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习列宁的风格 匡亚明
和马克思一样,列宁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导师。列宁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列宁的天才和智慧,不是一般人都能具有的;但是列宁的革命理论和工作方法,特别是列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风格,则是所有共产党人,所有革命干部,只要有决心学习,是能够学到的,能够在学习中逐步使自己成为列宁式的政治家、列宁式的工作者和学者的。
在今天来重温伟大的列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风格,意义是特别重大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由于我们党已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等等。①虽然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很早就预见到全国胜利后很容易发生这些不良倾向而一再敲起警钟,因而大大约束了这些倾向的发展,但这些倾向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在一些同志身上存在和滋长着。看看列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风格,下决心学习列宁的风格,对纠正和防止这些倾向的发生和滋长,对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正确贯彻党的政策,对加速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从办公室的特点讲起
我想首先讲一讲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办公室的特点,这对于了解列宁在日常工作中的风格,是很有帮助的。
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是一个有两个窗的大房间。②靠墙壁排列着许多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著作),若干种百科全书,和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著作。有一个小区域专放文艺书籍,多系古典作品。所有新出版的书,都放在书架的下面橱格内。另外有几个放各种本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报夹的座架,一个放各种地图的桌子。还有些地图挂在墙壁上和放在特制的座架上。室内挂了两张照片,一张是马克思的,另一张是工人哈尔土林的。③这两张照片都是工人们送给列宁的。
房子的正中间放着一张办公桌。办公桌的左右两端有两个可以旋转的立式书橱,里面放着党的文件,参考书,和一叠叠常用资料以及手头查对的书籍。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灯光暗淡的小台灯。当晚上列宁一个人在工作时,这个小台灯就是室内唯一的光源。桌上还放着几个电话机,一把用来开拆信件的大剪刀,一把裁纸刀,和几枝削尖了的铅笔。桌后放着一个柳条座的普通靠背椅。办公桌前面是一张会议桌,周围放着椅子。许多次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列宁的办公室是党和国家的总枢纽,它通过各种渠道和所有党的领导人,和人民委员会,以及和各城市,都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列宁指挥着所有党和苏维埃各种组织的活动。
从以上简单的情况可以看出,列宁办公室的第一个特点是简单和朴素。除了工作所必需的物品和设备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简单和朴素是列宁一生的特点,办公室正是这一特点的反映。第二个特点是书多。使人一进房间便感到,这里既是办公室,又是书室。一望而知,在这个办公室里办公的人,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学者。
好 学
在百忙中,在紧张的实际工作中,列宁从来没有间断过看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理论问题的钻研。对列宁来说,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最锐利的武器。列宁手头随时放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历次党的会议的记录,各种外文参考书,和党史材料。他经常地翻阅这些著作和资料。尽管列宁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但他从来不靠记忆、不靠印象办事。凡是他要引用的材料和数字,都必须根据原件和出处加以仔细的审核和校对,力求准确无误。
列宁十分重视读书,重视“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重视“领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④。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共产主义,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各种具体的斗争。他一方面反对那些不好读书,只满足于读几本共产主义教科书和小册子就自以为轻而易举地懂得了共产主义的人;另一方面,更反对那些读死书,死读书,脱离实际的人。脱离实际的人,读什么书也没有用处,即使“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也没有用处。他把这种人叫做“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并强调指出:“离开工作,离开斗争,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⑤
