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还要深入钻进去
干部在生产队蹲下来,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但是,光是蹲下来不够,还要钻进去。
江西日报列举了下述事实:新干县板埠公社党委书记姚六生,在板埠大队第三生产队蹲点劳动,发现这个队的肥料与增产要求不适应。他问干部怎么办?干部说,肥源不足,再无办法。是不是真的无肥可积了呢?姚六生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到厕所、柴间、灰屋实地查看,发现社员家里有肥。他找贫、下中农社员开座谈会,到社员家里去和大家谈心,进行爱国、爱社教育。结果,社员们积极地把家肥交售给生产队。
短文就此议论说,干部在生产队蹲下来不是目的,目的是做好工作。要想做好工作,就得像姚六生一样,不光蹲下来劳动,还要钻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干部在生产队蹲下来,看到生产、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现象,只能算是入了门;如果只是入了门,而不钻进去,那你就是天天参加生产,日有所见,也发现不了问题,更抓不到问题的本质,因而也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光蹲下来不行,非要钻进去不可。钻进去,就是要钻到实践中去,从中抓活思想,抓活事例,进行研究,抓住本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哪个岗位为主
企业基层干部有两个工作岗位,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现场。这两个岗位哪个为主?应当以现场为主。为什么?因为企业的一切技术经济计划指标的制定,其依据都来自生产实际,并都要返回生产现场,由工人群众来完成。因此,生产现场究竟有些什么问题,呆在办公室里,或者单听下面汇报是不易摸准摸透的。这样,问题就很难解决得好,主意也难出在点子上。
《山西日报》五月二十三日报道太原化学工业公司氮肥厂硝铵车间干部实行上岗制度的收获,并发表短评说,这是一个好办法。它不仅同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把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和深入以后干些什么用制度定了下来。硝铵车间干部所以能够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发现和解决几百个生产管理上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干部多了一个工作岗位——生产岗位。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重要的一课
学习和使用兄弟民族语言,这是在兄弟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的重要一课。内蒙古达茂联合旗百灵庙日用百货门市部的汉族售货员,学会用蒙古语言接待牧民顾客,受到牧民欢迎,就是生动的例证。
《内蒙古日报》就此议论说,牧区汉族商业干部,学习和使用蒙语,既是群众观点问题,又是关系提高服务质量的大事。牧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牧民,营业人员只有学会和积极地使用当地民族语言,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才能及时了解情况,有效地改进工作和开展业务。否则,语言不通,接触都有困难,又如何能做好工作,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要呢?因此,牧区汉族商业干部一定要学好蒙语这一课。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涵洞位置的教训
真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在多数人方面,要重视多数人的意见,也要注意倾听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才有利于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不注意这一点,只听一面之词,调查研究就会产生片面性,不能得出正确认识。
这是《解放军报》“怎样避免调查过程中的主观片面性”专栏中一文的结论。文章的作者是从下述的实践中得出这个结论的。
作者写道:一天,铁路上的施工单位来电话,说一个涵洞的位置需要移动,要我作决定。我想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立刻就到现场听取大家的意见。大家都说原来工程师设计的涵洞位置,对高压线有影响。我就重新选了一个位置,再征求大家意见。当时在场的人员,都表示同意,并且讲了新位置的许多优点,这样就定了下来。可是,后来我深思一下,觉得自己的调查还不全面,因为原设计的位置为什么选在那里,原由还没有弄清楚。因此,又向一位修铁路的老工人请教。老工人的回答很简单:“节约经费呗!那位置比你现在选的位置要省一半的工程和材料,做得好也不一定影响高压线。”这给我很大启发。仔细研究一下,果然不错,因此,我又说服大家,恢复了原设计方案。


第2版()
专栏:

