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心得
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长 李瑞环
认识来源于实践
人们的认识是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来的。没有实践,就不会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记得,在我开始学徒的时候,一位老师傅告诉我一种提高技术的三字诀:“躲、看、想”。就是说,自己不会干的活要“躲”;别人干的时候你要“看”;看完以后,你要“想”。这些话,我当时听了,真是如获法宝。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不仅技术提高不快,而且还碰钉子。但是,我经历过四次干花式栏杆的活,由于我不懂,不会干,躲开了,结果没学会。学了毛主席的认识论,才使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毛主席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以前,我没有学会干花式栏杆的活的根本原因,就是躲避实践。这正是违反了毛主席讲的这个道理。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慢慢地摸索出学习技术的方法,就是要刻苦钻研,反复实践,认真总结。一九五九年,我看到一位老师傅挂线相当熟练,特别是勒线,就像数数一样,这样熟练的技术给我的印象很深。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学到手。除了虚心地向那位老师傅请教,吸取他的经验外,我还找到几块木料,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练,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把这种技术学到了手。后来,我把这种技术用到生产上去,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多次的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认识来源于实践,巧干出于实干。但是,光有实践经验还是不够的。譬如有人安了三十年窗扇,却不知道合页的位置为什么那样规定。这是因为,实践中的经验是感性认识,只有理性认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必须将得到的实践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它变成理性的东西,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的规律。拿木工技术来说,过去我认为五花八门,没有个范围,不好研究。经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我不仅转变了过去的看法,而且还把木工技术归结为三大部分:基本操作,长度下料,强度选料。我按着这个系统进行研究,现在已初步总结出工具构造原理、基本使用方法、长度下料的若干规则和选料的基本原则。有的已在工人中正式传播,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效果,就必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又说:“不论做什么事,……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我们队以前在生产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是因为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去做的。一九五九年第二季度,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工地做宴会厅地板就是这样。那时,虽然任务很复杂,又没干过,但是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摸到了做人字地板的规律,结果提前完成了任务。
在一个工程中,我们常常碰到两个问题:开工乱;完工慢。因此,有些人爱干中间的活,不爱干两头的活,说“两头有劲使不上”。
开工乱,主要表现在:计划性差,盲目性大,处处被动。那么,为什么开工会乱呢?开始,我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开工注定了要乱,“非乱不治”;另一种认为,是计划不周,主观努力不够。学了毛主席著作,使我们找到了“乱”的原因。毛主席说过:事物“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矛盾运动的形式,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开工之所以乱,与开工的特点有关。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开工时有四个特点:人力集中、料具堆积、时间紧迫、情况复杂。根据第一战,必须打胜,必须成为全战役计划的有机序幕,必须看到下一步的文章,确有把握而后动手的原则,我们提出了开工要抓住个“稳”字。稳,并不是老牛拉破车,也不是急于求成,盲目上马,超越某些准备的阶段,而是要按照周密侦察,广泛讨论,统一思想,鼓足干劲,细致部署,瞻前顾后,明确重点,稳下决心的层次去做。这样做,开工乱的问题就得到了初步解决。
根据毛主席同一思想的指导,我们又分析完工阶段的特殊性。过去做完工活之所以慢,主要的原因是:量小项目多,精力分散。因此,我们在工程将近完工时便抓了一个“紧”字。在抓紧中做到:查清项目,检查质量,核实材料,活算细账,并树立了打歼灭战的思想。这样就使完工慢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在灵活用兵和处理开工和完工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也全面地作了分析,摸到一些规律。以前,我们曾经有过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是集中力量忙开工,只留下少数人收尾,结果是,边干边跑,没完没了;再一种是只顾收尾,不管开工,结果是,干一阵,歇一阵。我们根据事物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原理,提出了:大兵收尾,小兵备战的办法。这样既照顾了工程的阶段性,又注意了两个工程间的衔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同时,在集中兵力和灵活用兵的问题上,我们也总结出:大兵收尾,小兵备战,集中攻打,合理分散,突击重点,照顾一般,灵活用兵,注意条件的原则。
在毛主席思想指导下,我们把几年来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最后归纳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细备速装工作法”。它的基本内容是:周密侦察,掌握规律;扩大预制,利用机具;根据形势,运用兵力;细备速装,自觉组织。运用这个工作法,使我们更自觉地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锁配钥匙