这就是列宁重视学习和对于读书的态度。
列宁不断地挤时间读书的具体情况,只要举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
例一、一九二○年九月一日列宁给鲁勉采夫博物院图书馆写了一个字条。字条的内容如下:
“借一天,作参考用:
一、两部最好、最全的希腊语辞典;一部希德辞典,一部希法、希俄或希英辞典。
二、几部最好的哲学辞典,哲学名词辞典:德文的,大概是埃斯勒编;英文的,大概是鲍尔温编;法文的,大概是弗兰克编(如果没有更新的);俄文的,借一部新的。
三、希腊哲学史:(1)是泽勒尔著的,要完全的和最新的版本。(2)是冈佩茨(维也纳哲学家)著的:《GriechischeDenker》”⑥。
例二、一九二二年七月列宁病后刚恢复健康时给他的秘书们的字条。字条上说:
“你们可以庆贺我身体痊愈了。证据就是:我的笔迹已开始像人写的了。请你们着手给我预备些书籍(并把书单子送来):
(一)科学书籍,(二)文艺书籍,(三)政治书籍(后者在最后送来,因为这还没有得到允许)。”(重点是原有的)⑦
这两个字条的本身已充分说明了问题:无论在工作多么繁忙紧张之际,无论在疾病刚痊愈之时,他都争取一切可能来看书,而且所看的书范围很广。有人统计过,列宁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曾参考了五百八十三种书。⑧可见他是真正博览群书,通晓许多领域内的科学知识的伟大学者。正因为列宁重视学习,所以他要求在接收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入党时,必须检查他们是否“真正认真学习和是否学得了某些知识”⑨。
列宁是为着一个最崇高的目的去博览群书的,即为了解决无产阶级革命的各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了丰富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列宁对马克思是非常尊敬的。他一生用了最大的精力去阅读和精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列宁经常从马克思的著作中寻求行动的指南。特别是当革命最困难的转变关头,他就去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请教”马克思,“以便从他那里找到对工人运动最迫切问题的回答”。⑩
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任何革命的严重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所以能够应付裕如、处理得当的力量源泉。
相 信 群 众
列宁始终把工农群众看成是革命力量和建设力量的依靠。他一面教育群众,一面又不断地向群众学习,密切关心群众利益。他坚决反对高踞于群众之上,只是向群众发号施令而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理解群众的要求,不细心研究和总结群众实际经验的人。
在十月革命之前,在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有一个时期党的组织受到破坏,党的力量受到削弱。那时列宁不得不侨居国外。国内有些同志向列宁诉苦,说找不到工作人员等等。列宁在一封回信里很严厉地批评那种不相信群众,说找不到工作人员的想法。信中说:“在俄国,人多得很,只是应当更广泛地更大胆地、更大胆地更广泛地、再一次更广泛地和再一次更大胆地吸收青年,不要怕他们。现在是战斗的时刻。决定整个斗争结局的是青年,学生青年,特别是工人青年。”(重点是原有的)?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制定任何一个政策时,列宁首先考虑的总是如何使政策有利于工农劳动群众的发动并得到他们的支持的问题。最明显的例子是新经济政策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在击退了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匪叛乱之后,国内和平开始实现。列宁根据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局势,特别是根据当时广大劳动农民的要求,毅然决然实行了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在一九二一年三月确定采取新经济政策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指出:“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我们必须善于采取满足农民经济要求的办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一年之后,在一九二二年三月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在报告中又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的劳动农民结合起来,并开始向前移动,其速度虽比我们所希望的慢得不可估量,慢到了极点,但整个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运动就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所梦想不到的速度。”而且接着说:“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第一个基本的政治教训”。?