北京玻璃厂科室人员切实学先进提高思想改进工作
企业管理首先从便利生产出发
原料送到现场,节约时间;技术带到现场,解决关键;计划立足现场,更加落实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北京玻璃厂的发料人员现在走出办公室,把原料材料送到了现场。各车间工人不必再来排队领料了。
工程技术人员把技术送到了现场,同工人一起研究解决生产技术关键问题。
计划人员也到现场尝到了甜头,编制计划比过去更切合实际。
科室人员主动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新气象,是北京玻璃厂科室人员学习了先进企业的经验之后出现的。
以往,这个厂的科室人员很少考虑生产上的方便,每星期规定一三五发料,二四六不发料,上午发料,下午不发料。每次发料,各车间派来领料的工人满院跑,到仓库还得排队,领一次料要经过好几道手续;生产上临时需要领什么料,就更不方便了,科室人员在讨论学习先进企业经验的时候说:前方打仗,后方送弹药,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却把它颠倒过来了。
他们说,考虑管理工作,首先应当考虑怎样方便生产、怎样调动车间工人的积极性,一切为了生产第一线打胜仗。这样一找差距,一挖根子,大家思想震动很大,纷纷自觉要求改进工作。随后经过讨论、调查研究和试点,采取了不少的改革措施。
这个厂管物资的人员开始从“看堆”中解脱出来,改变了过去只是坐着登账、发料的做法,每天一早,他们就推着车子,把生产上需用的各种辅助料、油料、零星部件、包装箱以及文具纸张等等,送到车间、工段和小组。全厂送料半天就送完了,剩下半天时间他们可以专心登账,整理仓库,准备第二天要送的料。
计划工作也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原来的做法是由生产科人员在办公室编制计划草案,交给车间讨论。有时车间认为计划草案不切实际,就打回来,生产科认为车间太保守,这样来回反复几次才能定案。现在不同了,这次编制第二季度计划,生产科的计划人员主动深入车间,首先向工人讲清楚完成生产任务的意义,接着同车间干部、工人一道讨论,一道编制,一次就编出草案,然后由厂部根据国家计划平衡审批。这样,各车间对待编制计划工作都很认真,计划更加落实,手续更加简便。
厂部的工程技术人员过去下车间很少主动征求工人意见。最近,他们研究一号炉长期熔化不正常的问题,就改变作风,蹲到炉子边去,同工人一道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先后测量出几千个数据,分析熔化不正常的原因,再交给工人讨论。工人认真提了意见。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分析,半个月内就把原因找到了。现在对症下药,经过试验,这个炉子的生产开始正常,还节约了百分之二十的燃料。


第2版()
专栏: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
夏思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就是要把思想工作做到要害处。
田间,是生产第一线的最前线,一年几次生产战役的胜负,收成的高低,在这里见分晓。春耕春播,田间管理,夏收夏种,秋收秋翻,等等,在这些要害时刻要害处,做好田间思想工作,关系十分重大。有这样两个生产队同时收割庄稼,一个队对社员作了防灾保收教育,虽然碰上连阴雨,却没有受到损失;另一个队忽视了思想工作,庄稼散放在田头山脚,在连阴雨中损失不小。这个对比,说明做不做田间思想工作,利害分明!
无时无地不需要做思想工作,这是因为无时无地不存在矛盾,不存在斗争。而在要害时刻要害处,尤其需要做这种击中要害的思想工作。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就是要把思想工作做到细微处。
田间,生产活动既集中,又具体。翻一犁土,插一蔸秧,撒一把肥,锄一株草,割一捆麦,这些农活谁干得多少、好坏、勤懒,众目所睹,事事分明,可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时候,针对一人一事做思想工作,解决一人一事的具体问题,便于进细入微,深入人心。插水稻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插得稀?必须找到他们的思想病根。为什么有的社员出工不积极?必须解开他们思想深处的奥秘。探明各种人的各种思想细微处,就有根据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就是要把思想工作做到苗头上。
田间,往往萌发大量的各种思想苗头,有的是好苗头,有的是坏苗头,要及早重视这些思想苗头,扶植好苗头,铲除坏苗头。出现好人好事,马上在田间表扬;发生缺点错误,马上在田间纠正。抓思想苗头,及时扶植好苗头,或者及时铲除坏苗头,易收“立竿见影”之效。先进的思想不及时扶植,犹如出土新苗,可能自生自灭;落后的思想不及时铲除,犹如谷中野稗,日久蔓延繁殖,再锄费功。而田间,正是抓思想苗头的场所。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就是要干部深入田间,在同群众一起劳动中,把思想工作做到要害处、细微处、苗头上。
把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好处何止这些。许多地方的干部已经在不断实践,体验。建议更多的干部亲自到田间去实践,去体验。


第2版()
专栏:

