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董必武副主席接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三日讯 董必武副主席今天下午接见以团长铃木信、副团长斋藤千为首的前日本松川事件被告访华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伍云甫,副秘书长彭炎。(附图片)
董必武副主席和铃木信团长握手。右第一人是斋藤千副团长。
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第3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锡兰客人
新华社三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中午接见了由锡兰自由党妇女组织副主席塔玛拉·伊兰加拉特尼夫人率领的锡兰自由党妇女组织代表团全体成员,同她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以后,陈毅副总理和夫人设宴招待锡兰朋友。
在座的有周恩来总理夫人和曹孟君等。
锡兰驻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沈里维勒拉也在座。(附图片)
陈毅副总理和以塔玛拉·伊兰加拉特尼夫人(左五)为首的锡兰自由党妇女组织代表团合影。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第3版()
专栏:

谢胡主席接见我农业专家我专家
带去周总理赠阿尔巴尼亚政府的一批礼品
新华社地拉那二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四月二十九日接见了两名中国农业专家:昆明植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张敖罗和广州市农业技师邵道。他们从中国运送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赠送给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批礼品盆景和茶花。
接见时在座的有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瓦西里·纳塔奈利等人。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也在座。


第3版()
专栏:

阿中友协举行庆祝“五一”晚会招待我专家
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四月二十九日晚在地拉那歌剧和芭蕾舞剧院举行盛大的阿中友好晚会,招待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专家和其他中国人员。
出席晚会的有阿尔巴尼亚外交部长什图拉,地拉那大学校长伊利,农学院院长塔什科,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席特雷斯卡,文教部副部长米特罗约尔基,阿中友协副主席杜马,以及地拉那各界人士。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和大使馆人员、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专家、中阿轮船公司中方人员和中国留阿学生出席了晚会。正在阿尔巴尼亚访问的由交通部副部长于眉率领的中国交通部代表团也出席了晚会。
朝鲜工会代表团应邀出席了晚会。
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在晚会上表演了精采的节目。


第3版()
专栏:

野坂主席等祝贺我展览会取得成就
日本观众看见了新中国建设的英雄姿态
张化东团长举行招待会庆祝我展览会在东京胜利闭幕
据新华社东京一日电 日本许多著名人士一日发表谈话,祝贺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在东京举行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野坂参三说,这次展览会使日本广大观众看见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姿态,并接触到中国大跃进的气息。
他指出,中国展览会的成功,对要求日中友好、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和争取恢复日中邦交的广大日本人民来说,是个很大鼓舞,而对于日本国内外反动势力来说,则是他们失败的又一个证明。野坂参三预祝中国展览会继续在大阪举行时,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日中友好协会理事长宫崎世民说,这次展览会使广大日本人民更加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他表示要为恢复日中邦交而继续努力。
日本和平委员会会长平野义太郎说,通过参观中国展览会,“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雄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在争取独立、和平与民主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是日本人民最可靠的战友。”
日中贸易促进会理事长铃木一雄指出,这次展览会的胜利展出显示着日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团结和友谊。
社会党顾问原彪说,展览会的成功使日本人民进一步确信,日中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定能实现。
著名评论家龟井胜一郎说,中国展览会给日本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强。
据新华社东京一日电 中国经济贸易展览团团长张化东今天下午在晴海展览会场举行盛大招待会,庆祝中国经济贸易展览会胜利闭幕。
展览会协力会会长、前日本首相石桥湛山和日本各界著名人士出席了招待会。宾主一千余人共祝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
张化东在招待会上致词指出,“这次在东京举行的展览会,在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发展经济贸易往来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他并且表示相信,不久就要在大阪举办的中国展览会将进一步获得更大的成就。
石桥湛山致词说:期望日中贸易发展的日本实业家,通过展览会看到中国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了发展贸易的可能性。八十万观众亲身了解了中国的伟大建设,人人惊叹和赞扬中国的发展,认为有必要增进日中友好。
石桥最后说:日中友好和日中贸易在发展中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越是有困难,越需要加强日中友好。希望日中友好的伟大事业更加发展。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中国通航加强两国友好联系
卡拉奇市政委员会和巴国际航空公司经理分别欢迎我访巴人员
新华社卡拉奇一日电 中国广东省副省长曾生,今天在卡拉奇市政委员会在卡拉奇为中国访问人员举行的招待会上说,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新建立的航空线,不仅将加强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友好联系、经济和文化交流,而且将对亚洲和非洲国家之间以及亚非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国际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由曾生率领的中国访问人员是应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邀请乘这家公司从上海到卡拉奇的开航客机到巴基斯坦进行访问的。
曾生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新的航空联系,是友谊与和平的联系。他说,它将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卡拉奇市政委员会副主席哈菲兹·哈比布拉在致欢迎词时说,巴中两国在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通过最近的航空联系的加强,现在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航空联系的加强,将为两国带来很多好处,并将促进维护亚非团结的运动和对国际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在谈到最近中国总理周恩来对巴基斯坦的访问时,哈比布拉对这次访问的成功表示赞赏。他说,这次访问大大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今天晚上为中国访问人员举行了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有:巴基斯坦民航局局长达斯空军准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机航经理恩维·加马尔和各界著名人士。
据新华社卡拉奇一日电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经理恩维·加马尔四月三十日晚在这里为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张西三率领的中国访问巴基斯坦人员举行宴会。
曾生和张西三一日上午在这里还拜会了巴基斯坦民航局局长达斯空军准将和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经理恩维·加马尔。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中国访问巴基斯坦人员今天还参观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附属的维修车间、训练学校和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客人在参观时受到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


