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剧评

三个好独幕剧张立云
——《第一与第二》、《母子会》和《柜台》
张立云
正在首都演出的三个独幕剧: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锋文工团的《第一与第二》、《母子会》,青岛市话剧团的《柜台》,是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时出现的三个优秀的小戏。这三个戏以战斗性强,思想深刻,构思新颖,获得了人们的热烈称赞。三个戏接触的是三种不同的题材:《第一与第二》和《母子会》虽然都写兵,一个写的是练兵生活,一个写的是超期服役问题。《柜台》写的是服务性行业中普普通通的思想斗争。三个戏有的歌颂了新人新事新风尚,有的提出了当前政治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在艺术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这是三个不可多得的好独幕剧。
在我们的一切工作中,把什么摆在第一位,什么摆在第二位?这是《第一与第二》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
实际生活中,经过党的教育,我们虽然知道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道理,可是真正落实到每一件大大小小的具体工作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第一与第二》里写了一个钢铁连特功三班的班长,他是一个好同志,工作积极,好胜心强,对人诚恳直率;平时他也了解思想工作的重要。可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为了保持全班的荣誉,就分辨不清政治思想与业务技术谁先谁后了。这时,他就只知道“苦字当头出硬功”,只抓住了一个“练”字,而忘记了其他。他只要求全班的人:“饭前加三枪,饭后加三弹,一个中心往下贯,课外活动加班干。”而忘记了做政治思想工作。班里同志思想问题一大堆,他不去解决,叫这个先搁一搁,叫那个先放一放,说什么:“有了成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副班长提出来要找点时间做做思想工作,他思索了半天,才忍痛抽了十五分钟,结果,考核没打好,工作中出了“马鞍形”。经过事实的教训,他这个新上任的班长,才算真正明白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道理,政治觉悟才又提高了一步,多了一点实践经验。
这个戏所提出的问题,不仅部队里有,在各种工作中随时都可以遇到。通过这个戏,对于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四个第一”,如何抓活思想,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写部队的训练生活,是创作上的一个难题。这个戏却抓得很好,写得很活。看起来不但不觉枯燥,而且非常新颖有趣。三班长的形象塑造得很生动,他虽然在某个问题上有缺点,可是却非常可爱,他的性格的发展,很好地反映了部队许多基层干部的成长过程。
这个戏的两位作者周一鸣和吴彬,都是十五岁参军、在部队里生活了十五年的同志,他们对于部队的基层生活非常熟悉,对于群众性的业余文艺活动也经常接触。所以,他们写的戏从内容到形式都来自生活的底层。他们用一个记者作媒介把发生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事情集中写在一幕戏里,也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和创造,是从群众创作中得到的启示。
《母子会》这个风格非常别致的小喜剧,在近年来出现的独幕剧中也是很少见的。全剧只有两个人,又没有很大的戏剧冲突,可是,谁能想到这个戏是这样吸引人呢?
这个戏描写的不过是部队里一个很平常的故事:一个战士服役期满,想超期服役,准备给母亲写封信,征求一下母亲的意见;可巧,母亲到部队里来了,她是让儿子服役期满以后,退役回去结婚的。儿子是个好儿子,母亲也是个好母亲。可就在超期服役一点上,两个人的认识暂时有了出入。儿子根据当前斗争的需要,觉得应该超期服役;母亲因为不了解当前的斗争形势,觉得儿子既已服役期满,回去娶个媳妇,生个娃子,搞搞生产也是合理的。一场喜剧性的冲突,也就从这种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了。这个戏的成功告诉我们:认识的差别会产生矛盾,也可以构成戏剧冲突。
