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医院革命化的道路上迈进
——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高洁 熊铮彦 曹玉和 张黎洲 方文哲
一九六三年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几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医生,创造了震动国内外的奇迹——断手再植。就在这年年底,这所医院又成功地接活了难度更高的一只断臂和一只断掌,使断手再植的水平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刚解放时,这里只是一所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的小医院,说不上正规的医疗;现在,这所医院的设备条件,也不是顶好的。那么,是什么力量激励着这些青年医生奋发图强、敢于攀登世界医学技术高峰?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这所医院。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沿着红专道路不断迈进
第六人民医院的领导在实践中认识到,要使绝大多数出身于非劳动人民家庭的医务人员得到彻底的改造,必须坚决遵循毛主席指示的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深入工厂农村,为劳动人民服务,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于是,在一九五八年,组织了一批医务人员下厂下乡,结合专业开展防治疾病和劳动卫生的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又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
在下厂下乡的过程中,不少人把这次锻炼作为生活道路上新的起点。外科青年主治医生于荣庆,一九五九年来到浙江省瓯江水电站职工医院支援工作。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对建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更感到必须把自己的技术无保留地为劳动人民服务。他爬山涉水,不分昼夜地深入各处为工人治病。一个民工不幸受了重伤,他坚持抢救了九天九夜,直到脱离危险期。
不少医生通过下厂下乡锻炼,看到劳动人民在祖国建设事业中的巨大作用,激发了他们钻研生产部门的常见疾病和提高医疗质量的责任感。医院的手外伤业务,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
六年来,这个医院的主治医生已有一半参加过下厂下乡锻炼。其他不少青年医务人员也根据医疗任务的轻重,轮流下去,和工农群众接触。
为谁服务的问题,不是短期的下厂下乡锻炼所能解决的。几年来,医院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经常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抓紧日常医疗工作中的各种活思想、活教材,进行活的教育。
一九五九年的一天,有一个工厂送来一个眼角膜穿孔的青年工人,医生决定留他住院治疗。转眼间,病人“失踪”了。原来他正和老师傅进行一项技术革新,已到最后阶段,他放心不下,溜回了工厂,一定要求完成了再住院。许多医生、护士被这个青年工人的忘我劳动精神所感动,也有少数人却说这个青年不懂得不及时治疗的严重后果。这件事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就组织眼科医务人员讨论:为什么对待这件事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从这个青年工人身上可以学到些什么?
平时,他们还经常表扬在医疗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对于偶尔露出头来的旧医疗作风的残余,如重罕见病例、轻常见疾病,重病房、轻门诊,重大手术、轻小手术等等,也抓住进行教育,不断清除旧思想的影响,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疗思想和服务态度。
为了推动和帮助医务人员在政治上和业务上的进步,一九六二年底,医院领导对全院医生、护士进行了一次年终鉴定。
内科有个住院医生,沾染了比较浓厚的资产阶级习气,鉴定时,科领导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对他的意见,同时将他负责诊治的病史随意抽查几份。说来奇怪,从病史反映出来的问题与大家对他的意见竟是那么吻合。大家说他技术上有一定水平,有时也很认真,但是自高自大,医疗态度、工作作风上缺点很多。其中两份病史更说明问题:一份是“发热待查”,分明是疑难病。看得出,他为了弄清病情花了不少心血,各项检验及时,诊断分析详细,纪录完整,是份写得好的病史。另一份是“大叶性肺炎”,是常见病,全部病史是实习医生的字迹,这位主要负责的住院医生只签了一个名。
在群众意见面前,在病史事实面前,这位医生感到真正的内疚。事后,上级医生和党支部书记又多次和他谈心,要他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语重心长,十分恳切。从此,他像从梦中惊醒,态度谦逊了,对病人体贴了。大家说他“像变了一个人”。
通过鉴定,各个科室还表扬了一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树立了先进榜样,使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找差距,有了具体的学习对象。
这种联系实际,红专结合,细致客观的鉴定方法,现在已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了。一九六三年度的年终鉴定,进一步推动大家沿着又红又专的大道不断迈进!
