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革命生活的内容 京剧艺术的形式
陈其通
正在首都举行的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标志着我国的京剧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不仅对于京剧本身进一步向前发展和继续提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整个戏曲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继续提高,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观摩演出,在戏曲界响起了戏曲艺术进一步革命化的战斗号角,高高举起了戏曲艺术进一步革命化的战斗旗帜。我们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次观摩演出,表现了极大的兴奋和关切,认为这是我们向民族戏曲艺术、向京剧工作者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我们一定要在这次观摩演出中,争取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吸取到更多宝贵的经验,借以促进部队艺术工作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更好地向前发展。在这里,我谨代表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对这次异彩纷呈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最热忱的祝贺!
这次京剧现代戏的观摩演出,是对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方针在新的形势下的一次新的实践,是贯彻执行文艺革命化的方针政策的一个有力措施。这是合乎时代的要求、革命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的。
目前国际、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向文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上,要反对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支持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在国内,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要求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更好地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更好地用文学艺术的武器,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因此,在文艺战线上掀起一个革命化的浪潮,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现象。京剧和其他戏曲艺术,是联系我国群众最广泛的一种艺术。它是我国文艺运动有力的一翼,是革命的文艺队伍的一支劲旅。那末,怎样才能使这种艺术、这支力量,在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服务的革命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怎样使它和不断前进的人民群众永远保持更广泛、更紧密的联系呢?怎样使这种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古老艺术在新的时代永远焕发青春的光辉呢?很显然,唯一的道路就是使它不断地革命化。京剧艺术的革命化,不仅是政治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本身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次观摩演出,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如此热情的欢迎和热烈的支持,就充分说明了京剧革命化的道路的正确性。
京剧的进一步革命化,大演现代戏,必然会在整个戏曲工作中,起到有力的带头作用、先锋作用。这次观摩演出,其意义就不仅是可以通过它涌现出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剧目,更为重要的是,将会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对戏曲革命化的认识,解决一系列戏曲革命化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次观摩演出的成功,说明京剧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完全可以开辟出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尽管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确实存在着若干困难,但是只要真正深入工农兵群众,熟悉现代生活,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所有的困难必能一一克服。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已在戏曲园地里经过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广阔的道路。它必然会鼓起其他戏曲工作者们的勇气和信心,把整个戏曲工作者带动起来,沿着党所指示的戏曲革命化的道路,更勇敢更坚定地走向新的胜利。
