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学术研究

编辑部的话
本报《学术研究》专刊已经同读者见面了。我们热烈地期待着学术界的同志、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和广大读者积极支持,踊跃投稿,参加讨论,对本刊提出批评和意见。
为了办好这个专刊,我们将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开展学术上的认真研究和自由讨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过去,本报对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注意不够,也很少参与学术界有不同意见的问题的讨论,对于一些稿件选用与否,也处理得不很恰当。这些缺点都是必须努力改正的。
今后本刊将鼓励认真踏实的研究,鼓励自由探讨,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分清是非。我们希望这会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各个领域中的运用和发展。
我们欢迎有关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学艺术等等方面的理论、学术文章。我们还希望各个学术机关和学术报刊编辑部向我们推荐好文章,以便刊登或转载。
我们愿意同广大作者和读者一起,为办好《学术研究》而共同努力。


第5版()
专栏:学术研究

一分为二
——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学习《矛盾论》的一得
陈浚
“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
——《矛盾论》

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我们要学会用这种观点去思索去工作,才能摆脱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根据对立统一的规律,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这不是任何人主观臆测造出来的,而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人类社会的一部历史,从脱离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了现在,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社会总是一分为二,奴隶同奴隶主、农民同地主、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在一个社会里,互相斗争着。直到爆发革命以前,这种斗争都是处在量变的状态中。一旦爆发革命,一个阶级推翻了另一个阶级,这就产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社会制度。这一个新的社会,又一分为二,出现了新的对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多少次存亡绝续的演变,到了现在。这种一分为二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是不是终止了呢?现实作了否定的回答。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统一,大团结。但是,新中国这个新的统一体,还是一分为二,有着互相矛盾着的方面,既有人民内部矛盾,也有敌我矛盾。被推翻了的反动统治阶级勾结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总是想同无产阶级进行较量,企图复辟。在新中国的十四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充满着这种性质的阶级斗争。举其大者,有一九五二年的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反对了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有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揭露和批判了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复辟的阴谋。有一九六三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针对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势力新的进攻,反对了投机倒把、贪污、官僚主义,反对了分散主义。这一运动,对于打击新旧资产阶级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对于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和无产阶级专政,对于巩固集体经济、发展生产,都有极其重大的作用。这三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都是社会主义力量同资本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残余在经济战线上、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的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时高时低,有起有伏,将会继续到最后消灭阶级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
是不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了阶级,就会出现一个“和谐一致”的、没有斗争的世界了呢?不会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仍然有矛盾。那时候,社会上虽则将没有阶级之分,但是,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绝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十全十美的“圣人”,仍将有先进部分和落后部分之分。那时的矛盾和斗争,不同于阶级社会的,将是换了矛盾的性质,变了斗争的形式。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文章中,早就指出:“历史跟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某种完美的,理想的状态中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至善的社会、至善的‘国家’,——这都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第三五九页)
从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到现在,一百多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是在不断一分为二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这些本来是统一的事物,都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一分为二,分为马克思主义者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相互斗争的两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国际工人运动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总是一分为二。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一分为二,有两个互相斗争着的矛盾的方面(如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而这两个矛盾的方面又互为依存、共居于一个统一体里(同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矛盾着的这两个方面,又对立,又统一,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旧社会过渡到新社会。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人类社会如此,自然界也如此。一切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联系而又互相斗争得到发展的。自然界中,大而至于宏观世界里一切星系星体的形成和消失,小而至于微观世界里原子的变化,都无一例外。人从胎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和死的斗争过程,新细胞代替旧细胞的新陈代谢的发展过程。一旦新陈代谢停止,生命也就结束。即是一例。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规律,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就表现为思想斗争。自古以来,哲学史上就有唯物论同唯心论的斗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符合于客观的正确思想和不符合于客观的错误思想的斗争。思想领域里对立统一的斗争,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将继续发生。
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盾。第一国际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领导下,就曾经反对了巴枯宁派的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已发生过三次大论战,即:列宁同第二国际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修正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大论战;斯大林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大论战,以及同这次论战交织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同志同“左”倾冒险主义者和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大论战;第三次就是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大论战。
