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体会
中共辽宁省新民县兴隆店人民公社委员会书记 赵纯厚
一九六○年冬天,我读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当时,由于我对整个文章的精神实质没有领会,认为学习这篇文章是“班长”的事,和我这个“战士”关系不大,知道个大概就行了。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我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又重新学了这篇文章,对于帮助自己做好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下面就来谈谈我学习这篇文章的几点体会。
甘当小学生
一九六二年春天,县委派我到兴隆店公社来当党委书记。当时县委书记孟威同志对我说:“这次你到兴隆店人民公社工作,担子可不轻啊!县委相信你一定能把这个担子担起来。”我知道“担子不轻”和“相信”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
我刚到这个公社以后,对公社的地理情况、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情况、经济情况等,都很生疏,因此,在党委会讨论问题时没有话说。我想,书记不发言也不像话呀!但一琢磨,不行,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可是,哪有老是一言不发的“班长”呢?不说不行,要说,还不了解情况,真把我难住了。会后,我重新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毛主席说:“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自己一想,这不行,我是一个党委书记,什么事都得问别人,下面的同志会不会说自己的风凉话,这不影响自己的威信吗?可是,毛主席又告诉我们:“这不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而只会增加自己的威信”。这句语重心长的话,又鼓起了我的勇气,使我下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于是,我就和党委会的秘书一起,对公社所有的生产队,一个一个进行了调查,广泛接触干部和群众,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向他们请教,虚心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全社二十一个大队,一百一十个生产队都跑到了。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感性知识,初步熟悉了情况,也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事实证明,群众并没有因为我开始不了解情况而瞧不起我,相反,还认为我能听取他们的意见。
毛主席讲要“甘当小学生”。“甘当”,就是说要真心诚意地当小学生,尊重先生,向先生请教。如果以党委书记的身份下去了解情况,而不是以学生身份向先生请教,那是学不到真正的东西的。一九六二年我们公社农业生产丰收了,但一九六三年的生产会怎么样?心里没有底。于是走到哪里,我就问到哪里。有很多社员说:“咱们这地方要不涝,哪年也错不了。”当时我就琢磨:“不涝”的意思,就是说怕涝,怕涝就得治水。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群众的意见不就是要求解决排涝治水吗?我终于从“先生”那里找到了怎样增产的办法。不久,公社社长杜春华同志也向我谈了怎样治理内涝的问题。我们商量以后,把这个问题提请党委会讨论,并决定治涝。本着毛主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决定在党委领导下成立治水排涝小组,由社长杜春华挂帅,组织了几名当地有经验的治水排涝专家,分头到各个大队和生产队去征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制订了一个排涝治水方案。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党委又把这个方案交给群众讨论,群众又提出些意见。这时,党委又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了正式方案(共计五十九条大小排水沟,十五万立方米土方,五万个工日)。方案是作了,可是什么时候动工呢?在春播大忙以前动工,地又没解冻,太费人力;等解冻后动工,又正赶上春播大忙;过了春就是夏;挂锄以后再动工,又怕雨季以前不能完工。究竟怎么办?还是向干部和群众去请教。根据群众的意见,党委又召开了第四次会议,决定在春播接近尾声,夏锄还没来临的中间动工。开始预计十二天搞完,但是由于我们的方案和动工时间是由群众中来的,加上党委的组织工作对头,群众积极性很高,结果只用了六天时间,任务大的队也只用九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工程在内水极大的情况下,可以使全社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免于内涝灾害。一九六三年虽然内水不大,可是就六道岗子大队来说,原计划粮食总产量为四十万斤,如果没有这些排涝工程及时排除积水,全大队得减产二十多万斤;这回不但没减产,还增产二十五万斤。粮食总产量达到六十五万斤。
毛主席说:“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一九六三年又丰收了,今年怎么样?好多社员说:“这一下可到顶了。”我一听,这糟了,到顶了还怎么发展呢?当时,我没急于批评这种思想,因为有人有这个想法,你不让他说出来不好,思想问题没解决,行动就积极不起来;说了不听也不好,不听就抓不住问题。只有说出来,才能加以分析研究和想办法去解决。怎么解决呢?还是要向群众请教。我来到了新立屯大队,又访问了群众。他们说:“赵书记,这可到顶了!”我一听又是到顶,于是我就问:“今年生产还有什么缺点没有?”他们说:“苗还不足,有的地只出了对半苗。”我一听,心里有了底,如果是全苗的话,不是还可以增产二成吗?我又问:“还有什么缺点?”他们又说:“种子不好,粪肥还不足,只上了百分之六十。”我说:“这些不是潜力吗?”他们才恍然大悟地说:“啊呀!照你这么一说,我们还可以增产二成呢。”这样,我就用这个事实,向有增产到顶思想的人进行了说服教育。思想问题解决了,生产积极性也高了。
开好党委会