毛主席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全队团结的重要武器。几年来,我们队能够在各方面都按期或超额完成任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加强了队里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如一个队员所说的:“光有好的战略战术也不行,如果大家思想不一致,车马还是跑不好,跑不快的。”
怎样才能使全队拧成一股绳、一个劲儿呢?我的体会是,除了要积极参加党委统一组织的政治教育活动外,同时还要做好对个别人的具体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思想问题,光靠统一的政治教育是解决不了的。特别是在前进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人的思想容易波动,就更需要分别不同的情况,耐心细致地进行工作。我从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和实践中,逐步学会了做个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我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需要做到“六心”:分清原因,细心、虚心;对症下药,信心、热心;彻底解决,决心、耐心。
细心和虚心,对于我们分清问题的是非和原因很重要。毛主席说过:“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又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拿我们队里的实际情况来看,队员的思想问题,不论是张三还是李四,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都差不多;但细一分析,其原因却有差别。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实际困难,也有思想问题;有作风问题,也有立场问题;有的是他自己的责任,有的是领导上的缺点。在过去,我们有时由于分析原因不细心,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像毛主席所批评的那样,“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我们在这方面碰过不少钉子,吃过不少苦头,所以,不细心是不行的。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就不能不虚心。在我们队里,有些青年工人要求学习木工技术很迫切。这是一种好的表现。为了给予他们学习技术的机会,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分配他们做技术复杂的活,让老工人做技术简单的活。时间长了,老工人有技术使不上,有意见;而对于青年工人,由于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就自以为干什么都行,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不虚心作检讨,光批评工人,问题就没法子解决。
信心和热心,是做到对症下药的前提。从前我们也说,解决问题必须对症下药,但做起来,有时却“对症”不好。毛主席教导我们,要相信群众中的多数,要相信真理。在党的教育下,大多数群众总会不断进步,有缺点也会逐步克服。在青年工人中,虽然有的人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但是只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启发自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会逐步克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提高阶级觉悟的。过去,我们对这一点理解不深,对待有缺点的人,帮助几次不见效,就认为是“死落后”;我在态度上表现了生硬、急躁。结果,不仅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也使得帮助别人的人失去了信心。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认识提高了,工作方法也逐步有了改进。我们把这个方法归纳成四句话:“按锁配钥匙,锈锁先加油,大胆给工作,培养自尊心。”例如,我们队有个青年队员的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干活很差劲,分配到哪个队都不受欢迎。后来把他调到我们队里,干了几天活,群众的意见就很大,说他是“心大,没实话,思想落后,工作干劲差”。副队长也说:“根本没法帮助这个人进步,不用说六心,就是十六心也治不了他的‘病’。”是不是真的没法帮助他了呢?我想,他既然家庭、历史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是我们的阶级弟兄,我们就一定可以帮助他进步。于是,我就主动和他接近,星期天请他到我家里玩,工作中尽量多发挥他的长处。他有文化,就经常让他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他很爱打扮,睡觉时怕弄乱头发,要戴个发网,工人们对这点很看不惯。我们也说服队员不要抓住这个问题讽刺他。针对他的特点,一开始主要是和他谈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生活、爱好,向他讲国际国内的形势,逐步同他建立感情;再一步一步地给他讲其他方面的道理。现在,他已有了很大的转变。
我们队里还有两个青年队员。一个人脾气特别倔强,不相信群众,自以为什么活都能干。另一个人正好相反,非常自卑,他总是说:“我不行。”为了帮助他俩进步,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前一个人,我们主要是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实例,抓住各种机会,让他看到集体和群众的力量,向他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骄傲自满的害处;逐步启发他认识自己的缺点。对于后一个人,我们就积极地启发他的自尊心,讲清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只要他们在工作上有点成绩和进步,我们就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两个人都有了进步,特别是前一个人的进步大,群众称赞他真变样了。
最后,要有决心和耐心。为什么提出这“两心”呢?因为我从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实践中体会到,每个人的进步,都要有一个过程。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还会不断出现。有的人今天在小组会上检查得很好,过上几天,还可能再出现新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不能说他没有进步,应该说他进步的程度不够,还需要继续提高。所以,我感到要彻底帮助一个人,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