列宁采取各种形式亲自同广大工农群众保持直接的联系。他在繁忙中经常接待工农来访,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他利用一切机会,在群众大会上,在非党员工农代表大会上,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非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在工会的代表会议上发言和演讲,和工农通讯员谈话。此外,他还亲自阅读和研究群众来信。通过这许多接触和联系,使他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群众的情绪、要求和脉搏。而这正是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检查政策执行情况的基本环节。
美国有一位作家威廉斯曾写过一段他被邀谒见列宁的故事。威廉斯准时到了接待室。列宁向来是非常遵守时间的,可是这次迟迟不到,使威廉斯等了很久。威廉斯以为列宁一定是和一个重要人物商谈重要问题而耽误了。结果原来不是“什么高级官员”,而是一个身穿短羊皮袄,脚著草鞋的平平常常的贫农。就是这个贫农在和列宁亲切谈话使列宁竟破例忘了和威廉斯的约会时间,使威廉斯等了一个多钟头才见到列宁。威廉斯在结束这个故事时说:各式各样的人,都成了他了解情况的来源。他把千万件收集来的事实慎加权衡、考虑和分析。这就使他比敌人高明,帮助他辩胜敌人,战胜敌人。他不必去猜想西伯利亚农民、红军士兵或是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有什么思想和感情。无论是列宁格勒的翻砂工人,伏尔加河畔的装卸工人,还是莫斯科的扫地女工,凡他们所想的,所感觉到的,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秘密。他经常同他们直接谈话,或者同刚跟他们谈过话的可靠的同志谈话。?
列宁就是这样对待劳动人民,这样满腔热情地相信群众、联系群众和向群众学习的。
要 求 严 格
列宁对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列宁自己严格遵守时间,同时也要求别的同志遵守时间。他出席会议,总是准时到会。他主持的会议,更是如此。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头几年,人民委员会常在下午六时召开。列宁总是在正六时到会,从来没有迟到过一分钟。他坚决反对迟到。他甚至给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立了一条规则,即把每个人到会时间记录在案,以此来防止迟到现象。
列宁主张会议要少开、开短、开好。他规定每周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各开会一次,每次两小时。会前要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充分酝酿和准备好。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空谈,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有一次马雅可夫斯基在《消息报》上写了一首“开会迷”?的讽刺诗,列宁看了很高兴,并在一次会上谈到了这首诗,并且说:“我们确实处于永无止境地老是开会、成立委员会、制订计划的状态中,应当指出这是很糟的状态”。?
列宁办事很细心,抓得很紧。事情一经提出,就一定抓到底,决不放松,决不半途而废。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如此。例如列宁有时把送给某机关或某同志的紧急信件交给他的秘书时,他除了说“把此件送给某某”这类的话之外,一定还要加上几句话:“请首先查明某某的地址,以便将确实地址告诉送信人。注明送到时间。收条一到立即给我看。”秘书把信送出后,必须密切注意勿使信件在中途发生阻碍,因为说不定一会儿就可能从列宁的办公室来电话问:“某某是否已接到我的信?收据拿到没有?什么时候能给我回信?”对这些问题,必须回答得绝对确切。如果秘书回答不出或回答得稍有一点含糊其辞,列宁就会重复地说:“立即检查一下吧”。不然,他就自己检查,打电话,找有关同志,查问他的信是否已收到。即此一例可以看到列宁对任何事情都不马虎,都要求有结果,都要求真正落实。
列宁对工作非常讲究效率,要求严格,所以他特别痛恨拖拉作风,痛恨墨守陈规,痛恨官僚主义,痛恨只满足开会、制订计划、通过决议,而不注意检查决议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恶劣作风。 指 导 具 体
列宁在日常工作中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把日常斗争中初看起来似乎极为琐碎的问题同重大的原则问题结合起来,强调实际,指导具体,不尚空谈。列宁在一切指导工作中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个特点。
我们且以电气化这一工作为例。自一九二○年成立俄罗斯国家电气化计划委员会后,列宁就一直关心和直接指导了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的所有资料、文章、小册子直到计划,列宁不仅都审阅过,而且都给了口头的和书面的具体指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列宁给该委员会主持人克尔日札诺夫斯基写了许多信。现在只引一九二○年十二月写的一封,就可以看到列宁指导这一工作是何等具体周到了。原信全文如下:
“格·马·!我有这样一个想法。
必须宣传电的知识。如何宣传呢?不仅是口头的,而且要用实例。
这是什么意思呢?最重要的是把电的知识普及起来。为此必须现在就制定一个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每一幢房屋用电照明的计划。
这要很久才能做到,因为无论是二千万(——四千万?)个灯泡,无论是电线或其他器材,我们在长时间内都会感到缺乏。
但是目前仍然需要一个计划,尽管要许多年才能实现。
这是第一。
第二,应当立刻制定一个简略的计划,然后,第三(这是最主要的),应当善于激起群众的竞赛和主动性,使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为此能不能立即制定这样一个计划(大略的):
(1)所有的乡(一万——一万五千个)在一年内都有电灯照明;
(2)所有的镇(五十万——一百万个,大概不超过七十五万个)在两年内都有电灯照明;
(3)首先是农村阅览室和苏维埃(两盏电灯);
(4)电线杆立刻如此如此准备;
(5)绝缘体立刻自己准备(陶器厂,比如说,地方的和小型的?)如此如此准备;
(6)电线用铜?自己到各县各乡去收集(巧妙地暗示铜钟等物)。
(7)关于电的教育如此如此进行。
能不能把这方面的事情考虑研究一下,并发出指示?