一九六三年发生春旱的时候,我们都很焦急;但我一想,哪能一点雨也不下呢!于是心里又得到了安慰。事过不久,我想,把希望寄托在“老天爷”身上能靠得住吗?如果到时候真不下雨,种不上地,怎么办呢?经过反复的思索和斗争,认识到这种盲目等雨的思想是危险的。这时,我就带着在具体问题上要重视困难,遇事要从坏处打算,向好处努力,事先把困难估计足,把工作做到,以免到时候被动的思想,同几个党委委员商量;然后,召开了党委会议,讨论如何领导好农业生产问题。在会上,委员们不仅对争取当年的丰收信心不足,而且对如何克服目前严重的春旱,保证把地种上、种好,保证苗全,又缺乏具体措施。有的同志也和我有同样的不着急和等雨的思想。我们在会上一连提出了几个“万一”。“万一”到种地时不下雨怎么办?有的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万一”到五月十三还不下雨怎么办?有的说,提前播种。“万一”出现地霜,坏了种子又怎么办?有的说,挟干土也可以种。那么,“万一”出不齐苗怎么办?这一连串的“万一”,克服了我们不着急和消极等雨的思想。这些“万一”又怎么去解决呢?可把我们难住了。决议作不出来,只好暂时休会。为了使每个委员都能掌握大量的实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把下一次党委会开好,会议决定全体党委委员和公社干部,分头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地区,向基层干部和社员,特别是向老农请教。经过调查研究,对怎样防旱保墒和抗旱播种,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播种等等问题,做到了胸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又召开了第二次党委会议。由于每个委员都占有大量的调查材料,所以会开得非常热烈。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改变过去的三月清明麦在后、谷雨种大田的老习惯,在清明前种小麦,过了清明种大田,并且对当年播种技术也提出了具体措施。会后,党委委员和全体干部都深入到生产队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这样,党委的决议很快地变成了群众的行动。春耕播种,较往年提前半月到二十天。在严重春旱的情况下,不但保证了把地种上、种好,而且还保证了全苗,使去年全社农业生产取得了好的收成。
只有“抓紧”,才能抓住
一九六二年春,县委指示:要搞好春耕生产,必须抓好薄弱队的工作。党委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抓好薄弱队的工作确实很重要。从全社情况来看,在一百一十个生产队中,有三十六个薄弱队,无论从队数、土地、产量、征购任务等各方面计算,都占公社的三分之一。这些队的问题多,困难多,干部思想波动大,党的政策贯彻得不好,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果这些队的生产不上去,全社的生产计划就不能完成。这不但影响当年,也将影响第二年。大家对抓好薄弱队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工作中也注意了抓薄弱队的工作。但是由于党委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抓得不紧,过了一个时期,薄弱队的生产还是没上去。当时,我思想上很苦恼,心想,我们不是抓了薄弱队的工作吗?怎么春耕生产老是没上去呢?在苦恼时,我又反复地学习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毛主席说:“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这个教导使我认识到,党委在抓薄弱队的工作上,只是把手握起来,但是没有握紧,没有抓具体。病根子找到了,心情异常舒畅。马上召开了党委会议,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对前一段工作进行了检查。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对薄弱队的工作抓了一些,但是抓得不具体,抓得不紧。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几项具体措施:第一,集中领导力量。公社除了留下一名社长和一两位同志照顾面上工作以外,其余的书记、委员和社长都深入到薄弱队去,蹲下来,不改变面貌不收兵;第二,加强对薄弱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千方百计地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第三,在物资支援上,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从春耕抓到秋收,结果全社三十六个薄弱队,改变面貌的有二十八个队,其余八个队的情况,也有了显著好转。由于薄弱队的生产跟上来了,全社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一年的九百六十万斤,提高到一千四百万斤。
从抓薄弱队的工作和生产面貌变化的这一事实中,我联想到,我们过去有些工作,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地抓,没有“抓紧”,所以没有抓好。
自我批评,担担子
去年,我们全社的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丰收以后,从有些公社干部和生产队干部的工作作风看,工作不像以前那么踏实了。我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可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这时,我又重新阅读《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当读到“力戒骄傲”这句话时,我一下被吸引住了。我当时问自己:“你是不是骄傲了?”仔细地想了又想,在自己思想深处,确实由于生产上有了一点成绩而骄傲起来。毛主席的“力戒骄傲”这句话,使我头脑清醒了。脑子冷下来了,对下边存在的思想问题就看得清楚了。问题怎么解决呢?当然不能去批评下边同志,责任在我。在一次党委生活会上,我严肃地检查了自己的自满松劲思想,诚恳地要求同志们对我进行批评。有的同志批评了我几句,接着检查起自己的思想来了。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并决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吸收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参加。在会上,首先由我作检讨,检查了自己存在的自满松劲思想;同时,对下面存在的问题担了担子。在会上,党支部书记也都自觉地进行了检讨。这次会,把党支部书记的认识也统一了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党支部都召开了支部大会,由支部书记作检讨,然后再开党的小组会进行讨论。经过这样层层自觉地检查以后,立竿见影,有效地克服了自满松劲情绪。这样做以后,干部作风踏实了,工作秩序正规了。送粮的日进度,立即由十万斤提高到二十多万斤;打场、选种、倒粪、打槎子、秋收分配等生产和工作,立即好起来了。假如这种自满松劲情绪晚解决半个月,将会给当时的工作和今年的生产准备带来严重的损失。
通过两年来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但“班长”要学好,委员也要学好。因为党委会是由集体组成的。只有全体委员都学好,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才能把党委会的工作做好。我把这个想法,在一九六二年的一次党委会议上,向党委作了汇报。经过全体委员讨论,决定大家都学习毛主席著作。全体委员的学习热情很高,决心要把毛主席的著作学深学透,进一步提高党委会的领导水平,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做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的工作。


第2版()
专栏:

非学不可
中共浙江省瑞安县红旗公社委员会副书记 金宪宽
经常听到一些同志说:“基层干部嘛,学习什么革命理论!不学习,也照样能够做好工作?”从前,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后来,许多切身体会告诉我:如果不学习毛泽东思想,工作是肯定做不好的。