这些体会,不是一下子就想出来的,它是经过多次学习、实践和总结的结果。
需要与可能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既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又要从实际可能出发。看来,这两个方面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需要和可能,在客观上是有一定的矛盾。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仅仅强调哪一个方面,也都会发生矛盾。那末,我们怎样才能够把实际需要和可能统一起来呢?依我看,关键在于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从实际事物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实际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在技术革新中,不碰到困难,不碰到矛盾的事情,可以说是没有的。而我们大量遇到的问题是,生产上很需要,但客观条件又往往不完全具备这种可能性,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不能唉声叹气,当客观实际事物的奴隶,而要按照客观规律,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想办法,创造条件,促进客观条件的成熟,达到我们所预想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把需要和可能统一起来。
当然,客观条件是很多的。有客观和主观条件,有内部和外部条件,有顺利和困难条件等。在这些条件当中,有长期起作用和暂时起作用、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对于这些条件,都要全面地从发展的观点去作分析,不能孤立地去看待。
回想起来,我们在技术革新中走过一些弯路,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结合起来。一九六三年,我和队员一起做了个屋架联动线,能提高工效八十倍。结果,因为没有这种活,屋架联动线就变成了“死龙”。这次搞技术革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从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一九五九年,我们设计了一个自动大压刨。尽管实际需要,但是由于大部分零件需要其他单位加工,而其他单位暂时又不可能加工这种活,结果没有做成。后来,我们又设计了个土压刨,仅四个月就做成功了。以前,我们设计的自动大压刨所以没有做成,原因是我们只看到实际需要,而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后来,我们设计的土压刨所以能够做成,就是因为我们把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结合了起来,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在我们考虑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的时候,还要从实际事物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毛主席说:“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也就是说,不管任何人做成的东西,也都只是相对的正确,都没有做到家。人们变革什么事情都要依赖于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对于我们工人来说,是实践最多,具体经验也是最多的。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想出办法,尊重客观实际,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就有可能做出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发动了群众,做成了一个流动游荡锯。这种锯比原来的电锯提高工效四倍。
毛主席给了我方法
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就会排除万难,取得胜利。我是个工人,常碰到的是生产上的事情,也曾碰到过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导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当工人科学技术普及教员就是一个例子。去年,北京市科协在我们单位开展了一项科学普及工作,原先是由一位技术干部讲,工人听不懂,后来领导上又叫我讲。我开始接受这个任务时,心里没把握,可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毛主席著作会给我方法的。我结合着已学的基本知识,读了毛主席著作和有关的文章,感到启发很大。毛主席说:“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说一顿,是万万不行的”。我越琢磨毛主席这些话,越觉得有道理。以前讲课,工人不爱听课的主要原因,不正是因为讲课的内容和方法不合适,所以,工人才不爱听。那么,向工人讲课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工人和学生有些什么不同呢?我就进行了反复调查研究,发现工人和学生是有所不同的。工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时间少、调动频繁,经验多。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道理,我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便根据工人的特点和从工人的要求出发,本着“根据实际需要,力求生产实效,独立讲座为主,照顾上下衔接”的原则去写。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工人感到有用,又能独立用、连续用,而不会因为一次没听课,或者一次听不懂,下次不能再听课了。
我在讲课的方法上,也是一方面向毛主席著作请教,一方面广泛征求工人的意见。毛主席说:“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老工人也说:“要叫我们喜欢听,别学和尚念大经。”我反复研究了这些话,并且向老师傅了解了“和尚念经”的详细情况,作为我自己的反面教材。在讲课时,我仍然按照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公式,每讲一课,听一次意见,进行一次总结,慢慢地也就摸出了一套适合给工人讲课的方法。为了解决有的工人上课爱打瞌睡的问题,我采取了上堂三问加几个为什么的方法。由于我提前做了调查,问的准,工人一听有味道,就提起精神来了。在讲课的时候,又根据工人的特点,由实际活讲起,后作理论概括。如讲力臂时,就先由扁担开始。同样粗的扁担,挑同样的重量,是短的先坏,还是长的先坏?工人说,长的先坏。为什么长的先坏呢?因为,是力臂长,力矩大的原故。这样工人就懂了。同时,采取了比喻形象化、举例实际化、语言通俗化、面部要有表情、说话要有感情、边提边议、上下沟通的方法,工人听着非常有劲。在收尾的时候,为了明确问题和巩固成绩,我还根据工人的特点,把学到的东西概括成口诀。为了启发大家下次再来,还像说书一样提出了一些问题,来个下回分解。这样做到了,上课没有迟到的,讲课没有睡觉的。通过这些事,更加使我体会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要。