在我们的时代里,无产阶级要用自己的世界观去改造世界,资产阶级要用资产阶级世界观去改造世界。在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是思想改造问题。思想改造,是一个无止境的斗争过程。
革命胜利了是好事,但是,如果一个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因而居功自傲起来,忘掉了一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忘掉了还有更加伟大的世界革命的任务要去完成,那么,他就会不愿意再过艰苦朴素的生活,贪图享受,追求高官厚禄,安于养尊处优,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不纠正,让它发展下去,就会引起蜕化变质,使一个革命者堕落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分子。
思想斗争,还表现在先进和落后的斗争。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有迟早,有深浅;工作态度不同:有积极,有消极;工作作风不同:有紧张的,有缓慢的,因而在行动上就会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彼此之间发生各种矛盾。但是,这些矛盾的不同方面,又都不是凝固的,不变的,可能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落后的可能变为先进的,也可能变为更落后的;先进的可能变为落后的,也可能变为更先进的。这一切的转变,都由每个人、每个单位内在的对立面的斗争和外在的条件的相互影响而定。忘我地劳动,积极工作,本来是使人进步的因素。但是,工作做出了成绩,受到了表扬,如果只看到自己成绩的一面,就会骄傲自满起来;不警惕,让它发展下去,就会故步自封。这样,使人进步的因素就会转化为使人落后的因素。
因之,人们需要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自然界、社会和思想发展的规律性,不断发现自己不正确的思想和习惯,努力加强学习和修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改造,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觉悟,培养革命的品质,改进革命的方法,去积极参预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是完全对立的。
形而上学认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形而上学用静止的、孤立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永远不变的,彼此无关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辩证法认为,一必分为二,而一分为二的两个矛盾方面,又必然有一个是主要的,它决定事物的性质。这矛盾的两个侧面,互相对立而又联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也就是说,二又合为一,旧的两个矛盾的方面经过斗争,变为新的事物。这新的事物又一分为二,发生新的矛盾,新的斗争。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发展中、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因素引起的。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内因,是根据,而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变化的外因,是条件。
一切反动派,害怕真理,害怕矛盾,害怕社会发展的规律,竭力宣传形而上学,“天不变,道亦不变”,借以迷惑人心,掩盖事物的真相,竭力阻挠社会变革,维持其反动统治。中世纪的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倡导了太阳系学说,打破了教会神学上帝创造宇宙的胡说,他们就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科学的共产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提出了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来消灭资本主义罪恶制度的学说。所以从它一诞生,就遭到欧洲一切旧势力的围攻。直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的“自由世界”里,共产党仍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到残暴的镇压和迫害。资产阶级御用的学者们,力图发明种种形而上学的新学说,来抵制马克思列宁主义,借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现代修正主义者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也在大肆散布形而上学的毒素,以阶级斗争熄灭论、阶级斗争调和论来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以所谓“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谬论,来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他们由自己不革命,进到不准别人革命,反对革命。
一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家,相信真理,坚持真理,承认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怕揭露矛盾,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因之,敢于揭示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由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只会失去自己颈上的锁链,因而具有最彻底的革命精神,大无畏的气概,所以独有无产阶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才能够最彻底地懂得辩证法,并且运用辩证法去看世界,去观察事物(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党务的、思想的)和处理问题,不断革命,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
不同于形而上学,辩证法告诉我们,观察一切事物要有两点论:既看到统一的一面,又看到斗争的一面;既看到光明的一面,又看到黑暗的一面;既看到进步的一面,又看到落后的一面;既看到有利的条件,也看到不利的条件;既看到成绩,也看到缺点。两点论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片面性,并且据以决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不同于形而上学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两个方面,引起事物的发展。这两个方面,总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它决定事物的性质。这两个方面,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是进步的一面继续压倒落后的一面,就是落后的一面压倒进步的一面。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因之,我们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重视主观条件。只有如此,才能依据客观条件,确定方针和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新生力量,反对落后势力;扩大促进发展的因素,克服阻碍进步的因素;发扬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来解决矛盾,推进事物的前进。
不同于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永无变化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好事是无止境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因之,我们必须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对事情不能作出简单的绝对化的结论;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要善于学习,从实践中来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不同于形而上学为腐朽没落的势力服务,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新生的事物和旧事物的斗争中,在真理和谬误的斗争中,新生的力量和真理,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是小的,弱的,孤立的,遭到压制的。新生事物和真理,都是在旧势力的围攻和迫害中,经过斗争,逐渐站立起来,发展和壮大的。因之,为了真理,为了除旧布新,就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不怕暂时的孤立,不怕咒骂,不怕暂时的挫折。新生的力量是任何反动势力压抑不住、消灭不了的,真理终将获胜。
学习事物本来的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锻炼和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