既要有满腔的革命热情又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
社会主义医院的技术干部队伍,应该是一支又红又专的队伍,既要有满腔的革命热情,又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多年来,第六人民医院是怎样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呢?
在这里,大部分科室都有一套帮助青年医生打好基础、提高业务水平的方案。每年,当一批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来到医院以后,各科都教育他们认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并为他们系统讲授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使他们循序前进、逐步提高。为了加强基础医学建设,医院先后开办了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习班,举办各种专题报告会。
超声波诊断在临床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技术。医院刚成立超声波研究室时,没有一个人懂得这项技术。他们就从头学起,有的学习物理学,有的学习临床医学,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动手实践。几年来,他们点滴地积累了近六万份资料,诊断水平迅速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还自己设计和制造了一些新的超声波诊断仪。
护士们也都积极地苦练基本功。护理部专门设立了一间练功室,空闲时间,不少护士就到这里来练功,互助指导。
第六人民医院领导,在教育青年重视基本功锻炼的同时,还积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热情培养青年,促使他们在业务上迅速成长。
就以陈中伟医生来作个例子吧!一九五四年,当他从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只有二十四岁,在第六人民医院做了两年外科住院医生后,医院领导选派他去跟著名骨科专家叶衍庆学习。两年以后,陈中伟回院,医院开设了骨科门诊,让他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提高。同时,请了专家作“顾问”,帮助处理疑难病例。以后,又让他到著名的创伤外科医院天津市骨科医院和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参观学习,虚心吸取人家的宝贵经验。
几年来,医院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先后选派了二十五个青年医生到兄弟医院进修。在此期间,医院陆续开设了十九个临床新专业和二十六个专病门诊,以增加他们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新专业和专科门诊的负责人,大都是解放以后培养成长起来的青年医生。
一些优秀的青年医生,医院领导都根据他们各人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为他们选择了老专家作导师,固定教与学的关系。老专家对青年的要求很严格,一丝不苟,然而帮助、指导又十分热情、耐心。专家们为青年医生的成长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个医院的医生,为了一个疾病,可以查遍了各种文献。但又不受文献束缚,敢于大胆创新。这是医院领导经常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大胆创新的结果。
当医务人员把研究超声波诊断的想法告诉医院领导的时候,手头仅有的资料是一篇科学知识文章中的一句话。医院领导满腔热情地予以支持,并马上组织力量开展研究活动。当工作受到挫折的时候,领导又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失败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热情鼓励医务人员大胆创新,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攀登医学科学高峰,推动了第六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提高。
断手再植手术成功以后,在医院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陈中伟、钱允庆等医生进一步开展了肢体再植的科学研究。他们进行了多种小血管吻合和移植方法的动物实验,初步摸索到了手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并和有关工厂协作,制成了各种大小口径的螺纹钛合金套管和特制缝针、缝线。
去年年底,当一个左胳膊完全断离和一个手掌完全压断的工人,先后来到医院时,尽管这两例断肢的伤势,比王存柏的断手更为严重,伤口面积也大得多,断掌的血管只及王存柏断手最细的血管一半左右粗,和火柴梗差不多,但手术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而且断掌除接血管之外,其他手术都是由两位住院医生施行的。接上的断臂自始至终没有发生一点肿胀,接上的断掌也只发生很轻微的肿胀。这两位病人手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在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热爱病人 齐心协作 虚心学习 办好医院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毛主席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的谆谆教导。第六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由于逐步明确了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因而就能够把毛主席的教导,贯彻到日常的医疗工作中,热爱病人,齐心协作,虚心学习,形成一种难能可贵的革命新院风。