您的 列宁”?
此外,如为了把彼得堡的多余房子让给科学家做办公室和实验室,列宁也亲预其事。甚至在人民委员会所有的房间为来访者设置水瓶和杯子等等这类的“细节”,他也提出意见,并要他的秘书一定要检查执行情况。
关 心 同 志
列宁是爱憎分明的。他对工人阶级的敌人,对革命的敌人,对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抱着不可调和的憎恨态度;对同志、对朋友、对工农劳动群众,则表现了高度的关心和爱护。
前面已经讲过,列宁对工作的要求是严格的。列宁对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决不是出于姑息和迁就,而是从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革命事业这个原则。列宁对于拖拉作风,官僚主义和说漂亮话的空谈家,对于工作犯了各种各样错误的同志,批评是严厉的,甚至有时用“糊涂的苏维埃要人”,“懒汉”,“木头人”,“迷了心窍”等直率的话去批评。但即使这样,也是对事不对人,也是为了帮助同志改正错误,改变作风,改进工作。在列宁给予严厉批评时,也从不使人感到难堪,感到无地自容。相反的,被批评的同志常常是带着有决心有能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的信念而离开列宁的。
另一方面,列宁又经常以慈母般的爱护心情在日常生活方面关心同志,关心别人。
例如一九二一年,斯大林在纳尔契克城治病,中间曾由纳尔契克城到梯弗里斯去参加俄共(布)中央高加索局全会工作。列宁听到了很担心。在二十一天中接连给奥尔忠尼启泽打了三次询问斯大林健康情况的电报。第一次电报上说:“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们打断了斯大林的休养。斯大林至少还要休养四个或六个星期。”第二次电报上说:“请告诉我斯大林的身体状况及医生对他的诊断”。第三次电报上说:“请告知为斯大林看病的医生的姓名和地址。斯大林的休养被打断了几天?”?在斯大林病愈回莫斯科工作时,列宁又关心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房问题。有两个字条很有趣,一个是给阿·别连基(克里姆林宫保卫处长)的,一个是给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秘书的。前者说:“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住所很乱,使他无法安睡(厨房里的声音一清早就响了起来)。听说您负责为他另找安静的住所。请尽快把这件事情办好……。”后者说:“拨给斯大林的住所不能快一些腾出来吗?请您务必把这件事办妥……。”?
列宁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不仅对斯大林如此,对其他同志如捷尔任斯基、瞿鲁巴、齐采林、阿万涅索夫等人,都是如此。不仅对负责干部如此,对科学家(如巴甫洛夫、米丘林等),对作家(如高尔基、绥拉菲莫维奇等),也是如此,对普通工人、农民也是如此。例如有一位农民叫契库诺夫的,是苏维埃代表,有一次开会坐在列宁旁边,列宁发现他的眼镜丢了,急需配一副眼镜。但那时配眼镜很困难。列宁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刻写条子给保健人民委员道:“我的身旁坐着伊·阿·契库诺夫同志,一个能够独出心裁地宣传共产主义原理的很有意思的劳动农民。他丢掉了一副眼镜……可不可以帮他配一副好眼镜?务必请你帮忙,并有劳你的秘书通知我一下,成不成。”?