上海又演出四出京剧现代戏
这四出反映农业渔业商业战线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短小精悍的戏各有艺术特色
新华社上海电 上海观众在前些日子欣赏了歌颂解放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以后,最近又看到了反映农业、渔业、商业战线上群众生活和斗争的四出短小精悍的京剧现代戏。这四出各有艺术特色的小戏由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戏曲学校联合演出,其中《战海浪》重武功;《送肥记》重做功;《审椅子》和《柜台》以唱为主。
著名京剧演员李玉茹、童芷苓、言少朋、张少楼、沈金波、李多芬等和一些青年演员分别在这四出戏中担任主角。他们对运用传统程式表现现实生活,作了认真的琢磨和探索。
观众赞扬李玉茹在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审椅子》中,比较成功地扮演了机智勇敢的女生产队长何金花。李玉茹在表演审定是谁偷椅子的几场戏中,交错运用“二簧”和“西皮”等曲调,表示出何金花对地主分子的怀疑、仇恨和对贫农的阶级友爱等不同的思想感情。李玉茹在洗炼的动作中,还特别注意用她所擅长的眼功来刻划何金花警惕敌人、关怀同志等复杂的思想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童芷苓在《送肥记》中,扮演一个勤劳爽直但有点自私的农村妇女——钱二嫂。她根据在农村生活的体会,认真分析人物,扬弃了花旦的一些不适用的传统动作,借鉴多种旦角和话剧的表演,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把钱二嫂的思想转变演得比较自然。
表现新中国渔轮职工在惊涛骇浪中抢救落水渔民的《战海浪》,是上海京剧院演员和剧作者到海上深入生活以后创作的。他们在这次重演时,总结了多次的演出经验,把撒网、拉网、铲鱼等反映劳动生活的舞蹈,演得既有生活真实感,又比较优美动人。
第一次演现代题材京戏的言少朋和张少楼在《柜台》中,扮演了勤勤恳恳的老年商业工作者和他的老伴。他们为了演好这出戏,曾去商店站柜台。他们对唱腔的推陈出新和利用现代汉语的音韵等,也都做了新的尝试。


第2版()
专栏:

战斗的越南南方人民用血和火写成的书
《南方来信》引起我国文学界极大重视
首都作家举行座谈会,一致称赞这部作品的巨大革命意义和高度文学价值。越南大使馆参赞黄北出席并讲了话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越南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南方来信》引起我国文学界极大重视和热烈的反应。为了把这本由越南南方人民的血和火写成的激动人心的书,推荐给我国广大的读者,首都作家今天下午举行座谈,一致称赞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巨大革命意义和高度文学价值。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黄北也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并且发了言。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主持座谈会。他说,这本书里的每一封信都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对中国读者起着很大的教育作用;对世界上正在进行反帝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人民是很大的鼓舞。信中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所犯下的野蛮罪行,对一意为美帝国主义涂脂抹粉的现代修正主义是有力的打击。这里所有的写信人不是作家,但他们把切身所经历的斗争,真实而生动地叙述出来,充满了革命的战斗情绪和无产阶级的人情,使这部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邵荃麟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越南南方的革命形势,并谈到这本书所显示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引用书中一句诗“青山长在、革命永存,美好的生活在明天”来说明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他说,这种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是由于坚信人民力量的不可战胜和认识到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只有相信人民力量的人才能懂得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道理。现代修正主义者背叛了人民,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因此不可能理解越南南方人民辉煌的胜利,也不能理解这本书的思想性。
曾去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过友好访问的作家和诗人张光年、李季、袁鹰等先后发言,称赞这本书使他们看到越南南方人民英勇无比的革命斗争。
张光年说,这本书中每一封信震撼着每一个中国读者的心。使人读了热泪夺眶而出——这是悲愤的泪、崇敬的泪、喜悦的泪。张光年说,胡志明主席把中越友谊比喻为唇齿相依。正因为这样,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这本《南方来信》的巨大的时代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我们像收信人一样地珍视它。我以为,除了帝国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以外,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理解它。他说,这是一本惊心动魄的好书,它使革命人民看了感激涕零而又扬眉吐气。
诗人臧克家以激动的言辞赞扬《南方来信》是“一本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斗争必然胜利的保证书”。他说:“这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必须说它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对于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量。我读了三遍,每次合上书来,心好久好久不能平静。自己仿佛置身在越南南方,和千千万万越南南方的人民共同战斗,感受着他们的忧祸、悲愤和胜利的欢乐。”他说,经历过数十年革命战斗的中国人民以深厚的战斗情谊阅读这一封封来信,感到分外亲切、激动。
作家陈其通说,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信集,它是越南南方人民用自己的仇恨和欢乐,用英勇的战斗和辉煌的胜利,编织而成的壮丽诗篇。他说,这本书使我们看到,越南南方人民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对待武装的敌人必须用人民的武装和它进行坚决的顽强的斗争。和平幸福的生活必须用斗争来争取。
中越友协副会长孙晓村说,《南方来信》向全世界人民指出一条真理,那就是在人类历史上,永久起作用的是人民的力量,一切反动力量只能暂时起作用,最后必定以灭亡而告终。
越南驻华大使馆参赞黄北在作家们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南方来信》说明了越南南方人民正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美帝国主义不仅狼狈不堪,而且已走上一条崩溃的道路。他说,南方人民这一斗争事实说明,即使是一个世界上的弱小民族,只要团结一致,敢于斗争,敢于革命,敢于胜利,就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粉碎现代修正主义为美帝国主义的辩护,从而实现我们国土的统一。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还有曹靖华、马铁丁、邹荻帆等。
今天的座谈会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越南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参加座谈会的作家、诗人及有关人士共三十多人。(附图片)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在座谈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陈之平摄