第2版()
专栏: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西北国棉二厂工人 高志娥
我们准备车间劳动模范吕萍,是我省多年的先进生产者。她的台时产量高,质量好。在比学赶帮运动开始,对于追赶她,我的信心不足。党支部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思想后,我的思想开了窍,认识到不敢赶吕萍,实际上是在战略上被困难吓倒。于是我就下决心赶吕萍。在赶的当中,我又重视困难,虚心地学习吕萍的操作特点。这样我的台时产量很快提高到零点七八九轴,创造了最新纪录,赶上了吕萍。车间把手分纱和手提筘刀改为脚踏筘刀和分纱盘联合使用的操作后,我费了很大的劲,产量反而降低了。是什么道理呢?我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毛主席说:“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我当时没有掌握新机具上的具体情形、性质和规律,只是盲目地一味蛮干,当然不能把生产搞好。我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在生产中摸索机具的脾气,找问题的原因,发现我压筘刀爱掉纱、筘乱、纱盘和筘刀使用不连贯的毛病。我总结了以往的经验,作了改进,心里想,问题可能解决了。经过试验,还是不行。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我又想起毛主席的另一教导:“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通过实践,反复地观察和检验,我终于又找出了动作不连贯的毛病,积极作了改进;这样,我又第二次创造了新纪录。这使我认识到,穿筘生产规律同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一样,是由不知到知,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如果不下苦功夫,不动脑筋,就很难获得真正的认识。后来,每干一天,甚至每一个轴,我都要想一想:质量好或坏,产量高或低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直到找出原因为止。近几年来,在翻改品种多的情况下,我遵循着毛主席教导的方法,努力寻找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机具、纱支的规律性,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了生产的需要,不断地赶上了先进水平。
我创造了第二次新纪录以后,感到再无法提高了。学习了《矛盾论》,使我知道了“事物发展是无止境的”;看问题要用“两点论”的观点,认识到提高技术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到顶。为了不断提高技术,推动生产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利用空隙时间,分别到三个班看同志们的操作特点,把她们的长处,一一学习到手,加以综合提高。这样,我又接连创造了第三次新纪录,并且在咸阳市技术比武中,获得了技术冠军。
毛主席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原来,我们小组的生产搞不好,组长很着急,我也很着急,就是缺少办法。掌握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以后,使我知道了各种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本质。我们小组的生产计划没完成,是由于各个组员都各有其特殊的情况和原因,有的是思想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就是思想问题也不相同,有的是由于过多考虑个人利益,有的是由于家庭或婚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个别地去做工作。有一天,我们小组里有个同志的生产计划没完成,生产组长在会上批评了她。会后,这个同志的情绪不高。怎么办呢?要解决矛盾,就必须深入到事物里边去,抓住事物的本质。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她把棉袄放在家里,天冷衣单,冻得她手指不灵便,影响了生产。我就向组长反映,组长向她道歉,还准了她半天假把棉袄取来,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个同志,她长期没有完成生产计划,下班不愿开会,不参加学习,大家认为她思想落后。我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有些人落后,只要好好帮助他,也会变为先进。我就主动接近她,了解她。原来她家里的小孩没人管,她又常常生病,这样就影响了她的休息和生产。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矛盾论》时,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像这样家中有特殊困难的同志,大家都应该特别关心她体贴她。从此以后,我们就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去帮助她洗衣服,照管孩子。她感到很惊奇,问我:“为什么大家对我这样好?”我告诉她:“这是因为大家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提高了认识,才这样做的。”她说:“我也参加学习,和大家一同前进!”她经过学习,提高了觉悟,工作很积极,不久就被评为红旗手。
过去,我们小组在生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组长有时就发脾气,使大家心情不舒畅,意见多,矛盾大,生产也搞不好。我们重新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懂得了“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我向组长建议,让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这样做了以后,大家找出了生产上出疵点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办法,心情舒畅地搞好了生产,小组月月、季季、年年全面地完成了生产计划。从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一直保持了先进小组的光荣称号。
