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植树造林 质量第一
全国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扎扎实实
不少地区把造林和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结合起来
新华社讯 入春以来各地开展的扎扎实实的群众性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已经获得显著成效。目前这一活动正在从南到北地发展。
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现在已近尾声。据广东、广西等南方九个省(区)有关部门反映,今年这些地区的春季植树造林规模之大、质量之好,都是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到三月中旬造林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四川、云南、湖北等省今春植树造林面积都超过了解放以来任何一年,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进度较快的广东、湖南、四川、福建、贵州、江西等省已经超额或接近完成了全年的植树造林计划。
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的造林活动,正在发展。从城市到乡村,从山区到平原,每天都有大批社员、工人、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和学生,背苗提锹,四出栽树。河南、安徽等省今春造林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季节较晚的东北和内蒙古等地,正加紧为春季植树造林进行准备工作。
今春各地在造林工作中,都注意了有重点地进行。不少地区都把植树造林作为建设和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一项重大措施。浙江省在粮棉主要产区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奉(化)等地的丘陵山区,结合治山治水,今春已经造林四十多万亩。河北省今春强调造林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围绕根治海河,集中力量,在西部海河上游的太行山区,开始营造水源涵养林;并在南部平原沙区栽下了大量防沙林。陕西、山西等省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结合水土保持工作,今年的植树造林规模大大超过往年。历年来风沙灾害严重的豫东和豫北等地,今春在黄河故道和黄泛区补植和新造了八条大型防护林,总长达二千六百多华里。
各地还营造了大面积连片用材林和大量的经济林,进一步加强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基地建设。广东省各国营农场今春栽植的二十多万亩树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大面积连片的用材林。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的建瓯县,为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今春经过十多天的突击,新造生长迅速的杉木林三万多亩。油桐、油茶重点产区的四川、湖南、江西等省都因地制宜地栽种了大量油桐和油茶等经济林木。四川省到三月上旬已栽种油桐树四亿多株,是全省有史以来栽种油桐最多的一年。浙江省今春新造幼林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油桐和油茶林。
不少地区在植树造林中特别注意提高质量,并对新造幼林及时加强保护和抚育管理。四川各地提出“十年树木,质量第一”。许多地区还规定出具体的质量要求,并及时组织检查评比,对已造好的幼林逐段逐片检查验收。湖南、浙江等省的许多地方,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建立了大批“样板林”、“试验山”。湖南省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带动下,全省有十四万名干部(包括二百多名地、县委书记)建立了三千三百多处试验山,今春已造林三万多亩。贵州各地为巩固造林成果,提高造林成活率,大部分地区都作到了造一片,管一片,造一山,管一山,随造随管,今春以来全省有十五万多个生产队在春季造林时建立和健全了护林组织和护林制度。遵义、赤水、习水、余庆四县,为加强保护新造幼林,今春新增设了三千六百多名看山员。


第3版()
专栏:

桉树长得快
一年高如牛,两年高上楼,三年平檐头
浙江省平阳县城西公社一九五九年种的一批桉树已经成材,有的树身高十七八米,胸径像小脸盆那么粗,材质坚韧,可以做栋梁、造农具、当电线杆子。每亩材积达二十多立米。今春他们又种了一万多株。
据浙江日报讯 浙江平阳县城西公社今年春季种下桉树一万多株。
从一九五九年春以来,这个公社就先后在山上、路旁、溪边试种桉树。这些桉树长得很快,真是“一年高如牛,两年高上楼,三年平檐头。”试种的第一批树苗,如今有的树身高达十七八米,胸径像小脸盆一般粗,已经可以砍来做栋梁、造农具、当电线杆子了。粗粗估算了一下,一亩山的材积已达二十多立方米。桉树长得这样快,社员们都很高兴。大家说,种桉树有三个好处,三个有利。三个好处是:生长迅速,收益好;材质坚韧,木质好;叶子常绿,美化家乡好。三个有利是:出材快,对国家有利;受益快,对集体有利;枝条多,烧柴多,对社员有利。
今年公社决定集体栽种桉树三千亩,明年再种四千亩。这批桉树成材后,每十五株取材一个立方米算,以一亩栽三百株,一亩就可以取材二十个立方米,七千亩就可以取材十四万个立方米。


