不足的。我觉得建国以来党对戏曲改革工作一直很重视,在传统剧目的整理、舞台形象的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国际声誉。甚至也作过演出《白毛女》《柯山红日》等表现现代生活戏剧的尝试,并且还取得一定成功。可是就没有从京剧也应更积极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更直接地为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这一点上去想过。这次抓京剧现代戏才真是抓住了改革戏曲的关键问题。在很短的时期之内,就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京剧现代戏,创造出那么多优秀人物的动人形象。大演现代戏,必然引起制度的改革和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这样就为京剧注入了真正的生命,整个京剧舞台的面貌为之一新。
会演以前,有人担心京剧能演现代戏吗?现在觉得不仅行,而且大有可为。京剧的这种革命,不仅会得到青年一代观众的拥护,一般观众也定会喜欢的,我接触到的许多行家也都点头了。京剧有些特点实在比话剧要强烈一些,一旦有了新的生活,京剧固有的一些表现手段,只要运用得当,还是很有特色的。京剧革命化刚刚是个开始,尽管在表演上、唱腔上、舞台美术上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整个会演是富有新的气息、革命的气息的,在艺术上也有许多可贵的创造。
京剧的革命化,对话剧是一次很好的促进,很大的鞭策。
各个剧种,都有各自的长处。京剧的长处,是话剧所不能代替的。同样话剧的长处也是京剧所不能代替的。这次的京剧现代戏会演,是充分发挥了京剧的长处,既保存了传统,又发展了传统,积极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了。许多作品在政治上艺术上都是站得住的。
话剧的特点加上它拥有的许多近代化的技术设备本来是最适于表现现代生活、反映当前斗争的,更直接更积极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但近几年,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话剧的这一长处,多演现代戏,演好现代戏。也在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专门在“死人”和“洋死人”身上下功夫。这次京剧现代戏会演的成功,实在发人深思啊!
我们话剧工作者也应迎头赶上,不仅应向京剧的艺术表现方法学习,还应更进一步长期深入生活,扎扎实实地练好功夫,参加实际斗争,彻底改造思想,进一步加强话剧队伍的革命化,拿出无愧于当今的时代的作品来!


第6版()
专栏:

京剧现代戏的启发
叶浅予
这次京剧现代戏会演,不仅证明传统艺术形式反映革命内容的巨大可能性,由于革命化的结果也促进了京戏艺术的新生,影响很大。不仅影响戏剧界,势必影响整个文艺界。
京戏改革问题与美术界国画问题很相近。国画在如何表现时代精神和时代面貌上一直存在问题,特别是山水花鸟画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京剧演现代戏,对我们有许多启发。
国画在学习过程中要大量吸收传统技法,其主要方式是临摹老师或前人的作品,在继承技法中,连审美趣味一起继承了过来,这种思想感情上的熏陶,无形中给国画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围墙。这道围墙有时也被一些画家冲破,跳出陈规,有所创造,但处在封建社会的画家到底跳不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大围墙。比如,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以及后来的扬州八怪,在画史上都以标新立异著称,他们所标所立的,无非是封建文化的新和异,不是什么其他东西。因此,今天国画的推陈出新,必须学习京剧的革命化,坚决地抛弃大量的封建糟粕,特别是审美趣味方面的糟粕,才能出社会主义之新。
国画在反映时代面貌时代精神的创作实践中,存在着旧笔墨和新内容的矛盾,出现过两种情况:一种是象国画不象生活,一种是象生活不象国画,这和京剧表现现代题材出现过的情况很相似。京剧的表演程式和现代生活有很大矛盾,这次会演基本上克服了这个矛盾,其克服之道,关键是演员的思想革命化和工农兵生活基础。国画创作要做到真正出社会主义之新,关键问题也在于思想革命化和工农兵生活基础。这儿不同的是:京剧有编剧、导演、演员的分工,画家则三者合一,在创作上似乎更方便一些。
这次演的戏,都是从生活出发,既是现代戏,又是京戏。美术界有位老先生说,京剧表现现代生活,不仅可能,而且有突出的感人力量。他的话是对的,我每次看到好的表演、好的唱的时候,都很激动,很紧张。我过去一直喜欢看京戏,也许是对京戏有感情,但是平常不大看京戏的人也这样说,可见不是我一个人的偏好问题。
本来想只选择一些戏去看,但是又怕漏了一些好戏,感到没法选,都想去看。看了以后,我深深感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首先必须到生活中去,而作为艺术家,表现生活的本领要硬。如果《奇袭白虎团》的演员的功夫稍为差一点,那就不会象现在这样过瘾。宁夏京剧团演出的《杜鹃山》里演贺湘的演员也有硬功夫。由此我想到国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面貌,笔墨上的功夫也是不能放松的。
看京戏主要是看戏,看演员。舞台美术是为情节和人物服务的,京戏舞台上象过去那样光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是不行了,观众不满足,希望表达剧情的环境要具体,道具也必须是具体的。但是具体中的虚实关系问题值得研究。太实了,布景老钻进观众的眼睛里来,反而看不到演员的表演。有些戏布景的东西太多,太具体,适当保留一些虚拟的形象就好了。总之,布景的东西不宜太多,要少一些!要实,但不能太实,而是实中见虚和虚中有实。台上真真假假的问题,要假中见真。如果台上摆满了,画满了,感到负担很重。《奇袭白虎团》的景可能对演员表演有束缚,看起来台上的道具似乎多了些。我觉得京戏舞台要尽可能排除多余的东西,让观众集中看表演。
我每次看戏要画画,过去画京戏传统剧目,比较容易掌握特征,画京戏现代戏就比较困难,首先服装化装和话剧没有区别,这是一;其次是舞台照明去掉了大量脚灯,演员脸上光影摇晃,表情不易捉摸,这是二。
这次会演的许多剧目,演员在形体动作方面的设计,创造了很多又真又美的姿势和亮相,准确而充分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又给观众以新的艺术快感,我认为这是“既是现代戏又是京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这次会演在艺术上的重大收获之一。我在画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并尽可能地突出这一点,才解决了困难。