目前,京剧现代戏的观摩演出,正在继续进行。第一二轮的演出已经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第三轮正在演出,可以预期,在以后几轮的演出中,胜利必定会一个接着一个地接踵而来。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和戏曲艺术的爱好者,我看了观摩演出第一二轮的几个戏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部队里许多看了戏的同志,也和我一样,对这些戏一致表示最热烈的称赞。
使我们特别感到兴奋的是:第一二轮的几个戏中,有五个都接触到了或直接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武装斗争,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如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有《洪湖赤卫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地下斗争和军民之间血肉关系的,有《革命自有后来人》和《芦荡火种》,反映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我军和武装土匪进行斗争的,有《智取威虎山》,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侦察英雄事迹的,有《奇袭白虎团》。除了反映有关革命武装斗争的以外,还有反映工
人阶级斗争生活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六号门》《千万不要忘记》《柜台》等。以当前农村阶级斗争为题材的有《箭杆河边》和《审椅子》等。反映当前其他方面的现实生活的还有《草原英雄小姊妹》《战海浪》《送肥记》等。就中国革命的进程来看,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起,到社会主义革命止,都得到了反映。就题材来看,既有革命历史斗争生活,也有当前的现实生活。就人物创造来看,既有崇高的工人形象,有鲜明的革命农民形象,也有不同性格的革命战士形象;既有老一辈的革命者,也有年轻一代的革命接班人;既有在不同岗位上进行革命斗争的共产党员,也有和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的革命群众;既有性格各异的正面形象,也有不同类型的反面人物。就所反映的矛盾冲突来看,既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从京剧艺术的特点来看,这几个戏,有的长于唱功,有的长于做功,有的长于武功,也有的唱做兼优。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这些戏的成就,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真实地、正确地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斗争和现实斗争生活,另一个方面是成功地运用了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革命的现实斗争的生活内容和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些戏里生动地体现出来了。京剧,固然有它不利于表现现实生活的一面,但是因为它是有歌、有舞、有说、有做的综合性的艺术,如果运用得好,它不仅可以表现现实生活,而且可以达到其他艺术形式达不到的艺术效果。例如第一二轮的几个戏,有的根据小说、话剧、电影剧本改编,有的根据报告文学改编,有的从兄弟剧种移植。现在我们看这些戏,不仅和读小说、报告文学的感受大不相同,而且也和欣赏其他剧种的艺术感受大不相同。像《智取威虎山》经过改编和反复加工之后,首先政治上大大加强了,正确地揭示了杨子荣的形象,突出了少剑波的作用,增强了部队和群众的关系,有些情节处理得更加合理。在表演上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对敌我双方的形象掌握得都比较准确。所以,京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尽管产生于旧社会,只要经过适当的改革,它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它凝炼的表演技巧,把现实生活反映得更好。另一方面,现实生活对于京剧的艺术形式也有丰富它和促进其发展的作用。事实证明,由于表现现实生活,京剧艺术不但不会遭到破坏,相反,可以使京剧艺术的表现手段更丰富、更发展。例如,《奇袭白虎团》,大胆地运用了并发展了京剧艺术的武打技巧,把京剧的武打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即是一例。有人称它是:“新型的武功戏”,这话是有道理的。又如《箭杆河边》《六号门》等,在唱功上下了功夫,老庆奎、胡二等人的几段唱发展了京剧的歌唱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如《草原英雄小姊妹》《战海浪》等,对于京剧舞蹈技巧的运用和发展,成就也很突出。