第3版()
专栏:资料

桉树
桉树是一种优良的速生用材,通常十年即可成材采伐。
桉树材质纹理较为细密,具有硬重、坚韧、耐腐的特点,可用作铁路枕木、桥梁、造船、机具装备配件、电杆、矿柱、造农具、做家具等等。木材干馏后,可以得到木焦油、树脂、碳酸钾、醋酸、木醇、丙醇和各种涂料,供给化学工业上应用。叶子蒸馏后,可得到“桉叶油”,可用于制药工业、化妆品工业。桉叶油是琥珀、松脂、橡胶和染料的溶剂,可用来制漆、擦地板油、胶水、蜡、安息香树脂和黄色素树脂,改善和固定化妆品如肥皂、香水、牙膏等的香气。叶子和树皮中含有各种单宁,是提炼栲胶的重要原料,可用来染渔网和其他用途。树皮可用来造粗纸及特种布匹。
桉树根深、干直,树姿美,树冠浓郁,四季常绿,主根深入地下可达两米以上,树干高大,不仅能含蓄水份、保持水土、增强农田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稳定丰产,起护路、护岸和延长水库寿命的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叶子会分泌出一种芳香油,芳香油氧化时产生过氧化氢,使空气清洁,并可驱除蚊虫,是风景区、疗养区和居民区理想的绿化树种。
桉树种类很多,世界较为暖和的地区都已广泛引种。我国引种的桉树已达四十多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
桉树性喜肥沃、深厚、湿润,林地的选择一般应以“四旁”、土层深厚的山谷、缓坡为宜。土质粘重、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的地区,不宜种植。
(附图片)
右图:浙江平阳县山门林场一九五七年营造的桉树,已高达十六点六七米,胸径二十三厘米,五岁的儿童双手还抱不拢。 孔晨摄(浙江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思想政治工作好 干部社员心连心
周家桥大队群众意气风发,工作活跃,连年增产
据新华社天津一日电 遵化县团瓢庄公社周家桥大队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干部和社员意气风发,苦干实干,同心合力搞生产。全大队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去年亩产量由一九五九年的二百八十六斤增长到六百二十一斤,成了河北省高产红旗之一。
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玉灿和其他干部,平日都很重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他们时刻关心群众,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帮助群众,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把这桩事情看成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不论哪个社员生了病,他们都要亲自去慰问,帮助病人解决困难。独身老社员徐老三病了,缺人照顾,张玉灿便为他请医取药,天天去看他,干部们轮流去服侍。徐老三病好以后,逢人便说:“共产党又把我救活啦!”党支部副书记、生产大队长张玉彬没有房屋住,想盖房屋。可是,头一年,他把备好的木料让给贫农社员孙宝印去盖房子;第二年,又把木料让给急需修房屋的贫农社员张玉延。直到去年,全大队绝大部分社员住上了瓦房,张玉彬自己才盖起了新房屋。
周家桥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张玉灿和其他干部在生活上克己对社员,又是劳动上的带头人,农活上的好把式,他们在社员中有着高度的威信。支部书记张玉灿一九五九年到先进单位“留学”、向劳动模范请教时,发现自己缺少整体观念。于是,在党的会议上他对自己的缺点作了多次检查,后来又在社员大会上检查了好几次。许多社员听了他的检查,都感动得流泪,说:“玉灿,你不要检查了,咱们抱成一团儿干吧!”
这个支部帮助一些人解决思想问题,做得既热情又细致。每当他们要帮助一个人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都要在支部会上分析研究好几次。他们采取每个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都包一个人、带一个人、帮一个人的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人的心坎上。
周家桥党支部善于用“抓一点红”的方法,帮助一些青年改造思想,只要他们在一件小事情上有良好的表现,支部就进行表扬,同时指出缺点,鼓励他们努力改正。这样做的结果,过去贪玩偷懒的人,爱打个人“经济小算盘”的人,现在都转变过来了。像过去整天上山听鸟叫、捉小鸟、外号叫做“鸟迷”的张进锁,现在变成了队里的一名积肥能手,他正在同父亲展开劳动竞赛,争取当“五好”社员。
周家桥这个小村庄,只有一百三十二户,七百多口人,有粮食作物田八百六十亩。过去土质差,产量低,人民生活很穷。这几年,周家桥人顽强地进行着一场改造自然的斗争。他们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把沙地里的沙子拉到洼地里,又把洼地里的土拉到沙地里。他们坚持常年积肥,千方百计开辟肥源,每年每亩施肥五千斤到七八千斤。最近四年来,大队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每亩达到六百斤以上,养猪业也大大发展,社员家家户户有余粮,在信用合作社有存款,全村人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道路。