学为的用,我们要在自觉地学习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中,来掌握一分为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方法。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去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就会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矛盾的,不仅有敌我矛盾,还有种种人民内部矛盾。
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有阶级斗争,还有敌我矛盾,我们就不会麻痹大意,警觉地防止资产阶级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的进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提高觉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把革命进行到底。阶级斗争是长期的,是复杂的。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警告全党,谨防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打倒。党内的整风运动,群众中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都是为的从根本上堵塞修正主义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到达伟大的共产主义目的地。
我们敢于承认和揭示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常有不同意见发生。这些意见不同,是由于认识的早、晚、深、浅有所不同,这些,都属于是非问题,不是敌我的对抗性矛盾。因此,我们可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充分展开民主讨论,借以分清是非。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除了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以外,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必要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步骤,来解决这些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孤立敌人,击破敌人的一切阴谋,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去考虑工作,就能够从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中解脱出来。有了成绩,有了优点,能够看出还有缺点和弱点同时并存着。只要注意了,不骄傲,不自满,就能够发扬积极因素,消灭缺点,防止错误,继续前进,把工作做得更好。否则,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只愿听好话,不愿听批评。实际上,就是否认事物的对立统一、对立斗争、对立着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于是,恰恰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由先进变成落后。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能够把坏事变成好事。失败了,善于接受教训,吸取经验,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之母,而不是在遭到失败之后,灰心丧气,逃跑投降。碰到困难,既能承认困难,又能分析困难,同困难作斗争。这样,困难将会激发我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这样,我们就能经过一番努力,既战胜困难,又锻炼自己,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样,我们也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唉声叹气,把自己交给命运之神。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国际工人运动总是要一分为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要全力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不能拿原则做买卖。我们就不会被修正主义的叫骂所吓倒,看破现代修正主义也不过是只纸老虎。我们充满信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坚决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真团结而斗争到底。我们坚信,经过这一场世界规模的大论战,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将会大大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必将更加发扬光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作斗争,我们就能够看出敌人的矛盾。不管敌人暂时还多么貌似强大,可以看出它不是铁板一块,可以看出它的外强中干,从而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利用敌人的矛盾和弱点,孤立敌人,削弱敌人,转弱为强,最后打倒敌人。
总之,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就是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通过斗争去解决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可以使我们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求我们根据事物内在的规律,去考察问题,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做好工作;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无往而不利。
《矛盾论》是学习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基础课。尤其是《矛盾论》中关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节,就对立统一法则的对立的统一、对立的斗争以及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作了集中的论述。我们要从《矛盾论》中学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指导各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毛泽东选集》中有许多文章,讲明了这个道理,总结了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等等,都是毛泽东同志为制定正确的革命战略策略,在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思想各个方面工作中,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典范。党中央指出,具备一分为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应当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普通常识。事实上,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也是同我们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提高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的自觉性。


