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革命英雄的史诗 武装斗争的赞歌
——赞越南舞剧《义静烈火》
        陈亚丁
我们热烈欢迎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歌舞团的战友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出又新又美的大型舞剧《义静烈火》。
这出舞剧经过在南宁、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十余场演出,到处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同声赞扬。大家称这出舞剧是一篇革命英雄的史诗,是一支武装斗争的赞歌,是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不仅在政治上是一面红旗,在艺术上也是一面红旗。
我个人有一个经验,一出戏能经得起多次看,而且每看一次都能有新的激动,新的鼓舞,这就是好戏。舞剧《义静烈火》,从广州起我已经看过多次,每一次对舞剧所表现的思想内容,都有更深一步的体会,每一次都为剧中人的伟大革命精神所打动,每一次都受到新的教益。这也可以证明,舞剧《义静烈火》在政治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令人鼓舞的境界。
《义静烈火》是一出革命的、有强烈现实意义的革命历史剧。它正确地反映了一九三○年,义静地区的工人和农民在越南劳动党的前身——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对法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所进行的一次英勇壮烈的革命斗争,热情地歌颂了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团结一致、不畏强暴、敢于革命、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有力地表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说它是革命英雄的史诗,武装斗争的赞歌,是恰如其分的。越南人民所走过的胜利的道路,和舞剧《义静烈火》所表现的斗争生活都表明,永不熄灭的义静烈火,不仅在过去照亮了越南人民革命的道路,并以燎原之势,烧尽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奴役越南人民的皮鞭和枷锁,在革命的烈火中,诞生了社会主义的新国家。直到今天,义静的烈火仍然冶炼着越南北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钢铁意志,更加炽热的燃烧着越南南方英雄的乡村和城镇,什么美帝国主义的“特种战争”,什么“战略村”,什么集中营,这一切美帝国主义制造的灾难,连同美国侵略者的骨头,都必将在革命烈火中化为灰烬,和平的、统一的、社会主义的越南,必将在敌人的灰烬上顶天立地地站起来。义静的烈火,也冶炼着中越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战斗的友谊,使它更加火红,更加牢固。我们要同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歌舞团的战友们同心歌颂这发自革命人民心底的义静烈火,毅然地接过前辈交下来的火把,用自己革命的热血使它燃得更红,更热,无坚不摧,永不熄灭。
越南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人民,越南人民的歌舞艺术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在法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下曾遭受到无情的摧残,但在越南北方解放之后,在越南劳动党的重视和关怀之下,民族的歌舞艺术又恢复了她的宝贵的青春,并得到了新的发展。舞剧《义静烈火》就是越南的民族歌舞艺术,在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表现重大革命题材方面,所取得的一个重要的成就。范洪居团长在向我们介绍《义静烈火》的创作经验时曾说,他们在创作这个舞剧时,一开始曾经用芭蕾舞来表现,实践的结果证明,芭蕾舞不能充分地表现出越南革命人民的斗争生活和精神气质,也不能为广大的越南人民所接受。以后就改用越南人民喜爱的民族舞蹈来表现,但在实践中又出现了民族固有的舞蹈如何表现革命斗争生活的问题,和过多地堆砌民间舞的现象,湮[yān烟]没了革命的内容。最后才找到了最正确的方法,把民族舞蹈加以大胆地革新创造,使它和新的革命斗争生活相结合。《义静烈火》在艺术上的成功,就是采用了这种正确地以革命的态度对待民族艺术的方法取得的。这是很宝贵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地吸取。
《义静烈火》还是一出群众化的舞剧,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歌舞团的同志们非常注意使舞剧能让观众,特别是工农兵观众看得懂,看得清楚。他们在创作之初,就再三地考虑了这个问题,除使舞剧在创作上尽量通俗化以外,还配了解说。经过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去反复试演、反复修改,最后观众说:“不用解说了,我们完全可以看懂。”这才取消了解说。正因为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有很强的群众观点,并经过反复的试演、反复的修改,所以使我们今天看到的《义静烈火》非常通俗、非常群众化,不仅能使越南的广大观众看得懂,看得清楚,也使中国的广大观众都能看得懂,看得清楚。这是真正的革命艺术必须做到的,他们这种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舞剧《义静烈火》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歌舞团的战友们,坚决贯彻越南劳动党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的胜利,特向亲爱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祝贺。(附图片)
《义静烈火》速写     苗地