第6版()
专栏:

多姿多彩的舞台美术设计
毛秉权
在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各剧团的舞台美术工作者在如何继承、突破和发展戏曲布景传统的形式、民族的特色,使之适应于现代戏的演出这项工作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所看到的许多京剧现代戏的舞台美术设计,都为表演提供了符合剧本需要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紧密地配合了整个演出,成功地为揭示全剧的主题思想服务。如《芦荡火种》中的芦苇场景和《洪湖赤卫队》中的湖荡场景,对当年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的描绘,及《奇袭白虎团》的布景对抗美援朝战争环境的描绘,都真实感人;《六号门》的舞台美术设计把解放前搬运工人的苦难生活和封建把头的豪华奢侈作了鲜明对比;《黛婼》、《柯山红日》、《草原英雄小姊妹》等剧的布景洋溢着景颇族、藏族、蒙古族地区浓郁的乡土风情。
戏曲剧种、特别是京剧,是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表演方法进行表演的。因而我以为舞台美术设计就不能象话剧一样过于写实。这次我们看到的许多京剧现代戏的布景设计,对这个问题颇有考究。譬如《送肥记》的舞台上没有一块景片,房屋、门和两条相反的路全是虚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动作身段把它们交代出来,看上去十分可信,而童芷苓同志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一些精彩的虚拟动作来细腻地、准确地、生动地表达角色的感情变化的。我想,这出做功戏如果采用了实景,演出效果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而显得减色。《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布景以虚为主,在舞台上以极简略的几块景片点出了规定的环境,留出足够的表演区给演员做戏。《奇袭白虎团》以实景为主。志愿军侦察员夜行军时,以徐徐抽动山片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虚实问题。否则,侦察员跑圆场就成为“原地踏步”了。《强渡大渡河》中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渡河一场以慢慢推出山片来表明红军勇士渐渐逼近彼岸。而在此以前,台上一无所有,以利于演员充分表演渡河的舞蹈、武打身段。
虚而必简,简则要精。《李双双》的舞台美术设计既简练又精美。它的每一场景的景片都简略到不可再少的地步,而每一块景片,不论是山石、树木、小桥、墙壁,又都是一幅巧致的图案,精雕细刻。这些景片配衬着那画有人民公社田园风光和丰收硕果图案的固定不变的背景,显得绚烂夺目。这种装饰性的布景既是来自生活又美化了生活。加之一圈仿照河南土蓝印花布样式的舞台外框,更增添了农村生活气息。《五把钥匙》又别具一格地采取民间窗花形式绘制舞台外框,《箭杆河边》的舞台美术设计也是以少胜多、少而精巧的。
所有这些舞台美术设计既是各有千秋,又都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的气派。它们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戏曲布景的传统形式一脉相传,而又有了崭新的内容。现代戏的题材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相应地也促使其舞台美术设计必然日益丰富多彩。这次现代戏的演出,大大增强了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手段,为古老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我相信随着更多更好的现代戏的演出,京剧的舞台美术也必将进入一个万紫千红的崭新阶段。