学习,才能使经验上升为理论
有的同志说:“基层工作靠经验,学不学理论,和咱们关系不大。”但是,我的体会不同。近几年来,我们公社每年都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说是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在比学赶帮运动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先进单位比较容易产生自满,而后进单位就往往缺乏信心;二是相互之间协作不够。比如,我们公社的城北大队的第一、六两个生产队,双方固定开展对手赛。竞赛的结果,第一队胜过了第六队。从这以后,第一队就自满起来,而第六队认为,反正自己赶不上对方,就泄气了。因此,季季竞赛,年年评比,虽然双方都有一定的进步,却总是进步不快。而且,两队之间几乎没有开展什么协作活动。对于这些现象,我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认为这就是比学赶帮运动中的“规律”。以后,我重新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毛主席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又说:“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使我认识到,过去组织比学赶帮运动,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但还没有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还缺乏理论的指导。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我又重新回过头去认识先进队和后进队,对先进单位不再是只看它们在总体上的先进的一面,而忽视它们落后的地方;对后进单位也不再是只看它们在总体上的后进的一面,而忽视它们先进的地方。前年春天,城北大队第一队是先进队,第六队是后进队。经过双方对比分析,发现第一队的肥料比第六队少。这个事实证明,第一队自满是没有理由的,而第六队的畏难情绪也是没有根据的。经过几个月的对手竞赛,到早稻收割时,第六队平均产量每亩达到七百六十一斤,改变了后进队的面貌,第一次胜过了第一队。这时,我们又引导第六队找落后环节,第一队找有利条件。双方互学互赶,谁也不让谁。第一队急起直追,在晚稻的施肥、除虫等方面大做文章,结果,这个队晚稻的产量终于又超过了第六队。这个事实使我认识到,比学赶帮运动的目的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发展生产,也同时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思想意识。于是,我开始注意,在比学赶帮运动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风格的教育。竞赛中很快就出现了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的动人局面。早稻插秧时,第一队缺秧苗,第六队自动地给送去;夏种时,第六队缺耕牛,第一队也主动送去。社员说:“经过一年的竞赛,粮食产量提高了,人的风格也高了。”从这件事里,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但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学不学理论,并不是“关系不大”,而是“关系很大”。毛主席说:“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学习,才能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也有的同志说:“我们基层干部是执行具体方针政策的,不是制订方针政策的,学理论有什么必要!”这方面,我也有些亲身的体会。就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生产这个方针来说吧,过去自认为是理解得较全面,执行得也好。前几年,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发动社员开了不少荒山荒地。但是,前年冬天,县委指示我们把整个“龙山”停垦还林。当时,我在思想上还一时弄不通。后来,根据县委的指示,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理论,我开始懂得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总路线的要求。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门。它的重要性,对于工业来说,是仅次于钢铁、煤炭的。木材生产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钢铁、煤炭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时,我感到奇怪,为什么过去我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只记住前半句,而“忘记了”后半句呢?细心一想,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毛主席说过:“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原来是我没有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领会党的总路线精神。当我领会了总路线的根本意义之后,我便发动全公社的干部和群众,普遍地讨论龙山的停垦还林问题。一冬春之间,整个山头全部栽种上了树。现在,龙山上的树木已有一人高了。我们红旗公社有六千三百亩山地,目前已绿化了四千二百五十亩,剩下的也将在今年春天全部种上树。这件事对我的教育是: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革命者,就一定要学习毛主席关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理论,学习党的总路线和方针政策。不然的话,要想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党的各项具体的方针政策是不可能的。
学习,才能站稳无产阶级立场
还有的同志说:“我们基层干部家庭出身好,本人成份好,不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也能够坚持革命的立场。”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如果不努力学习革命的理论,就不能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革命化,就不能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土地改革以后,我曾经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学习了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才提高了觉悟,决心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十年前的事了。拿近的来说吧,人民公社化以后,我又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差不多了,国内阶级斗争的任务快要结束了,今后的任务是和自然界作斗争的问题了。