我感到,京剧要演好现代戏,首先就要有好剧本。这次观摩演出的绝大多数剧目的剧本都是很好的。它们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高。其所以如此,和改编、移植所依据的原作的思想艺术水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一部分较好地保持了原作的水平,一部分对原作还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例如《智取威虎山》,我个人认为,这个剧本改编得是比较好的。它无论在戏剧结构上,人物描写上,京剧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林海雪原》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但对智取威虎山一章,有的地方我并不太喜欢。其原因是:过于惊险,不够真实。为了突出杨子荣,对党的领导和群众的作用,都表现得很不够,江湖行话也多了些。但就一部长篇小说来讲,它仅仅是其中的一两章,缺点并不那么显眼。但把这一两章单独摘取出来,编成戏,搬上舞台,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改造,缺点就变得集中而突出了。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我看过几个剧种演出的关于智取威虎山的戏,几乎都有这种感觉。有的不是克服了、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原小说的缺点。如过分夸大杨子荣的个人作用,过分渲染座山雕的威风,看不到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援;土匪的黑话过多,群众的生动的语言较少;情节上惊险离奇的多,有现实生活依据的少;主题虽有,但不鲜明;结构虽讲求,但并不严密。可以看出:改编者主观上是想用威虎山的凶险、艰难和座山雕的狡猾、凶恶,来衬托杨子荣的机智、勇敢。但因为作者缺乏部队生活,对部队的侦察兵也理解不深,在着笔时往往不得不借助于旧的东西,搬一些传统剧的套子和表演方法。结果几乎事与愿违,题目是新的,内容和形式却有许多旧的东西。这次上海演出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将以上所说的缺点一扫而光了。剧本是好的,演出也不错。杨子荣是作为一个解放军普通战士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了。他敢于闯山,并不是他个人有什么奇妙的本领,而是因为他情况明,把握大,党为他安排了一切,领导给他以方针,群众给他以支援,战友给他以帮助。他不是一个个人英雄,而是一个集体英雄。当然,他个人党性强,经验多,既勇敢,又机智,也是取胜的条件。这个剧本为了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加强了少剑波的戏,强调了夹皮沟的群众力量,都是好的。对于座山雕,也没有过分渲染他的威风。这些描写,都为杨子荣的形象塑造铺平了道路。通过这个戏告诉我们:万事只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任何凶恶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我觉得在剧本创作上,在突出剧本的思想性上,这个戏是有不少高明之处的。
其次,我感到,京剧要演好现代戏,在表演艺术上两个方面都是同等重要的:既要重视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正确地、真实地反映现代生活,创造新人物的形象;也要同样重视对京剧艺术形式的大胆运用。忽视前者,不可能成为好的现代戏;忽视后者,不可能成为京剧现代戏。不仅搞好京剧现代戏是如此,整个戏曲艺术的革命化,都要认真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割断历史、脱离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欢迎。我看到的几个戏,对这两个问题基本上是解决得好的,特别是《奇袭白虎团》等剧。但并非没有问题了。京剧,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有它表现生活的特殊手段。我国人民从戏曲艺术中也已经培植了一种独特的欣赏习惯。如果我们为了求真、求实,在表演手法、风格上,过于向话剧、新歌剧靠拢,对过去的唱、做、念、舞(包括打)那一套都不敢大胆地采用,结果也会违背群众的欣赏要求。久而久之,群众就会对过去的京剧念念不忘、恋恋不舍。新的京剧现代戏就无法真正去占领阵地,更难巩固阵地。所以,我们对于京剧已有的表演程式、表现手段等等,既要勇于革新,也要大胆运用,在唱、做、念、舞等方面,努力搞出真正过得硬的东西。对每一项改革,既要有高度的热情,也要严肃对待,不能操之过急。
