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劳动模范来信

讲传统 教技术 育新人
我们在农村工作中,感到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革命传统和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传给年青一代;怎样更好地发挥广大青年,特别是回乡知识青年的作用,让他们在农村深深地扎下根来。总的说来,也就是怎样不断地提高农村青年的政治觉悟、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这个问题,我们大队党支部在去年二月中旬曾经讨论过,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我们的做法是:一、把“红色家谱”传给青年。现在的青年没经过旧社会的惨痛生活,有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我们经常利用回忆对比等办法,进行阶级教育。在开团员、青年会议时,请老贫农、老党员、老干部讲村史、家史和革命斗争史,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二、把劳动人民优秀的本色传给他们。动员老一辈农民用现身说法的办法,把艰苦朴素、忠诚老实、勤劳勇敢等劳动人民的本色向青年传授;同时也通过上党课、团课和个别谈心的办法,教育青年虚心、诚恳地向老一辈学习,把老一辈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磨练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继承下来。三、把老农的“种田经”传给青年。请老农带徒弟,做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以生产队为单位,让每一个老农都带一个徒弟,包教保学。四、用新的科学技术武装青年。请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定期向他们讲农业技术知识。以田头作课堂,以实物作教材,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为了更好地把科学技术和传统技术结合起来,大队还成立了技术站,各生产队组织了科学实验小组,建立了试验田。用老农经验和新的科学技术来指导实验。
经过这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全大队二百八十个青年,已有一百三十人成了生产上的“全把式”,其中七十个中、小学毕业生,有三十人已经学成“全把式”。经过大队技术站培养的十七个贫、下中农子弟,有五人被选为生产队干部,六人担任了技术员。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这个工作,我们也只是刚刚开始,做得还很不够。现在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并和大家商量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江苏省农业劳动模范、灌云县
小伊公社千斤大队党支部书记
曹学贤


第6版()
专栏:

老农任天增热心传授“种田经”
在我们县李双庙公社兰吉屯大队,一年四季,不论闲忙,经常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谈论着种庄稼的事儿。这位老人叫任天增,他种了几十年地,是远近闻名的“全把式”。
任天增怎样成了青年们爱戴的庄稼老师的呢?这事得从一九六○年讲起。那年春天,公社搞水利建设,队里的劳力减少一些,有几个青年体力很壮但农活技术不行。费了很多周折,才把春田种下去。从这以后,任天增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教青年人学会技术。开始,有些青年学习不专心,有的说:“庄稼活有啥学头!”有的说:“老和尚死了,小和尚能不念经吗?”任天增听后笑笑说:“你们可知道,这‘经’也有几种念法吗?”他约了几个青年人去参观他耩的麦田,果然麦苗长得整齐均匀;而另一块麦苗却是稠的稠,稀的稀。他引导大家一边看,一边耐心地给摆庄稼理,青年们被说得开了窍,学技术的劲头慢慢大起来了。他看着大家愿意学,就在生产大队的帮助下,把青年组织起来,经常抽时间讲讲“种田经”,除犁地耙地、摇耧撒种、扬场放磙等内容以外,还根据不同季节确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老汉手把着手地教他们操作。犁地、耙地时,学的人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跟着,一会儿提示要领,一会儿指出缺点,一遍不成,就再来一遍。当某个青年学习有些松劲的时候,他就鼓励他们继续前进。初学耩地,有的青年怕耩得不好,受别人抱怨,任天增就鼓励说:“不要紧,一回生,二回熟嘛!”青年人看到他这样热心,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现在,这个生产队的九名青年,每人都熟练地掌握了二三种技术。高小毕业生任德昌,除担任生产队会计以外,还学会了从整地下种到收打入仓的一整套农作技术。
河南郸城县 汤绍周
(附图片)
陈志 插图


第6版()
专栏:

会议减少了 工作做好了
我们新绛县手工业联社在改进机关工作中,把整顿会议作为一个重点,大力精简会议,提高会议的质量,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欢迎。
过去,我们这里的会议相当多,县联社各职能股室,都按系统层层布置工作,层层下达任务,召开会议。几乎是天天有会,有时一天开两三个。其中有些会议是必要的,但也有不少会是可以不开,或者少开的,有些会开得时间过长。不少基层干部长时期离开本单位到上边开会,削弱了对生产的领导,合作机械厂厂长杨增潮说:“我一个月开了二十三次会,哪有时间去管生产?”
从今年二月份开始,我们县联社学习了解放军为基层服务的经验,切实整顿了会议。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少开会,开好会,提倡干部尽量多到基层去具体解决问题。我们规定了“三不开”,即能在基层开的不在上面开;能用电话通知的就不开会;能开小会解决问题的就不开大会。同时规定各职能股室不经县联社领导批准,不准随意召开会议。坚决贯彻了这些规定以后,会议就减少了,从二月份以来,我们只开过两次厂长和主任会议,而且都是在基层开的。
会议减少了,会议质量提高了,问题反而解决得多,解决得好。比如三月间,我们在阳王铁木业社开了一次支援农业的现场会,介绍阳王铁木业社的先进经验。由于准备得充分,开得很成功。大家说:“这样的会真解决问题,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样板,找到了差距,学到了办法。”会后十四个厂、社热烈地展开了“学阳王、赶阳王”的比学赶帮竞赛。会议减少以后,联社的党委书记、主任等十三名干部都下去包片蹲点。党委书记搬了铺盖,住到了生产有亏损的单位合作工艺厂,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终于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使工厂由亏损而变为盈余。这几个月来,大家一致的感觉是:会议少了,但对基层情况比过去知道得快、了解得深,工作也更有实效了。
山西新绛县手工业联社 耿炳鸿 王春荣


第6版()
专栏:

会议多对生产不利
现在,有些工厂会议还是太多。我们天津市第四铁丝厂,近两个月来,会议就多了些,有两周是天天有会。有一次召开职工大会,从下午四点开到晚上十点左右。有时别的会议一多,反把一些日常必须开的生产会议挤掉了。过去我们车间每星期三要开一次短短的生产调度会,但今年就有几个月没有开成,这对生产是不利的。比如,我们厂从三月份开展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但车间三月份的产品质量反比一二月份低,四月份产品合格率没有完成计划,原材料消耗指标也未全面完成。这与会议过多,削弱了日常生产管理工作是有关系的。
开会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会议太多了,就会会前无准备,会后少布置,布置完了少检查。一件事在一个会上没有作出结论,或者作出结论尚未见之行动,或者行动起来还没有达到预订的计划,而接着另一个会又来了。这样,天天忙于开会,就很有可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会议太多,领导干部一天忙于开会,就很少有时间参加劳动,思考问题,做具体工作。每一个工厂、车间、小组和个人,都有自己工作的特点,光靠会议统一布置工作,没有时间去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那是搞不好本部门工作的。对于一般职工来说,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开会,会议太多了,就会搞得太劳累,结果工作质量差,甚至会造成病号多,工伤事故多。现在,职工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但愈是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就愈要爱惜群众的积极性,注意劳逸结合。建议工厂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精简会议,搞好生产,安排好职工生活。
天津第四铁丝厂 金章俊


第6版()
专栏:

农村基层干部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一个艰巨、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完成。农村老一辈的干部,很多人都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现在,在新的农村建设事业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按照自然的规律,老一代人总是要衰老和死亡的,新生力量总是要起而代之的。曹学贤所关心的问题,正是每一个有觉悟的集体经济当家人都应关心的问题。
人类一代代地延续下来,每一代的长辈都对其幼辈有所期望,并按照自己的期望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时代,父母大都用个人发家致富的思想教育子女;我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集体农民,肩负着创社会主义大业的重任,我们要用我们时代的要求,来培养我们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年青的一代,大都在幸福生活中成长,他们既没有经过艰苦岁月和革命风浪的颠簸锻炼,又缺少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生活知识,怎样培养他们?向他们传什么?曹学贤所在的千斤大队的做法是值得参考的。他们对培养接班人的工作,是经过细心考虑的,他们的做法是:一传红色家谱,二传劳动人民优秀本色,三传老农“种田经”,四传新的科学技术。又有思想又有政治,又有经验又有技术,这样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红色接班人。
目前农村青年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原来就在农村的青年,他们劳动能力较强,但文化科学知识较差;一类是到农村参加生产的知识青年,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和科学知识,但劳动知识劳动能力较差。而他们共同缺少的,则是阶级斗争的知识和锻炼。曹学贤培养接班人,首先注意的是阶级意识和革命传统的教育,这一点是值得特别提出的。
随着时序的推移,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农村基层干部的面前。许多先进人物已经作出了先进的榜样:山西绛县南柳大队的老支书,培养起了优秀的接班人周明山;著名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见山西日报)。劳动模范曹学贤的来信,又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希望更多的基层组织,重视这个问题。


第6版()
专栏:新风新人

三十多户像一家人
我家住在太原市皇庙东巷九号,这个大院住着三十多户,一百多人,有工人、教师、大夫、机关干部、民警,还有不少学生。院大人多事情杂,但由于我们大家心齐,各家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样样事情处理得很好。
拿我家来说,我爱人长期生病,我经常出差,两岁的小孩又不跟生人。邻居冯大娘就主动地为我照顾小孩。吃饭、喝水、拉屎,撒尿……,样样她都管起来。几个月的照管,我的小孩吃胖了,学乖了,不淘气了。有一次,我急着要出差去北京,爱人去看病还没有回来,孩子又有点小病,直哭着不放我走,同院的邻居恰好也都不在家,火车还有二十分钟就要开了,正在这时,邻居张大夫刚下班进门,知道了我这情况,马上把孩子接到她家去。提起张大夫,也是被我们院里人人尊敬的一位。她每天带我爱人到医院,帮助挂号取药。我们院里谁有了病,她总是热情地诊治。
再说单身退休职工房大爷,六十多岁了,身体虚弱。同院住的街道治安委员刘秀英和冯大嫂经常来帮忙,替他做饭,打水,缝缝补补;邻居贾大爷替他买煤,倒炉灰,做各种零碎活。房大爷感动地说:“虽然我的亲人不在身边,但我的亲人到处都是。”房大爷去年回乡探亲,把钥匙交给冯大嫂,冯大嫂经常叫儿子冯晋成去收拾房大爷的屋子,检查屋里的粮食被老鼠糟踏了没有,房子漏雨不,东西潮湿坏了没有,一切照管得很好。我们院里张起生和他爱人的工作都很忙,他们家里的事冯大嫂就包下来,照顾他们的孩子吃饭,睡觉,减轻他们的负担。
李大夫的父亲贾大爷,七十多岁,白发苍苍,但干起活来很硬梆,他早起晚睡,处处为别人忙碌,受到大家的赞扬。清晨,大家还在酣睡,他第一个起床,把院落,各家各户门前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各家放在门外面的火炉门打开,炉灰掏尽,送到灰渣站,等到各家起身用火时,正好火旺水开。去年严冬,院里自来水管天天冻塞,贾大爷每天清早都把水管融开,使全宿舍一冬用水没有发生困难。水管附近地上污水结了冰,贾大爷把冰铲掉,垫上炉渣。下了大雪,贾大爷把院内院外扫除得干干净净。在贾大爷的带动下,全院大大小小齐出动,还清除了附近马路上的积雪,保证了宿舍清洁和马路的畅通。有一次贾大爷生了病,全院的邻居都不断来探望他,人人都想为治好老人的病出份力,老人病治好了,大家都感到宽慰。
尊老爱幼,一人一户有事众人帮,已形成这个大院的风尚。这个院大大小小一百多口亲密无间,相处得像亲兄弟,像一家人。
太原市邮电局 张耀宗