第3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巴基斯坦等六国记者
新华社三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了巴基斯坦、英国、法国、瑞士、西德、意大利等六个国家的记者,他们是乘中巴航线开航机前来中国访问的。陈毅副总理在接见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被接见的外国记者共有三十九名。
接见时在场的有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章文晋,新闻司副司长秦加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沈图。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努尔汗空军准将也在场。


第3版()
专栏:

欢迎在京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朋友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协举行酒会
新华社三日讯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今天下午举行酒会,欢迎在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朋友。
出席酒会的印度尼西亚朋友中有:新兴力量运动会联合会主席、印度尼西亚体育部部长马拉迪和夫人,国家科学研究部部长苏佐诺·朱涅·普斯波内戈罗和夫人,印度尼西亚党第二主席维尔多约和夫人,印度尼西亚党第一主席维诺托的夫人,民主统一工会主席卡米尔,中央职工会主席团委员苏比安多,科学家协会中央理事兼书记处总书记苏哈里约,穆斯林工会第二书记阿拉塔斯,中央职工会检查委员会主席鲁迪多,政府职工组织中央合作会议代表马尔戈诺·翁戈,植物学家马德·塔曼,以及正在北京访问的其他印度尼西亚朋友。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和夫人应邀出席了酒会。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协副会长萨空了和马拉迪在酒会上先后讲话。萨空了说,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在一天比一天深厚和发展,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也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一胜利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马拉迪说,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斗争中,一直是肩并肩前进的战友。他说,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合作力量是世界上的伟大力量,我们要继续发展这种力量来粉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今天同印度尼西亚朋友一起欢聚的,有丁西林、武衡、吴有训、荣高棠、黄中、潘振武、钟庆发、沈兹九等各有关方面人士。


第3版()
专栏:

陈翰笙欢宴印度尼西亚客人
新华社三日讯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翰笙今晚设宴,热烈欢迎印度尼西亚党第二主席维尔多约和夫人及印度尼西亚党第一主席维诺托的夫人。
在洋溢着亲切友好气氛的宴会上,陈翰笙讲话。他热情地赞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他说,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马来西亚的斗争。我们认为,你们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你们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
维尔多约在讲话中说,我们在中国就好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到处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印度尼西亚人民友好的情意。他说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深厚情谊,是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强有力的力量。让我们团结再团结,这样,就可以打败所有的敌人。
宴会上,充满了友谊的歌声。宾主纵情歌唱中国、印度尼西亚的歌曲。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巴伦·苏达迪沙斯特拉和夫人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出席宴会的有钟庆发、李恕、吴茂荪、张彤、王明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第3版()
专栏:

巴基斯坦客人
离京去南方访问
据新华社三日讯 以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努尔汗空军准将为首的、随开航机来访的客人,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杭州等地参观访问,然后回国。


第3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两位工会代表到京
新华社三日讯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平民主义统一工会代表阿西金和印度尼西亚工会联合会代表莫·托希尔·艾芬迪,今天下午乘飞机到北京。到机场欢迎的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狄子才。


第3版()
专栏:

保驻华使馆感谢北京各界吊唁加涅夫逝世
新华社二日讯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加涅夫逝世后,北京市各界曾前往保加利亚驻华使馆吊唁。
为此,保加利亚驻华使馆三等秘书阿列克西耶夫访问了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并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全文如下: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谨向前来使馆吊唁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吉米特尔·加涅夫逝世的北京各界、机关、企业、学校的代表表示深切的感谢。”


第3版()
专栏:

梅益欢宴马里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三日讯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今晚举行宴会,欢送以帕帕·阿卜杜勒·西为首的马里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出席宴会的有首都新闻界负责人周新武、石少华、常芝青、穆欣、毕纪隆等。
马里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特尼曼·特拉奥雷和正在北京的中国驻马里大使赖亚力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3版()
专栏:

捷政府贸易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讯 由捷克斯洛伐克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米·霍努塞克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贸易代表团,四月二十七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等。
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纳法梯奥等也到机场送行。


第3版()
专栏:卡拉奇通讯

在友谊的航线上
李红 朱敏信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直达民用航空线已在四月二十九日正式开航。
在开航的这一天,以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曾生同志为首的一批中国人士,应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邀请,乘坐开航时飞来的巴基斯坦客机前往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这架巴基斯坦的飞机载来了以努尔汗空军准将为首的巴基斯坦一批友好使者以后,接着又载着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飞回巴基斯坦。
四月二十九日,数以千计的上海人民带着五彩缤纷的花束,齐集在新扩建的虹桥机场,热烈地庆祝中巴航线正式开航。虹桥机场已修建起新的停机坪和长达三千二百米的跑道,装置了现代化的通讯和导航设备,可以使各种新型客机在各种条件下迅速起飞和降落。
我们乘坐的那架巴基斯坦飞机在当天下午六时多自上海起飞,中途在广州机场上休息一个多小时后,又在一万二千米的高空继续飞行。飞机越过云贵高原,沿着喀喇昆仑山麓向西南方向前进。
气温随着飞机的前进而不断上升,机舱内友谊气氛也更加热烈。服务员说广东话。广播用英语和华语。用餐时,服务员除了给刀叉等用具外,还为每个中国旅客准备了一双筷子,照顾得很周到。不少服务员一谈起中巴友谊就眉飞色舞,精神焕发。搬运工人诺尔·穆罕默德说,他这次能在这条新开辟的中巴航线上服务,感到无限光荣。刚离开学校不久就到这架飞机上工作的女服务员瓦卡·汗,热情而又羞怯地用极简单的话表达了她在这条航线上工作的心情。她说:“一开始工作就能在这条航线上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有着熟练驾驶技术的领航员贝格,骄傲地回忆着不久前他曾在周恩来总理去巴基斯坦访问时乘坐的飞机上服务的情况。谈到中巴航线开航时,他认为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他应尽的义务。他表示:要了解中国,而且还要把妻子带到中国住一个时期。他们的话,反映巴基斯坦人民的愿望——要和中国友好,要了解中国。
飞机到达东巴基斯坦的首府达卡时,正是北京时间午夜一点多钟,但热情的巴基斯坦人民还成群结队地等候在机场来欢迎我们。“中国—巴基斯坦,因达巴得(万岁)!”响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他们向我们赠送花环、花束,频频挥手表示欢迎。
我们在北京时间早晨六点整(当地时间三点钟)到达卡拉奇。在这个飞行的终点站,我们再次受到热情的欢迎。巴基斯坦人民再次赠送用茉莉花编成的花环。茉莉花香扑鼻,友好的问候声不绝于耳。
我们从上海到卡拉奇,航程一万二千华里,只花了十二个小时,其中包括三个小时的休息。这条航线的开辟大大缩短了中巴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我们相信,这对促进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以及进一步增进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将起愈益重要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五月三日,刘少奇主席接见新兴力量运动会联合会主席、印度尼西亚体育部部长马拉迪(前左四)和夫人(前左六)以及随同马拉迪部长来我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贵宾。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3版()
专栏:

五月三日,刘少奇主席接见印度尼西亚科学代表团团长、印度尼西亚国家科学研究部部长苏佐诺·朱涅·普斯波内戈罗(前左五)和夫人(前左七)等印度尼西亚贵宾。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3版()
专栏:

五月三日,肯尼亚内政部长奥廷加率领的肯尼亚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时,受到陈毅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