京剧演现代戏,是一场革命,是艺术的革命和人的革命。它受到戏剧工作者和文学艺术工作者衷心的欢迎,它也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拥护。革命的事业,就需要永远坚持下去,需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循着既定的方针,勇敢地、不懈地前进吧!


第6版()
专栏:

培养工农感情,塑造英雄人物
河北省天津市京剧团演员 李荣威
“塑造新时代的工农兵英雄形象!”这是时代向我们戏曲工作者提出的历史任务和庄严号召。戏曲必须成为我们时代的镜子,表现我们这个时代新的群众英雄人物,宣扬我们时代的革命精神,使戏曲真正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作为一个演员,一个戏曲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我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在这次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中,我们演出了《六号门》。这是一出表现天津解放前后搬运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戏。我在戏中扮演工人胡二。《六号门》这出戏,最早是由天津六号门搬运工人集体创作的,后来又被搬上了银幕。但是这次改成京剧,却与原来有了很大不同,这除了在剧本情节的具体结构上有了变动以外,主要是加强了胡二这个人物。原来,这个人物一般说只停留在忆苦思甜这一水平线上,而今天,我们力求把他写成一个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工人形象,即三代惨遭与国民党党警勾结的、具有封建主义色彩的脚行把头的剥削压迫,在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由自发的个人反抗成长为一个斗争方向明确的自觉的革命斗士。这样一个工人的形象,目前在京剧舞台上还不曾多见。我有机会去创造这样一个可尊敬的角色,这是党给我的光荣。
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个人物演好呢?我从坐科到今天,演了二十多年戏,每天与之共同生活的,无非是历代帝王将相、草莽英雄。对于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口口声声要为他们服务的工农兵,却一点也不熟悉。你演六号门的工人,可是六号门老工人就坐在台下看戏,来不得半点虚假。怎么办?愁得我这个从来也不失眠的人,一连几夜没怎么合眼。这时候,党又给我们点亮了明灯,让我们到六号门当工人去,去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和反对什么,去熟悉他们的言行举止、脾气禀性。
我从这一段排演过程体会到,这是演好现代戏唯一正确的阳关大道。六号门工人热情地欢迎我们,他们把我们演《六号门》看成是替他们谱场史、家史,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他们自己的事一样。我们在一起扛大包、拉“地牛”,在一起谈往日的辛酸,说今天的幸福。有位老工人赵恩禄,他的身世就跟胡二的悲惨遭遇一样。当年,他五口之家三人作工,还天天忍饥挨饿。因为干一天活,得来的脚钱有十分之八被脚行夺走。他大哥有一天揽不到活,饿得头昏眼花,下了海河,让滚滚浊浪卷走了他的一生;他母亲闻噩耗赶来,抱尸痛哭之后,也跳了海河!父亲拉着他挨门挨户化钱,草草埋葬,却因此拉了脚行把头的一屁股债。他父亲从此不言不语,常常一人坐在海河边流泪,有一次竟失魂落魄地走到坟地里要上吊寻死。赵恩禄同志流着眼泪讲过去,真是一句话一滴血啊。我们听着,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一个下雪天,我们跟工人一起拉“地牛”,我们的腰都弓得快使上身碰着地了,笨重的“地牛”才勉强往前挪动。这种沉重的劳动,使我亲身体验了过去搬运工人身上劳动的重荷!工人们对我说,那年头,工人们喝几口凉水紧紧腰带就得干一整天啊!
通过一个时期的深入生活,使我初步了解到了搬运工人的过去,初步熟悉了他们的生活和言谈举止。我似乎觉得脑子里不像开始时那样“空”了,一下子缩短了我同角色之间的距离。在排戏中,特别是排到第三场“卖子”时,我的感情就汹涌起来,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旧社会搬运工人的血泪画面,我完全沉浸到戏剧情节中去了。有时由于自己过于被低沉的感情所控制,竟影响到排不下戏去。演出后,观众对我们表演中的真挚感情,作了热情的肯定和鼓励。一直关怀我们排演的党的领导同志也指出,这种感情是值得珍贵的,是演好工人的基础。
但是,要把工人的形象创造得有一定高度,只是停留在熟悉工人过去的苦难生活是不够的,必须学习工人阶级在阶级斗争中鲜明的爱憎和硬骨头精神,用今天的认识水平去看待解放前工人的生活和斗争,而不能自然主义地把工人的悲惨遭遇搬上舞台。这方面,一直帮我排练的赵恩禄同志给了我更大的教育,他在向我介绍他过去在话剧《六号门》里演胡二的体会时说:“是谁逼着你卖子的?是把头马金龙!是整个旧社会!因此,要愤多于悲。而你却太感情了,显得咱们工人太软。可能胡二当时认识不到必须推翻旧社会,但咱们在思想上要有这个‘底’。因为你演的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人形象,而不是一个随便的工人。”这位从阶级斗争急流中过来的老工人,能够敏锐地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待问题,立场坚定,爱憎分明,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