第2版()
专栏:

满足我国广大读者需要
《南方来信》中文本重排印行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越南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本《南方来信》,受到我国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本书最近由作家出版社重排印行。
《南方来信》收集了二十二封生活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血腥统治下的越南南方人民写给北方亲人们的信。这些信有力地控诉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滔天罪行,也充分表达了战斗在反帝斗争最前线的越南南方人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豪迈的革命气概,以及他们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作家出版社重排的《南方来信》,共收照片十一帧。
这本书,将从二十八日起由各地书店先后发行。


第2版()
专栏:

西藏农奴社会留下的大批孤儿
在政府和社会关怀下幸福生活
据新华社拉萨二十六日电 西藏农奴社会遗留下的大批孤儿,在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下生活得十分幸福。
民主改革后,拉萨街头就再也看不到与狗争食的藏族流浪儿了。人民政府收容了他们,并且多数进了政府举办的学校学习,有的还被送到内地学习专业技术,许多学龄前儿童,也由政府和一些居民收养起来。所有孤儿在学校都享受公费,他们的衣食也都由国家供给。
在政府的关怀和老师的帮助下,孤儿们正健康地成长。拉萨市第三小学的三十名孤儿中,有十五人是少先队员,许多人被评为“三好学生”。拉萨中学一些孤儿的成绩也较好。在故事片《农奴》中扮演男主角强巴的童年的演员小旺堆,民主改革前是拉萨街头的一个流浪儿,经常露宿在墙角和狗群中。现在他的表演才能受到重视,并且已被送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
在拉萨工厂、企业、机关里,也有一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孤儿正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十九岁的孤儿巴桑,正在一个汽车修配厂里当学徒工。在罗布林卡的青年园艺工人中,有十个是过去连林园大门都不能进的孤儿,他们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已学会对一些花卉果木的培育管理技术。


第2版()
专栏:

七千多名佤族儿童进了小学
入学所需费用由国家供给
据新华社昆明电 聚居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佤族目前已有七千多名儿童进了小学,这个数字比一九五二年的二百多人增长三十四倍。佤族的中学生也有了二百多人,还有十一名大学生。
佤族人民在解放前由于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长期处在结绳、刻木记事的状态,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人甚至没有基本数字的概念。解放以来,国家在佤族聚居区大力兴办小学和民族中学。现在这些地区乡乡有小学,县县有中学。
国家为佤族儿童入学创造了许多方便条件。佤族儿童入学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国家供给。根据佤族人民的意愿,国家为佤族人民创造了以佤语为基础的佤文,编译出版了佤文的小学教科书和通俗读物。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和北京三个出版社
出版大量蒙古文少年儿童读物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二十七日电 内蒙古和北京的三个出版社几年来用蒙古文编印了三百种少年儿童读物,发行总数达一百万册。内蒙古自治区的有关部门每年还为各地蒙古族中小学学生提供一百万册左右的蒙古文教科书。
许多蒙古族作家、诗人、编辑参加了儿童文学创作活动。熟悉牧民情况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乌兰巴干、其木德道尔吉,以草原生活、民族团结为主题,写出了深受蒙古族孩子欢迎的小说。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同其他诗人合作,完成了一部刻划社会主义时代少数民族少年儿童新的精神面貌的诗集《时代的花朵》。
在已出版的蒙古文儿童读物中,有一批是从民间收集起来的蒙古族童谣、童话、故事、谜语等。
用蒙古文出版的儿童杂志《花蕾》,自一九五七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一百多期。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第2版()
专栏:

少先队员听五好战士讲故事 许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