有一个青年工人不幸患了阴茎癌。按照惯例,要把阴茎切除。泌尿科主任金宁恬思索着:“这个工人还很年青,这样的手术将会给他精神上带来多大的苦闷!难道说医生的职责只是治病,其他什么都可以不顾吗?”病人几次躺到手术台上,还是下不了手,几次临时决定暂时取消手术。金宁恬翻阅了各种有关的文献资料,又和科里的其他医生反复研究,最后设计了一种手术方案,既治愈了癌症,又保留了阴茎。这位青年工人真是说不出的感激。
骨科有些病人,手术后只需定期进行换药、检查。为了便利病人,他们从一九五八年起开设了“家庭病床”,把一些病人送回家,安装好矫形架,不论严寒炎暑,不论路途远近,坚持定期上门看病。病家赞扬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注射室有一个护士为了寻找一位忘了注射的病人,下班后顾不得回家安排四个孩子的午饭,走了好几条里弄,挨门逐户地询问,终于找到了这个病人,作了注射。病人和周围的居民深受感动。
“一人有事,众人相帮,一科困难,八方支援”,是第六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共同为病人解除痛苦的行动口号。现在每碰到这样的疑难杂症,一个医生解决不了,全科共同来讨论研究;一个科解决不了,请有关科的医生来会诊,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病人解除痛苦。医院的“疑难门诊”,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年来,已经诊治了三千多例疑难杂症。
医疗技术科室的人员,也积极配合临床科室。检验科化验员改变了“等货上门”的惯例,亲自到病房去拿取化验标本,为的是保护标本不使污染,给医生提供正确可靠的诊断依据。药剂人员为了使新制剂既达到质量要求,确保病人安全,总是反复地作化学、动物试验。行政人员为了采购急需的物资,往往冒着溽暑,顶着寒风,走遍上海大大小小的有关单位,从无半句怨言。
这种共同为病人的共产主义协作风气,同时也存在于第六人民医院和其他兄弟医院之间。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经常到兄弟医院去会诊,抢救重危病人。上海许多医院也给了第六人民医院极大的帮助。断手再植,就是上海医务界共产主义大协作的胜利。
几年来,他们充分利用了上海医务界协作的有利条件,虚心向许多兄弟医院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医院管理、医疗业务等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思想面貌在迅速变化,医疗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一支又红又专的医务队伍在迅速成长。现在,他们为了进一步办好社会主义医院,促进人的革命化、工作革命化、医院革命化,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学解放军和大庆、大学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全院出现了一个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到处是一派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革命新气象。
(附图片)
苗地 插图
陈中伟(右),钱允庆(中)在断手再植获得成功后,进一步开展肢体移植的科学研究工作。图为他们正在作微血管缝接的动物实验。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5版()
专栏:

“不要忘本”
赵珍娣是上海申新第九棉纺织厂后纺乙班挡车女工,几年来,她都被评为“五好”工人,市先进生产者,在家又是个好妈妈。
赵珍娣教育子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忘本”,她常常警惕自己不要忘记过去,并把这个思想传给下一代。
一九六○年,她家准备搬进新楼去住,这件事在她思想上斗争得很激烈。去,还是不去呢?她耽心孩子住进大楼会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于是她召开了一个家庭会和孩子商量,孩子们讲:“妈妈,你放心好了,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的苦日子的。”孩子的虽然宽慰了她的心,她觉得到那里条件比较好,还是不能放松教育。有一次,她讲到在旧社会,自己的祖辈三代死了人没一个是用棺材装的,都是用芦苇一包就埋了,又讲到过去没房子住,就是有房子住,也是最坏的,逢到下雨刮风天,上面漏水,下面进水,屋里的水能把马桶冲起来,小儿子不解地问:什么是芦苇?水怎么会进来?为了让孩子能够理解,今年春节特意带着孩子到舅婆家去让他们看看草房是什么样子,告诉孩子现在的草房比新楼的房子差一些,但比爸爸妈妈过去住的房子不知要好了多少倍了。
有一个时期,赵珍娣看见二儿子根林穿了新衣服不想换;穿上补过的衣服,不脏就换了,心里就感到这中间有问题。以后又看到他对家务劳动不怎么主动,而对吃什么东西却很有兴趣。她觉得这个孩子思想上有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和他谈起自己的过去。她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长到十六岁也没有棉衣棉裤;孩子的爸爸解放前,拉人力车,衣服补了又补,一件单衣补到后来有几斤重;大女儿解放前做了一件衣服,冬是棉衣,春变夹衣,夏天又改成单衣。她告诉孩子,解放后生活好转了,要永远记住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子弟,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说到后来,孩子脸红了,流下眼泪说:“妈,我记住你的话。”(上海市妇联宣教部)


第5版()
专栏:

你做得对!