第6版()
专栏:来信摘编

离家再远心也安
我家住在武汉市武昌区全安巷十一号,母亲一个人独居武昌,别无亲戚。去年五月,我突然接到武昌区戈甲营居民委员会来的一封信,大意是说我母亲病了,但已好转,不日可以痊愈,不要惦念。不久又收到母亲的来信,说她病已好了,感谢组织上及邻居的关怀。这次我回家探亲,才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去年五月一日晚上,倾盆大雨下个不停,同院的张汉芝到我家来看望。推开房门,惊见母亲倒在地上失去知觉。她立即叫来了几位邻居,并通知居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夏大妈。夏大妈来了,她简单的问了几句,撑起伞说:“我去请医生。”
医生来了,经过检查,医生问道:“她平时有什么病吗?”
“高血压,心脏病。”邻居们说。医生犹豫地说:“给这样病患者注射是危险的。”
屋里静悄悄的,十几双眼睛注视着夏大妈和医生。
“这样吧!请你考虑用一切可能抢救的办法救病人,如果发生危险,由我负责任向她儿子交代。”夏大妈严肃而果断地说。
医生给母亲作了注射,她的脉搏逐渐加强了,知觉也慢慢恢复过来了。二十多位邻人轮流守护,天明,夏大妈和民警小刘同志又送她去医院治疗。这样,我母亲很快恢复了健康。
探亲回来,我倚在车窗上,列车在夜幕中飞驰,它要送我到西北黄土高原,但是我丝毫不感到遥远,只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太少了,无以答谢亲人们对我的关怀。
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队
谈英武


第6版()
专栏:

我们孩子的好“奶奶”
我国有句谚语:“邻舍好,赛金宝。”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家因为有个好邻居,给我们夫妻俩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
我俩都是人民教师,她每天早晨六点半就上班,一般都等到学生下晚自习后才回家。我的情况和她也差不多。我俩有五个孩子,两个大的在小学读书,其余都在幼儿园。每天,我们的邻居徐奶奶像自己的奶奶一样,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对此,我们非常感激。
我们上班时,总把门上的钥匙交给邻居徐奶奶。徐奶奶不仅帮我们关心着宿舍门窗,而且在我迟下班时,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更使我感动的是,每当我下班回家时,她总是把我家的三个暖水瓶灌得满满的,并为我们煮好一锅热腾腾的稀饭。
徐奶奶今年六十多岁了,她这样大的年纪,时间长了,我心里实在过不去。我对徐奶奶说:“您老人家帮我关心着宿舍就很好了,经常为我们做饭、灌开水,我心里实在过不去。”可是徐奶奶总是说:“不用客气,邻居相处应该互相帮助。家属委员会开会也说要互相帮助,使单身职工和双职工能更好地工作;我丈夫徐希一教授也常说,你孩子多,帮着你点,你可多有点休息时间,对工作有利。不用谢,只要你们更认真地做好工作,我心里也就高兴了!”
听了徐奶奶的话,我又重读了毛主席的文章《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我觉得我只有更认真地提高思想觉悟,把工作做得更好,来回答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所给予我的温暖。
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
王春良


第6版()
专栏:

好战士不挑战场
我很快就要走向工作岗位了。想起党和人民对我的辛勤培养,想到党和人民对我的要求,想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革命重担,一个强烈的愿望在召唤着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是在一九五八年踏进清华大学校门的,一个出身于贫农家庭的儿子,从祖国的南方——广东,来到北京,来到毛主席身边念大学,这是以前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啊!
记得当我把考取清华大学的消息告诉我母亲时,母亲说:“这是党和毛主席的恩情,你到大学后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不要想念家里。”短短的几句话,使我兴奋得眼泪夺眶而出。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希望。党使我懂得了,光有不忘本的思想还是不够的。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终身奋斗,才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每个青年必须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时刻为尽到自己的革命职责付出最大的努力。在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理由从个人角度去挑选地点和工作。要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做劳动人民的好儿女。
在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只要革命工作需要,我们就应该在那里生根。
好战士不挑战场,好干部不选岗位,为人民服务赤胆忠心。
搞革命不怕牺牲,搞建设不怕困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这就是我的决心和志愿。
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 廖万清