第3版()
专栏: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委举行大会
表彰白维鹏舍身救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根据白维鹏生前申请,中共河北省委决定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追授他为“模范生产队长”;把他生前领导的生产队命名为“白维鹏生产队”;在他牺牲的井前建造纪念碑。
据新华社天津二日电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于三月三十一日在天津市举行表彰白维鹏烈士事迹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河北省和天津市各界代表共一万多人。北沙口大队党支部书记和白维鹏烈士的父亲白绍武也出席了大会。
白维鹏是河北省蠡县辛兴公社北沙口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今年一月十日夜里,他为了抢救病危的女社员窦秀兰的生命,冒着风雪去请医生。在回村途中,因天黑、风雪又大,难以辨认道路,医生崔铁林失足落井。白维鹏奋不顾身跳入井中,抢救医生,不幸牺牲。
大会上,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张承先讲了话。他说:白维鹏舍身救人的共产主义风格与高贵品质,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光辉榜样。白维鹏的生平事迹感人至深。他一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在生产斗争中,干劲充沛;在作风上勤劳朴素,廉洁奉公,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和社员的关系上表现了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张承先号召全省农村人民公社和机关、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广泛开展学习白维鹏事迹的活动,大力改进各项工作;他号召全省广大干部和人民学习白维鹏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在大会上,中共保定地委副书记、保定专员公署专员杨培生介绍了白维鹏烈士的生平事迹。中共河北省委候补书记王路明宣读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表彰和学习白维鹏烈士事迹的决定。根据白维鹏生前的申请,中共河北省委决定追认白维鹏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授白维鹏为“模范生产队长”的称号;命名白维鹏生前领导的生产队为“白维鹏生产队”;在白维鹏牺牲的井前建造纪念碑。


第3版()
专栏:

红十字会会员助人为乐
成为卫生部门开展群众卫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各地许多红十字会会员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急救护理、预防疾病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等方面给群众办了很多好事,成为卫生部门开展群众卫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近年以来,各地涌现出大批先进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先进会员,他们常常在群众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时,挺身而出,助人为乐,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许多红十字会会员还在协助医院抢救危重病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的手被机器轧断时,红十字会会员、生产组长倪国祥立即紧握住王存柏的断肢上端,高举断臂,从事故发生到去医院途中,一直没有放下,使王存柏避免了失血过多;红十字会会员、女工林培芳不顾一天的工作疲劳,在医院通宵达旦,细心护理。他们运用了平时学到的急救护理知识,对王存柏断手再植的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芜湖市纺织器材厂的工人、红十字会会员张英男,努力学习卫生救护知识,积极参加群众卫生救护工作,处处关心别人,事事帮助别人,直到为了抢救两名落水少年,光荣地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上海市的居民、红十字会会员徐澄女,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为了热心照顾一个邻居老太太治病,给老太太端茶送水,洗衣烧饭,并且代替做老太太在街道上担任的工作,收入仍归老太太,自己不取分文报酬。北京市的一个红十字卫生站站长、五十三岁的家庭妇女王亚清看见一位老太太掉到护城河里,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立即跳下河去抢救,并且不顾自己水淋淋的一身,陪送老太太去医院,一直等到老太太被抢救过来。宁波市的红十字会会员林世棠,在台风侵袭时同其他会员一起,到水深及腰的危险房屋中抢救居民,并且为受灾群众安顿住处,治伤护理,自己受寒得病,发烧到三十九度,还念念不忘地询问受灾群众的情况。汕头市红十字卫生队的队员,从着火的房子里救人脱险,护送重伤人员去医院。天津市的红十字会会员在一九六三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发生水灾时期,组织救护组,展开防汛抗洪的支前、宣传、慰问、救护等活动,不辞辛苦地照顾产妇,护理病人,受到群众的爱戴。为表扬他们这些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中国红十字会最近对各地有突出成绩的基层单位和会员,颁发了奖状和奖章。
中国红十字会最近还在北京召开一九六四年工作会议。在国内工作方面,会议号召各地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解放军,提高阶级觉悟,练好卫生救护方面的基本功,开展思想好、工作好、学习好、团结好、卫生好的“五好”会员的评比竞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首次人工饲养繁殖的大熊猫幼仔
今起在北京动物园展出
本报讯 北京动物园首次繁殖成功的大熊猫幼仔,将于三日移入熊猫馆东兽室正式展出。
这只大熊猫幼仔,是去年九月九日出生的。一个多月前,幼熊猫离开了母兽,开始过独立生活。
这只名为“明明”的幼熊猫,是个活泼可爱、顽皮好玩的小家伙,它爱翻跟斗、爱爬树,当管理人员叫它的名字时,它就一摇一摆地走去,亲昵地倚在管理人员的身边。当它吃完饲料后,就像母兽一样,用前爪捧起饲料盆,伸着脖子把盆边舐个精光。
(附图片)
目前,“明明”的体重已有十四公斤多了。“明明”和它的妈妈
敖恩洪摄