尽管这种冲突是在不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在认识没有统一起来以前,也会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比如,母子见面以后,互相发现对方的思想和自己的想法不同,都力求说服对方,可一时又说不服。于是不得不各想妙计,以便抓到对方的弱点,打动对方的心灵,使对方跟着自己走。整个戏就是这样你来我往地在斗智。戏的动作性并不太强,情节的发展却环环紧扣,异常紧凑。加之,这种斗智发生在有进步思想的母子之间,很自然地就逸趣横生了。比方,儿子为了说服母亲,就搬来平常学习到的一些政治术语,扣在母亲的头上。扣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并不那么合适。所以,帽子虽不小,说出来却不是那么理直气壮,而表现出一种又尴尬、又顽皮、又无可奈何的样子。母亲呢,不论儿子怎么说,稳坐钓鱼船,一言不发。此情此景,不能不引起观众的笑声。
这个戏矛盾的转折写得很好,也就是人物的思想转变写得很自然。在双方的斗争僵持不下的时候,儿子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多要结婚的东西,母亲买不起,就结不成婚,也就不必回家了。哪知这一要却唤起了母亲的阶级觉悟,反转来批评儿子忘本;这种批评在形式上是对儿子的批评,实际上却是母亲自己批评了自己。所以批评到最后,母亲和自己原来的想法一对照,就恍然大悟了。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构思,又是一个喜剧性的构思。
剧作者和导演大胆地运用了戏曲和相声的表现手法,而没有生搬硬套之感。演员的自报家门、独白以及和观众的感情交流,运用得极其灵活裕如。通过这些手法,观众也被组织到戏里来了。儿子多要结婚东西的情节虽来源于戏曲,却无斧凿痕迹。
两个演员因为长期在福建和部队生活,所以表演维妙维肖。化装、语言、动作、地方色彩和部队特点都很浓厚。
描写服务行业生活的《柜台》,在题材上也是一个舞台上不常见的新的领域。它歌颂了安于服务性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批评了瞧不起服务性行业的旧观念,从本质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工作的根本特性,正像雷锋所理解的那样:活着,为了使别人更幸福。这出戏里站了三十年柜台的老店员、现在某商店经理杨正林有一句话说得好: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工作不是侍候人的?”他的女儿杨桂香不理解新社会里这种人与人的新型关系,脑子里染上了服务行业低贱的旧观念,产生了只能别人为我服务,我却不愿意为别人服务的错误思想,因而在工作中不安心、不耐心,态度不端正。另外两个服务员:售货员周金山,理发员李慧萍则不同,他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干一行爱一行,因而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特别是周金山,除了在本职工作上成为模范人物以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别人:代公社买耙子,顺路给顾客送收音机。他和杨桂香的性格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戏在技巧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巧合的手法,合理地而又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必然现象。周金山买耙子以后和桂香在汽车站相遇,是一个巧合;周金山要送的收音机恰巧是桂香家的,是第二个巧合;周金山的爱人恰巧是桂香的表姐,是第三个巧合;打开收音机广播的恰巧是周金山的模范事迹,是第四个巧合……。人物的性格冲突就在一个接一个的巧合中展开,却没有使人感到有什么不真实;相反,却风趣异常,产生了一连串的喜剧效果。从《母子会》和《柜台》,我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喜剧也是有它们的特征和个性,值得加以研究、总结的。
我为舞台上最近出现了一系列好的独幕话剧而深感兴奋,希望这朵花开放得更鲜艳、更多采!