第6版()
专栏:编者的话

邻里之间
这几封来信,反映的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一个大杂院,住着几十户人家,张姓、冯姓、李姓、贾姓……不同姓的人,亲密如一家。张家的孩子,冯家大娘主动照料;许多家的炉火,七十多岁的贾家大爷主动照料。
一处职工宿舍,住着一些教员和家属,妈妈上班了,孩子们有“奶奶”照料。奶奶看管孙子,本是当然的事,可这并不是孩子的亲奶奶。
一个野外工作者,母亲在家生了病,二十多位邻人,犹如照关自己的亲人,轮流热心照料。
这些冯大娘、贾大爷、徐奶奶、夏大妈,以及其他许多不知名的普通劳动者,他(她)们大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而新社会却使他们身上焕发出新的光采!他们虽然并没像雷锋那样直接受过我党我军那样多的教育,但他们的身上却都有些雷锋的影子!
邻里相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一代新风使“以邻为壑”这句古话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流传了多少年的所谓“格言”,在这些老人们的面前,显得黯然失色!


第6版()
专栏:

与高温车间职工谈中暑
暑季已到,气候逐渐炎热,在高温车间或露天劳动的职工,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发生中暑。
人体由于食物氧化(消化吸收)和肌肉运动的结果,在体内不断产生热量,又通过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方式向外放散热量。这种不同的散热方式是随着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及劳动强度而改变的。当外界气温在摄氏三十度以下时,人体主要是通过皮肤的对流和辐射方式散热。当外界气温接近或超过皮肤温度(正常皮肤温度为摄氏三十一度到三十三度)时,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散热就发生障碍,这时主要依靠蒸发方式散热。所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劳动强度愈大,出汗量愈多,人们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散发体热,以便维持体热平衡。但在高温环境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很大(高于百分之七十到七十五),这时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受到了障碍,就会引起体内蓄热,使体温升高。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可以借着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和使皮肤温度下降,但是大量淌汗时并不能很快的排出体内余热。如果人体产热散热不能保持平衡,即产热大于散热,甚至引起体温调节机能破坏,人就会发生中暑。
通常所谓高温中暑,这是过热症的总称。一般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
热射病 主要是由于在高温和辐射热的环境中劳动,由于体内热量的蓄积、热平衡的破坏而引起的。症状是头痛、头晕、心悸、无力、倦怠、恶心、呕吐、眼花、口渴等。同时颜面充血,皮肤干燥,脉搏加快,体温升高(摄氏四十度到四十一度),病状最重时可突然晕倒。
日射病 由于强烈的太阳热辐射长期或短期照射无遮盖的头部,造成脑膜温度升高,引起了脑膜及脑组织充血。这种病的表现是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兴奋不安,重者意识丧失,脸部皮肤发红,头部温度上升。
热痉挛 由于大量出汗,随着水分的丧失也丧失了大量盐分,使血液中氯化物(盐)减少,造成水盐代谢平衡的破坏,因而引起四肢肌群、腹肌和膈肌发生强直性痉挛。这种病体温不升高或轻度升高。疾病发生前大量出汗、口渴、尿少、肌肉疼痛、四肢无力,以后逐渐增剧。
对中暑患者应帮助他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荫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去,解开衣扣,静卧休息,用温水擦身或进行头背淋浴(水温三十度到三十二度),服用一些清凉含盐饮料及消暑药物等。对重症中暑应尽快送到工厂医务所或医院进行急救。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在有热源的高温车间,应坚持采取综合措施(技术措施、卫生保健措施、组织措施)来做好夏季降温保健工作。如对热源的处理,要采取隔热、排热、移出热源和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办法,降低车间温度和热源的辐射强度。在高温车间应建立测温制度。对新工人和高温工人应做入厂前及暑季前的健康检查,对不适合在高温车间工作的禁忌症患者,要根据病情予以妥善安排。在组织措施方面,应调整劳动作息时间,延长午休时间,减少会议时间,并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            
   邓志厚