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支部让我作学习小组辅导员。在辅导学习中,我注意有的放矢的辅导,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要求。开展比学赶帮运动中,有的同志认为:“先进老是先进,落后永远落后,先进、中间、落后,到什么时候都是消灭不了的。”针对这种思想,我就根据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联系实际,详细讲先进、中间、落后在什么时候都存在;但是对具体人来说,不能说谁先进老是先进,谁落后永远落后,主要是看个人主观上努力不努力。如果先进的不努力,也会变成落后,中间和落后的如果加把劲,就能赶上和超过先进。紧接着就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加深认识,树立了学先进、赶先进的雄心壮志。同时,争“五好”的风气也更加浓厚了。有的同志曾认为:“先进是领导培养的,自己进步慢是因为同志们不帮助,领导上不重视。”我就给他们讲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别人的帮助,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能进步。毛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还拿劳动模范吕萍作例子。她和我们一样,一块进厂,干同样的活,得到领导上的同样帮助和培养,可是她进步很快,较早地参加了党,年年出色地完成生产计划,保持多年的先进;而我们有的同志却思想进步不快,老是不能完成生产计划,这是主观努力不够。这么一讲,大家感到很亲切。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鼓舞着我前进
乌鲁木齐市友谊电影院经理 阿不都热衣木伊敏(维吾尔族)
我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事实证明,毛主席思想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每当我工作上、思想上遇到了问题,我就可以从毛主席著作中找到答案,求得解决。
我多次学习了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一九五八年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它就强烈地吸引了我,一天内我就接连读了四遍。一九六二年,我又反复读了毛主席的这部著作。毛主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又说:“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特别是毛主席指出的辨别香花毒草的六条政治标准,更进一步擦亮了我的眼睛。毛主席说:“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毛主席思想给了我识别地方民族主义的武器。学习毛主席著作,同时也给了我改造思想、改进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一九六二年,党决定把我从学校调到电影院工作。当时,由于个人主义思想作怪,觉得影院这么个小单位,对个人发展没有什么前途,很不愿去,但又说不出口。正当被个人主义束缚着,思想上十分苦闷的时候,我学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毛主席在文章中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又说:“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毛主席的这些话好像句句是针对我说的,使我心里万分感动和惭愧。于是,我马上向组织上作了检讨,并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我没做过领导工作,缺乏经验。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主席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并说:“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始了调查工作。我和每个职工同志谈了一次话,并开了几次座谈会。这样,掌握了很多情况,摸清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找到了,但怎么办呢?锁子要一把一把的开。按照毛主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指示,我便在职工中进行了思想政治工作;对有些人,我着重向他们宣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全体职工中狠抓了时事政治学习,使他们了解国内国际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有了很大转变,政治空气浓厚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团结增强了,工作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组织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使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


第2版()
专栏: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江西省乐平县下徐公社 石中炳
我们公社去冬兴修水利任务很重,计划兴建水库两个,补修水库四个,计七万三千土石方。开始动工的时候,有部分社、队干部,存在着不分主次、轻重缓急、平分兵力的做法:兴、补、大、小工程同时开工。结果使劳动力分散,工效低,进度慢。
面临这个问题,我们重读了《矛盾论》,认识到:“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紧接着对全社整个冬季生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它的特点是:项目多、任务重,既要搞水利又要抓积肥,既要抓冬耕灭虫又要搞副业生产。而水利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农业生产计划的完成。因此抓好修水利这一工作,没有错。但是原来工作部署上违反了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在战役部署上,必须反对那种轻视敌人、因而平分兵力对付诸路之敌、以致一路也不能歼灭、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的错误的作战方法。”于是,全社集中了百分之七十的劳动力兴修水利。在兴修水利中又集中抓住工程大、任务重的进仁?水库,派去六百名精壮劳动力,并且加强了领导。结果全社去冬今春兴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超过原计划百分之四十二。其他像积肥、冬耕等工作,也完成得很好。


返回顶部