第6版()
专栏:

“喜剧夫妻”
李惠文
我们生产队周队长两口子是一对常演“喜剧”的角色。
去年夏天,刚发完大水,村子里被大水冲得破破乱乱,家家猪圈墙都冲倒了。周大嫂就对丈夫说:“满儿他爹,今个你哪也别去了,先把咱家猪圈墙垒上。”
“垒墙?”周队长瞪了老婆一眼,说,“队里还有五十多亩地没排出水去,在家垒墙?”
周大嫂本来就料到:光拿垒墙一事,是留不住丈夫的,她使的只不过是个连环计。她接着冠冕堂皇地说:“咱是带头的,猪跑出去,祸害队里庄稼,叫人家好说闲话呀!我可听不惯让人堵嘴的话。”
“等把队里洼地排涝完了,再说。”周队长说着,扛起铁锹要走。
周大嫂一看自己提的这套冠冕堂皇的理由没好使,就上前扯住丈夫的袄袖子说:“不垒墙,你也得先管管家里的自留地呀!光顾队上。”
“怎样,”周队长斜眼瞅着老婆说,“三句话没过去,你就现原形了。这回你怎不说:‘咱是带头的,光顾自留地,好让人家说闲话呀!’”
周大嫂被问得目瞪口呆,干咽了两口唾沫,眼皮一麻搭,说:“去吧,爱管不管,自留地弄不好,队上收成也少,秋后看你喝凉风!”
周队长说:“喝凉风?我要不领导大伙夺得队上大丰收,我都不姓周!”
“好,我看着你的。”周大嫂说,“到时候有人堵你的嘴”。
周队长领导广大社员奋战的结果,秋天,果真是少见的大丰收。周大嫂原想堵丈夫的嘴,没堵成;反倒让事实把自己的嘴堵上了。可是,两口子的心劲还照样在憋着。
收罢秋,场院里,豆子垛,高粮垛,就跟兴安岭似的,一个连着一个。周队长屡次催老婆到场院干活去,让她见见丰收的场面。周大嫂没脸去,想法子找借口。周队长就有意敲着边鼓说:“咱是带头的,队长家里的不干活,叫人家好说闲话呀!”
周大嫂说:“你不用总拿那句话堵我嘴,我腰疼,不怕咸话淡话的。”
可是,过了几天,周大嫂真的到场院干活来了。不过,她可不是怕人家说闲话才来的,而是听说场院里今天摔花生,干这活计嘴里可以吃“香油”嘛,不赚分也干得过。她到场院一看,嗬!花生垛这个高哟,人从上面摔下来,非摔成肉饼不可。场院周围坐满了摔花生的妇女,一边摔着,一边说笑着。周大嫂悄悄坐在花生垛一角比较背人的地方,也开始摔起来。她把大围襟解下来包在头上,几乎把整个脸都挡上了,一边摔着,一边往嘴里扔花生仁。
“你怎么猫这个没‘爷’地方摔来了?”突然,身后有人问了一句。周大嫂扭头一看,正是自己的丈夫,赶紧抹了抹嘴。
“你嘴里什么玩艺?”丈夫追问道。
“啥……啥也没有呀!”周大嫂嘴上答得痛快,心里可有点发跳。
“你吃花生了是不是?”
“我没吃。”
“你没吃,这里哪来的花生皮?”周队长顿时来了火,“回头你好好向社员检讨检讨。咱是带头的,别让人家说闲话。”
“检讨?”周大嫂愣愣地瞅了丈夫一眼,“我五个花生角都没吃上,就要检讨,我不!”
周队长往老婆跟前逼近一步,“队里的东西,别说五个花生角,一个也不应该。”
周大嫂觉着不妙,只好气呼呼、嘟嘟哝哝地说:“好吧,我检讨。看你脸上有啥光彩!”
周大嫂检讨过了,可憋了一肚子怨气。晚上,吃饭的时候,她向丈夫说:“不看金面,你还得看佛面哩,对待我,你倒耍开你那队长的威风了!”
周队长说:“咱犯了错不检讨,别人犯了怎办呢?”
周大嫂说:“就是错,你也拐着弯包涵着点呀,这一检讨,我脸往哪搁。”
“你这会儿想得可真不错!”周队长生气地说,“你把那心计用在队上有多好,可惜你就不是开那类瓢的葫芦!”
“就你一个人是那类葫芦,”周大嫂说,“你总往队上使劲,看不透能给你个状元当!”
事情总是这么巧,周大嫂这句话说过没有半个钟头,就又让事实把她的嘴给堵上了。会计跑上门来说:“周队长,公社通知,叫你参加抗洪英雄发奖大会去!”
周大嫂一听这消息,顿时闹得懵头转向。她心里暗中嘀咕:“我这嘴说什么,什么就来堵我的嘴!”
发奖大会是在省城开,要开好多天。周队长就整天忙着安排队里的工作和社员的生活;周大嫂呢,可就有点稳不住架了。因为中秋节快到了,家家都忙着过节,杀猪宰羊啦,磨粉做豆腐啦。依周大嫂的意思,丈夫开会去应该先把家好好料理料理再走。可丈夫却是整天替社员们张罗,哪家要缺少些什么,他都样样给张罗个到。这天,她实在憋不住了,就质问丈夫道:“你光给别人家张罗过节,咱家就不过节啦?”
“为什么不过?”周队长说,“咱家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别人家有在外头当兵的,当工人的,还有在外头当干部的,家里没人手,咱不给张罗张罗,你能踏实下心来过节呀?”
周大嫂听丈夫说的也是正理,只好编个下台阶的话说:“你给别人张罗我也不反对,可你也得想想自个这个家呀,过几天你就开会去了,去个十天半月的,不把家料理好,扔我一个人可怎么踢腾呀!”
周队长笑了,说:“我去十天半月,你就没法踢腾了,人家在外当兵,三年五载不回家,可怎办呢?”
“哟!”周大嫂又吃了个噎脖子话,“说来说去,你还是在堵着我的嘴哪!”
周大嫂气得干瞪眼。不过这一回,她脑子里开始在想一个问题:满儿爹和我怎么就老对不上劲儿?我怎么就老受堵?