谷子贞是一位工人家属,爱人全奉三是第一机械部的瓦工。他们有五个孩子。
谷子贞平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和品德教育。她教育孩子细致耐心,她发现孩子们有可疑的情况,先进行调查了解,弄清了是非再对孩子讲清道理。她每天把表对准,孩子上学回家都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回来晚了,必须问清原因。有一次,小儿子连明回来很晚,他支支吾吾说是在学校值日。谷子贞看样子不对,可心里又没有底,也不好再追问孩子。第二天她到学校去访问老师,才知道孩子是因为不会读课文,留下来温习功课。她回家便将连明叫到一边,严肃地告诉孩子,不能说瞎话,有了错误就应该大胆承认,只要承认了才知道从哪方面去改。孩子听到妈妈的话,表示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说瞎话了。
一九六一年的秋天,二儿子连弟身体消瘦了,什么原因呢?经过和孩子谈话,才知道长时期以来,他把早点分给一个没有妈妈的同学吃了。还有一次交给二儿子五角钱,让孩子放学后买鱼回来。晚上孩子回来了,鱼没有买来,钱也没有了。原来是同学丢了钱,急得直哭,他马上把买鱼的钱给了同学。谷子贞知道这件事后,鼓励孩子这样做是对的,说明了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就应该帮助。”
在谷子贞的耐心教育下,她的孩子都在健康地成长起来。谷子贞有时开会回来晚了,孩子们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二儿子在学校是劳动委员,有时看见教室桌子、椅子坏了,主动去修理好。放学以后和同学一起检查窗户关得牢固不牢固。谷子贞自己说:“我没有文化不懂怎样教育孩子,可是我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对人民有利的人,把他们放到哪个工作岗位上去都顶用,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北京东城区妇联)


第5版()
专栏:

身为表率
五十一岁的刘玉芝大娘,是山东曹县娄庄公社张庄大队的妇女队长。她不但工作做得出色,对子女教育也很有成效。
刘玉芝为集体利益往往不顾自己,在她的行动影响下,孩子们也受到很大的教育。一天夜里,突降暴雨。刘玉芝立即想到五队饲养棚有危险,就冒着大雨,趟着没膝深的水,跑向饲养棚。当她和饲养员刚把牲口都拉出来安置好,饲养棚就倒下来了。接着,她又到其他生产队去检查社员住房去了。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儿子、女儿都一起参加了检查、抢救工作,获得了社员好评。
过去,第五生产队豆种保管得不好,前年她主动提出负责代管。有的人不满,种豆子时就说她把好种子吃了。儿女们听到后,就埋怨她说:“咱以后少管点闲事行不行?”她说:“咱是集体的一员,对集体有利的事应该多管点。站得正,不怕影子歪。这样的闲事以后你们也要学着多管点才对!”豆子熟了,大家看到五队全是顶好的品种,不但满天乌云都散开了,还夸奖她保管得好。从这以后,儿女们都受到了启发。大儿福长是第四生产队的队长,现在一提到他,社员们都说:“一贯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积极劳动,真不愧是刘大娘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正在上学的二闺女凤娥、二儿子原弟,在学校里是“三好”学生,在队里人称“义务监察员”。(中共曹县县委办公室)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黄瓜的大敌——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又叫“黑毛”、“跑马干”等)是黄瓜的毁灭性病害。它发展很快,如果条件合适,从发现病株到全田干枯,只要几天到十几天的时间。
霜霉病只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的小圆斑点,以后扩展成多角形,并变成黄褐色,叶背出现紫灰色的“毛”——孢子囊。很多病斑连成一片,最后全叶枯黄脱落。病害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最后全株枯死。
喜欢较凉多湿的条件