于是,阶级观点不知不觉地逐渐淡薄了,工作中的阶级路线也不注意了,甚至认为大家都按劳分配,再没有什么阶级差别了。这样一来,对社员也就放松了阶级教育。有的社员说:“如今地主没有地,富农也不富,还有什么阶级斗争!”一直到后来,我学习了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才大吃一惊,知道自己已经大错特错了。毛主席说:“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根据这个指示来检查我的思想,自己在组织上虽然还是革命队伍的一员,但我的思想实质,已经退出了革命的队伍。这是何等危险啊!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就促进了思想革命化,加强了阶级斗争观点,提高了革命警惕性,对农村的阶级斗争状况,也就不再是视而不见了。于是,我们广泛地向群众进行了阶级教育,进一步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这一系列的事实,使我深深体会到:干部如果单凭家庭出身好,不以毛泽东思想来改造自己的思想,就不能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率领群众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总之,我觉得不论是领导机关的干部,还是基层的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这是使自己的思想革命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做好革命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今年一年里,我打算第三次精读《毛泽东选集》,逐步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使自己的思想真正革命化,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2版()
专栏: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
陕西省延安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我们延安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在原延安光华农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取得科学研究成果一百一十九项。仅一九五八年以来,取得了以农业“八字宪法”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果树上山等科学成果五十一项,选育和鉴定良种七十六个。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四百八十余万亩,每年可增产粮食三千多万斤。所内农作物产量,现在川地稳定在四百五十斤以上,山地在二百至二百五十斤左右。农、林、牧、副各业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听党的话,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
我们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始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通过学习,基本上解决了红与专的关系;人与研究设备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一、红与专的关系。我们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干部都是高中程度以上的知识分子,百分之七十五点七的人出身于富裕农民和剥削阶级家庭。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单纯的技术观点很严重。如有的同志重业务,轻政治,一心想成名,看不起群众,不愿下乡,不愿做艰苦的工作;工作中与群众说不上话,缺乏共同的语言。根据这种思想,党支部大抓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劳动教育。请老工人、老农民、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讲革命斗争史和阶级斗争史;组织干部学习毛主席《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使全体人员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莫克勤同志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分子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将一事无成。他在志丹、延安农村驻点四年,党指向哪里,就走向哪里,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多次被评为红旗手。他所在的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被评为全所的先进集体。
二、人与研究设备的关系。在科学研究单位,研究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对人和设备的关系,有些职工、特别是技术干部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在研究山地水土保持耕作法问题的时候,有些人认为,没有水泥径流池、整套的土壤测定仪器和相应的气象设备,就很难开展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我们组织大家学习了《论持久战》一文,使全体职工明确认识到,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仪器设备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样就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进行这项试验时,用大木桶代替了现代化的水泥径流池,用普通气象仪器进行了观察,在雨季来临的季节,不避风雨,在山上进行轮流记载,克服了物质上的重重困难,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初步掌握了农田水土流失的规律。