第6版()
专栏:

插着火焰翅膀的来信 〔越南〕范能洪
插着火焰翅膀的来信,
你从哪里来?
——来自南方最前线。
你飞向何方?
——飞向那
一切真正革命的人所在的后方……
纯朴的笔迹、两三页信纸,
这些不短不长的信呵,
来自儿童天真的小手;
来自姑娘轻巧的柔手;
来自才比枪杆高出一头的解放军战士的手;
来自拿着眼镜匣子的老教授之手,
它也来自热爱一草和一木,
热爱黎明的阳光、无际的稻田,
以及人们讴歌的一切的心!
这些信,如同千封万封普通的来信,
但却插着火焰的翅膀,
因为它们来自烈火熊熊的地方。
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要活下去;
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不愿让别人来割断自己的喉咙;
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美国的化学毒药投放在我们的米饭、空气、水源以及一切里;
我们应该做什么?
当那数以万计的美国强盗,前来杀人、抢掠和放火,
甚至就在西贡大街屠杀我们的同胞,
屠杀我们的阶级兄弟!
但是我们却从没有把炮弹扔到华尔街;
从来没有向美国人民宣战!
插着火焰翅膀的来信,
你是南方火花的结晶。
展读你的手,虽然没有被烫灼,
但是你却燃烧在正直人们的心房!
你飞翔,向四面八方,
传递光明的讯息:
一个不愿屈膝的民族,
已经并且正在胜利地前进!
插着火焰翅膀的来信,
你呵转瞬飞翔万千里!
你将不停地,
更高更远地飞翔!
你呵烧死我们的仇敌,
让它腐朽在我们脚下!
插着火焰翅膀的来信,
你从哪里来?
——来自南方最前线。
你飞向何方?
——飞向那一切真正革命的人所在的后方……。
值此中国作家出版社重排,并在中国广泛发行《南方来信》第一集中文版之际,作于北京。
一九六四年五月
(韦 平译)


第6版()
专栏:

祝贺《奇袭白虎团》演出的成功 中国评剧院演员 席宝昆 魏荣元 陈少舫
这次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对我们来讲是个非常好的观摩、学习机会。
《奇袭白虎团》由山东省京剧团演出,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高的艺术感染力。故事情节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斗,表现了中朝人民亲如一家,并肩作战的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导演的精心安排,恰如其分而又十分有力地渲染了戏的主题。
《奇袭白虎团》的演出洋溢着革命激情,无论是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及音乐都有成功的创造。戏中运用了京剧传统的唱做念打手法,并且用得相互呼应,全在情理之中,演出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艺术整体,看出他们这次演出是从生活、人物、艺术真实出发的。同时技巧的运用,也未被传统所拘束,而是突破了传统,发扬了传统,这种使传统为现代生活题材服务的创新,我们认为运用得很成功。在舞台上兵像兵,民像民,布景也有生活的真实感,音乐有时代气氛。看来运用京剧传统程式,只要经过取舍锤炼,精心雕琢,不但能表现现代生活,而且会表现得很好。
在唱腔方面,志愿军团长的唱腔有很大创造,团长运用了铜锤与老生的唱加以揉合,表现了人物身份,同时也表现了志愿军团长多谋善断,刚毅果敢的性格。朝鲜老人崔老汉的唱,用老生唱腔快流水听来很悲壮,表现了在金日成首相领导下的朝鲜人民坚贞不屈,在对敌斗争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
崔大嫂则用青衣行当演出,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尤其在见严伟才时叙述自己不幸遭遇的唱腔,大胆运用了3/4板,很有朝鲜音乐特点,这是个大胆尝试,它运用得恰到好处,丝丝入扣。
京剧的程式动作是比较完整的,这个戏中的舞蹈场面很好地运用了传统,把人物动作与特定情景紧密联系起来。第一场的告别场面,演员边走边舞边唱,同时吸取了朝鲜民族的舞蹈动作,恰切地表现了中朝人民亲如一家的情谊。
侦察排长严伟才率领一个排去敌后侦察,全体演员运用了走边形式,很恰当地运用了集体舞。舞蹈语汇很清楚,动作的一致性表现了紧张的气氛。如发现敌人探照灯光时则运用了传统的觔斗翻过了铁丝网,跳下了悬崖等等,此外还用了侧扑虎、辟叉等。行进中运用了军事动作匍匐前进,动作较大而又鲜明。当侦察班长发现并踩中了地雷时,吕班长巍然不动,他的形体运用了花脸架子,动作很有雕塑性。一声地雷:后面待进的侦察兵则用整齐的动作迅速后退,表现了侦察兵们的机警灵敏。这时大家争先起雷,严伟才排长挺身而出,起雷后二人双双用倒抢背离开险境,这个动作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勇敢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同时,观众与台上同呼吸,共紧张,也看出了演员们的硬功夫。
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舞蹈运用,看出每个动作都体现了人物的心境和情节变幻发展,这是一场舞剧,用这种程式表现这样的生活是经过细心雕琢的,当然这也与大部分演员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有深刻生活体验是分不开的,这正是演出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评剧院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虽然演了一些现代戏,还是很不够,通过这个戏的演出,使我们学到许多东西。我们评剧舞台艺术应该虚心地向京剧学习,不断深入生活,改造思想,演好人物,使我们在技巧上过得硬!让我们热烈祝贺山东省京剧团演出成功!


