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京剧现代戏随感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再谈观摩 学习 提高
葛杰
参加观摩演出的各地京剧团,自己演戏给别人看,也看别人演的戏。看了免不了要比,要议论你的长处或者我的短处。
许多剧团的武生演员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之后,都赞不绝口,说这是运用京戏传统的武打来表现现代生活的一个好的榜样,既创造性地表演了京剧武打的高超技巧,又紧密地结合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民战士敢于胜利、不畏困难的崇高精神,两者和谐统一,看来一点也不牵强。有的同志兴奋地说:武打在演现代戏中大有用武之地。表示要很好地向山东京剧团学习。
别人的长处,只要自己虚心些,不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总是容易发现的,发现了就虚心地学,这是正确的态度。
别人的短处也是容易发现的,对待别人的短处又该如何呢?是认真地研究,从中吸取教益呢?还是评头论足,评论一番了事呢?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但能发现人之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还能从研究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中,得到有益的教训,避免犯同样的毛病。其实,有的缺点别人有,自己又何尝没有,研究别人缺点产生的原因,对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大有好处。例如,看了别人演的戏,觉得有的唱词还比较生硬,缺乏文学色彩和生活气息,那么也就可以看一看自己的戏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这样就可以对症下药,得到改进和提高了。
以上是论别人的长短。如果别人来论自己的长短,又该如何对待呢?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总离不开虚心二字。道己之长,不骄傲,精益求精;道己之短,诚恳接受,力求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京剧现代戏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6版()
专栏:剧评

海防线上的一场斗争
缪俊杰
海政文工团演出的话剧《海防线上》(林荫梧、朱祖贻、单文编剧)以我国东南沿海军民歼灭美蒋武装特务的英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我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的强大威力,有力地说明敌人的任何窜犯大陆的阴谋诡计,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海防线上》有着较为复杂曲折的情节,它不仅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而且透过这些奇巧的情节给观众以教育,可以唤起我们的阶级感情;可以帮助我们擦亮眼睛、提高革命的警惕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当前阶级斗争的尖锐性与复杂性;大大增强我们保卫祖国的信心。
巧姑作为一个民兵连长,在戏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落星湾的男劳动力都已出海,她所领导的女民兵肩负着保卫海防的重任,是站在阶级斗争最前列的骨干;另一方面,偏于搞生产,对阶级斗争麻痹大意的渔业大队长劳永志是她的丈夫。这样,她不仅经常处在对敌斗争的冲突之中,而且也经常生活在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的漩涡之中。她的那种战士性格就是在这纵横交错的斗争中,逐渐鲜明丰满起来的。巧姑的性格体现了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化了的劳动人民和民兵的英雄本色。
巧姑领导的女民兵是一支充满着革命朝气的“红色娘子军”。舞台上塑造了彩妹子、秋娘、鳗儿这些人物,她们虽然年有长幼,个性不同,然而,都有“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奇志,都有一副高昂雄壮的飒爽英姿。正是这些民兵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在一起,组成了一道钢铁长城。假如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胆敢侵犯我们,那么他们都将在这道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老渔民龙大在全剧中着墨虽然不多,却留给人们强烈的印象。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贫苦渔民,在旧社会受苦最深,所以对新社会爱得最切。他信赖党和政府,有很强的革命责任感。第六场描写他与逃亡渔霸过天九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机智,丰富了这个老渔民的性格。
《海防线上》虽然是以写敌我斗争为主的戏,但里面也穿插着人民内部矛盾的描写。渔业大队长劳永志代表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和平环境里滋长了轻敌麻痹思想和单纯的生产观点,解除了思想上的武装,于是一再强调“一寸光阴一寸金”,硬要女民兵出海捕鱼,在严重的对敌斗争面前变得迟钝,认不清风向。作品通过劳永志的教训向观众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就是在和平环境里,还要不要继续保持革命警惕性,还要不要“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还要不要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分析一切人一切事物的问题。这样,就使作品的主题具有更深广的意义。
(附图片)
海防战士李小宝说:“不许动!老大夫,再动,我给你扎这个针。”