第6版()
专栏:

唱出时代的感情
——京剧现代戏观摩随感
张君秋
党和政府为了使京剧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使京剧工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迅速提高,举办了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使全国京剧工作者得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改造思想的好机会。作为一个京剧演员,我见到这种盛况,确实是非常兴奋激动的。通过观摩使我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新东西。
我是个唱青衣的,青衣首先讲唱工;过去我为锻炼唱工,下过不少苦功。因而我对于一些偏重唱工的传统戏,也就有所偏爱。
如果有人问:“重唱工的演员,在演现代戏中,还有没有发展?”我必说:“有!不但有,并且有很大奔头。”因为在这次观摩演出大会中,已经看清了这个问题。过去青衣戏属《起解》《玉堂春》的唱多,而现代戏《黛婼》的唱并不比以上两出戏少;过去老生戏属《碰碑》《奇冤报》的唱重,而现代戏《箭杆河边》的唱也不轻;过去净行的戏《御果园》《二进宫》等唱都不少,而现代戏《六号门》胡二的唱更多;以上这些戏里的唱,一般创造都很成功,能吸引观众。另外,《芦荡火种》和《革命自有后来人》中老旦的唱也很出色;再有,过去丑行一般是不重唱工的,但在《革命自有后来人》中鸠山的唱,就创出了丑行很好的唱腔。
更值得一谈的是:以上这些戏,不但唱多,而且把各行的唱工都发展了。过去有些老戏唱虽多,但只是以声调优美取悦于观众,“声”与“情”的结合往往不太考究。现代戏的唱则不然,一般都是从配合人物于特定情境中的感情变化出发,而创出的新唱腔和新唱法,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来评价现代戏的唱比老戏的唱表现能力强;现代戏的唱腔设计,形式服从内容,声调表达感情贴切,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时代艺术语言。
另外,以上现代戏中的那些“唱”,并各具特点。一般都是不拘于旧的格律,不背述旧的曲调;有继承、有发展、有变、有化,很多地方突破旧形式,创出新的意境。过去京剧的曲调,什么板接什么板,什么地方转板,怎样转板……等等,都有一套固定的规律。现代戏就不然,它是考虑怎样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及其变化,就怎样唱;当然还都保持着一定的京剧传统曲调作为基调,不是任意而唱。这种发展,是有继承的发展,不是不照顾京剧特点的“另起炉灶”。听起来,既有生活气息,又是京剧。我认为创造京剧新唱腔,应当注意保存京剧唱腔的特点,首先是以京剧传统曲调为基调,加以变化和创新,另外,无论是变化、创新或吸取其他剧种曲调,都该注意比重问题,起码每句唱的起音落音要落在原有基调上;否则基调不明显,会失掉京剧唱腔特点;吸收外来曲调不但应注意比重,不要喧宾夺主,还要注意“化”得好,免得造成“两大块”或生硬不协调。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在现代剧中,偏重唱工的演员还是大有可为的;并且京剧唱工在演现代戏中,创作领域宽广,大有发展前途。偏重唱工的演员有多大才华都能施展。
今后我个人抱定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将要选择适合我演出的现代戏剧目,认真学习,并争取早日演出。也希望剧作者多给我们写现代戏剧本,以丰富上演剧目;我们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的京剧事业而奋斗!


第6版()
专栏:

京剧现代戏人物赞
《红灯记》 〔中国京剧院一团演出〕
杜若湘诗 马克木刻
李玉和
钢筋铁骨铮铮汉,
三代同根阶级情。
不向屠刀变颜色,
严霜烈焰见丹心。
铁梅
血泪深仇长记取,
红灯指引接班人。
铁梅岂怕漫天雪,
战胜寒冰便是春!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