第6版()
专栏:

无题有感 周山
《革命自有后来人》演工人,《箭杆河边》演农民,《芦荡火种》演抗战时期的兵,《智取威虎山》演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奇袭白虎团》演抗美援朝时期的兵。
京剧现代戏第一轮演出中,工、农、兵一齐登上舞台。工、农、兵早已是现实生活中的主人,现在也成为京剧艺术中的主人。
在戏剧艺术中,过去很少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这次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三十多个剧目中,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京戏占了近六分之一。
随着人民的解放,少数民族兄弟既登上政治舞台,也登上艺术舞台。


第6版()
专栏:京剧现代戏随感

从别扭到自然 葛杰
看了京剧现代戏的观摩演出,大家都称赞:“好得很”!不少人这样说:“没有想到,短短的时间,竟能搞得这样好!”这不是说人们已经完全满足了,京剧的现代戏不需要再作改进了。而是说,由于各方面、特别是演员们努力的结果,使人们的信心更高了,京剧现代戏成熟的进程也许会比原来期望的还快一些。
但是,也还有一些沉迷于京剧旧传统的人说:“总觉得有点儿别扭”。别扭吗?那是可能的。因为任何刚刚出现的新事物,对大家总是新的、还不习惯的。它在使很多人感到新鲜、生动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总会使一些人感到别扭。
既然原来的那些,是他们完全习惯了的感觉着非常自然的东西,今天忽然冒出一个异乎寻常的新事物来,又怎会不感到一点别扭呢?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那些为他们所习惯的东西,早已使很多人感到非常的别扭了。在我们的社会舞台上,工农兵早在扮演着真正的主角,但在京剧舞台上,工农兵的形象,长时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社会上的新气象万万千千,京剧场里却还是那古香古色。对这种反常的现象,很多人不是早就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了吗?而他们不但不感到有一点儿别扭,还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道理本来很简单。不独京剧,任何事情也都会是:不革不兴、不舍不取、不破不立。既然叫作现代戏,对于传统的东西,就必须作点必要的革、舍、破;也必须作些新的兴、取、立。如果不是存心不许现代人物走进京剧舞台,就应该容许和支持这种符合时代需要的变革。至于传统中那些真正好的有用的东西,严肃的改革者们是会千方百计地加以继承和发扬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中,许多好的剧目的出现,不正是一面改革、一面继承和发扬的结果吗?当有人感到别扭的时候,多这么想一想,不也就可以多少感到自然一些了吗?
对于新事物,由看不惯到看得惯,要有一个感情上从别扭到自然的变化过程。只要对它采取热烈支持的态度,再加上多看、多接触、多理解它,逐渐就会变得自然起来。所以,那些对京剧现代戏感到别扭的人应该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思想落后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如果真是这样,还是起来随着形势前进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