第5版()
专栏: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一处译文
郭作
在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援引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文)中的如下一段话:
“他们(指处于斗争的第一阶段的无产阶级——郭)攻击的对象不仅是资产
阶级的生产关系,并且是生产工具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
社一九五八年出版,第四七四页)。于是,援引者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认为,无产阶级在他们斗争的第一阶段是自发的,而他们这种斗争是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的。
从《共产党宣言》中译文的原话来看,援引者的理解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关于这一段话,中译文同英文版中的原文颇有出入。《共产党宣言》英文版的原话是这样的:
“They direct their attacks not against the bourgeois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but against the instru-ments of production themselves;……”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一卷,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社一九五八年英文版,第四一页)译文应为:
“他们攻击的对象不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工具
本身”(着重点是我加的——郭)。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中文版的“译后记”,《共产党宣言》中译文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中译文的基础上校订的。而后者则是按照德文由俄文转译来的。由此可见,关于上面所说的这一段话,《共产党宣言》中译文是依据的德文版原文,而德文版原文则不同于英文版原文。
到底无产阶级在他们斗争的第一阶段,是不是以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为攻击对象呢?这个问题需要解决。考虑到《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是经恩格斯在一八八八年作了校订的,如果能把英文版中这段话加注在中文版正文下面,那就会便于读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北京座谈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动向
最近,北京市经济学会经济学说史组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着重讨论了资产阶级宏观动态经济学的晚近发展。
大家指出,资产阶级宏观动态经济学的晚近发展可以“经济成长论”为代表。当前几乎所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都在妄谈所谓“经济成长论”或“增长论”,编制出形形色色的“经济成长模型”。当前资产阶级的“经济成长学说”及“经济成长模型”,主要有下面三个特点。
第一,把所谓经济的成长和经济的周期波动“结合”起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危机,过去往往是用外部的偶然的因素如太阳出现黑点、天灾、革命等等来解释,现在则企图从经济的内部,从投资和产量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他们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成长的主要组成部分,波动有如上升的阶梯。他们声称,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方面是增长,而波动则是次要的现象。
第二,在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时,他们不仅强调“有效需求”方面,而且愈来愈多地强调“总供给”方面。他们宣称,在凯恩斯的时代,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接近于实现“充分就业”,因此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不在于总需求方面,而在于总供给方面,亦即资源方面了。因之,也就产生了资源的配置问题。
第三,强调技术的因素。按照他们的说法,最初,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以后,资本积累成为最重要的因素;而现在,技术进步已经跃而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了。因之,有必要在成长模型中把技术因素单独列出来,从参数改为变量。
大家指出,当前资产阶级“经济成长论”之所以如此泛滥,充分地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经济成长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加紧对内剥削、对外扩张和反对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
首先,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企图用“经济成长论”来鼓吹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借以掩盖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加深。他们宣传资本主义经济能够不断地稳定地增长,但失业现象不严重,甚至在某些国家还“超过”了充分就业;尽管危机次数比较频繁,但波动的幅度变小,已不会再有三十年代那样的大危机了。他们还用“经济成长模型”为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提供理论根据,宣称资本主义经济也可以实行“计划化”和“有组织”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却日益借助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这就使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渐趋接近,促成二者的“调和”。
其次,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企图用“成长论”来为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辩护。他们宣称,“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不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在于“生产要素”配合不合理,即人口太多,“资本”太少。他们说“不发达国家”一方面有大量的隐蔽失业人口,另一方面却又存在开工不足的现象。这是由于缺乏资本和技术管理力量所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接受“发达国家”的“援助”。
最后,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还企图用“成长论”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他们替社会主义国家编制了很多“模型”,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存在经济波动。他们还诬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增长是靠强迫劳动、强迫储蓄来实现的。
(何叶)


第5版()
专栏:

从十三经的字数想到的
知非
汉儒把儒家的古典著作(《易》、《诗》、《书》、《礼记》、《春秋》)称为五经,唐朝扩为九经(增加《仪礼》、《周礼》、《公羊传》、《穀梁传》四种),至宋朝始有十三经之名(又增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四种)。古人常说稚年入学,皓首穷经,就好像十三经是一辈子也读不完似的。其实十三经并没有多少篇幅,总共约仅六十三万二千一百四十七字。
十三经内容很广,文字精炼。它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如《左传》以不到二十万字的卷册,就记述了“二百四十二年行事”(公元前七二二至公元前四八一年)。又如《诗经》采集了当时十五国的国风(歌谣),而其字数不到四万。
清初陈弘谋在《养正遗规补编》中曾作过具体的统计:“今取六经以字计之,《孝经》一千九百三字;《论语》一万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周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诗(经)》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其他四经,计《仪礼》约五万七千一百一十四字;《公羊传》约四万四千三百零二字;《穀梁传》约四万零九百二十七字;《尔雅》约一万零八百零九字。以上四经,共约十五万三千一百五十二字。
关于《十三经》的字数,因为古今版本不同,注疏家、校勘家又有衍文和佚文的增损,所以很难获得一个确实的数字。如清朝翁元圻注《困学纪闻》,每引宋朝郑耕老对于各经的计算数字,虽差距不多,但究不能一致。如对《孟子》一书,他引赵岐的说法是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又引《经义考》陈士元的说法是三万五千四百一十字。他的结论是,“赵盖误算也”。翁元圻所举的数字,尝为学者所引用,实际只能说大致不差。
总的说来,十三经的字数并不算多,而所包含的内容则十分丰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研究,怎样把学术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炼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