第6版()
专栏:工业知识

高温车间工人为什么要喝盐汽水?
夏天,在高温车间里劳动,特别容易出汗。人的汗液里,除了含有百分之九十八至九十九的水分外,还含有百分之一至二的盐类及有机物。汗出多了,身体里就会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盐分。
水和盐都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人体如果丧失水分过多,很快就会眼窝凹陷,全身消瘦,皮肤松弛,体乏无力。人体如果丧失了较多的盐分,就会出现疲乏、头晕、不愿吃饭、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昏倒等病状;如果丧失盐分过多,还会出现神智昏迷、面色苍白、脉搏细微、呼吸微弱、四肢抽筋、眼珠上翻、体温不高而出汗多、皮肤冷湿等比较严重的症状。这种因大量出汗,体内丧失盐分而引起的病症,是中暑的一种,医学上称为“热痉挛”。
所以,从事高温作业而大量出汗的人,不仅需要补充水分,也需要补充适量的盐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劳动时,多喝些含百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五盐分的凉淡盐开水或咸茶水、咸汽水;也可以在喝白开水或茶水时,吃一点咸菜,以保持体内水盐代谢的平衡。现在有些有条件的工厂里,还给高温工人发咸冰棍,这样就更好。


第6版()
专栏:

让列车安全地奔驰
谈谈机车自动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
刚刚发明火车的时候,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铁路上就派一个人骑着白马跑在火车前边,发现线路上有了故障,立刻挥动旗子告诉司机停车。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车的速度渐渐提高,马已跑不到火车前头了,于是就发明了路签、路牌机,使两个车站之间只准一个列车行驶,车站外边采用臂板或色灯信号机进行防护,如果站内没有腾出供列车安全进入的股道,信号机就显示停车信号。
近年来,各国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增加列车的速度和密度,又研究出了一套自动闭塞设备。这种设备是用一个个色灯信号机,把线路分成更短距离的区段,每个色灯信号机之间叫作一个闭塞分区。如果这个闭塞分区内有列车占用,或发生断轨等事故,分区前的信号机就自动显示红色灯光(停车信号),再前一个分区的信号机显示黄色灯光(减速信号)。如果机车前面的两个分区内没有被占用,就显示绿色灯光,这样车站就可以开出一列车之后,不必等这列车到达前方车站,又可连续再开出列车,这就大大提高了线路上列车的密度。同时,司机看着连续不断的绿色信号,也可以大胆提高机车速度。
可是,自然条件(如雾天、雨天或山区弯道上)有时会影响司机不能清楚地看到信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在火车司机座位前面装了一种两色灯信号,它和线路上的信号是联动的,有了这种装置,司机不用探身窗外,就能清楚地看到指挥行车的灯光信号,大胆地开行列车。这就是机车自动信号机。
机车自动信号机和地面信号机一样,只能发出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如果万一司机疏忽大意或其他原因,机车闯入了显示停车信号的地区内,仍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于是铁路上又增添了一种设备,它和机车信号有连动作用,当车内信号显示减速或停车信号时,这种设备立刻自动鸣笛,警告司机注意,司机听到笛声后七秒钟内,如果不按一下叫做“警惕手柄”的装置,这种设备立刻自动起制动作用,使列车紧急刹车,这就是自动停车装置。
机车自动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不仅能保证列车安全,提高运行速度,还可考核司机的工作责任心。如果笛声响了,司机还不注意,不去按“警惕手柄”,那么等到列车紧急停车后,司机必须先到车长那里办理登记手续,领取钥匙开锁,才能重新开动机车。
机车自动信号和自动停车装置,是近年来世界铁路信号的新技术设备,过去我国不能自己制造。前几年,我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发扬了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根据我国的具体气候条件和材料情况,设计制造成功了适合我国具体条件的连续式自动闭塞和自动停车装置,从一九六二年七月起,已在锦州、山海关间一百八十余公里的线路上安装使用。
平水
(附图片)
我国试制成功的交流电力机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