第6版()
专栏:

战士挥笔画战士
——看公安部队业余美术作品展览
毛烽
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政治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筹委会,在北海公园画舫斋联合举办了《公安部队业余美术作品展览》,共展出一百二十四件作品。作者全部是人民公安部队的干部和战士,其中绝大部分是战士的作品。也许有人想:既然作者是战士,又是业余创作,这样的展览会能有什么看头?其实不然,这个展览会丰富多彩,很值得一看。
从这个展览会的许多作品可以看出,作者们都是以充沛的政治热情,描绘他们自己的生活与斗争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也很新鲜。四个第一、三八作风、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等等这些重大题材,都是战士们描绘的主要内容。公安部队执行的各种任务如守卫铁道、桥梁、涵洞,边防巡逻,支援公社,生产劳动等等更是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整个展览充分地显示了公安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紧跟中央,紧跟军委,密切地配合部队中心任务的鲜明方向,表现了人民公安战士崇高的精神面貌。
正因为作品的作者,是部队的干部和战士,他们亲身参加了各种火热的斗争生活,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创造出来的形象,往往也具有着感人的力量。例如《一个小分队》和《将军》的作者徐华令同志,他是一个五好战士,他在这两幅画里表现的就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从《一个小分队》中我们可以看出战士们如何抓紧练兵的空隙时间,如饥如渴,争分夺秒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动人情景;从《将军》这幅画中,我们又可看到部队官兵亲密无间的阶级感情。《天天练》的作者宋春和同志,也是一个五好战士,他在这幅画中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连队攀登楼房、苦练硬功的动人事迹。这种描绘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切身的感受,可以说是许多作品共同的特色。这些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了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
从这个展览会的许多作品,还可以看出广大的业余美术工作者,在表现现实斗争生活方面总是力求做到“快、活、好”。他们大胆创新,部队需要什么他们就画什么,战士喜爱什么他们就创作什么。他们为了这些,付出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克服了种种困难。许多同志练习绘画的时候,既没有画板,更没有画室。处在边远地区的同志甚至连颜料和纸、笔都很难买到,他们就以大地作纸,树枝作笔,抓紧执勤和训练的空隙,日夜苦练。有一个驻守在拔海四千多米高山上执勤的边防战士,为了进行木刻创作,不惧空气稀薄,克服呼吸困难,上山寻找适合的木料,自己动手伐木、运料、刨制木板。不少同志为了画好一幅画,不断征求战友的意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改,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展览会中的许多作品就是这样诞生的。
坚持毛泽东文艺方向,密切结合部队任务,热爱生活,从火热的斗争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苦练基本功,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就是这次展览会的展品取得很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6版()
专栏:

一个小分队(套色木刻)
战士徐华令


第6版()
专栏:剧场内外

为了演好现代戏
萧凝 文 苗地 画
来北京参加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的一部分剧团,住在解放军机关的一些招待所里。部队的同志像迎接亲人一样来接待各剧团的同志。为了让剧团的同志们吃好、住好,生活舒适方便,他们把本部门所属单位最好的炊事员调来,给剧团的同志做饭;为了适应南方同志的口味,特意派了代表到老正兴饭馆学习烹调技术;有的机关还抽调了一批干部、战士(其中好多是五好战士)来做接待工作;组织医护人员专门照管大家的健康;知道剧团的同志演出期间要排戏,马上把自己用的礼堂让出来给剧团使用。……
这几天来,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不断在剧团的同志中间争相传颂:
一天晚上散戏后回到住处,好些人发现换下的脏衣服不见了,再一看,衣服已经洗得干干净净放在自己的柜子里、枕边。
“准是服务员洗的,可不能再让服务员给我们洗衣服了。”人们设法把脏衣服藏在不显眼的地方,但这样也逃不过服务员的眼睛。第二天,第三天,脏衣服还是被一件件搜索出来,洗干净。
有个演员头天住下,第二天早上,年轻的女军医便满脸笑容来到他身边,拿出血压计替他量血压,询问他的病情。这位演员好生奇怪,还没见过面呢,她怎么就知道我血压偏高了?哪里知道,还在他们来到之前,医生已经从剧团工作人员那里,把所有人的健康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待大家来到之后,便不断地来探望。
有人随便问服务员哪里有卖《北京晚报》的,过不多会儿,一张《北京晚报》就送到他的手里。报纸是服务员特意告了假,到离招待所不近的街上买来的。
一件又一件“小事”激动着剧团同志们的心,人们在纷纷议论:“部队同志的风格就是高!”
做接待工作的同志却说:“怎么能这样说呢?剧团的同志演戏,我们为大家做点服务工作,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演好现代戏,使京剧艺术能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苏红桥
张奉堂
大巴山刺破天!
山中去来,
爬不尽坡坡坎坎;
水上无桥,
七十二道河湾脚不干!
人民听说红军来,
就把路修宽;
架座长桥卧江面,
红军过桥红了天!
童子团员,
五星镶帽沿。
走过苏红桥,
去延河饮马,
过太行扬鞭,
会师大江南,
百战百胜不离鞍!
而今转向农业,
再来苏红桥上看:
桥下水,
桥上天,
汽车奔跑云浪间!
红军色不变,
寄语大巴山:
二次长征又出发,
苏红桥上是起点!


第6版()
专栏:文化街头

新编京剧不必墨守旧韵
林兮
传统京剧押韵虽然用的是十三辙,可是在实际合辙押韵上,却跟普通话的北京语音有以下的不同:
(一)把eng韵里好些字的韵母eng,ing,一律念成en,in,归入en韵(人辰辙)。例如:《空城计》里“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正[zhèng],城[chéng],景[jǐng]”被唱成zhèn(振),chén(陈),jǐn(锦)。“景”和下句的“纷”算一辙。
(二)把一些照普通话不属于一七辙的字归入一七辙,像“猪[zhu],出[chu],书[shu],如[ru]”念成zhü,chü,shü,rü(接近居、区、虚、愚的音);把“非[fei],微[wei]念成fi,vi。又把一七辙里一部分韵母是·i(日)的念成ii(衣),像知[zhi],池[chi],世[shi],日[ri],念成zhii,chii,shii,rii。“知”也有念zhei的。
(三)把ê韵(?斜辙)的一些字念成ai韵,归入怀来辙。例如:把“街[jie],界[jie],鞋[xie]”念成jiai,xiai。还有一些念成o韵,归入梭坡辙,例如“学[xue]、岳[ye]”念成xio,io(接近“效”、“吆”的音)。
(四)把e·o韵(梭坡辙)的一些字念成ê韵,例如者[zhe],车[che],蛇[she],热[re],说[shuo]念成zhê,chê,shê,rê,shuê。“说话”念唱得像“靴话”。
据《京剧字韵》一书来统计,由于这些不同而影响到的汉字约七百三十多个。一九三五年音韵学家罗常培等就曾经提倡京剧按北京音押韵。解放后,一九五六年京剧演员李少春等又提出逐步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引起了一番讨论。这次戏曲革新的讨论中,马彦祥、袁世海等又提出打破上口字的旧传统,改用京音念唱的问题。现在,有些京剧如《芦荡火种》《千万不要忘记》等已经用京音来唱了。那么新编的京剧戏词,特别是反映现代生活的戏词,在编写的时候就把上述那些不合普通话诗韵的“上口字”统统改掉,一律按照北京音来唱念,岂不更好。如果把人辰辙里韵母是eng、ing的字归入中东辙,把其他字按北京音各归各辙;这样作,不是会让演员更容易用京音唱好,听众更容易听清听懂,京剧现代戏在音韵和谐上不也更前进了一步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