这种病是由“霜霉菌”的病原引起的。此菌喜欢冷凉多湿的条件。孢子在摄氏四到三十二度范围内萌发,以十五到二十二度最合适;侵入叶片的温度以十六到二十二度最合适。从病菌侵入到出现病斑的潜育期,一般三到五天,有的八到十天。从华北、东北地区来看,五到七月的温度都是适合发病的。是否严重发病并流行,要看降雨情况而定,因为病菌孢子只有在空气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叶面有水滴时才萌发侵入,叶背才能生成孢子囊。
由东南随季风传播
霜霉病在我国每年都是先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病菌随季风逐渐向华中、华北、西北和东北传播。所以华北、东北多发生在东南季风的季节中,并且是越往南和东南,发病越早(当然与气温也有关)。因此,初侵染的来源一般认为是由南方传来的。今春多东风和东南风,这是可能造成今年大流行的一个因素。
有温室的地区,温室里的霜霉病病菌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如北京地区的霜霉病传播的途径,通常是由温室经阳畦传到露地春黄瓜、秋黄瓜。
以前农民认为黄瓜霜霉病是不可抗拒的天灾。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掌握发病规律,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及时有效地防治,霜霉病是可以控制的。
最好是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品种间抗病性有很大差异,晚熟种较早熟种抗病,如宁阳刺瓜较北京刺瓜抗病,鞭瓜、截头瓜又比刺瓜抗病。
在防治中,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根本、最经济的措施。在一个感病品种中,仔细严格地选择,就能选出抗病性强的单株,经过长期繁殖、选择就可成为抗病的品系。这种选种工作,各生产单位都可以进行。在使用抗病品种时,还得每年严格选择一次,以避免抗病性的退化。
运用栽培技术防病,效果也不错。如培育壮苗,合理施肥灌水,及时精细管理等,都能提高植物本身抗病性和创造不利发病的环境。另外作好田园清洁,处理好病残株(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也是很重要的。
喷药防治必须及时
进行化学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办法。目前的化学防治药剂均为“保护剂”,即用药膜将植物“盖”起,防止病菌侵入。喷药必须及时,在病菌侵入以前就喷药保护才有用。为了做到防治及时,应当根据发病规律,注意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摘除病叶并妥善处理,然后全田喷药保护。
因为病菌主要是从叶背气孔侵入,所以喷药应全面周到。喷药时药量不宜过大,如果造成液流,既浪费药液,又容易发生药害,而且起不到保护作用。
从很多试验看,八百倍百分之六十五的“代森锌”加百分之零点五的牛胶或1∶1.5∶300的波尔多液,都有很好效果。波尔多液配制方便、成本低,更是当前的常用药。
据试验研究,链霉素防治这种病的效果最好,并且兼有刺激黄瓜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作用。但成本太高,目前尚不适用。 建东
(附图片)
左:被害叶片正面
右:霜霉病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驴骡
驴骡兼备它父母本的优良特性,并具有种间杂交的一种杂交优势。突出的优点是体型大、体质坚实、生长快、抗病力强、寿命长,耕挽能力胜过马、驴。
一般的马,在三岁以前,体格主要部分的生长发育才达到其成年标准的百分之九十五;驴骡在两岁时即可达到这个标准。驴骡在两岁时即可投入使役;驴虽然也能在两岁左右开始干活,但要长成标准体格,则需四年以上。据群众经验和试验,中型驴骡拉单套汽胶轮大车的挽力比大型驴高二、三倍。马的挽力虽不小,但先快后慢,不如驴骡持久。在耕作方面,一般一头驴骡,可顶两头多驴使用。
驴骡能适应较坏的环境,抵抗力比马、驴都强;同时,咀嚼力强,能吃粗糙的饲料,而且不易生病。正因如此,驴骡的使役年限一般可达二三十年。此外,在饲料的利用上,驴骡的食量比马要小约三分之一左右。无论从哪方面看,在毛驴较多的地区,适当利用部分母驴来繁殖驴骡,是有益的。 耀宗


第5版()
专栏:农业知识

母驴生骡驹难产怎么办?