第6版()
专栏:美术欣赏

公社书记
达柏生 作
这件雕塑作品,作者首先揭示给观众的,是一位健壮而有力的干部形象,他半敞着衣襟,坦露出胸膛,背手拿着雨伞,正在路途中步行。虽然没有直接采取与群众同甘苦的情节,也没有采取通过访贫问苦的具体场面,仅仅通过这样一个极为平常的动态,利用雕塑语言的特点,便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刻划深入、细致,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一眼看去,他像一位普通农民,但又和一般的农民不同。从他朴实的面部表情和雨伞、口袋中的书报等细节描绘中,显示出他是一位深入实际,富有阅历的,善于思考而又平易近人的农村干部。这种生活俭朴,内心丰富,热心投身于农村建设的人物,是在农村中经常可以碰到的。但作者在这里又进行了精心的创造和概括。你看,他背手握着一柄雨伞,从正面看去,仅仅在左侧露出半个伞尖,这个道具,没有在人物的前面出现,而与前面提起的右脚相照应,这样处理是为了形象表达的主次分明。在南方多雨的季节里,出门带伞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在这位书记身后出现,却是意味深长的。穿着的便鞋没有系上鞋带,是准备随时可以脱下,以便涉水而行。这个细节,不但加强了形象的说服力,也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这位书记劳苦奔走的情景和风雨无阻不辞艰辛的生活作风。这正是与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勤勤恳恳做人民勤务员的本色。人物脸部和眉目间带着的皱纹、笑貌和饱含信心的嘴角等细致的刻划,更突出了这位书记的性格。在这里所有细部刻划和情节,都围绕着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平常走路的动作。这个正在走路的姿态,在表现公社书记这一题材上,与主题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这个动作,不但使观众直接感受到这位书记经常奔走在群众之中,为集体利益贡献了一切,而且使观众在他的行动中,感染到乐观自信的情绪,从而导致对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必胜的信念。他那向前提起的不辞艰辛的步子,正代表着广大农民胜利前进的步伐。
这个作品尽管在姿态和动作上还有着一些缺点,但在整个处理手法上还是洗炼而扎实的,重点突出,形象活泼,构思新颖,是一件比较成功的作品。 〔笳声〕


第6版()
专栏:

小汽艇(儿歌)佟希仁梨花开,落满头,小朋友们来春游。坐上一只小汽艇,口吹柳笛乐悠悠。小汽艇,跑得快,吓得鱼儿都躲开。蓝蓝江水两边分,朵朵白莲开出来。小汽艇,开得猛,哧儿哧儿向前冲。领我游览大水库,让我给你记一功。小汽艇,嘟嘟嘟,缕缕青烟往外吐。好像说,不不不,感谢叔叔修水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