第3版()
专栏:

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第二次解放”
长期危害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健康、阻碍民族繁荣的疟疾现在已被控制。当地黎族苗族人民把这件事称为“第二次解放”。解放前,这里居住的黎族苗族人民长期过着半原始状态的贫困落后生活,每年夏秋两季疟 疾蔓延,全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要病倒,无数的人被疟疾夺去生命,对当地农业生产破坏极大。
解放后,自治州还成立了疟疾防治研究站。一九五八年,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抗疟工作,普查了居民健康状况,对患者免费治疗。目前居民中疟疾发病率已经从解放前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百分之三以下。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乌审旗控制消灭牲畜疫病
解放前牲畜疫病流行的内蒙古乌审旗,已经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了各种牲畜疫病。一九二九年一次大病灾,这个旗的牲畜几乎死绝;可是上一个牧业年度,全旗因传染病死亡的牲畜只有三头。
乌审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一个纯牧业旗,由于气候干旱,雨量稀少,牧草生长不旺;还由于洼地上积存了许多污水,牲畜常饮,最易引起疫病流行。解放前的平常年份,牲畜因病灾死掉的总在三分之一左右。现在各人民公社依靠集体力量发展畜牧兽医事业,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了各种牲畜疫病。


第3版()
专栏:

西藏制成预防羊“尼古”病的疫苗
西藏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试制成功了一种预防羊只“尼古”病的疫苗。
羊只“尼古”病,初步确定为一种大肠杆菌病。这是西藏每年冬春两季容易流行的一种牲畜疫病,死亡率高,传染较快,病羊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最多只有十小时。
去年西藏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带着这种疫苗,在藏北草原上给五千二百多只羊进行了预防注射。当时正是发病时期,经过注射的羊只无一发病和死亡。有关部门认为,这种疫苗的试制成功,对进一步发展西藏高原的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突围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的几十万头牲畜,被五十年未见的大雪包围了,情况十分严重。当地各族牧民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艰苦奋斗,终于把牲畜转移到了安全地方。
新华社西宁一日电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的各族牧民,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战胜了特大风雪灾害,把被冰雪封锁的几十万头牲畜转移到安全地方。
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海西都兰、乌兰等县蒙古族和藏族聚居的地区,连续刮风降雪,最大的三场雪每次都积雪一尺左右,有的地方积雪厚达三尺。这是当地五十年来未见过的大雪。当时,草原被雪封盖,畜群被雪围困,情况十分严重。但是,组织起来的蒙古族和藏族牧民并没有惊慌失措。在茫茫风雪中,一群群牲畜按着公社、生产队的统一规划,向积雪较少、能吃上草的地方突围。社员们手执铁锨在牲畜前面铲开积雪,开辟道路前进。有些畜群暂时突不破大雪包围,社员们提出了“人在牲畜在”的口号,千方百计使牲畜少受冻饿。许多人拿出自己的粮食饲养病弱的牲畜,许多人用自己的被褥和皮袄给刚生下的幼畜御寒。
人民公社成立以来修建的畜圈、畜棚和储备的草料,大大增强了抗御风雪的力量。下雪以后,各公社又立即动用公积金为抗灾第一线的社员添置了皮衣、毡靴等防寒装备,让他们有较好的工作条件。
灾区的人们在困难的日子里充分表现了同舟共济的高尚风格。乌兰县的茶汉哈达和浩特茶汉两个公社同样遭到雪灾,茶汉哈达公社的社员看到本社灾情较轻,便主动让出一块草场给浩特茶汉公社的一万多头牲畜放牧。都兰县国营莫德尔羊场受灾很重,当职工们发现赛什腾公社有五群羊在附近被大雪围困时,就立即送去饲料,把这些同公社暂时失去联系的羊群统一经管起来。
风雪灾害发生后,都兰和乌兰两县的领导干部,都冒着大雪带领兽医人员进入雪封地区,组织群众抗灾保畜。当地驻军和各有关部门也出动了人员、汽车、畜力车,组成了几十支运输队,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往灾区抢运政府调拨的饲草、饲料和药品等抗灾物资,使病畜得到了治疗,弱畜得到了补饲。


第3版()
专栏:

英雄战胜“雪封山”
川藏公路工人吃大苦耐大劳打破多年“常规”保证公路畅通
新华社记者 赵家烈
川藏公路的养路工人和汽车驾驶员们,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吃大苦,耐大劳,今年第一次打破“雪封山”的常规,保证了川藏公路在“一二三(月),雪封山”季节一直畅通,使各种物资及时运往西藏。
自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川藏公路通车以来,这已经是第十个雪封山季节,过去到了这个季节,有时大风把成万立方米的雪涌到沿线十八座大山的山岭公路上,造成雪封山。散布在公路沿线的藏汉族养路工人们,挖冰铲雪,维护公路,但是每次雪封山总要三五天才能打开道路。今年,这里的风雪不比往年小,但公路没有被风雪堵塞过一天,始终畅通无阻。
记者最近到川藏运输线上访问,看到了沿线养路工人们同风雪搏斗的情景。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川藏公路线上一座高山——拔海近五千米的雀儿山上忽然狂风大作。正在山顶上挖冰铲雪的道班工人和推雪机手,根据经验,判断今年第三场封山大雪就要到来了。他们纷纷检查工具、机具和防寒装备,准备清除积雪。傍晚,大雪弥漫,几米以外看不见人,公路上的积雪一股劲地增高,还不到半夜就已经铺盖了一两米厚。山上的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多度。推雪机手何源泉、曾清云、陈绍先、王方文等,第二天一早就起来烧火烤车,两部推雪机出动了,机器的吼声震荡着山野。这时道班工人们也都拿着铁锹铁镐干起来。头天夜里降下的几万立方米雪,很快被工人们清除到路旁,堆成了一道很高的雪墙;山上山下几十公里路面上一道道的冰埂,也都被铲平了。这时,停下车来帮助铲雪的几十个汽车驾驶员,随即开动汽车向山顶驰去。
雀儿山上常年冰雪不断,年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度。战斗在这座山上的道班工人,有的已经坚守了十多年,多数已经经历了四五个寒冬。他们每年都要清除几十万立方米的冰雪,为保证公路畅通吃大苦,耐大劳,他们说:当年进藏人民解放军和修建川藏公路的工人们能够开辟出英雄的道路,今天我们就能够保证这条道路畅通。
在著名的二郎山上,记者遇到了人民解放军一个汽车连队的车队。那天,二郎山上大雾,结了冰的路面像镜子一样溜滑,可是汽车仍然平稳地向顶峰驶去。许多汽车车篷上写着这样豪迈的标语:“战胜风雪,藐视严寒,高原锻炼出硬功夫;小心驾驶,安全节约,戴上红花显真本领”。还有的写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郎冰雪起白烟,大渡桥横铁索坚,哪管折多(山)漫天雪,踏上雀儿(山)敢上天。”这个连队在一九六三年曾获得“四好”连队的称号,他们是一支在大风雪情况下能够“过得硬”、“开得动”的汽车连队。当车队到了雀儿山顶时,正巧遇上大风雪,雪厚冰滑,弯多路险,这时驾驶助手们下车拿三角木在车后支撑,把皮大衣脱下来垫在滑冰处,让汽车开上去。这样,车队终于顺利地到达了昌都。
在高原风雪运输线上,传颂着许许多多汽车驾驶员冒着风雪完成运输任务的动人事迹。今年一月雪封山季节刚开始的时候,昌都交通局的六部汽车到昌都以西的一条支线去执行运输任务,给那里藏族人民运去急需的茶叶、农具和生活用品。整个行程不过二百多公里,可是公路都在山上盘旋,两座大山比雀儿山还高,而且是去年新建的路线,还没来得及设立食宿站和道班。任务是艰巨的,但是驾驶员们表示坚决完成运输任务。在平常,这趟行程三天就能返回来,可是驾驶员们这次在途中同冰雪搏斗了半个月。他们在这两座山上,自己清除齐膝的积雪,一步一步地前进,有时第一辆车过去后就坍下雪方,后面的车辆前进不了,又得重新铲出路来。有时分不清山坡路面,车子开上去,不是陷在雪窝里,就是卡在路坎上,又得把车拉回正道来。就这样你拉我、我拉你地在莽莽雪山坎坷不平的公路上,一步一个困难地慢慢前进。在山上,前不靠村,后不着店,深夜寒气袭人,困了就在驾驶室里打个盹,饿了啃口大饼。大饼冻得像冰块一样硬,就自己烧火煮饭,但又因为这里地势高,饭煮不熟,只好吃半生饭。一个星期过去了,还在第一个山头上,车队派车送来了食品和救急材料,山下翻身藏族农民也来了几百人帮助扫雪开路,把车队迎下山去。有两个驾驶员冻病了,但这六部车还是安全地完成了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