列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既要处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又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最危急、最繁忙、最艰苦的岁月里,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同志、对学者、对普通工人、农民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健康情况的细致周到的关心。这是从深厚的阶级感情和同志感情中迸发出来的人类最伟大、最真挚的关心。
朴 素 谦 逊
朴素和谦逊是不可分割的。列宁的朴素谦逊,决无一点矫揉造作,完全是一种真正“诚于中,形于外”的自然的表现。革命胜利以前是如此,革命胜利以后仍然是如此。
一方面,在斗争中顽强坚定,大胆明确,不知恐惧为何物,像黑暗中的一把火炬那样,引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和劳动人民沿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轨道前进,终于在十月革命中取得了和巩固了胜利。另一方面,朴素谦逊,平易可亲,不摆架子,不愿表现自己,不想惹人注目。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列宁的品质。这种伟大的品质,和马克思一样,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以往一切“英雄伟人”和“圣贤豪杰”所从来未有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们劝列宁在克里姆林宫住一幢较宽敞舒适的住宅。这原是很合情合理的。但列宁拒绝了。他选择了只有几间房子的小住宅住下。一九二二年五月,当列宁生病听从医生要求移居到莫斯科郊区的哥尔克村时,人们希望他住在从前一所大地主的公馆里休养。这更是理所当然的。但列宁又拒绝了。他选择了这所公馆的侧屋的一个不大的房间里住下。
从克·蔡特金关于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的住宅和生活情况的一般记载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列宁生活的具体情况。蔡特金写道:“他私人的住处是极端简单朴素的。我到过许多工人的家庭,它们比这‘莫斯科的全能的独裁者’的家,在陈设上要富丽得多。我碰见列宁的夫人和妹妹正在吃晚饭,他们就立刻热诚地邀我坐下同吃了。那是一顿简单的饭,正如艰苦的时代所要求的:茶、黑面包、奶油、干酪。后来他的妹妹想要找一点‘甜’食来款待‘贵宾’,结果找到了一小瓶蜜饯。大家知道,农民们把白面粉、咸肉、鸡蛋、水果之类的礼物送给‘他们的伊里奇’;但大家也知道,列宁的家里是什么也没有留下的。一切东西都到了医院和保育院;列宁的家庭严格遵守不比别人,即不比工人群众过得更舒服的原则。”?对同志关心备至,对自己严格约束,这就是列宁处理生活的原则。
列宁在同志面前,在群众面前,从来不表现突出,从来都是以平等态度待人的。例如有一次列宁乘车经过一条大街,人和车辆都很拥挤,司机基尔很激动,用力按喇叭。列宁立即劝司机说:“请不要着急,基尔,像大家一样开过去吧。”?又如另一次列宁从办公室有事回住宅,忘了带通行证,值岗的卫士不认识列宁,不让列宁通过。不得已,列宁只好回转身到保卫处取了一张临时通行证才得通过。事后卫士知道是列宁,急忙跑去向列宁道歉。列宁说:“你不用道歉。克里姆林宫保卫处的指示,大家都应遵守。你是对的。”
列宁非常反对歌功颂德。在一九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五十寿辰举行的庆祝会上,列宁作了简短讲话。首先就嘲笑了旧社会的那种歌功颂德的祝寿仪式,然后号召大家不要陶醉于已得成就,不要骄傲自满。?难怪一位英国的资产阶级新闻记者朗逊在一九一九年和列宁谈话之后,曾经写道:“我认为,基本问题是在于他是不过高估计自己的个人作用的第一个伟大的领袖。他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誉地位。”?