有了一些生活,这是第一步。接着便是如何通过表演把它体现在舞台上。这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但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形式,内容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我体会到,演现代戏,在这个问题上,真需要一个三起三落的过程。这便是,从新内容出发,破除旧形式,创建新形式。我演了二十多年花脸戏,习惯了一套表现历史人物的程式动作。一上台,这些东西就自己跑出来了。观众说:“胡二像老头,不像二十多岁的搬运工人!”这套旧的表演形式与新内容合不在一块,必须破除它!当然,不是说这些旧的都不要了,这些东西也都是从过去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的具有相当的形式美。所谓破除它,就是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搬。在同志们群策群力之下,我们努力从新人物出发,并尽量遵循京剧传统表演规律,在表演上摸索着进行了一些尝试。
胡二的基本形体动作是很重要的。我从这个人物是二十多岁的壮汉,而且是搬运工人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克服了哈腰、弓腿的习惯,由始至终挺腰、提气,在身段中吸取了武生的一些动作程式,并采用了搬运工人行动粗犷幅度大、步伐沉重有力的特点,加以揉合,以突出人物血气方刚、英气勃勃的轩昂气概。
在整出戏中,胡二的思想性格是逐渐发展的,是统一的。但我在掌握上,却把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开始到第三场卖子丧父。这一段中,胡二接二连三遭到不幸:大哥被把头逼着空肚拉“地牛”,被车轧死了;为了向把头马金龙催讨拖欠的工钱,他被马金龙无理辞退了;马家逼着要债,老父奄奄一息,一家三口张着嘴等吃!胡二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狠心忍痛卖子!卖子还债,这正是胡二不甘屈服的反抗性格的表现,他没有向马金龙屈膝。这一段,我主要去掌握人物的低沉、悲愤和倔强。这段戏主要是通过唱来表现的。从人物出发,我们安排了大段行腔悲愤的反二黄,同时,由于考虑到他面对面的是同患难的妻子,以及为了使行腔尽可能优美动听,在花脸反二黄中揉进了老生的行腔方法。而且,一般反二黄行腔凄凉低沉,我们却从人物出发,赋予了愤怒的感情,加进了刚健的音色。
第二阶段,是胡二成长的一个转折,主要是第四场戏。胡二卖子归来,不想马金龙已指使爪牙抢去了他的卖子钱,踹破了锅台,踢死了他的老父,被把头闹得家破人亡!胡二怒火中烧,再难忍受,他拿起菜刀就去找马金龙拚命。中途被我地下党员孙掌柜劝进酒馆后,他借酒浇恨,悲愤地发出了一个个他思考已久而又难于解答的人生疑问:“为什么穷苦人当牛作马难得一饱?为什么我父兄忠厚一生无好报?他马家越作恶来越富豪?”这一阶段,胡二的情绪达到了沸点,从这点出发,我使用了一些大幅度的动作。胡二提刀上场时,配合急急风的锣鼓,我的步子又急又重,走了一个“太极图”后,猛然一下刀花接着“亮相”,这里我采用了《狮子楼》中武生去杀西门庆的身段。这些动作幅度大,节奏感强,有助于更好地体现胡二愤怒的感情。接着,地下党领导人丁占元等赶到。丁向胡指明了杀死一个马金龙是不行的,这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必须团结起来,进行集体斗争,才能获得胜利。胡二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开始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第三阶段,便是胡二在斗争中逐渐成长、成熟的阶段。寿堂罢工斗争获得胜利后,胡二认识到了阶级的力量。在离开马家时,狗腿想持刀行凶,胡二猛地脱下棉袄应战,怕工人罢工的国民党宋秘书喝下狗腿。这时,我借用了搬运工人一个生活中的习惯动作:右手抓住棉袄领子,猛一下甩在左肩上,用蔑视和仇恨交织的眼光扫了敌人一眼,不慌不忙地走下场去。这个动作,用来表示对敌人的蔑视,收到了一定效果。在这一阶段,胡二从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因此,我在表演中就注意表现他的机警、镇静和比较深沉的仇恨。例如,眼神的运用,我不像前两个阶段那样多用凝眼,而是转动得多,从仇恨中透出一股英气和自信来;在身段和唱念上,我也力求使它有力、爽脆。特别是第七场,胡二去警告马金龙不准捣乱破坏,这时胡二已处在主动和审判者的地位,在二人一段针锋相对的对白中,我一字一字用力吐出,努力做到像子弹一样射向敌人。
目前,我们的演出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提高之处。但通过这次排练、演出《六号门》,才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多演、演好现代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戏曲工作者的任务,才能更迅速地培养自己的工农感情,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


第6版()
专栏:

《六号门》速写  阿老
上:胡 二   下:胡二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