在去年春配时怀上驴骡的母驴,已经到了临产的时刻(公马配母驴怀了骡驹,一般孕期为十一个半月)。如何保证母驴顺利产骡,使之全活全壮,是目前繁殖大牲畜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地说,驴生骡比驴生驴困难。产骡驹的母驴,常常有产不下来,把骡驹憋死的情况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认为公马配母驴所形成的胎儿个子大,母驴体形小,因而就生产困难。据测量,骡驹比驴驹,无论在体长、体高、胸围等方面都大百分之十左右,这是事实。但骡驹与母驴产道相关的额、肩、腰、胸四个部位,除胸深比驴驹大二厘米多以外,其余一般差不上一厘米,并没有大到母驴产道根本产不出来的地步。
难产真正原因是由于胎儿体型大,其胎水比怀驴驹多了三、四倍,连胎儿带胎水在母驴腹腔内所占的体积大,怀驹的母驴腹壁过于紧张。在分娩过程中,特别是当胎儿产至腰部,即将产出时,胎水大量流了出来,母驴腹腔过于空虚,腹压减弱,有劲也使不上了。这时,胎儿既出不来,也动转不了,卡在产道,时间一长,就可能憋死。如果掌握这一规律,适时进行人工助产,骡驹就能完全顺利产出。因此,在母驴快要临产时,必须由专人看管,准备好助产的人,及时助产。
给生骡母驴进行人工助产,根据条件可以由二至四人进行。据我们调查研究,以四个人助产效果最好。具体作法是:首先按一般助产方法进行胎位检查,如胎位不正应进行必要的矫正。而后四个人分工,随着母驴自己用力的节奏,配合拖拉和按压腹部助力。其中,一人将母驴的头部固定好,防止它中途起立影响分娩;两人在母驴后面助产,一人在腹侧用手扒开母驴阴门,使助产者便于拖拉,同时,这个人还要用腿按压母驴的腹壁助力。当胎儿的头露出来的时候,先要把它口、鼻上的粘液擦去,使之得以正常呼吸,而后按顺序助产。助产的关键在于掌握胎儿的头、胸、腰三处,尤其到了腰部,必须配合母驴自己用劲相应地加大拉力,勿使停留过久。这时,如母驴已无力自己使劲,配置在腹侧的人可用力按一下腹侧,后面两人与之配合,顺势向外拉。
另外,助产育驹还应注意两件事:第一,骡驹产出后,应将其口中和鼻上的粘液再次擦干。驴驹的脐带不用人工剪开,任其自行蹬断。在脐带被蹬断以后,助产的人用碘酒将脐带断处彻底消毒并包扎好。随后让母驴把骡驹身上的液体舐干。助产的人,这时再将母驴乳房洗净,挤去脏奶,并帮助骡驹去吮初乳。
第二,骡驹在出生二十天内最爱吃母驴的粪便。驴驹吃了母驴的粪便,轻的拉稀,重的能引起死亡。育驹的人应特别注意随时清除母驴粪便。
北京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北京市畜牧兽医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