三、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技术干部中,有些人好高骛远,往往忽视当前生产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盲目追求尖端科学研究项目,脱离了当前生产需要的客观实际。我们就及时组织大家学习了《实践论》,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从当地和当前生产出发。明确了研究方向后,很快就选出适用于本地的糜子良种四个。一九六三年在群众中示范后,获得了大幅度的增产,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四、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这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前提。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但是,有不少同志开始就不是这样认识的。如“瞎狯”是延安专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种害兽,我们要研究防治它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有的主张先研究生活史、繁殖规律、体形结构等理论问题;有的主张先解决防治方法问题。我们结合学习《实践论》,发动全体同志展开了广泛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必须从实际入手,从生产需要入手。大家都表示要向群众请教,“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我们先后派人到甘泉访问了挖鼠能手高兰英,去安塞、子长请教了打鼠能手“小罗成”和白世全。在这个基础上,边总结,边实验,系统地总结出简单易行的“石板捕塌法”。这个办法在全区推广后,仅一九六二年就消灭“瞎狯”四十三万余只,对保证农业增产起了显著作用。这样,既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又提高了理论水平,编写了《瞎狯防治方法》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为了进一步搞好科学实验,我们反复学习了《实践论》和《矛盾论》,有的技术干部反复学习十五六次。每学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
一九五八年以来,根据上级党委指示,我们决心把三分之二的干部,送到农村分别进行调查研究和驻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研究,更好地贯彻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个别同志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样会影响研究工作的进行,搞不出成绩。经过反复学习了《实践论》以后,大家有了明确的方向,使科学研究工作走出了狭隘的天地,实行了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上的“三三制”工作方法。我们把技术干部和已取得的科学成果一起又送到农村去,在生产中去进行科学实验。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广了技术,使科学研究成果发挥了显著作用,而且也检验了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初步摸索出一条科学研究的正确道路。
我们在研究“春谷冬种”问题时,三次失败,三次学习《实践论》,三次到农村。一九五八年在志丹县试种了一亩,增了产。但增产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还搞不清楚。我们就请教《实践论》。第二年又进行调查,虽然初步掌握了“冬谷”与外界条件的关系,但为什么有些增了产,有些又不能增产呢?我们根据毛主席必须参加“变革现实”的教导,第三年派人住在志丹县与群众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同时在所内也进行了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终于掌握了客观规律,不仅试验成功,而且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春谷冬种已在全区普遍推广,一九六三年仅吴旗县就推广了七千多亩。
在多年的科学实验中,我们深深懂得了,科学实验必须依靠群众。只要把群众动员起来,就能多快好省地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写了不少科学论文,总结了全区二十多项群众生产经验,出版了十八种小册子,印发四万多册。这些材料都是吸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加以综合、概括和提炼的结果。通过《实践论》的学习,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有知识的是群众,而不是我们。因此,必须更好地向群众学习,积极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且在与群众接触中和参加劳动过程中,改造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


第2版()
专栏:

认识飞跃的一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工具厂工人 孙锡仲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
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联系我们小组的生产过程,也常遇到这样的飞跃现象。去年上半年,我们小组接了一批磙刀生产任务。按正常的老办法加工,每班只能干四五个。可是这批活要得很急,必须每班加工十五个左右,才能完成任务。增加车床吧,没有这个可能。怎么办?大家动脑筋,先复核车床效能,开最快速度也只能干六七个,仍然不能完成任务。我们想,机床的潜力就这么高吗?是它不能再提高了,还是我们没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呢?大家认为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总结了以往生产实践的经验,在车床上干活可以正切削,又可以反切削。如果安上两把刀,正反两面同时切削,一定会提高生产效率。试验结果很好,只是反切削那面眼睛看不见,不好照顾尺寸。若是把加工分两次进行,粗加工用正反切削,精加工用正切削,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实践证明,加工磙刀,运用粗精两序加工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加工进度。加上其他方面的改进,结果每班能达到加工十三四个。
工作方法是不是正确地反映客观外界的实践规律,还要由实践来检验。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这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证明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也才能丰富和发展认识。由一刀一刀地加工变成粗精两序双刀加工,就是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的认识由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道得更多,这样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这一事例,我们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锐利武器。我们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认识论,来自觉地掌握它,运用它,使它变成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