刘少奇同志说:“在思想、言论、行动上严格地约束自己,……最好连许多‘小节’(个人生活和态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对其他同志的要求,除开原则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以外,就不要过分严格,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对于这些话,列宁可以说是“白璧无瑕”的最伟大、最完整的榜样了。
孜 孜 不 倦
现在把列宁日常的一般工作情况和一九二一年二月九日这个工作日的具体活动情况简列于下,借以见列宁在日常工作中是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和怎样有秩序、有计划、有节奏地孜孜不倦地安排各项繁重的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
列宁通常在上午九时半到十时到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先浏览一下当日报纸,然后召见秘书,听取秘书关于收到的一些最重要文件的汇报,指示关于当日接待来访者和全日工作日程,签署文件等等。上午十一时,工作——接见来访者、会议、电话、召见同志、写文章、写决议等等,就紧张地进行了。在此期间,还间或叫个别秘书进来给以新的指示,并要求准确迅速地执行这些指示和检查执行情况。一直到下午四时才用午餐和休息。他常在五时半或六时回到办公室或去人民委员会的会议厅。再次接见来访者和各种事务常常使他耽搁到深夜,直到十时或十一时之后才能休息。
以上是列宁日常工作的一般情况。下面是一个工作日的具体情况。
一九二一年二月九日
从上午直到下午四时半,列宁接见了下列来访者:人民委员会委员和副委员,其中包括捷尔任斯基、波克罗夫斯基、一个叫契尔诺夫的西伯利亚农民,和两个共产国际的工作人员。
下午六时,召开劳动国防委员会会议,讨论燃料供应和播种运动问题。在会议过程和会议之后,列宁审阅和签发了一些电报和文件。读了克拉辛的关于石油的报告,还对根据他的要求送给他的一些外文书作了阅读笔记。
这就是列宁孜孜不倦、日复一日、始终如一的日常工作情况。我们应该透过这些平凡的日常工作情况去体会和学习列宁所特有的伟大风格。
①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② 这里所引用的材料,见P.Kerzhentsev:Life of Lenin,P.286—293。本文引用的材料凡未注明出处者,多系引自此书。
③ 哈尔土林是彼得堡的一个木匠,一八七八年曾领导组织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见《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解放社版(干部必读本),第二十一页。
④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列宁全集》一九五八年人民出版社,第三十一卷,第二五一至二五三页。
⑥ 《列宁全集》,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五卷,第四五二页。
⑦ 《列宁生平事业简史》,中译本,第四一二至四一三页。
⑧ Reminiscences of Lenin by his Relatives,P.208。
⑨ 《列宁生平事业简史》,中译本,第四○三页。
⑩ 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论列宁》,三联书店本,第三三八页。
? 叶·德·斯塔索娃:《导师和朋友》,见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列宁》,第一四四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八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二卷,第一七七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三卷,第二三八页。
? 参见威廉斯:《论列宁和十月革命》,三联书店本,叶冬心译,第八十四、八十五页。
? 《马雅可夫斯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第一卷,第二六三至二六五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三卷,第一九四页。
? 详见克尔日札诺夫斯基:《伟大的列宁》一书中“列宁和电气化”一节。
? 《列宁全集》,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五卷,第四六五——四六六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五卷,第五○六、五○九、五一○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五卷,第五三○、五三一页。
? 尼·亚·谢马什科:《作为人和同志的列宁》,见中国青年出版社《回忆列宁》,第一三二至第一三三页。
? 蔡特金:《列宁印象记》,三联书店本,第八至九页。
? 高尔基:一九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第二二页。
? 《列宁全集》,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本,第三十卷,第四八四页。
? 根金娜:《列宁在一九二一年的领导国家的活动》,见中国青年出版社版《列宁的革命活动》,第一五六页。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篇文章曾在《吉林日报》发表过,最近,作者又作了修改)一九一八年十月,列宁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
新华社发(附图片)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七日,列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